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 Performance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of Antithrombin III Based on Monodisperse Poly (glycidyl methacrylate) Beads
1
作者 Ying Xin ZHAO Di Hua SHANGGUAN +2 位作者 Rui ZHAO Tian Sheng SHU Guo Quan LIU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43-446,共4页
A new approach for the separation of antithrombin III with high performance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HPAC) was described. A novel monodisperse, non-porous, cross-linked poly (glycidyl methacrylate) beads (PGMA) were u... A new approach for the separation of antithrombin III with high performance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HPAC) was described. A novel monodisperse, non-porous, cross-linked poly (glycidyl methacrylate) beads (PGMA) were used as the affinity support. With the water-soluble carbodiimide, heparin was linked covalently to amino-PGMA-beads, which was prepared by amination of PGMA. The adsorbent obtained exhibits high binding activity to antithrombin III (ATIII), good resolution and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can be used under high flow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performance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ntithrombin iii HEPARIN
下载PDF
The Mesenteric-Caval Fistula: First Results of a New Technique in a Transperitone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Caval Vein by Fulminant Thrombosis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Based on Homozygous Antithrombin III-Deficiency
2
作者 Justus Gross Rainer Petzina +6 位作者 Rouven Berndt Bernd Panholzer Andreas Bayer Katharina Huenges Leonie Aschauer Jochen Cremer Rene Rusch 《Surgical Science》 2016年第8期342-347,共7页
Recurrent thrombotic occlusions are one major problem in patients with thrombosis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Due to this, we report a new surgical strateg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orto-caval (mesenteric-caval) fistul... Recurrent thrombotic occlusions are one major problem in patients with thrombosis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Due to this, we report a new surgical strateg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orto-caval (mesenteric-caval) fistula in a patient with homozygous Antithrombin III (ATIII)-Deficiency. The patient survived postoperatively and only surgical complications grade I and II (Clavien-Dindo classification) were reported after short-term and one year follow-up. After one year, the CT-angiography did not show any caval thrombosis or stenosis and no restriction or occlusion of the fistula. Thus, the mesenteric-caval fistula could be safely performed and resulted in a satisfactory pat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enteric-Caval Fistula THROMBOSIS Transperitoneal Reconstruction Homozygous antithrombin iii-Deficiency
下载PDF
联合检测Cys-C、NT-proBNP、DD和AT-III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颖 冯潜 李洪春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5年第5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D-二聚体(DD)和抗凝血酶-III(ATIII)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29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D-二聚体(DD)和抗凝血酶-III(ATIII)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29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无蛋白尿组43例、微量蛋白尿组49例和临床蛋白尿组37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Cys-C、NT-pro BNP、DD和AT-III水平。结果:临床蛋白尿组和微量蛋白尿组各项检测水平与对照组及无蛋白尿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蛋白尿组与微量蛋白尿组各项检测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者并联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2%、55.8%、81.4%,灵敏度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四者串联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0.7%、93.0%、58.1%,特异度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四项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0.901)大于各指标单独诊断。结论:联合检测Cys-C、NT-pro BNP、DD和AT-III能够提高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胱抑素C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D-二聚体 抗凝血酶-iii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中国健康成年人抗凝血酶III活性参考值的地理分布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雷 葛淼 +3 位作者 王晶 杨帆 葛磊 王聪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0-257,共8页
