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腔镜下不同入路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效果及对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龚琰龙 潘朝阳 +1 位作者 曾进福 漆滨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4期42-46,共5页
目的:探究胸腔镜下不同入路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效果及对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萍乡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90例前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将采用胸腔镜下侧胸入路进行... 目的:探究胸腔镜下不同入路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效果及对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萍乡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90例前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将采用胸腔镜下侧胸入路进行手术的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胸腔镜下剑突下入路进行手术的3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术后6、12、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侧胸入路相比较,经剑突下入路进行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术中出血量少,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加快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隔肿瘤 胸腔镜 剑突下入路 侧胸入路 并发症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儿童前纵隔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周永钢 宋鹏鹏 张莹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7期1190-119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儿童前纵隔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42例前纵隔原发性肿瘤患儿,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影像学表现及诊断准确率。结果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本组42例包括淋巴瘤30例,畸胎瘤6例,卵黄囊瘤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儿童前纵隔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42例前纵隔原发性肿瘤患儿,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影像学表现及诊断准确率。结果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本组42例包括淋巴瘤30例,畸胎瘤6例,卵黄囊瘤3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例,侵袭性胸腺瘤1例,胸腺脂肪瘤1例。淋巴瘤呈多结节融合状,沿血管间隙向周围浸润性生长,增强后强化均匀或不均匀,其中10例瘤体内部伴囊变坏死。畸胎瘤内部可见骨骼、软组织及脂肪成分。卵黄囊瘤密度不均匀,压迫周围血管,增强后内部可见增粗迂曲血管影。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形态不规则,伴液化坏死,增强后强化不均匀。侵袭性胸腺瘤密度不均匀,偏向纵隔一侧压迫血管生长,同侧胸膜增厚并胸腔积液。胸腺脂肪瘤内部可见大量脂肪密度及条片状软组织密度影,沿血管间隙生长,边界清晰。术前MSCT诊断准确率92.86%(39/42)。结论儿童前纵隔原发性肿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MSCT可做出准确诊断,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前纵隔 原发性 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前纵隔恶性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6
3
作者 张谷青 刘平 王皆欢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250-253,共4页
目的探讨前纵隔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对28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及病理证实的前纵隔恶性肿瘤的临床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例行平扫,17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9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28例前纵隔恶性肿瘤,其中CT诊断恶性胸腺瘤8例,... 目的探讨前纵隔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对28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及病理证实的前纵隔恶性肿瘤的临床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例行平扫,17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9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28例前纵隔恶性肿瘤,其中CT诊断恶性胸腺瘤8例,淋巴瘤6例,生殖细胞肿瘤2例(精原细胞瘤1例,卵黄囊瘤1例),脂肪肉瘤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CT诊断准确率是71%(20/28)。结论 CT能较好地定性诊断前纵隔恶性肿瘤,但对部分病变的确诊仍需结合临床及组织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隔 恶性肿瘤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
下载PDF
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在前纵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许彬东 陈豪 +4 位作者 黄国忠 张强 陈鹏飞 蔡茂恩 姚金梅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在前纵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前纵隔肿瘤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9例,女性15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4.9±7.5)岁,肿瘤... 目的探讨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在前纵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前纵隔肿瘤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9例,女性15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4.9±7.5)岁,肿瘤的直径为2.0~5.0 cm,平均(3.47±0.78)cm。手术方法为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手术。结果5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手术,无死亡病例。围手术期无胸腔内大出血、纵隔感染、膈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操作时间为62~380 min,平均(134.5±60.1)min。术中出血量20~150 mL,平均(71.6±26.2)mL,术后胸液引流量30~680 mL,平均(384.4±118.4)mL,留置胸管时间26~90 h,平均(44.4±16.8)h,术后住院时间为3~8天,平均(4.7±1.4)天,术后1天和7天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分别为(6.5±0.84),(2.9±0.77)分。结论对于病灶包膜完整且肿瘤直径≤5 cm的前纵隔肿瘤,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手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而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 剑突下 胸腔镜 手术 前纵隔肿瘤
