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of PFNA an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Femur in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被引量:1
1
作者 Lu Wanqing Xiang Qingtian +2 位作者 Yu Yajun Wang Chunhua Wang Jiafei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18年第2期23-26,共4页
Purpos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and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femur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Methods:The study group is treated... Purpos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and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femur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Methods:The study group is treated with PFNA internal fixation.The control group is treated by internal fixation with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femur.Results:The time of operation,the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nd the time of fracture healing in the study group a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in the study group(3.23%)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17.2%).Data comparison shows P<0.05.Conclusion:The curative effect and prognosis for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treated by PFNA internal fixation are more ide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FEMUR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Internal fixation surgery Therapeutic effect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of PFNA an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Femur in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2
作者 Lu Wanqing Xiang Qingtian +2 位作者 Yu Yajun Wang Chunhua Wang Jiafei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18年第3期7-9,共3页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and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femur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Methods The study group is treated...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and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femur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Methods The study group is treated with PFNA internal fixation.The control group is treated by internal fixation with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femur.Results The time of operation,the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nd the time of fracture healing in the study group a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in the study group(3.23%)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17.2%).Data comparison shows P<0.05.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prognosis for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treated by PFNA internal fixation are more ide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FEMUR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Internal fixation surgery Therapeutic effect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治疗31-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扩髓与否的有限元分析
3
作者 刘泽民 王栋 +5 位作者 李岩 刘旻 陈斌 王钞崎 吕欣 张永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770-4776,共7页
背景: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否需要扩髓的问题尚有争议,一些人认为不扩髓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降低高龄患者术中风险,但此举是否会降低髓内钉支撑效果,尚无依据。另一些人认为扩髓可选择直径更粗的髓内钉,获得更好的力学支撑,但基础... 背景: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否需要扩髓的问题尚有争议,一些人认为不扩髓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降低高龄患者术中风险,但此举是否会降低髓内钉支撑效果,尚无依据。另一些人认为扩髓可选择直径更粗的髓内钉,获得更好的力学支撑,但基础研究显示此方法存在脂肪栓塞、破坏骨质(尤其高龄骨质疏松患者)等风险。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治疗31-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时扩髓与不扩髓的力学分布特点。方法:纳入一名健康志愿者,CT扫描其股骨获取DICOM格式文件,顺序导入Mimics、Geomagic Wrap、SolidWorks、Hypermesh、Ansys软件处理文件,得到A3.1型、A3.2型及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分别与9,11 mm直径、170 mm长度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进行装配,赋予材料属性,设定各接触面相互作用关系及定义载荷及边界条件,之后进行求解。观察不同模型中股骨应力分布、内固定应力分布、股骨位移及内固定位移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各型骨折采用扩髓髓内钉固定时股骨应力均小于非扩髓髓内钉固定,A3.3型骨折股骨最大应力值大于A3.1型和A3.2型;②各型骨折采用扩髓髓内钉固定时内固定应力均大于非扩髓髓内钉固定,A3.3型骨折内固定最大应力值大于A3.1型;③扩髓与非扩髓对股骨及内固定位移影响较小,应力影响较大;④提示采用扩髓髓内钉固定可使股骨应力减小,内固定整体承担应力增大,远端锁钉承担应力减小;与非扩髓髓内钉固定相比,采用扩髓髓内钉固定可能会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扩髓髓内钉 非扩髓髓内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 有限元分析 PFNA-Ⅱ
下载PDF
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疗效对比
4
作者 李逸群 吴昊 向奎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3期232-236,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式... 目的对比分析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置换组(52例)和固定组(52例),置换组患者采用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术治疗,固定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髋关节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置换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固定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固定组(t=5545、5150,P均<0001),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固定组无明显差异(t=1933、1619,P=0056、0109)。术后12个月,置换组患者髋关节恢复优良率为8077%,明显高于固定组患者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6154%(χ^(2)=4685,P=0030);置换组患者健康调查量表36(SF-36)中的躯体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理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固定组(t=3062、2868、3028、3440,P=0003、0005、0003、0001)。置换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77%,明显低于固定组患者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2115%(χ^(2)=5283,P=0022)。结论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相比,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虽会增加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延长手术时间,但能够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临床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不稳定骨折 老年 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固定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5
作者 王亚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144-1146,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F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老年IFF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F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老年IF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进行PFNA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平衡功能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多,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中关节功能、畸形、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Barthel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IFF效果更佳,可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加快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BI评分及BBS评分,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1
