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抗战历史文献整理研究--以《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联合目录》的编制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冰梅 曾妍 +1 位作者 袁佳红 王志昆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52,共5页
为解决抗战时期历史文献资料查找难、搜集难等问题,重庆图书馆编制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联合目录》。编制者利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法确定重点收录单位,并针对重点单位展开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其所收文献与过去掌握的数量相比,图... 为解决抗战时期历史文献资料查找难、搜集难等问题,重庆图书馆编制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联合目录》。编制者利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法确定重点收录单位,并针对重点单位展开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其所收文献与过去掌握的数量相比,图书多出近100%、期刊多出约75%。但联合目录的编制仅依赖一个课题组的力量,存在文献普查规划估计不足、普查与审核结果不尽如人意等问题。抗战历史文献普查是民国文献普查工作的一部分,根据此次文献普查经验,建议将民国文献普查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建立相应的机构,落实人员经费;建立全国性领导机构,统一规范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和调查技术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献 联合目录 文献普查 整理
下载PDF
抗日战争的历史记忆与文学(专题讨论)--历史记忆与21世纪的东亚学 被引量:25
2
作者 杨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4-166,共3页
杨义从东亚学的角度阐发了战争的历史记忆,认为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历史记忆,就是从文学与战争的关系中,正视和剖析那场沉重的东亚地图的撕裂和反撕裂的战争,及其至今尚未得到平复的严重的后遗症,从中寻求人类的正义感、责任感民族... 杨义从东亚学的角度阐发了战争的历史记忆,认为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历史记忆,就是从文学与战争的关系中,正视和剖析那场沉重的东亚地图的撕裂和反撕裂的战争,及其至今尚未得到平复的严重的后遗症,从中寻求人类的正义感、责任感民族以及民族和国家之间正常、健康、和好、互惠发展的历史可能性。严家炎探讨了抗战时期启蒙与救亡的关系,认为在抗日战争这个“救亡”的高潮时期,文学中的”启蒙”仍与”抗日”结伴而行,并没有停止。“启蒙”任务后来被取消,真正的原因在革命队伍内部,是封建思想侵袭革命队伍的结果。王富仁一方面分析了战争记忆与战争文学之间的区别,认为战争文学应当是作家从战争记忆中做出的一种人性的反思;另一方面分析了中外战争文学的差异,认为理想的战争文学应当充盈可贵的人类意识和人性意识。黄修己对战争文学做了深刻的反思,认为我们在政治层面上歌颂正义战争的同时,还应该从人性层面上批判战争。战争文学最主要的不是战争中的宣传鼓动作用,而是通过影响人的感情来提升人性。吴福辉提出了“大抗战文学”的概念,并深入分析了五种类型的“战争体验”小说,认为这些作品将战时特殊的体验延伸到对民族性的自省,凝结为战争文学的最好的结晶。刘增杰深入论述了抗战反思文学思潮,认为在这种反思文学中,一类偏重于对现实政治层面弊端进行揭露与鞭挞;另一类则站在人类的立场,从精神层面对民族惰性进行剖析。指出:反思文学是抗战文学结出的最成熟的果实,抗战反思文学中保留着永具活力民族记忆。秦弓将眼光投向了已经淡出人们历史记忆的反映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认为表现正面战场的文学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留下了关于抗战的珍贵的民族记忆。应该珍惜这笔宝贵的文学财富,全面启动抗战文学与正面战场的研究,借以填补现代文学史不应有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的历史记忆 启蒙与救亡 文学与战争的关系 抗战反思文学思潮 正面战场 人类意识 人性意识
下载PDF
东北抗战中篇小说(1931-1945)述论 被引量:1
3
作者 段从学 《励耘学刊》 2016年第1期91-117,共27页
文章从"记忆的艺术"和想象"现代中国"两个角度,对1931—1945年间的东北抗战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和东北作家以中国抗战为题材的中篇小说,重新进行了整体性的描述和细致的文本解读。文章认为,这个时期的东北抗战中篇小说,不仅为中国抗... 文章从"记忆的艺术"和想象"现代中国"两个角度,对1931—1945年间的东北抗战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和东北作家以中国抗战为题材的中篇小说,重新进行了整体性的描述和细致的文本解读。文章认为,这个时期的东北抗战中篇小说,不仅为中国抗战留下了不可替代的历史记忆,而且丰富和发展了新文学的现代性品质,促进了新文学的成熟。重审这个时期的东北抗战中篇小说,既拓展了我们的现代性视域,更有助于深化和刷新我们关于新文学现代性品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抗战 中篇小说 现代性 新文学 现代中国
下载PDF
基于PEST-SWOT分析的抗战文献资源建设——以重庆图书馆为例
4
