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ified inferior oblique anterior transposition for 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 combined with superior oblique palsy:A case report
1
作者 Yao Zong Ze Wang +1 位作者 Wen-Lan Jiang Xian Y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12期2796-2802,共7页
BACKGROUND Inferior oblique anterior transposition(IOAT)has emerged as an effective surgery in the management of 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combined with superior oblique palsy(SOP).Traditional IOAT usually pr... BACKGROUND Inferior oblique anterior transposition(IOAT)has emerged as an effective surgery in the management of 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combined with superior oblique palsy(SOP).Traditional IOAT usually provides satisfactory primary position alignment and simultaneously restricts the superior floating phenomenon.However,it also increases the risk of the anti-elevation syndrome and narrowing of the palpebral fissure in straight-ahead gaze,especially after the unilateral operation.CASE SUMMARY We report the outcomes of the modified unilateral IOAT in two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DVD combined with SOP.The anterior-nasal fibers of the inferior oblique muscle were attached at 9 mm posterior to the corneal limbus along the temporal board of the inferior rectus muscle,the other fibers were attached a further 5 mm temporal to the anterior-nasal fibers.Postoperatively,both hypertropia and floating were improved,and no obvious complications occurred.CONCLUSION In these cases,the modified unilateral IOAT was an effective and safe surgical method for treating DVD with S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rior transposition inferior oblique muscles 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 Superior oblique palsy Anti-elevation syndrome Case report
下载PDF
Effectiveness of modified inferior oblique muscle belly transposition for V-pattern exotropia combined with mild to moderate inferior oblique muscle overaction
2
作者 Yang Hao Ming Zhang +2 位作者 Yue Bian Jing-Ming Li Li Q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3年第3期396-401,共6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modified inferior oblique muscle belly transposition for treatment of V-pattern exotropia combined with mild to moderate inferior oblique muscle overaction.METHODS:Thirteen ca... AIM: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modified inferior oblique muscle belly transposition for treatment of V-pattern exotropia combined with mild to moderate inferior oblique muscle overaction.METHODS:Thirteen cases(23 affected eyes)of V-pattern exotropia with inferior oblique muscle overaction(+or++)who underwent the modified inferior oblique muscle belly transposition procedure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The amount of V-pattern,grade of inferior oblique overaction,degree of vertical strabismus,abnormal head posture,and the fovea-disc angle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RESULTS:The V-pattern was corrected in all cases,and the amount of V-pattern reduced by 17.85±5.13 prism diopter(PD)on average(t=16.07,P<0.001).The surgical cure rate for mild to moderate inferior oblique muscle overaction was 87.0%(20/23).The degree of the foveadisc angle has a mean reduction of 5.45°±2.87°(t=3.95,P=0.003)after surgery.The mean vertical deviation in 5 cases with a small-angle hypertropia(5.23±3.06 PD)in the primary position reduced by 3.15±1.86 PD(t=6.10,P<0.001).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CONCLUSION:The modified inferior oblique muscle belly transposition procedure can effectively treat mild to moderate inferior oblique overaction and relieve the V-pattern,which is safe and easy to per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erior oblique muscle belly transposition V-pattern exotropia inferior oblique muscle overaction
