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接前入路和微创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9
1
作者 张英剑 李志永 +3 位作者 吴树文 方广文 商福青 刘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8-682,689,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直接前入路(directanteriorapproach,DAA)和微创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piriformis-sparingapproach,Mis-PL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44例高龄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行人工股骨头置...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直接前入路(directanteriorapproach,DAA)和微创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piriformis-sparingapproach,Mis-PL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44例高龄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入路随机分为DAA组(n=22)和Mis-PLA组(n=22)。2组均完成术后2年随访调查,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早期疼痛及并发症情况、术后早期坐位的能力、弃拐独立行走的时间、术后6周及2年患者功能活动Harris评分及术后2年死亡率。结果(1)与Mis-PLA组相比,DAA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术后72h患肺炎的人数较少,术后24hVAS评分减低,术后患者可坐位1h的时间及弃拐独立行走的时间较早(P<0.05)。(2)术后6周,DAA组在穿袜系鞋带及坐椅子方面Harris评分优于Mis-PLA组(P<0.05),两组上楼梯方面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年,两组患者在功能活动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术后随访2年,2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A入路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可以较Mis-PLA入路更有效地降低术后长期卧床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更早更快地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直接前入路 微创后外侧入路
下载PDF
钉棒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被引量:4
2
作者 荀建军 张奉琪 冯建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215-1217,共3页
[目的]评价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14例,女5例;骨折分类采用目前综合分类法,本组病例中Ba.ml T11 1例,Ba.m.p2T11 2例,Ba.ml T12 1例,Ba.m.p2T12 3例,Ba.m... [目的]评价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14例,女5例;骨折分类采用目前综合分类法,本组病例中Ba.ml T11 1例,Ba.m.p2T11 2例,Ba.ml T12 1例,Ba.m.p2T12 3例,Ba.m,p3T12 1例,Ba.ml L1 4例,Ba.m.p2 L1 3例,Fa.m.p3(T12,L1)2例,Sa.m.03 L2 1例,Ba.m.p1 L2 1例。均采用前路切开复位,选择性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及前外侧植骨融合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全组病例随访6~15个月,平均10.5个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离断,无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加重,椎体高度由术前平均48.14%恢复至术后平均92.14%,2例完全性及11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者,术前术后采用JOA评分显示,脊髓神经功能获改善。术后随访X线片显示所有病例植骨块均已融合,无植骨块塌陷及高度丢失现象。[结论]前外侧入路椎管减压充分,钉棒系统能有效复位椎体骨折,重建脊柱稳定性,是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手术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胸腰椎 外侧入路 内固定器 脊髓损伤
下载PDF
两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5
3
作者 董佩龙 唐晓波 +3 位作者 王健 李志云 朱波涛 赵建宁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4期477-481,共5页
目的比较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行初次THA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直接前方入路THA,32例)和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THA,32例)。结果患者均获得... 目的比较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行初次THA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直接前方入路THA,32例)和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THA,32例)。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12个月。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血红蛋白:两组均较术前降低(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01)。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少(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VAS评分和Harris评分:术后24 h、1个月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01),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后外侧入路相比,直接前方入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短期疼痛程度轻,更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直接前方入路 后外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人
下载PDF
下颈椎骨折合并关节突交锁的手术策略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军 李伟伟 +4 位作者 祁洁 弓立群 范亚一 卫文博 段大鹏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6期487-490,共4页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合并关节突交锁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47例下颈椎骨折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其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22~65岁,平均(42.2±10.8)岁。其中19例患者闭合复位后采取了单纯...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合并关节突交锁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47例下颈椎骨折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其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22~65岁,平均(42.2±10.8)岁。其中19例患者闭合复位后采取了单纯前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其余28例经闭合复位失败后采取了单纯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2~47个月,平均(21.6±8.6)个月。单纯前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手术时间为(97.8±7.1)min,出血量为(127.5±15.8)mL;单纯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手术时间为(127.2±8.6)min,出血量为(412.5±19.5)mL。所有患者的关节交锁在术后均得到满意复位,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的ASIA分级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植骨融合时间为4~9个月,平均(5.8±1.6)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移位。结论对下颈椎骨折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而言,若可以闭合复位,实施单纯前路手术可获得良好的减压与稳定效果,若闭合复位失败采取单纯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固定融合术,不仅有利于关节突交锁复位且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也十分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骨折 关节突交锁 手术策略 前路 后路
下载PDF
小切口保留肋骨技术在胸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刘昌昊 杨宗强 +4 位作者 朱禧 施建党 张旭 牛宁奎 郑建平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保留肋骨技术在胸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前联合入路手术方式治疗40例胸椎结核患者,根据前路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小切口保留肋骨手术治疗,18例)和B组(传统切口手术治疗,22例)。记录两组手术情... 目的探讨小切口保留肋骨技术在胸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前联合入路手术方式治疗40例胸椎结核患者,根据前路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小切口保留肋骨手术治疗,18例)和B组(传统切口手术治疗,22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和手术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变化趋势,比较两组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疼痛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24个月。前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A组均短(少)于B组(P<0.05)。ESR、CRP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降低(P<0.05),CRP术后3个月B组低于A组(P<0.05),ESR、CRP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术后1 d、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术后1 d A组低于B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小切口保留肋骨技术在胸椎结核前路手术中同样可获得良好疗效,并有减轻入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结核 改良手术 前入路
下载PDF
前入路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血管切割闭合器两枪法的临床效果研究
6
作者 林树俊 钟波 +6 位作者 王甫誉 郑永彬 陈斯聪 黄诗栋 程新生 缪丁丁 高金亭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6期631-634,共4页
目的:探讨前入路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LRH)血管切割闭合器两枪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62例行前入路LR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传统组(n=34,采用传统方法行前入路LRH)和两枪组(n=28,采用血管... 目的:探讨前入路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LRH)血管切割闭合器两枪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62例行前入路LR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传统组(n=34,采用传统方法行前入路LRH)和两枪组(n=28,采用血管切割闭合器两枪法行前入路LRH)。数据应用软件SPSS 22.0进行分析,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其中重复测量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其余均行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枪组手术时间、断肝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情况及引流管留置时间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与方法在ALB、TBIL、AST、ALT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管切割闭合器两枪法行前入路LRH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损伤,还有利于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且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腹腔镜 前入路 血管切割闭合器 两枪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