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四川无尾两栖类的繁殖模式
被引量:6
- 1
-
-
作者
李成
戴强
王跃招
顾海军
刘志君
-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出处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0-297,共8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西南基地基金(KSCXZ-SW-1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252)
-
文摘
依据Duellman和Trueb(1986)的定义,对四川无尾两栖动物的繁殖模式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73种四川无尾类可以划分为2类共5种繁殖模式。水内产卵是比较原始的一类繁殖模式,又分2种:静水产卵(模式1)和流水产卵(模式2),68种(93%)是在水内产卵;水外产卵是较进化的一类繁殖模式,又分3种:卵产在近水塘的泥窝中(模式12),卵泡产在近水域的土穴中(模式21)和卵泡产在近水域的树上或灌丛上(模式23),仅5种(7%)在水外产卵。(2)模式1、12、21、23的两栖动物,雌雄性的体型较模式2的物种为小,产卵的数量大,但卵径较小;蝌蚪的生态表型均可归入静水型,共同特点是蝌蚪体型小,在静水中觅食,生长发育快。模式2的两栖动物,雌雄性的体型较大,产卵的数量少,而卵径较大;蝌蚪的生态表型可归入流水型,特点是蝌蚪体型大,在流水中觅食,生长发育慢。(3)水内产卵的两栖动物的窝卵能量投入方式可以分为两种:静水产卵(模式1)的物种通过增加卵的数量来增加投入,接近于r-选择物种;流水产卵(模式2)的物种通过增大卵径来增加投入,接近于k-选择物种;是两种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的繁殖策略。
-
关键词
蝌蚪
繁殖模式
无尾两栖类
四川
两栖动物
生长发育
能量投入
r-选择
k-选择
产卵
-
Keywords
anura, tadpole, reproductive modes
-
分类号
Q492
[生物学—生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