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体色柞蚕品种遗传关系的RAPD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彦群 鲁成 向仲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4,共5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技术,对分别属于4种体色系统的13个柞蚕品种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利用筛选出的33个随机引物扩增出265条DNA带,其中多态性带227条,占85.66%。根据扩增结果计算品种间的单匹配相似系数,用Ne ighbor-J...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技术,对分别属于4种体色系统的13个柞蚕品种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利用筛选出的33个随机引物扩增出265条DNA带,其中多态性带227条,占85.66%。根据扩增结果计算品种间的单匹配相似系数,用Ne ighbor-Join ing法构建了聚类树状图。4种体色13个品种并没有按所属体色系统聚在一起,即品种的遗传聚类划分与体色之间的相关性不大,表明柞蚕体色并不能真实反映品种间的遗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品种 体色 遗传关系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下载PDF
再生柞蚕丝素蛋白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的支持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栾希英 段巧艳 +5 位作者 段祥 王泳 李明忠 卢神州 张焕相 张学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6-281,共6页
大量的研究表明家蚕丝素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对于柞蚕丝素蛋白在医用生物领域的研究报道在国内外尚较少。本研究选择再生柞蚕丝素蛋白为研究对象,观察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在再生柞蚕丝素膜上的粘附、生长及表面抗原... 大量的研究表明家蚕丝素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对于柞蚕丝素蛋白在医用生物领域的研究报道在国内外尚较少。本研究选择再生柞蚕丝素蛋白为研究对象,观察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在再生柞蚕丝素膜上的粘附、生长及表面抗原的变化。结果在1h观察再生柞蚕丝素对hBMSCs的粘附力几乎与胶原相同,明显优于家蚕丝素和聚苯乙烯培养板。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在第4d hBMSCs在再生柞蚕丝素膜上的增殖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hBMSCs在再生柞蚕丝素膜上能够很好的粘附、生长,细胞间能相互连接形成片状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再生柞蚕丝素蛋白对hBMSCs表面抗原的表达亦无明显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再生柞蚕丝素蛋白体外支持hBMSCs的粘附、生长,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柞蚕 丝素 生物材料
下载PDF
新型药剂线蛟清对柞蚕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宋策 张其书 +3 位作者 李喜升 董绪国 董春艳 李明堂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7-152,共6页
柞蚕线虫病是危害柞蚕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防治柞蚕线虫病给柞蚕生产带来的潜在危机,从10种线虫防治药剂中筛选出了新型药剂线蛟清。以0.108 00%、0.054 00%、0.021 67%和0.016 25%线蛟清药液喷洒的药叶饲喂柞... 柞蚕线虫病是危害柞蚕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防治柞蚕线虫病给柞蚕生产带来的潜在危机,从10种线虫防治药剂中筛选出了新型药剂线蛟清。以0.108 00%、0.054 00%、0.021 67%和0.016 25%线蛟清药液喷洒的药叶饲喂柞蚕,对柞蚕寄生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均达100%,但前2种浓度的药液可导致柞蚕慢性中毒。给柞蚕全龄添食0.016 25%线蛟清药液喷洒的药叶,其结茧率和全茧量与清水对照没有显著差异,且子代的产卵量、孵化率、收蚁结茧率、全茧量及茧层率均与清水对照差异不显著。喷洒0.016 25%线蛟清药液0.5 h后人工降水20~25 mm,用药叶给柞蚕添食的防效仍达到100%,正常情况下该浓度药液的持效期达35 d,柞蚕被线虫寄生8 d内,连续4 d取食药叶,可全部杀死寄生于体内的线虫。试验结果表明:0.016 25%线蛟清药液对柞蚕线虫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药液喷洒后的内吸性好,药效持续时间较长,对柞蚕的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线虫病害 防治药剂 线蛟清 防治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高温条件下柞蚕血淋巴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夏润玺 曹慧颖 +4 位作者 刘限 杨瑞生 刘彦群 秦利 王学英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15-417,共3页
