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ntification and DNA Barcoding of a New Sillago Species in Beihai and Zhanjiang,China,with a Key to Related Species 被引量:1
1
作者 YU Zhengsen GUO Ting +2 位作者 XIAO Jiaguang SONG Na GAO Tianxia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334-1342,共9页
A new Sillago species,Sillago parasihama sp.n.,is identified based on 127 specimens collected from the southern coast of China.We compared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between Sillago parasihama and all other 11 Silla... A new Sillago species,Sillago parasihama sp.n.,is identified based on 127 specimens collected from the southern coast of China.We compared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between Sillago parasihama and all other 11 Sillago species with two posterior extensions on the swim bladder.The new species is like S.sihama in the countable characters and color pattern,but is different from the latter by the distinct swim bladders.The swim bladder of S.parasihama is without lateral process.The posterior sub-extensions of anterolateral extensions are unique with some dendritic or sometimes stunted blind tubule,which are unilateral and outward,ex-tending along the abdominal,and are about one-third to half of the body of swim bladder in length.But the swim bladder of S.si-hama with 8-10 lateral processes,the posterior sub-extensions of anterolateral extensions are kinky,long and complicated,extend-ing along the abdominal wall below the peritoneum to the base of posterior extensions.S.parasihama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 species in this group by color pattern,meristic,and morphometric characters.Moreover,the results of genetic analysis using sequences of the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fragment show significant interspecific-level genetic distances(0.159-0.231)between S.parasihama and 8 congeners in the group,which also support the validity of new species.We also provide a distribution map and a key of the related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species Sillago parasihama sp.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na barcoding taxonomy
下载PDF
Identifying Chinese species of Gammarus(Crustacea:Amphipoda) using DNA barcoding
2
作者 Zhong-e HOU Zhu LI Shu-qiang LI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8-164,共7页
Using a standard cytochrome c oxidase I sequence,DNA barcoding has been shown to be effective to distinguish known species and to discover cryptic species. Here we assessed the efficiency of DNA barcoding for the amph... Using a standard cytochrome c oxidase I sequence,DNA barcoding has been shown to be effective to distinguish known species and to discover cryptic species. Here we assessed the efficiency of DNA barcoding for the amphipod genus Gammarus from China. The maximum intraspecific divergence for widespread species,Gammarus lacustris,was 3.5%,and mean interspecific divergence reached 21.9%. We presented a conservative benchmark for determining provisional species using maximum intraspecific divergence of Gammarus lacustris. Thirty-one species possessed distinct barcode clusters. Two species were comprised of highly divergent clades with strong neighbor-joining bootstrap values,and likely indicated the presence of cryptic species. Although DNA barcoding is effective,future identification of species of Gammarus should incorporate DNA barcoding and morphological de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MMARUS Cytochrome c oxidase I dna barcoding Cryptic species taxonomy
下载PDF
DNA Barcoding of Insects and Its Direct Application for Plant Protection
3
作者 Peter Quandahor Iddrisu Yahaya +11 位作者 Francis Kusi Issah Sugri Julius Yirzagla Abdul Karim Alhassan Jerry A. Nboyine George Y. Mahama Godwin Opoku Mohammed Mujitaba Dawuda Asieku Yahaya Theophilus Kwabla Tengey Rofela Combey John Abraham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24年第3期676-686,共11页
