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ulation of human B lymphocyte differentiation by therapeutic immunoglobulins: from protein to mRNA levels
1
作者 Nathalie Dussault Nellie Dumont Sonia Néron 《Open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11年第3期65-73,共9页
Several groups are investigating the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therapeutic immunoglobulins (IVI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use. In vitro models such as CD40-CD154 interaction are necessary to study the physiological re... Several groups are investigating the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therapeutic immunoglobulins (IVI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use. In vitro models such as CD40-CD154 interaction are necessary to study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 of human B lymphocytes to IVIg. Human B lymphocytes treated with IVIg triggers a rapid phospho-rylation (<1 h) of extracellular-regulated kinases 1 and 2 (ERK1/2), which subsequently results in increased differentiation and decreased pro-liferation. However, the modulation of human lymphocyte physiology by IVIg is a gradual and cumulative process and requires long-term experimentation.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B lymphocytes into Ig-secreting cells can be evaluated both at the transcription and translation levels. The secretion of immunoglobulins can be assessed using ELISA or ELISPOTS whereas expression of immunoglobulin genes can be measured using semi-quantitative or quantitative PCR methods. We hereby report a comparison of these methods to explain how contradictory observations towards IVIg effects could result from their use.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ELISA and ELISPOTS will provide consistent observations by opposition to real-time PCR quantification. Besides, the reliability of each of these me-thods remained dependent on the stimulation period as well as the preparation of cellular extracts or cell samples following IVIg-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b lymphocyteS CD40-CD154 IVIG differentiation IMMUNOMODULATION
下载PDF
Differentiation induced by physiolog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timuli leads to increased antigenicity of human neuroblastoma cells
2
作者 Lena-Maria Carlson Sven Pahlman +2 位作者 Anna De Geer Per Kogner Jelena Levitskaya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98-411,共14页
Sympathetic neuronal differenti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favorable prognosis of neuroblastoma (NB), the most common extra-cranial solid tumor of early childhood. Differentiation agents have proved useful in clinical ... Sympathetic neuronal differenti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favorable prognosis of neuroblastoma (NB), the most common extra-cranial solid tumor of early childhood. Differentiation agents have proved useful in clinical protocols of NB treatment, but using them as a sole treatment is not sufficient to induce tumor elimination in patients. Therefore, complementary approaches, such as immunotherapy, are warranted. Here we demonstrate that differentiation of NB cell lines and ex vivo isolated tumor cells in response to physiological or pharmacological stimuli is associated with acquisition of increased antigenicity. This manifests as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surfac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lass I complexes and ICAM-1 molecules and translates into increased sensitivity of NB cells to lysis