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ponse Spectrum Analysis of 7-story Assembled Frame Structure with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
1
作者 Jin Zhao Yi Wang Zhengwei Ma 《Structural Durability & Health Monitoring》 EI 2023年第2期159-173,共15页
Viscoelastic damper is an effective passive damping device,which can reduce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by increasing the damping and dissipating the vibration energy of structures.It has a wide application ... Viscoelastic damper is an effective passive damping device,which can reduce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by increasing the damping and dissipating the vibration energy of structures.It has a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actual structural vibration control because of simple device and economical material.In view of the poor seismic behaviors of assembled frame structure connections,various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s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The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analysis method is adopted to analyze relevant 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al parameters.The response spectrum of a 7-story assembled frame structure combined the ordinary steel support,ordinary viscoelastic damper,and viscoelastic damper with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device is analyzed.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assembled frame structure with ordinary steel supports a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without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s.The assembled frame structure with viscoelastic damper has better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energy dissipation,especially for the viscoelastic damper with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devices.The maximum value of inter-story displacement angle decreases by 32.24%;the maximum floor displacement decreases by 31.91%,and the base shear decreases by 13.62%compared with the assembled frame structures without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ismic fortification 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and the overall structure is more uniformly stressed.The damping structure with viscoelastic damper mainly reduces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by increasing the damping coefficient,rather than by changing the natural vibration period of the structure.This paper provides an effective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 and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ssembled frame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sembled frame structure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s response spectrum analysis viscoelastic damper
下载PDF
Rapid Prediction of Structural Responses of Double-Bottom Structures in Shoal Grounding Scenario
2
作者 Zhiqiang Hu Ge Wang +1 位作者 Qi Yao Zhaolong Yu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16年第1期73-85,共13页
