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6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eatment of pulpless coloured anterior tooth by bleaching the interior of pulp cavity and filling the cavity with composite
1
作者 任煜光 周耀皓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1年第2期118-122,共5页
A method of treating pulpless coloured anterior tooth is presented.Most part ofthe coloured dentin of the labial crown was removed and the dental structure was bleachedwith 30% hydrogen peroxide for 5min.The pulp cavi... A method of treating pulpless coloured anterior tooth is presented.Most part ofthe coloured dentin of the labial crown was removed and the dental structure was bleachedwith 30% hydrogen peroxide for 5min.The pulp cavity was then filled with whitephoto-curing composite.The result of the treatment is quite satisfactory.With our treatment,the intact contour of the crown and the hardness and gloss of the enamel are preserved.SEM proved that the composite was tightly bound with the enamel of the medial wall of thepulp cavity,forming an entity with the tooth,thus guaranteeing the strength of the cro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pless tooth dental PULP CAVITY anterior tooth tooth BLEACHING COMPOSITE resins
下载PDF
Biometric Assessment of Maxillary Anterior Tooth Dimensions in a Hong Kong SAR Population
2
作者 Ho Yin Chan Brian J. Millar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CAS 2022年第10期267-280,共14页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biometric dimensions of upper front teeth in a Hong Kong SAR population including gender differences and compare this with the often recommended use of the Golden Proportion when selecting too...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biometric dimensions of upper front teeth in a Hong Kong SAR population including gender differences and compare this with the often recommended use of the Golden Proportion when selecting tooth proportions. Methods: A sample of dental casts was obtained from 100 patients: 50 females and 50 males with an age range from 18 to 35 years. The sample was selected based on the criteria of intact maxillary anterior dental arches, free from imbrications and crowding, no restorations or replaced teeth in the upper front teeth. The width and length of the 600 upper anterior teeth included in the casts were measured, together with the combined upper anterior tooth width for each cast. Analysis of width/height ratio, sexual dimorphism, and golden proportions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e data was analysed by SPSS using one-sample t-test, two-sample t-test, and paired t-test. Results: Most measurements had a normal distribution. Paired sample t-test revealed that the average length of male maxillary incisor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emale maxillary incisors, while 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maxillary incisor width. The mean width/length ratio of maxillary incisors ranges from 0.78 to 0.87. The mean values of maxillary apparent tooth width prove that the golden proportion (GP) ratio 1.618 was absent in the current sample. The current study data shows that the mean values of tooth width and length differed from some other populations. Conclusions: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there i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axillary anterior tooth dimensions for the right and left sides of the arch. Length and width dimensions of the central incisor (CI)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lateral incisor (LI) and Canine (C) for both genders, suggesting CI to be the dominant anterior tooth. Some gender differences in tooth dimensions, with males tend to have longer tooth dimensions than females, the average width/length ratio of the female is higher than male, which confirms that the male tends to have longer teeth. The result shows the absence of golden proportion (GP) ratios suggesting that the Golden Proportion guideline was not applicable for the Hong Kong SAR population for either gen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oth Dimensions Golden Proportion anterior Ratio Hong Kong