下载PDF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前纵隔肿瘤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雄 刘霞 +3 位作者 马生茂 李有金 陈永祥 牛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48-50,54,共4页
目的:分析经剑突肋缘下入路、胸腔镜侧胸入路及纵劈胸骨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收集三种手术方式的前纵隔肿瘤患者共48例,并分为三组,其中剑突肋缘下15例;胸腔镜侧胸入路18例;纵劈胸骨15例。比较... 目的:分析经剑突肋缘下入路、胸腔镜侧胸入路及纵劈胸骨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收集三种手术方式的前纵隔肿瘤患者共48例,并分为三组,其中剑突肋缘下15例;胸腔镜侧胸入路18例;纵劈胸骨15例。比较分析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的引流量,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1 d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经剑突肋缘下组手术时间及术后1 d疼痛评分比其他两组显著缩短(P<0.05);胸腔镜侧胸入路组与纵劈胸骨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剑突肋缘下入路与胸腔镜侧胸入路相比,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均少于纵劈胸骨组(P<0.05);胸腔镜侧胸入路组术后1 d疼痛评分、术后总的胸引流量及胸引管留置时间低于纵劈胸骨组(P<0.05)。结论:胸腔镜侧胸入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特点.而经剑突肋缘下入路,除以上特点外,术后无需放置引流管,且在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方面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前纵隔肿瘤 剑突肋缘下 胸腔镜侧胸入路 劈开胸骨术
下载PDF
MRI易误诊的前纵隔恶性肿瘤19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卢绍路 李怡 +1 位作者 谢艺才 李耀志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9期2861-2863,共3页
目的分析前纵隔恶性肿瘤的MRI影像特点,提高MRI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方法收集我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前纵隔恶性肿瘤病例,分析MRI影像特点。全部患者均行胸部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术前诊断为侵袭性胸腺瘤19例,术后病理为侵袭性胸腺... 目的分析前纵隔恶性肿瘤的MRI影像特点,提高MRI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方法收集我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前纵隔恶性肿瘤病例,分析MRI影像特点。全部患者均行胸部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术前诊断为侵袭性胸腺瘤19例,术后病理为侵袭性胸腺瘤12例,生殖细胞瘤3例,纵隔型肺癌(鳞状细胞癌)2例,恶性淋巴瘤2例。MRI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3.2%,主要是无脂肪的生殖细胞瘤、纵隔型肺癌以及不典型的恶性淋巴瘤易误诊为侵袭性胸腺瘤。结论 MRI对前纵隔恶性肿瘤侵犯范围的评价具有显著优点,但是对于侵袭性胸腺瘤与其他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仍存在一定困难,必须仔细分析其征象,密切结合临床病史及其他相关检查才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隔 恶性肿瘤 MRI诊断 误诊
下载PDF
原发前隔肿瘤的CT诊断
7
作者 尹燕 郑燕 +3 位作者 陈超 鹿彩銮 徐凯 胡春峰 《当代医学》 2011年第30期31-33,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前纵隔肿瘤的CT特征,以提高对原发前纵隔肿瘤的诊断。方法收集57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前纵隔肿瘤,全部患者行CT平扫,55例行增强检查,重点观察肿块的部位、形态、密度、边缘、肿块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胸部继发改变。结果...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前纵隔肿瘤的CT特征,以提高对原发前纵隔肿瘤的诊断。方法收集57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前纵隔肿瘤,全部患者行CT平扫,55例行增强检查,重点观察肿块的部位、形态、密度、边缘、肿块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胸部继发改变。结果胸腺瘤34例,21例可见囊变、坏死区,呈轻-中度强化;畸胎瘤11例,均可见坏死、囊变区,10例可见脂肪成份,囊壁及实性成份强化较明显;淋巴瘤5例,4例可见坏死囊变区,均无钙化,呈轻度不均匀强化;胸骨后甲状腺肿3例,均可见坏死囊变区,平扫密度较高,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心包囊肿2例,均位于右侧心膈角区,边界清晰,呈水样密度,无强化;滑膜肉瘤2例,1例可见坏死囊变区及同侧胸腔积液,1例可见钙化及胸膜转移。结论仔细观察前纵隔肿瘤本身部位、密度以及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合患者年龄等特征,可提高对前纵隔肿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隔 肿瘤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剑突下单孔胸腔镜前纵膈肿瘤切除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胡艳正 石鹏飞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观察剑突下单孔胸腔镜前纵膈肿瘤切除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大血管外科行手术治疗的76例原发性前纵膈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 目的观察剑突下单孔胸腔镜前纵膈肿瘤切除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大血管外科行手术治疗的76例原发性前纵膈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采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肿瘤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胸肿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的血浆皮质醇(C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85.17±7.46)min、(2.85±0.41)d、(9.16±1.1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8.52±8.90)min、(4.10±0.53)d、(10.23±1.24)d,术中出血量为(38.68±6.09)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9.73±7.18)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的VAS评分为(3.72±0.6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7±0.71)分,术后1周的Cr、ACTH水平分别为(128.14±12.83)ng/mL、(3.89±0.35)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9.09±11.63)ng/mL、(3.62±0.3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8.95%、65.