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绵羊肺炎支原体EF-Tu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永飞 邓博文 +5 位作者 刘晓艳 哈尔勒哈·阿曼太 郭嘉栋 周正国 蔡江 李有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9-699,共11页
[目的]克隆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EF-Tu基因,原核表达获得EF-Tu蛋白,制备抗EF-Tu蛋白的兔源多克隆抗体,为研究肺炎支原体EF-Tu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重叠延伸PCR方法将pET-28a-EF-Tu质粒中EF-Tu... [目的]克隆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EF-Tu基因,原核表达获得EF-Tu蛋白,制备抗EF-Tu蛋白的兔源多克隆抗体,为研究肺炎支原体EF-Tu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重叠延伸PCR方法将pET-28a-EF-Tu质粒中EF-Tu基因中间的TGA密码子突变为TGG,并对测序结果与其他支原体参考株进行相似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利用在线软件对其推测的蛋白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突变后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原核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利用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以纯化的EF-Tu融合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多克隆抗体效价及免疫反应性。[结果]试验成功突变了EF-Tu基因中TGA位点,并构建了融合表达His标签pET-28a-EF-Tu′原核表达载体。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克隆的EF-Tu基因与绵羊肺炎支原体MoGH3-3菌株相似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编码387个氨基酸,无N-糖基化位点和跨膜区域,存在10个丝氨酸、20个苏氨酸、4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由无规则卷曲(35.14%)、α-螺旋(26.87%)、延伸链(26.87%)及β-转角(11.11%)构成。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目的蛋白大小约为43 ku,蛋白纯化浓度为0.615 g/L。ELISA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128 000,能够特异性识别EF-Tu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结论]本研究成功突变了EF-Tu基因的TGA密码子,原核表达并纯化获得EF-Tu融合蛋白,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128 000,为后续研究肺炎支原体EF-Tu蛋白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及其疫苗研发提供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肺炎支原体 重叠延伸PCR EF-tu基因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维得利珠单抗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马真真 朱冰洋 方金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维得利珠单抗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炎症性肠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42例。常规组... 【目的】探讨维得利珠单抗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炎症性肠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42例。常规组给予美沙拉嗪,联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维得利珠单抗,两组均在第8周观察治疗效果。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外周血炎症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7(IL-17)]、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问卷(IBDQ)评分情况,记录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24%(40/42),高于常规组的78.57%(3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4、IL-17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联合组治疗前IBDQ评分分别为(115.89±12.93)分、(113.27±11.85)分,两组治疗后分别为(182.34±15.48)分、(198.15±7.26)分。治疗后,两组患者IBDQ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6,P=0.693)。【结论】维得利珠单抗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可提高治疗效果,抑制炎症因子合成,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疾病/药物疗法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氨水杨酸/治疗应用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疗效及生存分析
3
作者 王梦婕 郭小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1526-1529,共4页
