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间融合器(Cage)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黄河 陈旭东 +1 位作者 舒春 邓鹏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558-558,共1页
目的探讨经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行椎间植骨,前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颈椎间盘突出及颈椎退变等疾病中的应用。方法:经前路行颈椎间盘切除术及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患者症状及体征明显改... 目的探讨经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行椎间植骨,前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颈椎间盘突出及颈椎退变等疾病中的应用。方法:经前路行颈椎间盘切除术及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患者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脊髓功能改变明显,一年后行cT检查椎间盘融合优良,有l例患者因颈5神经根受牵拉,颈肩部和症状缓解稍差,后经理疗及功能锻炼均已明显恢复,无一例Cage融合不好及移位、下沉等;无一例钢板及螺钉松动断裂,无一例喉返神经及食道的损伤。结论:经前路行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及前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可行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ge植骨 颈前路钢板 减压 内固定术
下载PDF
ROI-CCage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0例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绍飞 尚锋 元虎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313-316,共4页
[背景]探讨ROI-C融合器经前路减压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病例报告]回顾性分析因诊断为单节段CSM且接受ROI-C Cage治疗并获得回访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手... [背景]探讨ROI-C融合器经前路减压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病例报告]回顾性分析因诊断为单节段CSM且接受ROI-C Cage治疗并获得回访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手术时间为(52±8)min,术中失血量为(25.0±5.0)mL,住院时间为(5.0±1.0)d,术后均未发生吞咽困难、伤口血肿、呼吸困难等并发症.随访时间为12~27个月,平均为15.6个月.术后3,6,12个月时的VAS评分、JOA评分、Cobb角及椎间高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VAS评分优2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3%(28/30);JOA评分优20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90%(27/30).随访过程中未发现Cage及固定片移位、下沉、断裂,术后6个月时椎间稳定率为100%.[讨论]采用ROI-C Cage治疗单节段CSM可获得良好的减压效果及临床疗效,是目前治疗单节段CSM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减压和融合 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小尾寒羊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3
作者 窦新雨 刘宇 +6 位作者 刘啸 祝斌 贾斐 王霖邦 金攻 沈飞 刘晓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50,共12页
目的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对该疾病研究的深入及颈椎内植物的发展,建立颈椎融合动物模型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国内对颈椎融合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估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期为颈椎融... 目的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对该疾病研究的深入及颈椎内植物的发展,建立颈椎融合动物模型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国内对颈椎融合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估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期为颈椎融合相关研究提供完备的动物模型和内植物性能的评估方案。方法选择小尾寒羊,改良术式后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将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椎间融合器(interbody fusion cage,Cage)(对照组)、3D打印钛合金Cage(实验组1)及新方法钛合金Cage(实验组2)分别植入每只羊的不同颈椎节段(C2/3~C4/5),术后行血液学检测、组织病理学分析评估手术恢复情况及材料生物安全性,利用X光、CT、Micro-CT及定量分析、硬组织切片染色、生物力学试验评估内植物的骨长入及骨融合情况。结果绵羊改良术式ACDF模型建立成功,血液学检测重要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均无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内植物生物安全性良好,X光及CT显示内固定位置及椎间融合情况良好,术后3个月及6个月Micro-CT及定量分析表明,与PEEK Cage组相比,新方法钛合金Cage组及3D打印钛合金Cage组内部的骨体积/总体积、骨小梁数目显著性升高(P<0.01),骨小梁间距显著性降低(P<0.01),且新方法钛合金Cage组骨质长入更多(P<0.01),硬组织切片染色表明新方法钛合金Cage组及3D打印钛合金Cage组孔隙内有明显骨质长入且较为密实,结合较PEEK Cage组略好,生物力学试验显示,与PEEK Cage组相比,新方法钛合金Cage及3D打印钛合金Cage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颈椎屈伸、侧弯、扭转运动范围(P<0.05),同时增强了颈椎的稳定性,且新方法钛合金Cage更有优势(P<0.05)。结论建立绵羊改良术式ACDF模型后,利用合理有效的评估方法,证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同时说明3种材料的Cage均显示出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新方法钛合金Cage及3D打印钛合金Cage较PEEK Cage的骨长入及骨融合性能更强,可增强颈椎的稳定性,且新方法钛合金Cage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颈椎间盘突出症 绵羊模型 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分析
4
作者 熊礼顺 谭菁华 +1 位作者 尹健 晏怡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165-3171,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行ACD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零切迹组)... 目的对比分析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行ACD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零切迹组),18例采用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钛板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及术后吞咽困难发生情况评估临床疗效;测量颈椎Cobb角(C2-7)、融合节段Cobb角、平均椎间隙高度、融合节段高度;通过术后CT观察融合器内外骨桥接情况评估融合情况及融合器下沉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JOA评分、NDI评分、平均椎间隙高度及融合节段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零切迹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显著低于钛板组(P<0.05),术后3个月零切迹组的融合节段Cobb角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除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融合节段Cobb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末次随访时两组融合器外骨桥接(ExGB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各随访时间点其余影像学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DF中,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和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治疗临床疗效相似,均能显著改善颈椎功能及术后影像学指标,但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较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显著降低吞咽困难发生率;终末期随访,前者对融合节段Cobb角的改善效果及其ExGBB情况优于后者,更有利于促进植骨融合;两种融合器均有发生下沉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颈椎病 椎间融合器 钛板
