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gical treatment of brachiocephalic vessel involvement in Takayasu's arteritis 被引量:8
1
作者 WU Xin DUAN Hong-yong GU Yong-quan LI Jian-xin CHEN Bing WANG Zhong-gao ZHANG Jia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9期1122-1126,共5页
Background Takayasu's arteritis (TA) is a chronic idiopathic inflammatory disease that affects large and medium size arteries. The brachiocephalic trunk is the most frequently involved site in TA, and multi-vessel ... Background Takayasu's arteritis (TA) is a chronic idiopathic inflammatory disease that affects large and medium size arteries. The brachiocephalic trunk is the most frequently involved site in TA, and multi-vessel lesions are common. Surgical treatment includes vessel reconstruction surgery and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 Herein, we report our preliminary experience with surgical treatment of cerebral ischemia caused by cervical arterial lesions due to TA.Methods From January 2000 to December 2007, 38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schemia caused by cervical arterial occlusive lesions due to TA were treated surgically. There were three males and 35 females, with an age range of 15-42 years (mean 26.5 years). All patients had operative repairs undertaken. Twenty eight patients received bypass operation and 10 patients received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One case with coronary stenosis receive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imultaneously.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1 months to eight years.Results There were no peri-operative deaths in cerebrovascular reconstruction patients. Symptoms of cerebral ischemia were improved or cured in 25 of 38 patients. There was a low incidence of cerebral reperfusion syndrome. Two patients died at five and seven years after surgery due to heart failure. Another 8 patients (20%) required further surgery for stenosis (5 patients) or anastomotic aneurysms (3 patients).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was performed successfully for treatment of aortic and renal lesions. Repeated angioplasty for revascularization was performed in six PTA cases with restenosis after 5-24 months.Conclusions When cerebral perfusion has potential to be affected by TA, a definitive corrective procedure is advised when the patient is relatively stable. Although the recurrence rate is very high,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is the first choice procedure. Bypass operation is optimal for brachiocephalic-vessel involvement in TA. Cerebral reperfusion syndrome can be avoided by careful selection of the operation method and improved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kayasu's arteritis brain ischemia brachiocephalic trunk surgical procedures operative reperfusion syndrome
原文传递
硬膜外阻滞麻醉和全身麻醉对术后老年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蒋敢 吕苗苗 +1 位作者 曹艳 王军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722-726,共5页
目的:分析硬膜外阻滞麻醉和全身麻醉对术后老年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和研究组(实施硬膜外阻滞麻醉),收集2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类型及ASA分级等基础资料;抽取... 目的:分析硬膜外阻滞麻醉和全身麻醉对术后老年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和研究组(实施硬膜外阻滞麻醉),收集2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类型及ASA分级等基础资料;抽取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12、24及72 h的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AS)方法检测血清S-100β蛋白;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12、24及72 h的认知功能,同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麻醉时间、补液量及疼痛程度(VAS评分)等手术治疗相关指标。