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理智谦逊的内涵与价值
1
作者 王聚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2期29-38,共10页
理智谦逊是当代德性知识论领域的前沿话题,其内涵和价值是学界研究的主要内容。学界已有的三种理智谦逊观共同面临理智屈从的问题,本文主张理智谦逊应该理解为准确的自我认知评价,并且把认知者的认知表现放在社会的、自然的环境中。就... 理智谦逊是当代德性知识论领域的前沿话题,其内涵和价值是学界研究的主要内容。学界已有的三种理智谦逊观共同面临理智屈从的问题,本文主张理智谦逊应该理解为准确的自我认知评价,并且把认知者的认知表现放在社会的、自然的环境中。就价值层面来看,理智谦逊有助于在个人认知层面拓宽知识渠道和加深理解深度,在社会层面有助于构建良好有效的信息交流方式,促成群体性的认知协同任务。培养这一美德有两个突出的困难:认知主体不仅要克服机体在进化过程中自带的节能机制,还要对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方式的影响具有反思和批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知识论 理智谦逊 理智局限 理智优势 谦逊领导力
下载PDF
回归立德树人——“大思政课”知识论省思
2
作者 朱玲琳 廖怀高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0-128,共9页
思政课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基于知识论视角的分析,思政课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知识实现效果不理想的情况。知识的建构性吁求其更具学理性,知识的社会性追寻其更具感染力,知识的复杂性呼唤其更具针对性,... 思政课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基于知识论视角的分析,思政课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知识实现效果不理想的情况。知识的建构性吁求其更具学理性,知识的社会性追寻其更具感染力,知识的复杂性呼唤其更具针对性,知识的实践性期待其更具实效性。“大思政课”是在新知与旧知的融合互构中赋能学理性,在空间与时间的联通共享中生发感染力,在知识与信念的转化提升中确证针对性,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增强实效性。新时代“大思政课”关注立德树人,应实现知识供需平衡,以信念构建为内在要求,以“宏微共促”为现实展开,以实践回归为价值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知识论 思政课 立德树人
下载PDF
普里查德“反风险德性知识论”探析
3
作者 竺蓉 张存建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696-701,共6页
回应知识与运气何以不相容,是知识论研究始终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从德性知识论到反运气德性知识论,对于知识确证的解释始终不能摆脱运气因素的影响,普里查德为此采取以“风险”替代“运气”的策略,提出反风险德性知识论,其理论优势主... 回应知识与运气何以不相容,是知识论研究始终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从德性知识论到反运气德性知识论,对于知识确证的解释始终不能摆脱运气因素的影响,普里查德为此采取以“风险”替代“运气”的策略,提出反风险德性知识论,其理论优势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由对运气的回溯解释转向对风险的前瞻,可以为深度解释知识确证中的行动决策提供工具支撑;二是基于风险的概念来理解运气,可以实现知识论意义上的理论简约性。对风险评估的传统解释将事件的风险程度视为事件发生的概率,普里查德则提出对风险的模态解释,以此解释知识确证过程中可能遭遇的认知风险。反风险德性知识论保有知识论“理智主义”的传统,着力给出评估“模态解释信念之真”的路径,提示我们深化信念与信任之间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里查德 反风险德性知识论 运气 德性 风险评估 模态解释
下载PDF
认知鸿沟之上的自然之桥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闯 《新文科教育研究》 2023年第1期62-80,142,共20页
传统怀疑论在知识与外部世界之间划出一道鸿沟,能否和如何跨越这道鸿沟乃近现代哲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无论是对鸿沟的界定还是越沟之桥的建构,传统哲学多年来都是基于一种对人类感知的单向被动模型。卡尼曼的“快慢思维”理论、弗利斯顿... 传统怀疑论在知识与外部世界之间划出一道鸿沟,能否和如何跨越这道鸿沟乃近现代哲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无论是对鸿沟的界定还是越沟之桥的建构,传统哲学多年来都是基于一种对人类感知的单向被动模型。卡尼曼的“快慢思维”理论、弗利斯顿与克拉克的“预测加工”或“能动推理”理论新成就颠覆了这种模式。借助这些理论可在鸿沟上建筑两座大桥:自然之桥与理性之桥。传统认知哲学认为应该来往于理性之桥上的交通,现在看来是应该走自然之桥,传统哲学在书房里“凭空”设想的“自然”“理性”之别是站不住脚的。新的科学理论贡献了贝叶斯原理(或自由能原理)控制下的动物“主动性”认知与“知行合一”的感知理论和无意识或下意识假设、推理与命题验证的生物化。因此,感/认知哲学不单单需要解释信念、推理和思维这样的心智活动如何可能被大脑的物理生化过程“底定”,更需要解释贝叶斯原理如何既是动物大脑运行的自然规律,又是人们在日常与科学研究中可以选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慢思维 预测心智 贝叶斯原理 怀疑论 德性知识论
