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tility of Preoperativ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in Localizing Perforator Vessels of Anterolateral Thigh Free Flap
1
作者 Alexandra McMillan Sameer A. Alvi +3 位作者 Zaid Al-Qurayshi Zachary Fleishacker Nitin A. Pagedar Marisa R. Buchakji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and Head & Neck Surgery》 2024年第4期275-284,共10页
Objectives: The anterolateral thigh (ALT) flap is often considered the workhorse in soft tissue reconstruction of head and neck defects secondary to trauma, infection, or tumor resection. Despite its many advantages, ... Objectives: The anterolateral thigh (ALT) flap is often considered the workhorse in soft tissue reconstruction of head and neck defects secondary to trauma, infection, or tumor resection. Despite its many advantages, ALT flaps have been criticized due to variability in vasculature, which may result in inadequate or non-existent perforators.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utility and validity of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scan to identify the lo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erforators to the ALT flap. Methods: We performed a 10-year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ALT flaps at our institution to identify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PET scans available for analysis. Three reviewers (attending physician, fellow, and resident) were asked to identify the number, lo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myocutaneous versus septocutaneous) of ALT perforators on imaging, and reviewer agreement was assessed. Results were then compared to available operative data. Results: One hundred twenty-one patients were identified who underwent ALT free flap surgery. Thirty-eight preoperative PET scans were identified for review. At least one perforator was identified in 92.1% of scans. Agreement percentages regarding the number of perforators ranged from 53% - 61% whereas agreement regarding the location of a single perforator ranged from 79% - 90%. However, reviewers did not agree regarding the type of perforator, with agreement ranging from 34% - 53%. Poor agreement was observed when compared to intraoperative data, with the number of perforators ranging from 26% - 34% and the type of perforator 11% - 24%. These findings are likely due to insufficient data available in operative reports. Conclusion: Although initial studies suggest that PET scan shows promising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capacity to preoperatively identify ALT perforators, future prospective studies are warranted to fully validate these fin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s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Head and Neck Defects perforator Mapping
下载PDF
A Case of Harvesting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s Twice from the Ipsilateral Thigh of a Single Patient in Separate Operations
2
作者 Saito Masami Kimura Naohiro +3 位作者 Okochi Masayuki Tomizuka Yosuke Onda Masamitsu Ueda Kazuki 《Surgical Science》 2016年第4期185-190,共6页
Until now, harvesting of flap elevations from the ipsilateral thigh twice in the same patient in two operations has not been reported. We harvested thigh flaps twice from the ipsilateral thigh of a single patient in s... Until now, harvesting of flap elevations from the ipsilateral thigh twice in the same patient in two operations has not been reported. We harvested thigh flaps twice from the ipsilateral thigh of a single patient in separate operations. A 44-year-old man had skin defects of the right thumb and the left middle finger. In the first operation, his right thumb was reconstructed by the hemi-pulp flap. The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harvested from the left thigh transferred to the donor site defect of the hemi-pulp flap. Sixteen days after the first operation, another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harvested from the left thigh transferred to the defect of the left middle finger. This operative procedure is very useful for cases requiring multi-flap transf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Twice from the Ipsi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
