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xiety-related cell-type-specific neural circuits in the anterior-dorsal bed nucleus of the stria terminalis 被引量:1
1
作者 Xinxin Wang Yongsheng Zhang +4 位作者 Xu Wang Jiaqi Dai Ruifang Hua Shaoqun Zeng Haohong Li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4期1203-1216,M0004,共15页
The bed nucleus of the stria terminalis(BNST)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regulating anxiety, yet the involved specific cell types and their connections functioning in anxiety-related behaviors remains elusive. Here we i... The bed nucleus of the stria terminalis(BNST)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regulating anxiety, yet the involved specific cell types and their connections functioning in anxiety-related behaviors remains elusive. Here we identified two cell subpopulations—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positive(CRH+) and protein kinase C-δ-positive(PKC-δ+) neurons—each displayed discrete emotionally valenced behaviors in the anterior-dorsal BNST(ad BNST). Using whole-cell patch-clamp recordings and virus-assisted circuit tracing techniques, we delineated the local and long-range connectivity networks in a cell-type-specific mann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H+ and PKC-δ+ neurons received inputs from similar brain regions and exhibi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ownstream projection density. In addition, in vivo calcium imaging as well as gain-and loss-of-function studies characterized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 properties and the functional heterogeneities in modulating anxiety, further suggesting the similarity and individuality between the two ad BNST cell types. These results provide novel insights into the circuit architecture of ad BNST neurons underlying the functionally specific neural pathways that relate to anxiety disor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rior-dorsal BNST CRH PKC-δ ANXIETY
原文传递
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的显微解剖
2
作者 董丽琨 王春霖 +2 位作者 赵如元 郭朝帅 王增涛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的数量、起始处管径、供养范围及其与骨间后动脉分支的吻合情况。方法新鲜成人前臂标本13侧,红色乳胶灌注动脉并凝固后,解冻标本进行解剖。取10侧前臂标本,去除前臂皮肤、前臂屈肌后,显露骨间前动脉及其背侧... 目的观察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的数量、起始处管径、供养范围及其与骨间后动脉分支的吻合情况。方法新鲜成人前臂标本13侧,红色乳胶灌注动脉并凝固后,解冻标本进行解剖。取10侧前臂标本,去除前臂皮肤、前臂屈肌后,显露骨间前动脉及其背侧穿支,测量并记录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的数量、起始处管径。沿桡侧腕屈肌和指伸肌的间隙向深层解剖,观测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的数量及其对前臂背侧伸肌的供养范围。取13侧前臂标本,解剖后在前臂背侧浅层伸肌的肌间隙、深层伸肌的肌间隙以及深浅两层伸肌之间的肌间隙中,观察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与骨间后动脉的分支吻合情况。结果10侧标本合计有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94支,每侧标本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数量7~12(9.4±1.5)支,起始处管径0.21~1.56(0.70±0.34)mm。