6
作者 姬帅 马腾 +4 位作者 王谦 路遥 李明 张堃 李忠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主钉钉尾突出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217例采用PFNA-Ⅱ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术后主钉钉尾是否突出股骨大转子弧线分为突出组(115例)和非突出组(10... 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主钉钉尾突出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217例采用PFNA-Ⅱ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术后主钉钉尾是否突出股骨大转子弧线分为突出组(115例)和非突出组(102例)。比较两组不同主钉长度、主钉远端直径、螺旋刀片位置的例数及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突出组钉尾突出股骨大转子距离。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股骨大转子区压痛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6(13.4±2.1)个月。不同主钉长度、主钉远端直径、螺旋刀片位置的例数及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突出组髓内钉钉尾突出股骨大转子距离为3.4~19.7(9.5±2.4)mm。疼痛VAS评分、股骨大转子区疼痛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突出组均高于非突出组(P<0.05)。结论采用PFNA-Ⅱ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大转子区的髓内钉突出较常见,会导致疼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建议对PFNA-Ⅱ进行进一步改良,缩短主钉近端长度,从而获得更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骨折固定术 髓内
下载PDF
鞘内注射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高龄股骨粗隆骨折PFNA内固定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对比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尨珂 曹晓芳 李正国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期57-60,共4页
目的:对比鞘内注射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高龄股骨粗隆骨折近端股骨钉抗旋(PFNA)内固定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对比。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常熟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股骨粗隆骨折PFNA内固定术的108例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对比鞘内注射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高龄股骨粗隆骨折近端股骨钉抗旋(PFNA)内固定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对比。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常熟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股骨粗隆骨折PFNA内固定术的108例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54例与常规组54例。研究组采用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常规组采用鞘内注射芬太尼。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镇痛时间、术后6 h、12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镇痛时间长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 h、12 h VAS评分低于常规组,且两组术后12 h VAS评分低于术后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芬太尼,舒芬太尼在高龄股骨粗隆骨折PFNA内固定术患者中的镇痛作用显著,能缓解术后疼痛,还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股骨粗隆骨折 近端股骨钉抗旋 内固定术 全身麻醉 舒芬太尼 芬太尼 镇痛作用
下载PDF
不同手术治疗髋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8
作者 杜尧 徐杨俊 +1 位作者 李悦 范步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治疗髋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内固定组和置换组,各54例。内固定组以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治疗,置换组予以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2...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治疗髋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内固定组和置换组,各54例。内固定组以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治疗,置换组予以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2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本体感觉平衡功能相关指标、骨代谢指标、髋关节功能、并发症。结果 术后6个月,置换组优良率高于内固定组(P <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2组血清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Harris髋部评分、髋部功能恢复量表(FRS)评分升高,置换组高于内固定组(P <0.05);2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升高,但置换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低于内固定组(P <0.05);置换组骨密度升高,且高于内固定组(P <0.05);随访期间,置换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内固定组(P <0.05)。结论 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可改善髋部骨折患者平衡能力,但人工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谢指标,促进其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相对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 螺旋刀片 内固定 人工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骨代谢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徐兵 袁同洲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8期961-965,共5页
股骨粗隆间骨折(ITF)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ITF的治疗方法包括传统治疗方法和近年兴起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技术。传统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外固定架法,然而这些方法在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ITF)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ITF的治疗方法包括传统治疗方法和近年兴起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技术。传统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外固定架法,然而这些方法在骨折固定和康复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PFNA技术作为一种髓内固定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和康复速度快等特点,特别适用于高龄患者。然而,临床上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折类型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未来,PFNA技术可以整合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打印和仿生材料等先进技术,以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髓内固定疗法
下载PDF
老年营养不良患者全身麻醉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低体温因素分析
10
作者 樊倩楠 严志勇 +3 位作者 吴浩 刘晶莹 耿莹 戴体俊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的老年营养不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行PFNA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139例,术前1 d的营养状况评分为0~11分。对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相...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的老年营养不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行PFNA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139例,术前1 d的营养状况评分为0~11分。对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术前营养评分0~11分的139例老年患者中,有79例(56.83%)发生了术中低体温。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75岁、MNA-SF营养评分0~7分、BMI<18.5 kg/m2、全身麻醉时间≥2 h、术中冲洗液量≥1000 mL及术中补液量≥1000 mL是导致老年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术中使用加温毯保温是避免发生术中低体温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术前营养不良的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行PFNA内固定术中低体温发生率较高,营养状况较差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术中低体温,患者年龄较大、营养状况较差、BMI较低、全身麻醉时间较长、术中冲洗液量及补液量较多容易导致术中低体温的发生,而使用加温毯可以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术 老年 术中低体温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关节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11
