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dietary vitamin E on muscle vitamin E and fatty acid content in Aohan fine-wool sheep 被引量:8
1
作者 Kun Liu Suyun Ge +2 位作者 Hailing Luo Dubing Yue Leyan Y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4期316-324,共9页
Background: Increasing the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PUFA) content and decreasing the saturated fatty acid (SFA) content of mutton can help to improve its nutritional value for consumers. Several laboratories h... Background: Increasing the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PUFA) content and decreasing the saturated fatty acid (SFA) content of mutton can help to improve its nutritional value for consumers. Several laboratories have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vitamin E on the fatty acid (FA) composition of muscle in sheep. However,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wool sheep, even though wool sheep breeds ar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mutton, especially in northern China where sheep are extensively farmed.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address the effects of vitamin E on muscle FA composition in male Aohan fine-wool sheep. Methods: Forty-two male Aohan fine-wool lambs (5 mo old) with similar initial body weigh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even groups and fed diets supplemented with 0 (control group), 20, 100, 200, 1,000, 2,000, or 2,400 IU/sheep/d vitamin E for 12 mo. Three lambs from each group were slaughtered to measure vitamin E and FA content in the Iongissimus lumborum (LL) and gluteus medius (GM) muscles. Results: Vitamin E concentrations in the LL and GM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12 mo of vitamin E supplementation (P 〈 0.05). However, this increase did not occur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because the muscle vitamin E concentration was highest in the 200 IU/sheep/d group. Dietary vitamin E supplementation also caus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SFA content and an increase in monounsaturated FA (MUFA) content in the LL and GM (P 〈 0.05). All six doses of vitamin 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is9 tronsl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cgtl -CLA) content in the LL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s: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with vitamin E increased muscle vitamin E content and improved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mutton by decreasing SFA content and increasing MUFA and c9tl 1-CLA contents in Aohan fine-wool sheep. These effects were greatest in sheep fed a diet containing 200 IU/sheep/d vitamin 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han fine-wool sheep Fatty acids MUSCLE Vitamin E
下载PDF
Heritability Estimate for Aohan Fine-wool Sheep's Main Economic Characters
2