结果:2组老年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类型及ASA分级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术后6 h、12 h、24 h血清S-100β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但认知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VAS评分、麻醉时间及补液量等手术相关指标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硬膜外阻滞麻醉能够减轻术后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可能与降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老年人 外科手术 硬膜外阻滞麻醉 s-100Β蛋白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内淋巴囊手术 被引量:4
3
作者 樊兆民 张道宫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5年第5期246-248,共3页
梅尼埃病是以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耳鸣和(或)耳胀满感为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病。目前梅尼埃病的治疗尚无国际统一规范,主要是经验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内淋巴囊手术属于保存听力的功能性手术,适应于早中期... 梅尼埃病是以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耳鸣和(或)耳胀满感为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病。目前梅尼埃病的治疗尚无国际统一规范,主要是经验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内淋巴囊手术属于保存听力的功能性手术,适应于早中期梅尼埃病患者,尤其是听力尚存在波动的患者。内淋巴囊手术主要分为内淋巴囊减压术和内淋巴囊引流术,其总体眩晕控制率在6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Menière’s Disease) 内淋巴囊(Endolymphatic sac) 外科手术(surgical procedures operative)
下载PDF
儿童输注GD2单克隆抗体Naxitamab期间的镇痛方案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艳 张从志 +4 位作者 尹顺花 冯宇萌 董琦 顾硕 庄培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630-634,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输注GD2单克隆抗体Naxitamab期间的镇痛方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博鳌分院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期间32例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进行的167次Naxitamab输注疗程为研究对象,总结输注Naxit...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输注GD2单克隆抗体Naxitamab期间的镇痛方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博鳌分院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期间32例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进行的167次Naxitamab输注疗程为研究对象,总结输注Naxitamab引起的疼痛发生特点、部位、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为了缓解输注期间出现的疼痛,采用以口服加巴喷丁作为基础镇痛、复合静脉应用强效镇痛药来控制爆发性疼痛的方案。根据所应用强效镇痛药种类的不同,分为芬太尼组、艾斯氯胺酮组、氢吗啡酮联合艾斯氯胺酮组共3组,整个输注过程将患儿的疼痛控制在FLACC评分≤4分。结果芬太尼组、艾斯氯胺酮组、氢吗啡酮联合艾斯氯胺酮组三组患儿在每次输注期间发生疼痛(FLACC评分>4分)的次数分别是(3.17±1.23)次、(2.98±2.18)次、(3.07±2.02)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13,P>0.05);三组输注完成所用时长分别是(63.4±32.6)min、(59.7±45.6)min、(64.6±48.9)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11,P>0.05);氢吗啡酮联合艾斯氯胺酮组所需艾斯氯胺酮剂量为(1.22±2.68)mg/kg,显著低于艾斯氯胺酮组所需艾斯氯胺酮剂量(2.64±2.36)mg/kg(P<0.05);三组主要不良反应:低血氧饱和度发生例次分别为28、33、26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2,P>0.05);低平均动脉压发生例次分别为36、39、23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9,P>0.05)。结论以口服加巴喷丁为基础镇痛,静脉应用起效迅速的芬太尼或艾斯氯胺酮来抑制Naxitamab输注引起的爆发性疼痛安全、有效;选择镇痛时效较长的氢吗啡酮联合艾斯氯胺酮同样能达到抑制疼痛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单克隆 镇痛 分子靶向治疗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手术治疗腓骨上段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 被引量:15
5
作者 谭晓毅 杜远立 +1 位作者 王万宏 李云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7期426-426,共1页
关键词 MAIsONNEUVE骨折 外科手术 下胫腓联合分离 踝关节骨折 腓骨上段骨折 手术治疗 分析讨论
下载PDF
复发性鼻咽血管纤维瘤 被引量:2
6
作者 韦俊荣 康全清 +2 位作者 郑国玺 杜小滢 张晓彤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鼻咽血管纤维瘤的临床特征,减少复发率,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了16例复发性鼻咽血管纤维瘤的症状、体征、CT及MRI表现、手术方法和径路,手术效果及复发因素。结果手术后平均复发时间为8个月,其中1次复发9例,2... 目的探讨复发性鼻咽血管纤维瘤的临床特征,减少复发率,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了16例复发性鼻咽血管纤维瘤的症状、体征、CT及MRI表现、手术方法和径路,手术效果及复发因素。结果手术后平均复发时间为8个月,其中1次复发9例,2次复发5例,3次复发2例,肿瘤的复发与肿瘤的分期有关;术中出血量与患者的年龄、病程、肿瘤的分期及手术径路的选择有关。结论术前充分了解肿瘤的范围是降低复发率的关键,选择合适的手术径路是降低复发率的必要措施,完全彻底的切除肿瘤是降低复发率的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血管纤维瘤 复发性 手术径路 MRI表现 术中出血量 复发率 临床特征 诊治水平 回顾分析 手术方法 复发因素 手术效果 复发时间 必要措施 肿瘤 手术后 分期