by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CTLs) and natural killer (NK) cells. The latter is paralleled by enhanced ability of differentiated cells to form immune conjugates and bind increased amounts of granzyme B to the cell surface. We demonstrate,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regardless of the stimulus applied, the differentiation state in NBs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tumor antigenicity that enables more efficient elimination of tumor cells by cytotoxic lymphocytes and paves the way for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iation-inducing agents and immunotherapy as an auxiliary approach in NB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ObLASTOMA differentiation ANTIGENICITY cytotoxic lymphocytes MHC
下载PDF
CAR-T细胞免疫疗法对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LDH、ALC、CD4+/CD8+、Ki6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付艳杰 郭文静 +1 位作者 段鹏月 刘星辰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对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乳酸脱氢酶(LDH)、淋巴细胞绝对值(ALC)、CD4+/CD8+、肿瘤增殖抗原(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92例,均经CAR-T细胞免疫... 目的探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对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乳酸脱氢酶(LDH)、淋巴细胞绝对值(ALC)、CD4+/CD8+、肿瘤增殖抗原(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92例,均经CAR-T细胞免疫治疗。记录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后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LDH、ALC、CD4+/CD8+、Ki67水平。观察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前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AnnArbor分期、ECOG评分、结外受累部位、国际预后指数(IPI)、CAR-T治疗线数,以及治疗前LDH、ALC、CD4+/CD8+、Ki67水平。结果CAR-T免疫治疗后CR 39例(42.39%),PR 24例(26.09%),SD 18例(19.57%),PD 11例(11.96%);总有效63例(68.48%)。不良反应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71例(77.17%),低免疫球蛋白血症73例(79.35%)。经CAR-T细胞免疫治疗后LDH、Ki67水平较治疗前下降,ALC、CD4+/CD8+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LBCL治疗无效患者年龄、AnnArbor分期、结外受累部位数量、IPI、LDH、Ki67、CAR-T治疗线数均高于治疗有效组患者,ALC、CD4+/CD8+均低于治疗有效组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AnnArborⅣ期、多结外受累部位数量、高IPI得分、二线以上CAR-T以及治疗前LDH、Ki67的水平升高和ALC、CD4+/CD8+的水平降低是影响DLBCL患者CAR-T细胞免疫治疗疗效的危险因素(P<0.05)。建立ROC曲线,LDH、ALC、CD4+/CD8+、Ki67 AUC分别为0.823、0.835、0.873、0.849,提示LDH、ALC、CD4+/CD8+、Ki67对CAR-T细胞免疫治疗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CAR-T细胞免疫疗法可降低LDH、Ki67水平表达,升高ALC和CD4+/CD8+表达,且治疗前LDH、ALC、CD4+/CD8+、Ki67表达对CAR-T细胞免疫疗法疗效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乳酸脱氢酶 淋巴细胞绝对值 肿瘤增殖抗原
下载PDF
基于BCMA突变体构建BCMA CAR-T细胞体外杀伤功能评价模型
4
作者 张小雪 华静涵 +3 位作者 侯睿 刘丹 施明 曹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3-500,共8页
目的:为解决野生型B细胞成熟抗原(BCMA)被γ分泌酶切割导致表达不稳定的问题,构建抵抗γ分泌酶切割的BCMA突变体并构建靶细胞,用于评价BCMA CAR-T细胞的杀伤功能。方法:将野生型BCMA的穿膜域替换为人CD8α穿膜域,构建抵抗γ分泌酶切割的... 目的:为解决野生型B细胞成熟抗原(BCMA)被γ分泌酶切割导致表达不稳定的问题,构建抵抗γ分泌酶切割的BCMA突变体并构建靶细胞,用于评价BCMA CAR-T细胞的杀伤功能。方法:将野生型BCMA的穿膜域替换为人CD8α穿膜域,构建抵抗γ分泌酶切割的BCMA突变体(BCMA-CD8αTM),构建过表达该突变体的U266(U266^(BCMA Mut))、K562(K562^(BCMA Mut))、SKOV3(SKOV3^(BCMA Mut))和CHO(CHO^(BCMA Mut))细胞;构建装载NFAT-EGFP报告基因的BCMA CAR Jurkat细胞(BCMA-CAR-Jurkat-Reporter)与U266^(BCMA Mut)细胞共培养,采用FCM检测该细胞中EGFP表达水平以指示NFAT激活水平,荧光素酶法检测BCMA CAR-T细胞对Luciferase标记的K562^(BCMA Mut)细胞的杀伤作用,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技术(RTCA)检测BCMA CAR-T细胞对SKOV3^(BCMA Mut)和CHO^(BCMA Mut)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应用γ分泌酶抑制剂LY411575抑制γ分泌酶活性,显著增强野生型U266细胞表面BCMA表达水平,平均荧光强度上调10倍以上;但撤除抑制剂后BCM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1);BCMA-CD8αTM突变体可抵抗γ分泌酶的切割作用,在U266细胞表面稳定表达(P>0.05);U266细胞及过表达BCMA-CD8αTM的U266细胞与BCMA-CAR-Jurkat-Reporter细胞共培养后都可激活Reporter系统、增强EGFP表达,但该效应在BCMA-CD8αTM过表达的U266细胞中更显著(P<0.01);BCMA-CD8αTM在BCMA表达阴性的K562、SKOV3和CHO 3种靶细胞中成功过表达,且在LY411575处理下该突变体的表达水平仅有小幅度升高;荧光素酶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效靶比下,BCMA CAR-T细胞均可特异、高效杀伤过表达BCMA-CD8αTM的K562细胞;RTCA结果显示,不同效靶比下,BCMA CAR-T细胞均可有效识别、杀伤过表达BCMACD8αTM的SKOV3和CHO细胞,但同等效靶比下的Mock-T细胞无此效应。结论:本实验构建的BCMA-CD8αTM突变体能够抵抗γ分泌酶的切割,在多种靶细胞表面稳定表达,为评价BCMA CAR-T细胞体外杀伤的有效性和特异性提供多种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成熟抗原 Γ分泌酶 CD8α穿膜域 CAR-T细胞 杀伤功能评价
