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V DNA检测在血清HBsAg与HBsAb共存模式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刘伟平 殷明刚 阮艳秋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7期136-139,共4页
目的检测HBsAg与HBsAb共存模式血清中HBV DNA的拷贝数,探讨其在相应患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统计HBsAg与HbsAb双阳性的血清学模式分布;荧光定量PCR检测HBsAg与HBsAb共存模式标本的HBV DNA病毒载量;在96... 目的检测HBsAg与HBsAb共存模式血清中HBV DNA的拷贝数,探讨其在相应患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统计HBsAg与HbsAb双阳性的血清学模式分布;荧光定量PCR检测HBsAg与HBsAb共存模式标本的HBV DNA病毒载量;在96例共存模式中,按S/CO比值高低将其分为A、B、C、D 4组,计算各组的HBV DNA阳性率。结果在所有HBsAg与HBsAb共存模式中,HBsAg、HBsAb、HBeAg、HBcAb阳性模式比例最高,为53.1%(51/96);HBsAg、HB-sAb、HBeAb、HBcAb阳性模式所占比例为35.4%(34/96)。HBeAg阳性组的HBV DNA阳性率为86%;HBeAg阴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53.1%,两组差异显著(P<0.05)。HBV DNA阳性样本中,HBeAg阳性组的平均病毒载量对数值高于HBeAg阴性组(5.08±1.12/ml vs 4.43±1.15/ml,P<0.05)。在共存模式中,以C组(HBsAg≥2,HBsAb 1.0~1.9)HBV DNA阳性率最高,达61.5%(59/96),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对于HBsAg与HBsAb共存模式的血清样品,可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 DNA来确定体内病毒是否处于复制状态和载量高低,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改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体 乙肝病毒DNA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HBsAg阳性产妇乙肝感染状况及新生儿血清中HBsAg和HBsAb水平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卢小娟 罗秋平 +3 位作者 汪红艳 汪俊 高婧 孟伟伟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879-881,共3页
目的探究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的乙肝感染状况及新生儿血清中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水平变化,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产检的456例HBsAg阳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的乙肝感染状况及新生儿血清中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水平变化,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产检的456例HBsAg阳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HBsAg阳性产妇的乙肝感染情况及母婴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播率,比较不同血清学模式、不同HBV DNA载量产妇新生儿的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水平。结果所有HBsAg阳性产妇均为HBV阳性;456例产妇分娩的新生儿中有89例为HBsAg阳性,母婴垂直传播率为19.52%;不同血清学模式产妇新生儿脐带血的HBV DNA载量水平以及HBV DNA阳性率、HBsAg阳性率和HBsAb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NDA载量越高的孕产妇,其新生儿脐带血的HBV DNA载量水平以及HBV DNA阳性率、HBsAg阳性率越高,HBsAb阳性率越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阳性产妇的HBV母婴传播率极高,新生儿的血清HBsAg、HBsAb水平存在异常表达,HBV-DNA载量水平以及血清学模式是影响HBV母婴传播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载量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体 母婴传播
下载PDF
HBsAg及抗-HBs同时阳性患者血清中HBV-S基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蒋力云 刘远 +4 位作者 蔡衍珊 吴新伟 李孝权 狄飚 王鸣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88-290,共3页
目的分析HBsAg以及抗-HBs同时阳性血清中HBV-S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对广州市部分中学生体检中发现的HBsAg以及抗-HBs均为阳性的血清提取乙肝病毒DNA,针对S基因进行巢式PCR扩增,将产物进行序列分析并比较结果。结果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 目的分析HBsAg以及抗-HBs同时阳性血清中HBV-S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对广州市部分中学生体检中发现的HBsAg以及抗-HBs均为阳性的血清提取乙肝病毒DNA,针对S基因进行巢式PCR扩增,将产物进行序列分析并比较结果。结果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序列比较,均发现S基因某些位点发生变异。结论HBsAg以及抗-HBs同时阳性的产生可能与HBV-S基因的变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S基因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下载PDF
HBsAg+/HBsAb+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区基因突变分析
4
作者 孙玉 张洪海 +3 位作者 陈德喜 魏飞力 郭向华 石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5期118-121,共4页
