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S OF BREVISCAPIN ON AT-Ⅲ ACTIVITY, tPA AND PAI IN DOGS DURING 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
1
作者 盛净 徐济民 +3 位作者 杨菊贤 黄震华 王健 徐伟人 《Medical Bulletin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CAS 1995年第2期69-73,共5页
THEEFFECTSOFBREVISCAPINONAT-ⅢACTIVITY,tPAANDPAIINDOGSDURINGACUTEMYOCARDIALISCHEMIAShengJing(盛净),XuJimin(徐济民)... THEEFFECTSOFBREVISCAPINONAT-ⅢACTIVITY,tPAANDPAIINDOGSDURINGACUTEMYOCARDIALISCHEMIAShengJing(盛净),XuJimin(徐济民),YangJuxian(杨菊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viscapin MYOCARDIAL ISCHEMIA at- activity TPA PAL
下载PDF
血浆PLG、AT-Ⅲ、v WF、FIB检测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紫癜性肾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曾燕波 郑美琴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33-535,共3页
目的测定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和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血浆中纤溶酶原(PLG)活性(PLG∶A)、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AT∶A)、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并探讨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取41例PNS患儿和32例H... 目的测定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和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血浆中纤溶酶原(PLG)活性(PLG∶A)、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AT∶A)、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并探讨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取41例PNS患儿和32例HSPN患儿血浆,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PLG∶A、AT∶A,免疫比浊法测定vWF水平,磁珠凝固法测定FIB水平。结果PNS患儿血浆PLG∶A及AT∶A水平分别为(69.15±17.61)%及(58.32±26.38)%各自均低于HSPN患儿的水平,后者PLG∶A水平为(93.51±15.57)%、AT∶A水平为(123.8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NS患儿血浆vWF水平及FIB水平分别为(211.40±62.61)%及(5.11±0.98)g/L各自均高于HSPN患儿的水平,后者vWF水平及FIB水平分别为(119.51±46.30)%及(3.25±0.7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NS患儿血浆凝血活性较HSPN患儿高,检测PLG∶A、AT∶A、vWF、FIB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别诊断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紫癜性肾炎 纤溶酶原活性 抗凝血酶活性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AT-Ⅲ活性的测定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金萍 王亚萍 +2 位作者 孙兵 龚芳 卢志贤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10期2534-2537,共4页
目的:检测不同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含量及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活性,探讨其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由法国STAGO公司的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265例恶性肿瘤患... 目的:检测不同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含量及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活性,探讨其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由法国STAGO公司的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265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D,AT-Ⅲ活性,F b g含量并进行比较,同时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D和Fbg含量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Ⅲ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检测患者D-D,AT-Ⅲ活性,Fbg含量有助于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D-二聚体 抗凝血酶活性 纤维蛋白原含量
下载PDF
抗凝血酶Ⅲ对油酸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的肺保护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孙辉明 施毅 +3 位作者 宋勇 高伟 李培 孙文逵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48-153,共6页
目的观察抗凝血酶Ⅲ对油酸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的肺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6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抗凝血酶Ⅲ治疗组、抗凝血酶Ⅲ联合肝素治疗组和肝素治疗组。油酸(0.2 mL/kg)静脉... 目的观察抗凝血酶Ⅲ对油酸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的肺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6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抗凝血酶Ⅲ治疗组、抗凝血酶Ⅲ联合肝素治疗组和肝素治疗组。油酸(0.2 mL/kg)静脉注射建立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改良Smith肺损伤病理评分法评价肺损伤程度,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中抗凝血酶Ⅲ的活性,比重法测定肺组织血管外肺水(EVLW)和肺组织湿/干重比(W/D),单核素示踪技术测定肺微血管白蛋白通透性(Palb),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和c-jun氨基端激酶(JNK)磷酸化蛋白表达。