下载PDF
综合需求在B淋巴细胞白血病CAR-T治疗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生命质量间的中介效应
5
作者 孙晗 周婷 +3 位作者 孙文玲 张倩 黄莉莉 冯艳艳 《临床护理杂志》 2024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分析综合需求在B淋巴细胞白血病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生命质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B淋巴细胞白血病CAR-T治疗患者127例,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一般自我效... 目的分析综合需求在B淋巴细胞白血病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生命质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B淋巴细胞白血病CAR-T治疗患者127例,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中文版癌症患者综合需求评估量表(CNAT)、中文版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综合需求与自我效能感、生命质量间的相关性,建立综合需求在自我效能感和生命质量间的中介模型并验证。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27份(97.69%)。127例患者自我效能感、生命质量和综合需求得分分别为(21.91±5.46)分、(68.18±17.23)分和(127.61±23.49)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自我效能感与生命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P<0.05),综合需求与自我效能感、生命质量呈显著负相关(r<0,P<0.05)。自我效能感对综合需求、生命质量有直接预测作用(P<0.05),综合需求在自我效能感和生命质量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4.35%。结论B淋巴细胞白血病CAR-T治疗患者综合需求处于较高水平,且综合需求、生命质量及自我效能感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自我效能感能够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还可通过综合需求间接影响患者生命质量;临床应针对患者综合需求进行有效干预,影响患者自我效能感对生命质量的作用路径,提升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白血病 CAR-T治疗 自我效能感 生命质量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型Richter综合征2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申继福 周晴 +1 位作者 陈小芸 严志民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701-708,共8页
Richter综合征(Richter syndrome,RS)指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或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SLL)的背景下,疾病向侵袭性淋巴瘤进展转化的临床过程。RS转化是恶性血液病进展的一种... Richter综合征(Richter syndrome,RS)指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或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SLL)的背景下,疾病向侵袭性淋巴瘤进展转化的临床过程。RS转化是恶性血液病进展的一种临床表现,患者在出现RS转变时提示预后差。目前,全球范围内还未形成统一的RS治疗标准。本文回顾性分析2例从CLL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转化的RS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探讨化疗后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免疫治疗等策略治疗RS的可能性,以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RICHTER综合征 干细胞移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免疫治疗 临床诊断
下载PDF
儿童EB病毒感染的免疫功能状况 被引量:43
7
作者 曾宾 肖燕 +3 位作者 金润铭 赵方 林雯 聂李平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549-1550,共2页
目的研究EB病毒(EBV)感染儿童免疫功能状况及其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CM)分别对3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CD19+、CD23+抗原进行检测,并与20例同龄健康对照组... 目的研究EB病毒(EBV)感染儿童免疫功能状况及其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CM)分别对3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CD19+、CD23+抗原进行检测,并与20例同龄健康对照组儿童比较。结果IM患儿急性期CD4+、CD8+、CD19+、CD23+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4.88±3.14)%,(65.49±5.33)%,(5.70±2.89)%,(2.41±1.83)%,恢复期为(36.75±3.88)%,(41.64±5.11)%,(15.98±2.80)%,(5.02±2.76)%。急性期CD8+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而CD4+、CD19+、CD23+淋巴细胞明显低于恢复期和对照组。恢复期3例CD23+细胞比值较高。结论EBV感染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明显异常,CD23+细胞的持续增高与CD4+T细胞的长期低下有可能成为评价IM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CD4^+ CD8^+ CD23^+ T淋巴细胞 b细胞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的论证——血清和肝组织HBV抗原、HBVDNA以及病理变化与证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6