目的研究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S区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7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以下简称"我院")HBsAg和HBsAb双阳性的CHB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HBsAg... 目的研究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S区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7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以下简称"我院")HBsAg和HBsAb双阳性的CHB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HBsAg+/HBsAb+组),随机选取在同一时期我院诊断为HBsAg+和HBsAb-的CHB患者79例作为对照(HBsAg+/HBsAb-组)。分离其血浆病毒DNA,PCR扩增S区基因,测序分析其突变情况。结果 HBsAg+/HBsAb+组患者全部存在S区突变(100%),其频率显著高于HBsAg+/HBsAb-组(84.81%)(P <0.05),而且突变多集中在S区亚单位1和3区域;HBsAg+/HBsAb+组S区多重位点突变的比例显著高于HBsAg+/HBsAb-组(P <0.01)。结论 S区基因突变频率的增加以及多重突变的存在与CHB患者S抗原抗体的变化密切相关,而这一突变的累积预示着不良的疾病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体 S基因 突变
下载PDF
“a”决定簇145位点变异的HBsAg单克隆抗体制备及HBV变异株快速检测方法
5
作者 王军 王继 王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1-234,共4页
HBsAg抗原145位突变,可能导致临床上广泛使用的HBsAg诊断试剂出现漏检.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出了一种抗该突变体的单克隆抗体,属IgG1亚类(κ型,效价为1∶9×104)与其他类型肝炎病毒抗原无交叉反应.采用该单抗与多克隆抗体所建立的AC-E... HBsAg抗原145位突变,可能导致临床上广泛使用的HBsAg诊断试剂出现漏检.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出了一种抗该突变体的单克隆抗体,属IgG1亚类(κ型,效价为1∶9×104)与其他类型肝炎病毒抗原无交叉反应.采用该单抗与多克隆抗体所建立的AC-ELISA法,对临床上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突变样品进行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单克隆抗体 hbv变异株 ELISA
下载PDF
2022-2023年珠海地区出境人员乙肝表面抗体水平监测
6
作者 梁艺 陈新彬 +6 位作者 黄玉湘 胡刘康 吴锦顺 许显芳 乐晓曦 金卫 李伟刚 《口岸卫生控制》 2024年第2期33-35,39,共4页
目的 了解珠海地区出境人员的乙肝免疫情况,为乙型肝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2年至2023年6月期间出境人员乙肝表面抗体检测者的数据,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监测人群血清乙肝表面抗体总阳性率为54.60%(1007/1843)。女... 目的 了解珠海地区出境人员的乙肝免疫情况,为乙型肝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2年至2023年6月期间出境人员乙肝表面抗体检测者的数据,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监测人群血清乙肝表面抗体总阳性率为54.60%(1007/1843)。女性乙肝表面抗体总阳性率为59.4%,男性乙肝表面抗体总阳性率为50.5%,不同性别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χ^(2)=14.714,P<0.05)。<20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岁出境人员中血清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1.5%、50.1%、58.2%、67.1%、57.7%(χ^(2)=31.408,P<0.05)。不同地区人员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人员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珠海地区出境人员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仅为54.36%,建议加强出境人员乙肝预防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乙肝表面抗体检测,补种乙肝疫苗和进行乙型肝炎方面的健康宣教,巩固乙肝防治成果,防止疫病传播,保护人民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肝表面抗体 出境人员
下载PDF
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免疫后16~18年的长期免疫效果定群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沈立萍 杨进业 +7 位作者 李艳萍 莫兆军 方孔雄 韦少超 李荣成 董邕辉 张勇 毕胜利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1425-1427,共3页
目的评价新生儿乙肝疫苗普种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长期免疫效果,探讨乙肝血源疫苗免疫持久性。方法出生队列定群研究结合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象为1987—1989年出生并接种乙肝血源疫苗的人群,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法检测HBV感... 目的评价新生儿乙肝疫苗普种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长期免疫效果,探讨乙肝血源疫苗免疫持久性。方法出生队列定群研究结合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象为1987—1989年出生并接种乙肝血源疫苗的人群,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法检测HBV感染标志,结果与前期数据比较分析。结果(1)1987—1989队列的免疫人群在免疫7年、14年、18年后的疫苗保护效果分别为89.7%,94.8%和87.8%,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保护性抗体水平分别为57.37%,32.80%,36.67%,免后14、18年的抗体保持在一致水平;(2)乙肝血源疫苗接种16~18年后,平均HBsAg阳性率为1.99%;保护性抗体水平为36.67%,总表面抗体阳性率为62.91%。结论新生儿普种乙肝血源疫苗可有效预防HBV感染,疫苗免疫18年后保护效果稳定,不必进行人群加强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血源疫苗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 表面抗体 远期效果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血清自身抗体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国敬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比较普通干扰素-α(IFN-α)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 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自身抗体的影响。