【目的】探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疗效及生存结局。【方法】将42例转移性肾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观察组口服舒尼替尼联合静脉滴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对照组口服舒尼替尼联合静脉滴注生理盐... 【目的】探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疗效及生存结局。【方法】将42例转移性肾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观察组口服舒尼替尼联合静脉滴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对照组口服舒尼替尼联合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治疗。治疗6个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预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D3^(+)、CD4^(+)、CD4^(+)/CD8^(+)、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61.9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及CD4^(+)/CD8^(+)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MP-2、VEGF及TIMP-1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1个月、15个月,两组中位PFS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药物疗法 肿瘤转移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舒尼替尼/治疗应用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联合以紫杉醇+顺铂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治疗子宫颈癌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杨新华 宋庆 +2 位作者 司志刚 冯艳亮 郭亚敏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191-1194,共4页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以紫杉醇+顺铂(TP)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治疗子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子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TP同步放化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以紫杉醇+顺铂(TP)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治疗子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子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TP同步放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贝伐珠单抗治疗,21 d为1个治疗周期,均治疗3个周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缓解率(55.56%)高于对照组(33.33%)(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高于对照组(P<0.05),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G)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FACT-G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以TP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治疗子宫颈癌患者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和TGF-β1表达水平,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药物疗法 宫颈肿瘤/放射疗法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紫杉醇/治疗应用
下载PDF
雷珠单抗联合不同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CSC合并CNV的临床疗效
5
作者 赖忠燕 曹文捷 +3 位作者 周群 宋霞云 高凤娟 吴晓方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不同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03例慢性CSC合并CNV...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不同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03例慢性CSC合并CNV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58例58眼,采用雷珠单抗+小剂量(1 mg/m^(2))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和观察组[55例55眼,雷珠单抗+采用半剂量(3 mg/m^(2))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视网膜下液隆起最高点高度(HPSF)、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最大血流速度(V_(max))、最低血流速度(V min)]。【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PSF、BV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PSF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CVA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_(max)、V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_(max)、V min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眼压升高1例,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7%;观察组眼压升高2例,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雷珠单抗联合半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CSC合并CNV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视力和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 光化学疗法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达克替尼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生存情况分析
6
作者 李萱 潘华 +2 位作者 张晓鹏 徐歆然 张海燕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420-423,共4页