为揭示高温逆境条件下柞蚕(Antheraea pernyi)血淋巴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的变化规律,采用40-46℃的高温冲击处理柞蚕幼虫,结果引起柞蚕血淋巴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在处理温度范围内,处理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柞蚕血淋巴CAT... 为揭示高温逆境条件下柞蚕(Antheraea pernyi)血淋巴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的变化规律,采用40-46℃的高温冲击处理柞蚕幼虫,结果引起柞蚕血淋巴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在处理温度范围内,处理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柞蚕血淋巴CAT活性上升幅度越大,其中不同性别、不同品种的上升幅度存在差异:雄性柞蚕的血淋巴CAT上升幅度高于雌性柞蚕;3个供试品种相比,抗病2号的升降速度最快,上升幅度高于青6号,明显高于三里丝,表明柞蚕血淋巴CAT活性与柞蚕品种的抗逆能力存在密切关系。停止高温处理后,柞蚕血淋巴CAT活性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血淋巴 过氧化氢酶活性 高温处理 处理时间 性别 品种
下载PDF
柞蚕滞育蛹抗菌物质产生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董文娟 王学英 +3 位作者 张涛 石生林 李群 迟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90-991,1091,共3页
以虫草菌对柞蚕滞育蛹进行诱导,收集不同发育时期的血淋巴,用多种病原真菌、细菌对其进行抑菌活性检测,研究其抗菌谱,并以大肠杆菌、柞蚕链球菌诱导柞蚕蛹作比较。结果表明:3种诱导源均能诱导产生抗菌物质,且三者所产生的抗菌物质对金... 以虫草菌对柞蚕滞育蛹进行诱导,收集不同发育时期的血淋巴,用多种病原真菌、细菌对其进行抑菌活性检测,研究其抗菌谱,并以大肠杆菌、柞蚕链球菌诱导柞蚕蛹作比较。结果表明:3种诱导源均能诱导产生抗菌物质,且三者所产生的抗菌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几种细菌的抗菌活性差别不明显;虫草菌诱导产物对细菌、真菌的抑菌谱广。蛋白质酸性电泳结果表明,虫草菌诱导后的柞蚕蛹血淋巴中有新的小分子蛋白产生,推测可能是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菌 柞蚕蛹 抗菌物质 抗菌活性 酸性电泳
下载PDF
柞蚕亲本及其杂交后代的ISSR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俊 李敏 +4 位作者 聂磊 曹兰娟 张涛 杨瑞生 秦利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3-116,共4页
通过对柞蚕品种选大1号和沈黄1号及其F1、F2代共6个群体的基因组DNA进行ISSR分析,探讨了柞蚕品种杂种优势产生的分子遗传机制。运用9个引物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11条清晰稳定的条带,其中有76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比率为68.47%;6个... 通过对柞蚕品种选大1号和沈黄1号及其F1、F2代共6个群体的基因组DNA进行ISSR分析,探讨了柞蚕品种杂种优势产生的分子遗传机制。运用9个引物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11条清晰稳定的条带,其中有76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比率为68.47%;6个群体也有其特异的扩增位点。计算遗传距离表明,亲本选大1号对后代的影响更大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 分子标记
下载PDF
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徐亮 吴艳 +5 位作者 刘凤云 孟宪民 戚俐 焦阳 宿桂梅 车明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0-133,共4页
为了解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规律和群体杂种优势的表现,对柞蚕3个品种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利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和MINQUE(1)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全茧量和茧层量同时受加性基因和显性基因的... 为了解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规律和群体杂种优势的表现,对柞蚕3个品种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利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和MINQUE(1)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全茧量和茧层量同时受加性基因和显性基因的控制,茧层率则主要受显性基因的控制;遗传率的大小顺序为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3个茧质性状均表现为正向的群体平均优势,且F2代的优势减半;全茧量表现为负向的群体超亲优势,茧层量F1代的群体超亲优势不明显,F2代表现为负向的群体超亲优势,茧层率则表现为正向的群体超亲优势。3个供试柞蚕品种中,582的全茧量和茧层量具有较高的基因加性效应值,适合作为高全茧量和茧层量育种的杂交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全茧量 茧层量 茧层率 遗传效应 杂种优势