为探讨我国不同地区抗凝血酶III活性的参考值,并分析我国健康成年人抗凝血酶III活性参考值的地理分布.将所收集的我国153个单位8818例健康成年人抗凝血酶III活性参考值,首先通过空间自相关确定其与地理因子之间存在相关性,并确定具体的... 为探讨我国不同地区抗凝血酶III活性的参考值,并分析我国健康成年人抗凝血酶III活性参考值的地理分布.将所收集的我国153个单位8818例健康成年人抗凝血酶III活性参考值,首先通过空间自相关确定其与地理因子之间存在相关性,并确定具体的相关性地理因子;其次运用岭回归分析拟合出我国2322个城市健康成年人的抗凝血酶III活性参考值;最后结合地统计分析,探究我国健康成年人抗凝血酶III的活性参考值的地理分布.结果显示我国健康成年人抗凝血酶III活性参考值具体分布呈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大部分地区较低;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较高的趋势.由此若已知我国某地区的地理因素数值,可由此结合预测回归方程:=80.80-0.04430X2+0.1714X5-0.004970X6+0.0008900X7-0.06210X8-0.07626X11+18.97X14-1.692X16-0.03670X18+0.01194X19-0.02360X21±8.55计算出该地区健康成年人抗凝血酶III活性的参考值,进而为该地区实测的抗凝血酶III活性值大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酶iii活性 空间自相关 岭回归 克里金插值 地理分布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抗凝及纤溶活性变化
5
作者 赵慧茹 曹辉 +2 位作者 赵育婧 文梦 吴俊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555-558,630,共5页
目的 评估全关节置术患者围术期抗凝及纤溶活性的变化。方法 238例(男性64例,女性174例,年龄57.8±7.0岁)于2022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矫形骨科接受全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42例),观... 目的 评估全关节置术患者围术期抗凝及纤溶活性的变化。方法 238例(男性64例,女性174例,年龄57.8±7.0岁)于2022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矫形骨科接受全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42例),观察其在术前、术后24h及72h血浆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 Ⅲ)、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和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的水平变化。结果 (1)血浆AT-Ⅲ水平术后72h之内呈进行性升高,术后24h与72h分别较术前升高16.17%及69.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浆TFPI水平术后72h之内呈进行性升高,术后24h与72h分别较术前升高20.78%及58.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浆t-PA水平术后72h之内亦呈进行性升高,术后24h与72h分别较术前升高24.60%及4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浆PAI-1水平术后72h之内进行性下降,术后24h与72h分别较术前下降15.51%及4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全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抗凝及纤溶活性进行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酶Ⅲ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 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物-1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凝血酶Ⅲ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
6
作者 周丽娟 吴蔚 +2 位作者 刘彦 吉薇 沈连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8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Ⅲ(ATⅢ)诊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5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血管合并症(冠心病、高血压、糖...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Ⅲ(ATⅢ)诊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5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血管合并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排除泌尿系统病变而尿蛋白≥0.05 g/24 h)分为有合并症组与无合并症组;选择同期1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三组均接受vWF、ATⅢ检测,比较三组vWF、ATⅢ水平。结果:有合并症组与无合并症组vW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T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合并症组ATⅢ水平低于无合并症组,vWF水平高于无合并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合并血管病变患者ATⅢ活性下降,提示其血栓形成可能性较大;vWF可作为T2DM患者是否合并血管病变的鉴别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管病变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抗凝血酶Ⅲ
下载PDF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GP73、suPAR和AT-Ⅲ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7