This study presents a simplified analytical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structural responses of double-bottom ships in a shoal grounding scenario. This solution is based on a series of analytical models developed from el... This study presents a simplified analytical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structural responses of double-bottom ships in a shoal grounding scenario. This solution is based on a series of analytical models developed from elastic-plastic mechanism theories for different structural components, including bottom girders, floors, bottom plating, and attached stiffeners. We verify this simplified analytical model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stablish finite element models for a typical tanker hold and a rigid indenter representing seabed obstacles. Employing the LS-DYNA finite element solver, we conduct numerical simulations for shoal-grounding cases with a wide range of slope angles and indentation depths. In comparison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 verify the proposed simplified analytical model with respect to the total energy dissipation and the horizontal grounding resistance. We als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effect of deformation patterns between bottom structure component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energy dissipation and resistances predicted by the analytical model agree well with those from numerical sim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al grounding simplified analytical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n structural response energy dissipation resistance
下载PDF
黏滞阻尼器参数对框架结构减震效率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兰香 张兴仙 +3 位作者 邵一凡 张龙飞 苏何先 潘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6-187,共12页
通过探究框架结构中黏滞阻尼器参数对结构减震效率的影响,进而研究黏滞阻尼器参数的优化问题。以某一框架结构为背景,采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以附加阻尼比、顶点位移降低率、基底剪力降低率和层间位移利用率... 通过探究框架结构中黏滞阻尼器参数对结构减震效率的影响,进而研究黏滞阻尼器参数的优化问题。以某一框架结构为背景,采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以附加阻尼比、顶点位移降低率、基底剪力降低率和层间位移利用率等减震指标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敏感性分析研究了不同黏滞阻尼参数对各指标的影响规律;然后基于响应面法拟合黏滞阻尼参数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模型,并通过F检验法和判定系数R 2评估拟合效果;最后建立关键减震指标的目标函数进而寻求最优参数。结果表明:传统的敏感性分析法很难综合考虑不同减震效率指标的共同影响;响应面法拟合精度高,可预测性好,可作为优化模型;考虑与黏滞阻尼器参数匹配的支撑构件刚度后,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实操证明了最优阻尼参数的可实现性。提出一套简便且易于操作的黏滞阻尼器参数优化设计方法,为框架结构减震设计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能减震结构 框架结构 黏滞阻尼器参数 减震效率 响应面法
下载PDF
主余震序列作用对剪力墙结构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4
作者 曾庆立 管民生 +1 位作者 王森 杜宏彪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6-133,共8页
为了研究主余震序列作用对高层剪力墙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以某超高层作为研究基础建立了其动力弹塑性分析模型,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选取10个真实主余震序列作用事件,构造了14条主余震序列作用作为输入的地震荷载;以PGA、PGV、PGA/PGV... 为了研究主余震序列作用对高层剪力墙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以某超高层作为研究基础建立了其动力弹塑性分析模型,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选取10个真实主余震序列作用事件,构造了14条主余震序列作用作为输入的地震荷载;以PGA、PGV、PGA/PGV等作为表征地震动强度的指标,计算了结构在主余震序列作用及仅主震作用下的结构塑性耗能、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的增量损伤比及Karl 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了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结构塑性耗能及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的特点和地震动强度指标与增量损伤比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主余震序列作用加剧了结构损伤,其塑性耗能增量平均达24%~28%;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结构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有可能增大,也有可能减少。基于塑性耗能的结构主余震增量损伤比与PGV、SED、SI等速度相关的地震动强度表征指标均表现出了较强的相关性,可考虑作为选择和调整主余震序列作用地震波的指标;基于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的结构主余震增量损伤比则与地震动强度指标相关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剪力墙结构 动力响应 主余震序列作用 塑性耗能 残余层间位移角