下载PDF
The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in Coverage of Extensive Post Traumatic Upper Limb Defects
3
作者 Rasha Abdelkader Hossam El Mahdy +2 位作者 Tamer Nagy Khairalla Ayman Mansour Nisar Haider Zaidi 《Surgical Science》 2016年第7期309-315,共7页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role of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s in coverage in cases with traumatic injury to the upper limb. Methods: A total of fifteen cases of upper limb trauma were studied between May 2014 and Februa...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role of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s in coverage in cases with traumatic injury to the upper limb. Methods: A total of fifteen cases of upper limb trauma were studied between May 2014 and February 2016.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s were performed to cover post traumatic upper limb soft tissue defects. Brachial interposition grafts were used in all cases. Harvesting was performed using saphenous vein graft. A 10% larger than defect, flap was used to cover defect. Results: The age range was 15 to 46 years. All 15 cases were male. The indication for soft tissue reconstruction was trauma all patients. Each procedure was performed by a “two team” approach with an experienced surgeon raising the flap and a team preparing the recipient vessels. Flap size ranged from 15 to 25 cm in length and from 8 to 10 cm in width. Ischaemic time ranged from 91 to 157 min. We experienced a 100% flap success rate, with good cosmesis and return to function in all cases. Only two anastomoses required explorations or revision. Minor complications were seen in two patients including a superficial wound infection and a small wound dehiscence. The donor site was closed directly all cases, light dressing with slab support was utilized in all patients Early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warming the patient, half-hourly flap observations, and ensuring adequate hydration and urinary output. All patients received antithrombotic therapy. Conclusion: The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is one of the most versatile and useful perforator flaps for multi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s for head and neck, limb, trunk, and perineal region. It can be ultrathin flap for resurfacing and filling dead spaces with superior functional and aesthetic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 perforator Trauma DEFECTS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
4
作者 许甜甜 林平 +1 位作者 方文雅 徐伟华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5期797-799,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患者共92例,根据皮瓣修复手术方法不同将9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1例,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对照... 目的研究分析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患者共92例,根据皮瓣修复手术方法不同将9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1例,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对照组41例,行小腿岛状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皮瓣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AOF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BMRC感觉功能恢复分级中,S3-S4级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76%)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20%)无明显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8214,P>0.05)。结论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复合软组织缺损,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术后足踝功能以及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更好,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足踝部 复合软组织缺损 小腿岛状穿支皮瓣
下载PDF
结合内增压技术的股前外侧跨区皮瓣修复肢体较大创面临床研究
5
作者 朱海锋 杨晓东 +1 位作者 王海涛 沈立锋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1-410,共10页
