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ction of Circulating Autoantibodiestoβ_2-Adrenergic Receptors in Patients with Asthma
1
作者 吴剑卿 殷凯生 杨玉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CAS 1997年第2期42-46,共5页
To investigate the roles of autoantibodies to β 2 adrenergic receptor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sthma, the positive chronotropic action of the β 2selective adrenergic agonist, clenbuterol, was investigated on cultur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s of autoantibodies to β 2 adrenergic receptor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sthma, the positive chronotropic action of the β 2selective adrenergic agonist, clenbuterol, was investigated on cultured neonatal rat cardiomyocytes, firstly. Then we detected the autoantibodies to β 2adrenergic receptors through the sera of patients with asthma could inhibit the positive chronotropic action of clenbutero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sera of the patients with asthma (16 cases) had the autoantibodies to β 2 adrenergic receptors; in contrast, none of the control subjects (20 cases) had the autoantibodies to β 2 adrenergic receptors, and that the inhibitory autoantibodies were IgG type.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autoantibodies to β 2 adrenergic receptor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sth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HMA neonatal rat cardiomyocytes β 2 receptors autoantibodies CLENBUTEROL
下载PDF
Research on Autoantibodies Against Myocardialβ_1-adrenergic and M_2 Cholinergic Receptor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eshan Disease
2
作者 韩振华 牛小麟 任付先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Objective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autoantibodies against myocardial β1-adrenergic, M2-cholinergic receptors and chronic Keshan disease (CKD). Methods The second extracellular loops of β1 and... Objective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autoantibodies against myocardial β1-adrenergic, M2-cholinergic receptors and chronic Keshan disease (CKD). Methods The second extracellular loops of β1 and M2 receptors on human cardiomyocytes were used as the antigens.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was applied to determine serum autoantibodies against myocardial β1 and ME receptors in 32 CKD patients. 31 healthy subjects from endemic area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Results Positive rate of autoantibodies against myocardial β1 adrenergic (51.3%, 17/32) and M2 cholinergic (56.3% , 18/32) receptor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9.7%, 3/ 31; 12.9%, 4/31) (both P〈 0.01). Both positive rate and titers of above autoantibodies in NYHA Ⅱ - Ⅲ CKD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NYHA Ⅳ, demonstrating an appare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antibodies against myocardial β1 and M2 receptors (r=0.95). Conclusions Autoantibodies against myocardial β1 and M2 receptors were found in sera of CKD patients; distribution of positive rate and titers of the autoantibodies in CKD patients in various NYHA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lasses of cardiac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shan disease βradrenergic receptor M2 cholinergic receptor autoantibody
下载PDF
心脏β_2,α_1及AT_1受体自身抗体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英文)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磊 王树岩 +2 位作者 缪国斌 刘秀兰 张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5期2160-2161,共2页
目的研究受体与自身抗体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探讨抗G-蛋白偶联家族中β2,α1及AT1受体的自身抗体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程进展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以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检测50例高... 目的研究受体与自身抗体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探讨抗G-蛋白偶联家族中β2,α1及AT1受体的自身抗体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程进展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以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检测50例高血压心脏病、40例单纯高血压和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家族中β2、α1和AT1受体的自身抗体。