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剑突下单孔胸腔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前纵膈肿瘤可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轻术后应激反应,且术后并发症少于开胸肿瘤切除术,其近期疗效较好,但其远期疗效与开胸肿瘤切除术治疗无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膈肿瘤 剑突 单孔胸腔镜 手术疗效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前上纵隔肿瘤71例临床研究
9
作者 刘邦卿 白剑 +3 位作者 李安桂 王海永 宋剑非 杜振宗 《华夏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前上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经外科手术治疗的71例原发性前上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1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前上纵隔肿瘤。71例患者中,60例良性肿瘤... 目的:探讨原发性前上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经外科手术治疗的71例原发性前上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1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前上纵隔肿瘤。71例患者中,60例良性肿瘤,11例恶性肿瘤,全组均完整或大部分切除,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合并肌无力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其他并发症患者持续药物治疗后症状得以明显缓解,其余患者均恢复出院。结论:该病诊断主要依靠胸部X线片、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一经成立,应尽早手术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正确的手术切口和方式的选择以及适宜的围手术期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前上纵隔肿瘤 诊断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中人工气胸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奎 李力元 +1 位作者 沈毅 魏煜程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2期27-28,共2页
目的讨论人工气胸在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期间,14例行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4例人工气胸状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均获成功,效果良好。结论人工气胸可以在胸腔... 目的讨论人工气胸在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期间,14例行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4例人工气胸状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均获成功,效果良好。结论人工气胸可以在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胸 胸腔镜 前纵隔肿瘤
原文传递
前纵隔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
11
作者 叶德湫 颜晓兰 +1 位作者 郑朝阳 陈杰云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第24期1-3,16,共4页
目的:对前纵隔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归纳。方法:回顾性研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诊疗过的10例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CT影像资料,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前纵隔神经内分泌肿瘤,总结该病CT影像特点。结果:10例患者中,女2... 目的:对前纵隔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归纳。方法:回顾性研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诊疗过的10例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CT影像资料,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前纵隔神经内分泌肿瘤,总结该病CT影像特点。结果:10例患者中,女2例,男8例,平均年龄60.1岁,30%有胸痛,30%有咳嗽咳痰,其余无特殊症状。其中大细胞癌2例、小细胞癌2例、不典型类癌6例。CT上为前上纵隔体积巨大占位,呈软组织密度影,最大直径为9.1cm,3例出现钙化,6例出现坏死,较大的病灶表现出侵袭性,4例累及邻近血管,6例累及周围胸膜,增强检查呈中度或明显强化,强化不均匀,7例瘤内可见细小血管强化影,6例合并纵隔多发淋巴结转移,3例发生远处转移。结论:前纵隔神经内分泌肿瘤常见于中老年男性,具有体积大、易坏死、明显侵袭性、淋巴结转移等恶性肿瘤表现,其中瘤内细小血管强化影对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但确诊仍需结合病理检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隔 神经内分泌肿瘤 CT
下载PDF
剑突下胸腔镜手术在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绪洋 孙琰 刘阳 《医学信息》 2022年第14期89-91,共3页
目的观察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在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诊治的48例前纵隔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三孔胸腔镜手术,... 目的观察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在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诊治的48例前纵隔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三孔胸腔镜手术,观察组采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比较两组临床手术指标、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PCT)]。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置管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24 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20.83%(P<0.05);观察组IL-6、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纵隔肿瘤患者采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进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隔 单孔胸腔镜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