目的:对比结合内增压技术的股前外侧跨区皮瓣与传统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肢体较大创面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2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肢体较大创面缺损共38例患者(缺损面积达到11 cm×39 ... 目的:对比结合内增压技术的股前外侧跨区皮瓣与传统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肢体较大创面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2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肢体较大创面缺损共38例患者(缺损面积达到11 cm×39 cm~16 cm×65 cm)的临床资料。按照修复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跨区皮瓣修复组(18例)和传统皮瓣修复组(20例)。跨区皮瓣修复组采用结合内增压技术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旋髂浅动脉皮瓣(ALTP-SCIAP)治疗,传统皮瓣修复组采用单侧或双侧股前外侧皮瓣,必要时联合植皮。比较两组术后皮瓣存活情况、供区修复情况、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跨区皮瓣修复组中,切取移植皮瓣18例次,瓣宽(9.9±2.0)cm,瓣长(44.2±3.5)cm,存活面积(343.2±79.9)cm^(2)。传统皮瓣修复组中,切取移植皮瓣29例次,瓣宽(11.0±2.8)cm,瓣长(21.7±3.2)cm,存活面积(186.4±49.2)cm^(2)。瓣长和存活面积跨区皮瓣修复组显著大于传统皮瓣修复组(t=22.365和8.345,均P<0.05)。跨区皮瓣修复组皮瓣供区采用直接缝合11例次,皮肤牵拉器辅助下缝合6例次,部分植皮修复1例次。传统皮瓣修复组皮瓣供区采用直接缝合12例次,皮肤牵拉器辅助下缝合11例次,部分植皮修复6例次。两组皮瓣供区修复的植皮率分别为5.6%(1/18)和20.7%(6/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7,P>0.05)。跨区皮瓣修复组中出现并发症1例(5.6%),患者满意度达到94.4%;而传统皮瓣修复组中出现并发症7例35.0%,患者满意度为70.0%。相比传统皮瓣修复组,跨区皮瓣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χ^(2)=4.942,P<0.05),患者满意度升高(χ^(2)=4.448,P<0.05)。结论:与传统股前外侧皮瓣比较,结合内增压技术的股前外侧跨区皮瓣切取面积更大,皮瓣供区大多可Ⅰ期直接缝合,不需要植皮修复,并发症更少,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修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旋髂浅动脉皮瓣 内增压 疗效
下载PDF
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25例
6
作者 刘素娜 彭晓旭 陈海浦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9-71,75,共4页
目的探讨修薄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修薄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分析整体预后情况。结果术后25例皮瓣均成活,其中4例皮... 目的探讨修薄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修薄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分析整体预后情况。结果术后25例皮瓣均成活,其中4例皮瓣远端伴有小面积表皮坏死,经换药等对症干预后,愈合良好。术后随访3~18个月,所有患者局部移植皮瓣外形可,无臃肿,质地柔软,有弹性,肘、腕以及踝关节屈、伸功能不受限。供区愈合情况良好,无明显瘢痕增生。结论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予以修薄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能有效促进移植部位缺损组织恢复,且成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 穿支皮瓣修复 四肢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比较
7
作者 华振 荆银磊 +1 位作者 戴炜 赵卓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0期1638-1642,共5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分别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94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分别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94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A组47例接受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其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53.26±11.52)岁,创面范围4.2 cm×5.4 cm~8.3 cm×10.2 cm,病变部位分布为足背15例、足踝18例、足跟14例;B组47例接受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51.34±10.89)岁,创面范围3.5 cm×4.5 cm~7.5 cm×9.5 cm,病变部位分布为足背17例、足踝16例、足跟14例;两组术前均行封闭负压引流清创。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创面愈合情况、创面生长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皮瓣感觉功能、行走能力[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评估]。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治疗后6个月,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97.87%(46/47)比87.23%(4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9,P=0.049);A组创面愈合时间(28.98±4.49)d、住院时间(18.98±5.36)d、肉芽组织形成时间(21.58±4.22)d,均短于B组的(31.38±4.76)d、(22.38±6.42)d、(23.65±4.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1个月创面VEGF(113.13±12.82)ng/L、bFGF(70.08±6.87)ng/L、TGF-β1(9.08±0.91)μg/L,均高于B组的(102.35±13.11)ng/L、(65.33±6.37)ng/L、(8.09±0.8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皮瓣外观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2,P=0.399),A组皮瓣感觉功能正常率高于B组[61.7%(29/47)比40.42%(1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7,P=0.039);A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513,P=0.033)。