8
作者 刘克洲 章明太 +10 位作者 陈智 蔡培仁 何文南 丁列明 阎辉 金建华 余乾炎 张秀芝 冯兰生 张金龙 陈明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1-13,共3页
应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组化等技术,对131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进行了论证,发现肝郁脾虚型临床符合慢性迁延性肝炎(CPH)者占94.6%,肝组织病理呈CPH改变者为69.2%;血清HBeAg和(或)HBVDNA阳性占61.5%,肝组织HBsAg阳性率为69.2%,其中... 应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组化等技术,对131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进行了论证,发现肝郁脾虚型临床符合慢性迁延性肝炎(CPH)者占94.6%,肝组织病理呈CPH改变者为69.2%;血清HBeAg和(或)HBVDNA阳性占61.5%,肝组织HBsAg阳性率为69.2%,其中呈弥漫型者占44.4%,HBVDNA阳性率为33.3%。肝肾阴虚型临床符合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者占75.5%,肝脏病理呈CAH改变者占88.5%;血清HBeAg和(或)HBVDNA和肝组织HBsAg阳性率均为80.8%,后者弥漫型占阳性病例85.7%,高于肝郁脾虚型(P<0.05);肝内HBcAg阳性率为34.6%,其中浆型占阳性者55.6%,HBVDNA阳性率63.2%,高于肝郁脾虚型(P<0.05)。气滞血瘀型临床属CAH伴早期肝硬化者占75.0%,病变较重,HBV复制程度与肝郁脾虚型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辨证分型 乙肝病毒 抗原
下载PDF
LPS诱导B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中部分基因表达的改变 被引量:6
9
作者 程小星 邓少丽 +1 位作者 蹇锐 蒋静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6,共4页
LPS为1型T非依赖性抗原,可以在没有其他细胞辅助的情况下直接刺激成熟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产生抗体。为了研究LPS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机制,本研究检测了一些关键蛋白分子及转录因子表达的改变。LPS诱导的原代B淋巴细胞的... LPS为1型T非依赖性抗原,可以在没有其他细胞辅助的情况下直接刺激成熟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产生抗体。为了研究LPS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机制,本研究检测了一些关键蛋白分子及转录因子表达的改变。LPS诱导的原代B淋巴细胞的分化伴随着B淋巴细胞抗原受体(BCR)信号转导相关分子表达的显著降低,说明BCR的功能在浆细胞阶段已处于次要的地位。我们的结果还证明,LPS可以在原代B淋巴细胞有效地诱导被称为“B淋巴细胞终极分化主调控子”的转录因子Blimp-1的表达,并抑制转录因子Bcl-6和BSAP的表达,这一变化同B淋巴细胞的发育同步,可能在诱导增殖与分化的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S 抗原 b淋巴细胞 分化
下载PDF
丹酚酸B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CD1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建国 丁艳蕊 +1 位作者 杨胜兰 黄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7-551,共5页
目的观察丹参提取物丹酚酸B对四氯化碳(CCl4)致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表达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基因和蛋白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CCl4模型组(简称模型组)、丹酚酸B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及空白对照组(简称对照组)。比... 目的观察丹参提取物丹酚酸B对四氯化碳(CCl4)致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表达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基因和蛋白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CCl4模型组(简称模型组)、丹酚酸B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及空白对照组(简称对照组)。比较各组大鼠肝脏病理变化的同时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基质染色法测定血清内毒素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以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组织CD14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功能、肝纤维化程度、血清内毒素水平及血浆TNF-α含量及CD14 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指标均降低(P<0.01)。结论丹酚酸B能拮抗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下调肝组织CD14的表达、阻滞内毒素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丹酚酸b 内毒素 白细胞分化抗原14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体外应答功能的检测和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郑曲波 张宜俊 +3 位作者 刘惠萍 易学瑞 祖萍 章谷生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C)和T细胞对激活剂体外应答的功能。