下载PDF
舌侧活动翼不同翼拉伸长度内收下前牙的生物力学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国瑞 张坤武 +4 位作者 陈文远锋 刘一宁 李都红 张新竺 曹宝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7-251,共5页
背景:舌侧活动翼矫治技术是一种新型舌侧矫治技术,不同翼的拉伸长度影响前牙转矩控制效果,目前尚无相关的生物力学研究。目的:探讨舌侧活动翼矫治技术内收下前牙时牙列的位移趋势以及不同翼拉伸长度对下颌前牙生物力学效应的影响。方法... 背景:舌侧活动翼矫治技术是一种新型舌侧矫治技术,不同翼的拉伸长度影响前牙转矩控制效果,目前尚无相关的生物力学研究。目的:探讨舌侧活动翼矫治技术内收下前牙时牙列的位移趋势以及不同翼拉伸长度对下颌前牙生物力学效应的影响。方法:利用锥形束CT采集患者下颌骨以及下牙列数据信息,通过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建立舌侧活动翼内收下前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ANSYS软件中分别分析工况A(2 mm拉伸长度)、工况B(2.5 mm拉伸长度)、工况C(3 mm拉伸长度)和工况D(3.5 mm拉伸长度)时下颌前牙的初始位移。结果与结论:①下牙列初始位移趋势:中切牙舌向倾斜移动伴有压低,侧切牙、尖牙轻度舌侧移动伴近中舌向扭转,第二前磨牙远中倾斜并伴有明显舌倾,第一磨牙整体表现为近中倾斜并伴有近中牙冠外翻。因此在下颌拔牙内收病例中,对第二前磨牙的舌向移动应给予重视,临床中可以通过相应的技术予以抵消。②前牙各方向位移趋势:从工况A到工况D,矢状方向:中切牙冠根位移差值由-11.891μm变为-5.7574μm,表示中切牙由倾斜移动向整体移动转变;侧切牙冠根位移差值由-11.8281μm变为-6.71145μm,尖牙冠根位移差值由-7.5723μm变为-4.6955μm,表示侧切牙及尖牙的倾斜移动也在向整体移动转变。垂直方向:从工况A到工况D,切牙的压低量逐渐增大,尖牙的压低量逐渐减小。结果表明,翼的拉伸长度会影响前牙的倾斜移动趋势;随着翼的不断拉伸,下前牙的转矩控制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侧活动翼矫治技术 三维有限元 生物力学 下前牙 转矩 位移趋势 传统舌侧技术 内收
下载PDF
前牙高透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单颗前牙缺损的美学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徐菁 李敏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究高透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单颗前牙缺损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单颗前牙缺损患者80例(共80颗患牙),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高透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和对照组(钴铬烤瓷冠修复),每组40例(40颗患牙)... 目的:探究高透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单颗前牙缺损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单颗前牙缺损患者80例(共80颗患牙),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高透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和对照组(钴铬烤瓷冠修复),每组40例(40颗患牙),比较两组的修复效果,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的牙周指标及龈沟液指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对比两组修复后1年的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修复后1年,两组颜色对比、边缘着色、解剖外形、边缘密合度、龋齿等修复效果评估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1个月,两组牙周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龈沟液ALP、IL-6、IL-8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修复后1年,观察组修复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1年期间,两组均未发生牙体腐蚀,疼痛、牙龈炎、根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高透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单颗前牙缺损的美学效果较好,可减轻牙周组织炎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缺损 高透氧化锆全瓷冠 钴铬烤瓷冠 牙齿修复 美学效果 牙周指数
下载PDF
低强度激光联合口腔正畸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疼痛及龈沟液ALP、AST、sICAM-1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王冠超 马俐丽 +2 位作者 李丹 陈超 孙强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892-895,共4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激光联合口腔正畸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疼痛及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AL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9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 目的:探讨低强度激光联合口腔正畸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疼痛及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AL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9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4)与研究组(n=45)。对照组患者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强度激光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牙齿移动距离、牙齿回缩速度、牙齿松动度及龈沟液中ALP、AST、sICAM-1水平。结果:治疗后2、4、24 h及3 d,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14、28 d及3个月,研究组患者牙齿移动距离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14、28 d,研究组患者牙齿回缩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龈沟液中ALP、AST、sICAM-1表达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的基础上联合低强度激光治疗有利于加速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牙齿移动,可有效缓解疼痛及牙周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激光 口腔正畸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 疼痛 炎性反应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内收前牙时后牙移动趋势及牙周膜应力分布