下载PDF
乙状窦后径路内镜下选择性前庭神经切断术治疗梅尼埃病 被引量:8
7
作者 谭长强 G.B.Brookes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乙状窦后径路内镜下选择性前庭神经切断术 (selectivevestibularneurotomy,SVNT)治疗梅尼埃病的应用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观察和比较常规乙状窦后径路SVNT(12例 )与乙状窦后径路内镜下SVNT(9例 )的两组手术患者手术前... 目的 探讨乙状窦后径路内镜下选择性前庭神经切断术 (selectivevestibularneurotomy,SVNT)治疗梅尼埃病的应用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观察和比较常规乙状窦后径路SVNT(12例 )与乙状窦后径路内镜下SVNT(9例 )的两组手术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听觉和前庭功能、面神经功能检查结果。结果 常规手术组患者术后有 2例发生脑水肿 ,较术前平均听阈上升超过 15dB者 2例 ;平均平衡功能代偿所需时间为 (2 9 0 0± 9 6 0 )d。内镜手术组较术前平均听阈上升超过 15dB者 2例 ;平均平衡功能代偿所需时间为 (2 8 5 6± 7 91)d。术后 2年内常规手术组有 2例分别发作眩晕 1次和 4次 ,内镜手术组有 1例发作眩晕 2次。结论 乙状窦后径路SVNT作为目前普遍采用的控制梅尼埃病眩晕症状的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可较好地保存听觉功能和面神经完整性 ;术中应用内镜使该手术成为微创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窦后径路 内镜下选择性前庭神经切断术 梅尼埃病 临床症状 听觉 前庭功能 面神经功能
下载PDF
人血浆谷氨酸型纤溶酶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8
作者 李稻 陈权 +2 位作者 王红 李建新 王鸿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197-1201,共5页
目的 :探讨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激活时 ,血浆中Glu -Plg(Pln)含量变化和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自备的特异性针对Glu -Plg(Pln)抗原表位结构 (NH2 末端 1- 6 5aa)的单克隆抗体和针对Plg (Pln)重链区抗原表位的单克隆抗体 ,分别构建人血浆... 目的 :探讨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激活时 ,血浆中Glu -Plg(Pln)含量变化和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自备的特异性针对Glu -Plg(Pln)抗原表位结构 (NH2 末端 1- 6 5aa)的单克隆抗体和针对Plg (Pln)重链区抗原表位的单克隆抗体 ,分别构建人血浆Glu -Plg(Pln)和Plg(Pln)二种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应用 2种检测试剂分别对2 2 0例健康者、4 0例心外科手术后患者的血浆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 :2 2 0例健康者的Plg(Pln)含量为( 2 31 8± 6 2 1)mg/L ;Glu -Plg含量为 ( 2 13 9± 4 5 8)mg/L ;G/P比值为X =0 91。而 4 0例心外科手术后患者血浆中Glu -Plg(Pln)含量 ( 15 2 4± 6 8 1)mg/L与Plg(Pln)含量 ( 2 6 8 9± 73 3)mg/L比值显著为低 (P <0 0 1) ,其中 38例G/P比值也下降到X =0 5 4。结论 :血浆Glu -Plg(Pln)含量变化可能与血浆中Pln增加正反馈地促进Lys-Plg生成有关 ,增加的Lys -Plg能加速纤维蛋白水解。本实验建立的人血浆Glu -Plg(Pln)和Plg(Pl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纤溶蛋白溶酶原 抗体 单克隆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择期手术病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程连赛 武永胜 +1 位作者 马志军 常利 《齐鲁医学杂志》 2015年第6期703-705,共3页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病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香河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4年7月13 416例择期手术病人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筛查阳性者用特异性鉴定谱细胞做进一步鉴定。以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未进行输血...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病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香河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4年7月13 416例择期手术病人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筛查阳性者用特异性鉴定谱细胞做进一步鉴定。以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未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12 208例择期手术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筛查组13 416例病人共检出不规则抗体116例,检出率为0.865%(116/13 416),其中检出特异性抗体101例,检出率为0.753%;非特异性抗体15例,检出率为0.112%。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与性别、输血次数及妊娠史有关(χ2=10.28~69.21,P〈0.05)。筛查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χ2=26.37,P〈0.01)。结论择期手术病人有一定的不规则抗体检出率,输血前筛查有利于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输血 不规则抗体 筛查