作者 MEI Hua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3年第1期1-2,7,共3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estimate the heritability of Aohan fine-wool sheep's main economic characters. [ Method] Half-sib correlation in sire method was adopted to estimate Aohan file-wool sheep's Birth Weigh...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estimate the heritability of Aohan fine-wool sheep's main economic characters. [ Method] Half-sib correlation in sire method was adopted to estimate Aohan file-wool sheep's Birth Weight(BW), Weaning Litter Weight (WLW), Weaning Litter Staple Fineness(WLSF), One-age Staple Fineness(OASF), One-age Staple Length ( OASL), One-age Wool Yield(OAWY), Main Economic Characters of One-age Aohan fine-wool sheep, Two-age Staple Fineness (TASF), Two-age Staple Length (TASL), Two-age Wool Yield (TAWY), Two-age Weight (TAW) after cropping. [ Result] The heritability was 0.1 -0.7. [ Conclusion~ The heritability of Aohan fine-wool sheep's main characters was middle-and-hi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e-wool sheep HERITABILITY Economic characters
下载PDF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Immune Genes between Body Side Skin and Groin Skin of Aohan Fine Wool Sheep
3
作者 赵金山 李和刚 +2 位作者 刘开东 柳楠 李金泉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12期2475-2479,共5页
[Objective] To get major genes for wool traits regulation from immune genes. [Methods] Microarray technology was used to detect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mmune genes between body side skin (more wool growing) and gr... [Objective] To get major genes for wool traits regulation from immune genes. [Methods] Microarray technology was used to detect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mmune genes between body side skin (more wool growing) and groin skin (no wool growing) of Aohan fine wool sheep. [Results] 46 immune genes (fold change 〉2.0) were identified and classified, and then 6 of which were selected for QPCR confir- mation. The degree of consistency of the QPCR and microarray results was 66.67%, [Conclusion] Immune privilege may participate in wool growth reg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ir follicle Immune gen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aohan fine wool sheep
下载PDF
敖汉细毛羊羊毛经济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4
作者 林晓坤 都萌萌 +7 位作者 周李生 黄振刚 王頔 周东辉 曹欣欣 贺建宁 赵金山 李和刚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46-4359,共14页
旨在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探寻敖汉细毛羊羊毛性状新的分子标记和候选基因。本研究采集1~2周岁的健康敖汉细毛羊耳组织与羊毛作为试验素材,其中,母羊248只,公羊81只,总计329只。羊毛进行性状测定(包括纤维直径、自然长度、伸直长度、伸... 旨在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探寻敖汉细毛羊羊毛性状新的分子标记和候选基因。本研究采集1~2周岁的健康敖汉细毛羊耳组织与羊毛作为试验素材,其中,母羊248只,公羊81只,总计329只。羊毛进行性状测定(包括纤维直径、自然长度、伸直长度、伸直率),并对表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利用绵羊40K液相SNP芯片对全部个体进行基因分型。使用Plink 1.07软件对芯片数据进行质控,使用GCTA软件和PopLDdecay软件对质控数据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利用GMEMA混合线性模型对4种羊毛性状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利用在线软件对候选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质控后得到329只个体的30079个SNPs位点用于后续分析。通过GWAS分析筛选出4个在全基因组上显著相关的SNPs位点可能影响羊毛经济性状,分别位于1号、6号及8号染色体上。筛选出9个在染色体水平上显著相关的SNPs位点可能对羊毛性状具有潜在意义,分别位于3、5、8、11、18、21、22、25号染色体,寻找到39个可能影响羊毛性状的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为后续探究敖汉细毛羊羊毛性状的遗传机制及分子育种标记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敖汉细毛羊 羊毛性状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下载PDF
High gene flows promote close 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finewool sheep populations(Ovis aries) in China 被引量:1
5
作者 HAN Ji-long YANG Min +5 位作者 GUO Ting-ting LIU Jian-bin NIU Chun-e YUAN Chao YUE Yao-jing YANG Bo-hu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862-871,共10页