The introduction of invasive insect pests across national borders has become a major concern in crop production. Accordingly, 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organizations are challenge to reinforce their monitoring strateg... The introduction of invasive insect pests across national borders has become a major concern in crop production. Accordingly, 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organizations are challenge to reinforce their monitoring strategies, which are hampered by the weight and size of inspection equipment, as well as the taxonomic extensiveness of interrupted species. Moreover, some insect pests that impede farmer productivity and profitability are difficult for researchers to address on time due to a lack of appropriate plant protection measures. Farmers’ reliance on synthetic pesticides and biocontrol agents has resulted in major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ramifications. DNA barcoding is a novel technology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decision-making, which is dependent on the ability to correctly identify pest and beneficial organisms. This is due to some natural traits such as phenology or pesticide susceptibility browbeaten by IPM strategies to avert pest establishment. Specifically, 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 sequence information was applied effectively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some micro-organisms. This technology, DNA barcoding, allow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sect species by using short, standardized gene sequences. DNA barcoding is basically based on repeatable and accessible technique that allows for the mechanisation or automation of species discrimination. This technique bridges the taxonomic bio-security gap and meets the Inter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Convention diagnostic standards for insect identification. This review therefore discusses DNA barcoding as a technique for insect pests’ identification and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for crop pro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barcoding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taxonomy BIOSECURITY Crop Protection
下载PDF
生物分类学的新动向——DNA条形编码 被引量:183
4
作者 肖金花 肖晖 黄大卫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52-855,共4页
过去的一年中 ,DNA条形编码 (DNABarcoding)成为生物分类学中引人注目的新方向。DNA条形编码 ,根据对一个统一的目标基因DNA序列的分析 ,达到物种鉴定的目的 ,它操作的简便性和高效性将以我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加快物种鉴定和进化历史研究... 过去的一年中 ,DNA条形编码 (DNABarcoding)成为生物分类学中引人注目的新方向。DNA条形编码 ,根据对一个统一的目标基因DNA序列的分析 ,达到物种鉴定的目的 ,它操作的简便性和高效性将以我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加快物种鉴定和进化历史研究的步伐 ,但国际上对此的争论也不少。本文综述了DNA条形编码的原理、操作过程及最新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分类 dna序列 进化历史 动物学 物种鉴定 操作过程 目标基因 编码 新动向 综述
下载PDF
海洋生物DNA条形码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7
5
作者 林森杰 王路 +6 位作者 郑连明 董云伟 柳淑芳 丁少雄 叶乃好 曹文清 庄志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7,共17页
海洋生物种类多样,分布广泛,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趋同性等特点,为了对物种进行更快速、准确地鉴定,急需在传统形态分类学基础上,建立并结合便捷准确的分子鉴定手段。DNA条形码提供了可信息化的分类标准和有效的分类学手段,已成为近年... 海洋生物种类多样,分布广泛,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趋同性等特点,为了对物种进行更快速、准确地鉴定,急需在传统形态分类学基础上,建立并结合便捷准确的分子鉴定手段。DNA条形码提供了可信息化的分类标准和有效的分类学手段,已成为近年来分类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中重要的技术依托。本文概述了DNA条形码当前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并介绍了DNA条形码技术在主要海洋浮游植物(红藻、褐藻、绿藻、硅藻、甲藻)、无脊椎动物(海绵动物、刺胞动物、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等)和鱼类中的研究进展,以及不同条形码基因针对于不同生物类群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指出了目前条形码技术在各海洋类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相关工作做了展望,希望为今后我国的海洋生物DNA条形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海洋生物 形态分类 分子分类进化 条形码基因
下载PDF
DNA条形码及其在海洋生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6
作者 李琪 邹山梅 +2 位作者 郑小东 孔令锋 于瑞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3-47,共5页
近6年来,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被应用于很多生物类群研究,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新的物种鉴定工具是可行高效的。虽然DNA条形码技术目前还存在争议,但它仍然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目前国际上已经成立了专门管理条形码的机构——生... 近6年来,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被应用于很多生物类群研究,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新的物种鉴定工具是可行高效的。虽然DNA条形码技术目前还存在争议,但它仍然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目前国际上已经成立了专门管理条形码的机构——生命条形码联盟,以促进全球物种DNA条形码鉴定标准的探索与开发。本文主要介绍DNA条形码的概念、原理、工作流程及其优点,综述DNA条形码技术在海洋生物中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dna分类学 物种鉴定 海洋生物
下载PDF
植物DNA条形码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44
7
