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ep Inspiration Breath Hold Reduces Dose to the Left Ventricle and Proximal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during Radiotherapy for Left-Sided Breast Cancers
1
作者 Lesley A. Jarvis Peter G. Maxim Kathleen C. Horst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2年第5期673-679,共7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motion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LAD) and left ventricle during normal breathing and deep inspiration breath hold (DIBH). This is a dosimetric study util...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motion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LAD) and left ventricle during normal breathing and deep inspiration breath hold (DIBH). This is a dosimetric study utilizing free-breathing and static DIBH scans from eleven patients treated with radi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The anterior-posterior displacement along the length of the LAD was measured in each respiratory phase. Standard treatment plans targeting the whole breast without treatment of the 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s were generated and dose to the LAD and LV calculated. Non-uniform movement of the LAD during respiratory maneuvers with the proximal third exhibiting the greatest displacement was observed. In DIBH compared to end-expiration (EP), the mean posterior displacement of the proximal 1/3 of the LAD was 8.99 mm, the middle 1/3 of the artery was 6.37 mm, and the distal 1/3 was 3.27 mm. In end-inspiration (IP) compared to end-expiration the mean posterior displacements of the proximal 1/3 of the LAD was 2.08 mm, the middle 1/3 of the artery was 0.91 mm, and the distal 1/3 was 0.97 mm. Mean doses to the LAD using tangential treatment fields and a prescribed dose of 50.4 Gy were 11.32 Gy in EP, 8.98 Gy in IP, and 3.50 Gy in DIBH. Mean doses to the LV were 2.38 Gy in EP, 2.31 Gy in IP, and 1.24 Gy in DIBH. In conclusion, inspiration and especially DIBH, cause a displacement of the origin and proximal 2/3 of the LAD away from the chest wall, resulting in sparing of the most critical segment of the artery during tangential radio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RADIOtheRAPY Deep-Inspiration BREATH Hold (DIBH) Respiratory Gating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LAD) left ventricle (LV)
下载PDF
“Swiss-Cheese” Left Ventricle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 Case Report
2
作者 Ramachandran Muthiah 《Case Reports in Clinical Medicine》 2017年第2期36-58,共23页
Introduction: To present a rare occurrence of “Swiss-cheese” defects of left ventricle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se Report: A 64-year-old male with persistent ST segment elevation in anterior and inferior le... Introduction: To present a rare occurrence of “Swiss-cheese” defects of left ventricle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se Report: A 64-year-old male with persistent ST segment elevation in anterior and inferior leads developed sudden deterioration within 2 days after thrombolysis. Echocardiography revealed ventricular septal and LV (left ventricular) free wall ruptures at multiple sites with contractile dysfunction and the patient died suddenly, followed by an episode of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Discussion: Myocardial rupture may complicate in 10%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 and it is the second most common cause of in-hospital mortality next to pump failure. It is responsible for 15% of in-hospital deaths and 50% died within 5 days and 82% died within two weeks of index infarction. Conclusion: Aggressive early diagnosis and surgery may confer a survival rate as high as 75%. The prognosis is grave in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cardiogenic shock and multiorgan dysfunction;surgery is best avoided and supportive medical therapy may be adequate in such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iss-Cheese” left ventricle 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 (VSR) LV Free wall RUPTURE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CARDIOGENIC Shock
下载PDF
不同治疗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
3
