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型主动脉缩窄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愚勇 张宏家 +3 位作者 王晓龙 李海洋 贡鸣 孙衍庆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199-200,207,共3页
目的:总结成人型主动脉缩窄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自2007年2月至2007年6月,我们采用胸-腹主动脉转流治疗5例成人型主动脉弓缩窄。结果: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上肢血压明显下降,上下肢血压差由术前平均72 mmHg(1 mmHg=0.1... 目的:总结成人型主动脉缩窄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自2007年2月至2007年6月,我们采用胸-腹主动脉转流治疗5例成人型主动脉弓缩窄。结果: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上肢血压明显下降,上下肢血压差由术前平均72 mmHg(1 mmHg=0.133 kPa)降至-4 mmHg。未见人工血管并发症。结论:成人型主动脉缩窄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和术者经验而定;胸-腹主动脉转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型主动脉缩窄 心脏外科手术 胸-腹主动脉转流
下载PDF
四维血流技术在主动脉缩窄术后血流动力学定量评估中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胡立伟 彭雅枫 +5 位作者 孙爱敏 王谦 欧阳荣珍 郭辰 刘金龙 钟玉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研究四维血流(4D Flow)分析对主动脉缩窄(CoA)术后患儿和正常儿童志愿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探讨4D Flow在CoA术后的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3例CoA术后患者(研究组),男2例,女1例,... 目的研究四维血流(4D Flow)分析对主动脉缩窄(CoA)术后患儿和正常儿童志愿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探讨4D Flow在CoA术后的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3例CoA术后患者(研究组),男2例,女1例,年龄(12±4)岁,术后随访时间1~11年;同时选取3名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为男性,年龄(13±3)岁。通过4D Flow技术计算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能量损失(EL)和切应力(WSS)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定量评价。采用Bland-Altman方法比较图像定量分析数据的偏差和95%置信区间(95%C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狭窄部位远端层面的切应力明显升高,分别为(0.78±0.12)Pa、(0.44±0.11)Pa。研究组的PWV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3.39±6.31)Pa、(5.86±0.62)Pa。在可重复性评价中,PWV、EL、WSS偏差和95%CI较好,偏差分别为1.07、-1.00和-0.04,95%CI分别为-1.99~4.13、-6.54~4.54和-0.18~0.09。结论 4D Flow可用于定量评价CoA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主动脉EL和狭窄段近端的涡流大小有关。狭窄段部位、涡流大小和WSS升高是早期影响CoA术后血管顺应性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心血管外科手术 磁共振成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主动脉缩窄外科手术后患者早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杨明 刘爱军 +2 位作者 范祥明 王志君 苏俊武 《中国医药》 2022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缩窄(COA)外科手术后患者早期高血压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行外科手术治疗的203例CO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术后早期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136例... 目的分析主动脉缩窄(COA)外科手术后患者早期高血压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行外科手术治疗的203例CO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术后早期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136例)和非高血压组(67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COA术后早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组患者手术年龄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1.3(0.6,4.0)岁比0.6(0.4,1.1)岁](P<0.001),术前缩窄处压差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0.046),术前合并心内分流比例明显低于非高血压组(P=0.023)。高血压组术后吻合口压差高于非高血压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年龄是行外科手术治疗的COA患者术后早期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0.753,95%置信区间:0.599~0.945,P=0.015)。结论手术年龄是COA外科手术后患者早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心脏外科手术 高血压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急诊手术
4
作者 甘崇志 丛伟 陈良万 《四川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491-493,共3页