【目的】探讨达克替尼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生存情况。【方法】204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2例。对照组给予西妥昔单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达克替尼。两组患者均... 【目的】探讨达克替尼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生存情况。【方法】204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2例。对照组给予西妥昔单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达克替尼。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至疾病进展或毒性不能耐受。比较两组持续治疗3个疗程的疗效、肿瘤标志物、肺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1年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因未完成全疗程治疗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5例,最终分别纳入99例和97例。观察组的临床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细胞增殖抗原(PCNA)、癌胚抗原(CEA)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FVC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随访结束,对照组有2例失访,观察组1例失访,观察组98例患者存活62例,对照组95例患者存活47例,观察组1年总存活曲线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克替尼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NSCLC可增强抗肿瘤疗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近期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药物疗法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治疗结果 存活率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谭越 李纲 +1 位作者 李雪莲 杨梅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8期1132-1135,共4页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8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贝伐珠单抗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紫杉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相...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8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贝伐珠单抗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紫杉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相关指标[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纤维细胞因子(bF-GF)]、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的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缓解率为75.00%(30/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20/4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EGF、bF-GF水平和CEA、CA125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化疗,能够改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及血清相关因子水平,临床疗效较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药物疗法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紫杉醇/治疗应用 治疗结果
下载PDF
PD-1单抗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8
作者 侯龙辉 韦杨超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95-97,101,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单抗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予以PD-1单抗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和对照...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单抗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予以PD-1单抗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和对照组(单一微波消融治疗),每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 eier分析患者生存率.[结果]联合组疾病控制率及客观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9^(+)、CD73^(+)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皮疹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生存率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单抗联合微波热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疾病控制率,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外科学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抗体 单克隆 导管消融术/方法 微波/治疗应用
下载PDF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牛奶、奶粉、饲料中的三聚氰胺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淑群 曹碧云 +1 位作者 常化仿 邓安平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25-1030,共6页