下载PDF
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斌 蒋凯苓 江育玲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的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EL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0例主要临床表现为颌下、面颊部、耳周腮腺区、耳后乳突区无痛性多发肿块,多发颈部淋巴结肿大,肿块处的皮肤瘙痒及色素沉着... 目的探讨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的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EL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0例主要临床表现为颌下、面颊部、耳周腮腺区、耳后乳突区无痛性多发肿块,多发颈部淋巴结肿大,肿块处的皮肤瘙痒及色素沉着;外周血象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和计数明显升高。其中合并有肾病综合征1例。1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术后复发5例,予以放射治疗随诊3年未复发1例,予以再次手术治疗控制4例。结论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具有典型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切除、小剂量放射治疗以及类固醇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Kimura’s 头颈部 病理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局部切除治疗乏特壶腹部肿瘤17例 被引量:14
11
作者 吕民生 华益慰 +2 位作者 蒋彦永 梅建民 林梅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16-417,共2页
目的 评价局部切除治疗乏特壶腹部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 17例乏特壶腹部肿瘤患者实施局部切除的结果。结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8% (3/17)。 2例良性肿瘤治愈。 15例恶性肿瘤中 ,5年存活率 33% (5 /15 )。结论 局部切除... 目的 评价局部切除治疗乏特壶腹部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 17例乏特壶腹部肿瘤患者实施局部切除的结果。结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8% (3/17)。 2例良性肿瘤治愈。 15例恶性肿瘤中 ,5年存活率 33% (5 /15 )。结论 局部切除可使部分患者获得根治性切除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特壶腹部肿瘤 外科手术 局部切除术
原文传递
大鼠胃肠道术后肠道相关淋巴组织的变化及益生体的作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毛一雷 杜顺达 +3 位作者 马恩陵 尹朝华 蒋朱明 赵玉沛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81-584,共4页
目的观察手术、抗生素对淋巴集结 (Peyer′spatches)中淋巴细胞亚群和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并观察益生体对机体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分空白对照组、手术组、抗生素组和治疗组 4组 ,分别施行肠切除和胃造瘘 ,术后在后 2组应用抗生素 ,并... 目的观察手术、抗生素对淋巴集结 (Peyer′spatches)中淋巴细胞亚群和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并观察益生体对机体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分空白对照组、手术组、抗生素组和治疗组 4组 ,分别施行肠切除和胃造瘘 ,术后在后 2组应用抗生素 ,并在治疗组加用乳酸菌 ,喂养 7d。结果(1)手术及术后应用抗生素明显降低了Peyer′spatches中淋巴细胞总数及B细胞的数量 ;T细胞及其中CD4+ T细胞的变化不如B细胞及CD8+ T细胞显著。 (2 )手术及抗生素破坏了肠道菌群的平衡 ,主要表现为肠道细菌总量、厌氧菌及大肠杆菌量的减少。 (3)肠道细菌的变化与Peyer′spatches中淋巴细胞的变化有相同趋势。 (4 )新一代益生体Lb .Plantarum 2 99v防止了Peyer′spatches中淋巴细胞的破坏。结论  (1)手术或抗生素明显损害了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功能。 (2 )微生态的破坏可能与免疫功能下降相关。 (3)目前的常规肠内营养配方中均不含益生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肠道相关淋巴组织 益生体 胃肠道手术 术后 肠道微生态
原文传递
原发性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治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宝贵 丁庆刚 +3 位作者 崔青皓 梁寒 柳建中 王家仓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05-607,共3页
目的 总结原发性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 33年来收治的 6 8例原发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中位年龄 4 6岁 ,男女比例 1 8∶1。腹痛、腹部包块、腹泻、体重下降、便血、恶心... 目的 总结原发性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 33年来收治的 6 8例原发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中位年龄 4 6岁 ,男女比例 1 8∶1。腹痛、腹部包块、腹泻、体重下降、便血、恶心呕吐是主要临床表现。肿瘤部位以回盲部最为常见 (49% ,33/ 6 8)。肿瘤最大平均径为 (8 3± 3 6 )cm ,以B细胞来源为主 (94 % ,6 4 / 6 8) ,多为中低度分化 (84 % ,5 7/ 6 8)。ⅠE、ⅡE、ⅢE、ⅣE期患者分别占 4 9%、2 7%、9%、16 %。 6 8例中 4 2例接受根治性手术 ,2 1例为姑息性切除 ,5 9例作了化疗 ,14例接受放射治疗。本组患者累积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3%、4 7%、4 4 %。结论 原发性结直肠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好发于青壮年男性 ,手术切除和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 非霍奇金淋巴瘤 原发性 患者 预后分析 肿瘤 腹部包块 根治性手术 常见 回盲部