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穿过骨间膜后主要供养前臂背侧深层伸肌,在前臂远端三分之一还发出肌支供养指伸肌、小指伸肌。13侧标本中,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与骨间后动脉分支之间单支吻合7侧、双支吻合5侧、无吻合1侧。结论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数量较多且起始处管径较粗大,主要供养前臂背侧深层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与骨间后动脉分支之间有单支吻合、双支吻合以及无吻合3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前动脉 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 骨间后动脉 穿支血管 骨间膜 显微解剖
下载PDF
节律性听觉刺激对背侧前运动皮质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葛亚丽 曹磊 +2 位作者 张艳明 孙丽 宋为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05-512,共8页
目的观察节律性听觉刺激(RAS)对背侧前运动皮质(dPMC)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病灶包含dPMC的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灶包含dPMC(经头... 目的观察节律性听觉刺激(RAS)对背侧前运动皮质(dPMC)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病灶包含dPMC的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灶包含dPMC(经头部CT或头部MRI证实)的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偏瘫肢体综合训练、下肢康复踏车训练),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AS。康复治疗时间为30 min/次,2次/d,5 d/周,疗程2周。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及完成治疗2周时对两组患者的步态(步速、步幅时间、步频、步长时间差、着地冲击力差)、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E)量表评分]、步行能力[10 m行走时间测试(10-MWT)]进行比较。结果(1)连续纳入包含dPMC病灶的卒中后偏瘫患者48例,排除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5例,未完成2周康复训练计划者3例,最终纳入40例进行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身高、年龄、性别、病灶侧别、病程、卒中类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试验组治疗前步速、步幅时间、步频、步长时间差、着地冲击力差分别为(0.35±0.03)m/s、(1.70±0.20)s、(66±10)步/min、(0.34±0.04)s、(0.66±0.20)g,对照组治疗前步速、步幅时间、步频、步长时间差、着地冲击力差分别为(0.37±0.03)m/s、(1.57±0.25)s、(67±9)步/min、(0.33±0.03)s、(0.60±0.25)g;试验组治疗2周时步速、步幅时间、步频、步长时间差、着地冲击力差分别为(0.66±0.03)m/s、(2.40±0.25)s、(90±9)步/min、(0.18±0.05)s、(0.35±0.26)g,对照组治疗2周时步速、步幅时间、步频、步长时间差、着地冲击力差分别为(0.54±0.03)m/s、(1.78±0.27)s、(82±11)步/min、(0.22±0.04)s、(0.37±0.21)g。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步速、步幅时间、步频、步长时间差、着地冲击力差的时间及组别的总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组别)值分别为837.506、327.450、3905.389、2605.881、196.502,均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步速、步幅时间、步频、步长时间差、着地冲击力差的组别及时间主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组别)值分别为10.365、38.265、4.430、10.266、4.403,均P<0.01;F_(时间)值分别为108.219、131.154、114.270、271.087、221.518,均P<0.01);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步速、步幅时间、步频、步长时间差、着地冲击力差较对照组均有改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两组治疗前步态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试验组治疗前、治疗2周时FMA-LE评分分别为(24.9±2.4)、(30.1±1.9)分,对照组治疗前、治疗2周时FMA-LE评分分别为(26.0±2.0)、(29.0±2.0)分。