6
作者 欧晓丽 方志欣 +2 位作者 龙智灵 罗海欧 唐倩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39-244,共6页
目的 :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对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内收前牙时后牙移动趋势及牙周膜应力分布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88例患者CBCT数据,将其输入Mimics 20.0软件中,对其各部位进行初步抽取,使... 目的 :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对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内收前牙时后牙移动趋势及牙周膜应力分布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88例患者CBCT数据,将其输入Mimics 20.0软件中,对其各部位进行初步抽取,使用STL文件进行存储。通过Geomagic Studio 2014软件进行修补和优化,在优化基础上,构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牙周膜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19.0 FEM软件对6个FEM模型进行模拟仿真与观测,分析当前牙整体回收时,不同组别患者支抗牙的初始移动趋势与牙周膜范式等效应力分布。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支抗牙均发生不同程度牙根部颊向移动等倾向,其中,第二前磨牙位置移动在近中咬合方向上表现最为明显;而水平矩形附件组与垂直矩形附件组成相对关系,牙周膜最大范式等效应力大范围分布于牙颈部,接着是根尖区,以NA组支抗牙的范式等效应力值最大。附件垂直矩形组中,所有患者牙周膜最大范式等效应力值显著小于水平矩形组。结论:正畸牙附件设计对前牙回收时的位置移动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牙三维方向移动的精确性。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应用初期,患者牙周膜受到的范式等效应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牙周膜 应力分布 后牙移动 前牙内收
下载PDF
恒前牙外伤冠折露髓患儿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模型构建
7
作者 郭海燕 曹艳 +1 位作者 郎晓彬 郝鹏翔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381-1385,1392,共6页
目的探究断冠再接术联合活髓切断术治疗儿童恒前牙外伤冠折露髓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同时基于筛选出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并对构建的模型进行验证。方法选取98例儿童恒前牙外伤冠折露髓患儿为研究对象,均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2... 目的探究断冠再接术联合活髓切断术治疗儿童恒前牙外伤冠折露髓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同时基于筛选出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并对构建的模型进行验证。方法选取98例儿童恒前牙外伤冠折露髓患儿为研究对象,均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在本院行断冠在接术联合活髓切断术治疗者。将受试者根据预后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收集两组患儿临床资料,筛选患儿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构建预后不良风险列线图模型,并对构建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98例患儿中有18例发生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率为18.37%(18/98)。预后不良组牙髓暴露时间>24 h、牙龈炎、露髓孔直径>1 mm、口腔溃疡、牙周炎、牙根发育程度(根尖接近形成)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牙髓暴露时间>24 h、牙龈炎、牙周炎、牙根发育程度(根尖接近形成)均是影响恒前牙外伤冠折露髓患儿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风险模型预测恒前牙外伤冠折露髓患儿术后预后不良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68、0.633~0.992、95.10%、79.30%(P<0.001)。列线图预测模型C指数为0.842(95%CI:0.789~0.994),预测值与实际预测值均在理想曲线附近,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曲线检验χ^(2)=2.743,P=0.671。结论本研究综合牙髓暴露时间、牙龈炎、牙周炎、牙根发育程度等4个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列线图模型对患儿预后不良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恒前牙外伤冠折露髓 断冠再接术 活髓切断术 预后 列线图预测模型
下载PDF
铸瓷粘结桥修复深覆[牙合]伴单颗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柴梅 黄琛琛 +1 位作者 夏胜男 王玉华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铸瓷粘接桥修复深覆[牙合]伴单颗前牙缺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6月安徽医专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30例深覆[牙合]伴前牙单颗缺失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唇侧制作铸瓷粘接桥,术后1周和6个月分别检查修复体脱落、... 目的探讨铸瓷粘接桥修复深覆[牙合]伴单颗前牙缺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6月安徽医专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30例深覆[牙合]伴前牙单颗缺失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唇侧制作铸瓷粘接桥,术后1周和6个月分别检查修复体脱落、修复体折裂、边缘密合性、继发龋、边缘着色、牙周健康状况等。结果术后1周修复效果较好,无修复体脱落及折断,边缘密合性好、无着色,牙周健康。术后6个月检查见2例修复体脱落,重新粘结后继续使用,1例探针可探及边缘,牙龈轻度炎症,其余27例未见异常,未见修复体脱落和折断,边缘密合性好,基牙无龋坏,牙周健康。结论铸瓷粘接桥修深覆[牙合]伴单颗前牙缺失患者短期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覆[牙合] 铸瓷粘结桥 前牙缺失