结论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优于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创面愈合速度快,较大程度地恢复了患者的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组织瓣 移植 封闭负压引流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设计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何雨生 刘俊 +5 位作者 陈耀武 郭双飞 赵鑫 刘小仁 李承杰 王新平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511-515,共5页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设计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进行皮瓣设计并指...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设计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进行皮瓣设计并指导手术操作,对照组术中采用多普勒超声辅助设计皮瓣后进行皮瓣移植。比较观察组穿支血管的术前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测量结果与术中实际测量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周的皮瓣成活率、皮瓣并发症发生率、供区并发症发生率及移植皮瓣区的感觉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前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测量的穿支起始点直径、穿支起始点至髌骨上缘直线距离、穿支起始点至大腿外侧缘直线距离与术中实际测量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皮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移植皮瓣区的感觉功能优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和供区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准确了解旋股外侧动脉分支及穿支血管的解剖学特点,以此设计穿支皮瓣进行逆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可维持皮瓣良好血运,降低术后皮瓣并发症发生率,利于移植皮瓣区感觉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穿支皮瓣 逆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 CT血管造影 数字化三维重建
下载PDF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发生血管危象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炜伟 覃小荣 +3 位作者 唐小芳 潘孟雄 肖玲 龚震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162-166,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缺损发生血管危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21年3月笔者医院治疗的256例口腔颌面肿瘤术后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的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血管危象... 目的:探讨影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缺损发生血管危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21年3月笔者医院治疗的256例口腔颌面肿瘤术后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的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血管危象将患者分为危象组(42例)和正常组(2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患者发生血管危象的相关因素。结果:4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的患者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其中28例(66.67%)发生于术后24 h内,12例(28.57%)发生于术后24~72 h,2例(4.76%)发生于72 h后,术后发生血管危象抢救总成功率为52.38%;血管危象组患者糖尿病、空腹血糖、放疗史、吻合方式、吻合静脉数、白蛋白、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史、吻合方式为端侧吻合、吻合静脉数<2、白蛋白水平降低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是影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关键因素(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后患者的血管危象与吻合方式、糖尿病、白蛋白、吻合静脉数以及纤维蛋白原有关,临床医师应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尽早识别血管危象及时处理,降低患者发生血管危象的风险,以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术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血管危象 相关因素
下载PDF
股前外侧嵌合穿支分叶肌皮瓣修复肢体腔隙性创面 被引量:2
10
作者 仓飞成 周树萍 +3 位作者 幸超峰 杨涛 熊颖杰 方永鑫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穿支分叶肌皮瓣修复肢体腔隙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56例合并骨缺损、骨关节外露、肌肉(腱)缺损或外露的四肢腔隙性创面患者。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分叶肌皮瓣修复,股外侧肌瓣填塞腔...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穿支分叶肌皮瓣修复肢体腔隙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56例合并骨缺损、骨关节外露、肌肉(腱)缺损或外露的四肢腔隙性创面患者。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分叶肌皮瓣修复,股外侧肌瓣填塞腔隙,穿支分叶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创面。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56例皮瓣均顺利成活,受区创面与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皮瓣颜色、质地良好,股四头肌肌力正常,膝关节活动无影响。结论股前外侧嵌合穿支分叶肌皮瓣可立体、灵活地修复肢体腔隙性创面,是临床修复肢体腔隙性创面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 分叶皮瓣 腔隙创面
下载PDF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对四肢创伤修复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润青 李刚 +3 位作者 张敬周 刘源 刘恩旭 盛韦菖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27期113-116,共4页