下载PDF
理解独断 被引量:8
5
作者 王聚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23,共7页
什么是独断?独断不是一个哲学立场,而是一种理智恶习。独断的认知者在求真动机上具有缺陷,倾向于形成阻碍进一步探究的高阶态度,并由此催生出拒绝以理性的方式思考和对话的认知不负责行为。在个人层面,独断的认知者容易深陷谬误的泥潭,... 什么是独断?独断不是一个哲学立场,而是一种理智恶习。独断的认知者在求真动机上具有缺陷,倾向于形成阻碍进一步探究的高阶态度,并由此催生出拒绝以理性的方式思考和对话的认知不负责行为。在个人层面,独断的认知者容易深陷谬误的泥潭,即使偶然获得真理也无法进一步加深理解;在社会层面,独断的认知者不仅无法捍卫知识的地位,还会放任谬误和谎言的传播,有碍现代社会的构建。虽然独断这种恶习深深植根于进化过程中大脑发展出的抵抗记忆扰乱的本能,也会被当下的信息传播模式所塑造的信息茧房所利用,但是只要在个人层面注重培养理智美德,在社会层面努力塑造良好的认知结构,克服独断的弊病仍然是可期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断 理智恶习 信息茧房 德性知识论
下载PDF
重新发现智德——儒家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当代省察 被引量:7
6
作者 付长珍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53,共11页
围绕知识与德性的关系,主要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德性知识论进路。一种是索萨代表的德性可靠论,一种是扎格泽博斯基所代表的德性责任论,可谓当代德性知识论领域最具竞争性的前沿理论。在某种意义上,儒家伦理学是一种以人格特质为基础的德性... 围绕知识与德性的关系,主要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德性知识论进路。一种是索萨代表的德性可靠论,一种是扎格泽博斯基所代表的德性责任论,可谓当代德性知识论领域最具竞争性的前沿理论。在某种意义上,儒家伦理学是一种以人格特质为基础的德性知识论,以好学近乎知、知与仁的统一为标识。这种以“学以成人”为中心的伦理知识体系,很难归入任何一种规范伦理学的理论类型,与具有家族相似性的美德伦理学也有诸多差异。重新发现并激活儒家重知的德性论传统,使知识与价值的统一在本体论层面上确立起来,重建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实践智慧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知识论 智德 儒家伦理学 知识体系 好学近乎知 实践智慧
下载PDF
论当代德性知识论产生的合法性 被引量:1
7
作者 毕文胜 杨晶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0-66,共7页
当代德性知识论源于索萨将认知行为与道德行为的简单类比。但是,德性知识论在产生的理论来源及其理论特质上更接近规范伦理学而不是德性伦理学,这使得德性知识论先天出身缺乏合法性,造成了德性知识论不能正确理解求真与向善的关系,并且... 当代德性知识论源于索萨将认知行为与道德行为的简单类比。但是,德性知识论在产生的理论来源及其理论特质上更接近规范伦理学而不是德性伦理学,这使得德性知识论先天出身缺乏合法性,造成了德性知识论不能正确理解求真与向善的关系,并且不能正确地定位理智德性的内涵与作用两方面的根本问题。然而,德性知识论的产生一方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折射了哲学内部理论发展的必然性。这使得德性知识论体现出理论来源与时代和理论发展之间的张力与不和谐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知识论 知识 理智德性 合法性
下载PDF
知识与知识观及其演变的教育意涵 被引量:5
8
作者 翟楠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40,62,共5页
知识与知识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然而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二者总是被等同。对"知识是什么"最具代表性的回答从应然的"知识即德性"到实然的"知识即权力",充分表露了知识探究方式的转变以及知识观与知识关... 知识与知识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然而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二者总是被等同。对"知识是什么"最具代表性的回答从应然的"知识即德性"到实然的"知识即权力",充分表露了知识探究方式的转变以及知识观与知识关系的扭曲。尤其是在后现代的解构浪潮中,多样化的知识观变成了知识本身,获得了各自的合法性。各种知识观合法性的泛滥不仅表明了知识本身的认识危机,也给教育变革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后者是需要我们高度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知识 知识观 德性 权力 教育
下载PDF
知识与价值:对德性认识论的初步回答 被引量:4
9
作者 江怡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8-92,共5页