下载PDF
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5
作者 纪小孟 刘璠 +5 位作者 唐晓波 王健 胡勇 卞为伟 董佩龙 刘振鲁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32例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JOA评分系统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并计算椎... 目的探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32例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JOA评分系统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并计算椎间隙高度百分比、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60~115 min,术中出血量20~150 ml。术后无切口感染、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显示:椎间隙高度基本恢复正常,融合器在位,未出现明显移位及下沉等情况。JOA评分、椎间隙高度百分比、Cobb角:术后2周、6个月、12个月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12个月采用JOA评分系统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12例,良15例,可5例,优良率27/32。结论采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并发症少,椎体隙高度、脊髓神经功能、颈椎曲度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嵌片颈椎融合器 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
下载PDF
A critical review on the biomechanical study of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 cage 被引量:2
6
作者 Huiwen Huang Jinglong Liu +1 位作者 Lizhen Wang Yubo Fan 《Medicine in Novel Technology and Devices》 2021年第3期47-84,共38页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is the preferred surgical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with radiculopathy or myelopathy,of which the objectives are to restore the ...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is the preferred surgical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with radiculopathy or myelopathy,of which the objectives are to restore the normal height of intervertebral space and cervical lordosis through the implantation of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 cage.The bio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a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 cage,which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achieving the goals of ACDF,is influenced by multiple factors.In this paper,various studies focusing on the bio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 cage are reviewed.Furthermore,the research methods,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parameters and data analysis methods of these research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obtain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gress and limitations of research in this field.Although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to clarify the biomechanical behaviors of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 cage,there is still controversy regarding the issues such as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multiple factors to the performance of cage,the interactions among these factors,as well as whether the effects of factors change with the process of intervertebral osseointegration and so on.Thus,investigations are still needed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on of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 cage biomechan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 cage Biomechanical performance Mechanical stability cage subsidence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原文传递
应用Solis融合器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5
7
作者 王会民 刘海鹰 张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972-974,共3页
[目的]观察聚醚醚酮制Solis颈椎融合器在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间盘切除后椎体间融合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2004年9月用Solis融合器治疗的16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术后定期X线检查,观察手术节段的稳定性和... [目的]观察聚醚醚酮制Solis颈椎融合器在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间盘切除后椎体间融合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2004年9月用Solis融合器治疗的16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术后定期X线检查,观察手术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次日即下床活动,手术节段能获得即刻稳定,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术区3~6个月就能获得融合,无感染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15/16的病人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Solis融合器可以使颈椎手术节段获得即刻稳定,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融合效果确定,并发症较低,对于不连续的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前路融合术,Solis融合器更具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 椎间融合器 聚醚醚酮