方法将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124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 目的比较普通干扰素-α(IFN-α)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 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自身抗体的影响。方法将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124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采用peg IFN-α治疗,对照组采用IFN-α治疗。比较2组HBs Ag、HBe Ag、HBV-DNA转阴情况、血清ALT水平及血清IFN抗体水平。结果观察组HBs Ag、HBe Ag和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血清AL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血清IFN抗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peg IFN-α可提高CHB的HBs Ag、HBe Ag和HBVDNA转阴率,改善肝功能,与IFN抗体水平升高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表面抗原 hbv-DNA转阴率 IFN抗体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敏感度和标准化问题
9
作者 罗海玲(综述) 温丽玲(审校) 《医学综述》 2009年第12期1884-1885,共2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HBV表面抗原(HBsAg)是目前诊断急性和慢性HBV感染的最重要血清学标志物。但是HBsAg阴性并非意味着没有HBV感染,检测误差主要由病毒、宿主或者检测试剂盒造成。提高检测方法的敏感...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HBV表面抗原(HBsAg)是目前诊断急性和慢性HBV感染的最重要血清学标志物。但是HBsAg阴性并非意味着没有HBV感染,检测误差主要由病毒、宿主或者检测试剂盒造成。提高检测方法的敏感度有助于降低满检率,建立标准化检测可以发挥HBsAg定量检测在临床中的价值。同时结合HBVDNA和HBV核心抗体(HBcAb)可以提高HBV感染的检测率,保障临床输血和器官移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 逃逸突变 核心抗体 hbv DNA 敏感度 标准化
下载PDF
HBsAg和抗-HBs双阳性患者乙肝病毒S区及RT区变异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建喜 李艳秋 +3 位作者 李海涛 门昆 陶靖隆 魏茂提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6-420,共5页
目的探索HBs Ag和抗-HBs双阳性患者乙肝病毒S区及RT区基因变异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筛选HBs Ag阳性病例,运用化学发光法进一步确认。采集研究对象血清,应用商品化离心柱法行HBV DNA提取。HBV S区和RT区变异状况采用PCR扩增后双向测序... 目的探索HBs Ag和抗-HBs双阳性患者乙肝病毒S区及RT区基因变异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筛选HBs Ag阳性病例,运用化学发光法进一步确认。采集研究对象血清,应用商品化离心柱法行HBV DNA提取。HBV S区和RT区变异状况采用PCR扩增后双向测序获得。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实验组(HBs Ag和抗-HBs双阳性患者)HBs Ag氨基酸变异率为2.95%,对照组(HBs Ag单阳性患者)为1.80%,2组有显著差异(P=0.019)。HBs Ag N末端氨基酸变异率在实验组为3.37%,对照组为1.85%,2组有显著差异(P=0.047)。虽然HBs Ag MHR区在2组也存在显著差异(P=0.009),但这种差异可能由于该片段α决定簇第1茎环区氨基酸变异所致,因第1茎环区变异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90%和1.79%,有显著差异(P=0.002)。实验组α决定簇特异性变异位点为I126V、A128V、Q129H、M133I、F134L,而对照组为G145E/R。实验组RT区氨基酸变异率为2.86%,对照组为2.35%,2组无显著差异(P=0.229)。结论 HBV S区MHR的α决定簇第1茎环区氨基酸高变异率可能是HBs Ag和抗-HBs双阳的原因之一,但研究结论尚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S区 变异
下载PDF
通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及抗体流行病学分析探讨成人的免疫防护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青波 吴海燕 +2 位作者 赵菁 武锐 赵阳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期116-119,共4页
目的通过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 Ag)及表面抗体(HBs Ab)数据分析,研究其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发展趋势,为其后续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6年来院就诊患者和体检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表面抗体数据,按性别及年龄为... 目的通过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 Ag)及表面抗体(HBs Ab)数据分析,研究其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发展趋势,为其后续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6年来院就诊患者和体检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表面抗体数据,按性别及年龄为参数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阳性率或阴性率为指标,分析其之间的变化规律,进行χ2检验以确定其在统计学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HBs Ag在男女总体感染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01,其总体阳性率在经波动后呈下降趋势。分析中发现,31~50岁人群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时段。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 Ab)阴性者在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9>0.05。HBs Ab阴性率高达51.5%。结论经过国家对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宣传力度的加大及个人预防意识的提高,其总体感染率显著下降。但HBs Ab阴性率仍很高,为加强HBs Ab阴性者的免疫防护。对HBs Ag及HBs Ab双阴性的成年人群,特别是31~50岁年龄段人群应加强乙肝疫苗的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 乙肝病毒(hbv)