自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ALTPF)被发现以来,其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高能损伤的修复效果极为突出。目前对于ALTPF修复复杂创面的临床研究甚多,尤其在修复四肢创伤方面,在定义、解剖、皮瓣设计、创面修... 自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ALTPF)被发现以来,其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高能损伤的修复效果极为突出。目前对于ALTPF修复复杂创面的临床研究甚多,尤其在修复四肢创伤方面,在定义、解剖、皮瓣设计、创面修复及术后护理等方面均有研究。该文章通过查阅ALTPF修复四肢创伤的相关文献,针对如下问题进行综述:ALTPF的解剖及穿支血管的位置因人而异,血管的穿支类型复杂多样,对手术的难易有直接影响,因此ALTPF的供区穿支血管的选取有较大争议。随着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CT血管造影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各项研究显示,三者相互结合、综合应用,才能为术前供区及受区穿支血管的定位提供保障。ALTPF在四肢创伤修复方面不仅能修复日常生活中的复杂创面,对长期感染创口、慢性骨髓炎等难治骨科疾病也有突出的疗效。且对于儿童及糖尿病患者等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ALTPF移植术有良好的效果。ALTPF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修复复杂创面的治疗手段,如何在术后护理中有效抗感染,保障皮瓣成活,也是探索四肢创伤修复的关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显微外科手术的进步,皮瓣移植不仅要恢复功能,人们对皮瓣移植手术后的美观要求也日益提高。但现阶段皮瓣移植手术仍有对医疗条件要求较高、治疗周期长、花费较为巨大、手术风险较高等弊端。因此在将来,如何利用ALTPF快速有效治疗,减少手术风险、降低手术费用,以及中西医综合治疗,才是四肢损伤修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四肢创伤修复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足跟部创面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金晶 田琦 +1 位作者 黄国宝 罗浩铭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通过临床调查研究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足跟部创面的应用情况,随访皮瓣预后及足部恢复情况得出相应的结论,为足跟部创面临床修复提供一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收集2019年8月-2021年3月于济南市中心医院创伤骨科与烧伤整复外科采用... 目的通过临床调查研究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足跟部创面的应用情况,随访皮瓣预后及足部恢复情况得出相应的结论,为足跟部创面临床修复提供一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收集2019年8月-2021年3月于济南市中心医院创伤骨科与烧伤整复外科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门诊、电话、微信方式进行随访足部皮瓣恢复情况,并采用美国骨科足踝评分(AOFAS)、足功能指数(FFI)进行评定,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结果56块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发生动脉危象,2例发生静脉危象,经过探查重新吻合血管后皮瓣恢复血运;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予以清除坏死组织移植全厚皮片后愈合。足跟部外形恢复均可,较臃肿皮瓣,经1~3次皮瓣修薄整形手术,恢复较好外观,3~6个月恢复保护性痛觉与触觉,无皮肤溃疡,无张力性水疱形成,恢复负重及行走功能,均可满足基本日常活动需要。按美国骨科足踝评分(AOFAS)标准评定:优43例,良9例,可4例,优良占比93%;56例患足功能指数(FFI)均不超过70。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血管较恒定,供区丰富,供区相对隐蔽,术后供区瘢痕不明显,皮瓣外观恢复良好,按美国骨科足踝评分(AOFAS)标准评定及足功能指数(FFI)提示患者术后足部功能恢复较好,可以认为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为足跟部创面修复的较好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跟部创面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感染创面 创面愈合
下载PDF
股前内侧穿支内增压技术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大面积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育煜 胡朝波 +1 位作者 陈绵川 陈华佑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3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股前内侧(Anteromedial thigh,AMT)穿支内增压技术在股前外侧(Anterolateral thigh,ALT)穿支皮瓣修复大面积缺损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例四肢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3... 目的探讨股前内侧(Anteromedial thigh,AMT)穿支内增压技术在股前外侧(Anterolateral thigh,ALT)穿支皮瓣修复大面积缺损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例四肢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23~68岁;创面缺损面积20 cm×12 cm~25 cm×13 cm,皮瓣面积与创面面积大致相等或略大。为增加ALT皮瓣存活率,使用较粗大的AMT穿支对旋股外侧动脉(Lateral circumflex artery,LCFA)的远端或下行分支进行了血管增压术,并测量皮瓣宽度(Flap)和大腿周长(Thigh)的比值(即F/T比值)。结果延长的ALT内增压皮瓣完全存活,无皮瓣皮缘坏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F/T比值平均0.319(0.302~0.341),平均皮瓣宽度和大腿周长分别为13.9 cm和43.6 cm。术后随访6~16个月(平均10.2个月),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AMT穿支内增压技术在ALT穿支皮瓣切取面积过大时是较好的应急备选方案,尤其是皮瓣宽度与大腿围比值大于0.3时,但该比值的可靠性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股前内侧 内增压
下载PDF
不同时期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分叶移植术对四肢电烧伤后关节滑膜内神经生长因子与Carroll评分的影响
14