The aim of our present study was to construct genetic structure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Chinese fine-wool sheep breeds. 46 individuals from 25 breeds or strains were genotyped based on the Illumina Ovine 50K SNP array... The aim of our present study was to construct genetic structure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Chinese fine-wool sheep breeds. 46 individuals from 25 breeds or strains were genotyped based on the Illumina Ovine 50K SNP array. Meanwhile, genetic variations among 482 individuals from 9 populations were genotyped with 10 microsatellites. In this study, we found high genetic polymorphisms for the microsatellites, while 7 loci in the Chinese superfine Merino strain (Xinjiang types) (CMS) and 5 loci in Gansu alpine superfine-wool sheep strain (GSS) groups were found deviated from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HWE). Genetic drift FsT=0.019 (P〈0.001) and high gene flows were detected in all the 7 fine-wool sheep populations. 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fine-wool sheep populations were clustered in a group independent from the Chinese indigenous breeds such that the 7 fine-wool sheep clustered distinct from Liangshan semifine-wool sheep (LS) and Hu sheep (HY) reflected by different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analyses. Overall, our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all fine-wool sheep populations have close genetic relationship,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ir breeding progress. These populations, therefore, can be regarded as open-breeding populations with high levels of gene flows. Furthermore, the two superfine-wool strains, viz., CMS and GSS, might be formed by strong artificial selection and with frequent introduction of Australian Merino. Our results can assist in breeding of superfine-wool sheep and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new fine-wool sheep breeds with different breeding object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fine-wool sheep indigenous sheep breeds genetic relationship gene flow microsatellites
下载PDF
敖汉细毛羊毛囊FGF10、FGF18和FGFR3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柳楠 刘鲁梅 +5 位作者 程明 刘开东 于维敏 刘积凤 赵金山 贺建宁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2-372,共11页
本研究旨在解析FGF家族及其受体基因在细毛羊不同部位皮肤、不同时间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与细毛羊毛囊生长发育的关系,为揭示毛囊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首先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敖汉细毛羊毛囊发育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qRT... 本研究旨在解析FGF家族及其受体基因在细毛羊不同部位皮肤、不同时间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与细毛羊毛囊生长发育的关系,为揭示毛囊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首先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敖汉细毛羊毛囊发育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qRT-PCR对基因芯片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之后对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作进一步分析,可知FGFs家族在颈部和腹部,羊毛毛囊的生长旺盛期和缓慢期之间的mRNA表达量存在差异的有FGF10、FGF18和FGFR3基因。最后通过二维凝胶电泳(2-DE)和质谱技术(MS),对毛囊发育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筛选,得出FGFs家族蛋白质在颈部和腹部、羊毛毛囊的生长期和缓慢期之间仍存在差异表达的有FGF10、FGF18和FGFR3蛋白。结果显示,FGF10mRNA在腹部表达量高于颈部,推测可能对毛囊的发育具有负调控作用;其蛋白表达量颈部均高于腹部,推测可能促进毛囊生长发育。FGF18在腹部其mRNA表达量旺盛期高于缓慢期,推测其可能维持此处毛囊的不活跃状态;其蛋白在颈部表达量均低于腹部,推测可能对毛囊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FGFR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无统一趋势,可能与毛囊的生长发育存在较复杂的关系。综合以上,FGF10、FGF18和FGFR3mRNA和蛋白水平在毛囊生长发育的不同部位和不同时期存在差异表达,这提示它们可能与毛囊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关系,并在不同水平发挥调控作用。研究结果为解析FGFs家族成员调控毛囊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加快细毛羊育种提供重要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Fs家族 毛囊 敖汉细毛羊 差异表达