下载PDF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母婴宮內传播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媚女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6期807-808,共2页
目的:观察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母婴宮內传播临床疗效?椒ǎ?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自孕28周起多次肌注HBIG60例为预防组及未注射的50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 目的:观察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母婴宮內传播临床疗效?椒ǎ?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自孕28周起多次肌注HBIG60例为预防组及未注射的50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母血HBsAg及其新生儿血HBsAg、抗HBs、HBVDNA。结果:预防组60例新生儿中有54例血清抗HBs阳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预防组新生儿血HBsAg、HBVDNA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经母亲对胎儿行被动免疫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宫内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被动免疫 表面抗体 宫内感染
下载PDF
慢性乙肝患者病毒血清学指标与HBVDNA及肝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宓 魏兴 +3 位作者 王伟 刘翛 陆毅 孙景霞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5年第21期3676-3678,3684,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肝患者病毒血清学指标与HBV DNA和肝酶的相关性,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贵州省肿瘤医院2012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590例,统计患者HBs Ag、HBs Ab、HBe Ag、HBe Ab、HBc Ab、HBV DNA以及ALT、... 目的分析慢性乙肝患者病毒血清学指标与HBV DNA和肝酶的相关性,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贵州省肿瘤医院2012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590例,统计患者HBs Ag、HBs Ab、HBe Ag、HBe Ab、HBc Ab、HBV DNA以及ALT、AST和GGT的定量结果,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组合阳性血清指标进行分组后比较显示,1、5阳性组较1、3、5阳性组和1、4、5阳性组GGT结果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5阳性组HBV DNA水平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的水平随着HBs Ag或HBe Ag浓度的增高逐渐升高,并与二者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285、0.419,P<0.001);1、4、5阳性组HBe Ab浓度变化与HBV DNA及三项肝酶均无相关性。结论除病毒血清学检查外,慢性乙肝患者应定期进行HBV DNA的检查,并根据情况检测肝酶,有助于提早发现和预防疾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病毒血清学指标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E抗原 乙肝e抗体 乙肝病毒核酸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例HBsAg与HBsAb双阳性模式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鸿良 杨莉俊 +1 位作者 费敏英 陈小静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2911-2912,2914,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少见模式产生的原因与临床意义。方法:筛选有完善的病史资料、及多次不同时段复查结果的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病例209例纳入统计分析。分析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患者的临床诊断、HBVM(乙肝血...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少见模式产生的原因与临床意义。方法:筛选有完善的病史资料、及多次不同时段复查结果的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病例209例纳入统计分析。分析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患者的临床诊断、HBVM(乙肝血清标志物)模式分布、HBV-DNA的阳性率、肝功能状况、治疗用药情况。结果: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病例HBVM模式分布以①②③⑤为主占54.5%。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组与对照组②的HBsAb的滴度差异具有显著性,与对照组①在HBV-DNA阳性率和肝功能异常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诊断为慢性乙肝的患者占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病例的78.5%。结论:HBsAb的产生在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患者中并非预示乙肝病情的恢复。HBV病毒的变异受多种因素影响。乙肝病情反复不逾,以及持续的治疗可能会引起HBV(乙型肝炎)病毒S区基因突变的累积,从而造成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变异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体 少见模式 免疫压力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产妇乳汁、血清HBV-DNA表达量与母乳喂养后婴儿乙肝标志物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岳琴 陆秀凤 郭益萍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23期2906-2909,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产妇乳汁、血清HBV-DNA表达与母乳喂养后婴儿乙肝标志物相关性。