作者 李钰 陈寒艳 林桂芬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时间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14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其中70例患者发病后至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3 h作为<...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时间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14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其中70例患者发病后至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3 h作为<3 h组,70例患者发病后至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间为3~8 h作为3~8 h组。术后,复查冠脉造影观察病变血管狭窄程度改善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3 h组总有效率(98.57%,69/70)高于3~8 h组(84.29%,59/70)(P<0.05)。<3 h组治疗后心肌损害指标低于3~8 h组(P<0.05)。<3 h组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少于3~8 h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52.36±4.24)%、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early diastolic peak blood flow velocity of mitral valve opening/late diastolic peak blood flow velocity,E/A)(1.33±0.18)高于3~8 h组[(47.13±5.16)%、(1.29±0.20)](P<0.05)。随访6个月,2组均未见病死者;<3 h组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次数均低于3~8 h组(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病早期尽早实施冠脉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临床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时机 时间窗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急诊 冠脉介入 左心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四种不同放疗计划心脏亚结构的剂量学研究
4
作者 张菲菲 刘欣 +4 位作者 李威 仇好 吴先想 秦楠楠 段诗苗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865-1871,共7页
目的:分析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混合调强放射治疗(hy-IMRT)、切线弧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t-VMAT)、非共面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n-VMAT)四种治疗计划,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模式下,评估对左心室(left ventricle,LV)... 目的:分析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混合调强放射治疗(hy-IMRT)、切线弧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t-VMAT)、非共面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n-VMAT)四种治疗计划,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模式下,评估对左心室(left ventricle,LV)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作为危及器官时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55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银夹标记的患者,将LV和LAD确定为危及器官,并为同一患者设计s-IMRT、hy-IMRT、t-VMAT、n-VMAT四种放疗计划,比较这四种计划在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及临床实施效率。结果:4种计划均满足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临床要求。n-VMAT在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心脏的V_(40),LV的V_(10)、V_(30)、V_(40),LAD的D_(mean)、V_(30)、V_(40),左侧肺的V_(30)、V_(40)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VMAT和t-VMAT在心脏的V_(20)、V_(30),LV的D_(mean)、V_(20),LAD的V_(20),左侧肺的D_(mean)、V_(5)、V_(20)优于s-IMRT和hy-IMR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MRT和hy-IMRT在右侧肺的D_(mean)、右侧乳腺的D_(mean)、脊髓的D_(mean)优于t-VMAT和n-VMA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y-IMRT的机器跳数最低,与s-IMRT、t-VMAT和n-VMAT相比分别降低了16.83%、22.31%、23.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组计划均能满足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要求。n-VMAT提高了靶区的适形度,可以更好地保护LV、LAD和左侧肺,但治疗效率较低;t-VMAT在保护心脏方面最佳,在保护LV和左侧肺方面仅次于n-VMAT,更适合想要兼顾保护心脏、左侧肺和治疗效率的患者;s-IMRT和hy-IMRT在保护右侧肺、右侧乳腺和脊髓时更具优势;hy-IMRT机器跳数最低,更适合对右侧肺要求较高的患者。在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放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乳腺癌 剂量学 左心室 左前降支 调强放疗 非共面 切线弧
下载PDF
肝粘贴悬吊法、W型悬吊肝左叶、前腹壁肝脏V型悬吊法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谢华辉 沈明 +5 位作者 张仁浩 牛天峰 罗靖 李明堃 何文涛 熊健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06-410,共5页
目的 探讨肝粘贴悬吊法、W型悬吊肝左叶、前腹壁肝脏V型悬吊法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应用。方法 2018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胃癌病人79例,根据悬吊方法不同分为A组(26例)、B组(26例)和C组(27例)三组。A组采用肝粘贴... 目的 探讨肝粘贴悬吊法、W型悬吊肝左叶、前腹壁肝脏V型悬吊法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应用。方法 2018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胃癌病人79例,根据悬吊方法不同分为A组(26例)、B组(26例)和C组(27例)三组。A组采用肝粘贴悬吊法,B组采用W型悬吊肝左叶法,C组采用前腹壁肝脏V型悬吊法,三组均随访至术后6个月。比较三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7天的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B组肝悬吊时间[(16.23±2.52)分钟]和手术时间[(318.48±30.62)分钟],大于A组的(2.64±0.61)分钟和(233.64±20.67)分钟,同时也大于C组的(12.43±1.56)分钟和(270.81±25.77)分钟,C组肝悬吊时间[(12.43±1.56)分钟]和手术时间[(270.81±25.77)分钟]大于A组的(2.64±0.61)分钟和(233.64±20.67)分钟。B组出血量[(224.51±20.27)ml]和术中输血例数(5例)、C组出血量[(223.54±21.87)ml]和术中输血例数(7例)低于A组出血量[(324.54±30.51)ml]和术中输血例数(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B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27.52±3.62) 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25.75±3.95) U/L,白蛋白(ALB)为(31.65±3.18) g/L,C组分别为(26.54±3.73) U/L、(26.34±3.82) U/L和(32.06±3.09) g/L,均较术前升高,且B、C组术后血清ALT、AST、ALB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肝脏裂伤发生率(11.54%)、出血发生率(7.69%)较高,B组术中壁腹膜出血发生率(11.54%)较高,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粘贴悬吊法操作简单、省时,但不适用于左肝肥厚者,术后脱胶可能引起肝表面撕裂出血;W型悬吊效果良好,耗时稍长,适用于肥胖、肝左叶肥大病人;V型加纱布悬吊效果适中,耗时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肝粘贴悬吊法 W型悬吊肝左叶 前腹壁肝脏V型悬吊法 腹腔镜根治术
下载PDF