下载PDF
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患儿的疗效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曦琅 谭艺兰 +1 位作者 邓姿峰 陶利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306-310,共5页
目的:探究下斜肌前转位(anterior transposition of inferior oblique muscle)对伴有下斜肌亢进(inferior oblique overaction,IOOA)的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双眼不等量下斜肌转位术对伴... 目的:探究下斜肌前转位(anterior transposition of inferior oblique muscle)对伴有下斜肌亢进(inferior oblique overaction,IOOA)的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双眼不等量下斜肌转位术对伴有IOOA的双眼不对称DVD的疗效,为伴有下斜肌亢进的DVD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随机选取2014-01/2015-1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120眼伴有下斜肌亢进的DVD患者,均采用下斜肌前转位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术后进行回访,回访时间为1~30mo,将患者手术前后远(5m)、近(33cm)距离原在位垂直斜度及IOOA程度进行比较,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对80例患者中采用双眼不等量下斜肌转位术进行治疗的20例30眼伴有IOOA的双眼不对称DVD患者手术前后远(5m)、近(33cm)距离原在位垂直斜度及IOOA程度进行比较,并观察所有患者下斜肌前转位术后抑制上转综合征(antielevation syndrome,AES)的发病情况。结果:患者术前5m平均三棱镜度(prism diopters,PD)为19.5±0.15PD,术后平均PD为3.5±0.18PD,5m原在位平均矫正16±0.21PD;术前33cm平均PD为18.6±0.20PD,术后平均PD为4.5±0.26PD,33cm原在位平均矫正14.1±0.16P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下斜肌前转位术前下斜肌功能亢进+2和+3者各50眼,+1者20眼,术后有12眼仍表现为下斜肌功能亢进,但是亢进程度为+1。IOOA程度与原在位垂直斜度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3cm:r=0.554,P<0.01;5m:r=0.454,P<0.01)。20例30眼伴有IOOA的双眼不对称DVD患者原在位DVD垂直斜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OOA程度明显降低。行下斜肌前转位术的患者术后18例24眼出现不同程度的AES,与行双眼不等量下斜肌转位术进行治疗的20例30眼伴有IOOA的双眼不对称DVD患者发生AE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斜肌前转位术对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术后AES发生率较高,而行双眼不等量下斜肌转位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术后AES发生率能够保持在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前转位 下斜肌亢进 分离性垂直斜视 双眼不等量下斜肌转位
下载PDF
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的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杨隆艳 孙伟 徐春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72-773,776,共3页
目的分析下斜肌转位术对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的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行下斜肌转位术的24例(30眼)伴有下斜肌亢进的DVD患者的完整资料,并根据术前原在位垂直斜度将患者分为小度... 目的分析下斜肌转位术对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的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行下斜肌转位术的24例(30眼)伴有下斜肌亢进的DVD患者的完整资料,并根据术前原在位垂直斜度将患者分为小度数、中等度数和大度数组,比较下斜肌转位术对各组近距离(33cm)和远距离(5m)原在位垂直斜度矫正效果。所有患者下斜肌固定于下直肌颞侧缘外的浅层巩膜,与下直肌附着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合并水平斜视者同期手术矫正。结果近距离小度数DVD组、中等度数DVD组、大度数DVD组治愈率分别为100%、0、0;3组有效率分别为92.3%、7.7%、0;3组无效率分别为41.7%、25.0%、33.3%;远距离时各组治愈率分别为100%、0、0;3组有效率分别为92.9%、7.1%、0;3组无效率分别为25.0%、50.0%、25.0%;无论是近距离还是远距离,下斜肌转位术对小度数和中等度数DVD组的原在位垂直斜度矫正效果明显优于大度数DV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小度数和中等度数DV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斜肌转位术对小度数DVD组(≤10△)和中等度数DVD组(11△~19△)近距离和远距离原在位垂直斜度的矫正效果明显优于大度数DVD组(≥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垂直偏斜 下斜肌亢进 下斜肌转位术
下载PDF
下斜肌前置移位治疗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 被引量:3
5
作者 袁昌亮 胡燕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552-553,共2页