方法选取CHB产妇92例,对比不同乳汁、血清HBV-DNA表达产妇母乳喂养前后婴儿乙肝标志物水平,分析乳汁、血清HBVDNA表达与母乳喂养后婴儿乙肝标志物关...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产妇乳汁、血清HBV-DNA表达与母乳喂养后婴儿乙肝标志物相关性。方法选取CHB产妇92例,对比不同乳汁、血清HBV-DNA表达产妇母乳喂养前后婴儿乙肝标志物水平,分析乳汁、血清HBVDNA表达与母乳喂养后婴儿乙肝标志物关联性及CHB产妇母乳喂养后婴儿HBV感染因素。结果不同乳汁、血清HBV-DNA表达量CHB产妇感染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喂养12个月后,乳汁HBV-DNA载量> 103IU/ml者、血清HBV-DNA载量> 103IU/ml者婴儿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水平高于HBV-DNA载量≤103IU/ml者(P <0.05);乳汁HBV-DNA表达量、血清HBV-DNA表达与母乳喂养后婴儿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水平呈正相关(P <0.05);产妇乳汁、血清HBV-DNA表达量是母乳喂养后婴儿HB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CHB产妇乳汁、血清HBV-DNA表达与婴儿感染HBV关系密切,表达载量> 103IU/ml是婴儿感染HBV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根据HBV-DNA表达指导喂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母乳喂养 乙肝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乙型肝炎E抗体
原文传递
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检测双阳性CD重组型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贺 沈立萍 +5 位作者 张爽 王锋 张国民 梁晓峰 王富珍 毕胜利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0-406,共7页
西藏地区藏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率较高,而针对感染者血清中HBV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和HBV表面抗原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双阳性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尚无明确的研... 西藏地区藏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率较高,而针对感染者血清中HBV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和HBV表面抗原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双阳性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尚无明确的研究结论。为探讨西藏地区藏族人群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中HBsAg和HBsAb双阳性与基因组核苷酸/氨基酸突变的关系,本研究在西藏选取7个地区作为研究区域,进行多阶段抽样,选取样本进行HBV血清五项指标检测,筛选HBsAg和HBsAb均为阳性的患者血清共24份作为双阳性组,以年龄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等感染指标进行匹配,选取96份HBsAg阳性,HBsAb阴性患者血清作为对照组。HBV全基因组序列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产物直接测序获得,并进行重组分析和突变分析。852名西藏HBV感染者中,HBsAg/HBsAb双阳性率为2.82%(24/852)。双阳性组在S蛋白N端和主要亲水区(Major hydrophilic region,MHR)的突变率以及PreS缺失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753C、C1990T和C2002T等核苷酸突变;S蛋白中V224A、PreS区D103E等氨基酸突变在两组内分布存在显著差异。HBV/CD重组型的HBsAg/HBsAb双阳性发生率与中国乙肝主要流行区域接近。HBV感染者血清HBsAg和HBsAb共存可能与S蛋白,特别是MHR内的高氨基酸突变造成的免疫逃逸有关。PreS缺失、S抗原蛋白C端V224A突变和PreS区D103E突变可能对HBsAg/HBsAb双阳性的产生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hbv)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hbsab) 突变
原文传递
5985名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钟瑞美 颜玉 +2 位作者 王敏嘉 梁均和 林慕贞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1年第10期1243-1244,共2页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应答状况,为制定有效的乙肝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中、小学生血清三项乙肝感染标志(HBsAg、HBeAg、HBeAb),对三项标志全阴性者再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测定血清二...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应答状况,为制定有效的乙肝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中、小学生血清三项乙肝感染标志(HBsAg、HBeAg、HBeAb),对三项标志全阴性者再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测定血清二项感染标志(HBsAb、HBcAb)。结果血清三项感染标志(HBsAg、HBeAg、HBeAb)全阴性者其HBsAb阳性率为81.27%,中学生阳性率为80.27%,小学生阳性率为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P<0.05)。HBsAb有应答者HBcAb阳性率为5.12%,中学生阳性率为8.82%,小学生阳性率为0.6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64.58,P<0.01)。HBsAb无应答者HBcAb阳性率为21.14%,中学生阳性率为19.73%,小学生阳性率为7.6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87.70,P<0.01)。HBsAb有应答者和HBsAb无应答者其HBcAb阳性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313.48,P<0.01)。结论该地区学生HBsAb阳性率较低,免疫效果不理想,小学生HBsAb阳性率较高,中学生HBcAb阳性率较高,提示学生中乙肝疫苗接种需加强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 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 乙肝疫苗 无应答 免疫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