下载PDF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柞蚕新品种及其杂交组合的经济性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凤成 仝振祥 +1 位作者 冀万杰 张博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5-129,共5页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5个不同类型柞蚕品种及10个杂交组合的经济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为柞蚕优良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从11个柞蚕主要经济性状确定3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茧层与繁殖效率因子、生长发育因子,这3个主成分所表达...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5个不同类型柞蚕品种及10个杂交组合的经济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为柞蚕优良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从11个柞蚕主要经济性状确定3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茧层与繁殖效率因子、生长发育因子,这3个主成分所表达的信息量占信息总量的90.25%。第1主成分来自产量和收蚁结茧率等性状,其贡献率为50.65%;第2主成分来自茧层率、茧层量及产卵量等性状,其贡献率为25.83%;第3主成分来自全龄经过及茧质性状,其贡献率为13.77%。基于3个主成分分值对5个柞蚕品种及10个杂交组合进行综合评价:新品种金凤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表现突出,以该品种组配的4个杂交组合的综合得分排列前5位;10个杂交组合综合得分排列前3位的是金凤×抗大、方山黄×抗大、金凤×青6号,显示出较好的推广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品种 杂交组合 经济性状 主成分分析 产量因子 茧层与繁殖效率因子 生长发育因子
下载PDF
pH及阳离子浓度对柞蚕蛹蛋白溶解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宗绪岩 王世富 李丽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4-496,共3页
对不同pH及阳离子浓度下柞蚕蛹蛋白的溶解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柞蚕蛹蛋白的等电点pI为4.2~4.5.测定不同的阳离子对其溶解度的影响顺序为Zn2+>Ca2+>Mg2+>Na+,随着阳离子浓度的增加,蛹蛋白的溶解性增加,当离子浓度超过1.0 mol/L时... 对不同pH及阳离子浓度下柞蚕蛹蛋白的溶解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柞蚕蛹蛋白的等电点pI为4.2~4.5.测定不同的阳离子对其溶解度的影响顺序为Zn2+>Ca2+>Mg2+>Na+,随着阳离子浓度的增加,蛹蛋白的溶解性增加,当离子浓度超过1.0 mol/L时,其溶解性则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蛹蛋白 阳离子浓度 溶解性
下载PDF
柞蚕饲料转化效率的遗传模型与基因效应值的估算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亮 吴艳 +3 位作者 孟宪民 刘凤云 黄先敏 戚利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2-424,共3页
利用2对柞蚕杂交组合8821×四青、8822×青6号的6个世代材料,对柞蚕茧重转化率和茧层生产率两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茧重转化率的基因作用复杂,不符合加-显性遗传模型,存在着基因互作,且显性互作大于显性效应,使... 利用2对柞蚕杂交组合8821×四青、8822×青6号的6个世代材料,对柞蚕茧重转化率和茧层生产率两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茧重转化率的基因作用复杂,不符合加-显性遗传模型,存在着基因互作,且显性互作大于显性效应,使茧重转化率增加;茧层生产率的基因作用符合简单的加-显性遗传模型,显性效应为正值,使茧层生产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饲料效率 遗传模型 基因效应
下载PDF
柞蚕雄蛾提取液改善W256荷瘤大鼠放疗后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维东 张月英 +3 位作者 王朝霞 贾青 王兆朋 于金明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85-1087,1091,共4页
目的观察柞蚕雄蛾提取液对荷W256癌肉瘤大鼠放疗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单纯放疗组和实验组(放疗与柞蚕蛾提取液联合治疗组),每组15只。建立W256荷瘤大鼠模型,分离脾脏和胸腺,并计算脏器指数... 目的观察柞蚕雄蛾提取液对荷W256癌肉瘤大鼠放疗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单纯放疗组和实验组(放疗与柞蚕蛾提取液联合治疗组),每组15只。建立W256荷瘤大鼠模型,分离脾脏和胸腺,并计算脏器指数;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和血清中细胞因子INF-γ和IL-4含量。结果与放疗组相比较,柞蚕雄蛾提取液可以升高放疗后荷瘤大鼠脾脏和胸腺指数,增加放疗后荷瘤大鼠外周血中CD4+T细胞比例与CD4+T/CD8+T值(P<0.05);实验组荷瘤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NF-γ含量明显升高,而IL-4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柞蚕雄蛾提取液可以逆转荷瘤大鼠放疗后免疫功能抑制状态,改变荷瘤机体免疫功能,可作为恶性肿瘤传统放疗中的辅助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TH1/TH2漂移 T淋巴细胞亚群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细胞培养基MLM-45及培养条件对不同发育时期柞蚕卵巢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林美 李树英 +4 位作者 岳冬梅 范琦 叶博 赵振军 张波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5-711,共7页