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FMA-LE评分的组别及时间的总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组别)=10172.975,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FMA-LE评分的组别及时间主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组别)=9.000,P=0.005;F_(时间)=121.000,P<0.01);治疗前,组间FMA-LE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FMA-LE评分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治疗前、治疗2周时10-MWT的行走时间分别为(37±9)、(23±7)s,对照组治疗前、治疗2周时10-MWT的行走时间分别为(38±6)、(30±6)s。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10-MWT的行走时间组别及时间的总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组别)=1021.582,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10-MWT的行走时间组别及时间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组别)=4.716,P<0.05;F_(时间)=82.781,P<0.01);治疗前,组间10-MWT的行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10-MWT的行走时间较对照组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S可能有助于改善包含dPMC病灶的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可尝试将RAS用于该类患者的步行功能训练中。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节律性听觉刺激 步行障碍 背侧前运动皮质
下载PDF
蛤蚧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的纤维联系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桂芬 蒙绍权 姜世英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4-77,T005,共5页
用HRP顺、逆行追踪技术 ,对蛤蚧 (Gekkogecko)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内部 ,以及该区与其周围结构之间的纤维联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①蛤蚧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内部存在核心部 -浅层细胞区环路 ;②蛤蚧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与尾外侧区... 用HRP顺、逆行追踪技术 ,对蛤蚧 (Gekkogecko)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内部 ,以及该区与其周围结构之间的纤维联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①蛤蚧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内部存在核心部 -浅层细胞区环路 ;②蛤蚧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与尾外侧区之间有广泛的纤维联系 ;③蛤蚧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与皮质加厚区之间的环路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蛤蚧 前背侧室嵴 嘴外侧区 纤维联系 HRP
下载PDF
蛤蚧端脑前背侧室嵴Golgi-Cox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唐宗湘 姜世英 +2 位作者 施敏 蓝英 潘盛武 《解剖学研究》 CAS 2000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为爬行类端脑前背侧室嵴不同区域的生理功能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 用 4只成年蛤蚧进行灌注 ,Gol gi Cox法进行染色 ,石蜡包埋切片 ,光镜观察。结果 前背侧室嵴各层细胞种类及树突分布有差异 ;②各区细胞种类及树突分布特性有差... 目的 为爬行类端脑前背侧室嵴不同区域的生理功能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 用 4只成年蛤蚧进行灌注 ,Gol gi Cox法进行染色 ,石蜡包埋切片 ,光镜观察。结果 前背侧室嵴各层细胞种类及树突分布有差异 ;②各区细胞种类及树突分布特性有差异 ;③细胞大小在 6~ 30 μm范围 ,其中 2 0 μm细胞数目最多 ;④细胞以团形、柱形和弧形等方式组成不同的细胞丛簇。结论 蛤蚧端脑前背侧室嵴各区及各层细胞形态大小有差异 ,这可能与各区各层的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背侧室嵴 细胞 形态学 蛤蚧
下载PDF