结果 (1)正常对照组Smith肺损伤病理评分为(0.67±0.52)分,显著低于急性肺损伤组(11.76±2.23)、抗凝血酶Ⅲ治疗组(10.98±3.42)、抗凝血酶Ⅲ联合肝素治疗组(12.07±1.83)和肝素治疗组(12.54±3.78)(P均<0.01)。急性肺损伤组Smith肺损伤病理评分与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间血浆抗凝血酶Ⅲ的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急性肺损伤组Palb为0.50±0.0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20±0.02,P<0.01),与抗凝血酶Ⅲ治疗组(0.47±0.12)、抗凝血酶Ⅲ联合肝素治疗组(0.46±0.08)和肝素治疗组(0.48±0.06)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急性肺损伤组EVLW为(1.14±0.12)mL/kg,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69±0.04)mL/kg,P<0.01],与抗凝血酶Ⅲ治疗组[(1.12±0.21)mL/kg]、抗凝血酶Ⅲ联合肝素治疗组[(1.08±0.13)mL/kg]和肝素治疗组[(1.14±0.20)mL/kg]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急性肺损伤组TNF-α和IL-6的含量分别为(1.613±0.238)μg/L和(0.685±0.129)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506±0.093)μg/L和(0.233±0.047)ng/mL,P均<0.01]、抗凝血酶Ⅲ治疗组[(0.972±0.287)μg/L和(0.476±0.097)ng/mL,P均<0.01]和肝素治疗组[(0.952±0.122)μg/L和(0.465±0.103)ng/mL,P均<0.01]。(6)急性肺损伤组血浆中vWF的含量为(32.48±4.84)U/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4.05±3.02)U/L,P<0.01],与抗凝血酶Ⅲ治疗组[(31.50±9.19)U/L]、抗凝血酶Ⅲ联合肝素治疗组[(32.26±5.42)U/L]和肝素治疗组[(31.83±8.23)U/L]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7)急性肺损伤组肺组织ERK1/2、P38 MAPK的磷酸化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抗凝血酶Ⅲ治疗组、抗凝血酶Ⅲ合并肝素治疗组和肝素治疗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各组间JNKMAPK磷酸化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抗凝血酶Ⅲ虽降低血浆中TNF-α及IL-6表达,但对ERK1/2和P38 MAPK磷酸化表达无明显的影响,未能明显减轻肺水肿和降低肺微血管白蛋白通透性,对油酸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无明显的肺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抗凝血酶 油酸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下载PDF
四肢严重创伤患者PAI-1、TF、ATⅢ水平变化及与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赖军 黄显凯 +1 位作者 康宁 彭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四肢严重创伤患者早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组织因子(TF)、抗凝血酶Ⅲ(ATⅢ)的变化及其与伤后前DIC、DIC等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35例患者分为重伤组(AIS评分≥3分,20例)和轻伤组(15例),另选取1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35... 目的探讨四肢严重创伤患者早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组织因子(TF)、抗凝血酶Ⅲ(ATⅢ)的变化及其与伤后前DIC、DIC等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35例患者分为重伤组(AIS评分≥3分,20例)和轻伤组(15例),另选取1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35例患者又分为前DIC组10例、DIC组3例,其余22例。35例患者于伤后第1、3、6天空腹采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液PAI-1、TF及ATⅢ浓度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重伤组和轻伤组PAI-1在伤后第1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F浓度在伤后第1、3、6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重伤组明显高于轻伤组(P<0.05),ATⅢ在伤后第1、3、6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重伤组明显低于轻伤组(P<0.05)。DIC组TF在伤后各时间点、PAI-1在伤后第1天明显高于前DIC组(P<0.05),而ATⅢ在伤后第1、3天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前DIC组(P<0.05)。伤后TF水平与DIC、前DIC的发生呈明显正相关,ATⅢ水平与DIC、前DIC的发生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创伤后急性期TF、ATⅢ、PAI-1水平变化与创伤严重程度有关,对这三项指标进行检测有助于预测四肢伤患者病情进展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四肢 凝血致活酶 抗凝血酶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下载PDF
复方桑钩颗粒对高血脂大鼠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及纤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丽娟 魏丹蕾 +2 位作者 梁碧瑜 桑传兰 高珊珊 《中国药师》 CAS 2015年第2期209-211,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桑钩颗粒对高血脂大鼠纤维蛋白原(Fib)及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型纤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高血脂症病理模型。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复方桑钩颗粒对高血脂大鼠纤维蛋白原(Fib)及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型纤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高血脂症病理模型。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空白组、复方桑钩颗粒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氟伐他汀钠组,每组12只。给药4周后采血测定各组大鼠血脂水平、Fib含量、AT-Ⅲ、t-PA、PAI-1及t-PA/PAI-1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空白组大鼠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P<0.01)。