选择柞蚕5龄幼虫以及前滞育期、滞育期和解除滞育后发育前期、中期、后期的柞蚕蛹分离卵巢细胞,利用新研制的柞蚕细胞培养基MLM-45,在不同温度、pH值及渗透压条件下进行柞蚕卵巢细胞的体外培养,探究最佳培养条件及卵巢细胞取材的最佳发... 选择柞蚕5龄幼虫以及前滞育期、滞育期和解除滞育后发育前期、中期、后期的柞蚕蛹分离卵巢细胞,利用新研制的柞蚕细胞培养基MLM-45,在不同温度、pH值及渗透压条件下进行柞蚕卵巢细胞的体外培养,探究最佳培养条件及卵巢细胞取材的最佳发育时期。用台盼蓝染色活细胞计数方法,测定不同条件下用MLM-45培养基培养的不同发育时期柞蚕卵巢细胞的活力,当在27℃、pH 6.3、渗透压325 mOsm/kg的条件下培养30 d时,上述各发育时期柞蚕卵巢细胞的存活率最高,并且5龄幼虫、前滞育期和解除滞育后发育前期的卵巢细胞出现了增殖,其增殖率分别为54%、64%和2%,滞育期及解除滞育后发育中期和后期的卵巢细胞存活率也分别达到99.6%、96.6%和92.4%。在此最佳培养条件下,各发育时期柞蚕卵巢细胞培养2个月后其形态以圆形和椭圆形为主,尤以5龄幼虫和前滞育期蛹卵巢细胞的培养效果最好,细胞增殖7~8倍,是适于以MLM-45培养基培养的最佳发育时期柞蚕卵巢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卵巢细胞 发育时期 细胞培养基MLM-45 培养条件
下载PDF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ie-2和pe-38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卫国 夏爱华 +2 位作者 张志芳 李季生 牟志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3-198,共6页
采用随机克隆方法,通过对插入pGEM-3Z载体的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的部分片段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获得了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的2个极早期基因ie-2和pe-38的序列及pe-38的5′启动子区,其推定的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295和302个氨基... 采用随机克隆方法,通过对插入pGEM-3Z载体的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的部分片段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获得了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的2个极早期基因ie-2和pe-38的序列及pe-38的5′启动子区,其推定的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295和302个氨基酸,并且内部含有一个保守的锌指结构和亮氨酸拉链。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ie-2和pe-38基因与黄杉毒蛾多角体病毒的同源性较高,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同源性都很低;在分子进化方面,这2个基因的保守性不强,出现大片段缺失,是研究分子进化及物种关系比较典型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ie-2基因 pe-38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柞蚕免疫相关基因Apdorsal的克隆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文利 刘媛 +1 位作者 李凤娟 李亚洁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7,共6页
ReL/NF—κB蛋白家族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在机体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细胞凋亡与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2个柞蚕Rel/NF—κB相关蛋白基因彻dorsalA和Af)dorsalB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JF488... ReL/NF—κB蛋白家族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在机体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细胞凋亡与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2个柞蚕Rel/NF—κB相关蛋白基因彻dorsalA和Af)dorsalB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JF488068,JF488069)。经BLAST比对表明2紊序列编码的蛋白质都含有Rel/NF—κB家族的典型氨基酸序列RHD;系统进化分析显示ApdorsalA蛋白与其它物种的ReL/NF—κB蛋白的序列相似度在32%-78%之间,与家蚕的RelA、烟草天蛾的Dorsal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说明Apdorsal属于Rel/NF—κB家族的Dorsal类。