下载PDF
敖汉细毛羊不同部位皮肤毛囊发育及形态结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柳楠 王春亮 +4 位作者 贺建宁 程明 刘开东 刘积凤 赵金山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5,共5页
本实验旨在探究敖汉细毛羊毛囊的组织结构与形态发生过程,为细毛羊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奠定组织学基础。分别采集胎龄第90、120天的胎儿及出生后1 d和30 d的羔羊体侧部(多毛区)和腹股沟部(少毛区)皮肤组织,制作纵、横切片并显微... 本实验旨在探究敖汉细毛羊毛囊的组织结构与形态发生过程,为细毛羊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奠定组织学基础。分别采集胎龄第90、120天的胎儿及出生后1 d和30 d的羔羊体侧部(多毛区)和腹股沟部(少毛区)皮肤组织,制作纵、横切片并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敖汉细毛羊毛囊结构包括结缔组织鞘、外根鞘、内根鞘、毛干和毛球部;在胎龄90 d时,体侧部初级毛囊可见皮脂腺原细胞及次级毛囊毛芽,在胎龄120 d时,毛囊形成角质化毛干并穿出体表,再分化次级毛囊发生;出生后1 d和30 d时,穿出体表毛干进一步增多,体侧部初级毛囊密度,在胎龄120 d时低于胎龄90 d时(P<0.01),出生后1 d时低于胎龄120 d时(P<0.05),次级毛囊密度,在胎龄120 d时高于胎龄90 d时(P<0.01),出生后1 d时低于胎龄120 d时(P<0.01),出生后1 d和30 d时差异不显著(P>0.05),S/P比值,在胎龄120 d时高于胎龄90 d时(P<0.01),生后30 d时高于出生后1 d时(P<0.01),对腹股沟部皮肤分析显示,其毛囊密度很低。结果可为了解细毛羊毛囊形态结构变化及筛选与毛密度相关的差异基因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敖汉细毛羊 毛囊 形态 体侧部 腹股沟部
下载PDF
敖汉细毛羊小肠可吸收氨基酸适宜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志友 孙海洲 +9 位作者 李志明 宗泽君 李胜利 赵秀英 凌树理 张海鹰 珊丹 李志国 照日格图 潘翔磊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4-480,共7页
选用9只体况良好,体重35~45 kg的1.5周岁敖汉细毛羊半同胞羯羊,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十二指肠近端瘘管和同肠末端瘘管进行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个试验组为在基础日粮条件下的3种十二指肠氨基酸灌注模式,分别为M_(100)、M_(8... 选用9只体况良好,体重35~45 kg的1.5周岁敖汉细毛羊半同胞羯羊,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十二指肠近端瘘管和同肠末端瘘管进行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个试验组为在基础日粮条件下的3种十二指肠氨基酸灌注模式,分别为M_(100)、M_(85)+H_(15)和M_(70)+H_(30),旨在寻找出一种相对平衡的有利于羊毛纤维生长的敖汉细毛羊小肠可吸收氨基酸适宜模式。试验结果显示,改善小肠可吸收氨基酸模式,可明显提高敖汉细毛羊的产毛性能。在本试验条件下,敖汉细毛羊小肠可吸收氨基酸适宜模式接近M_(70)+H_(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氨基酸模式 小肠 敖汉细毛羊
下载PDF
敖汉细毛羊体侧部与腹股沟部皮肤免疫基因的差异表达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金山 李和刚 +2 位作者 刘开东 柳楠 李金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0期14731-14733,14740,共4页
[目的]从免疫基因中挖掘调控羊毛性状的候选主效基因。[方法]利用芯片技术,检测敖汉细毛羊体侧部与腹股沟部皮肤免疫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差异倍数在2.0以上的免疫基因共46个,并对其中6个基因进行了实时定量PCR验证,其结果表明芯片数... [目的]从免疫基因中挖掘调控羊毛性状的候选主效基因。[方法]利用芯片技术,检测敖汉细毛羊体侧部与腹股沟部皮肤免疫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差异倍数在2.0以上的免疫基因共46个,并对其中6个基因进行了实时定量PCR验证,其结果表明芯片数据和实时定量PCR验证结果相符率达66.67%,说明芯片数据是可靠的。[结论]免疫赦免机制可能参与羊毛的生长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敖汉细毛羊 毛囊 免疫基因 差异表达
下载PDF
敖汉细毛羊皮肤毛囊形态发育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春亮 贺建宁 +3 位作者 程明 刘开东 刘积凤 柳楠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4-46,286,共4页
为了研究敖汉细毛羊毛囊的组织结构与形态发育过程,进而为解析细毛羊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组织学基础,试验采用组织学和显微观测的方法,分析敖汉细毛羊胎龄为第90,120天的胎儿,及出生后1天和1个月时的羔羊体侧部皮肤的组织学特性... 为了研究敖汉细毛羊毛囊的组织结构与形态发育过程,进而为解析细毛羊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组织学基础,试验采用组织学和显微观测的方法,分析敖汉细毛羊胎龄为第90,120天的胎儿,及出生后1天和1个月时的羔羊体侧部皮肤的组织学特性。结果表明:在胎龄90天时,体侧的初级毛囊可见次级毛囊毛芽;胎龄120天时,部分毛囊发生角质化,初级毛囊周围可见成对的皮脂腺及之间的汗腺导管和竖毛肌;出生后1天时和出生1个月时,大部分毛囊都已形成角质化毛干,皮脂腺、汗腺、竖毛肌等进一步发育成熟。与胎龄120天时相比,出生后1个月时的毛囊纤维直径显著增大(P<0.05)。出生后1个月和出生后1天时次级毛囊纤维直径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敖汉细毛羊 毛囊 形态变化 纤维直径 体侧部