结果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β2、α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和正常对照组(χ2=3.85~13.5,P<0.05);高血压心脏病自身抗体阳性的平均几何抗体滴度与单纯性高血压比较无明显差异(t=1.41~1.88,P>0.05),但两组阳性抗体的平均几何滴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2.51~6.61,P<0.05);高血压心脏病抗β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其中81%的患者同时具有α1受体的自身抗体;76%的患者同时具有AT1受体的自身抗体;52%的患者存在上述3种受体的自身抗体。结论抗G-蛋白偶联型β2,α1和AT1受体的自身抗体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与心肌和血管重构有关。通过检测抗G-蛋白偶联家族中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自身抗体,可能对预测高血压病程及心肌和血管病变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可能为临床选择联合降压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受体 Α1受体 AT1受体 自身抗体 原发性高血压 心脏病
下载PDF
先兆子痫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自身抗体对血管平滑肌细胞ERK1/2信号途径的激动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舒砚文 肖宏 +2 位作者 孙艳香 朱峰 廖玉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0-645,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受体)的自身激动性抗体(AT1-AAs)激动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AT1受体并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途径的能力。方法采用亲和层析法提取先兆子痫患者血清中的AT1-AAs。培养大鼠主动...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受体)的自身激动性抗体(AT1-AAs)激动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AT1受体并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途径的能力。方法采用亲和层析法提取先兆子痫患者血清中的AT1-AAs。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s。应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或AT1-AAs刺激培养的细胞。而后,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细胞中ERK1/2的表达;逆转录PCR检测细胞c-fos基因的表达;应用钙离子的荧光探针Fluo-3/AM负载培养VSMCs,应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荧光强度变化以反映细胞内游离钙水平的变化。结果 AT1-AAs能够发挥与血管紧张素Ⅱ类似的效应,能够激动AT1受体,促使ERK1/2的磷酸化并促进其下游的c-fos在VSMCs中的表达;并且ERK1/2的磷酸化一定程度依赖于钙离子信号。结论由于ERK1/2信号通过促进血管炎症、纤维化及血管收缩造成血管重塑,AT1-AAs可能通过该途径参与先兆子痫患者的循环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子痫 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自身抗体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下载PDF
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患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水平及与甲腺自身抗体的关系
5
作者 陈昆明 张墨玲 +1 位作者 郗树清 王俊生 《天津医药》 CAS 1995年第10期582-584,共3页
应用ELISA(夹心法)测定了Graves病(GD),甲低(PH),桥本氏甲腺炎(HT)等自身免甲状腺疾病患者的SIL-2R水平,并对反映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各种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以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GD患者(28例)血清SIL-2R水平为... 应用ELISA(夹心法)测定了Graves病(GD),甲低(PH),桥本氏甲腺炎(HT)等自身免甲状腺疾病患者的SIL-2R水平,并对反映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各种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以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GD患者(28例)血清SIL-2R水平为2001.33±400.14U/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1例,415.3±331.23U/ml,P<0.001)。PH患者(16例)sIL-2R测定值为523.59±404.73U/ml和正常人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TSH外sIL-2R和多种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正相关,尤以T3,FT3最为密切相关(n=93 r=0.88 P<0.001)。sIL-2R和甲状腺自身抗体TGAb,TMAb,TSI滴度也显著相关(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抗体 甲状腺疾病 白细胞介素2 SIL-2R
下载PDF
血清M2-AAb、β1-ARAb水平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高玉婷 王菁晶 黄凤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3期1843-1846,共4页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M2乙酰胆碱能受体自身抗体(M2-AAb)、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β1-ARAb)水平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于该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12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M2乙酰胆碱能受体自身抗体(M2-AAb)、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β1-ARAb)水平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于该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12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为肥厚型心肌病组,选取同期的107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M2-AAb、β1-ARAb水平;采用多普勒心脏超声检测左心功能各指标水平;分析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M2-AAb、β1-ARAb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M2-AAb、β1-ARAb水平与左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肥厚型心肌病组血清中M2-AAb、β1-ARA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厚型心肌病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二尖瓣瓣环组织多普勒速度(E′)、左室舒张末期左心房容积(LAV)、左房容积指数(LAV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低于对照组(P<0.05)。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M2-AAb、β1-ARAb水平呈正相关;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M2-AAb、β1-ARAb水平与LVD、E/E′、LAV、LAVI均呈正相关(P<0.05),与E/A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M2-AAb、β1-ARAb水平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功能指标具有一定相关性。血清M2-AAb、β1-ARAb水平联合左心功能检测在肥厚型心肌病的早期诊断及病程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M2乙酰胆碱能受体自身抗体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 左心功能