原文传递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姚行齐 孙艺 +3 位作者 褚勇 罗燕云 张桂凤 王伦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937-938,共2页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采用UPPP加舌骨悬吊术治疗前后血栓素B2(TXB2)、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T-Ⅱ)、内皮素1(ET-1)和抗心磷脂抗体(ACA)的变化及手术对其的作用。方法:选择经PSG检查确诊的重度OSAHS患者54...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采用UPPP加舌骨悬吊术治疗前后血栓素B2(TXB2)、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T-Ⅱ)、内皮素1(ET-1)和抗心磷脂抗体(ACA)的变化及手术对其的作用。方法:选择经PSG检查确诊的重度OSAHS患者54例,为OSAHS组,另设对照组2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TXB2、肾素、AT-Ⅱ、ET-1及ACA,OSAHS组手术治疗后半年复查上述指标。结果:OSAHS组术前血浆TXB2、肾素、AT-Ⅱ、ET-1及ACA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OSAHS组手术治疗后半年上述指标均低于术前(P<0.05或P<0.01);TXB2、肾素、AT-Ⅱ、ET-1、ACA与AH I呈正相关,与SaO2呈负相关。结论:OSAHS患者易患血栓栓塞性疾病,并与夜间低氧血症密切相关,手术治疗可有效逆转上述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阻塞性 血栓素B2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素1 抗心磷脂抗体 外科 手术
原文传递
炎症性肠病的微创外科治疗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小剑 陈钰锋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40-1145,共6页
炎症性肠病患者腹腔病变情况复杂,加之机体严重营养不良,手术风险大大提高。因此,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优势。部分新技术,如单孔腹腔镜手术... 炎症性肠病患者腹腔病变情况复杂,加之机体严重营养不良,手术风险大大提高。因此,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优势。部分新技术,如单孔腹腔镜手术、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等,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应用国外已有报道,但在我国发展仍较缓慢,因此,开展相关的实践非常必要。对施行微创手术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选择仍需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原发性胰腺非何杰金淋巴瘤六例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瑞 唐岩 +1 位作者 张怡杰 胡志浩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胰腺非何杰金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 1980年1月至 2 0 0 0年 3月间收治的原发性胰腺非何杰金淋巴瘤 6例。结果本组 6例患者中 2例病灶位于胰头部 ,4例位于胰体尾和胰尾部。临床表现包括上腹部不适、体重减... 目的探讨原发性胰腺非何杰金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 1980年1月至 2 0 0 0年 3月间收治的原发性胰腺非何杰金淋巴瘤 6例。结果本组 6例患者中 2例病灶位于胰头部 ,4例位于胰体尾和胰尾部。临床表现包括上腹部不适、体重减轻、腹部肿块和黄疸。术前行B超和CT检查均诊断为胰腺癌。 2例分别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胰体尾切除术 ,4例经手术明确诊断。病理报告为非何杰金淋巴瘤。手术后均行化疗 ,4例实施放疗。除 1例失访外 ,其余 5例分别存活 5 8、49、2 2、13和 4个月。结论原发性胰腺非何杰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 ,明确诊断依赖于组织学检查 ,外科手术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外科手术 治疗 胰腺肿瘤 原发性胰腺非何杰金淋巴瘤
原文传递
我国炎症性肠病外科治疗决策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现瑞 刘炫辉 兰平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7年第4期273-279,共7页
我国的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需要接受外科干预的患者也逐渐增多。手术治疗是炎症性肠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对于有手术适应证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我们应正确的选择手术时机以及手术方式进行外科干预,以期缓解患者症状、改善预... 我国的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需要接受外科干预的患者也逐渐增多。手术治疗是炎症性肠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对于有手术适应证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我们应正确的选择手术时机以及手术方式进行外科干预,以期缓解患者症状、改善预后。本文通过复习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分别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外科治疗手术指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治疗决策
原文传递
把握好炎症性肠病外科治疗的"尺"与"度"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维铭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20年第3期177-179,共3页
根据炎症性肠病(IBD)外科治疗共识内容,文章点评了把握外科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充分预康复在治疗中的重要性,强调应重视肛周CD的诊疗,最后总结了IBD外科治疗的目标和策略。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共识 解读 预康复 手术时机
原文传递