作者 严晨 谢敏波 +1 位作者 万永民 庄传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3期65-69,共5页
目的:比较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FIF)患者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FIF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置换组与PFNA组,各41例。置换组实施关节置... 目的:比较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FIF)患者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FIF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置换组与PFNA组,各41例。置换组实施关节置换术治疗,PFNA组实施PFNA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术前、术后第7天两组患肢肿胀程度。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生活自理能力[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评分(HHS)]。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总发生率(切口感染、压疮、静脉血栓)。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短于置换组,术中失血量少于置换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晚于置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两组患肢肿胀程度均显著轻于术前,且PFNA组较置换组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FIM评分、HHS均显著高于术前,相较于PFNA组,置换组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FIF患者临床治疗中,PFNA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短,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肢体肿胀轻,而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功能独立性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
12
作者 沈吉荣 谢浩 +1 位作者 李伟 张维新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12-415,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行PFNA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0例,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组,评分≥70分为良好组(30例),评分<70分为不良组(20例),...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行PFNA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0例,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组,评分≥70分为良好组(30例),评分<70分为不良组(20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指标,绘制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预测PFNA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骨质疏松占比、尖顶距、外侧壁分型、外侧壁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证实BMI、尖顶距、外侧壁厚度预测PFNA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3、0.777、0.73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BMI≥26.18 kg/m2、合并骨质疏松、尖顶距≥25.02 mm、外侧壁分型为Ⅱ型或Ⅲ型、外侧壁厚度≤2.20 mm为PFNA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因素有BMI、合并骨质疏松、尖顶距、外侧壁分型、外侧壁厚度,需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髋关节功能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股骨近端InterTan髓内钉及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Ⅱ在股骨转子下SeinsheimerⅤ型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郑义海 万文辉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0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InterTan髓内钉及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Ⅱ(PFNA-Ⅱ)在股骨转子下SeinsheimerⅤ型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景德镇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SeinsheimerⅤ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InterTan髓内钉及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Ⅱ(PFNA-Ⅱ)在股骨转子下SeinsheimerⅤ型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景德镇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SeinsheimerⅤ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用PFNA-Ⅱ治疗,观察组采用InterTan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恢复情况、血清骨代谢指标{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I)、骨钙素(OC)、25-羟基维生素D3[25-(OH)2D3]、甲状腺旁激素(PTH)}、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PINP、CTX-I、OC、25-(OH)2D3、PTH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TT、APTT、PT均短于术前,FIB、D-D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TT、APTT、PT均短于对照组,FIB、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刚性指数均低于术前,红细胞变形指数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刚性指数均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变形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32%,低于对照组的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Ⅱ、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SeinsheimerⅤ型骨折效果相当,各具优势,前者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后者理论上具有更佳的稳定性及平衡骨代谢指标优势,可改善机体血液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InterTan髓内钉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Ⅱ 骨折固定术 股骨转子下SeinsheimerⅤ型骨折
下载PDF
HA与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A2/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14
作者 敖鹏 夏卫民 赵学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2期20-24,共5页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术(HA)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对高龄不稳定A2/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3年9月新钢中心医院骨科收治114例的高龄不稳定A2/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术(HA)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对高龄不稳定A2/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3年9月新钢中心医院骨科收治114例的高龄不稳定A2/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都经过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方法分为HA组(n=12)与PFNA组(n=102)。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HA组术中出血量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及1、3、6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逐步升高,HA组均高于PFN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HA组低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与PFNA内固定对于不稳定A2/A3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相较于PFNA内固定,HA术中出血量更多,但HA能更好地减轻术后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术后出血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林智星 林正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3期94-98,共5页