目的总结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AAD)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行急诊手术治疗的19例AAAD临床资料。其中17例行升主动脉置换,2例行Bentall+主动脉弓置换术。前17例中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弓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3... 目的总结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AAD)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行急诊手术治疗的19例AAAD临床资料。其中17例行升主动脉置换,2例行Bentall+主动脉弓置换术。前17例中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弓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主动脉弓置换术加"象鼻"手术3例,主动脉瓣成形术1例。Bentall术+主动脉弓置换术+"象鼻"手术1例,主动脉弓置换术+"象鼻"手术+支架置入术1例。全组13例应用了深低温停循环(DHCA)。7例应用了选择性脑灌注(SCP),5例应用了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RCP)。结果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67±101)min。平均心肌隔断时间(174±69)min。SCP时间(32±16)min,无住院死亡。结论对AAAD应采用积极的急诊手术治疗。正确的手术指征、技巧和脑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夹层 血管外科手术 选择性脑灌注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
5
作者 权晓强 程兆云 +3 位作者 张志东 赵子牛 谢周良 顾以茼 《医药论坛杂志》 2008年第2期29-30,32,共3页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经验。方法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1例,15例行升主动脉置换,6例行Bentall's手术,14例同期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手术,其中3例应用象鼻技术。结果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95±47)min,心...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经验。方法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1例,15例行升主动脉置换,6例行Bentall's手术,14例同期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手术,其中3例应用象鼻技术。结果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95±47)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135±24)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34±13)min。4例患者死亡,住院死亡率19.04%。1例术后二次开胸止血,2例术后长期胸腔积液。余14例均恢复顺利。术后随访6个月~6年,所有患者心功能恢复到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Ⅰ-Ⅱ级。结论升主动脉加全主动脉弓置换手术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全主动脉弓替换 “象鼻”手术 选择性脑灌注 外科治疗 人工血管
下载PDF
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及主动脉球囊阻断联合中低温停循环在A型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术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9
6
作者 张韶鹏 陈彤云 +1 位作者 姜楠 陈庆良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7-400,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双侧脑灌注及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联合中低温停循环技术在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在中低温(鼻咽温度28℃)停循环下急诊行经... 目的探讨选择性双侧脑灌注及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联合中低温停循环技术在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在中低温(鼻咽温度28℃)停循环下急诊行经典孙氏手术,术中采用选择性双侧脑灌注技术及主动脉球囊阻断。分析手术时间、停循环时间等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0例患者中无死亡病例发生,均顺利康复出院。术中停循环时间(8.75±1.48)min,转机时间(153.25±15.27)min,阻断时间(94.62±12.24)min,手术时间(377.62±32.71)min。自体血回输(800.0±86.6)m L,未输注异体红细胞等成分血。1例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其他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典孙氏术中采用选择性双侧脑灌注技术及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联合中低温停循环技术,可以明显缩短停循环时间及手术时间,术后复苏时间短,神经系统并发症少,手术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主动脉夹层 孙氏手术 中低温停循环 选择性脑灌注 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凯 潘旭东 +4 位作者 董松波 许尚栋 郑军 刘永民 孙立忠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择北京安贞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接受孙氏手术(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76例,根据颈动...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择北京安贞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接受孙氏手术(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76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颈动脉粥样硬化者作为研究组,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终点事件是30d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永久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PND)及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TND)。