目的:观察下斜肌前置移位治疗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方法:下斜肌前置移位于下直肌附着点颞侧前2mm或下直肌附着点颞侧成一直线处,同时矫正水平斜视。结果:患者8例11眼中,术前6眼DVD程度... 目的:观察下斜肌前置移位治疗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方法:下斜肌前置移位于下直肌附着点颞侧前2mm或下直肌附着点颞侧成一直线处,同时矫正水平斜视。结果:患者8例11眼中,术前6眼DVD程度是1+,术后DVD消失;术前3眼DVD程度是2+,术后2眼垂直斜视消失,1眼DVD程度为1+;术前2眼DVD程度是3+,术后1眼DVD程度为1+,1眼为2+。所有患者下斜肌均不亢进。结论:下斜肌前置移位是治疗伴有下斜肌亢进的DVD的有效方式,无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前置移位 下斜肌亢进 分离性垂直偏斜
下载PDF
下斜肌前转位手术治疗垂直分离斜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朱丽娜 杨士强 郭新 《医学综述》 2010年第9期1385-1387,共3页
下斜肌前转位手术是治疗垂直分离性斜视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近些年,下斜肌前转位手术不断改进,分级的下斜肌前转位手术,增强的下斜肌前转位手术,以及单眼、双眼下斜肌前转位手术在治疗垂直分离斜视临床应用中均有各自的原理和优缺点。... 下斜肌前转位手术是治疗垂直分离性斜视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近些年,下斜肌前转位手术不断改进,分级的下斜肌前转位手术,增强的下斜肌前转位手术,以及单眼、双眼下斜肌前转位手术在治疗垂直分离斜视临床应用中均有各自的原理和优缺点。下斜肌前转位手术在临床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出现了包括限制上转综合征在内的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前转位 垂直分离性斜视 限制上转综合征
下载PDF
增强下斜肌前转位联合上直肌后退术矫正大度数上斜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宗青 刘向玲 +2 位作者 穆雅林 荆文华 苏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371-372,共2页
目的:观察增强的下斜肌前转位联合上直肌后退对大度数上斜的矫正疗效。方法:将我院住院患者中上斜>25△度斜视患者24例行增强的下斜肌前转位联合上直肌后退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该24例患者术后随访6mo~1a,其中治愈21例(87.5%),好... 目的:观察增强的下斜肌前转位联合上直肌后退对大度数上斜的矫正疗效。方法:将我院住院患者中上斜>25△度斜视患者24例行增强的下斜肌前转位联合上直肌后退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该24例患者术后随访6mo~1a,其中治愈21例(87.5%),好转3例(12.5%),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增强下斜肌前转位联合上直肌后退术是矫正大度数上斜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前转位 上直肌后退 上斜
下载PDF
分离性垂直斜视术后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熊伟伟 殷小龙 +3 位作者 邓燕 彭小维 于春红 廖瑜俊 《江西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514-517,共4页
目的观察单纯下斜肌后转位术与下斜肌后转位联合上直肌后徙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手术疗效,探讨手术治疗DVD的最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4年8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眼科住院手术的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DVD患者62例... 目的观察单纯下斜肌后转位术与下斜肌后转位联合上直肌后徙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手术疗效,探讨手术治疗DVD的最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4年8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眼科住院手术的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DVD患者6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单纯下斜肌后转位术组和下斜肌后转位联合上直肌后徙术组。术后1年观察2组患者的垂直斜视度及下斜肌亢进改善程度、眼球运动、睑裂大小及其他并发症情况,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术后下斜肌亢进均消失;代偿头位均不同程度改善;单纯下斜肌后转位术组术后效果良好者27例(87.1%,27/31)、下斜肌后转位联合上直肌后徙术组术后效果良好者28例(90.3%,28/31),2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无患者出现睑裂变小和眼球上转受限等并发症。结论手术目前仍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常用方法,下斜肌后转位术后不易引起眼球上转受限和睑裂变化等并发症,能纠正10-30△的垂直斜视,为一种较好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法,且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法,从而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垂直斜视 下斜肌后转位术
下载PDF
下斜肌转位术治疗分离性垂直偏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霞琳 陈金卯 《医学综述》 2015年第10期1820-1822,共3页