作者 王兆辉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36-140,176,共6页
基于PEST-SWOT理论视角,通过考察重庆图书馆抗战文献资源建设的内部优劣与外部机遇,分析其所处的政治政策、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环境因素,从总体上把握抗战文献资源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节,以便于更好地量身定制发展策略。
关键词 抗战文献 重庆图书馆 PEST-SWOT分析
下载PDF
新四军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基于中国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
5
作者 张磊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01-109,共9页
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抗击侵华日军的重要力量,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长期以来,党史军史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团体对新四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较多的研究成果... 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抗击侵华日军的重要力量,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长期以来,党史军史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团体对新四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但从文献计量角度分析的研究还较为少见。基于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期刊文献,对新四军相关研究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梳理文献数量、发文刊物、研究机构与作者、关键词和学科分布等方面的数据并分析其特点所在,可以为新四军研究和抗战史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文献分析 中国知网 抗战史研究
下载PDF
全面抗战初期左翼文艺家历史处境与创作转型研究--基于统一战线的视角
6
作者 杨念泽 蒋锐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1-112,共12页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促进了基于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左翼文艺家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与代表国民政府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文艺家、自由阶级文艺工作者等社会阶层,在共同抗敌、共...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促进了基于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左翼文艺家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与代表国民政府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文艺家、自由阶级文艺工作者等社会阶层,在共同抗敌、共御外辱的基础之上共同组建了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过程首先使得左翼文艺家走出了左翼文艺“地下”式、“反政府”式的写作环境,获得了合法的身份与写作、批评、出版的自由;同时,新的时代主题、新的历史处境和新的政治形式,也使得左翼文艺家必须转变其创作方式和创作方法,以获得本时期文艺界统一战线工作中的主动权、话语权和领导权。总体来说,在国民政府的控制之下,本时期左翼文艺家的生存处境呈现出一种“自由”与“不自由”复杂纠缠的境地,而对国民政府官方意识形态的接纳与改造,则成为本时期左翼文艺家创作转型的核心方针。这些也使得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创作,具有与“五四”和土地革命时期截然不同的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战线 左翼文艺 民族主义思潮 抗战文艺
下载PDF
知识普及与救亡图存:试论1931-1937年间的抗战通俗读物出版及其影响
7
作者 申爽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4-74,96,共12页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军侵华程度加剧,中国社会进入局部抗战的"非常时期"。民间书业、抗日救亡团体和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出版力量持续出版了大量宣扬国难国耻、传播国防常识与抗日救亡知识的通俗读物,通过常识普...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军侵华程度加剧,中国社会进入局部抗战的"非常时期"。民间书业、抗日救亡团体和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出版力量持续出版了大量宣扬国难国耻、传播国防常识与抗日救亡知识的通俗读物,通过常识普及唤起大众的民族情感,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抗战文化动员储备了必要的知识资源,也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宣传与普及奠定了群众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普及 救亡图存 抗战通俗读物 抗战文献 出版