建立了快速检测牛奶、奶粉、饲料样品中三聚氰胺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法。将三聚氰胺进行分子修饰得到两种衍生物,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相连制得免疫原和包被抗原。运用杂交瘤抗体制备技术得到抗三聚氰胺的单克隆抗... 建立了快速检测牛奶、奶粉、饲料样品中三聚氰胺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法。将三聚氰胺进行分子修饰得到两种衍生物,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相连制得免疫原和包被抗原。运用杂交瘤抗体制备技术得到抗三聚氰胺的单克隆抗体(mAb)。利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得平均粒径18 nm的胶体金,将胶体金与抗三聚氰胺单克隆抗体相连,所形成的金标抗体(Au-mAb)包被在胶体金垫上,包被抗原和羊抗鼠二抗分别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NC)上作为检测线(T线)和质控线(C线)。将胶金垫、NC膜、样品垫和吸水纸组装成免疫层析快速检测试剂条。将标准溶液(或待测液)滴加到样品垫上,10 min后可在NC膜C线和T线位置上用肉眼观察到胶体金的颜色(红色),通过比对颜色的深浅判断样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结果表明,三聚氰胺的检出限为10μg/L;选用了其它10种物质对免疫层析试剂条进行了特异性实验,免疫层析试剂条与2-氯-4,6-二氨基-1,3,5-三嗪和环丙氨嗪的交叉反应率约为1%,与其它8种物质没有交叉反应;加标样品用免疫层析试剂条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同时检查,结果一致。本方法适用于牛奶、奶粉、饲料样品中三聚氰胺的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 单克隆抗体 胶体金 免疫层析法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卵巢癌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曹王丽 宋佳希 李芳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6-540,共5页
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是妇科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占妇科肿瘤首位,主要原因在于其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治疗措施、对常规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和腹膜外转移。随着卵巢癌相关抗原被陆续发现,其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及抗体-抗肿瘤药... 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是妇科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占妇科肿瘤首位,主要原因在于其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治疗措施、对常规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和腹膜外转移。随着卵巢癌相关抗原被陆续发现,其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及抗体-抗肿瘤药物偶联物已成为卵巢癌治疗的新手段。通过靶向肿瘤抗原(cancer antigen 125,CA125)、黏蛋白1(mucin 1,MUC1)、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factor receptor-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等目标抗原,针对性地治疗卵巢癌,有些已经显示出一定的临床疗效,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阿巴伏单抗、Oregovomab、人乳脂肪球1(human milk fat globule 1,HMFG1)和曲妥珠单抗等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单克隆抗体 单抗偶联物 靶向治疗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华 张雪 +1 位作者 王玉浩 柳晓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9-288,共10页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是目前新药研发的一个热点。和小分子药物相比,单克隆抗体药物相对分子质量大,与靶点的结合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选择性。用于描述其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行为的PK模型和PK/PD模型也有了新的发展。本文从吸收、分...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是目前新药研发的一个热点。和小分子药物相比,单克隆抗体药物相对分子质量大,与靶点的结合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选择性。用于描述其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行为的PK模型和PK/PD模型也有了新的发展。本文从吸收、分布、消除等方面综述了单克隆抗体药物的PK特征,对当前用于该类药物PK研究的靶点介导药物处置(TMDD)模型和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进行了介绍,并基于药物与靶点作用的4类应用(免疫毒性治疗、靶细胞消除、改变细胞功能和靶向给药)分别介绍了单克隆抗体药物的PK/PD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模型 靶向给药 抗体偶联药物
下载PDF
兔出血症病毒抗原捕获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2
作者 秦海斌 刘怀然 +5 位作者 曲连东 刘家森 韩凌霞 姜骞 李亚明 杨增岐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1,44,共5页
用兔出血症病毒(RHDV)单克隆抗体包被酶标板,以兔多克隆抗体作为夹心抗体,建立RHDV抗原捕获ELISA检测方法,优化反应条件并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稳定性等指标进行了测试和评价。结果表明,单抗最佳包被质量浓度为1mg/L,兔... 用兔出血症病毒(RHDV)单克隆抗体包被酶标板,以兔多克隆抗体作为夹心抗体,建立RHDV抗原捕获ELISA检测方法,优化反应条件并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稳定性等指标进行了测试和评价。结果表明,单抗最佳包被质量浓度为1mg/L,兔多抗血清最佳质量浓度为4mg/L。本方法可特异性地检测出兔肝脏病料中的RHDV,纯化病毒的最低检出量为26μg/L。对已知阳性样品的检测显示,捕获ELISA检测的病毒滴度是HA试验的3~13倍。对67份可疑病料,捕获ELISA阳性检出率为62.7%,HA试验阳性检出率为55.2%。用不同批次包被的酶标板重复检测已知样品显示出良好的重复性。本方法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良好,可应用于RHDV的快速、批量、特异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捕获:ELISA 单克隆抗体 兔出血症
下载PDF
鼠抗人B7-2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陶然 石云杰 +7 位作者 孙中文 马泓冰 徐颖 程钢 孙玮丽 周立峰 邱玉华 张学光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3-207,共5页