下斜肌转位术是治疗分离性垂直偏斜(DVD)的一种有效方法。改良的手术方式不一定优于传统下斜肌转位术。双眼非对称性DVD可采用不等量下斜肌转位,单眼下斜肌转位可治疗单眼DVD,但术后可能出现术眼上转受限,不伴下斜肌亢进的DVD也可采用... 下斜肌转位术是治疗分离性垂直偏斜(DVD)的一种有效方法。改良的手术方式不一定优于传统下斜肌转位术。双眼非对称性DVD可采用不等量下斜肌转位,单眼下斜肌转位可治疗单眼DVD,但术后可能出现术眼上转受限,不伴下斜肌亢进的DVD也可采用下斜肌转位术。抑制上转综合征是下斜肌转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双眼手术以及下斜肌新的附着点不超过下直肌止点可能会减少该综合征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垂直偏斜 下斜肌转位 抑制上转综合征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在治疗垂直分离性斜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21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在垂直分离性斜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的垂直分离性斜视患者94例,观察比较3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观察,3组患者下斜肌亢进症状均消失。随访显示,3组患者手术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在垂直分离性斜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的垂直分离性斜视患者94例,观察比较3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观察,3组患者下斜肌亢进症状均消失。随访显示,3组患者手术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根据具体病变情况,选取合适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分离性斜视 下斜肌转位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下斜肌前置移位术治疗分离性垂直偏斜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俊锋 《临床眼科杂志》 2000年第5期337-338,共2页
目的 观察下斜肌前置移位术治疗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的临床疗效。方法 下斜肌前置移位于下直肌止端颞侧前 2 m m到后 2 mm之间。结果  7例 14只眼 ,DVD程度为 1+(≤ 10 △ )的 5只眼全部矫正 ;DVD程度为 2 +(11△ ~ 2 0 ... 目的 观察下斜肌前置移位术治疗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的临床疗效。方法 下斜肌前置移位于下直肌止端颞侧前 2 m m到后 2 mm之间。结果  7例 14只眼 ,DVD程度为 1+(≤ 10 △ )的 5只眼全部矫正 ;DVD程度为 2 +(11△ ~ 2 0 △ )的 8只眼 ,5只眼全部矫正 ,2只眼明显改善 ,1只眼无效 ;DVD程度为 3+(2 1△ ~30△ )的 1只眼无效。结论 下斜肌前置移位术矫正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效果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置移位 分离性垂直偏斜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三种下斜肌转位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戴仙梅 戴鸿斌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18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下斜肌转位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方法:对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组研究,单纯下斜肌转位术为A组,下斜肌截除联合转位术为B组,下斜肌截除联合转位并前徙...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下斜肌转位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方法:对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组研究,单纯下斜肌转位术为A组,下斜肌截除联合转位术为B组,下斜肌截除联合转位并前徙术为C组。三组患者在常规局部麻醉下,以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垂直斜度及下斜肌亢进改善程度检查,随访六个月,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C三组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8.46%、89.47%、9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进行临床手术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法,从而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转位术 分离性垂直斜视 手术疗效分析
下载PDF
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治疗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 被引量:7
13
作者 扶城宾 何瑞霞 +3 位作者 张素素 谢砺颖 郭桂花 林森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56-1259,共4页
目的:探讨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在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6/2017-06在我院行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治疗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病例22例28眼,男10... 目的:探讨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在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6/2017-06在我院行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治疗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病例22例28眼,男10例,女12例,年龄3~28(平均12.32±6.81)岁,从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情况、DVD疗效、下斜肌功能亢进疗效、眼位及代偿头位、并发症等方面观察,术后随访6~18(平均10.05±3.87)mo。结果: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情况:无双眼视功能者11例(50%);恢复Ⅰ级视功能者6例(27%);恢复Ⅱ级视功能者3例(14%);恢复Ⅲ级视功能者2例(9%)。DVD疗效:满意17例(77%),好转5例(23%),无效0例。下斜肌功能亢进疗效:治愈13例(59%),好转9例(41%),无效0例。术后眼位及代偿头位:(1)水平眼位:外斜矫正术后水平眼位欠矫1例,内斜矫正术后水平眼位欠矫1例,过矫0例,正位20例;(2)垂直眼位:垂直斜视度≤5 △者13例,5 △<垂直斜视度<10 △者9例,平均5.55 △±2.35 △,垂直眼位无过矫;(3)代偿头位:术后6例代偿头位消失,1例代偿头位明显改善。并发症:1例患者发生轻微抗上转综合征,1例患者发生轻微睑裂缩窄,睑裂缩窄量<1mm。结论: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治疗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疗效满意,规范的术前检查、个性化手术设计以及手术技巧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 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 分离性垂直斜视