对知识性质的追问导致了当代认识论中对知识定义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理解知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德性认识论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种解决方案,试图用道德的规范性说明知识的规范性,甚至试图用认识的客观性说明道德的客观性。然而,... 对知识性质的追问导致了当代认识论中对知识定义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理解知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德性认识论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种解决方案,试图用道德的规范性说明知识的规范性,甚至试图用认识的客观性说明道德的客观性。然而,这种方案的主要困难在于没有看到知识作为一种规范性概念如何与人类的价值发生联系。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认识论可以为我们理解这个问题提供启发。"德性所知"、"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模式是从德性出发讨论认识问题。只有当我们把知识理解为由德性和心性所生发出来的对特殊事物的理解,我们才能理解知识所包含的真实内涵。只有在对人类灵魂的普遍理解中,我们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在价值。如果必须放弃把知识理解为得到证明的真信念这个定义,我们更需要论证知识定义中除了得到证明和真理之外还应当包含的更多的内容。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价值问题在知识构成中的作用,其次还要考虑认识活动中的价值客观性问题。我们不再否定知识构成中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而是更多地关注这些主观因素在多少程度上会最终进入客观的领域。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知识与价值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认识论 中国哲学中的德性和知识 道德知觉 价值的客观性
下载PDF
记忆与忘记:一个知识论的探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米建国 《哲学分析》 CSSCI 2020年第3期6-20,194,共16页
记忆通常被视为保存我们过去知识、经验与讯息的“储存室”,但是这个一般的常识观点却会引起下列的问题与困惑:我们究竟把记忆储存于何处?我们又如何储存它们?什么叫作我们回忆起过去的经验?我们又该如何确保我们的记忆是可靠的?另一方... 记忆通常被视为保存我们过去知识、经验与讯息的“储存室”,但是这个一般的常识观点却会引起下列的问题与困惑:我们究竟把记忆储存于何处?我们又如何储存它们?什么叫作我们回忆起过去的经验?我们又该如何确保我们的记忆是可靠的?另一方面,忘记则经常被当作是记忆的丧失,或者无法回忆起过去的讯息。在这个理解下,忘记似乎是个和记忆相对立的概念,而且记忆一般都扮演着一个积极与重要的角色,但忘记却是个消极与负面的角色。然而,近年来在心理学与哲学的研究中却显示,忘记不仅对我们在心理上或认知上具有一种积极正面的帮助作用,它也可以在伦理学或知识论上成为一种美德。果真如此的话,忘记这个重要的概念,将为当代知识论的几个主流发展理论带来一连串的困难与挑战。为了解决这个由“忘记”所带来的难题,一个认知者或行动主体必须学习与发展出一套能够同时调节与整合记忆与忘记这两项重要功能的能力或人格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 忘记 德性 知识论
下载PDF
被忽略的认知运气——论葛梯尔问题的实质与德性知识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锋锋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5-112,共8页
葛梯尔问题的实质是认知运气。葛梯尔问题被提出以后,知识论者们试图寻找第四个条件来解决此问题,从而形成了以JTB+X的方式来定义知识。X看似解决了葛梯尔问题,实际上它们都在解决认知运气的问题,同时自身也面临着认知运气的威胁。不论... 葛梯尔问题的实质是认知运气。葛梯尔问题被提出以后,知识论者们试图寻找第四个条件来解决此问题,从而形成了以JTB+X的方式来定义知识。X看似解决了葛梯尔问题,实际上它们都在解决认知运气的问题,同时自身也面临着认知运气的威胁。不论X的提出还是受到的质疑与批判等,都以认知运气为焦点。当JTB+X式的知识分析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一些知识论者对知识的分析产生了质疑,从而走上了对知识的规范性解释,产生了德性知识论。不论是以格雷科为代表的强德性知识论者还是以普理查德为代表的温和的德性知识论者,都致力于认知运气的解决,正是认知运气推动了德性知识论的产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梯尔问题 认知运气 德性知识论
下载PDF
两种德性知识论:争论与融合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红庆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6,共8页