分别分析两组之间术前、术中基线资料。以Kaplan-Meier法描述两组术后30d内PND及TND的发生率。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术后发生PND及TND的风险比(HR)及其95%CI。结果:在观察期间,共有35例(46.1%)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PND发生率为22.8%(8/35),对照组PND发生率为4.9%(2/41);研究组TND发生率为34.3%(12/35),对照组PND发生率为14.6%(6/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模型分析,在调整年龄、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术前血肌酐水平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术后发生PND的HR=5.18,95%CI:1.07~25.18;术后发生TND的HR=3.78,95%CI:1.14~12.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术后PND及TND发生率有增高风险,术前超声评估颈动脉,可能有利于及早制定治疗决策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颈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脑损伤
下载PDF
Coarctation of the Aorta with Aortic Arch Hypoplasia:Midterm Outcomes of Aortic Arch Reconstruction with Autologous Pulmonary Artery Patch 被引量:3
8
作者 Zhi-Ling Ma Jun Yan +4 位作者 Shou-Jun Li Zhong-Dong Hua Fu-Xia Yan Xu Wang Qiang W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3期2802-2807,共6页
Background: Coarctation of the aorta (CoA) with aortic arch hypoplasia (AAH) is a relatively commo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 clinical practice. Nonetheless, the corrective surgical technique for infants and ch... Background: Coarctation of the aorta (CoA) with aortic arch hypoplasia (AAH) is a relatively commo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 clinical practice. Nonetheless, the corrective surgical technique for infants and children is a clinical problem that remains controversial. In this study, we sought to evaluate the surgical effects of aortic arch (AA) reconstruction with coarctation resection and aortoplasty with autologous pulmonary artery patch fo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with CoA and AAH. 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09 and December 2015, a total of 22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with CoA and AAH who underwent coarctation resection and aortoplasty with autologous pulmonary artery patch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median age of patients was 4.5 (Q1, Q3: 2.0, 14.0) months and the median body weight was 5.75 (Q1, Q3: 4.10, 9.38) kg. All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CoA and AAH, and concomitant cardiac anomalies were corrected in one stage. Peri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using the paired sample t-test. Results: No perioperative deaths occurred. No residual obstruction was detected by echocardiography. The postoperative pressure difference across the repaired segment of CoA was 14.05 ± 4.26 mmHg (1 mmHg = 0.133 kPa), which was smaller than the preoperative pressure difference (48.30 ± 15.73 mmHg; t = -10.119, P 〈 0.001). The median follow-up time was 29.0 (Q1, Q3: 15.5, 57.3) months. There was no death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and all patients experienced obvious clinical improvement. Only one child underwent subsequent aortic balloon angioplasty due to restenosis.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showed that the AA morphology was smooth, with no aortic aneurysm or angulation deformity. Conclusion: AA reconstruction with coarctation resection and aortoplasty with autologous pulmonary artery patch could effectively correct CoA with AAH, and the rate of reintervention for restenosis is 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rtic Arch Hypoplasia: aortic Arch Reconstruction: aortic coarctation cardiac surgical procedures Congenital HcartDisease
原文传递
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2