下载PDF
从盲视到重视:武汉抗战诗歌(1931-1937)研究
8
作者 袁仕萍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第10期51-54,共4页
武汉抗战诗歌,是整个十四年抗日战争期间在武汉进行的诗歌活动总称。在十四年期间,武汉抗战诗歌表现了非常明显的时段性。学术界在研究武汉抗战诗歌时,基本都是探讨武汉作为军事政治文化中心时期的活动,武汉抗战诗歌第一时段长达七年的... 武汉抗战诗歌,是整个十四年抗日战争期间在武汉进行的诗歌活动总称。在十四年期间,武汉抗战诗歌表现了非常明显的时段性。学术界在研究武汉抗战诗歌时,基本都是探讨武汉作为军事政治文化中心时期的活动,武汉抗战诗歌第一时段长达七年的诗歌活动总是被自动屏蔽。武汉抗战诗歌(1931-1937)研究在三种力量夹击下由研究的“盲视”而成显学:一是随着国统区文学研究的全面系统展开;二是重写文学史背景下,史料研究的再重视;三是外部的技术条件,随着网络的普及,一批与现代文学史料紧密相关的数据库陆续建设完成。从传播接受视域重新检阅这一时期的诗歌,回到丰富多样的文学历史现场,把武汉抗战诗歌看成一个流动的、动态的、各种文学传播要素交织影响的文学图景和传播图景,形成武汉抗战诗歌研究的广阔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 武汉抗战诗歌 1931-1937年
下载PDF
地理景观视域下抗战时期黄河文学论
9
作者 刘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4,共10页
中国现代黄河文学产生于抗战时期,民族战争带来民族文学繁荣,黄河的每一个节点都是一个隐喻,深深烙上民族和国家印记。抗日战争期间黄河上游的中国西北地区由于战争爆发致使国防资源开发重要起来,黄河流域中下游是中华民族展开艰苦卓绝... 中国现代黄河文学产生于抗战时期,民族战争带来民族文学繁荣,黄河的每一个节点都是一个隐喻,深深烙上民族和国家印记。抗日战争期间黄河上游的中国西北地区由于战争爆发致使国防资源开发重要起来,黄河流域中下游是中华民族展开艰苦卓绝的抵御外族入侵战争的广阔战场,也是灾害频繁发生地域。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黄河流域产生了西北社会生活图景、民族精神书写、英雄叙事、流民图等不同文学样态,不仅为动员抗战、夺取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也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塑民族精神,激活民族伟大自信心和自信力。作家们在政治、社会、历史的描摹之外,更关注黄河流域中国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展示,从而建构昂扬奋进的民族精神,呈现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发前进的民族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景观 抗日战争 黄河文学 民族精神
下载PDF
文化回译视角下抗战文学汉译研究——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
10
作者 阎瑾 吴李敏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4-99,共6页
文化回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现象,旨在将用A国语言描写B国文化的跨国文学作品译为B国语言并使其回归B国文化。从文化回译视角出发,综合运用文献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来研究《红星照耀中国》董乐山汉译本,根据谭载喜提出的“还原式”和... 文化回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现象,旨在将用A国语言描写B国文化的跨国文学作品译为B国语言并使其回归B国文化。从文化回译视角出发,综合运用文献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来研究《红星照耀中国》董乐山汉译本,根据谭载喜提出的“还原式”和“建构/重构式”文化回译理论,归纳并阐释回译本中涉及专有名词、专业术语、文化负载词的语言回译和涉及信息缺失表达、解释性表达、误读表达的文化回译所采取的翻译方法与策略,以期指导抗战文学的回译实践,推动中国“红色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式”回译 “建构/重构式”回译 抗战文学 《红星照耀中国》
下载PDF
论云南少数民族作家抗战文学“国家共同感”建构的三重路径
11
作者 张泽云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0-96,共7页
云南少数民族作家抗战文学的“国家共同感”建构,主要通过以下三重路径实现:一是梳理、剥离出边地与中原地区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信仰,并以此黏合、筑牢边民对“中华一体”的认同意识;二是追踪、记录边民在“滇”内和“滇”外积极... 云南少数民族作家抗战文学的“国家共同感”建构,主要通过以下三重路径实现:一是梳理、剥离出边地与中原地区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信仰,并以此黏合、筑牢边民对“中华一体”的认同意识;二是追踪、记录边民在“滇”内和“滇”外积极的英勇的抗战活动,借此确立边民在抗战中的主体地位,促成边民——国民身份的转型;三是对比土司治理空间内和“少数民族自治”空间内边民两种截然相反的生存体验,指出民国时期不平等、封建、残酷的边疆政策才是导致西南边疆危机的根源,只有允许少数民族以自治的权力,自己管理自己,才能巩固边疆,建立统一的新国家。三重路径立足过去、现在与未来,既纵向独立又横向承接,“三位一体”式地建构了中华民族唇齿相依的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与政治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作家 抗战文学 国家共同感 三重路径