肝外胆道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替吉奥单药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向东 李仁锋 +4 位作者 陈昆仑 陆旭 叶健文 宗可 翟文龙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1-276,共6页
目的探讨肝外胆道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替吉奥单药辅助化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108例肝外胆道恶性肿瘤并行根治性R0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2例(57.4%)、女性46例(... 目的探讨肝外胆道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替吉奥单药辅助化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108例肝外胆道恶性肿瘤并行根治性R0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2例(57.4%)、女性46例(42.6%),中位年龄59岁(范围:26~79岁),Ⅱ期10例(9.3%)、Ⅲ期85例(78.7%)、Ⅳ期13例(12.0%),肝门部胆管癌40例(37.0%)、中段胆管癌8例(7.4%)、远端胆管癌25例(23.2%)、胆囊癌35例(32.4%)。根据术后是否接受化疗分为两组:化疗组49例,术后行替吉奥单药辅助化疗;非化疗组59例,术后未行化疗。随访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无瘤生存时间,1、2、3年总体生存率及化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累积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最大径、肿瘤部位、TNM分期、病理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化疗组术后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7个月,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为21个月;未化疗组术后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1个月,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为17个月。两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7,P<0.05);化疗组和未化疗组患者1年总体生存率(83.4%和7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6,P>0.05);2、3年总体生存率(63.3%、36.6%和41.6%、2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0,P<0.05;χ^2=6.143,P<0.05)。两组患者无瘤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6,P>0.05);1、2、3年无瘤生存率(77.6%、41.4%、33.1%和62.7%、30.9%、21.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52,P>0.05;χ^2=1.571,P>0.05;χ^2=3.323,P>0.05)。化疗过程中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不良(28.6%,14/49)、贫血(26.5%,13/49)、白细胞计数减少(22.5%,11/49)等,均为轻度。结论肝外胆道恶性肿瘤行根治术后给予替吉奥单药辅助化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预后,且不良反应程度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肿瘤 外科手术 化疗 替吉奧
原文传递
亚临床库欣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手术与保守治疗预后比较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梦思 张文婧 +4 位作者 朱科盈 冯文焕 黄洪 朱大龙 李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6期2834-2840,共7页
目的:提高对亚临床库欣综合征(SCS)临床及代谢特征的认识,明确手术或保守治疗的SCS患者激素及代谢合并症变化,为治疗决策提供借鉴。方法:纳入2010至2018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明确诊断的SCS患者56例(41例接受手术治疗,15例随... 目的:提高对亚临床库欣综合征(SCS)临床及代谢特征的认识,明确手术或保守治疗的SCS患者激素及代谢合并症变化,为治疗决策提供借鉴。方法:纳入2010至2018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明确诊断的SCS患者56例(41例接受手术治疗,15例随访观察)。同时选择与SCS性别、年龄匹配的肾上腺无功能瘤(NFA)患者56例,肾上腺腺瘤型临床库欣综合征(CS)患者68例。比较各组临床特征及SCS手术或保守治疗或随访观察的激素水平及代谢异常状态变化。结果:纳入SCS患者56例,男15例,女41例,就诊年龄(52.0±12.6)岁。CS和SCS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质醇昼夜节律消失。与NFA患者相比,SCS患者血浆ACTH水平较低[8∶00 ACTH:2.40(1.11,4.33)pmol/L比4.23(2.74,6.26)pmol/L],夜间皮质醇水平[(240±121)nmol/L比(59±8)nmol/L]和1 mg地塞米松抑制后皮质醇水平[(241±130)nmol/L比(34±12)nmol/L]更高(均P<0.01)。CS组ACTH及皮质醇轴功能紊乱较SCS组更明显。SCS患者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和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高于NAF组(75.0%比41.1%,33.9%比12.5%,62.5%比28.6%,35.7%比8.9%,均P<0.05)。SCS患者24 h尿游离皮质醇与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5、0.562、0.463,均P<0.05)。手术治疗后SCS患者体重、体质指数及血压较术前下降(均P<0.05)。其中手术组9例糖代谢异常患者6例缓解,11例超重/肥胖患者4例BMI恢复正常,22例高血压患者12例(54.5%)缓解。未手术组激素水平及代谢异常状态较基线无明显变化。结论:SCS患者存在轻度自主性皮质醇分泌,其合并代谢合并症风险增加。相对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后SCS患者激素异常纠正且部分患者代谢异常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欣综合征 亚临床库欣综合征 肾上腺意外瘤 外科手术 保守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