作者 李菲 陈辛未 李琦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847-850,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可溶性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9年11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81例(早...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可溶性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9年11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81例(早期29例,中期28例,晚期24例)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65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73、suPAR和AT-Ⅲ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指标评估疾病预后的价值。结果HBV-ACLF患者血清GP73和suPAR水平分别为(227.4±48.4)ng/mL和(8.3±2.3)ng/mL,显著高于CHB患者【分别为(126.6±31.6)ng/mL和(5.1±1.6)ng/mL,P<0.05】,而血清AT-Ⅲ水平为(48.2±12.9)%,显著低于CHB患者【(76.6±18.7)%,P<0.05】;晚期HBV-ACLF患者血清GP73和suPAR水平分别为(265.6±27.1)ng/mL和(9.4±1.2)n g/mL,显著高于中期患者【分别为(231.7±29.5)ng/mL和(8.4±1.4)ng/mL,P<0.05】或早期患者【分别为(191.6±33.5)ng/mL和(7.3±1.6)ng/mL,P<0.05】,而血清AT-Ⅲ水平为(36.8±9.1)%,显著低于中期患者【(47.1±10.9)%,P<0.05】或早期患者【58.7±11.3)%,P<0.05】;在治疗3个月末,本组ACLF患者生存59例(72.8%),死亡22例(27.2%);死亡组血清GP73和suPAR水平分别为(270.4±38.3)ng/mL和(9.9±6.2)ng/mL,显著高于生存组【分别为(210.9±41.5)ng/mL和(8.0±1.5)ng/mL,P<0.05】,而血清AT-Ⅲ水平为(35.4±9.1)%,显著低于生存组【(51.1±10.6)%,P<0.05】;联合检测HBV-ACLF患者血清GP73、suPAR和AT-Ⅲ水平预测短期死亡的AUC为0.846,显著优于三项指标单独评估(其AUC分别为0.703、0.710和0.744,P<0.05),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1.8%、81.4%和81.5%。结论监测HBV-ACLF患者血清GP73、suPAR和AT-Ⅲ水平可能有助于评估预后,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高尔基体蛋白73 可溶性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抗凝血酶-Ⅲ 预后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对系膜增生性肾炎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及蛋白尿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肖青 赵红 +2 位作者 赵瑞莲 刘晓霞 许福亮 《疑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系膜增生性肾炎患者血浆D D聚体、抗凝血酶 III (AT III)含量及蛋白尿的影响。方法 将 70例系膜增生性肾炎患者配对后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加通心络胶囊治疗 ,4周为 1疗...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系膜增生性肾炎患者血浆D D聚体、抗凝血酶 III (AT III)含量及蛋白尿的影响。方法 将 70例系膜增生性肾炎患者配对后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加通心络胶囊治疗 ,4周为 1疗程。通过观察 2组患者治疗前后D D聚体、AT III含量及蛋白尿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血浆AT III含量升高、蛋白尿减少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治疗组D D聚体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1)。治疗组疗程结束后AT III、尿蛋白定量与对照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以降低系膜增生性肾炎患者血浆D D聚体含量 ,提高血浆AT III含量 ,并能减少患者的蛋白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系膜增生性肾炎 凝血 纤溶指标 蛋白尿 抗凝血酶-Ⅲ AT-Ⅲ
下载PDF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筛查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AT-Ⅲ基因突变及多态性 被引量:5
9
作者 汪丽萍 裘毓雯 +6 位作者 尹爱兰 马云燕 刘柯玲 熊丽 余艳红 钟梅 王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82-1986,共5页
目的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方法筛查生育期女性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AT-Ⅲ基因的突变及多态性。方法标本来自于2006年6月~2007年12月南方医院生育期女性CVT患者,及52例严格配伍的健康女性外周静脉血。提取所有受试者全血DNA... 目的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方法筛查生育期女性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AT-Ⅲ基因的突变及多态性。方法标本来自于2006年6月~2007年12月南方医院生育期女性CVT患者,及52例严格配伍的健康女性外周静脉血。提取所有受试者全血DNA,PCR扩增后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分析抗凝血酶-Ⅲ(AT-Ⅲ)基因的启动子区,第1~6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的基因变异情况。结果DHPLC技术分析发现病例组出现6种异常峰形,经测序证实1例致病突变为Exon6 G13328A的杂合突变,1例新发现的同义突变Exon4+243G>A;SNP位点6个,其中4个SNP库已报道的SNP位点,2个新发现的SNP位点。对照组发现一种异常峰型(三峰)。结论DHPLC是一种自动、快速、高通量的基因突变及SNP位点的筛查方法,AT-Ⅲ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生育期非妊娠女性CVT的遗传因素之一,功能性SNP位点也可能参与了该人群VT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静脉血栓栓塞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突变 AT-Ⅲ基因
下载PDF
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α_2-纤溶酶抑制物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0
作者 魏文宁 宋善俊 +1 位作者 刘仲萍 王爱莲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39-41,共3页