以天然高表达膜型B7-2分子的人恶性B淋巴瘤经胞株Daudi和B7-2基因转染细胞株L929-B7-2为免疫原及检测细胞株,采用B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了1株稳定分泌抗人B7-2单抗的杂交瘤,命名为6A5。快速定性试纸法鉴定6A5属小鼠IgG1亚类。经体内诱生... 以天然高表达膜型B7-2分子的人恶性B淋巴瘤经胞株Daudi和B7-2基因转染细胞株L929-B7-2为免疫原及检测细胞株,采用B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了1株稳定分泌抗人B7-2单抗的杂交瘤,命名为6A5。快速定性试纸法鉴定6A5属小鼠IgG1亚类。经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单抗,小鼠腹水形成的阳性率为80%,腹水的收获量平均为5.9 ml/只小鼠。经免疫亲和层析法纯化,腹水中抗体蛋白的得率为1.1 mg/ml。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流式细胞仪分析,单抗6A5与L929-B7-2、PBTC、Raji和Daudi的阳性结合率分别为99.9%、4.6%、90.6%和99.1%。将6A5(终浓度为5μg/ml)加入到Daudi细胞的培养体系中,经显微镜观察及MTT法分析,6A5对Daudi细胞的生长在24 h内具有抑制作用(P<0.05)。以丝裂霉素处理的L929-B7-2为刺激细胞,PBTC为反应细胞,加入6A5共同培养。经MTT法分析,6A5能阻断B7-2介导的协同刺激信号,抑制PBTC增殖(P<0.05)。提示6A5是一株功能性抗体,在B7-2分子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2 基因转染细胞 协同刺激分子 单克隆抗体 腹水 抑制
下载PDF
弹尾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捕食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伟春 王光华 +1 位作者 程家安 陈正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694-3700,共7页
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针对弹尾虫的单克隆抗体2F10。该抗体的效价为1.024×108,只与灰橄榄长角跳虫、球角跳虫和钩圆跳虫等弹尾虫发生强烈反应而不与稻田常见的其它昆虫和蜘蛛发生交叉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建立了2F10、HRP-2F10和... 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针对弹尾虫的单克隆抗体2F10。该抗体的效价为1.024×108,只与灰橄榄长角跳虫、球角跳虫和钩圆跳虫等弹尾虫发生强烈反应而不与稻田常见的其它昆虫和蜘蛛发生交叉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建立了2F10、HRP-2F10和蜘蛛样品分别稀释4000倍(34.193ng/L)、1500倍(2.4624ng/L)和50倍(50ml/individual)的抗体夹心ELISA检测系统用于检测稻田常见蜘蛛对弹尾虫的捕食作用。其检测灵敏度为1/2头灰橄榄长角跳虫(4.49μg),拟环纹豹蛛捕食1头灰橄榄长角跳虫成虫后,在25℃下猎物的可测定时间为4.5h。应用该检测系统研究了不同稻区常见蜘蛛对2F10的阳性反应率。其中狡蛛、拟环纹豹蛛、纵条蝇狮和纵条蝇虎的阳性反应率显著高于食虫瘤胸蛛、八斑球腹蛛和锥腹肖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尾虫 蜘蛛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捕食作用
下载PDF
黄芪甲苷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于生兰 欧阳臻 +1 位作者 徐加兵 王帅兵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68-1571,共4页
人工合成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简称AST)的免疫抗原AST-BSA(黄芪甲苷-牛血清白蛋白)和包被抗原AST.OVA(黄芪甲苷-卵清白蛋白),以AST-BSA为免疫原,分5次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HAT筛选,有... 人工合成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简称AST)的免疫抗原AST-BSA(黄芪甲苷-牛血清白蛋白)和包被抗原AST.OVA(黄芪甲苷-卵清白蛋白),以AST-BSA为免疫原,分5次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HAT筛选,有限稀释法克隆。建立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间接ELISA和间接竞争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检测抗体效价和特异性。结果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效价达1:27000,获得两株稳定分泌抗AST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D5和3D11,以3D11细胞株制备的单抗检测AST显示在0.01—1μg/mL呈线性关系,检测范围达50—300ng/mL,制备的单抗可用于AST含量的检测。该方法有望用于AST免疫检测试剂的研制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单抗标记检测新城疫病毒免疫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希友 田夫林 +2 位作者 张秀娥 李建亮 崔言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6期1162-1165,共4页
利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形成胶体金颗粒,选择直径20 nm的胶体金颗粒标记单克隆抗体4E8,用兔抗鼠二抗喷洒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作为对照线,用另一株单抗5E6作为检测线,制备成胶体金试纸条。用试纸条检测120份泄殖腔样品,结果与病毒增殖后HA... 利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形成胶体金颗粒,选择直径20 nm的胶体金颗粒标记单克隆抗体4E8,用兔抗鼠二抗喷洒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作为对照线,用另一株单抗5E6作为检测线,制备成胶体金试纸条。用试纸条检测120份泄殖腔样品,结果与病毒增殖后HA法测得的结果符合率为95.8%,HA效价在1∶2以上,试纸条均能检测为阳性,与其他病毒的阳性血清没有交叉反应,且室温下可有效保存6个月。试纸条应用方便、快速,适合临床推广以及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NDV) 试纸条 胶体金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人源性抗核抗体Fab片段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 被引量:2
17
作者 钱新宇 陆慧琦 +2 位作者 李爱民 罗荣城 韩焕兴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41-1144,共4页