下载PDF
正畸固定牵引断根结合修复治疗前牙龈下冠折的美学效果观察
9
作者 彭早霞 周思颖 +1 位作者 娜孜娜·马达力 堵安庆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26-130,共5页
目的:分析正畸固定牵引断根结合修复治疗在前牙龈下冠折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76例前牙龈下冠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两组患者均给予牙髓摘除根管治疗,根管治疗1... 目的:分析正畸固定牵引断根结合修复治疗在前牙龈下冠折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76例前牙龈下冠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两组患者均给予牙髓摘除根管治疗,根管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切除牙龈后行烤瓷冠修复,观察组给予正畸固定牵引断根结合烤瓷冠修复。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前牙咬合功能、牙周健康情况、美学效果、总治疗时长、治疗花费、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P<0.05);观察组前牙咬合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牙尖交错位肌电值及最大紧咬合状态肌电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牙周健康情况优于对照组,红色美学指数及白色美学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治疗时长与治疗花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且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畸固定牵引断根结合前牙美学修复治疗前牙龈下冠折疗效肯定,有助于前牙咬合功能恢复,维持牙周健康及美学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龈下冠折 口腔正畸 牵引 修复 美学效果
下载PDF
口腔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病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口腔健康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分析
10
作者 刘青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6期51-54,共4页
目的分析口腔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病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口腔健康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牙周病致前牙扇形移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60例牙周病致前牙扇形移位的患者作为观察样本,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口腔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病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口腔健康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牙周病致前牙扇形移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60例牙周病致前牙扇形移位的患者作为观察样本,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开展牙周夹板固定联合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开展口腔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指标、口腔健康情况、炎性反应指标、牙齿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前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牙覆盖距离、龈沟出血指数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牙周袋深度(2.65±0.51)mm、牙覆盖距离(1.78±0.25)mm、龈沟出血指数(1.56±0.4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3±0.62)mm、(3.19±0.35)mm、(3.07±0.30)分,牙槽骨高度(5.71±0.29)mm高于对照组的(5.55±0.20)mm(P<0.05)。两组治疗前独立能力、心理不适、疼痛与不适、功能受限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独立能力评分(1.86±0.31)分、心理不适评分(1.63±0.21)分、疼痛与不适评分(1.86±0.19)分、功能受限评分(1.58±0.20)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0.40)、(2.07±0.38)、(2.33±0.30)、(2.17±0.15)分(P<0.05)。两组治疗前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4.32±0.30)mg/L、IL-1β(167.26±19.32)pg/ml、IL-6(8.75±1.80)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0±0.41)mg/L、(210.38±17.95)pg/ml、(10.34±1.23)pg/ml(P<0.05)。两组治疗前牙齿色泽、牙齿形状、边缘密合度及咬合关系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牙齿色泽、牙齿形状、边缘密合度及咬合关系评分分别为(6.82±0.46)、(7.12±0.50)、(7.81±0.34)、(7.68±0.2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3±0.37)、(5.69±0.38)、(6.19±0.24)、(6.10±0.33)分(P<0.05)。