T1 mapping定量技术在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猪的初步应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媛媛 方继良 +5 位作者 柳桂勇 俞裕天 贺毅 洪洋 罗萍 荣培晶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采用心脏磁共振T1 mapping技术,检测正常猪及其在慢性心肌缺血造模后的心肌T1定量值,为心肌缺血诊断提供新的定量参数,探索T1mapping技术分析判断慢性心肌缺血或梗死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选取13只中华小型猪,于冠脉左前降支近中段... 目的采用心脏磁共振T1 mapping技术,检测正常猪及其在慢性心肌缺血造模后的心肌T1定量值,为心肌缺血诊断提供新的定量参数,探索T1mapping技术分析判断慢性心肌缺血或梗死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选取13只中华小型猪,于冠脉左前降支近中段手术植入蛋白缩窄环,4 w后建成慢性心肌缺血小型猪模型;于造模前后行3.0 T心脏磁共振扫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在短轴位的心尖、乳头肌水平层面行T1 mapping扫描,分别在增强前后测定左心室壁感兴趣区的心肌T1定量值,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比较造模前后、增强前后T1值的差异。结果 12只正常猪完成了造模前磁共振检查,所有层面平扫心肌平均T1值为(1108.9±10.5)ms,其中心尖部心肌平均T1值为(1050.2±16.7)ms,乳头肌层心肌平均T1值为(1139.7±54.4)ms,两个层面平均T1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猪完成了CMR扫描,心尖部心肌平均T1值为(1210.6±94.2)ms,比造模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肌层心肌平均T1值为(1236.0±114.3)ms,与造模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乳头肌层的前壁、前间壁与其造模前后的平均T1 mapping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7和0.006)。结论左室前壁、前间壁为前降支供血区,T1 mapping在造模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此技术对诊断心肌慢性缺血或梗死有定量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小型猪 心肌缺血 磁共振成像 T1 mapping技术 左心室前壁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左心腔声学造影在评估冠心病患者室壁节段运动异常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申斌 郭燕丽 +3 位作者 朱平 柳强维 黄海韵 王文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459-2463,共5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的二维常规超声心动图、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左心腔声学造影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的结果,评估左心腔声学造影在冠心病室壁节段运动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血管内科48例临床初诊为冠心病患者的二维...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的二维常规超声心动图、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左心腔声学造影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的结果,评估左心腔声学造影在冠心病室壁节段运动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血管内科48例临床初诊为冠心病患者的二维常规超声心动图、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左心腔声学造影数据,将其分别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评估3种方法在室壁节段运动评估中的准确性。结果 48例患者左心腔声学造影对心内膜的显示率为100%,明显高于二维常规超声心动图(90.56%)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91.05%);同时,其对室壁节段运动诊断的准确率2名医师分别为93.75%、95.83%,较二维常规超声心动图(89.58%,86.80%)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90.28%,90.97%)具有明显优势。结论左心腔声学造影能明显提高左心室内膜面的显示效果,从而提高对冠心病室壁节段运动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腔 超声心动描记术 室壁节段运动异常 冠心病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左室心肌运动功能改变的价值 被引量:18
8
作者 林勇 胡绚 +4 位作者 张建兴 王侠 宋光辉 吴亚枚 吴焕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87-1790,共4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及室壁运动积分法(WMS)评价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节段收缩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行PCI术40例(冠心病组),健康人40例(健康对照组)。对健康对照组及冠心病组于术前及术后1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及室壁运动积分法(WMS)评价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节段收缩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行PCI术40例(冠心病组),健康人40例(健康对照组)。对健康对照组及冠心病组于术前及术后1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室壁运动积分,应用STI获得左室6个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值(SLs)、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SL)、舒张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Sr Le)。结果:冠心病组患者术前左室心肌室壁运动指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冠心病组患者术后左室心肌室壁运动指数较术前明显减低(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术前心肌缺血节段SLs、Sr Le及GSL减低(均P<0.05);冠心病组术后1周相应节段的SLs、Sr Le及GSL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及室壁运动积分法均可评价冠脉狭窄导致心肌局部和整体功能的异常和即刻PCI手术治疗的效果,冠心病患者左室运动功能减退,PCI术后绝大部分缺血心肌节段的局部收缩、舒张功能都得到了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PCI术 二维斑点追踪 室壁运动指数 左室心肌运动功能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孙婧 刘军翔 +4 位作者 杨国红 周欣 赵季红 姜铁民 李玉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神经内分泌激素、炎症因子及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序贯入选80例在我院行急诊PCI治疗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PCI术...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神经内分泌激素、炎症因子及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序贯入选80例在我院行急诊PCI治疗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PCI术后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以1.5μg/kg负荷剂量静推rhBNP,随后以0.01μg/(kg·min)连续给药72h,再以0.5mg/d连续给药3d;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血浆炎症因子、左室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般临床资料、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及心功能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给药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内皮素-1(ET-1)、肾素(PRA)、血管紧张肽Ⅱ(AngⅡ)及醛固酮(AL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利尿激素(AD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给药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6(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给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房内径(LAD)较对照组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未发现与rhBNP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应用rhBNP可显著抑制左心室重塑,改善患者左室功能,机制可能与其对神经内分泌激素及局部炎症状态的调节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 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左室功能