下载PDF
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的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兆辉 闫峰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1-44,49,共5页
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是重庆市实施抗战历史文化城市品牌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体现了重庆图书馆界抗战文献资源管理体制与运行模式的创新性实践探索,提出了建立抗战文献的全市一体化管理模式,完善抗战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网络体系... 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是重庆市实施抗战历史文化城市品牌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体现了重庆图书馆界抗战文献资源管理体制与运行模式的创新性实践探索,提出了建立抗战文献的全市一体化管理模式,完善抗战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网络体系,构建抗战文献的信息技术标准化系统,搭建海内外抗战文献的交流合作机制的发展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献 重庆图书馆 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
下载PDF
重庆抗战文献资源建设的SWOT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兆辉 《现代情报》 CSSCI 2013年第10期139-142,148,共5页
从现代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角度看,抗战文献是民国文献资源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也是历史与现实联系最紧密的颇具生命活力的历史文本载体。基于此,从企业战略管理视角,运用竞争情报SWOT分析模型,来分析重庆抗战文献资源建设的内部优势... 从现代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角度看,抗战文献是民国文献资源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也是历史与现实联系最紧密的颇具生命活力的历史文本载体。基于此,从企业战略管理视角,运用竞争情报SWOT分析模型,来分析重庆抗战文献资源建设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等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献 资源建设 重庆市 重庆图书馆 重庆抗战文献中心 SWOT分析 战略
下载PDF
抗战文献中心构建的发展对策研究——以重庆地区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兆辉 王祝康 《晋图学刊》 2013年第5期1-3,共3页
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大后方人民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抗战历史文化。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重庆抗战文献中心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重庆抗战文献中心的建设明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抗战文献中心 重庆图书馆 发展对策
下载PDF
战时复杂生态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成熟——现代大文学史观之一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怡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50,共7页
战争时期的中国现代文学一般被置于"救亡压倒启蒙"的历史背景中加以叙述,并一度夸大了其中文学发展的种种不足,这都反映了我们对于"战争"本身的简单认识。要深入细致地梳理这些文学现象,就有必要适当跳出我们先前... 战争时期的中国现代文学一般被置于"救亡压倒启蒙"的历史背景中加以叙述,并一度夸大了其中文学发展的种种不足,这都反映了我们对于"战争"本身的简单认识。要深入细致地梳理这些文学现象,就有必要适当跳出我们先前的完整统一的"民国(中国)文学史"视野,在更为复杂的文化逻辑中予以辨析。战争虽然摧毁了已有的文化出版业,但却藉由迁徙开拓出新的空间,文学精神也因战争的洗礼而获得新的品格;战争时期形成了中国文学的多重时空内涵,并开拓和深化了一系列文学固有的主题。中国现代文学在第三个十年有了一份稳健与自信,中外文学有了平等对视、并驾齐驱的机会。总之,战争时期的文学生态丰富而复杂,它不是简化恰恰是加强了中国作家精神世界的多样性。文学在第三个十年进入中年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走向了真正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生态
下载PDF
日本现代文学偶像的反战先声——读芥川龙之介小说《将军》 被引量:4
16
作者 陆晓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5-88,共4页