下载PDF
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
14
作者 石蔚人 陶晨 孙慧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42-843,共2页
目的观察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疗效。方法8例(8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均存在代偿头位,三棱镜检查垂直斜视度平均为28.58△。患者均于全麻下行下斜肌前转位术,术后随访观察其代偿头位和垂直斜视度的变化。结果术后3... 目的观察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疗效。方法8例(8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均存在代偿头位,三棱镜检查垂直斜视度平均为28.58△。患者均于全麻下行下斜肌前转位术,术后随访观察其代偿头位和垂直斜视度的变化。结果术后3月代偿头位改善和消失各4例;术后1周、6月和3年随访检查显示,垂直斜视度均较术前减小,平均为6.25△无1例出现手术过矫和并发症。结论采用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前转位术 上斜肌麻痹 先天性
下载PDF
下斜肌前转位术在儿童分离性垂直斜视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百祥 韩敏杰 冯江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25-127,共3页
目的:研究下斜肌前转位术在儿童分离性垂直斜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3/2016-03收治的60例60眼分离性垂直斜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确定所有患儿家属如实掌握此次研究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下斜肌前转位术在儿童分离性垂直斜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3/2016-03收治的60例60眼分离性垂直斜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确定所有患儿家属如实掌握此次研究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上直肌后徙术治疗)和观察组(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各30例30眼,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并发症发生率10%;同期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并发症发生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眼表症状、角膜表面不对称系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儿童分离性垂直斜视效果理想,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前转位术 分离性垂直斜视 眼表症状 角膜表面不对称系数
下载PDF
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双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临床观察
16
作者 谢小华 张敏 +1 位作者 谢芳 杜东成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824-826,共3页
目的:探讨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双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伴下斜肌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双眼垂直偏斜角为15△~30△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行下斜肌前转位手术治疗,合并水平斜视者同期手术矫正,观察手术前后其原在位垂直斜视度、头位... 目的:探讨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双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伴下斜肌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双眼垂直偏斜角为15△~30△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行下斜肌前转位手术治疗,合并水平斜视者同期手术矫正,观察手术前后其原在位垂直斜视度、头位变化、下斜肌亢进程度。结果:患者26例垂直偏斜角为15△~25△的患者行下斜肌前转位术,全部治愈,代偿头位消失。1例双眼垂直偏斜角为>25△的患者行双下斜肌前转位术后,残余部分双下斜肌功能亢进,欠矫度为7.8△,行二期双下直肌后徙术后,垂直斜视好转,代偿头位明显改善。1例伴外斜视患者同时行水平肌手术后出现眼球外展轻度受限,能过中线。结论:对伴双眼下斜肌功能亢进,原在位垂直斜视度较大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行双眼下斜肌前转位手术矫正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复发率低等优点,且适用于双眼不等量下斜肌功能亢进患者,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前转位术 先天性 上斜肌麻痹
下载PDF
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治疗V征斜视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冬英 郭年波 栾丽娟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29期92-94,共3页
