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强啡肽A_(1-13)血清部分阻断脊髓内催产素增强针刺镇痛的作用
1
作者 刘文彦 白波 +2 位作者 高登元 宋朝佑 林葆城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4-7,共4页
催产素在针刺镇痛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mA)为痛反应指标,观察到脊髓蛛网膜下腔内注射纳洛酮或抗强啡肽A_(1-13)血清(A-DYNS)使针刺镇痛效应明显降低,但在注射催产素前... 催产素在针刺镇痛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mA)为痛反应指标,观察到脊髓蛛网膜下腔内注射纳洛酮或抗强啡肽A_(1-13)血清(A-DYNS)使针刺镇痛效应明显降低,但在注射催产素前预先注射纳洛酮或抗强啡肽A_(1-13)血清仅能部分阻断脊髓内催产素增强针刺镇痛的作用。提示催产素增强针刺镇痛的作用与脊髓内强啡肽虽有一定关系,但不完全依赖于脊髓内的内源性阿片肽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产素 纳洛酮 针刺镇痛 大鼠 aDYNS
下载PDF
强啡肽A_(1-13)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洪新如 卢晓欣 陈新民 《福州总医院学报》 2002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强啡肽A_(1-13)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d龄新生鼠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并在低氧环境下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伤后即刻向小脑延髓池注射强啡肽A_(1-13)抗血清或阿片κ受体拮抗剂nor-BNI,给药后不同时... 目的:探讨强啡肽A_(1-13)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d龄新生鼠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并在低氧环境下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伤后即刻向小脑延髓池注射强啡肽A_(1-13)抗血清或阿片κ受体拮抗剂nor-BNI,给药后不同时间比较其对幼鼠一般状况、脑含水量、乳酸含量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给予强啡肽A_(1-13)抗血清或nor—BNI均可改善幼鼠伤后的一般状况,降低伤后48h左侧脑含水量和乳酸含量,而以前者作用更为明显;强啡肽抗A_(1-13)血清可显著减轻皮层、海马细胞调亡,nor-BNI此作用较弱。结论:强啡肽A_(1-13)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除通过阿片途径外,尚可能通过其它非阿片途径共同作用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啡肽a1-13 新生鼠 缺氧缺血性 脑损伤 作用机制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抗阿片肽血清对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神经降压素镇痛作用的影响
3
作者 刘文彦 白波 宋朝佑 《神经科学》 SCIE CAS 1997年第2期76-80,共5页
本工作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为痛反应指标,测定动物病阈,发现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注入神经降压素(NT)后.大鼠痛阈明显升高;注入抗神经降压素血清后,痛阈明显降低。分别注入纳洛酮、抗甲-脑啡肽血清和抗β... 本工作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为痛反应指标,测定动物病阈,发现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注入神经降压素(NT)后.大鼠痛阈明显升高;注入抗神经降压素血清后,痛阈明显降低。分别注入纳洛酮、抗甲-脑啡肽血清和抗β-内啡肽血清后,均可明显减弱NT的镇痛效应;注入抗强啡肽血清后,对NT的镇痛效应无显著影响。提示,PAG内NT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至少部分与PAG内的内源性甲一脑啡肽和β-内啡肽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导水管 灰质 痛阈 神经降压素 抗阿片肽血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