方法 用三色荧光染色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静息期和经激活剂激活后CD11c+DC和CD3 +/CD4+/CD69+T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与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血中抗HB... 目的 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C)和T细胞对激活剂体外应答的功能。方法 用三色荧光染色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静息期和经激活剂激活后CD11c+DC和CD3 +/CD4+/CD69+T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与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血中抗HBs阳性健康者相比 ,感染者组CD11c+型DC及其表达CD80和CD40共刺激分子的阳性细胞百分率 ,以及经CD2 /CD2R强激活剂刺激后CD69+T细胞百分率等三项指标均呈明显低下的状态。结论 慢性HBV感染者血中DC和T细胞对激活剂的体外刺激 ,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应答功能低下或缺陷 ,本研究涉及的三项细胞免疫检测方法有利于深入了解机体对病原体应答的能力 ,其结果有助于阐明发病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T淋巴细胞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应答 分化抗原 检测
下载PDF
B细胞对T细胞及其亚群CD25、CD3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瑾 安东善 +2 位作者 卓仁淑 图门乌力吉 林树青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对T淋巴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方法分离外周血T、B细胞及CD4+、CD8+T淋巴细胞,分别用LPS、PPD、PWM刺激B细胞,洗去刺激原后与T细胞及亚群共同培养。最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及其亚群CD25、CD30表达水平。结果PPD刺激...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对T淋巴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方法分离外周血T、B细胞及CD4+、CD8+T淋巴细胞,分别用LPS、PPD、PWM刺激B细胞,洗去刺激原后与T细胞及亚群共同培养。最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及其亚群CD25、CD30表达水平。结果PPD刺激组T细胞CD25、CD3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PWM、LPS刺激组与对照组间无差异(P>0.05)。PPD刺激组CD4+T细胞CD25、CD30表达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但CD8+T细胞与对照组间无差异;LPS、PWM刺激组与对照组间无差异。结论 1未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对T细胞活化无明显影响;2受PPD刺激的B细胞对T细胞的活化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 T细胞 CD25 CD30 抗原提呈 亚群
下载PDF
HBeAg(+)与HBeAg(-)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银亚 谭善忠 +3 位作者 赵磊 孙薇薇 沈建军 梁重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探讨HBeAg(+)与HBeAg(-)HBV携带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HBeAg(+)与HBeAg(-)HBV携带者两组各50例患者,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CD4+和CD8+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及其比... 目的探讨HBeAg(+)与HBeAg(-)HBV携带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HBeAg(+)与HBeAg(-)HBV携带者两组各50例患者,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CD4+和CD8+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及其比值、CD4+CD25+Treg所占比例;以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BeAg(+)与HBeAg(-)HBV携带者,在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与CD8+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与CD8+T淋巴细胞比值,在HBeAg(+)HBV携带者有升高趋势,但与HBeAg(-)HBV携带者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HBV携带者,CD4+CD25+Treg所占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HBeAg(-)HBV携带者,CD4+CD25+Treg所占比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尽管肝功能在正常范围,HBeAg(+)与HBeAg(-)HBV携带者外周血CD4+CD25+Treg比例不同,HBeAg(+)HBV携带者高于健康对照组,而HBeAg(-)HBV携带者低于健康对照组,提示HBeAg(+)与HBeAg(-)HBV携带者处于不同的免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肝炎e抗原 乙型
下载PDF
人卵巢癌相关抗原OVA66的B细胞表位预测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争春 王颖 +5 位作者 王树军 张惠珍 荣婷婷 王庆飞 谢国化 葛海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3-516,共4页