足背、胫前动脉移植—冠状动脉旁路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忠华 闫玉生 +2 位作者 余磊 万磊池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 :为足背、胫前动脉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成人尸体下肢材料44侧 ,对足背动脉和胫前动脉下段进行了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胫前动脉下段和足背动脉上、中、下点的外径分别为 :(2 .5± 0 .6)mm ;(2 .3... 目的 :为足背、胫前动脉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成人尸体下肢材料44侧 ,对足背动脉和胫前动脉下段进行了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胫前动脉下段和足背动脉上、中、下点的外径分别为 :(2 .5± 0 .6)mm ;(2 .3± 0 .4)mm ;(1.9± 0 .4)mm。胫前动脉下段至足背动脉末端的长度为(18.10± 0 .6)cm。结论 :胫前动脉下段和足背动脉位置浅表 ,联合截取有足够的长度和较适宜的管径 ,可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供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前动脉 足背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前锯肌和背阔肌联合肌瓣修复晚期面瘫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7
作者 邬江 钟世镇 +1 位作者 徐达传 李主一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目前用游离肌肉移植修复晚地面瘫的术式多局限于面部下2/3的表情修复。根据前锯肌和背阔肌的解剖特性,提出联合肌瓣修复晚期面瘫的设想。方法:对36侧前锯肌下部及背阔肌外侧肌瓣的形态、血管和神经进行了观测,并作了相应... 目的:目前用游离肌肉移植修复晚地面瘫的术式多局限于面部下2/3的表情修复。根据前锯肌和背阔肌的解剖特性,提出联合肌瓣修复晚期面瘫的设想。方法:对36侧前锯肌下部及背阔肌外侧肌瓣的形态、血管和神经进行了观测,并作了相应的应用解剖研究。结果:①肌瓣位置相近,共血管干,不同神经支配,②可制成与面部表情肌大小、形态相应,具有粗而长的神经血管蒂的游高肌瓣,③血管神经较粗,易吻合,胸背动脉外径1.7±0.4mm;胸长神经横径1.6±0.3mm;胸背神经横径1.8±0.3mm。结论:前锯肌、背阔肌具有同一部位、共干血管、不同神经支配的特点,因此采用两肌作联合肌瓣修复面瘫,不仅有切口隐蔽、切取方便的优点,而且在全面(面下部及眼轮匝肌)修复面完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供区功能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瓣 面瘫 前锯肌 背阔肌 修复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蛤蚧端脑离体脑片ADVRrl的自发电活动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殷华 姜世英 唐宗湘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69-72,共4页
采用离体脑片技术与电生理技术 ,观察记录蛤蚧端脑离体脑片 ADVRrl的自发电活动特性 .实验结果按放电形式和特征可归纳为随机发放、阵发排放、周期性排放 3种类型 .它们可能是 ADVRrl内某些完整回路或不完善回路或回路中的某一片段单位... 采用离体脑片技术与电生理技术 ,观察记录蛤蚧端脑离体脑片 ADVRrl的自发电活动特性 .实验结果按放电形式和特征可归纳为随机发放、阵发排放、周期性排放 3种类型 .它们可能是 ADVRrl内某些完整回路或不完善回路或回路中的某一片段单位自发电活动的外在表现 ,也有可能是某一丛簇的整体电活动 .此外 ,ADVRrl总体自发水平较低 ,高发放单位数量较少 ,可能是 ADVRrl内部 GABA能神经元抑制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蛤蚧 端脑离体脑片 ADVRrl 自发电活动 前背侧室嵴 嘴外侧区 自发放电 电生理技术 爬行动物
下载PDF
骨间前血管腕背支骨膜瓣移位修复骨不连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许卫红 林建华 +3 位作者 洪发兰 张发惠 郑和平 钟桂午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3-285,共3页
目的 :报道用骨间前血管腕背支骨膜瓣移位修复骨不连、骨坏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根据应用解剖学研究 ,设计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 ,顺行移位修复尺、桡骨骨不连 ,逆行移位修复手舟骨、月骨不连与骨坏死。结果 :临床应用... 目的 :报道用骨间前血管腕背支骨膜瓣移位修复骨不连、骨坏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根据应用解剖学研究 ,设计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 ,顺行移位修复尺、桡骨骨不连 ,逆行移位修复手舟骨、月骨不连与骨坏死。结果 :临床应用 19例 ,随访 1年 ,在术后 3~ 6月均达到骨愈合和骨坏死修复 ,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骨间前血管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移位术适合邻近骨不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前血管 腕背支 骨膜瓣 移位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蛤蚧前背侧室嵴(ADVR)的分区及细胞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盛武 杨盛昌 方艳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7-350,共4页