德性知识论可以分为德性可靠论和德性责任论,前者准确地把握了认知能力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却忽视了人类认知的能动性,后者通过把德性解释为品格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但是很难解释知觉知识这样的低级知识。两种德性知识论在知识的德性解释... 德性知识论可以分为德性可靠论和德性责任论,前者准确地把握了认知能力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却忽视了人类认知的能动性,后者通过把德性解释为品格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但是很难解释知觉知识这样的低级知识。两种德性知识论在知识的德性解释的可能性、理智德性与知识的关系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争议和分歧,但是它们之间存在融合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基础就在于两种理智德性实际上是同一个德性的两种解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知识论 德性可靠论 德性责任论 理智德性
下载PDF
理智德性的协作认知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保学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9-354,共6页
理智德性是德性知识论的核心概念。对这一概念有两种竞争性的解读:能力型德性和品质型德性。前者认为理智德性是稳定的、可靠的认知能力,例如知觉、记忆和推理等;后者视理智德性为后天的品质特性,如坚韧、理智勇气和思想开明等。究竟哪... 理智德性是德性知识论的核心概念。对这一概念有两种竞争性的解读:能力型德性和品质型德性。前者认为理智德性是稳定的、可靠的认知能力,例如知觉、记忆和推理等;后者视理智德性为后天的品质特性,如坚韧、理智勇气和思想开明等。究竟哪种解读揭示了理智德性的本性,学界存在较大争议。其实,两种解读本质上并不冲突,它们实际上分别揭示了统一的理智德性的两个不同方面。当前争论的根源在于未能恰当地区分两种德性在认知过程中体现的不同价值:能力型德性更适合解释低阶知识,品质型德性更适合解释高阶知识。两种德性之间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兼容互补的协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知识论 理智德性 能力德性 品质德性 协作关系
下载PDF
范例、德性与道德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环非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6-135,共10页
范例在西方哲学中有着长久的历史,从古希腊哲学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中世纪奥古斯丁、阿奎那,现当代哲学的胡塞尔、库恩等,均从不同视角讨论范例一词或类似表达。让范例理论被广泛关注的乃是扎格泽博斯基的范例主义德性理... 范例在西方哲学中有着长久的历史,从古希腊哲学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中世纪奥古斯丁、阿奎那,现当代哲学的胡塞尔、库恩等,均从不同视角讨论范例一词或类似表达。让范例理论被广泛关注的乃是扎格泽博斯基的范例主义德性理论,它受惠于克里普克等人的直接指称理论,是伦理学领域中新的理论形态。从这种德性理论的形成过程与理论特征看,它有潜力成为一种新的道德或德性认识论策略,其体现的方法与路径可以为道德认知、道德教育乃至道德实践提供哲学洞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例 范例主义 德性 道德认识论
下载PDF
论阴阳在斯洛特情感哲学中的本质与功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家莲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2-19,共8页
近年来,迈克尔·斯洛特把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概念引入自己的道德情感哲学体系,其目的是为了对自然情感的内在道德法则进行一种自然主义的描述。在斯洛特看来,作为一种自然主义性质的阴阳概念,可以解释伦理美德、认知美德、美学美... 近年来,迈克尔·斯洛特把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概念引入自己的道德情感哲学体系,其目的是为了对自然情感的内在道德法则进行一种自然主义的描述。在斯洛特看来,作为一种自然主义性质的阴阳概念,可以解释伦理美德、认知美德、美学美德的运行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 自然主义 伦理美德 认识论美德 美学美德
下载PDF
反运气认知的三条进路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俊维 《哲学分析》 2014年第2期106-117,198,共12页
通常认为,获得知识不能靠碰运气,凭借好运气获得的真信念不足以被视为知识。知识与运气是近年来认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一般认为,一个好的知识理论应该能排除认知运气的影响。在当代认识论中,过程可靠主义、德性认识论和反运气认识论这... 通常认为,获得知识不能靠碰运气,凭借好运气获得的真信念不足以被视为知识。知识与运气是近年来认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一般认为,一个好的知识理论应该能排除认知运气的影响。在当代认识论中,过程可靠主义、德性认识论和反运气认识论这三条主要进路都分别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认知运气,但各自都存在明显不足。由于缺乏对"运气"统一的、明晰的概念,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认知论进路能够完全满足排除认知运气这一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梯尔问题 认知运气 过程可靠主义 德性认识论 反运气认识论