目的:预测人卵巢癌相关抗原OVA66的B细胞表位。方法:B细胞表位预测,以单参数(亲水性、可及性、柔韧性、极性)预测为基础,结合ABCpred预测结果,并经二级结构预测筛选等综合分析。结果:OVA66的B细胞表位可能位于209-216,266-275,294-301,3... 目的:预测人卵巢癌相关抗原OVA66的B细胞表位。方法:B细胞表位预测,以单参数(亲水性、可及性、柔韧性、极性)预测为基础,结合ABCpred预测结果,并经二级结构预测筛选等综合分析。结果:OVA66的B细胞表位可能位于209-216,266-275,294-301,362-368和391-396氨基酸残基的区域内或附近。结论:该结果对应用合成肽抗原进行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表位 b淋巴细胞 抗原 肿瘤相关 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乙肝患者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丁宁 黄丽利 +6 位作者 刘妍 范振平 刘立明 赵平 靳雪源 叶海燕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1-364,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表达特点及其在免疫应答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集2008年10月-2010年6月于解放军302医院就诊的40例急性乙肝患者血样进行人白细胞抗原-A2(HLA-A2)检测,对其中18例HLA-A2阳性... 目的分析急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表达特点及其在免疫应答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集2008年10月-2010年6月于解放军302医院就诊的40例急性乙肝患者血样进行人白细胞抗原-A2(HLA-A2)检测,对其中18例HLA-A2阳性患者取病程极期及恢复期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并以6例HLA-A2阴性急性乙肝患者、18例HLA-A2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和6例HLA-A2阳性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经CD3、CD8单克隆抗体和HBV多肽抗原(HBsAg183-191,HB-sAg335-343)特异性五聚体(pentamer)染色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BV特异性CTL频率,Cell-quest软件分析结果。同时检测患者发病极期丙氨酶转氨酶(ALT)峰值及HBV DNA载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8例HLA-A2阳性急性乙肝患者急性期HB-sAg183-191的特异性CTL频率为0.23%±0.18%,HBsAg335-343特异性CTL频率为0.49%±0.31%,较HLA-A2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发病极期上述抗原的特异性CTL频率(分别为0.07%±0.03%和0.08%±0.04%)明显升高(P<0.01);HBsAg183-191的特异性CTL频率与ALT峰值无显著相关性(r=0.4506,P=0.0528),而HBsAg335-343特异性CTL频率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5642,P=0.0119),但上述CTL频率均与乙肝病毒载量无明显相关。与发病极期相比,患者在恢复期HBsAg335-343特异性CTL频率明显降低(P=0.011)。HLA-A2阴性急性乙肝患者及HLA-A2阳性正常人均未检出上述2种抗原的特异性CTL。结论 HBV特异性CTL在病毒清除和肝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不同HBV抗原表位的CTL,其作用可有一定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HLA抗原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下载PDF
新生儿外周血B淋巴细胞CD21表达的免疫学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融 王琼瑾 +3 位作者 徐金梅 蒋犁 寿玮章 尹琰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46-548,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小儿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CD21的表达,探讨新生儿体液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球蛋白合成不足的原因。方法对不同年龄组小儿,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B淋巴细胞及CD21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测定其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新生儿组的... 目的通过测定小儿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CD21的表达,探讨新生儿体液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球蛋白合成不足的原因。方法对不同年龄组小儿,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B淋巴细胞及CD21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测定其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新生儿组的外周血中表达CD21的B淋巴细胞比例和数目明显低;B淋巴细胞表达CD21位点的平均荧光强度(MFI)也明显降低,说明新生儿B淋巴细胞表达CD21的表达量低下。除了新生儿组IgG水平高于婴幼儿组外,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新生儿乃至小婴幼儿体液免疫功能不足、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下的原因与B淋巴细胞功能及CD21的低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 CD21 免疫球蛋白 TI抗原 新生儿
下载PDF
B淋巴细胞信号转导相关接头蛋白Bam32与Hic-5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程小星 邓少丽 +1 位作者 蹇锐 蒋静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6-800,共5页