模型空白组Fib含量、PAI-1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AT-Ⅲ活度、t-PA值、t-PA/PAI-1比值则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高剂量组的TC、LDL-C、PAI-1、Fib与模型空白组比较,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0.05),HDL-C、t-PA、t-PA/PAI-1、AT-Ⅲ则明显升高(P<0.01或0.05);低剂量组大鼠的TC、LDL-C、PAI-1水平明显降低,t-PA/PAI-1显著升高(P<0.01),其他无明显影响。氟伐他汀钠组除AT-Ⅲ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外,其余各指标的变化与高剂量组相当。结论:复方桑钩颗粒在降低高血脂模型大鼠血脂的同时,能改善高血脂大鼠的高凝状态、提高抗凝和纤溶能力,尤其是高剂量组,效果与氟伐他汀钠相当,在抗凝方面甚至优于氟伐他汀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桑钩颗粒 高血脂 纤维蛋白原 抗凝血酶 纤溶活性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对血小板聚集率、活化凝血时间和抗凝血酶Ⅲ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赵香梅 高传玉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9期750-753,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对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活化凝血时间(ACT)和抗凝血酶Ⅲ(ATⅢ)的影响,进而评价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对凝血及抗凝系统的影响。方法将140例经危险分层...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对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活化凝血时间(ACT)和抗凝血酶Ⅲ(ATⅢ)的影响,进而评价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对凝血及抗凝系统的影响。方法将140例经危险分层为高危并行PCI的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72例和对照组68例,分别测定患者PCI术前和PCI术后不同时间点的PAR、ACT和ATⅢ水平。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别,探讨替罗非班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替罗非班组PCI术前PAR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12、36小时PA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3.65±3.43)%vs(41.69±20.62)%,(9.73±8.08)%vs(39.54±23.37)%(均P<0.01),PCI术后48小时PAR恢复至基础水平。两组各时间点A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PCI术后48小时ATⅢ较术后12、36小时升高,(168±67)mg/L vs(145±56)mg/L、(133±55)mg/L(均P<0.05)。结论 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对ACT和ATⅢ无明显直接影响,替罗非班组停用替罗非班后ATⅢ恢复较快,可能与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间接增加ATⅢ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血管成形术 替罗非班 血小板聚集率 活化凝血时间 抗凝血酶
下载PDF
严重下肢创伤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和抗凝血酶Ⅲ水平变化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殷勤 王丽馨 +2 位作者 帖儒修 胡波 邓少丽 《中国药业》 CAS 2011年第16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严重下肢创伤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抗凝血酶III(ATⅢ)的变化及其与伤后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IC等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26例下肢创伤患者分为重伤组(简明损伤定级评分不低于3分,20例)和轻伤组(6例);26例患... 目的探讨严重下肢创伤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抗凝血酶III(ATⅢ)的变化及其与伤后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IC等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26例下肢创伤患者分为重伤组(简明损伤定级评分不低于3分,20例)和轻伤组(6例);26例患者又分为前DIC组7例、DIC组3例、其他组16例;26例患者于伤后第1,3,6天空腹采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液PAI-1及ATⅢ水平变化,并与对照组10例健康人比较。结果重伤组和轻伤组PAI-1在伤后第1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重伤组明显高于轻伤组(P<0.05),ATⅢ在伤后第1,3,6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重伤组明显低于轻伤组(P<0.05)。DIC组PAI-1在伤后第1天明显高于前DIC组(P<0.05),而ATⅢ在伤后第1,3天明显低于非前DIC组(P<0.05)。伤后ATⅢ水平与DIC、前DIC的发生呈明显负相关。结论下肢创伤后急性期ATⅢ和PAI-1水平变化与创伤严重程度有关,检测这两项指标对于预测下肢伤患者病情进展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能提供可靠的实验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下肢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抗凝血酶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下载PDF
四肢创伤患者血清PAI-1、TF、ATⅢ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博 赵宏谋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期192-194,198,共4页