下载PDF
两种减压融合方式治疗相邻两节段颈椎病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涛 王沛 +2 位作者 冯世庆 姜文学 高延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45-648,共4页
[目的]比较经椎间隙减压聚醚醚酮融合术(AIFC)和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术(ACFP)治疗相邻两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0例相邻两节段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IFC组和ACFP组,对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脊髓功能40分评分、影像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比较经椎间隙减压聚醚醚酮融合术(AIFC)和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术(ACFP)治疗相邻两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0例相邻两节段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IFC组和ACFP组,对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脊髓功能40分评分、影像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平均住院日、融合节段高度、脊髓功能40分评分无显著性差异,AIFC组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间、供骨区并发症少于ACFP组;AIFC组术后融合节段Cobb’s角改善4·1°,明显大于ACFP组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时间,AIFC组28个月,ACFP组25个月,两组患者的优良率和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IFC和ACFP治疗相邻两节段颈椎病短期结果均满意。AIFC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减少供骨区并发症和融合节段Cobb’s角矫正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路减压 脊柱融合术 椎体次全切 融合器
下载PDF
多孔钛腰椎融合器在不同入路椎间融合术中的生物力学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振军 李文钊 +5 位作者 李慧 廖振华 孟庆铸 孙大为 孙学君 刘伟强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3-250,共8页
目的探究采用多孔融合器在不同入路腰椎融合术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建立完整腰椎三维有限模型,通过实验方法获得多孔材料的力学参数。针对多孔融合器在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LIF)、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目的探究采用多孔融合器在不同入路腰椎融合术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建立完整腰椎三维有限模型,通过实验方法获得多孔材料的力学参数。针对多孔融合器在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LIF)、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和直接外侧椎体间融合术(direct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DLIF)中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施行椎间融合术后,DLIF、ALIF模型预测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和融合器应力明显低于PLIF、TLIF模型,DLIF、ALIF和TLIF模型预测的终板应力明显低于PILF模型。结论采用多孔融合器的DLIF模型显示出较优的生物力学性能,而且在临床过程中操作简单适于微创术式。DLIF手术具有更优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融合器 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直接外侧椎间融合术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术中钛网应用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维虎 徐荣明 周雷杰 《脊柱外科杂志》 2004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钉板系统联合钛网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前路减压钉板系统联合钛网治疗5 6例患者 ,脊髓型颈椎病 4 8例 ,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症 8例。 2个节段 2 8例 ,3个节段 2 0例 ,4个节段 8例。Orion钢板 31例 ,Zephir钢板...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钉板系统联合钛网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前路减压钉板系统联合钛网治疗5 6例患者 ,脊髓型颈椎病 4 8例 ,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症 8例。 2个节段 2 8例 ,3个节段 2 0例 ,4个节段 8例。Orion钢板 31例 ,Zephir钢板 2 5例。 结果 颈椎矢状面的正常曲度恢复增加了 4 4 .2 % ,手术后患者获得的颈椎前凸平均为 7.2 8° ,范围为 2°~ 16°。随访 6~ 2 1个月 ,92 .8% (5 2 / 5 6 )的患者没有任何并发症的表现。 4例患者在术后一段时间内有改善 ,6个月后症状复发 ,侧位X线片显示钛网的尾端有透光晕的出现 ,CT显示有假关节形成 ,行二次翻修手术后改善。结论 前路减压钉板系统固定联合钛网内植骨治疗颈椎病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可提高植骨融合率 ,术后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 ,满足术后颈椎即刻和长期稳定的要求 ,为顺利骨性愈合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前路减压术 钛网融合器 椎体间融合 钉板系统
下载PDF
颈椎椎间融合器设计的历史沿革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姜威 毛克亚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538-541,共4页
颈椎融合术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早期的自体骨移植因高并发症发生率而逐渐被临床淘汰,椎间融合器的出现使得该术式的成功率大大提升。从钛金属到PEEK、可吸收材料,从螺纹结构到盒式结构,从钛板螺钉固定到零切迹方案,融合器... 颈椎融合术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早期的自体骨移植因高并发症发生率而逐渐被临床淘汰,椎间融合器的出现使得该术式的成功率大大提升。从钛金属到PEEK、可吸收材料,从螺纹结构到盒式结构,从钛板螺钉固定到零切迹方案,融合器设计的发展使得融合速度与融合效果逐渐提升。本文针对椎间融合器的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融合术 椎间融合器 复合材料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三种术式的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鹏 李锋 李光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3期1780-1782,共3页
目的比较三种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1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4例行环锯法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一组),48例行颈椎前路减压自体植骨加带锁钢板固定术(二组),40例行颈椎前路减压界面固定术(CIFC)(三组)。术后定... 目的比较三种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1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4例行环锯法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一组),48例行颈椎前路减压自体植骨加带锁钢板固定术(二组),40例行颈椎前路减压界面固定术(CIFC)(三组)。术后定期随访及拍摄X线片,观察疗效、椎间高度、颈椎前弯曲度和融合情况。结果经过平均30个月的随访,一组融合率为82.69%,二组融合率为92.86%,三组融合率为95.24%。终访时,一组平均椎间高度和颈椎前弯曲度较术后早期显著性降低,二组和三组则无明显性差异。一组与二、三组之间中期疗效均有显著性差异,二组与三组之间中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手术时带锁钢板固定和界面固定均可使颈椎融合节段获得术后即刻稳定,提高骨性融合率,维持术后椎间高度和颈椎前弯曲度,并能维持脊髓减压效果,与环锯法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相比具有较好的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 椎间融合器 中期疗效