下载PDF
非遗传因素对敖汉细毛羊12个性状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晓平 何小龙 荣威恒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1-125,共5页
对内蒙古敖汉细毛羊主要性状的非遗传因素进行了分析,采用动物模型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和多性状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MTDFREML)估计了12个主要性状的方差组分和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出生年份或性状鉴定年份对所有性状有显著影响;性... 对内蒙古敖汉细毛羊主要性状的非遗传因素进行了分析,采用动物模型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和多性状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MTDFREML)估计了12个主要性状的方差组分和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出生年份或性状鉴定年份对所有性状有显著影响;性别和场别对所有早期性状有显著影响,场别还对产毛性状中的剪毛量、体重和毛长度有显著影响;出生类型对所有产毛性状无显著影响,但对早期性状中的初生重、断乳重、断乳毛长度和断乳毛细度有显著影响;母亲年龄对初生重和断乳重有显著影响,对其余性状无显著影响;年龄对毛密度分和毛油汗分无显著影响,对其余产毛性状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敖汉细毛羊 动物模型BLUP MTDFREML 遗传参数 遗传评定
下载PDF
BMP4基因在细毛羊肩部皮肤的表达及其与毛囊密度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小佳 贺建宁 +2 位作者 程明 刘开东 柳楠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5-98,293,共5页
为了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4(BMP4)基因与毛囊密度的关系,试验以敖汉细毛羊为研究对象,采集肩部(多毛区)的皮肤组织样,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BMP4基因的mRNA表达量,并与肩部皮肤毛囊密度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细毛羊肩部BMP... 为了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4(BMP4)基因与毛囊密度的关系,试验以敖汉细毛羊为研究对象,采集肩部(多毛区)的皮肤组织样,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BMP4基因的mRNA表达量,并与肩部皮肤毛囊密度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细毛羊肩部BMP4基因的表达量与毛囊密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391。初步推测BMP4基因可能对毛囊密度的增加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敖汉细毛羊 毛囊密度 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4(BMP4) 表达 关联
下载PDF
敖汉细毛羊育种目标性状的确定及边际效益的计算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晓平 何小龙 荣威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5994-5996,共3页
[目的]为敖汉细毛羊的遗传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内蒙古赤峰市敖汉种羊场细毛羊群1997-2004年的早期性状和母羊产毛性状的鉴定记录,确定敖汉细毛羊的育种目标性状,并利用“差额法”对各育种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进行计算。[结果... [目的]为敖汉细毛羊的遗传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内蒙古赤峰市敖汉种羊场细毛羊群1997-2004年的早期性状和母羊产毛性状的鉴定记录,确定敖汉细毛羊的育种目标性状,并利用“差额法”对各育种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进行计算。[结果]从敖汉细毛羊3类性状(产毛性状、繁殖性状和生长发育性状)中共确定了6个育种目标性状,即净毛量、羊毛细度、羊毛长度、育成羊剪毛后体重、成年羊剪毛后体重、断奶羔羊数。其中成年母羊和育成羊净毛量的边际效益和相对重要性较大,分别为32.081、30.477和43.137%、36.870%。敖汉细毛羊产毛性状、繁殖性状、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对重要性之比为7:2:1。[结论]净毛量是敖汉细毛羊最重要的育种目标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敖汉细毛羊 育种目标 边际效益
下载PDF
敖汉细毛羊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力估计 被引量:2
14
作者 梅花 《家畜生态学报》 2011年第4期13-14,29,共3页
研究采用父系半同胞相关法和单元内半同胞相关法分别估算了敖汉细毛羊的初生重、断乳重、断乳毛细度、周岁毛细度、周岁毛长、周岁剪毛量、周岁剪毛后体重、2周岁毛细度、2周岁毛长、2周岁剪毛量、2周岁剪毛后体重的遗传力。结果发现,... 研究采用父系半同胞相关法和单元内半同胞相关法分别估算了敖汉细毛羊的初生重、断乳重、断乳毛细度、周岁毛细度、周岁毛长、周岁剪毛量、周岁剪毛后体重、2周岁毛细度、2周岁毛长、2周岁剪毛量、2周岁剪毛后体重的遗传力。结果发现,这些性状的遗传力均为中高遗传力,在0.1~0.7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毛羊 经济性状 遗传力
下载PDF