9
作者 刘红 常谦 +3 位作者 张海涛 于存涛 孙晓刚 钱向阳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42-345,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329例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的资料,对术后发生的脑神经系统并发症永久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PND)及短暂... 目的分析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329例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的资料,对术后发生的脑神经系统并发症永久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PND)及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TND)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共77例(23.4%),其中PND11例(3.3%),TND66例(20.1%)。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87,95%CI1.013~1.166,P=0.020)、脑卒中史(OR=10.383,95%CI1.596~67.534,P=0.014)是PND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血肌酐(OR=1.013,95%CI1.004~1.023,P:0.006)、术前白细胞数(OR=1.199,95%CI1.087~1.324,P=0.000)及术中峰值血糖(OR=1.011,95%CI1.004~1.018,P=0.003)是T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或术前脑卒中史预示术后较高的PND发生率。术前高白细胞水平及术中血糖水平较高预示较高的TND发生率。术中积极控制血糖可能会减少TN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动脉瘤 夹层 心脏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脑损伤
原文传递
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矫治小儿主动脉缩窄及合并畸形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欣欣 张镜芳 +3 位作者 庄建 陈寄梅 岑坚正 丁以群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74-376,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矫治小儿主动脉缩窄(CoA)及合并畸形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02年6月至2005年8月手术治疗CoA及合并畸形36例,其中男27例,女9例;年龄18d^8岁,平均(14·3±9·5)个月,其中小于1岁27例,小于3月... 目的探讨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矫治小儿主动脉缩窄(CoA)及合并畸形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02年6月至2005年8月手术治疗CoA及合并畸形36例,其中男27例,女9例;年龄18d^8岁,平均(14·3±9·5)个月,其中小于1岁27例,小于3月龄18例;体重3~23kg,平均(6·6±3·0)kg。有症状的婴儿型27例,无症状的大儿童型8例,经左胸切口矫治CoA后再狭窄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及主动脉瓣下狭窄等心内畸形。36例均经胸骨正中切口以扩展端端吻合术一期矫治CoA及合并畸形。结果手术死亡1例,系术前反复心力衰竭及充血性肺炎,术后15d死于心肺功能衰竭。35例随访4~36个月,晚期死亡1例。生存34例恢复良好,无再缩窄发生。结论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矫治CoA及合并畸形效果良好;扩展端端吻合法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矫治主动脉缩窄或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心内畸形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辉 程沛 +3 位作者 侯嘉 李磊 刘虎 罗毅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总结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矫治主动脉缩窄或弓中断合并心内畸形的经验。方法2007年1月。2008年7月手术治疗24例。包括主动脉缩窄9例,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12例,主动脉弓中断3例。4例合并右室双出口(Taussig-Bing型)。2... 目的总结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矫治主动脉缩窄或弓中断合并心内畸形的经验。方法2007年1月。2008年7月手术治疗24例。包括主动脉缩窄9例,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12例,主动脉弓中断3例。4例合并右室双出口(Taussig-Bing型)。22例合并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2例不合并室间隔缺损病儿1例合并主动脉瓣下狭窄,另1例合并肺静脉狭窄。主动脉弓降部成形均在深低温低流量持续性选择性脑灌注下进行。3例主动脉弓中断及9例主动脉缩窄病儿采用端端吻合术。12例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病儿中采用扩大端端吻合术8例,端侧吻合术2例,补片成形术2例。结果死亡2例。全组病儿围术期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及肾功能损害。术后反复呼吸道感染2例。除1例残存压差大于20mmHg外,最长随访18个月,尚未发现再缩窄发生。结论主动脉缩窄或弓中断合并心内畸形一经诊断即需尽早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矫治是安全、有效的。充分切除动脉导管组织,广泛彻底游离松解胸部各血管进行无张力吻合以及选择恰当的组织一组织吻合术式是主动脉弓降部成形手术成功及减少再缩窄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主动脉弓中断 心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婴幼儿主动脉缩窄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郑景浩 徐志伟 +1 位作者 苏肇伉 丁文祥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评价近年来婴幼儿主动脉缩窄(CoA)手术疗效。方法外科治疗118例婴幼儿主动脉缩窄病例。年龄21d~3岁,平均(1.8±1.1)岁;体重2.9~13.5 kg,平均(7.5±2.2)kg。