采用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a_(2-)纤溶酶抑制物(a_(2-)PI)检测方法,检测96例冠心病患者。结果:急性心肌梗塞组(AMI,n=44)TAT和a_(2-)PI)水平分别为(16.00±13.20)μg/L、(1.40±0.46)kU/L,陈旧性心肌梗塞(OMI,n=16)分... 采用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a_(2-)纤溶酶抑制物(a_(2-)PI)检测方法,检测96例冠心病患者。结果:急性心肌梗塞组(AMI,n=44)TAT和a_(2-)PI)水平分别为(16.00±13.20)μg/L、(1.40±0.46)kU/L,陈旧性心肌梗塞(OMI,n=16)分别为(8.76±6.74)μg/L、(1.22±0.41)kU/L;不稳定性心绞痛(UA,n=21)分别为(13.80±8.95)μg/L、(2.05±1.62)kU/L,稳定性心绞痛(SA,n=15)分别为(7.30±4.67)μg/L、(1.18±0.40)kU/L,正常对照组分别为(7.32±4.37)μg/L(n=45)和(1.05±0.14)kU/L(n=33)。结论:冠心病患者除SA组外,其他类型冠心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栓前状态以及纤溶受抑状态,其中AMI和UA组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纤溶酶抑制物 TAT 测定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Hcy、AT-Ⅲ及vWF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晓军 朱卫民 田培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1178-1181,共4页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不同发展阶段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II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探讨这些活性物质在A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临...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不同发展阶段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II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探讨这些活性物质在A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初诊AL患者40例,正常对照30例。测定其血浆Hcy、AT-III及vWF水平,并对AL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不同阶段的动态检测。骨髓涂片在显微镜下按常规分类计数200个有核细胞,计算原始加幼稚细胞比例。结果:AL组初诊时血浆vWF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L组初诊时血浆AT-III含量明显减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组初诊时血浆Hcy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时,血浆Hcy、AT-Ⅲ及vWF含量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后,未达到缓解[包括部分缓解(PR)和未缓解(NR)]时,上述因子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初诊患者治疗前血浆vWF及Hcy水平与骨髓原始加幼稚细胞数呈正相关(P<0.001和P<0.01),而AT-Ⅲ水平与骨髓原始加幼稚细胞数呈负相关(P<0.05,r=-0.622)。结论:动态监测AL患者血浆Hcy、AT-III及vWF水平,可作为白血病病情进展、疗效过程及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同型半胱氨酸 抗凝血酶Ⅲ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血清AT3、蛋白C、蛋白S水平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秦小玉 宋燕 +3 位作者 陈宁恒 王汉杰 苗仁英 刘晋阳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检测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血清中抗凝血酶(AT3)、蛋白C(PC)、蛋白S(Ps)水平,分析其与VTE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51例VTE患者性别、年龄特点及血清中AT3、PC、PS的水平,并与60例正常人血样进行对比。结果251例VTE患者... 目的检测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血清中抗凝血酶(AT3)、蛋白C(PC)、蛋白S(Ps)水平,分析其与VTE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51例VTE患者性别、年龄特点及血清中AT3、PC、PS的水平,并与60例正常人血样进行对比。结果251例VTE患者中,男94例,女157例,男:女=1.11:1.4,中位年龄43(5~81)岁。AT3、PC、PS三者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AT3占15.14%(38例),Pc占10.36%(26例),PS占20.3%(51例)。结论血浆AT3、PC、PS缺陷是促发VTE的重要原因,检测其水平变化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抗凝血酶-Ⅲ 蛋白C 蛋白S
下载PDF
正常妊娠及妊高征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明山 叶光勇 黄小芳 《浙江临床医学》 2001年第2期76-77,共2页
目的 研究抗凝血酶 -Ⅲ (AT-Ⅲ )、凝血因子Ⅷ活性 (Ⅷ :C)、纤维蛋白原 (FIB)、D -二聚体 (D -D)四项血凝指标在妊娠中的变化 ,探讨其在妊高征诊断和预防中的价值。方法 血浆抗凝血酶 -Ⅲ活性 (AT-Ⅲ :A)、凝血因子Ⅷ活性 (Ⅷ :C)、纤... 目的 研究抗凝血酶 -Ⅲ (AT-Ⅲ )、凝血因子Ⅷ活性 (Ⅷ :C)、纤维蛋白原 (FIB)、D -二聚体 (D -D)四项血凝指标在妊娠中的变化 ,探讨其在妊高征诊断和预防中的价值。方法 血浆抗凝血酶 -Ⅲ活性 (AT-Ⅲ :A)、凝血因子Ⅷ活性 (Ⅷ :C)、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D -二聚体 (D -D)测定共77例 (妊高征者21例 ,正常孕妇36例 ,正常非孕妇女20例 )。结果 妊高征者和正常孕妇AT -Ⅲ :AT-Ⅲ明显低于正常非孕妇女 (P<0.001或P<0.01) ,并妊高征者比正常孕妇降低更甚 (P<0.001) ;Ⅷ :C、FIB、D -D妊高征者和正常孕妇均明显高于正常非孕妇女 (P<0.001) ,并且妊高征者也明显高于正常孕妇 (P<0.00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正常妊娠 抗凝血酶-Ⅲ 凝血因子Ⅷ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下载PDF
凝固时间法测定血浆AT-Ⅲ活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汪宏良 蒋玉叶 +4 位作者 马全新 程晖 禹红 程小欢 何建学 《微循环学杂志》 2005年第4期68-69,共2页