采用解剖学方法和组织学方法仔细观察,分析蛤蚧(Gekkogecko)前背侧室嵴(ADVR)的形态学分区,发现以ADVR表面的浅沟为标记,参照细胞着色深浅,细胞密度分布特征以及细胞形态大小,可将AD-VR分为内侧区(ma)、嘴外侧区(rla)和尾外侧区(cla)等... 采用解剖学方法和组织学方法仔细观察,分析蛤蚧(Gekkogecko)前背侧室嵴(ADVR)的形态学分区,发现以ADVR表面的浅沟为标记,参照细胞着色深浅,细胞密度分布特征以及细胞形态大小,可将AD-VR分为内侧区(ma)、嘴外侧区(rla)和尾外侧区(cla)等3个部分,为ADVR的结构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物学 神经形态学 蛤蚧 分区 ADVR
下载PDF
弧形阴茎阴囊联合皮瓣设计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莉 徐达传 +3 位作者 何恢绪 吕军 魏革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为弧形阴茎、阴囊联合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显微解剖、皮瓣血管透明、X线造影等方法,对36侧阴茎和阴囊外侧皮瓣的血供来源、动脉主干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进行观测。结果:阴茎和阴囊外侧皮瓣的血供分别来自... 目的:为弧形阴茎、阴囊联合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显微解剖、皮瓣血管透明、X线造影等方法,对36侧阴茎和阴囊外侧皮瓣的血供来源、动脉主干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进行观测。结果:阴茎和阴囊外侧皮瓣的血供分别来自阴茎背浅和阴囊前动脉,前者起点外径为0.8±0.2mm,行于阴茎浅筋膜的疏松组织层。在阴茎阴囊交界区,两动脉的分支相互吻合。阴茎皮瓣的静脉回流有二套,其中阴茎背浅静脉为血液回流的主要血管。结论:阴茎、阴囊交界区动脉间有吻合,可设计成阴茎阴囊弧形联合皮瓣。该型皮瓣较长,足以满足重度尿道下裂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 阴囊 联合皮瓣 解剖学
下载PDF
蛤蚧端脑皮质加厚区的细胞形态及纤维联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家洲 杨盛昌 +2 位作者 潘盛武 伍冠一 白鸿贵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05-108,共4页
采用Golgi法对蛤蚧皮质加厚区的细胞形态和纤维联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皮质加厚区有圆形、星形、梨形、梭形和不规则形等细胞,主要以梭形和不规则形细胞为主;2.皮质加厚区存在环状细胞丛簇结构,这种结构与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的基本相... 采用Golgi法对蛤蚧皮质加厚区的细胞形态和纤维联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皮质加厚区有圆形、星形、梨形、梭形和不规则形等细胞,主要以梭形和不规则形细胞为主;2.皮质加厚区存在环状细胞丛簇结构,这种结构与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的基本相同;3.皮质加厚区与前背侧嵴嘴外侧区、尾外侧区和纹状体(Pth-ADVRrl-ADVRcl-Str)存在着广泛的纤维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蛤蚧 皮质加厚区 前背侧室嵴 细胞形态 纤维联系
下载PDF
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和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皮瓣在复杂断掌再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梅良斌 王钢 +2 位作者 刘勇 任义军 王瑞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6-398,共3页
目的探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和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皮瓣在复杂断掌再植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1999年8月~2005年10月共收治复杂断掌18例,根据复杂断掌中掌心、掌背皮肤的缺损程度,采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逆行转位修复掌心皮肤缺损,皮瓣大... 目的探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和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皮瓣在复杂断掌再植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1999年8月~2005年10月共收治复杂断掌18例,根据复杂断掌中掌心、掌背皮肤的缺损程度,采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逆行转位修复掌心皮肤缺损,皮瓣大小:2~4cm×3~6cm;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皮瓣逆行转位修复掌背皮肤缺损,皮瓣大小:4~6cm×5~8cm;并同时完成断掌再植。结果所有再植断掌及皮瓣全部成活。根据相关功能评定标准,手部功能均恢复70%以上。结论利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和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皮瓣分别修复复杂断掌中的掌心、掌背皮肤缺损,可较好地重建手的外形与功能,有利于一期完成断掌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尺动脉 腕上皮支 骨间背侧动脉 腕背支 断掌再植