目的探讨四肢创伤患者血清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清组织因子(TF)、血清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陕西省渭南市骨科医院收治的四肢创伤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创伤严重... 目的探讨四肢创伤患者血清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清组织因子(TF)、血清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陕西省渭南市骨科医院收治的四肢创伤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轻度创伤组(41例)和重度创伤组(34例);另选取同期陕西省渭南市骨科医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血清PAI-1、TF及ATⅢ水平差异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度创伤组及重度创伤组在伤后1、4、7d血清PAI-1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创伤组在伤后1dPAI-1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创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伤后4、7dPAI-1水平与轻度创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轻度创伤组及重度创伤组血清TF水平在伤后1、4、7d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创伤组伤后1、4、7d血清TF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创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轻度创伤组及重度创伤组血清ATⅢ水平伤后1、4、7d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创伤组伤后1、4、7d血清ATⅢ水平明显低于轻度创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血清PAI-1、TF及ATⅢ水平变化,有助于临床对四肢创伤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创伤 血清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血清组织因子 血清抗凝血酶
下载PDF
凝血分析仪检测研制样品ATⅢ活性的适用性研究
10
作者 廖颖 吴强 +3 位作者 胡晓东 初毅波 孟延发 蔡骏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2-546,共5页
目的确认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及配套检测试剂盒检测ATⅢ制备过程样的ATⅢ活性的适用性。方法以ATⅢ工作参考品、Serpins血浆参考品、ATⅢ质控品及ATⅢ研制过程样作为测试样品,采用ACL7000检测ATⅢ活性,考察其准确性、精密度、线性和粗... 目的确认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及配套检测试剂盒检测ATⅢ制备过程样的ATⅢ活性的适用性。方法以ATⅢ工作参考品、Serpins血浆参考品、ATⅢ质控品及ATⅢ研制过程样作为测试样品,采用ACL7000检测ATⅢ活性,考察其准确性、精密度、线性和粗放性。结果 ACL7000检测ATⅢ活性的回收率在1.01-1.05之间;精密度在1.6%-4.1%之间、中间精密度在2.5%-2.9%;Serpins血浆参考品的直线回归系数r=0.997 6-1.000 0;ATⅢ工作参考品的直线回归系数r=0.977 4-0.998 6;对同一S/D过程样品原倍和对倍稀释后的检测结果进行成对t检验,P>0.05,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凝血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进行ATⅢ活性检测可以满足ATⅢ制备过程中对活性的在线检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酶 凝血分析 抗凝血酶活性检测
下载PDF
凝血因子、抗凝血酶Ⅲ活性和D-二聚体含量测定对肝脏疾病的诊断意义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莫芳贵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8期1085-1086,共2页
目的分析凝血因子、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和D-二聚体(D-D)含量测定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以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肝脏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A组(n=40,肝硬化)、B组(n=40,肝炎)、C组(n... 目的分析凝血因子、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和D-二聚体(D-D)含量测定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以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肝脏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A组(n=40,肝硬化)、B组(n=40,肝炎)、C组(n=40,肝癌);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接受凝血因子、AT-Ⅲ活性和D-D含量测定,分析上述指标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结果 A组、C组患者的PT、APTT、FI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A组、B组、C组患者的D-D含量明显增加,AT-Ⅲ活性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疾病患者的凝血因子、AT-Ⅲ活性和D-D含量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联合检测有助于更好地反映患者的病情,指导临床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 抗凝血酶活性 D-二聚体 肝脏疾病 诊断
下载PDF
抗凝血酶Ⅲ的稳定性考察
12
作者 朱艳 汪丽漫 +1 位作者 杨亚宁 王思玲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2005年第5期277-281,共5页
目的研究温度和光照对抗凝血酶Ⅲ(AT-Ⅲ)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同温度(25±1)、(40±1)、(60±1)、(70±1)℃和(4500±500)l X的强光直接照射,样品放置不同时间,用凝血酶空斑法测定样品的AT-Ⅲ活性。结果 AT-... 目的研究温度和光照对抗凝血酶Ⅲ(AT-Ⅲ)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同温度(25±1)、(40±1)、(60±1)、(70±1)℃和(4500±500)l X的强光直接照射,样品放置不同时间,用凝血酶空斑法测定样品的AT-Ⅲ活性。结果 AT-Ⅲ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在25℃左右可放置3个月活性无明显变化,随着时间的延长活性有下降的趋势。40℃放置12d活性变化很小,48d活性损失30.6%;60℃放置12 h活性损失8.8%;70℃以上放置时AT-Ⅲ活性迅速丧失,10 min活性降低约33%,15 min活性下降约50%。此外,AT-Ⅲ对直接光照较敏感,光照10 d活性明显下降。结论温度和光照对AT-Ⅲ活性有明显影响,因此该制品最好在4~8℃避光处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学 抗凝血酶 药物稳定性 生物活性
下载PDF