目的介绍凝固时间法测定血浆AT-Ⅲ活性的实验方法。方法将校正血浆用含肝素缓冲液稀释成不同浓度(即不同活性AT-Ⅲ),加入纯品纤维蛋白原共同孵育后,测定其凝固时间;根据不同AT-Ⅲ活性与相应凝固时间制作标准曲线;测定待检血浆凝固时间,... 目的介绍凝固时间法测定血浆AT-Ⅲ活性的实验方法。方法将校正血浆用含肝素缓冲液稀释成不同浓度(即不同活性AT-Ⅲ),加入纯品纤维蛋白原共同孵育后,测定其凝固时间;根据不同AT-Ⅲ活性与相应凝固时间制作标准曲线;测定待检血浆凝固时间,查标准曲线即可得到待检血浆AT-Ⅲ活性。结果该法AT-Ⅲ活性在25%~125%范围内线性良好;日内变异系数为3.2%,日间变异系数为4.9%;凝固时间法与发色底物法比较相关性良好(r=0.999,P<0.05);检测178例健康人血浆AT-Ⅲ活性为105.4%±18.8%。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结果可靠,简便实用,可用于常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AT-Ⅲ 凝固时间法 活性 测定 发色底物法 抗凝血酶-Ⅲ 抗凝血能力 抗凝物质 试剂成本 特殊设备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浆活化蛋白C、活化蛋白S、抗凝血酶Ⅲ的表达及与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范云 魏丽红 张三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5期13-16,共4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浆活化蛋白C(Protein C,PC)、活化蛋白S(Protein S,PS)、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的表达及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临床确诊的9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根据病灶大小分为小梗死组...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浆活化蛋白C(Protein C,PC)、活化蛋白S(Protein S,PS)、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的表达及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临床确诊的9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根据病灶大小分为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为管壁正常组、增厚期组、斑块期组。另选取同期4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PC、PS、AT-Ⅲ活性,并分析PC、PS、AT-Ⅲ的表达与病情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PC、PS、AT-Ⅲ表达活性明显偏低(P<0.05);急性期组PC、PS、AT-Ⅲ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恢复期组,对照组PS、AT-Ⅲ的表达活性最高(P<0.05);小梗死组PC、PS、AT-Ⅲ表达活性高于中梗死组和大梗死组(P<0.05);斑块组PC、PS、AT-Ⅲ活性低于正常组和增厚组(P<0.05);增厚组和正常组上述因子表达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PC、PS、AT-Ⅲ的表达与发病时间呈正相关,与梗死病灶及颈动粥样硬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PC、PS、AT-Ⅲ的表达与发病时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与梗死病灶及颈动粥样硬化程度具有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活化蛋白C 活化蛋白S 抗凝血酶Ⅲ 相关性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抗凝血酶Ⅲ及Ⅷ因子相关抗原的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党群 刘书坤 赵纯平 《天津医药》 CAS 1997年第4期222-223,共2页
用免疫电泳法测定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中纤维结合蛋白(Fn),抗凝血酶Ⅲ(AT-Ⅲ及Ⅷ因子相关抗原(vWF)水平。发现Fn在心衰患者显著降低,且随着心衰的病程进展而降低更明显;AT-Ⅲ在心衰患者中显著降低,而在心功能Ⅳ级者中降低最为明显;vW... 用免疫电泳法测定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中纤维结合蛋白(Fn),抗凝血酶Ⅲ(AT-Ⅲ及Ⅷ因子相关抗原(vWF)水平。发现Fn在心衰患者显著降低,且随着心衰的病程进展而降低更明显;AT-Ⅲ在心衰患者中显著降低,而在心功能Ⅳ级者中降低最为明显;vWF在心衰患者中显著增高,且随病程而增高更明显。提示Fn和AT-Ⅲ的降低和vWF的增高,可作为评估心衰演变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纤维结合蛋白 抗凝血酶 因子相关抗原
下载PDF
抗凝血酶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凝血、炎症反应的双重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艳杰 潘景业 王明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52-1154,共3页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凝血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变化及抗凝血酶Ⅲ(ATⅢ)对活化凝血因子、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探讨抗凝血酶Ⅲ调节炎症反应的应用时机和有效剂量。方法:复制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休克组、常规...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凝血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变化及抗凝血酶Ⅲ(ATⅢ)对活化凝血因子、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探讨抗凝血酶Ⅲ调节炎症反应的应用时机和有效剂量。方法:复制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休克组、常规剂量ATⅢ组和大剂量ATⅢ组,每组10只。休克组予普通复苏液,常规剂量ATⅢ组予抗凝血酶Ⅲ20U/kg,大剂量ATⅢ组每天予抗凝血酶Ⅲ100U/kg,连续3d。检测各组第1、2、3d血浆核因子kappa B(NF-κB)、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E-选择素(E-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凝血酶原片段F1+2、D-二聚体(D-D)、血栓调节素(TMD)变化。结果:大剂量ATⅢ组血浆核转录因子、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P<0·01)、E-选择素水平明显低于休克组、常规剂量ATⅢ组(P<0·05)。常规剂量ATⅢ组与休克组比较,核转录因子、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E-选择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1)。休克组上述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常规剂量ATⅢ组、大剂量ATⅢ组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水平均明显高于休克组(P<0·05)。而常规剂量ATⅢ组、大剂量ATⅢ组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水平无显著差异(P>0·01)。常规剂量ATⅢ组、大剂量ATⅢ组血栓调节素(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凝血酶原片段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高凝状态标记物)及D-二聚体(纤溶标志物)水平明显低于休克组(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休克组、常规剂量ATⅢ组和大剂量ATⅢ组3d死亡率分别为40·0%、20·4%、21·2%。休克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ATⅢ组和大剂量ATⅢ组(P<0·05),与常规剂量ATⅢ组比较,大剂量ATⅢ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失血性休克激活凝血、炎症反应。大剂量抗凝血酶Ⅲ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酶Ⅲ 休克 炎症