目的构建人源性抗核抗体(ANA)Fab片段噬菌体抗体库。方法从4名ANA滴度大于1∶10000的自身免疫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抽提总RNA,用RT-PCR技术扩增免疫球蛋白分子轻链κ、λ基因及重链Fd基因。将轻链基因片段克隆入pComb3Hss载体以构建... 目的构建人源性抗核抗体(ANA)Fab片段噬菌体抗体库。方法从4名ANA滴度大于1∶10000的自身免疫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抽提总RNA,用RT-PCR技术扩增免疫球蛋白分子轻链κ、λ基因及重链Fd基因。将轻链基因片段克隆入pComb3Hss载体以构建轻链文库,随后将重链基因载入κ/λ-pComb3Hss载体,形成κ/λ-Fd-pComb3Hss质粒,然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用辅助噬菌体M13KO7感染XL1-Blue,随机的重组抗体文库即表达于丝状噬菌体表面。结果扩增了长度为660bp的轻链κ、λ基因及重链Fd基因,并成功构建了库容为2×104的轻链基因抗体库和库容为4×104的人Fab抗体库,获得了噬菌体滴度为2×109CFU/ml的富含人源性抗核抗体Fab片段的噬菌体抗体库。结论成功构建了人源性抗核抗体Fab片段噬菌体抗体库,为人源性抗核抗体Fab片段的制备以及进一步评价其在肿瘤免疫靶向治疗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抗核 抗体 单克隆 噬菌体抗体库 肿瘤
下载PDF
抗O型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相对亲和力的测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宋帅 林彤 +1 位作者 邵军军 常惠芸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3-335,共3页
目的:对3株O型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4A9、4C3、9F12)的相对亲和力进行测定。方法:用纯化的O型口蹄疫病毒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一种检测方法,将3株单克隆抗体(4A9、4C3、9F12)制备腹水并纯化,并用建立的检测方法测定3株单克隆抗体(4A9、4C3... 目的:对3株O型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4A9、4C3、9F12)的相对亲和力进行测定。方法:用纯化的O型口蹄疫病毒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一种检测方法,将3株单克隆抗体(4A9、4C3、9F12)制备腹水并纯化,并用建立的检测方法测定3株单克隆抗体(4A9、4C3、9F12)的相对亲和力。结果:检测方法中抗原、酶标抗体的最佳稀释度分别为1∶800和1∶10000,单抗的相对亲和力分别为:4A9约在5.242μg/ml(1∶600),4C3约在0.763μg/ml(1∶5000),9F12约在0.127μg/ml(1∶40000),即9F12>4C3>4A9。结论:用建立的ELISA方法测定了3株O型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4A9、4C3、9F12)的相对亲和力,将为进一步研究口蹄疫病毒而选取合适的单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型口蹄疫病毒 单克隆抗体 相对亲和力
下载PDF
特布他林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及其单克隆抗体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艳艳 职爱民 +6 位作者 刘庆堂 李靓 李青梅 柴书军 胡骁飞 邓瑞广 张改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5-339,共5页
分别通过1,4丁二醚法和EDC法将特布他林偶联于载体蛋白BSA和OVA上,用BSA-TBL免疫BALB/c小鼠,经过3次免疫后,OVA-TBL包被后用间接ELISA和阻断ELISA选择细胞融合备用鼠,选择高效价、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小鼠进行抗原进行冲击免疫;无菌手... 分别通过1,4丁二醚法和EDC法将特布他林偶联于载体蛋白BSA和OVA上,用BSA-TBL免疫BALB/c小鼠,经过3次免疫后,OVA-TBL包被后用间接ELISA和阻断ELISA选择细胞融合备用鼠,选择高效价、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小鼠进行抗原进行冲击免疫;无菌手术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建立分泌TBL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TBL mAb,并对TBL mAb的效价、敏感性和特异性等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免疫的6只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均达到10-4;融合后筛选出4C08-G5和3H3-A02共2株敏感特异的杂交瘤细胞,其细胞培养上清液效价分别为1∶800和1∶1600,腹水效价分别为1∶2.56×105和1∶1.02×106;4C08-G5株分泌的抗体对TBL的IC50为5.25ng/ml,与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等其他β2激动剂交叉反应性小于3%。本试验获得了抗TBL mAb,为TBL残留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布他林 杂交瘤 单克隆抗体 鉴定
下载PDF
重组阴道毛滴虫黏附蛋白3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俞石芳 黄慧聪 +4 位作者 谭峰 梁韶辉 郑晓云 李强 潘长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制备重组阴道毛滴虫(T.υ)黏附蛋白33(AP33)单克隆抗体(McAb)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将pET32(a)-AP33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E.coli)BL21(DE3),用0.5 mmol/L IPTG诱导表达,超声破菌后获得可溶性表达产物,通过Ni-NTA法纯化,以纯化的... 目的制备重组阴道毛滴虫(T.υ)黏附蛋白33(AP33)单克隆抗体(McAb)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将pET32(a)-AP33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E.coli)BL21(DE3),用0.5 mmol/L IPTG诱导表达,超声破菌后获得可溶性表达产物,通过Ni-NTA法纯化,以纯化的融合蛋白33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cAb,用ELISA和有限稀释法筛选出分泌高滴度McAb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其免疫球蛋白亚类及其效价,免疫印迹分析其特异性。结果共筛选出能稳定分泌抗AP33单克隆抗体的5株(4A2,4F11,4F8,4E7,4H11)杂交瘤细胞株,抗体重链均为IgG1;腹水的上清效价为1∶40 000-1∶80 000。免疫印迹分析显示,5株单抗均能与重组阴道毛滴虫AP33发生特异性结合;与阴道毛滴虫抗原分子量为33kDa抗原分子结合。结论制备的抗重组AP33杂交瘤细胞株能分泌识别重组AP33的高特异性单抗,为进一步研究其在阴道毛滴虫病免疫诊断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毛滴虫 AP33 单克隆抗体 免疫印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