下载PDF
Per2蛋白抑制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诱导的心肌细胞死亡
7
作者 李朋佳 贾微微 +8 位作者 陆洁蓓 马明霞 周秀雅 王宁 原媛 郭蕊 牛晓辰 王晓晖 王丽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98-905,共8页
目的探讨周期蛋白2(period 2,Per2)在β_(1)-肾上腺素受体(β_(1)-adrenergic receptor,β_(1)-AR)自身抗体(β_(1)-adrenergic receptor autoantibodies,β_(1)-AA)诱导的心肌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8周龄SD雄性大鼠16只随机分... 目的探讨周期蛋白2(period 2,Per2)在β_(1)-肾上腺素受体(β_(1)-adrenergic receptor,β_(1)-AR)自身抗体(β_(1)-adrenergic receptor autoantibodies,β_(1)-AA)诱导的心肌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8周龄SD雄性大鼠16只随机分为主动免疫组[模型组,采用β_(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抗原肽段(β_(1)-AR-ECⅡ)对大鼠进行主动免疫]和对照组(同期注射Na_(2)CO_(3)等溶液),每组8只。8周时取大鼠血清,提纯β_(1)-AA。购买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组、β_(1)-AA组和β_(1)-AR+β_(1)-AA组,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n=8);Control组和β_(1)-AA(1μmol/L)组细胞经地塞米松同步化4 h后,Western blot检测两组不同时间点心肌细胞Per2的表达,JTK_CYCLE分析昼夜节律参数(n=11);分别采用慢病毒shPer2和Per2敲低或过表达心肌细胞中Per2的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er2的表达(n=6);在慢病毒敲低Per2(n=8)和过表达Per2(n=10)基础上,结合β_(1)-AA处理,CCK-8法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结果CCK-8结果显示,β_(1)-AA诱导H9c2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β_(1)-AA显著抑制心肌细胞Per2蛋白的节律性表达(JTK_CYCLE P>0.05),其中CT8和CT16降低最为明显(P<0.01)。慢病毒敲低Per2表达可引起心肌细胞存活率降低;在此基础上进行β_(1)-AA处理,细胞存活率进一步降低(P<0.001)。而过表达Per2可明显逆转β_(1)-AA诱导的心肌细胞存活率下降(P<0.001)。结论Per2抑制β_(1)-AA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 PER2 昼夜节律 细胞死亡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局部炎症的关系 被引量:9
8
作者 孙艳香 冯力 +3 位作者 袁勇 陶军 黄炫生 张励庭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与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粥样斑块局部炎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高血压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T1-AA阳性和阴性的血清并纯化。建立30只球囊拉伤所致高脂血症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与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粥样斑块局部炎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高血压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T1-AA阳性和阴性的血清并纯化。建立30只球囊拉伤所致高脂血症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成6组:(1)对照组;(2)低浓度AT1-AA[20μg/(kg·d)]注射组(简称LA组);(3)高浓度AT1-AA[40μg/(kg·d)]注射组(简称HA组);(4)氯沙坦[20 mg/(kg·d)]灌胃+高浓度AT1-AA注射组(简称L+HA组);(5)辛伐他汀[4 mg/(kg·d)]灌胃+高浓度AT1-AA注射组(简称S+HA组);(6)7aa[1.5 mg/(kg·d)]灌胃+高浓度AT1-AA注射组(简称7aa+HA组),予以不同的处理。取兔腹主动脉进行HE染色,比较各组斑块所占管腔面积;同时用Western blot检测斑块局部MMP-2的表达。结果各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第4周后明显升高。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在第8、10周血清AT1-AA水平均明显高于实验开始时。LA组、HA组斑块占管腔面积百分值分别为46.99%±13.06%、66.11%±19.67%,明显高于对照组(27.71%±7.46%)、L+HA组(34.27%±12.38%)、S+HA组(24.03%±8.56%)及7aa+HA组(28.54%±12.50%)(均P<0.05)。LA组、HA组MMP-2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均P<0.05)。结论 AT1-AA可明显促进高脂喂养兔受损动脉内膜处斑块形成,增强斑块局部炎症反应的发生及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基质金属蛋白酶2
下载PDF
血清肿瘤自身抗体检测对乳腺癌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健 施民新 李兴慧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6期516-520,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中肿瘤抗原Tn、TP53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自身抗体水平与乳腺癌发病和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30例乳腺癌患者和19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酶... 目的 :探讨血清中肿瘤抗原Tn、TP53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自身抗体水平与乳腺癌发病和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30例乳腺癌患者和19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ab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肿瘤糖基抗原Tn、TP53和HER2自身抗体的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和Mann-Whitney检验研究3个肿瘤自身抗体指标与乳腺癌发病风险以及癌症分期的相关性。结果:ELISA检测发现乳腺癌患者血清中抗Tn自身抗体高于正常人群2倍以上,抗TP53和HER2自身抗体显著升高,而正常人群血清样本中几乎检测不到,且3种自身抗体与癌症分期呈负相关。结论:抗糖基抗原Tn、TP53和HER2自身抗体有望成为乳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评判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抗原自身抗体 Tn TP53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1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及自身抗体的研究