利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Apdorsal基因mRNA的组织分布以及经不同微生物诱导处理后的转录变化,结果表明Apdorsal基因mRNA在柞蚕蛹各组织中均有转录;柞蚕蛹脂肪体中的apdorsal基因mRNA经ApNPV诱导处理后的转录水平最高,经毕赤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诱导处理后的转录水平次之,经E.coli诱导处理后的转录水平最低,说明柞蚕蛹脂肪体中的Apdorsal可能与对病毒、革兰阳性菌和真菌的免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先天免疫 REL NF—κB蛋白家族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柞蚕杂交及回交后代的RAPD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俊 秦利 +2 位作者 邱靖芸 贾雪峰 屈达才 《广西蚕业》 2010年第2期1-4,共4页
本文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柞蚕品种选大1号和沈黄1号及其F1、F2代、回交F1代共13个群体的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柞蚕品种的分子遗传机制。运用8个RAPD引物进行扩增,共扩增出74条清晰稳定的条带,其中有65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 本文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柞蚕品种选大1号和沈黄1号及其F1、F2代、回交F1代共13个群体的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柞蚕品种的分子遗传机制。运用8个RAPD引物进行扩增,共扩增出74条清晰稳定的条带,其中有65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7.84%,其中也出现了特异性扩增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RAPD 分子标记
下载PDF
柞蚕肌球蛋白轻链1基因(MLC-1)的序列特征及表达谱与系统进化分析
16
作者 姚瑞 李艳 +6 位作者 陈默 谌苗苗 彭明辉 李群 朱绪伟 江幸福 刘彦群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3-899,共7页
从柞蚕蛹全长cDNA文库中分离和鉴定了柞蚕肌球蛋白轻链1(myosin light chain 1,MLC-1)基因。柞蚕MLC-1基因全长863 bp,包含一个45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50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的分子质量为16.75 kD,等电点为4.62。柞蚕MLC-1基因在4个... 从柞蚕蛹全长cDNA文库中分离和鉴定了柞蚕肌球蛋白轻链1(myosin light chain 1,MLC-1)基因。柞蚕MLC-1基因全长863 bp,包含一个45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50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的分子质量为16.75 kD,等电点为4.62。柞蚕MLC-1基因在4个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和幼虫的10种组织(血液、脂肪体、中肠、丝腺、体壁、马氏管、精巢、卵巢、大脑和肌肉)中均有表达,表明该基因在柞蚕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柞蚕MLC-1与已知鳞翅目昆虫MLC-1的序列相似度为88%~98%,与其它昆虫MLC-1的序列相似度为60%~74%,表明MLC-1在昆虫的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利用MLC-1蛋白质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明显地聚成2个类群,且鳞翅目、膜翅目、半翅目、双翅目等昆虫的聚类也与传统形态学分类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肌球蛋白轻链1 序列特征 表达谱 系统进化
下载PDF
柞蚕核多角体病毒lef-12基因序列及转录分析(英文)
17
作者 石生林 潘敏慧 +1 位作者 王强 鲁成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2-776,共5页
为加强柞蚕核多角体病毒(Anthraea pernyinucleopolyhedrovirus,ApNPV)的分子基础研究,对ApNPVlef-12基因进行序列及转录分析。ApNPVlef-12基因长516个核苷酸,编码171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19.0 kD。Ap-NPVlef-12基因5′端非编码区含有... 为加强柞蚕核多角体病毒(Anthraea pernyinucleopolyhedrovirus,ApNPV)的分子基础研究,对ApNPVlef-12基因进行序列及转录分析。ApNPVlef-12基因长516个核苷酸,编码171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19.0 kD。Ap-NPVlef-12基因5′端非编码区含有杆状病毒晚期基因启动子模序(ATAAG),但终止密码子(TAG)下游没有典型的多聚腺苷酸信号(AATAAA)。PSI-BLAST表明18种鳞翅目NPV编码ApNPV LEF-12同源蛋白;ApNPV LEF-12蛋白与类群ⅠNPVLEF-12的氨基酸一致性高于其与类群ⅡNPVLEF-12的氨基酸一致性。ApNPVLEF-12蛋白及与其关系较近的同源蛋白的有效密码子数较低。转录分析表明,ApNPVlef-12基因属晚期表达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lef-12基因 核多角体病毒 转录分析