敖汉细毛羊DKK1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量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梦瑶 杨峰 +5 位作者 刘开东 程明 王国义 刘积凤 柳楠 贺建宁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1-139,共9页
本研究旨在构建敖汉细毛羊DKK1基因的重组质粒,并对其转染成纤维细胞后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进行研究。试验采集敖汉细毛羊肱二头肌提取基因组DNA,参照GenBank中DKK1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PCR扩增获得DKK1基因片段,连接到pEASYTM-T1载体,构建... 本研究旨在构建敖汉细毛羊DKK1基因的重组质粒,并对其转染成纤维细胞后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进行研究。试验采集敖汉细毛羊肱二头肌提取基因组DNA,参照GenBank中DKK1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PCR扩增获得DKK1基因片段,连接到pEASYTM-T1载体,构建pEASYTM-T1-DKK1重组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鉴定正确后构建PmaxGFP-DKK1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对敖汉细毛羊的成纤维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并将构建的重组质粒PmaxGFP-DKK1转染成纤维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DKK1基因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经酶切、测序鉴定发现,重组质粒PmaxGFP-DKK1构建成功,大小为3 956bp,并成功瞬时转染成纤维细胞,转染细胞后DKK1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升高,且转染组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成功构建了敖汉细毛羊DKK1基因重组质粒,并成功转染成纤维细胞,为进一步研究DKK1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敖汉细毛羊 DKK1基因 成纤维细胞 转染 实时荧光定量PCR 表达
下载PDF
敖汉细毛羊Hoxa5、BMPR1B基因互作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梦瑶 杨峰 +3 位作者 刘积凤 刘开东 贺建宁 柳楠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9-238,共10页
旨在构建敖汉细毛羊Hoxa5、BMPR1B基因的质粒及共转染成纤维细胞后,通过基因表达量变化研究两基因的互作。以敖汉细毛羊为研究对象,采集40日龄的胎羊。首先,通过RNA的提取反转录成cDNA,参照GenBank中Hoxa5、BMPR1B基因序列信息分别设计... 旨在构建敖汉细毛羊Hoxa5、BMPR1B基因的质粒及共转染成纤维细胞后,通过基因表达量变化研究两基因的互作。以敖汉细毛羊为研究对象,采集40日龄的胎羊。首先,通过RNA的提取反转录成cDNA,参照GenBank中Hoxa5、BMPR1B基因序列信息分别设计1对引物,通过PCR反应扩增获得Hoxa5、BMPR1B基因片段,将得到的Hoxa5、BMPR1B基因分别连接到pEASYTM-T1载体,构建pEASYTM-T1-Hoxa5、pEASYTM-T1-BMPR1B重组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鉴定正确后构建pcDNA3.1-Hoxa5、pcDNA3.1-BMPR1B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其次,对敖汉细毛羊的成纤维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并将构建的质粒pcDNA3.1-Hoxa5、pcDNA3.1-BMPR1B共转染成纤维细胞,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oxa5、BMPR1B基因单转染和共转染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经酶切、测序鉴定质粒pcDNA3.1-Hoxa5、pcDNA3.1-BMPR1B构建成功,并且共转染成纤维细胞BMPR1B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下降,Hoxa5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升高且共转染组的表达量极显著地高于单转染组(P<0.01)。成功构建了敖汉细毛羊Hoxa5、BMPR1B基因的质粒,并且成功共转染成纤维细胞,Hoxa5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升高,BMPR1B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下降,因而Hoxa5基因抑制了BMPR1B基因的表达,BMPR1B基因促进了Hoxa5基因的表达,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敖汉细毛羊 成纤维细胞 Hoxa5 BMPR1B 基因互作 质粒构建 RT-PCR WESTERN BLOT
下载PDF
敖汉细毛羊BMP4基因质粒的构建及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量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梦瑶 杨峰 +4 位作者 刘开东 刘积凤 柳楠 贺建宁 薛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7-234,共8页