10
作者 刘喆隆 肖新华 +2 位作者 王姮 孙琦 杨国华 《国际内科双语杂志(中英文)》 2006年第1期63-72,共10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对1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影响,及其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和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的关联性。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93名1型糖尿病患者和122名没有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的...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对1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影响,及其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和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的关联性。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93名1型糖尿病患者和122名没有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的VDR基因型,鉴定VDR基因上的3个限制性位点的多态性:ApaI,BsmI和TaqI,并用放射配体免疫沉淀法检测1型糖尿病患者中50人的自身抗体(GAD65,IA-2)。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VDR基因BsmI位点等位基因B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04),基因型BB和Bb的频率也相应高于对照组(P=0.038),而ApaI和TaqI位点的多态性分布在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1型糖尿病患者VDR基因ApaI位点不同基因型自身抗体IA-2的阳性率有一定的差异(P=0.052),即在排除病程和发病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后,aa基因型组的阳性率比AA/Aa组要高。此研究的汉族人群中的1型糖尿病患者,各基因型分布和我国台湾地区汉族患者无显著性差异,但是与克罗地亚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A、B、t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均明显低于克罗地亚人。结论汉族1型糖尿病患者中,VDR基因BsmI位点多态性可能与1型糖尿病的易感性有关。而1型糖尿病患者VDR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其自身抗体I—A-2A存在一定的关联,未见与自身抗体GADA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 谷氨酸 脱羧酶抗体 酪氨酸磷酸酶抗体
下载PDF
New insights into the pathogenesis of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asymptomatic stage 被引量:1
11
作者 Vasiliy Ivanovich Reshetnyak Igor Veniaminovich Maev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23年第37期5292-5304,共13页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is a chronic cholestatic progressive liver disease an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gressive cholangiopathies in adults.Damage to cholangiocytes triggers the development of intrahepatic...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is a chronic cholestatic progressive liver disease an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gressive cholangiopathies in adults.Damage to cholangiocytes triggers the development of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which progresses to cirrhosis in the terminal stage of the disease.Accumulating data indicate that damage to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BECs),cholangiocytes]is most like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tracellular accumulation of bile acids,which have potent detergent properties and damaging effects on cell membranes.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uncontrolled bile acid intake into BECs in PBC are associated with pH change in the bile duct lumen,which is controlled by the bicarbonate(HCO3-)buffer system“biliary HCO3-umbrella”.The impaired production and entry of HCO3-from BECs into the bile duct lumen is due to epigenetic changes in expression of the X-linked microRNA 506.Based on the growing body of knowledge 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cholangiocyte damage in patients with PBC,we propose a hypothesis explaining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first morphologic(ductulopenia),immunologic(antimitochondrial autoantibodies)and clinical(weakness,malaise,rapid fatigue)signs of the disease in the asymptomatic stage.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se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Antimitochondrial autoantibodies MicroRNA 506 Inositol-1 4 5-trisphosphate receptor type 3 Chloride/bicarbonate anion exchanger 2 Biliary bicarbonate umbrella Dihydrolipoyl transacetylase(E2 subunit) 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与心脏β_2、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自身抗体 被引量:26