抗凝血酶Ⅲ活性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谭燕 陆琳琳 +2 位作者 黎雪 伍达锋 梁淑英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研究孕期抗凝血Ⅲ(AT-Ⅲ)活性的变化及其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关系。方法:以2008年7月至2014年7月我科住院分娩的AFLP孕妇24例为研究组,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孕妇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及组内早孕期(12-14周)、中孕期(26-28... 目的:研究孕期抗凝血Ⅲ(AT-Ⅲ)活性的变化及其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关系。方法:以2008年7月至2014年7月我科住院分娩的AFLP孕妇24例为研究组,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孕妇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及组内早孕期(12-14周)、中孕期(26-28周)、晚孕期(34-36周)AT-Ⅲ活性的变化。结果:随着孕周的发展,AT-Ⅲ活性逐渐降低(P<0.05);两组早孕期AT-Ⅲ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中、晚孕期AT-Ⅲ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94.40±11.09)%vs(103.98±12.34)%,(70.61±13.80)%vs(89.05±10.30)%,P<0.05)];中、晚孕期AT-Ⅲ活性诊断AFLP的界值分别是86.20%及96.10%。结论:中、晚孕期AFLP患者血浆AT-Ⅲ活性明显降低,AT-Ⅲ活性分别低于86.20%及96.10%时可预测AFL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酶 活性 妊娠期 急性脂肪肝
下载PDF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重和肥胖与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平均容积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丽娜 胡松 +3 位作者 郭佳佳 胡怡 颜贵英 毛拥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603-60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重、肥胖与凝血功能、血小板平均容积(MPV)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4例,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9例、超重组67例、肥胖组58例。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重、肥胖与凝血功能、血小板平均容积(MPV)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4例,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9例、超重组67例、肥胖组58例。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血小板分布宽度、MPV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超重组及肥胖组患者TG、空腹血糖、BMI、Fib、D-二聚体、MPV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ib(r=0.393,P<0.01)、D-二聚体(r=0.252,P<0.01)、MPV(r=0.275,P<0.01)与BMI呈正相关。结论超重及肥胖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活化增强有关,其影响随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超重 肥胖症 纤维蛋白原 抗凝血酶 血小板活化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配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2
15
作者 杜金行 史载祥 +3 位作者 吴以岭 任在方 张久亮 黄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凝血 -纤溶指标的影响 ,以综合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 6 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通心络胶囊加常规药物治疗组 (治疗组 ) 33例 ,对照组 31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凝血 -纤溶指标的影响 ,以综合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 6 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通心络胶囊加常规药物治疗组 (治疗组 ) 33例 ,对照组 31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I)、抗凝血酶 Ⅲ (AT Ⅲ )、血栓素B2 (TXB2 )及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eto PGF1α)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4 8%、平均减少积分为 (9 33± 4 4 7)分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71 0 %、(8 5 0± 4 6 0 )分 (P <0 0 5 ) ;在升高血浆AT Ⅲ含量、降低TXB2 、升高TXB2 / 6 keto PGF1α比值方面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通心络胶囊作为急性脑梗死联合用药 ,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凝及抑制血小板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通心络胶囊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甘糖酯抗血栓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姜国辉 张世玲 +1 位作者 袁玮 崔元孝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44-447,共4页
家兔iv甘糖酯6.25mg·kg^(-1)和25m g·kg^(-1)观察其对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并与等抗凝效价藻酸双酯钠及肝素做比较,提示甘糖酯具有较好的抗血栓作用、为探讨其作用机理。本实验观察了甘糖酯对家兔抗凝血酶Ⅲ(AT—Ⅲ)及纤溶... 家兔iv甘糖酯6.25mg·kg^(-1)和25m g·kg^(-1)观察其对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并与等抗凝效价藻酸双酯钠及肝素做比较,提示甘糖酯具有较好的抗血栓作用、为探讨其作用机理。本实验观察了甘糖酯对家兔抗凝血酶Ⅲ(AT—Ⅲ)及纤溶酶原活性的影响。发现甘糖酯可明显提高AT一Ⅲ功能活性,并使纤溶酶原活性升高;提示甘糖酯可通过抑制凝血系统和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发挥其抗血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糖酯 抗血栓 纤溶酶原
下载PDF
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抗凝与纤溶障碍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奇 陈云波 +3 位作者 赖世隆 梁伟雄 温泽淮 程淑意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血瘀证兔模型血管内皮细胞抗凝与纤溶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复制去甲肾上腺素与牛血清白蛋白诱导的血瘀证兔模型 ,分离其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 ,检测模型动物体内血浆及体外细胞液中抗凝血酶Ⅲ (A... 【目的】探讨实验性血瘀证兔模型血管内皮细胞抗凝与纤溶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复制去甲肾上腺素与牛血清白蛋白诱导的血瘀证兔模型 ,分离其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 ,检测模型动物体内血浆及体外细胞液中抗凝血酶Ⅲ (AT -Ⅲ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I)等抗凝和纤溶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 ,血瘀证组兔血浆t-PA和AT -Ⅲ的活性降低 (P <0 .0 1) ,PAI的活性升高 (P <0 .0 1) ;血瘀证组原代培养液中的t -PA活性较正常组降低 (P <0 .0 5) ,PAI活性升高 (P <0 .0 5) ;血瘀证组传代培养液中t-PA、PAI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 5)。【结论】血管内皮细胞抗凝与纤溶功能障碍在血瘀证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 病理生理学 血管内皮损伤 细胞培养 抗凝血酶 实验研究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疾病模型