下载PDF
科学客观性的历史建构——科学哲学视域中的历史认识论
17
作者 郝苑 孟建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0-105,共6页
在尼采的视角主义和福柯的主体解释学等欧陆哲学的影响下,历史认识论结合观念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历史语境,考察了科学客观性的概念的历史建构过程,加深了人们对科学实践的复杂性的认识,并为科学哲学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 在尼采的视角主义和福柯的主体解释学等欧陆哲学的影响下,历史认识论结合观念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历史语境,考察了科学客观性的概念的历史建构过程,加深了人们对科学实践的复杂性的认识,并为科学哲学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论 科学客观性 推理的风格 认知德性 视角主义
下载PDF
从德性伦理学到德性认识论
18
作者 迈克尔·斯洛特 李家莲(译)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14年第B12期152-168,共17页
1958年,哲学界发生了德性伦理的复兴。1980年,从厄内斯特·索萨的一篇文章开始,这种复兴转变成为德性认识论的复兴。不过,我现在还不太清楚,就时间和内容而言,一种复兴是否对另一种复兴造成了影响。或许可以说,在当今的时代,这两种... 1958年,哲学界发生了德性伦理的复兴。1980年,从厄内斯特·索萨的一篇文章开始,这种复兴转变成为德性认识论的复兴。不过,我现在还不太清楚,就时间和内容而言,一种复兴是否对另一种复兴造成了影响。或许可以说,在当今的时代,这两种形式的伦理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彼此独立的伦理学。然而,我这篇文章将要表明,当代德性伦理学至少在某一方面可以影响当代德性认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伦理学 认识论 哲学界 文章 当代 时间
下载PDF
“德性所知”与“德性之知”之区别及其意义——张载《大心篇》解读兼论其知识论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黔首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5-19,共5页
学界一般将张载的"德性所知"等同于"德性之知",但是两者实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指凭借德性所认识到的大全、整体的知识,其实质是对世界的整体的把握和了解;后者则单纯是指关于道德的知识。无论是"德性之知&qu... 学界一般将张载的"德性所知"等同于"德性之知",但是两者实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指凭借德性所认识到的大全、整体的知识,其实质是对世界的整体的把握和了解;后者则单纯是指关于道德的知识。无论是"德性之知"还是"见闻之知",都属于"德性所知",都是"德性所知"的一个部分和局部。在张载看来,任何局部、片面的知识都不能促进人性的美好和理想人格的养成,只有整全的知识才能够促进人性的美好和理想人格的养成。张载是在"知识——人性"的框架内思考知识问题的,人性美好问题成为张载知识论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所知 德性之知 见闻之知 知识 人性
下载PDF
美德的转向及其再转向 被引量:3
20
作者 迈克尔.斯洛特 郭金鸿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1-4,共4页
美德伦理学与美德认识论两者在整个"现代哲学"时期一起衰败,但最近已经复兴。共同的复兴,加之大多数非西方文化属于美德伦理学的某种形式这一事实,某种程度上支持了现代哲学构成一种中世纪时期就不可避免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美... 美德伦理学与美德认识论两者在整个"现代哲学"时期一起衰败,但最近已经复兴。共同的复兴,加之大多数非西方文化属于美德伦理学的某种形式这一事实,某种程度上支持了现代哲学构成一种中世纪时期就不可避免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美德方法最终会繁荣的观点。现代西方出现的新个人主义导致主观笛卡尔主义者转向,并且强调与人道主义相对立的权利,但是这些现代性"震荡"也许正在消失而朝向善,当今美德理论的强大可能是历史发展的一种见证。但是中国从来没有经历现代西方所出现的广义个人主义类型,这就是为什么儒家美德传统从未像亚里士多德主义在西方衰退那样而在中国衰退。并且,当代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在其强调道德谦卑方面类似于儒学而不同于亚里士多德主义,这一事实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亚里士多德主义并不是美德伦理学不可避免的道路。而且,因为谦卑也是一种认识美德,美德认识论比起其先前所认识到的,或许也必须更多地向强调与他人同感的情感主义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主义 谦卑 中世纪时期 美德伦理学 美德认识论 亚里士多德主义 休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