下载PDF
外附减震子框架提升既有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孟凡涛 阮兴群 赵建锋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6-163,177,共9页
为了对比外附屈曲约束支撑子框架的不同形式对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消能减震加固的区别。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反应谱,忽略屈曲约束支撑子框架质量,利用未设置屈曲约束支撑的单自由度体系和设置屈曲约束支... 为了对比外附屈曲约束支撑子框架的不同形式对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消能减震加固的区别。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反应谱,忽略屈曲约束支撑子框架质量,利用未设置屈曲约束支撑的单自由度体系和设置屈曲约束支撑的单自由度体系的层间抗侧刚度比,推导了两者周期、层剪力和层间位移的计算式。将屈曲约束支撑子框架作为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增设的抗侧力子结构,给出了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刚度比-层间位移和层剪力曲线。随后,针对多自由度体系,忽略阻尼的影响,基于变形叠加原理论述了未设置与设置屈曲约束支撑子框架体系之间的周期、层位移和层剪力的关系式。基于推导的相关计算式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总结,提出了设置屈曲约束支撑子框架加固既有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实用设计流程。最后,结合工程案例对比了采用钢筋混凝土子框架与钢结构子框架的区别,算例表明,采用屈曲约束支撑钢结构子框架体系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侧向刚质比 反应谱 消能减震加固
下载PDF
一种聚合阻尼耗能结构理论模型与地震响应研究
6
作者 何文福 徐运林 +2 位作者 戴柳丝 尚峰 TAKAFUMI Miyama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8-756,共9页
针对高层框架核心筒剪力墙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小,阻尼器难以发挥较好耗能作用的问题,基于内核心筒和外围框架结构的变形特点,在框架核心筒的聚合变形位置设置位移放大型高效阻尼器(SDA),形成了聚合阻尼耗能结构体系(NSD)。分... 针对高层框架核心筒剪力墙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小,阻尼器难以发挥较好耗能作用的问题,基于内核心筒和外围框架结构的变形特点,在框架核心筒的聚合变形位置设置位移放大型高效阻尼器(SDA),形成了聚合阻尼耗能结构体系(NSD)。分析了位移放大阻尼器的耗能力学性能,提出了普通型黏滞阻尼器(VD)和放大型黏滞阻尼器的阻尼力及耗能理论公式。设计制作了3倍位移放大型黏滞阻尼器和普通黏滞阻尼器的试验模型,进行正弦波往复加载试验,得到不同试验工况下黏滞阻尼器的滞回耗能曲线,并将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进行了对比,验证了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对比SDA与VD的耗能效果,得出在相同位移下,SDA比VD滞回曲线更加饱满、耗能更为显著。进一步对一栋聚合阻尼耗能结构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结构相比,聚合阻尼耗能结构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力墙结构体系 聚合阻尼 耗能减震层 地震响应 位移放大
下载PDF
主-余震作用下框架-核心筒错层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武倩倩 刘德稳 +3 位作者 赵甜鸽 郑艳萍 张远 雷敏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19,129,共9页
新型错层隔震结构是基础隔震和层间隔震体系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隔震结构。强主震发生后会伴随着大量的余震出现,余震会使结构造成更大损伤。研究新型错层隔震结构分别在单独主震和主-余震作用下结构的变形与损伤,采用ETABS有限元软件建... 新型错层隔震结构是基础隔震和层间隔震体系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隔震结构。强主震发生后会伴随着大量的余震出现,余震会使结构造成更大损伤。研究新型错层隔震结构分别在单独主震和主-余震作用下结构的变形与损伤,采用ETABS有限元软件建立某24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模型进行非线性时程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主-余震作用下,新型错层隔震结构的核心筒损伤主要集中在框架隔震层和核心筒隔震层之间,框架的塑性铰集中在框架隔震层以下部分,框架隔震层角柱支座的滞回曲线饱满且比核心筒隔震层角部隔震支座耗能好。新型错层隔震结构的最大隔震层位移均出现在框架隔震层。在余震作用下,新型错层隔震结构的损伤会显著增加。框架隔震层以上框架部分和以下框架部分以及核心筒的损伤分别增加8%、10%和19.80%。余震对隔震层的影响更大,框架隔震层和核心筒隔震层的层间位移分别增加78.70%和60.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错层隔震结构 主-余震作用 地震动 响应分析 滞回耗能
下载PDF