下载PDF
院前延迟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夏霏 丁宁 +2 位作者 苗志林 杨丹 韩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824-1826,1831,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院前延迟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心功能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57例,根据院前延迟是否大于6 h分为长延迟组及短延迟组。所有患者均收集术后...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院前延迟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心功能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57例,根据院前延迟是否大于6 h分为长延迟组及短延迟组。所有患者均收集术后次日及1周的心脏功能指标及左室整体平均应变率(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average,GLS⁃AVG),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功能指标。结果术后次日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index,LVES⁃V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次日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术后1周LVEDD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LVEDVI、LVESVI在短时程组低于长时程组,LVEF高于长时程组(P<0.05)。GLS⁃AVG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46)。6个月随访过程中仍可见到组间差异(P<0.05)。结论减少院前延搁时间,尽早开通血管能够改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周内及6个月的左室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院前延迟 左心功能 左室整体平均应变率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对预测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位置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纪林 高润霖 +6 位作者 吴元 姚康宝 杨跃进 秦学文 乔树宾 姚民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准确预测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闭塞位置的作用。方法:对94例前壁AMI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前间隔AMI患者前降支闭塞位置大都发生在第1间隔支...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准确预测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闭塞位置的作用。方法:对94例前壁AMI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前间隔AMI患者前降支闭塞位置大都发生在第1间隔支和第1对角支开口远端,且单支病变多见。②前壁和前壁伴高侧壁AMI患者前降支闭塞位置发生在第1间隔支与第1对角支开口近端的发生率分别为289%与263%和550%与475%。前壁伴高侧壁AMI患者若以大的对角支作为解剖分界进行分析,则800%其血管闭塞位置在大的对角支发出前,若以aVL导联ST段抬高>1mm,Ⅲ、aVF导联ST压低>1mm为标准,预测血管闭塞位置在第1对角支开口近端和大对角支开口近端的发生率分别为692%和923%。③前壁伴下壁AMI者前降支闭塞位置均发生在第1间隔支开口远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电图 前降支闭塞位置 AMI
下载PDF
冠脉内乳酸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改善和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陆卫红 杨传高 +2 位作者 薄小萍 鲍小京 张涛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21期3133-3135,共3页
目的研究冠脉内乳酸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术后症状改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96例,术中左前降支均为急性闭塞病变,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取得冠脉内血... 目的研究冠脉内乳酸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术后症状改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96例,术中左前降支均为急性闭塞病变,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取得冠脉内血液10 ml,行乳酸水平测定,根据冠脉内乳酸水平是否大于2 mmol/L,把患者分为高乳酸组31例和低乳酸组65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 h内胸痛缓解、心电图ST段回落和再灌注心律失常比例以及术后一周心功能不全、左室舒张末内径、射血分数和BNP情况。结果高乳酸组术后2 h内的胸痛缓解比例、心电图ST段回落比例和再灌注心律失常比例分别为(75.8±8.23)%、(75.1±7.34)%和61.3%,低乳酸组分别为(82.1±8.41)%、(81.6±8.12)%和32.3%,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组术后一周心功能不全比例、左室舒张末内径、射血分数和BNP分别为71.0%、(46.1±2.13)mm、(47.4±2.36)%和(238.6±12.34)pg/ml,低乳酸组分别为27.7%、(44.6±1.86)mm、(49.8±2.65)%和(193.7±9.86)pg/m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乳酸水平与术后2 h内患者胸痛缓解情况、ST段回落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密切相关,同时也对患者术后一周心功能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急诊冠脉介入 左前降支 乳酸 心功能 预后
下载PDF
兔心肌梗死过程MRI上心室壁变薄的病理基础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江民 李铭 倪炯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兔心肌梗死不同时期在MRI上心室壁变薄的病理基础。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制备兔心左室前壁梗死模型,行多次心脏MRI检查,对正常及各缺血时间点梗死心肌标本进行TTC染色、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1)MRI缺血早期缺血室壁即轻... 目的探讨兔心肌梗死不同时期在MRI上心室壁变薄的病理基础。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制备兔心左室前壁梗死模型,行多次心脏MRI检查,对正常及各缺血时间点梗死心肌标本进行TTC染色、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1)MRI缺血早期缺血室壁即轻度变薄,以收缩期明显;然后逐渐加重,收缩期及舒张期均变薄;至4周瘢痕形成后,其厚度固定不变。(2)TTC染色缺血30min缺血室壁轻度变薄;1h~2周,梗死室壁明显变薄;4周后,梗死区菲薄,纤维瘢痕形成。(3)光镜缺血30min缺血区肌纤维间隙变窄,血管闭塞,肌纤维变细;1h细胞间隙稍有增宽,肌纤维断裂,逐渐加重,肌纤维呈波浪状改变;4周梗死区纤维疤痕形成。(4)电镜缺血30min肌原纤维I带增宽,血管闭塞;1h肌纤维远端肌原纤维断裂;4h肌原纤维有溶解。结论缺血后心室壁变薄的原因各期不同,缺血早期是由于心室内张力牵拉使心肌细胞呈舒张状态变细、间隙变窄及血管闭塞所致;急性梗死期,主要因心室内张力牵拉及心肌纤维断裂所致;而梗死后期则由纤维瘢痕收缩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磁共振成像 左心室壁变薄 病理学