下载PDF
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玉虹 江秀娟 +2 位作者 崔杰 姜俊峰 段赟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947-95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DLBCL患者60例血标本,其中初治组23例、缓解组24例、未缓解组13例;淋巴瘤并发血栓组23例,未并发血栓组37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对照组。化学免... 目的探讨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DLBCL患者60例血标本,其中初治组23例、缓解组24例、未缓解组13例;淋巴瘤并发血栓组23例,未并发血栓组37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对照组。化学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和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淋巴瘤组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比较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各组间的差异以及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淋巴瘤患者血浆TM、PI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初治和未缓解组TM、PIC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组(P<0.05);淋巴瘤并发血栓组TM、PIC、TAT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并发血栓组(P<0.05)。血浆TM、PIC与DLBCL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IC是独立预后因素(P<0.001)。TM、PIC与LDH预后指标有相关性(P<0.01)。结论DLBCL患者血浆TM、PIC水平明显升高,有望作为DLBCL疗效及预后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 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
下载PDF
不同孕期健康妊娠妇女血浆蛋白S水平及凝血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玲玲 王媛媛 +1 位作者 秦燕飞 张龑 《新医学》 2014年第7期440-443,共4页
目的对不同孕期健康妊娠妇女蛋白S水平及凝血指标的变化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选择早、中、晚孕期健康初产妇各100例,另取50例非孕育龄期妇女为对照组。应用凝固法测定其出凝血酶原时间(PT),ELISA测定血浆蛋白S含量,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中... 目的对不同孕期健康妊娠妇女蛋白S水平及凝血指标的变化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选择早、中、晚孕期健康初产妇各100例,另取50例非孕育龄期妇女为对照组。应用凝固法测定其出凝血酶原时间(PT),ELISA测定血浆蛋白S含量,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中抗凝血酶Ⅲ(AT-Ⅲ)及蛋白S活性。对各组血浆蛋白S和各凝血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妊娠中、晚孕期活化部分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非妊娠组下降,而纤维蛋白原(Fib)在早、中、晚孕三期较非妊娠组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孕期,AT-Ⅲ无明显变化,血浆总蛋白S(TPS)无改变,游离蛋白S(FPS)随着妊娠期逐渐减少,妊娠不同时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26,P<0.01),且活性明显低于非妊娠妇女(P<0.01)。早、中、晚孕期蛋白S活性分别为(67.42±15.49)%,(57.91±14.40)%和(47.49±11.81)%,呈进行性下降(F=6.111,P=0.035)。结论在整个孕期,FPS逐渐减少,蛋白S活性逐渐降低,有利于孕期的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S 抗凝血酶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妊娠
下载PDF
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及凝血标志物检测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钟莉华 张艾萍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1期1381-1381,1418,共2页
目的探讨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颗粒膜蛋白(CD62P)、血小板溶酶体颗粒膜蛋白(CD63)、凝血酶敏感蛋白(TSP)、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于126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进行... 目的探讨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颗粒膜蛋白(CD62P)、血小板溶酶体颗粒膜蛋白(CD63)、凝血酶敏感蛋白(TSP)、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于126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进行上述各指标检测,并与52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血液透析前后患者CD62P、CD63、TSP、D-D、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T-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透析前后所有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功能衰竭患者体内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且抗凝作用减弱,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易继发血栓性疾病,且血液透析未能改善此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 抗凝血酶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