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颈痛患者的红外热成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梁玲 陈子梦 +1 位作者 潘翠环 陈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3期147-150,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颈痛患者的红外热成像特点,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6月来我科就诊的28例急性颈痛患者为急性颈痛组,并选取同期无颈部疼痛的健康志愿者18名为健康对照组.采用TMT-9000红外热成像仪记录急性颈痛... 目的分析急性颈痛患者的红外热成像特点,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6月来我科就诊的28例急性颈痛患者为急性颈痛组,并选取同期无颈部疼痛的健康志愿者18名为健康对照组.采用TMT-9000红外热成像仪记录急性颈痛组和健康对照组颈部、肩部、上臂后侧(肱三头肌)、上臂前侧(肱二头肌)左侧和右侧的区域内平均绝对温度(AAT)、区域内平均相对温度(ART)、区域内最高绝对温度(HAT)、区域内最高相对温度(HRT)、区域内最低绝对温度(LAT)、区域内最低相对温度(LRT),计算急性颈痛组和健康对照组各部位左右两侧AAT、ART、HAT、HRT、LAT、LRT的差值(△AAT、△ART、△HAT、△HRT、△LAT、△LRT)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颈痛组肱三头肌的△HAT、△HRT和△AAT分别为(0.17±0.46)、(0.15±0.40)和(0.13±0.37),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颈痛组肱二头肌的△ART、△HAT和△AAT分别为(0.29±0.41)、(0.28±0.46)和(0.33±0.40),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热成像能够早期发现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左右两侧异常的肌肉代谢失衡信号,对急性颈痛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颈痛 红外热成像 上臂前侧(肱二头肌) 温度 特点
下载PDF
臂前群肌神经入肌点的定位 被引量:8
2
作者 唐少华 胡勇 杨胜波 《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目的:借骨性标志确定肌皮神经肌支神经入肌点(N点)的位置。方法:成年尸体上肢,肩峰至颈静脉切迹连线为喙肱肌支N点的横向参考线(H_1),肱骨外上髁至内上髁连线为肱二头肌和肱肌支N点的横向参考线(H_2);肩峰至肱骨外上髁连线为纵向参考线... 目的:借骨性标志确定肌皮神经肌支神经入肌点(N点)的位置。方法:成年尸体上肢,肩峰至颈静脉切迹连线为喙肱肌支N点的横向参考线(H_1),肱骨外上髁至内上髁连线为肱二头肌和肱肌支N点的横向参考线(H_2);肩峰至肱骨外上髁连线为纵向参考线(L)。解剖暴露N点,涂抹硫酸钡,CT扫描。N点在臂前体表上的投影点为P,P点通过N点后投射至臂后体表上的点为P′。经P的垂线与H线、水平线与L线的交点分别记为P_H和P_L。Syngo系统下确定P_H和P_L在H和L线上的位置及N点的深度。结果:喙肱肌支、肱二头肌短头、肱二头肌长头及肱肌支的P_H分别位于H_1的18.38%、H_2的56.85%、52.81%和57.52%处;P_L位于L的24.86%、50.20%、55.91%和64.31%处;经过P点的N点深度分别位于PP′线的23.16%、24.68%、26.32%和38.19%处。结论:这些神经入肌点的定位可提高臂前群肌痉挛神经溶解术的疗效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前群肌 肌痉挛 神经人肌点 定位 成人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穿刺抽吸治疗左前臂假性动脉瘤1例
3
作者 赵景昊 胡纳 +4 位作者 雷宇波 姜扬 王海英 胡天刚 秦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02-602,共1页
患者男,26岁,2个月前左前臂及左腕外伤、清创缝合术后左手腕僵硬、活动受限,加重1周;既往体健。查体:左前臂及左腕见瘢痕,愈合可,左手轻度肿胀,小鱼际肌肉萎缩,左腕关节僵硬,轻压痛;左拇指、示指触觉消失,活动受限,对指、对掌困难,余部... 患者男,26岁,2个月前左前臂及左腕外伤、清创缝合术后左手腕僵硬、活动受限,加重1周;既往体健。查体:左前臂及左腕见瘢痕,愈合可,左手轻度肿胀,小鱼际肌肉萎缩,左腕关节僵硬,轻压痛;左拇指、示指触觉消失,活动受限,对指、对掌困难,余部位痛觉稍敏感。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左上肢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左上肢前臂(中部)尺桡骨间见约3.9 cm×2.9 cm×2.6 cm对比剂滞留区,考虑左前臂尺桡骨间假性动脉瘤(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假性 骨间前动脉 上臂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