芥川龙之介后期反战系列小说之首篇的《将军》,着力描写了日军敢死队精神上的盲目、无奈和疯狂,对照表现出中国抗日志士的镇定从容、大义凛然和视死如归,辛辣讽刺了侵华日军“持枪盗贼”的本质,矛头直刺日军偶像乃木希典,而这一切是在... 芥川龙之介后期反战系列小说之首篇的《将军》,着力描写了日军敢死队精神上的盲目、无奈和疯狂,对照表现出中国抗日志士的镇定从容、大义凛然和视死如归,辛辣讽刺了侵华日军“持枪盗贼”的本质,矛头直刺日军偶像乃木希典,而这一切是在日本军国主义方兴未艾之时发出,是在日本本土中心发出,是由身为日本作家的芥川龙之介发出。其中的反战意识与被称为日本“近代思想之父”福泽谕吉之颂战思想针锋相对。仅此一篇足以评断,芥川龙之介可谓敏锐、真诚、勇于抗争军国主义的作家。他之被奉为日本现当代文学的偶像,从中国读者的立场观之也值得欣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反战 日本现代文学 乃木希典 福泽谕吉
下载PDF
抗日战争与中国文学地理变迁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维国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88-192,共5页
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学地理发生了两个向度的变迁,一是文学中心的广泛流布;二是形成了色彩迥然不同的文学区域。这些变迁的文学史意义主要在于扩大了新文学的生存空间和传播领域,改善了文学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同时为中国文学的多样化发展提... 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学地理发生了两个向度的变迁,一是文学中心的广泛流布;二是形成了色彩迥然不同的文学区域。这些变迁的文学史意义主要在于扩大了新文学的生存空间和传播领域,改善了文学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同时为中国文学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自足的空间,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多样化发展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文学中心 文学区域 文学地理
下载PDF
抗战文献探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桂香 《四川图书馆学报》 CSSCI 2013年第6期84-87,共4页
抗战文献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完整记录,具有极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民国文献的基本内涵为基础,进而提出抗战文献的基本内涵;以国内各大图书馆的馆藏抗战文献为基础,进而对国内和海外抗战文献的基本情况进行... 抗战文献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完整记录,具有极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民国文献的基本内涵为基础,进而提出抗战文献的基本内涵;以国内各大图书馆的馆藏抗战文献为基础,进而对国内和海外抗战文献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文献 抗战文献 基本内涵 基本情况调查
下载PDF
“抗战文艺”的历史特征及其终结——从文协同人的检讨和反思说起 被引量:7
19
作者 段从学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3期111-117,共7页
文协同人1940年对"抗战文艺"作了检讨和反思,从文艺观念、创作题材、艺术形式和生产传播方式等方面,全面勾勒了"抗战文艺"的历史特征。包括高度重视宣传功能、以通俗文学和短小通讯报告为主要艺术形式、集中描写和... 文协同人1940年对"抗战文艺"作了检讨和反思,从文艺观念、创作题材、艺术形式和生产传播方式等方面,全面勾勒了"抗战文艺"的历史特征。包括高度重视宣传功能、以通俗文学和短小通讯报告为主要艺术形式、集中描写和反映前线生活等几个方面。在生产和传播方式上,"抗战文艺"采用的是"机构订货"和商业化生产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在文协同人检讨和反思中,"抗战文艺"也走向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协 抗战文艺 通俗文艺
下载PDF
台湾地区及国外重点抗战文献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扶小兰 唐伯友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0-55,共6页
据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相关数据表明,中国大陆以外的重点抗战文献主要集中典藏于台湾地区国史馆、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美国国家档案馆、国会图书馆、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罗斯福总统图书馆和英国国家档案馆等机... 据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相关数据表明,中国大陆以外的重点抗战文献主要集中典藏于台湾地区国史馆、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美国国家档案馆、国会图书馆、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罗斯福总统图书馆和英国国家档案馆等机构。由于这些典藏机构的性质或职能存在差异,决定了其馆藏文献的性质、价值、数量、语种和载体形式各具特色,但它们又具有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语种多元、载体多样等共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献 档案 报刊 日记 手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