结论口腔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牙周基础治疗为牙周病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提供了一种更舒适的牙齿矫正方式,不仅能够减少炎症反应,还有助于更高效、更精确地矫正患者的牙齿,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口腔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无托槽隐形矫治 牙周基础治疗 牙周病 前牙扇形移位 口腔健康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纳米复合树脂和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在前牙缺损修复中的美学效果及咀嚼功能对比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艳青 汪磊 孙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37-139,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纳米复合树脂和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用于前牙美容修复中的应用价值及对修复效果、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于笔者医院接受前牙美容修复治疗的80例患者(共186颗患牙)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 目的:对比分析纳米复合树脂和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用于前牙美容修复中的应用价值及对修复效果、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于笔者医院接受前牙美容修复治疗的80例患者(共186颗患牙)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观察组给予纳米复合树脂材料修复,观察两组前牙修复的优良率,对比治疗前后牙周指标及咀嚼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前牙修复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松动程度、咬合力、咀嚼效率均得到较大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米复合树脂和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在前牙美容修复中均可发挥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前者优势更大,修复效果较光固化树脂更佳,不仅能改善牙龈健康状况,还能促进咀嚼功能提升,对于术后尽快恢复也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树脂 光固化复合树脂 前牙修复 美学效果 牙周指标 咀嚼功能
下载PDF
牙槽骨微穿孔术用于中重度牙列拥挤伴前牙唇倾患者正畸治疗中的美学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凌云 段秀敏 +1 位作者 韩韶丰 李鹏举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5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牙槽骨微穿孔术用于中重度牙列拥挤伴前牙唇倾患者正畸治疗中的美学效果。方法于2020年8月~2023年8月期间,选取我院中重度牙列拥挤伴前牙唇倾患者97例,均接受牙槽骨微穿孔术治疗,观察其治疗情况及美学效果。结果加力1个月... 目的探讨分析牙槽骨微穿孔术用于中重度牙列拥挤伴前牙唇倾患者正畸治疗中的美学效果。方法于2020年8月~2023年8月期间,选取我院中重度牙列拥挤伴前牙唇倾患者97例,均接受牙槽骨微穿孔术治疗,观察其治疗情况及美学效果。结果加力1个月后尖牙移动距离为(1.93±0.25)mm,牙根吸收量为(0.48±0.16)mm;加力2个月后尖牙移动距离为(3.69±0.47)mm,牙根吸收量为(0.57±0.19)mm。矫治后患者U1-NA距、U1-NA角低于矫治前,U1-L1高于矫治前(P<0.05)。矫治后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为(10.27±1.68)分,高于矫治前(13.16±0.59)分(P<0.05)。患者对正畸治疗结果的满意度为97.94%。结论牙槽骨微穿孔术用于中重度牙列拥挤伴前牙唇倾患者正畸治疗中可促进正畸牙移动速度,提高矫治效果,且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牙根吸收量,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微穿孔术 牙列拥挤 前牙唇倾 正畸 美学效果
下载PDF
微创超薄贴面技术在前牙瓷贴面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周晖 阮承璐 熊剑英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7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超薄贴面技术在前牙瓷贴面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3年9月于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的48例行前牙瓷贴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24例患者采用常规全瓷贴面技术修复,观察组24例患者... 目的探讨微创超薄贴面技术在前牙瓷贴面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3年9月于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的48例行前牙瓷贴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24例患者采用常规全瓷贴面技术修复,观察组24例患者使用微创超薄贴面技术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牙齿美观度和治疗后6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牙齿美学指数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内,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微创超薄贴面技术可提高行前牙瓷贴面治疗患者的牙齿美观度与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瓷贴面 美学修复 微创超薄贴面技术 牙齿美观度 并发症
下载PDF
正畸联合瓷贴面修复前牙宽间隙的临床效果分析
14
作者 葛树鹏 娜孜娜·马达力 +1 位作者 徐隽 姬晓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正畸联合贴面修复在上前牙宽大间隙病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笔者医院口腔科2018年1月-2022年1月行修复上前牙宽大间隙的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接受的治疗修复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贴面修复,观... 目的:探讨正畸联合贴面修复在上前牙宽大间隙病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笔者医院口腔科2018年1月-2022年1月行修复上前牙宽大间隙的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接受的治疗修复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贴面修复,观察组采用正畸联合贴面修复,比较评估两组在修复后即刻及修复后12个月的临床效果。结果:修复后即刻临床效果对比,观察组牙冠形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12个月临床效果对比,观察组牙龈质地、红白美学指数评分、牙冠形态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修复后即刻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牙龈质地修复后12个月评分高于修复后即刻,修复后12个月两组修复体颜色评分均高于术后即刻(均P<0.05)。结论:对于上前牙宽大间隙病例的临床修复,正畸联合贴面修复临床效果好,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贴面修复 数字化设计 前牙间隙 前牙美学修复 过小牙