对比单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联合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莆田九十五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 对比单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联合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莆田九十五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单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炎症因子水平、骨代谢指标水平、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81.45±11.63)min]长于对照组[(63.71±9.24)min],术中出血量[(165.41±22.74)m L]多于对照组[(127.82±24.32)mL],负重时间[(11.93±2.76)d]、骨折愈合时间[(10.42±2.07)周]短于对照组[(15.38±3.59)d、(13.92±2.4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50、6.286、4.242、6.105,P<0.001)。手术后1个月,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水平(39.07±5.37)pg/mL,白细胞介素-6水平(32.14±2.72)pg/mL,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30.97±2.16)pg/mL,均低于对照组[(48.14±6.23)pg/mL、(43.66±3.25)pg/mL、(37.32±2.8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39、15.135、9.843,P<0.001)。手术后1个月,观察组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水平[(472.91±25.24)ng/L]低于对照组[(521.46±27.63)ng/L],观察组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水平[(84.59±9.20)ng/mL]高于对照组[(73.61±8.6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23、4.844,P<0.001)。观察组髋关节优良率(93.55%)高于对照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P=0.03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P=0.04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较好,可以缓解炎症反应,促进骨质修复,抑制骨吸收,提高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 并发症 炎症因子 骨代谢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患者中的效果对比
16
作者 董伟岭 乔丽娜 杨南南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患者的麻醉效果、认知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且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患者的麻醉效果、认知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且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统计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认知功能、应激反应相关指标、麻醉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痛觉阻滞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8.633、26.171、19.215,P<0.001);麻醉前,两组患者B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0min,观察组患者BI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90,P<0.001)。麻醉前,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4h、48h,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263、3.593、4.071,P<0.001)。麻醉前,两组患者后应激反应相关指标Cor、NE、BG、Ang-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h,两组患者应激反应相关指标Cor、NE、BG、Ang-Ⅱ水平均上升,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应激反应相关指标Cor、NE、BG、Ang-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953,P<0.001;t=4.741,P<0.001;t=2.649,P=0.010;t=6.247,P<0.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7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100,P=0.024)。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5.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928,P=0.008)。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患者,可改善麻醉效果,降低术后认知功能异常及应激反应异常发生率,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老年股骨颈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 麻醉效果 认知功能 应激反应
下载PDF
两种术式对合并外侧壁骨折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17
作者 彭硕 黄菲菲 +3 位作者 蒋慧韬 韦广源 易乾彦 黄坚汉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0-94,115,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FHR)对治疗高龄合并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差异的影响。方法将41例合并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内固定组在使...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FHR)对治疗高龄合并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差异的影响。方法将41例合并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内固定组在使用PFNA固定后,再应用预弯好的3.5 mm螺孔锁定钢板内固定外侧壁;另一组应用远端固定生物型假体行FHR,外侧壁骨折块应用张力带绑扎技术固定,术后两组均进行随访及疗效评估。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时间(7.21±2.43)个月,内固定组在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优于FHR组(P<0.001),手术时间FHR组优于内固定组(P<0.05),患者术后下地首次负重时间(助行器辅助)、术后开始行走时间(助行器辅助)及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FHR组优于内固定组(P<0.001),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出现屈氏步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高龄合并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远端固定生物型FHR相较于髓内固定可获得更早的离床及患肢负重时间,早期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尽管手术难度较大,但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外侧壁 高龄 股骨头置换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下载PDF
PFNA内固定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疼痛、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18
作者 李保奇 常炳闯 王明亚 《中外医疗》 2024年第8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和髋关节活动性的影响。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1年6月—2023年5月聊城市冠县人民医院诊治...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和髋关节活动性的影响。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1年6月—2023年5月聊城市冠县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划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Harris髓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长、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的Harris髓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2,P<0.05)。术后,研究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过程中,PFNA的内部固定手术展现出卓越的效果,能有效缩短手术所需的时间,减少出血量,改善髋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疼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手术时间 出血量 术后疼痛 髋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19
作者 吕花成 张荣方 +2 位作者 吕花会 梁雄飞 向旭阳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90例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90例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痊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水平,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HHS)]评分、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骨密度(BMD)]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BGP、OPG、BM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髋部骨折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疼痛评分,提高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效果优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但对骨代谢指标的改善效果不及髋关节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 髋关节置换术 髋部骨折 疼痛 髋关节功能 骨代谢 并发症
下载PDF
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李超 张亚中 +1 位作者 岳喜军 朱自强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2期69-72,共4页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于2020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6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分为研究组(n=33)、参照组(n=32)...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于2020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6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分为研究组(n=33)、参照组(n=32)。参照组行传统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研究组行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髋关节功能中疼痛、功能、畸形及关节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3.03%vs 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8,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的效果较好,患者的手术情况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术后并发症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手术情况 髋关节功能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