下载PDF
柞蚕杆状病毒诱导鸡异嗜白细胞脱粒效应的信号转导通路
18
作者 韩焱 牛铭山 +1 位作者 李文利 安利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03-407,共5页
通过探讨柞蚕(Antheraea pernyi)杆状病毒诱导鸡异嗜白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确证其是否具有活化鸡异嗜白细胞的作用。采用β-葡萄糖苷酸酶释放法检测柞蚕杆状病毒诱导的鸡异嗜白细胞脱颗粒反应,并通过应用蛋白酪氨酸激酶(src、syk)、磷... 通过探讨柞蚕(Antheraea pernyi)杆状病毒诱导鸡异嗜白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确证其是否具有活化鸡异嗜白细胞的作用。采用β-葡萄糖苷酸酶释放法检测柞蚕杆状病毒诱导的鸡异嗜白细胞脱颗粒反应,并通过应用蛋白酪氨酸激酶(src、sy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p38 MAPK、JNK)的特异性抑制剂,分析各蛋白酶通路在柞蚕杆状病毒诱导鸡异嗜白细胞脱粒反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柞蚕杆状病毒可以显著提高鸡异嗜白细胞的脱粒反应,其中src、PI3-K、JNK的特异性抑制剂能够抑制柞蚕杆状病毒诱导的鸡异嗜白细胞的脱粒反应,而syk、ERK、p38 MARK的特异性抑制剂则对鸡异嗜白细胞脱粒不起作用,说明柞蚕杆状病毒可通过src→PI3-K→JNK信号转导通路来诱导鸡异嗜白细胞的脱粒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杆状病毒 鸡异嗜白细胞 脱粒效应 信号转导
下载PDF
新型柞蚕双元基因转移载体的构建及在Sf9细胞中的表达
19
作者 刘丹梅 李文利 安利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8-44,共7页
启动子、转座子、报告基因等转基因元件的优化以及基因转移载体的构建对外源基因的表达尤为重要。利用TAILPCR方法延长柞蚕丝素蛋白基因Fib的5′端和3′端序列,插入柞蚕肌动蛋白基因A1启动子驱动的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并利用piggyBac转座... 启动子、转座子、报告基因等转基因元件的优化以及基因转移载体的构建对外源基因的表达尤为重要。利用TAILPCR方法延长柞蚕丝素蛋白基因Fib的5′端和3′端序列,插入柞蚕肌动蛋白基因A1启动子驱动的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并利用piggyBac转座子元件构建新型柞蚕双元基因转移载体pBac[A1-DsRed+Fib-GFP]-A1-piggyBac。通过对Sf9细胞的转染实验,证明该双元基因转移载体系统能行使正常功能,而且比传统的双质粒载体转移系统具有更高的整合效率,在柞蚕转基因研究中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转基因 双元基因载体 细胞表达
下载PDF
柞蚕微孢子虫侵染后柞蚕5龄雌雄个体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和组成的变化及差异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臧敏 秦萍 +4 位作者 王勇 钟亮 秦利 王振东 姜义仁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2-96,共5页
以柞蚕5龄幼虫为材料添食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Np),通过测定与分析不同性别5龄幼虫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和组成变化的差异,为探究柞蚕对柞蚕微孢子虫感染的免疫应答提供依据。感染柞蚕微孢子虫的不同性别柞蚕5龄幼虫的血淋巴蛋白质... 以柞蚕5龄幼虫为材料添食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Np),通过测定与分析不同性别5龄幼虫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和组成变化的差异,为探究柞蚕对柞蚕微孢子虫感染的免疫应答提供依据。感染柞蚕微孢子虫的不同性别柞蚕5龄幼虫的血淋巴蛋白质含量随蚕体发育进程出现不同的变化: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分别在添食Np后24 h与48 h,血淋巴蛋白质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且持续至添食后96 h,其中雌性个体的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又极显著高于雄性个体(P<0.01);在添食Np后120 h,雌、雄个体的血淋巴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SDS-PAGE分析表明,添食Np后的柞蚕5龄幼虫血淋巴蛋白质组成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均显示出20条分子质量在20.1~97.2 kD的蛋白条带,其中雌、雄个体在添食后96 h,大小约44 kD的蛋白条带明显加深,大小约28 kD的蛋白条带雌性个体在添食后144 h、雄性个体在添食后120 h明显加深,且雄性个体在添食后120~168 h大小约42 kD的蛋白条带明显加深,但在添食后192 h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说明Np侵染后,柞蚕5龄幼虫血淋巴蛋白质的含量及组成均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并且雌雄个体间的变化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微孢子虫 柞蚕5龄幼虫 雌雄个体 血淋巴蛋白质 考马斯亮蓝G-250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