单纯CoA或伴动脉导管未闭(PDA)32例,合并其他心内... 目的评价近年来婴幼儿主动脉缩窄(CoA)手术疗效。方法外科治疗118例婴幼儿主动脉缩窄病例。年龄21d~3岁,平均(1.8±1.1)岁;体重2.9~13.5 kg,平均(7.5±2.2)kg。单纯CoA或伴动脉导管未闭(PDA)32例,合并其他心内畸形86例,后者大部分在正中切口深低温停循环(DHCA)或深低温低流量(DHLF)下一期纠治CoA和合并畸形。术中停循环21~48min,平均(32.13±11.72)min。结果因肺高压危象和心律失常死亡2例,病死率1.7%。呼吸机应用11~256 h,平均(98.51±6.68)h。术后随访6~24个月,无神经系统并发症,6例有声音嘶哑,其中5例经正中胸骨切口、1例外侧切口进胸施术。超声检查示2例有残余主动脉缩窄,压力阶差分别为29和36min Hg(1mmHg=0.133 kPa)。结论CoA无论是否合并心内畸形,均主张早期手术,正中切口一期根治术手越来越成为首选方案;主动脉远端与主动脉弓下缘广泛端端吻合术(EEEA)等手术方法的应用扩大了手术根治的指征,也提高了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心脏外科手术 婴幼儿
原文传递
改良灌注策略在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一期矫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孔博 闫军 +3 位作者 王强 李守军 刘晋萍 王旭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以浅、中度低温,区域性脑灌注同期心脏灌注行主动脉缩窄(CoA)矫治的改良灌注策略,在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一期矫治中的应用及手术结果。方法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59例CoA合并心内畸形患儿手术,男37例,女22例... 目的探讨以浅、中度低温,区域性脑灌注同期心脏灌注行主动脉缩窄(CoA)矫治的改良灌注策略,在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一期矫治中的应用及手术结果。方法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59例CoA合并心内畸形患儿手术,男37例,女22例;年龄2~46(8.2±6.3)个月,体质量4.0—18.0(6.6±2.2)kg-1。采用改良灌注策略组29例,改良的灌注策略要点包括:降温至鼻咽温26℃~35℃,直肠温29℃~35℃,分别在无名动脉一左颈总动脉间和缩窄段远端放置阻断钳,不改变动脉插管位置,心脏跳动下以40—60ml·kg-1·min-1灌注流量行区域性脑灌注兼心脏灌注,下半身停循环下以端端吻合或扩大端端吻合法矫治CoA,CoA矫治完成后,行升主动脉阻断,心脏灌停,矫治心内畸形。传统灌注策略组30例患儿作为对照,采用常规的心脏停跳、全身深低温、单纯区域性脑灌注的灌注策略矫治CoA,其余操作与前述相同。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术后肺部感染12例,气胸3例,尿少行腹膜透析3例,伤口感染行二次清创缝合1例。改良手术策略组与传统灌注策略组相比,心脏阻断时间[(35.3±10.2)min对(58.4±19.8)min]、循环辅助时间[(16.8±4.0)min对(31.6±12.1)min]更短,术毕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多巴胺(4.5±0.8)μg·kg-1·min-1对(6.3±1.3)μg·kg-1·min-1更少。所有患儿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显示主动脉弓降部缩窄解除,吻合口通畅,流速正常或轻度增快。59例患儿随访3~26个月,无死亡和近、中期并发症。结论改良灌注策略与传统灌注策略相比较,可减轻心肌损伤,显著缩短心脏阻断、循环辅助及变温时间,缩短手术总时长,近期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脑灌注 心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儿童主动脉缩窄的内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自力 李建华 +2 位作者 张泽伟 朱雄凯 俞建根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97-299,共3页
目的总结儿童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诊断和治疗中的经验教训。方法2000年1月~2006年7月6年间在我院确诊并接受了内外科治疗的75例7岁以下COA病例,对一般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磁共振(MRI)和选择性心血管造影结果、手... 目的总结儿童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诊断和治疗中的经验教训。方法2000年1月~2006年7月6年间在我院确诊并接受了内外科治疗的75例7岁以下COA病例,对一般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磁共振(MRI)和选择性心血管造影结果、手术方法、随访结果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外科治疗组(52例):住院期间死亡2例(3.85%),存活的50例经1个月~6年的随访,治愈47例,3例术后1~2年证实再缩窄行球囊扩张术。内科治疗组(23例):20例单纯、局限的COA行球囊扩张术,1例再狭窄行2次球囊扩张;3例合并弓发育不良的COA行球囊扩张,有2例症状复发,其中1例因重度肺动脉高压放弃外科手术治疗,1例扩张后2年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COA治疗上以外科手术为主,手术方法有补片加宽、切除端端吻合、左锁骨下动脉翻转等,合理选择术式效果令人满意;单纯、局限的COA和外科手术纠正后发生的再狭窄是球囊扩张术的较好指征,球囊扩张术对合并弓发育不良的COA的疗效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心脏外科手术 扩张术 气囊
原文传递
成人主动脉缩窄合并心脏疾病的一期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5
作者 葛翼鹏 里程楠 +7 位作者 杨祎 洪建茂 程鹏 朱帅 郑军 刘永民 朱俊明 孙立忠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03-405,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主动脉缩窄合并心脏疾病的一期外科矫治方法及效果。方法2009年2月至2016年9月,24例成人主动脉缩窄合并心脏疾病的患者接受一期外科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在纠正心脏疾病的同时行升主动脉一腹主动脉转流术。其中2例冠心病... 目的探讨成人主动脉缩窄合并心脏疾病的一期外科矫治方法及效果。方法2009年2月至2016年9月,24例成人主动脉缩窄合并心脏疾病的患者接受一期外科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在纠正心脏疾病的同时行升主动脉一腹主动脉转流术。其中2例冠心病合并主动脉缩窄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一期矫治,22例在体外循环辅助下行一期外科矫治。术前患者上、下肢平均动脉压压差为(38.00±9.34)mmHg(1mmHg=0.133kPa)。结果全组无院内死亡。术后患者上、下肢动脉血压压差为(11.44±2.59)mmHg。术中体外循环(107.27±34.56)min,主动脉阻断(72.59±28.98)min。ICU停留(35.22±50.41)h,呼吸机辅助(19.50±17.64)h。2例呼吸机辅助时间超过48h,其中1例因呼吸功能衰竭行ECMO辅助。1例因急性肾功能不全行临时肾脏替代治疗。术后无二次开胸止血,无肠道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均行主动脉CTA复查,人工血管均通畅,无人工血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升主动脉一腹主动脉转流同时行心脏疾病矫治一期手术治疗成人主动脉缩窄合并心脏疾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升主动脉-腹主动脉转流 心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6