黏滞阻尼器减震框架结构保持正常使用功能的设计要求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毅坚 戴靠山 +3 位作者 杨凯 李弢 王健泽 王斌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101,共9页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要求两区八类建筑需采用减隔震技术,并保证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目前针对减震结构满足正常使用功能的设计方法尚未达成共识。RISN-TG 046—2023《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等新编...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要求两区八类建筑需采用减隔震技术,并保证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目前针对减震结构满足正常使用功能的设计方法尚未达成共识。RISN-TG 046—2023《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等新编标准针对减震结构提出了系统的基于性能的设计要求。基于一个8层RC框架采用黏滞阻尼器的减震结构案例,按照该标准及其他现行标准的不同要求进行了减震设计,对比了不同设计方案的土建成本及地震响应,并对减震结构的剪力、位移角和构件损伤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进行减震结构设计时,建议按照RISN-TG 046—2023《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要求控制设防地震下的层间位移角,可按照DGJ 08-9—2013《建筑抗震设计规程》或JGJ 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或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控制承载力,为减震结构保持设防地震下正常使用功能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正常使用 减震结构 黏滞阻尼器 设计要求 土建成本 地震响应
下载PDF
考虑阻尼器失效的屈服消能摇摆双层框架墩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9
作者 陈敬一 周雨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9-254,共6页
针对应用延性抗震理念设计的双层桥梁结构震后塑性损伤严重、功能恢复困难的现状,本文基于摇摆理念提出一种屈服消能摇摆双层框架墩结构体系,以控制结构地震损伤和提升结构震后功能可恢复能力。应用拉格朗日方程和动量矩定理建立了该类... 针对应用延性抗震理念设计的双层桥梁结构震后塑性损伤严重、功能恢复困难的现状,本文基于摇摆理念提出一种屈服消能摇摆双层框架墩结构体系,以控制结构地震损伤和提升结构震后功能可恢复能力。应用拉格朗日方程和动量矩定理建立了该类摇摆结构的刚体动力反应分析模型,并考虑了桥墩复位碰撞造成的能量损失和防屈曲阻尼器的失效。本文以常规双层桥梁结构尺寸的摇摆桥梁为研究对象,采用远场地震动、无脉冲近场地震动和脉冲近场地震动对屈服消能摇摆双层框架墩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和阻尼器参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分析屈服消能摇摆双层框架墩结构地震反应时需考虑阻尼器失效的情况,以防止低估结构地震反应的情况发生;阻尼器刚度的增加可提升结构体系减隔震效果,而阻尼器失效伸长量过小不利于结构减隔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桥梁 屈服消能摇摆结构 动力分析模型 地震反应 阻尼器参数
下载PDF
Maxwell阻尼耗能结构非平稳地震响应解析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创第 李暾 +2 位作者 尉宵腾 葛新广 邹万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72-180,共9页
对单自由度广义Maxwell和多自由度Maxwell阻尼耗能结构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通过构建单自由度和多自由度耗能结构在原始空间和扩阶空间上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精确对应关系,将耗能结构位移、速度和阻尼器受力的... 对单自由度广义Maxwell和多自由度Maxwell阻尼耗能结构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通过构建单自由度和多自由度耗能结构在原始空间和扩阶空间上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精确对应关系,将耗能结构位移、速度和阻尼器受力的时域响应计算公式用结构原始空间上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解析表出;然后针对7种经典均匀调制白噪声地震激励和2种经典均匀调制滤过白噪声地震激励,获得了耗能结构位移、速度和阻尼器受力的非平稳均方响应的解析解,并使耗能结构非平稳响应的解析分析与计算,完全转化为耗能结构在原始空间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解析分析与计算,从而构建了基于耗能结构非扩阶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分析,获得耗能结构非平稳地震响应解析解的一整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WELL阻尼器 耗能结构 阻尼器受力响应 非平稳随机过程 解析解
下载PDF
非线性粘滞阻尼器消能结构减振效果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蒋通 贺磊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7-63,共7页
应用并完善了非线性粘滞阻尼器消能结构地震反应预测的反应谱方法,通过与时程分析计算结果对比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利用本方法研究了支撑刚度及阻尼器参数对非线性粘滞阻尼器减振效果的影响。通过数值分析,给出了位移降低率达到最佳时... 应用并完善了非线性粘滞阻尼器消能结构地震反应预测的反应谱方法,通过与时程分析计算结果对比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利用本方法研究了支撑刚度及阻尼器参数对非线性粘滞阻尼器减振效果的影响。通过数值分析,给出了位移降低率达到最佳时支撑刚度取值的建议式。提出了为保证剪力降低率不大于1时非线性粘滞阻尼器参数的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滞阻尼器 非线性 效果分析 结构减振 消能 结构地震反应 支撑刚度 反应谱方法 计算结果 时程分析 减振效果 数值分析 控制方法 降低率 最佳 位移
下载PDF
多自由度Maxwell阻尼器减震结构(Ⅰ)——随机响应特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创第 葛新广 +1 位作者 李暾 邹万杰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8-373,482,共6页