下载PDF
前路颈椎桥形锁定融合器在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退变性颈椎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理平 沙卫平 +4 位作者 王黎明 严飞 宋锦程 吴耀刚 张兴祥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6期481-486,共6页
目的评价退变性颈椎病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中应用前路颈椎桥形锁定融合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0月至2016年9月,我科应用前路颈椎桥形锁定融合器对104例退变性颈椎... 目的评价退变性颈椎病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中应用前路颈椎桥形锁定融合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0月至2016年9月,我科应用前路颈椎桥形锁定融合器对104例退变性颈椎病患者行前路椎间减压ROI-C融合固定术,共植入108枚ROI-C。神经根型颈椎病48例,脊髓型颈椎病56例。术后3d、3个月、6个月、12个月定期随访并复查X线片或CT,用JOA、VAS评分评价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及疼痛改善情况,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情况,根据末次随访时颈椎X线片或CT评价椎间隙高度和ROI-C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本组10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1±7.39)个月,平均8~30个月;手术平均时间:单节段(51.30±2.17)min,双节段(105.53±7.14)min;平均出血量:单节段(43.72±2.63)mL,双节段(71.57±4.20)mL。神经根型颈椎病: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椎间隙高度平均为(16.79±0.95)分、(2.36±0.90)分及(6.76±1.11)mm,与术前的(14.53±1.02)分、(7.70±1.60)分及(3.94±0.78)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脊髓型颈椎病:末次随访时JOA、VAS评分及椎间隙高度平均为(14.21±1.82)分、(1.44±0.79)分及(6.50±1.13)mm,与术前的(10.18±1.62)分、(3.53±1.46)分及(3.71±0.80)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104例均获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单节段(4.20±1.53)个月,双节段(5.41±6.15)个月。本组病例未出现喉返神经损伤、脑脊液漏、脊髓损伤、吞咽困难等并发症,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感染、ROI-C松动移位或下沉等。结论退变性颈椎病行ACDF应用ROI-C能有效重建病变椎间隙高度,获得可靠的颈椎稳定性及椎间融合率,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低,术后神经功能及疼痛改善显著,因此颈椎病行ACDF中单独应用ROI-C安全、有效,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颈椎桥形锁定融合器 颈椎病 椎间融合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下载PDF
新型解剖型纳米椎间融合器在腹腔镜下腰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程 彭文 +6 位作者 晏怡果 李学林 欧阳智华 贺更生 韩东 陈洋 王文军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52-256,共5页
探讨新型解剖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在腹腔镜下腰椎前路L5/S1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中应用的初步临床疗效。在本院脊柱外科进行的21例腹腔镜下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中应用该新型椎间融合器,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 探讨新型解剖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在腹腔镜下腰椎前路L5/S1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中应用的初步临床疗效。在本院脊柱外科进行的21例腹腔镜下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中应用该新型椎间融合器,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进行VAS评分及骨性融合和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分析。结果显示VAS评分在术后持续改善,椎间隙高度在术后变化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6个月时均达到骨性融合。该研究验证了该新型椎间融合器应用于腹腔镜下腰椎前路L5/S1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的初步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 腹腔镜 腰椎前路 椎间植骨融合术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颈椎融合器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术后椎间隙重建的初期疗效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建伟 权正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71-1274,共4页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e/polyamide 66,n-HA/PA66)颈椎融合器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术后椎间隙植骨重建的初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6月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n-HA/PA66颈椎融合器植...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e/polyamide 66,n-HA/PA66)颈椎融合器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术后椎间隙植骨重建的初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6月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n-HA/PA66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钛钉板系统固定治疗,资料完整的46例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影像学评价手术节段植骨融合率、塌陷率、椎间隙高度及颈椎曲度;Odom’s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Odom’s标准评定临床疗效,优良率80%。46例患者在术后6月时获得100%植骨融合率,未发现1例患者塌陷;椎间曲度由术前(2.29±3.04)°矫正到(8.04±3.06)°,术前较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为(6.58±2.35)°,平均丢失角度为(1.45±1.96)°;术后6个月平均椎间隙高度(7.76±0.55)mm,较术前(4.40±1.3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发现椎间隙高度(7.36±0.59)mm,丢失高度(0.41±0.28)mm。结论:n-HA/PA66颈椎融合器治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术后椎间隙重建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的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酰胺66 颈椎前路手术 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颈椎前路钢板加椎间融合器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