12
作者 张麟 吴雅峰 +3 位作者 缪国斌 张磊 刘瑞红 刘秀兰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 本研究检测不同心脏病所致的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 β2 、α1 肾上腺素能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 1型 (AT1 )受体的自身抗体 ,探讨心功能发生病理变化时 ,上述三种自身抗体的产生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以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 目的 本研究检测不同心脏病所致的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 β2 、α1 肾上腺素能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 1型 (AT1 )受体的自身抗体 ,探讨心功能发生病理变化时 ,上述三种自身抗体的产生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以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 ,随机检测 2 67例受试者血清中 β2 、α1 和AT1 受体的自身抗体。心衰组为 2 0 6例不同心脏病的心衰患者 ,其中缺血性心肌病 63例、扩张型心肌病 86例、高血压病 57例。正常组为 61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1 )心衰组 β2 、α1 和AT1 受体的自身抗体阳性分别为 46 1 % (95/ 2 0 6)、48 5 % (1 0 0 /2 0 6)和 46 6 % (96/ 2 0 6) ,明显高于正常组的 8 2 % (5/ 61 )、9 8% (6/ 61 )和 1 3 1 % (8/ 61 ) ,P <0 0 1 ;(2 )心衰组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抗体滴度分别为 1∶89、1∶98和 1∶96 ,明显高于正常组的 1∶35、1∶32和 1∶31 ,P <0 0 1 ;(3)心衰组 β2 受体自身抗体阳性者 95例中 ,有 60例 (63 2 % )患者同时具有α1 受体的自身抗体 ,有 64例 (67 4% )患者同时具有AT1 受体的自身抗体 ,有 51例 (53 7% )的患者同时具有上述三种受体的自身抗体阳性。结论 β2 、α1 和AT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肾上腺素能受体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自身抗体 肾上腺素能Β2 肾上腺素能Α1 受体
原文传递
靶剂量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心脏β_1和M_2受体自身抗体和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静 胡大一 +2 位作者 张麟 刘秀兰 吴雅峰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65-669,共5页
目的 探讨靶剂量 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对血清中抗心脏 β1和M2 受体自身抗体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5 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利尿剂 +地高辛 )和比索洛尔组 (常规治疗... 目的 探讨靶剂量 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对血清中抗心脏 β1和M2 受体自身抗体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5 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利尿剂 +地高辛 )和比索洛尔组 (常规治疗组药物 +比索洛尔 ) ,随访半年 ,观察二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和两种自身抗体的变化。结果  ( 1)二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左心室收缩末径、舒张末径及NYHA分级下降 ,左室射血分数升高 (P <0 0 1) ,比索洛尔组的上述变化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 (P <0 0 5 )。 ( 2 )常规治疗组治疗后两种自身抗体阳性率和滴度有下降趋势 ,但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 ;比索洛尔组治疗后 β1和M2 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 (均为 2 8 95 %和 31 5 8% )较治疗前 (均为5 5 2 6 % )明显下降 (P <0 0 5 )。β1受体自身抗体转阴率为 4 7 6 2 % ,M2 受体自身抗体转阴率为4 2 86 % ;未转阴者 ,β1和M2 受体自身抗体滴度 (分别为 1∶6 2 18和 1∶71 2 7)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均为 1∶14 4 92 ,P <0 0 1)。结论 β1和M2 受体自身抗体在慢性心力衰竭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β受体阻滞剂可通过阻断 β1和M2 受体自身抗体对心脏的不利作用而进一步阻止心脏扩大 ,延缓心室重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剂量 比索洛尔 药物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Β1受体 M2受体 自身抗体 心功能 β受体阻滞剂
原文传递
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抗心脏β_1和M_2受体自身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孟宪敏 张麟 +2 位作者 李莉 赵荣瑞 刘力生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499-501,共3页
目的:探讨抗心脏G-蛋白偶联型β1 和M2 受体的自身抗体是否与风湿性心脏病(RVHD)心力衰竭有关。方法:以心脏G-蛋白偶联受体β1 和M2 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序列的合成肽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目的:探讨抗心脏G-蛋白偶联型β1 和M2 受体的自身抗体是否与风湿性心脏病(RVHD)心力衰竭有关。方法:以心脏G-蛋白偶联受体β1 和M2 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序列的合成肽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50 例RVHD患者和41 例正常人血清中抗心脏β1 和M2 受体的自身抗体。结果:50 例RVHD心力衰竭患者中有20 例存在抗心脏β1 受体自身抗体(40.0% ),正常组仅5 例(12.2% );前组又有24 例存在抗心脏M2 受体自身抗体(48.0% ),正常组仅4 例(9.8% )。RVHD组β1 和M2 自身抗体的滴度分别为1∶104 与1∶117,正常组为1∶40 与1∶24(P< 0.05);心功能Ⅱ~Ⅲ级的阳性率及抗体滴度也明显高于心功能Ⅳ级。结论:抗心脏β1 和M2 受体的自身抗体与RVHD有关,这两种自身抗体可能参与RVHD心力衰竭的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肾上腺素能 风湿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自身抗体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关系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林双 谭学莹 +6 位作者 向光大 王敏 周子华 孙慧伶 廖玉华 白伟伟 刘晔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2-456,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R)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自身抗体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01-01-2007-01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内分泌科及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住...