对多自由度带支撑Maxwell粘滞阻尼器减震结构的随机响应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结构一般运动方程;将运动方程按原结构振型展开,将运动方程化为振型广义坐标的微分和积分混合地震响应方程组;基于多自由度随机平均法理论,获得了结构... 对多自由度带支撑Maxwell粘滞阻尼器减震结构的随机响应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结构一般运动方程;将运动方程按原结构振型展开,将运动方程化为振型广义坐标的微分和积分混合地震响应方程组;基于多自由度随机平均法理论,获得了结构随机平均It方程组的解析式,推导出耗能结构各振型振子的振幅与相位瞬态联合概率密度函数、位移与速度瞬态联合概率密度函数、位移与速度瞬态响应方差的一般解析解;根据SRSS组合方法,给出了耗能结构随机地震响应方差的一般解析式,从而建立了此类耗能结构随机响应特性分析的完备解析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WELL阻尼器 支撑 多自由度减震结构 随机平均法 随机响应特性
下载PDF
大柔性飞机起落架缓冲器参数设计 被引量:17
13
作者 史友进 张曾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6-360,共5页
为解决现行飞机起落架缓冲器设计不考虑机体柔性存在的问题,以大柔性飞机支柱型起落架油气式缓冲器为例,采用三质量块飞机着陆模型和功量预估分配法选择缓冲器参数,并对其进行着陆响应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机体一阶模态频率和起落... 为解决现行飞机起落架缓冲器设计不考虑机体柔性存在的问题,以大柔性飞机支柱型起落架油气式缓冲器为例,采用三质量块飞机着陆模型和功量预估分配法选择缓冲器参数,并对其进行着陆响应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机体一阶模态频率和起落架与机体连接点位置是影响机体储存着陆功量的两个主要因素:机体一阶模态频率小于2 H z时,机体储存的着陆功量预估公式计算误差小于5%;机体储存能量的耗散效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器结构设计 起落架 参数设计 着陆响应 大柔性飞机 能量耗散
下载PDF
采用消能连梁的高层结构整体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孔子昂 王涛 +1 位作者 施唯 潘鹏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8,共10页
消能连梁采用阻尼器耗能,保护混凝土主体结构,是近年来发展出来的一种有效的高层结构消能减震体系。本文针对带消能连梁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进行整体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具有不同层数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消能连梁的能量耗散情... 消能连梁采用阻尼器耗能,保护混凝土主体结构,是近年来发展出来的一种有效的高层结构消能减震体系。本文针对带消能连梁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进行整体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具有不同层数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消能连梁的能量耗散情况和对整体结构动力响应的控制效果,研究表明消能连梁能够分别降低首层墙肢和框架的能量耗散的65.5%和39.0%,同时可降低结构35.4%-42.0%的层间位移角和41.0%-44.4%的基底剪力。随后对某一18层高层建筑进行了子结构混合试验研究,试验体底部为6层联肢墙,采用1/3缩尺,其余结构分为上部剪力墙数值子结构和框架数值子结构,分别采用ABAQUS软件进行分析,三者协同工作,共同完成大震响应模拟。子结构混合试验结果表明,消能连梁可有效降低结构的整体响应,层间位移角降低16%、基底剪力降低21%。同时可控制连梁损伤,提高结构耗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能连梁 带缝钢板阻尼器 RC框剪结构 地震响应分析 子结构混合试验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地震反应能量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坤 史庆轩 +2 位作者 王朋 王南 王秋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5-119,124,共6页
通过对9个不同结构特性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选用一定数量的地震波进行时程分析,研究了此类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总输入能及其在滞回耗能和阻尼耗能之间的分配规律,以及滞回耗能在构件及层间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地震动幅值... 通过对9个不同结构特性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选用一定数量的地震波进行时程分析,研究了此类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总输入能及其在滞回耗能和阻尼耗能之间的分配规律,以及滞回耗能在构件及层间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地震动幅值的增大,滞回耗能比也随之增加;不同频谱特性的地震波对滞回耗能影响较大;刚度特征值对结构总滞回耗能影响不大,但对构件的耗能分配具有较大影响;结构滞回耗能主要集中于底层剪力墙和中部连梁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 能量反应 滞回耗能 结构特性
下载PDF
不同爆炸荷载下长江隧道的动力响应和损伤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卢志芳 刘沐宇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74,共6页
运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对长江隧道中的非接触空中爆炸和接触爆炸等2种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2种爆炸工况中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内的能量耗散特性,基于能量原理探讨盾构隧道中衬砌结构各部位的动力响应,明确不同工况中隧道内爆... 运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对长江隧道中的非接触空中爆炸和接触爆炸等2种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2种爆炸工况中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内的能量耗散特性,基于能量原理探讨盾构隧道中衬砌结构各部位的动力响应,明确不同工况中隧道内爆炸冲击波的传播过程,获得隧道行车道板和衬砌结构的损伤特征,研究结果为大型盾构隧道抗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爆炸冲击波 能量耗散 动力响应 结构损伤