旨在构建敖汉细毛羊BMP4基因的质粒及转染成纤维细胞后研究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以30日龄的敖汉细毛羊胚胎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RNA的提取反转录成cDNA参照GenBank中BMP4基因序列信息设计1对引物,通过PCR反应扩增获得BMP4基因片段、将得... 旨在构建敖汉细毛羊BMP4基因的质粒及转染成纤维细胞后研究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以30日龄的敖汉细毛羊胚胎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RNA的提取反转录成cDNA参照GenBank中BMP4基因序列信息设计1对引物,通过PCR反应扩增获得BMP4基因片段、将得到的BMP4基因连接到pEASYTM-T1载体,构建pEASYTM-T1-BMP4重组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鉴定正确后构建pcDNA3.1-BMP4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其次对敖汉细毛羊的成纤维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并将重组pcDNA3.1-BMP4表达载体转染成纤维细胞,后检测BMP4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pcDNA3.1-BMP4构建成功后转染成纤维细胞BMP4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上升,且转染组的表达量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成功构建了敖汉细毛羊BMP4基因的质粒,并且成功转染成纤维细胞,基因在细胞中过表达,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敖汉细毛羊 成纤维细胞 质粒构建 BMP4基因转染 RT-PCR Western Blot
下载PDF
添加大豆油对敖汉细毛羊羊毛含脂率及品质的影响
18
作者 褚海义 穆秀明 +1 位作者 章月萍 吴艳艳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5期49-51,共3页
目的研究日粮添加大豆油对绵羊羊毛脂含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将20只体重相近(40~45kg)的1.5岁左右敖汉细毛母羊按单因素随机设计原理分成4组,每组5只,全部单栏饲养,分别饲喂添加了0%、2%、4%、6%大豆油的日粮,试验期8个月.结果添加4%大... 目的研究日粮添加大豆油对绵羊羊毛脂含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将20只体重相近(40~45kg)的1.5岁左右敖汉细毛母羊按单因素随机设计原理分成4组,每组5只,全部单栏饲养,分别饲喂添加了0%、2%、4%、6%大豆油的日粮,试验期8个月.结果添加4%大豆油显著提高了羊毛脂的含量(P<0.05),2%和6%的添加水平不影响羊毛的含脂率(P>0.05).羊毛自然长度、羊毛细度、净毛率不受大豆油添加水平的影响(P>0.05),4%、6%大豆油的添加降低了污毛的产量(P<0.05).结论考虑生产性能,为改善羊毛的含脂率,添加4%以下的大豆油比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含脂率 羊毛品质 敖汉细毛羊 大豆油
下载PDF
Smad1基因在敖汉细毛羊发情不同时期卵巢中的表达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兰兰 栾兆进 +3 位作者 刘开东 王国义 柳楠 贺建宁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3-96,294,共5页
为了探索Smad1 mRNA及其蛋白在敖汉细毛羊不同发情时期卵巢中表达量的变化规律,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方法分析绵羊不同繁殖状态下(乏情期、发情间期、发情前期、发情期)Smad1基因在卵巢中mRNA表达量的变化规律及卵巢中该... 为了探索Smad1 mRNA及其蛋白在敖汉细毛羊不同发情时期卵巢中表达量的变化规律,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方法分析绵羊不同繁殖状态下(乏情期、发情间期、发情前期、发情期)Smad1基因在卵巢中mRNA表达量的变化规律及卵巢中该基因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表明:发情期Smad1基因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三个时期(P<0.01);发情前期Smad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乏情期和发情间期(P<0.05)。在绵羊不同发情时期Smad1蛋白主要表达于乏情期原始卵泡、次级卵泡的颗粒细胞、发情间期次级卵泡的卵泡膜细胞,在发情前期与发情期卵泡中未见表达。卵巢中Smad1基因可能促进黄体溶解,对卵泡发育、卵子的成熟以及释放起作用,与绵羊发情的启动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敖汉细毛羊 卵巢 Smad1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免疫组化
下载PDF
BAD基因在敖汉细毛羊发情不同时期卵巢表达规律及对生殖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梦瑶 巨安庆 +4 位作者 杨峰 刘开东 王国义 柳楠 贺建宁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45,49,共6页
本实验研究旨在探究BAD基因在敖汉细毛羊中的不同发情时期卵巢中表达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对生殖激素的影响,为探讨其与绵羊发情的关系奠定基础。首先利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敖汉细毛羊血液中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 本实验研究旨在探究BAD基因在敖汉细毛羊中的不同发情时期卵巢中表达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对生殖激素的影响,为探讨其与绵羊发情的关系奠定基础。首先利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敖汉细毛羊血液中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和孕激素(P_4)的浓度,然后利用qRT-PCR检测乏情期、发情前期、发情间期和发情期卵巢BAD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卵巢中BAD基因在发情前期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乏情期、发情期和发情间期(P<0.01),在发情期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乏情期和发情间期(P<0.01),乏情期和发情间期的表达量基本相同(P>0.05);E_2和LH浓度在BAD基因表达量最高的发情前期维持较高水平,P_4的浓度维持较低水平。综上可知,BAD基因的表达可能促进了E_2和LH浓度升高,抑制了P_4产生,进而影响细毛羊发情,可为绵羊发情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敖汉细毛羊 BAD基因 卵巢 发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