下载PDF
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振林 韩江涛 +2 位作者 杨启才 唐益君 陈礼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1341-1344,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TMAD)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于2012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79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及同期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对照者(... 目的探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TMAD)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于2012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79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及同期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PhilipsIe33型超声诊断仪及配套探头常规二维超声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PhilipsQlab9.0分析软件中的TMAD插件,比较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常规二维超声结果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二尖瓣环收缩期速度(s),TMAD参数(二尖瓣环6个位点位移、二尖瓣环位移相关指标)。结果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LVEF、LVESD、室间隔侧s、左室侧壁s分别为(48.0±2.65)%、(42.5±2.89)mm、(4.78±1.23)cm/s、(5.37±1.32)cm/s,对照组分别为(61.7±4.98)%。、(48.3±3.04)mm、(8.60±1.45)cm/s、(10.9±1.68)cm/s;与对照组比较,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LVEF显著减小,LVESD及室间隔侧、左室侧壁二尖瓣环收缩期速度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二尖瓣环前后壁、前后间隔、下壁、左室侧壁6个位点的收缩期最大位移值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尖四腔、两腔、左室长轴收缩期二尖瓣环连线中点的最大位移值及其占左室长轴的百分比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TMAD技术能够通过测量二尖瓣环不同位点位移参数值,准确、客观的评价其左心室收缩功能,具有简便、不依赖图像质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 收缩功能 左心室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碎裂QRS波与左室收缩功能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茜 石增刚 +1 位作者 姜亦瑶 王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24期2600-2603,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碎裂QRS波与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电图f QRS波形态将患者分为碎裂QRS波(A组,n=35)、... 目的探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碎裂QRS波与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电图f QRS波形态将患者分为碎裂QRS波(A组,n=35)、病理性Q波(B组,n=40)与碎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C组,n=25)。检测3组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分析碎裂QRS波与左室收缩功能相关性,随访3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B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54.69±6.51)%,高于A组[(45.32±6.43)%]与C组[(48.59±6.4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45.63±6.69)mm,低于A组[(52.54±7.78)mm]与C组[(51.39±7.4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 QRS波与LVEF呈负相关(r=-0.535,P<0.05),与LVEDD呈明显正相关(r=0.783,P<0.05);随访3组不良事件发生率A组、C组分别为14.29%、24.00%,高于B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f QRS波与左室收缩功能密切相关,可通过检测f QRS波评估患者危险分级及预后,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心电图 碎裂 QRS 左室收缩功能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及导管法左心室造影评估室壁运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伟涛 徐增政 +1 位作者 贾桂贞 张姝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6期462-463,477,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与导管法左心室造影相比,检测左心室室壁运动的准确性。方法:116例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患者同时行超声心动图与导管法左心室造影检查,分别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检测左心室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结果:超声心动图所...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与导管法左心室造影相比,检测左心室室壁运动的准确性。方法:116例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患者同时行超声心动图与导管法左心室造影检查,分别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检测左心室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结果:超声心动图所测定的LVEF值与左心室造影测定值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4);两种方法测定的LVEF值相关性良好(r=0.699,P<0.0001)。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节段运动异常的总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8%与91.1%,前壁运动异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与93.5%,心尖运动异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8.6%与94.9%,下壁及后基底段运动异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4.7%与81.2%。结论:两种方法测定的LVEF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超声心动图检测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稍有不足,尤其是在心尖、下壁及后基底段运动异常的评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导管法左心室造影 室壁运动
下载PDF