作者 於其宾 沈向东 +4 位作者 李守军 花中东 刘晋萍 刘迎龙 胡盛寿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28-530,共3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84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患儿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年龄1个月~3岁(平均13.5个月),体重3.3~15.0kg(平均7.3kg)。12例合并复杂心内... 目的探讨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84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患儿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年龄1个月~3岁(平均13.5个月),体重3.3~15.0kg(平均7.3kg)。12例合并复杂心内畸形,7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其他简单心内畸形,23例伴有主动脉弓发育不良。一期手术62例,49例正中开胸同时矫治主动脉缩窄和心内畸形,13例左侧开胸矫治主动脉缩窄,正中开胸修补心内畸形;分期手术22例。主动脉缩窄的手术方式包括补片成形42例,切除端端吻合30例,锁骨下动脉翻转6例,血管旁路3例,球囊扩张1例。在49例正中切口一期手术中,43例应用选择性脑灌注加下半身停循环,4例应用全身低流量灌注,2例应用深低温停循环。结果围手术期死亡8例,死亡率9.5%,其中3例为术前漏诊主动脉缩窄。结论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绝大部分患儿可采取正中切口一期手术。选择性脑灌注和下半身停循环可以有效地保护脑和重要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主动脉弓置换术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红 常谦 +3 位作者 张海涛 于存涛 孙晓刚 钱向阳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0-292,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行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626例行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的资料,记录院内死亡病例死亡原因,将病例按照是否院内死亡... 目的探讨影响行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626例行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的资料,记录院内死亡病例死亡原因,将病例按照是否院内死亡分为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29例(4.6%)发生院内死亡,其中主动脉夹层破裂2例,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5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1例。Logistw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卒中史(OR=6.703,95%CI:1.664~27.000,P=0.007)、术前循环不稳定(OR=6.441,95%CI:1.213~34.212,P=0.029)、体外循环时间(OR=1.008,95%CI:1.002~1.014,P=0.007)、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R=4.525,95%C1:1.542~13.279,P=0.006)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卒中史、术前循环不稳定及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预示着较高的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技术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可能减少手术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 心脏外科手术 深低温停循环 顺行性脑灌注 死亡率
原文传递
镶嵌技术治疗短段型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中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惠锋 叶明 +3 位作者 陈纲 刘芳 吴琳 贾兵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8期570-573,共4页
目的对于心导管球囊扩张主动脉缩窄结合心脏直视下修补室间隔缺损来纠治部分小婴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应用,仍存在着较大争议;本研究将该镶嵌技术应用于短段型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一期纠治中,并通过中期随访,分析该... 目的对于心导管球囊扩张主动脉缩窄结合心脏直视下修补室间隔缺损来纠治部分小婴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应用,仍存在着较大争议;本研究将该镶嵌技术应用于短段型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一期纠治中,并通过中期随访,分析该镶嵌技术的应用效果,明确其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应用镶嵌技术治疗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小婴儿32例,均不伴有粗大的动脉导管未闭;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15~190d,平均(58.2±43.1)d,体质量1.9~7坛,平均(3.9±1.3)kg;29例患儿于心导管室介入球囊抗张主动脉缩窄,3例于手术室心脏直视下自主动脉弓置入球囊扩张,选择球囊大小为4~8mm,平均(5.7±1.0)mm,扩张后主动脉缩窄段内径从术前(2.0±0.6)mm增大至术后(3.8±0.8)mm,压差从术前(31.7±12.4)mmHg(1mmHg:0.133kPa)下降至(7.3±5.1)mmHg。