下载PDF
血浆抗凝血酶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涂秀 戴学庆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809-812,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血浆抗凝血酶(AT)活性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肾病和糖尿病性神经系统病变等的变化,来探讨其与疾病机制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5月内分泌科和肾脏科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的住院患者共79例,根据病... 目的通过观察血浆抗凝血酶(AT)活性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肾病和糖尿病性神经系统病变等的变化,来探讨其与疾病机制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5月内分泌科和肾脏科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的住院患者共79例,根据病情分为四组:糖尿病视合并网膜病变组17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3/4期)组25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系统病变组22例,糖尿病合并心肌病变组15例;另选我院同期进行体检健康者80例作为健康对照(NC)组。结果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在性别、年龄、PLT、高密度脂蛋白(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T活性中,四组患者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病变组与心肌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二聚体(D-D)与纤维蛋白原(Fg)含量中,四组患者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中,四组患者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病变组与神经系统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病组与心肌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活性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在基层医院,有助于筛查糖尿病患者潜在微血管病变的危险人群,提前进行预防干预,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抗凝血酶 糖化血红蛋白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和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9
作者 唐金凤 陈先春 +2 位作者 刘婷 钟磊 肖九长 《黑龙江医学》 2015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和抗凝血酶Ⅲ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60例,其中有并发症患者30例(并发症组),单纯糖尿病患者30例(单纯糖尿病组),并以同期健康体...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和抗凝血酶Ⅲ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60例,其中有并发症患者30例(并发症组),单纯糖尿病患者30例(单纯糖尿病组),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抗凝血酶Ⅲ活性和纤维蛋白原。结果T2DM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活性和纤维蛋白原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并发症组血浆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活性和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单纯糖尿病组抗凝血酶Ⅲ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血浆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水平和抗凝血酶Ⅲ的活性,有利于对T2DM患者凝血状态进行评估,从而为早期干预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凝血因子Ⅴ 凝血因子Ⅷ 抗凝血酶Ⅲ 并发症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抗凝活性和血液流变学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晖 赵运转 王雅杰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8期616-618,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活性、抗凝活性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采集静脉血,用血凝仪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抗凝血酶川活性(Antithrombin Ⅲ:α,AT—Ⅲ:α),...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活性、抗凝活性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采集静脉血,用血凝仪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抗凝血酶川活性(Antithrombin Ⅲ:α,AT—Ⅲ:α),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检测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对比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缺血性卒中后急性期Fib(4.3±1.6g/L)高于对照组(2.9±1.4g/L),有统计学差异(P<0.01),全血和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T—Ⅲ:α在急性期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Fib升高,血液黏度增加,凝血活性增强及抗凝血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 抗凝血酶Ⅲ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