下载PDF
多自由度Maxwell阻尼器减震结构(Ⅱ)——等效阻尼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创第 李暾 +1 位作者 葛新广 邹万杰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7-622,634,共6页
对多自由度带支撑Maxwell阻尼器减震结构的等效阻尼比进行了系统研究。构建了耗能结构一般微分和积分混合地震响应方程组;基于与多自由度随机平均法分析完全相同的等效准则,建立了耗能结构各振型等效阻尼比的一般解析计算式。与一些典... 对多自由度带支撑Maxwell阻尼器减震结构的等效阻尼比进行了系统研究。构建了耗能结构一般微分和积分混合地震响应方程组;基于与多自由度随机平均法分析完全相同的等效准则,建立了耗能结构各振型等效阻尼比的一般解析计算式。与一些典型问题的模态应变能法的计算精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本文方法的计算结果在特定条件下与精确解完全相同;在一个二自由度系统中相对位移响应方差的误差分别为0.99%和0.45%,优于应变能法的8%和5.4%,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从而为建立此类耗能结构等效阻尼分析的完备解析解法、直接应用反应谱法进行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WELL阻尼器 多自由度减震结构 随机平均法 振型等效阻尼比 反应谱法
下载PDF
设置阻尼支撑对钢管混凝土拱桥纵桥向减震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鹏 张大长 +2 位作者 孙雷 孙伟民 罗韧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87-93,共7页
以主跨为85 m的无推力靠背式下承拱桥为研究对象,旨在供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采用消能减震技术进行抗震设计提供参考.在分析动力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强度纵桥向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分析;然后采用消能减震技术在不同部位设置阻尼支... 以主跨为85 m的无推力靠背式下承拱桥为研究对象,旨在供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采用消能减震技术进行抗震设计提供参考.在分析动力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强度纵桥向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分析;然后采用消能减震技术在不同部位设置阻尼支撑,并进行相应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确定阻尼支撑的合理设置形式,比较阻尼支撑设置前后的位移、加速度响应时程,探讨阻尼支撑对钢管混凝土拱桥减震效果.研究成果表明,在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拱圈与桥面主梁间设置与桥面系成约45°的阻尼支撑有较好的减震效果,能降低位移响应峰值约30%,同时能够降低结构的内力(尤其是弯矩).故可通过消能技术使钢管混凝土拱桥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有效控制位移和内力,并使内力分布均匀化,降低拱圈失稳发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拱桥 消能减震 阻尼支撑 地震反应 结构内力
下载PDF
粘滞阻尼结构小震附加阻尼比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丁永君 刘胜林 李进军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8-83,共6页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消能减震结构设计中,主体结构弹性工作时可采用等效线性分析方法来分析计算,其中,确定等效附加阻尼比是消能减震设计计算的关键。规范的方法实际使用起来比较困难,且对场地卓越周期与结构自振周...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消能减震结构设计中,主体结构弹性工作时可采用等效线性分析方法来分析计算,其中,确定等效附加阻尼比是消能减震设计计算的关键。规范的方法实际使用起来比较困难,且对场地卓越周期与结构自振周期的比值比较敏感,特别是对长周期结构计算出的附加阻尼比偏大,低估了地震作用。减震系数法虽易于设计人员使用,却太过于保守,造成较大的经济浪费。因此,利用一自振周期明显高于场地卓越周期的框架结构,对比分析规范法、减震系数法、能量比法、响应衰减法,以及笔者提出的平均减震系数法。按等效线性分析方法所得结果与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比较,结果表明,规范法附加阻尼比偏大,偏不安全;减震系数法附加阻尼比过于偏小和保守;而能量比法、响应衰减法及平均减震系数法三者比较吻合,且三者计算误差均不大,其中,能量比法与平均减震系数法计算简便,便于实际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能减震结构 附加阻尼比 长周期 规范法 能量比 减震系数 响应衰减 平均减震系数 地震作用
下载PDF
隔震体系基于双质点模型的参数分析比较 被引量:9
20
作者 樊长林 张善元 张文芳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0-323,330,共5页
借助简化的竖向串联双自由度体系统一地描述了顶部隔震(TMD系统)、基础隔震、层间隔震三种减震控制方式力学特点,揭示了三者的减震机理。以上、下部分的质量比、频率比和阻尼比等参数,计算了复频响应函数模值的变化曲线,分析了这些动... 借助简化的竖向串联双自由度体系统一地描述了顶部隔震(TMD系统)、基础隔震、层间隔震三种减震控制方式力学特点,揭示了三者的减震机理。以上、下部分的质量比、频率比和阻尼比等参数,计算了复频响应函数模值的变化曲线,分析了这些动力学参数对隔震系统减震效果的影响。研究分析表明:根据质量比值不同可以区分三种隔震方式;顶部隔震结构频率比最佳为0.8~1.2,隔震系统的阻尼比越大减震效果越好;基础隔震结构的频率比最佳为1.2~2.0,隔震系统的最佳阻尼比为0.1~0.3;层间隔震质量比越大,隔震效果越好,最佳频率比为0.2~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结构 TMD减震体系 层间隔震 基础隔震 复频响应函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