全组病例于球囊扩张后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体外循环时间32-87min,平均(49.8±14.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8-41min,平均(25.6±8.2)min。结果全组病例均得到成功纠治,无手术死亡,随访10~63个月,无晚期死亡,心功能恢复至NYHAI级。术后应用心脏超声常规随访,未发现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未发现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年免于主动脉弓再狭窄率84.4%,5年84.4%,1年免于再干预率90.6%,5年87.5%,其中3例进行了球囊的再次扩张,1例采用左胸外侧切口,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狭窄段切除,主动脉端端吻合,术后随访均无再狭窄发生。结论镶嵌手术在部分短段型主动脉弓缩窄伴有室间隔缺损的纠治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期随访主动脉再狭窄率低,并且多可通过球囊再次扩张得到完全纠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室间隔缺损 心脏外科手术 气囊扩张术
原文传递
单纯无名动脉灌注的主动脉弓置换术2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方炯 吴强 +7 位作者 许尚栋 任长伟 孙东 杨禁非 于建波 刘岳 赖以恒 瑞起金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置换术中使用单纯无名动脉灌注进行脑保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21例主动脉弓置换者使用单纯无名动脉灌注技术进行脑保护,男19例,女2例;年龄29~72岁,平均(46.5±11.4)岁。A型(Sta...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置换术中使用单纯无名动脉灌注进行脑保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21例主动脉弓置换者使用单纯无名动脉灌注技术进行脑保护,男19例,女2例;年龄29~72岁,平均(46.5±11.4)岁。A型(Stanford分型)主动脉夹层19例,其中7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真性动脉瘤伴降主动脉受累2例。所有病例均在深低温、使用单纯无名动脉选择性脑灌注下进行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置换+降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同时行Bentall手术6例,David手术1例。结果升主动脉阻断(109.6±29.6)min;体外循环(186.7±56.2)min;最低鼻咽温(19.0±3,3)℃;选择性脑灌注时间(38.3±11.5)min,流量每分钟(6.8±2.6)ml/kg。术后无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呼吸机辅助(38.6±29.O)h。1例因低心排输出量综合征于术后第5d死亡。术后随访2~45个月,平均(24.0±12.5)个月,无死亡及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结论深低温、单纯无名动脉选择性脑灌注下行主动脉弓置换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手术 选择性脑灌注
原文传递
自体肺动脉在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弓降部重建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温树生 庄建 +4 位作者 陈寄梅 岑坚正 丁以群 许刚 刘晓冰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11-413,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自体肺动脉在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弓降部重建手术中应用的初步经验。方法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13例患儿在主动脉弓降部重建手术中应用自体肺动脉血管片修补。男7例,女6例;年龄1个月~16岁,中位值8个月;体质量3.5—52... 目的总结应用自体肺动脉在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弓降部重建手术中应用的初步经验。方法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13例患儿在主动脉弓降部重建手术中应用自体肺动脉血管片修补。男7例,女6例;年龄1个月~16岁,中位值8个月;体质量3.5—52.0kg,中位值12.6kg。主动脉弓离断合并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4例(年龄分别为5个月、2岁、5岁、16岁),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发育不良9例。全组手术为正中切口I期矫治手术,主动脉弓离断患儿采用双动脉插管灌注,其余患儿采用升主动脉插管,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9例患儿采用深低温停循环,4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行弓降部重建;降温至深低温(18℃)过程中完成心内畸形的修补。4例主动脉弓离断的患儿利用预先剪下的自体肺动脉血管缝制血管管道,直径10-20mm,根据患儿体表面积与体质量制定,两端分别连接降主动脉和弓部。9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缩窄和主动脉弓发育不良者,先切除狭窄段,然后建立主动脉弓降部的部分连接,再利用修剪成椭圆形的自体肺动脉血管片扩大主动脉弓底部,完成重建弓降部。自体心包片修补主肺动脉缺损处。结果术后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余12例术后均完全清醒,无神经系统并发症,上、下肢血压无明显压差,无左主支气管压迫。随访12—24个月,中位时间13个月,上、下肢血压无明显压差;全部患儿术后3、6、12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弓降部血流通畅,无明显压差。结论自体肺动脉血管可以应用于先心病主动脉弓离断或长段主动脉弓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主动脉弓降部重建。术后早期及中期随访结果良好,自体肺动脉管道有潜在的生长能力,远期结果仍需更长时间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主动脉缩窄 肺动脉 心肌血管重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