下载PDF
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修复个别前牙缺失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常兴桃 胡佳心 +4 位作者 石前会 邵敏 孙江龄 白国辉 罗祎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1期29-35,共7页
目的探讨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修复个别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为个别前牙缺失修复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选取42例单颌前牙缺失数量在两颗内的患者,采用二硅酸锂... 目的探讨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修复个别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为个别前牙缺失修复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选取42例单颌前牙缺失数量在两颗内的患者,采用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修复,修复后6个月、1年、2年、3年进行随访,评价美学、功能修复效果及牙周健康状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期间,42例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修复的患者中有1例3个月内连接体发生断裂,1例2年内发生脱粘;美学修复效果的等级均评定为A级;修复后牙周健康状况良好,基牙及桥体下的软硬组织无临床吸收现象,评价指标均为A级;患者总满意率为100%。结论对于个别前牙缺失,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可达到微创、固位牢靠、美观舒适和生物相容性好的修复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在临床中可以考虑作为一种理想的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端树脂粘接桥 个别前牙缺失 固定修复 树脂粘接剂 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 氧化锆 口腔美学 微创 患者满意度
下载PDF
种植基台材料对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影响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16
作者 胡硕红 郑学彬 +1 位作者 李富杰 王鸿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基台材料对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单颗前牙缺损行种植修复的75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纯钛组、氧化锆组和氧化铝组3组,每组25例,分别采用相应材料的基台种植并完... 目的探讨不同基台材料对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单颗前牙缺损行种植修复的75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纯钛组、氧化锆组和氧化铝组3组,每组25例,分别采用相应材料的基台种植并完成单冠修复。观察并比较3组修复术后12月的种植体留存率、临床牙周指标、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粉色美学指数(pink esthetic score,PES)指数、白色美学指数(white esthetic score,WES)、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满意度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修复术后12月,纯钛组和氧化锆组种植体存留率为100%,无种植体松动、脱落等机械并发症,氧化铝组1例基台断裂,留存率96.0%。3组患者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及龈乳头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氧化锆组菌斑指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纯钛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高于其他组(P<0.05);3组PES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氧化锆组>氧化铝组>纯钛组,WES无显著差异(P>0.05);3组患者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氧化锆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其他组;3组患者生物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单颗前牙缺损的治疗,采用3种材料基台的种植修复术短期留存率、临床生物学效果以及患者整体满意度相当,与纯钛基台相比,采用氧化锆和氧化铝基台种植修复边缘骨吸收减少,氧化锆基台的美学效果最好,患者对美观效果更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口腔材料 基台 氧化锆 前牙缺损
下载PDF
数字化导板辅助种植修复前牙的美观和满意度评价
17
作者 李昕 赵健 +1 位作者 魏子程 史舒雅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6期63-67,共5页
目的观察数字化导板辅助种植修复在前牙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6例口腔前牙种植修复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种植修复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 目的观察数字化导板辅助种植修复在前牙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6例口腔前牙种植修复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种植修复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数字化导板治疗,比较两组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红白美学分数高于对照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与牙龈指数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种植距离偏差也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数字化导板辅助种植修复在口腔前牙种植修复中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前牙美观程度以及满意度,提高种植修复精确度,更有利于前牙修复获得健康的牙周组织状态,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导板 种植修复 口腔前牙修复 牙体美观 精确度 满意度 牙周健康指数