16
作者 葛志斌 庞清江 +1 位作者 张前法 陈良 《临床骨科杂志》 2010年第5期484-485,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钢板加椎间融合器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21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颈椎前路钢板加椎间融合器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15个月。植骨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22周。无骨不连发生。神经...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钢板加椎间融合器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21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颈椎前路钢板加椎间融合器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15个月。植骨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22周。无骨不连发生。神经功能改善明显。根据JOA评分评定疗效:优16例,良4例,可1例。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钢板加椎间融合器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损伤 颈椎间盘突出 颈椎前路钢板加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钛网融合器配合钉板系统在颈椎前路重建中的应用
17
作者 姚女兆 王文军 曹盛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18-1719,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间前路减压钛网联合钉板系统治疗颈椎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颈椎疾病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同时采用钛网植骨融合联合带锁钢板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6~24个月),植骨均在6个月达到临床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 目的探讨颈椎间前路减压钛网联合钉板系统治疗颈椎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颈椎疾病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同时采用钛网植骨融合联合带锁钢板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6~24个月),植骨均在6个月达到临床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不良现象.术后疗效按JOA评分,术前5~13分,术后提高4~6分,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为82.4%.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术同时采用钛网融合器植骨联合钉板系统内固定可使颈椎得到即刻稳定,重建颈椎正常解剖结构,有利于骨性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网 椎体间融合 颈椎重建
下载PDF
腰椎前纵韧带在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手术中的重要意义
18
作者 王簕 曾裕威 +4 位作者 刘松 张清顺 梁达轩 胡玮 吴增晖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9-453,共5页
目的探讨以腰椎前纵韧带外侧缘为参考,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手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中融合器放置位置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研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实施的66例XLIF手术患者,随... 目的探讨以腰椎前纵韧带外侧缘为参考,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手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中融合器放置位置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研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实施的66例XLIF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融合器放置常规定位组(术中C臂定位)33例和改良定位组(术中C臂结合前纵韧带定位)33例,比较两组的基本临床特点,术后融合器所在的位置,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对114个腰椎节段进行了XLIF手术治疗,两组病例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依据本研究建立的融合器位置评价法比较发现,改良定位组能明显降低融合器放置偏前或偏后的情况(P<0.00)。围手术期并发症统计,两组均有髂腰肌乏力或大腿前外侧麻木的记录,但均未出现重要神经、血管及内脏损伤;常规定位组出现1例因融合器位置偏后需要二次手术减压。结论以前纵韧带外侧缘与纤维环的交界确定为融合器放置的前界可以提高融合器放置的精准性,有效防止融合器放置偏前或偏后,这在XLIF的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手术 前纵韧带 融合器的位置
下载PDF
腰骶椎前路螺旋融合笼(AFC)放置方式的生物力学选择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兆龙 许立 +3 位作者 杨惠林 杨同其 唐天驷 王以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26-128,F003,共4页
目的:筛选出生物力学性能较好且临床应用简便的FC放置方式.方法:使用5具同期生长新鲜牛椎骨制成运动节段标本,比较了四种FC放置方式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前三种FC放置方式在各种工况下的刚度、柔度相似,稳定性高于第四种方... 目的:筛选出生物力学性能较好且临床应用简便的FC放置方式.方法:使用5具同期生长新鲜牛椎骨制成运动节段标本,比较了四种FC放置方式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前三种FC放置方式在各种工况下的刚度、柔度相似,稳定性高于第四种方式.前两种方式被用于临床治疗14例下腰痛患者,初步结果满意.结论:FC的放置位置、数量不是其稳定脊柱节段作用的最直接因素;FC的直径将直接影响其稳定效果;若选用适当的FC直径和长度,则经LSSI前路正中放置1枚FC及经L4.5前路左前外斜向放置1枚FC的方式是有效而简便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间融合 融合笼 刚度 柔度 腰骶椎
下载PDF
双嵌式颈椎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早中期效果
20
作者 李战友 潘兵 +1 位作者 阮立奇 张志敬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42-45,共4页
目的:评估双嵌式颈椎融合器(ROI-C)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效果。方法:2012年5月-2013年6月我科应用颈椎压力固定器对21名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椎体融合术。应用JOA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于术前,术后3 d、术后3... 目的:评估双嵌式颈椎融合器(ROI-C)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效果。方法:2012年5月-2013年6月我科应用颈椎压力固定器对21名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椎体融合术。应用JOA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于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行常规X线正侧位片检查,评估椎体间融合情况及椎间高度,并记录每例病例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JOA评分随时间顺序逐渐升高,6个月内所有病例椎间全部融合,椎间高度在术后3 d即显著恢复,3个月内下降,术后6个月趋于稳定。在随访期间,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双嵌式颈椎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在早中期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双嵌式颈椎融合器(ROI-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