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R)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自身抗体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01-01-2007-01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内分泌科及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371例,分为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组117例[无症状心肌缺血77例,稳定性心绞痛3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9例],2型糖尿病不伴冠心病组254例。40例为正常对照组(来自本院体检中心)。以合成的α1R和AT1R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上述患者血清中抗α1R和AT1R自身抗体。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技术检测。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抗α1R和AT1R自身抗体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52%比10%,48%比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组抗α1R和AT1R自身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不伴冠心病组(65%比44%,67%比39%,均P<0.01)。无症状心肌缺血组α1R自身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及OMI组(74%比45%、67%,均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AT1R自身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无症状心肌缺血组及OMI组(84%比64%、44%,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是收缩压(OR1.769,95%CI0.737~0.973)、抗α1R自身抗体阳性(OR1.537,95%CI1.325~1.886)及抗AT1R自身抗体阳性(OR2.017,95%CI2.013~2.019)。结论 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可能与血清α1R和AT1R自身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Α1肾上腺素能受体 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自身抗体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素Ⅱ1型和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对预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死亡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林双 谭学莹 +4 位作者 向光大 乐岭 王敏 孙慧伶 徐金玲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61-964,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抗血管紧张素Ⅱ 1型和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与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CAD)患者死亡危险性的关系. 方法 选取老年T2DM患者234例,根据是否合并CAD平均分为T2DM合并冠心病(T2DM+CAD)组和单纯糖尿病(T2DM)组,进行追踪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抗血管紧张素Ⅱ 1型和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与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CAD)患者死亡危险性的关系. 方法 选取老年T2DM患者234例,根据是否合并CAD平均分为T2DM合并冠心病(T2DM+CAD)组和单纯糖尿病(T2DM)组,进行追踪研究3~11年.以合成的α1R和AT1R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清中抗α1R和AT1R自身抗体. 结果 (1) T2DM+CAD组AT1R和α1R抗体阳性率高于T2DM组(48.7% vs 20.5%,36.8%vs21.4%,P<0.01);(2)T2DM+CAD组抗α1R和AT1R抗体受体阳性组死亡率高于受体抗体阴性组(47.4%vs10.0%,P<0.01);(3)α1R和AT1R抗体阳性组(指同一个体α1R和AT1R均阳性)死亡率高于单抗体阳性组(指同一个体仅α1R或AT1R阳性)(37.2% vs 11.6% vs 12.3%,P<0.01). 结论 α1R和AT1R抗体阳性与老年T2DM合并CAD患者死亡的危险性增高有关,双抗体阳性是老年T2DM合并CA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老年 冠心病 AT1和α1受体 自身抗体 死亡率
原文传递
哌唑嗪联合缬沙坦治疗α1和AT_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2型糖尿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林双 孙慧伶 +4 位作者 向光大 廖玉华 乐岭 周子华 侯洁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29-531,共3页
目的观察哌唑嗪联合缬沙坦治疗α1和AT_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T2DM合并难治性高血压(R HT)的疗效。方法以合成的α1和AT_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282例人血清抗α1和AT_1受体自身抗体:DM合并R-HT者117例(DM+R-HT组),DM合并... 目的观察哌唑嗪联合缬沙坦治疗α1和AT_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T2DM合并难治性高血压(R HT)的疗效。方法以合成的α1和AT_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282例人血清抗α1和AT_1受体自身抗体:DM合并R-HT者117例(DM+R-HT组),DM合并非R-HT 119例(DM+NR-HT组),正常对照46名(NC组)。其中DM+R-HT组中抗α1和AT_1受体自身抗体均阳性者37例为RAAb(+)组,两受体自身抗体均阴性者30例为RAAb(-)组。RAAb(+)组和RRAb(-)组均给予缬沙坦80mg,日一次,口服;哌唑嗪1mg,日三次,口服;尼群地平10mg,日三次,口服;双氯噻嗪12.5mg,日一次,口服;阿司匹林100mg,日一次,口服;观察两组降压疗效。结果 DM+R-HT组抗α1和AT_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DM+NR-HT组和NC组(P均<0.01)。RAAb(+)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RAAb(-)组。