目的:对比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在斜视V征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斜视V征患者162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81例。 A组患者采用下斜肌切断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 目的:对比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在斜视V征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斜视V征患者162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81例。 A组患者采用下斜肌切断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下斜肌转位术治疗,水平斜视均采用手术内外直肌后退和(或)缩短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下斜肌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9%,B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34,P〉0.05)。A组患者下斜肌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6.4%,B组患者下斜肌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31,P〉0.05)。 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2%)明显低于A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都能够很好的治疗斜视V征的效果,恢复患者下斜肌功能,但相比而言,下斜肌转位术术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切断术 下斜肌转位术 斜视V征 效果比较
下载PDF
下斜肌减弱术治疗上斜肌麻痹性斜视163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平 吕绍成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0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下斜肌减弱术在治疗上斜肌麻痹性斜视中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7月至2010年6月收治上斜肌麻痹性斜视163例,分别行下斜肌部分切除前转位术或下斜肌断腱术、下斜肌后徙术及下斜肌截腱联合同侧上直肌或对侧下直肌后徙术。结果 ... 目的探讨不同的下斜肌减弱术在治疗上斜肌麻痹性斜视中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7月至2010年6月收治上斜肌麻痹性斜视163例,分别行下斜肌部分切除前转位术或下斜肌断腱术、下斜肌后徙术及下斜肌截腱联合同侧上直肌或对侧下直肌后徙术。结果 163例中合并DVD8例。术前118例有代偿头位,术后代偿头位消失73例(61.86),好转40例(33.89),无效5例(4.23)。单纯下斜肌减弱术163例中治愈142例(87.12),好转12例(7.36),无效6例(3.68),过矫3例(1.84)。结论先天垂直性麻痹临床表现复杂,手术方式不一,灵活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可收到较好效果。下斜肌部分切除前转位术的平均矫正量高于下斜肌后徙及下斜肌断腱术。在行下斜肌部分切除转位术时,一定要截除足量的下斜肌,一般为6~8mm,这样才能使下斜肌的上转作用转变为下转作用因而使其减弱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 前转位术 垂直性斜视
下载PDF
改良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大角度上斜视的疗效 被引量:1
19
作者 邵新香 司明宇 李春建 《临床眼科杂志》 2020年第6期545-547,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下斜肌前转位术联合上直肌后徙治疗大角度上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两年间在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资料齐全的大角度上斜视(垂直斜视度>25Δ,下斜肌功能亢进)32例(32只眼),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 目的观察改良下斜肌前转位术联合上直肌后徙治疗大角度上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两年间在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资料齐全的大角度上斜视(垂直斜视度>25Δ,下斜肌功能亢进)32例(32只眼),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5~56岁,平均23.5岁,随访3~24个月,平均8~9月。结果手术效果评价:根据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学组制定的斜视疗效评价标准,按治愈、改善、未愈进行评价,32例大角度上斜视患者随访后,治愈24例(75%),改善7例(22%),未愈1例(3%)(术中探查发现下直肌发育缺如)。结论改良下斜肌前转位术是治疗大角度上斜视的有效方法,不切断下斜肌肌止端,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矫正垂直斜视度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角度上斜视 改良下斜肌前转位术 下斜肌亢进
下载PDF
下斜肌分级前转位术治疗下斜肌亢进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夏江胜 杨建定 房鑫鑫 《临床眼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观察下斜肌分级前转位术与下斜肌切除术对治疗下斜肌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抽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111只眼)下斜肌亢进患者,其中观察组32例(56只眼)行下斜肌分级前转位术,对照组32例(55只眼)采用... 目的观察下斜肌分级前转位术与下斜肌切除术对治疗下斜肌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抽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111只眼)下斜肌亢进患者,其中观察组32例(56只眼)行下斜肌分级前转位术,对照组32例(55只眼)采用下斜肌切除术,术后6个月,对患者下斜肌亢进的残留程度和第一眼位垂直斜视残留程度进行对比。结果术后下斜肌亢进为0的患者比例观察组要高于对照组;术后下斜肌出现过度减弱的患者比例观察组要低于对照组;术后第一眼位残留斜视度≤4^(Δ)的患者比例,观察组要高于对照组。结论下斜肌分级前转位术在改善不同强度的下斜肌亢进方面对比传统下斜肌切除术更有可预见性和术后稳定性,同时在改善垂直斜视方面也是分级前转位术优于下斜肌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亢进 分级前转位术 下斜肌切除术 垂直斜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