下载PDF
前牙缺损修复中联合采用舌侧背板与树脂分层充填技术的临床效果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柯建国 李文进 +1 位作者 欧东晨 蔡巧玲 《中国医疗美容》 2019年第5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前牙缺损修复中联合采用舌侧背板与树脂分层充填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5例前牙缺损患者(106颗患牙)进行观察,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研究组30例(56颗患牙),对照组25例(50颗患牙)。对照组... 目的探讨前牙缺损修复中联合采用舌侧背板与树脂分层充填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5例前牙缺损患者(106颗患牙)进行观察,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研究组30例(56颗患牙),对照组25例(50颗患牙)。对照组采用常规树脂充填修复治疗,研究组采用舌侧背板联合树脂分层充填技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改良USPHS系统、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评估两组修复效果。结果术后2年,研究组修复成功率(96.43%)、治疗1年时、2年时的PES评分(9.3±1.3)分、(12.8±0.9)分均优于对照组(7.8±1.0)分、(10.1±1.7)分;研究组充填失败率(3.57%)明显低于对照组(28.00%),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前牙缺损患者在修复治疗中采用舌侧背板联合树脂分层充填技术治疗的边缘密合性好、边缘着色效果好,美观度高,对前牙缺损的修复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分层充填技术 前牙缺损 舌侧背板 修复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足背外侧动脉链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15
作者 史增元 尹维刚 +2 位作者 毛海蛟 吴发科 范永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9-611,共3页
目的探讨足背外侧动脉链的组成,为施行足背外侧动脉链岛状皮瓣手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用48侧成尸足,解剖观测外踝后动脉跟外侧支、外踝前动脉降支、跗外侧动脉与第四跖背动脉的外径、走行、吻合和分布范围。结果外踝后动脉跟外侧支为腓... 目的探讨足背外侧动脉链的组成,为施行足背外侧动脉链岛状皮瓣手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用48侧成尸足,解剖观测外踝后动脉跟外侧支、外踝前动脉降支、跗外侧动脉与第四跖背动脉的外径、走行、吻合和分布范围。结果外踝后动脉跟外侧支为腓动脉的终末支,外径(1.0±0.3)mm。外踝前动脉降支外径(1.3±0.3)mm,沿外踝前缘向下走行,在外踝尖的水平分为前、后支,后支与跟外侧支吻合,占97.9%,吻合处的外径(0.8±0.3)mm;前支与跗外侧动脉吻合,占91.6%,吻合处外径(0.6±0.2)mm;跗外侧动脉发出分支与弓形动脉或第4跖背动脉吻合,占95.8%,吻合处的外径(0.6±0.2)mm。足背外侧皮神经与足背中间皮神经司足背外侧皮肤的感觉。结论上述4条动脉吻合形成足背外侧动脉链,扩大了足背外侧皮瓣的切取面积,增加了临床应用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外踝后动脉 外踝前动脉 跗外侧动脉 跖背动脉
下载PDF
向月骨植入血管束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和平 张发惠 郭景华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用30侧成人尸体上肢标本,解剖观测骨间前血管腕背支。86.7%的腕背支在茎平线上方20.9±3.5mm处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口径均在1.0mm以下,并与桡动脉、静脉腕背支吻合,13.3%的腕背支主干径直下行。外侧... 用30侧成人尸体上肢标本,解剖观测骨间前血管腕背支。86.7%的腕背支在茎平线上方20.9±3.5mm处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口径均在1.0mm以下,并与桡动脉、静脉腕背支吻合,13.3%的腕背支主干径直下行。外侧支解剖位置较为恒定,长度、外径适宜,可作为首选血管束用于植入月骨以治疗血供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束 月骨 植入 应用解剖学 治疗 吻合 血供 主干 长度 解剖位置
下载PDF
蛤蚧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的投射研究
17
作者 李桂芬 蒙绍权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95-97,共3页
本文运用HRP顺、逆行追踪技术 ,对蛤蚧 (Gekkogecko)前背侧室嵴(ADVR)嘴外侧区纤维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ADVR嘴外侧区核心部的传入纤维来自双侧丘脑园核(Rt )前、中部的腹外侧区 ;ADVR嘴外侧区与尾部在室周带中有广泛分布的环路存... 本文运用HRP顺、逆行追踪技术 ,对蛤蚧 (Gekkogecko)前背侧室嵴(ADVR)嘴外侧区纤维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ADVR嘴外侧区核心部的传入纤维来自双侧丘脑园核(Rt )前、中部的腹外侧区 ;ADVR嘴外侧区与尾部在室周带中有广泛分布的环路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蛤蚧 前背侧室嵴 嘴外侧区 纤维联系 HRP 丘脑园核 视觉投影 爬行类