临床降压效果评定,RAAb(+)组总有效率为89.2%,RAAb(-)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通过抗α1和AT_1受体自身抗体检测,有针对性地选择降压药物哌唑嗪和缬沙坦,降压疗效好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高血压 难治性 Α1受体 AT1受体 自身抗体 哌唑嗪 缬沙坦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G蛋白偶联型β1和血管紧张素II1受体抗体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林双 廖玉华 +6 位作者 向光大 王敏 乐岭 周子华 孙慧伶 谭学莹 白伟伟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T2DM患者血清抗血管紧张素II 1受体(AT1受体)和β1受体自身抗体(β1受体)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择T2DM患者371例(T2DM组)和健康对照者40名(NC组),以合成的AT1和β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法检... 目的探讨T2DM患者血清抗血管紧张素II 1受体(AT1受体)和β1受体自身抗体(β1受体)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择T2DM患者371例(T2DM组)和健康对照者40名(NC组),以合成的AT1和β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法检测被试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AT1和β1受体自身抗体。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CHD的影响因素。结果 (1)T2DM组抗AT1和β1受体抗体阳性率高于NC组(P<0.01)。(2)T2DM患者中,AT1受体抗体阳性组CHD发生率高于受体抗体阴性组(P<0.01);β1受体抗体阳性组CHD发生率高于受体抗体阴性组(P<0.01);(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SBP、β1和AT1受体抗体4个危险因素与T2DM合并CHD相关(P<0.05)。结论 T2DM合并CHD可能与血清β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参与有关,该抗体阳性预测T2DM合并CHD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冠状动脉病变 受体 血管紧张素Ⅱ 1型 受体 肾上腺素能Β1 自身 抗体
原文传递
G蛋白偶联AT1和β1受体抗体早期预测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死亡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林双 谭学莹 +4 位作者 向光大 王敏 孙慧伶 乐岭 白伟伟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0期22-25,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R—Ab)和B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β1R—Ab)与老年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死亡危险性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内分泌科及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 目的研究血清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R—Ab)和B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β1R—Ab)与老年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死亡危险性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内分泌科及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137例,进行了3—11年的追踪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不伴冠心病137例作对照。以合成的B1R和AT1R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上述患者血清中B1R—Ab和AT1R-Ab。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死亡率。结果(1)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血清β1R-Ab阳性率(41.7%)和AT1R-Ab阳性率(43.7%)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不伴冠心病组(17.5%和19.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同一个体β1R-Ab和AT1R—Ab双阳性率为30.7%(42/137),明显高于不伴冠心病组的9.5%(11/1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组AT1R-Ab阳性组死亡率51.7%(31/60),明显高于受体抗体阴性组的9.1%(7/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β1R-Ab和AT1R—Ab可能参与老年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并且是导致老年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死亡危险性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冠心病 受体 肾上腺素能β1 受体 血管紧张素 1型 自身抗体 死亡率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抗α_1和β_1受体自身抗体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赵林双 向光大 +6 位作者 廖玉华 侯洁 王敏 周子华 林萱 乐岭 孙慧伶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30-832,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抗α1和β1受体自身抗体与白蛋白尿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201例T2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UAlb)组71例,微量白蛋白尿(M-UAlb)组79例,临床白蛋白尿(C-UAlb)组51例。40名正常人为正...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抗α1和β1受体自身抗体与白蛋白尿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201例T2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UAlb)组71例,微量白蛋白尿(M-UAlb)组79例,临床白蛋白尿(C-UAlb)组51例。40名正常人为正常对照(NC)组。以合成的α1和β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检测四组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α1和β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 (1)M-UAlb+C-UAlb组患者血清抗α1和β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2.3%和51.5%,明显高于N-UAlb组的12.7%和15.5%及NC组的12.5%和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C-UAlb组抗α1和β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8.6%和70.6%,明显高于M-UAlb组的41.8%和39.2%,M-UAlb组明显高于N-UAl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血清抗α1和β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与白蛋白尿有关,在糖尿病并发肾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受体 肾上腺素能β1 受体 肾上腺素能α1 自身抗体 尿白蛋白 肾功能衰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