32kDB淋巴细胞接头分子(Bam32)是调控B细胞抗原受体(Bcellantigenreceptor,BCR)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蛋白质分子之一.为了研究Bam32的功能及其作用机理,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了能与Bam32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分子.筛选发现1个呈强阳性反应... 32kDB淋巴细胞接头分子(Bam32)是调控B细胞抗原受体(Bcellantigenreceptor,BCR)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蛋白质分子之一.为了研究Bam32的功能及其作用机理,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了能与Bam32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分子.筛选发现1个呈强阳性反应的克隆,其基因编码Hic5,为paxillin蛋白家族成员之一.Paxillin是整合素(integrin)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蛋白质分子,而整合素在细胞对细胞外基质分子的粘附、细胞运动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Bam32与Hic5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用293T细胞共转染和特异性免疫共沉淀法证实,Bam32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与Hic5共沉淀,证明它们可以在细胞内相互作用.应用免疫共沉淀法和抗磷酸化酪氨酸抗体检测显示,激酶Lyn可导致Bam32和Hic5的磷酸化.这些研究结果提示,Bam32与Hic5的相互作用可能在激活下游分子的信号转导级联反应以及调节细胞的粘附和运动等功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抗原受体 信号转导 bam32 Hic-5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D20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何云燕 罗建明 蒋玉凤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327-2329,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CD20抗原表达与初诊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血液病房2006年7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初诊120例B-ALL患儿... 目的探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CD20抗原表达与初诊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血液病房2006年7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初诊120例B-ALL患儿CD20抗原表达。结果 120例患儿中CD20抗原表达阳性率为25%,CD20抗原表达与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数、FAB分型、染色体改变、初诊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诱导化疗缓解第19天骨髓状态及临床危险度分型无关。结论 CD20+与CD20-的B-ALL患儿初诊临床表现基本相同,不具有更多高危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性 急性 抗原 分化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永生化EB病毒转化B细胞对肝癌细胞抗原的提呈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用国 梁增伟 +1 位作者 兰英华 任红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 建立EB病毒 (Epstein Barrvirus,EBV)转化的永生化B细胞 (命名为LEBV)并研究其对肝癌细胞抗原的提呈作用。方法 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 ,用等体积的EBV上清混合培养 4周以... 目的 建立EB病毒 (Epstein Barrvirus,EBV)转化的永生化B细胞 (命名为LEBV)并研究其对肝癌细胞抗原的提呈作用。方法 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 ,用等体积的EBV上清混合培养 4周以上建立永生化EBV转化B细胞 (LEBV) ,用流式细胞计数仪 (FACS)检测其细胞表面功能相关分子CD86、CD4 0、HLA DR和HLA ABC的表达情况。LEBV与自体淋巴细胞和肝癌细胞抗原共培养 3d,结束培养前 1 2h加入 37kBq/孔3 H 标记的胸腺嘧啶 (3 H TdR) ,收获细胞 ,用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cpm。结果 培养 3周以上即培养出EBV转化的永生化B细胞 ,可连续培养 1年以上。经FACS检测 ,细胞表面分子CD86、CD4 0、HLA DR和HLA ABC的表达率分别为 74 %、91 %、83%和 86 .7%。该细胞接触肝癌细胞抗原后刺激自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生化 Eb病毒 转化 b细胞 肝癌细胞抗原 提呈作用
下载PDF
1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特异性CD8 T细胞的快速诱导扩增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琳 范振平 +4 位作者 李乐 叶海燕 高蓉 张玲霞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57-1460,共4页
目的鉴定急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特异性CD8 T淋巴细胞识别的优势表位并建立对其进行快速诱导扩增的方法,为研究HBV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从1例HLA-A2阳性的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使用针对... 目的鉴定急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特异性CD8 T淋巴细胞识别的优势表位并建立对其进行快速诱导扩增的方法,为研究HBV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从1例HLA-A2阳性的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使用针对HLA-A2限制性HBsAg表位(S181-181、S335-343)和HBcAg表位(C18-27)的3种HLA-A2/抗原肽荧光标记五聚体试剂(Pentamers)检测HBV特异性CD8 T细胞频率,筛选可能的优势表位。用细胞因子和相应的抗原多肽对PBMC进行1-2周刺激培养,用Pentamers检测特异CD8 T细胞,动态分析特异性CD8 T细胞的增高并用流式细胞仪对其进行分选。结果经过抗原多肽刺激并在合适条件下培养后,HBV特异性T细胞频率显著增高,培养2周时达到高峰,S183-191特异性T细胞从0.21%增高到15.17%,升高了73.8倍;S335-343特异性T细胞占总CD8 T细胞的高分比从0.44%增高到1.79%,升高了3.1倍;但C18-27特异性T细胞的频率很低且刺激培养后无明显升高。结论通过HBV多肽诱导在适当条件下可使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在短期内获得明显诱导扩增,S-183-191特异性T细胞在控制急性HBV感染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抗原 表位 T淋巴细胞 细胞增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