作者 闫征 郝瑞峥 霍永鑫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8期1968-197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分叶移植术对四肢电烧伤后关节滑膜内神经生长因子(NGF)与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量表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7例四肢电烧伤患者,以初次手术时间进行分...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分叶移植术对四肢电烧伤后关节滑膜内神经生长因子(NGF)与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量表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7例四肢电烧伤患者,以初次手术时间进行分组,电烧伤后<7 d手术者12例,为早期组,电烧伤后≥7 d手术者15例,为晚期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1、3、6、12个月关节滑膜内NGF水平、上肢Carroll评分、皮瓣存活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1、3、6、12个月,早期组NGF吸光度值分别为331.7±19.8、401.5±23.2、489.6±25.7、529.8±35.6,均高于晚期组(269.6±15.1、271.3±16.4、351.6±21.4、452.7±2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3、6、12个月,早期组Carroll评分分别为(37.7±7.4)、(46.8±7.5)、(69.3±7.7)、(91.7±9.5)分,均高于晚期组[(31.5±5.2)、(39.1±6.3)、(51.3±7.2)、(79.6±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皮瓣存活率为96.9%,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4%,晚期组皮瓣存活率为91.4%,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两组皮瓣存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早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分叶移植术治疗四肢电烧伤NGF水平,可明显提升改善患者上肢功能更有利,提高皮瓣存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分叶移植术 关节滑膜 神经生长因子 上肢功能
下载PDF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与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组织缺损的效果及对Jamar握力与DASH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军荣 焦小振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7期49-52,共4页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与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组织缺损的效果及对Jamar握力与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按修复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与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组织缺损的效果及对Jamar握力与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按修复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给予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B组给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B组的皮瓣修复优良率为96.67%,高于A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患肢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3.33%,高于A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的血流灌注量相对值、血流速度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两组的Jamar握力均升高,DASH评分均降低,且B组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比较,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有助于提升皮瓣修复效果及患肢功能恢复效果,改善缺损点血运,提升Jamar握力,有效恢复手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组织缺损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 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定位辅助阔筋膜张肌皮瓣在股前外侧皮瓣穿支变异时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研究
16
作者 姚凌峰 胡雨旋 奚斌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6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定位辅助阔筋膜张肌皮瓣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和预后情况。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6例足踝部创伤患者,根据皮瓣修复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应用彩色多...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定位辅助阔筋膜张肌皮瓣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和预后情况。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6例足踝部创伤患者,根据皮瓣修复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应用彩色多普勒定位辅助阔筋膜张肌皮瓣修复,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定位辅助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分析患者彩色多普勒下蒂部血管直径和血流参数,手术时间,皮瓣修复效果和足踝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直径、最大流速(V_(max))及平均流速(V_(mean))明显高于对照组(t=3.882,t=3.016,t=3.152;P<0.05),手术时长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6,P<0.05)。两组血管危象及总成活率及术后3个月两组踝关节功能各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定位辅助阔筋膜张肌皮瓣可作为股前外侧皮瓣穿支变异时的替代皮瓣对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及患者足踝部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筋膜张肌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穿支皮瓣 足踝部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根治术后缺损 被引量:17
17