下载PDF
即刻修复与延期修复前牙缺损的美学和牙周健康指标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黎黎 张志刚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前牙缺损采用即刻种植后即刻修复与延期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选取采用即刻种植治疗的前牙缺损患者120例(120颗牙)进行临床随机试验,其中60例患者种植术后采用即刻修复(即刻组),另外60例患者种植术后采用延期修复(延期... 目的探讨前牙缺损采用即刻种植后即刻修复与延期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选取采用即刻种植治疗的前牙缺损患者120例(120颗牙)进行临床随机试验,其中60例患者种植术后采用即刻修复(即刻组),另外60例患者种植术后采用延期修复(延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美学效果(修复体边缘匹配、完整性、牙龈健康状况、颜色一致性和牙齿敏感性)、牙周健康指标(牙周探诊断深度、龈沟出血指数、龈沟液量、菌斑指数)、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情况、种植修复成功率。结果在修复治疗12个月后,即刻组的牙龈健康程度、牙敏感状况优于延期组(P<0.05);修复12个月后,即刻组的龈沟出血指数、龈沟液量、菌斑指数均低于延期组(P<0.05);即刻组在修复12个月后的近中、远中骨吸收量低于延期组(P<0.05)。两组种植修复成功率均较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前牙缺损采用即刻种植后即刻修复与延期修复成功率均较高,但是前者有利于牙周健康维持,减少骨吸收量,美学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缺损 即刻种植 即刻修复 延期修复 美学 牙周健康指标
下载PDF
两种不同纳米复合树脂材料用于前牙美学修复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灵芝 羊小娟 李照芬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用3M-Z100纳米复合树脂和3M-Z350纳米复合树脂修复前牙美学性能的差异,以及对基牙和牙周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2年5月于笔者医院进行前牙美学修复的10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0例。... 目的:探讨用3M-Z100纳米复合树脂和3M-Z350纳米复合树脂修复前牙美学性能的差异,以及对基牙和牙周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2年5月于笔者医院进行前牙美学修复的10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3M-Z100纳米复合树脂美学修复,观察组患者予以3M-Z350纳米复合树脂美学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美学效果、牙敏感、数字疼痛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s,NRS)、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龈沟深度(Probing depth,PD)、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及牙松动度(Tooth mobility degree,MD)。结果:修复1 d后观察组色泽协调性优于对照组(P<0.05);修复3个月后观察组边缘密合度、色泽协调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修复1 d后、修复1周后以及修复1个月后牙敏感发生率显著更低(P<0.05),但修复3个月后两组牙敏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修复1周后、修复1个月后及修复3个月后牙痛评分较修复1 d后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修复1 d后、修复1周后以及修复1个月后牙痛评分显著更低(P<0.05),但修复3个月后两组牙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修复牙GI、PLI及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患者修复牙与健康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纳米复合树脂均可用于前牙美学修复,但3M-Z350纳米复合树脂美学效果更好,且患者牙敏感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 3M-Z100纳米复合树脂 3M-Z350纳米复合树脂 美学效果 敏感性
下载PDF
玻璃纤维桩树脂核联合E-max全瓷冠修复上前牙牙体缺损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穆春晖 陈会然 王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36-140,共5页
目的:观察玻璃纤维桩树脂核联合E-max全瓷冠修复上前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并将其与铸造金属桩核联合E-max全瓷冠的修复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0例上前牙牙体缺损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器分为... 目的:观察玻璃纤维桩树脂核联合E-max全瓷冠修复上前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并将其与铸造金属桩核联合E-max全瓷冠的修复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0例上前牙牙体缺损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器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E-max全瓷冠修复,A组采用铸造金属桩核,B组采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比较两组修复后1年的修复成功率、修复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修复前、后两组龈沟液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结果:两组修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颜色匹配率、边缘适合率较高(P<0.05)。修复前两组龈沟液MMP-2、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与A组比较,B组龈沟液MMP-2、ALP水平降低(P<0.05);与修复前比较,A组龈沟液MMP-2、ALP水平升高(P<0.05),B组水平变化不显著(P>0.05)。与A组比较,B组桩核断裂、牙龈着色及冠折或根折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采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联合E-max全瓷冠修复上前牙牙体缺损,可有效改善修复效果,减少对牙周组织的刺激及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前牙牙体缺损 玻璃纤维桩树脂核 E-max全瓷冠 基质金属蛋白酶-2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