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PCI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晓雨 关义满 +1 位作者 韩百智 柳茵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7期774-776,共3页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定量分析存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对60例有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进行PCI手术,对手术前后的左心室功能指标进...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定量分析存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对60例有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进行PCI手术,对手术前后的左心室功能指标进行左心室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术前术后的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二维超声心动图与三维超声心动图比较低估左心室收缩末容量(ESV)及舒张末容量(EDV),高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60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前、术后进行的各参数的测量和比较,结果显示:PCI术后1个月左心室局部收缩末期容量(RESV)、左心室局部舒张末期容量(REDV)降低,左心室局部射血分数(REF)、左心室整体射血分数(EF)、左心室局部心搏量(RSV)明显升高(P<0.05)。这反映了PCI术后左心室局部心肌的收缩能力和射血能力较术前增强。PCI术后左心室各节段REF测量值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心室17节段局部收缩功能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和可靠性;PCI术前、术后左心室各节段局部收缩功能存在差异性;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室壁运动减弱节段的局部收缩功能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心动图 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左心室功能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评价效果 被引量:10
18
作者 冯雪虹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评价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AAMI患者(AAMI组)和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采用3D-STI技术检测两组对象的左心室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 目的:探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评价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AAMI患者(AAMI组)和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采用3D-STI技术检测两组对象的左心室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面积应变(AS)、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面积应变(GAS),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AMI组患者左心室有12/17节段的LS,10/17节段的RS、AS,9/17节段的CS显著降低(P<0.05或<0.01);且在整体应变值上,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AMI组患者GLS[(19.59±3.52)比(9.25±2.16)]、GRS[(36.73±4.83)比(25.26±5.19)]、GCS[(22.63±4.38)比(15.15±3.98)]、GAS[(32.87±4.41)比(21.73±3.84)]值均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节段心肌应变值检测准确,可作为临床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的量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壁心肌梗死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心室功能
下载PDF
ST段抬高总和预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溶栓后左心室功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照河 蓝景生 +2 位作者 潘兴寿 黄显南 梁燕玲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sum-ST-segment resolution,sumSTR)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左心室功能的预示价值。方法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53例,均接受尿激酶20000~30000U/kg静脉溶栓治疗,于溶栓开始前和溶栓开始后120min做1...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sum-ST-segment resolution,sumSTR)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左心室功能的预示价值。方法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53例,均接受尿激酶20000~30000U/kg静脉溶栓治疗,于溶栓开始前和溶栓开始后120min做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分别测量Ⅰ、aVL、V1-V6导联ST段抬高水平,计算出sumSTR,根据sumSTR水平进行分组,sumSTR等于或超出30%者33例,sumSTR低于30%者20例,两组间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入选患者分别于溶栓后1周和3个月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在溶栓后1周时,两组超声心动图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3个月时,sumSTR低于30%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明显升高(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P<0.01)。结论sumSTR可作为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近期内左心室功能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 超声心动图 左心功能
下载PDF
肢体导联ST段改变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闭塞部位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云霞 周丽 +1 位作者 王幸 何敏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肢体导联ST段改变对判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闭塞部位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84例因急性前壁梗死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对其发病后心电图肢体导联ST段改变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前... 目的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肢体导联ST段改变对判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闭塞部位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84例因急性前壁梗死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对其发病后心电图肢体导联ST段改变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前降支近端病变(伴或不伴远端病变),肢体导联Ⅱ、Ⅲ、aVF多表现为ST段压低≥0.1 mV;前降支远端病变(不伴近端病变),肢体导联Ⅱ、Ⅲ、aVF的ST段多表现为抬高或无明显压低。结论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肢体导联ST段改变可以预测冠状动脉闭塞部位,对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心电图 冠脉造影 左前降支 多支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