作者 徐中飞 代炜 +6 位作者 张恩礁 段维轶 刘法昱 谭学新 黄绍辉 秦兴军 孙长伏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12,共6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的制备要点及修复头颈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优缺点。方法:2007年12月—2011年3月制备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同时解剖保护血管蒂上的肌分支,设计一蒂多岛的穿支嵌合皮瓣修复66例头颈肿瘤根治术后缺损。舌、口底...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的制备要点及修复头颈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优缺点。方法:2007年12月—2011年3月制备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同时解剖保护血管蒂上的肌分支,设计一蒂多岛的穿支嵌合皮瓣修复66例头颈肿瘤根治术后缺损。舌、口底癌32例,舌根、咽侧癌30例,颊癌2例,颌骨中央性鳞癌1例,腮腺癌1例。切取股前外侧皮瓣面积7cm×4cm~16cm×7cm,肌瓣约3cm×4cm,观察并发症及受、供区功能恢复情况,总结穿支嵌合皮瓣制取技术及优点。结果:65例穿支嵌合皮瓣成活,成活率98.5%。1例术后5d出现危象,最终放弃,创口均Ⅰ期愈合。2例发现无合适穿支血管,改用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成功。术后随访0.5~3a,皮瓣6个月后萎缩停止,局部外形丰满,语言及吞咽功能恢复满意。供区均拉拢缝合,瘢痕隐蔽,下肢无功能障碍。结论:逆行和顺行解剖技术相结合是制备穿支嵌合皮瓣的理想手段,能够帮助外科医师克服穿支血管的解剖变异。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能提供不同类型的组织进行三维修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感染、瘘、血肿等)的发生率,是头颈肿瘤术后复合组织缺损修复的理想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穿支 头颈部 股前外侧皮瓣 嵌合皮瓣
下载PDF
股前外侧组织瓣临床应用112例分析 被引量:22
18
作者 张启旭 乔群 +7 位作者 陈光宇 滕利 柳成 闫迎军 刘冬 孙桂森 崔正礼 周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0-543,共4页
目的 总结分析股前外侧组织瓣解剖规律及其在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适应证和应用价值。方法1985年3月-2004年8月,对112例股前外侧组织瓣移植进行临床总结。其中男67例,女45例。年龄5~65岁,平均38.5岁。针对受区不同情况,将股前外... 目的 总结分析股前外侧组织瓣解剖规律及其在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适应证和应用价值。方法1985年3月-2004年8月,对112例股前外侧组织瓣移植进行临床总结。其中男67例,女45例。年龄5~65岁,平均38.5岁。针对受区不同情况,将股前外侧组织瓣切取分为4类: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78例;吻合血管的游离脂肪筋膜瓣移植22例;带蒂顺行岛状皮瓣移位5例;远端为蒂逆行岛状皮瓣移位7例。对面、颈、肢体、躯干等部位的软组织缺损所致功能障碍或外观缺陷进行修复,并对术后效果和供区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营养股前外侧组织瓣的动脉皮支出现率100%,具有肌间隙皮穿支(33%)和肌皮穿支(67%)两种基本解剖类型。组织瓣源血管均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或横支。皮瓣移植成活107例,成活率达95.6%。术后33例获随访6个月~11年,远期随访效果满意率91%,供区无功能受限。结论股前外侧组织瓣解剖恒定,具有多种突出优点,是修复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材料。尤其是穿支皮瓣形式,可保持受区形态,降低供区损伤,成为应用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穿支皮瓣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股前外侧皮瓣穿支的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栗翠英 胡建群 +2 位作者 姚刚 叶新华 范伯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0-533,共4页
目的:利用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DFI)研究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穿支血管的分布规律、体表的定位及血流动力学,为ALTF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对120例健康志愿者双侧ALTF穿支血管的数目、管径、起点位置... 目的:利用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DFI)研究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穿支血管的分布规律、体表的定位及血流动力学,为ALTF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对120例健康志愿者双侧ALTF穿支血管的数目、管径、起点位置、走行位置、穿深筋膜位置、平均流速进行检测,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单侧ALTF穿支血管平均2.25支,三种类型:Ⅰ型肌皮穿支(65.9%);Ⅱ型肌间隙皮穿支(30.7%);Ⅲ型直接皮穿支(3.4%)。最粗大穿支血管(深筋膜穿出点)97.1%出现在髂前上棘至髌骨外侧缘中点连线的中1/3段。平均血流速度左右侧及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稍高于女性(P<0.05)。结论:CDFI技术可直观地显示ALTF穿支的走行分布、进行体表定位,并可评价血管质量,从而更好地指导术前ALTF设计,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穿支 高分辨力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下载PDF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其在头颈修复中的意义 被引量:15
20
作者 冯云 李文婷 +3 位作者 王乃利 唐平章 徐震纲 张彬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84,144,共5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在头颈修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解剖5具新鲜成年国人尸体,观察和测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血穿支的数目、类型、管径、蒂长、走行、出筋膜后轴向及源血管外径,并对其进行定位。结果本组10侧标本中...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在头颈修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解剖5具新鲜成年国人尸体,观察和测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血穿支的数目、类型、管径、蒂长、走行、出筋膜后轴向及源血管外径,并对其进行定位。结果本组10侧标本中,共有44支股前外侧皮瓣穿支,平均每侧(4.4±1.8)支;其中,肌皮穿支30支(68.2%),肌间隔穿支14支(31.8%)。最粗穿支蒂长平均为(10.86±1.18)cm(8.29~14.44 cm),距髂前上棘与膑骨外上端中点平均距离为(3.25±0.69)cm,主要位于该点外上部。源动脉主要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蒂动、静脉外径平均为(3.16±0.59)、(3.08±0.20)mm。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血管解剖位置较为恒定,穿支皮瓣制作方便,其管径及蒂长均适宜头颈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解剖 头颈修复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