下载PDF
第2楔骨-跗跖背侧韧带-跖骨瓣重建距腓前韧带的基础与临床
18
作者 俞立新 范启申 +4 位作者 陈学强 吴群峰 郭松华 冯炜 于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3-556,共4页
目的带血供第2楔骨-跗跖背侧韧带-跖骨瓣重建距腓前韧带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6例经防腐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及6例新鲜标本上观测距腓前韧带起止点及行径,第2跗跖背侧韧带的解剖形态与起止点,在新鲜标本上模拟重建手术。结果第2跗跖背... 目的带血供第2楔骨-跗跖背侧韧带-跖骨瓣重建距腓前韧带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6例经防腐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及6例新鲜标本上观测距腓前韧带起止点及行径,第2跗跖背侧韧带的解剖形态与起止点,在新鲜标本上模拟重建手术。结果第2跗跖背侧韧带位置恒定,解剖层次表浅,切取方便,第2楔骨-跗跖背侧韧带-跖骨瓣的背侧韧带长度(4.1±0.4)cm,距腓韧带长度(2.4±0.5)cm。(1)第2楔骨-跗跖背侧韧带-跖骨瓣的背侧韧带具有足够的长度,可形成移植供体;(2)带血供第2楔骨-跗跖背侧韧带-跖骨瓣复合体两端分别与骨创面固定,容易成活和恢复功能;(3)临床应用12例,全部病人随访4月~2年,重建后距腓前韧带可纠正踝内翻畸形,骨瓣愈合时间为2~3个月,踝关节功能满意,无再断裂并发症。结论骨瓣修整后的背侧韧带重建距腓前韧带有术式简单,重建韧带结构接近正常,受区损伤小等优点;采用带血供第2楔骨-跗跖背侧韧带-跖骨瓣重建距腓前韧带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楔骨-跗跖背侧韧带-跖骨瓣 距腓前韧带 重建 应用解剖
下载PDF
选择性动脉造影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
19
作者 商春雨 陈春 +1 位作者 常继红 关天光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8期105-106,共2页
目的观察胰背、胰横及胰前弓动脉的血管造影解剖,评价其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8例糖尿病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造影图片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胰背、胰横动脉的血管造影解剖。结果①胰背动脉出现率为86.11%(93/108),起... 目的观察胰背、胰横及胰前弓动脉的血管造影解剖,评价其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8例糖尿病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造影图片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胰背、胰横动脉的血管造影解剖。结果①胰背动脉出现率为86.11%(93/108),起自脾动脉占69.89%(65/93),起自肠系膜上动脉占8.6%(8/93),起自肝总动脉占10.75%(10/93),起自胃十二指肠动脉占4.3%(4/93),起自腹腔动脉占6.45%(6/93)。②胰横动脉出现率87.96%(95/108),起自胰背动脉左支的占84.21%(80/95),起自胰大动脉占8.42%(8/95),胰前弓动脉直接延续为胰横动脉占7.37%(7/95)。③胰前弓动脉出现率85.19%(92/108),起自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占79.35%(73/92)、起自胃十二指肠动脉占15.22%(14/92),起自胃网膜右动脉者占5.43%(5/92)。④胰背动脉插管失败者12例(胰前弓动脉显影),采用胰前弓动脉超选择插管使手术成功11例。结论①胰背、胰横动脉及胰前弓动脉出现率极高,但起始位置不固定;②对于胰背动脉插管困难的患者尝试采用超选择胰前弓动脉插管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背动脉 胰横动脉 胰前弓动脉
下载PDF
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前臂背侧岛状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树锋 曹文德 +1 位作者 刘安幸 许卫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58-260,共3页
本文观测了28例红色乳胶染料灌注的上肢,骨间前动脉在旋前方肌上缘发出背倒支,其穿过骨间膜后即发出一皮支,该皮支沿拇短伸肌与指总伸肌之肌隙穿出并入皮,在入皮前孩皮支发出一骨膜支,分布到桡骨远端背侧骨膜,该皮支解剖恒定,... 本文观测了28例红色乳胶染料灌注的上肢,骨间前动脉在旋前方肌上缘发出背倒支,其穿过骨间膜后即发出一皮支,该皮支沿拇短伸肌与指总伸肌之肌隙穿出并入皮,在入皮前孩皮支发出一骨膜支,分布到桡骨远端背侧骨膜,该皮支解剖恒定,长2.26±0.24cm,可作为血管蒂的一部分连同背侧支主于一起向远端逆转,可形成岛状皮瓣、骨膜瓣,分别用于修复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腕骨骨折不愈合及缺血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前动脉 背侧支 岛状瓣 解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