作者 刘宇婧 刘越 +1 位作者 黄耀江 龙春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74-82,93,共10页
在对DNA条形码技术的发展过程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对植物DNA条形码技术的研究进展、工作流程及分析方法、影响其鉴定准确性的因素及其在植物分类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争议进行了综合分析和阐述,并展望了植物DNA条形码技术的发... 在对DNA条形码技术的发展过程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对植物DNA条形码技术的研究进展、工作流程及分析方法、影响其鉴定准确性的因素及其在植物分类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争议进行了综合分析和阐述,并展望了植物DNA条形码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通过具体实例说明将植物DNA条形码技术与传统植物学知识相结合可作为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手段之一。认为:目前常用的植物DNA条形码主要有单一片段和多片段组合2种方式,这2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常用的DNA序列有matK、trnH-psbA、rbcL和ITS等,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不同的使用目的,应选择不同的植物DNA条形码标准;影响植物DNA条形码鉴定准确性的因素包括物种的类型和数量、系统树构建方法、杂交/基因渗入、物种起源时间的差异、分子进化速率差异等;当前植物DNA条形码研究工作的重点是选择合适的DNA片段并对其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发展进程 分类学 植物物种鉴定 民族植物学
下载PDF
中国近海习见头足类DNA条形码及其分子系统进化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鹤 林琳 +2 位作者 柳淑芳 姜志强 庄志猛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5-255,共11页
应用DNA条形码通用引物扩增了11种中国近海习见头足类(Cephalopoda)共计97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ytochrome CoxidaseI,COI)基因片段,与GenBank收录的19种95条头足类同源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头足类COI基因存在碱基插... 应用DNA条形码通用引物扩增了11种中国近海习见头足类(Cephalopoda)共计97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ytochrome CoxidaseI,COI)基因片段,与GenBank收录的19种95条头足类同源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头足类COI基因存在碱基插入缺失现象,杜氏枪乌贼(Uroteuthis duvauceli)插入缺失位点数多达33个;碱基组成偏倚明显,A+T含量(66.70%)显著高于G+C(33.30%)含量。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29个物种的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072,种间平均遗传距离(0.2024)是种内遗传距离的28.11倍。针对剑尖枪乌贼(Loligo edulis,Uroteuthis edulis,Photololigo edulis)分类和命名的分歧,DNA条形码分类结果显示,该物种与枪乌贼属(Loligo)和尾枪乌贼属(Uroteuthis)的COI基因同源性较低,不支持将其划归到Loligo或Uroteuthis。近爱尔斗蛸属(Pareledone)6个代表物种的种间遗传距离较小(0.0120~0.0385),对于此类变异程度较低的物种,DNA条形码仍可准确区分,但其种间遗传距离的阈值尚待深入探讨。系统发育树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COI基因在种、属水平的分类鉴定及其系统进化关系与传统方法所得结果一致性较高,分别为100%、91.67%;科、目水平的一致性略低,分别为80%和66.67%。可见,线粒体COI基因作为头足类DNA条形码在物种鉴定中适用性较高,亦适用于种属水平的系统进化分析,是形态学分类系统的必要补充和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足类 COI基因 dna条形码 分类鉴定 系统进化
下载PDF
DNA条形码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75
9
作者 彭居俐 王绪桢 何舜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6-919,共4页
关键词 dna条形码技术 分类学 物种鉴定
下载PDF
DNA条形码的应用进展及讨论 被引量:18
10
作者 武宇鹏 丁亮 +3 位作者 李捷 武春生 范仁俊 朱朝东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9-106,共8页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是近几年来国际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在国内,相关概念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不利于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本文在对DNA条形码与DNA分类(DNA Taxonomy)两个不同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回顾与总结了DNA条形...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是近几年来国际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在国内,相关概念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不利于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本文在对DNA条形码与DNA分类(DNA Taxonomy)两个不同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回顾与总结了DNA条形码的产生背景与应用进展,并对DNA条形码目前所面临的基因交流、取样、计算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最后对DNA条形码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dna分类
下载PDF
中国帘蛤目16种经济贝类DNA条形码及分子系统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琳楠 闫喜武 +3 位作者 秦艳杰 聂鸿涛 牛泓博 张国范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1-437,共7页
对中国帘蛤目主要经济贝类的分子系统发育进行了研究,应用DNA条形码通用引物扩增了6种中国近海帘蛤目经济贝类共计60个个体的COI基因片段,与GenBank收录的10种帘蛤目贝类50条同源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帘蛤目贝类COI基因存在碱基插入... 对中国帘蛤目主要经济贝类的分子系统发育进行了研究,应用DNA条形码通用引物扩增了6种中国近海帘蛤目经济贝类共计60个个体的COI基因片段,与GenBank收录的10种帘蛤目贝类50条同源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帘蛤目贝类COI基因存在碱基插入和缺失现象,在16个物种中有6个物种存在103个插入和缺失位点,其中杂色蛤仔Ruditapes variegata、裂纹哥特蛤Katelysia hiantina插入和缺失位点均为30个,大竹蛏Solen grandis为27个;碱基的组成出现偏倚现象,A+T含量(64.2%)明显高于G+C含量(35.8%);基于K2P模型的计算,16个物种的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10 6,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388 4,后者是前者的21.34倍;系统发育树聚类分析表明,COI基因在科、属、种水平上的鉴定及其系统进化关系重构方面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一致性较高。研究表明,线粒体COI基因作为帘蛤目贝类DNA条形码在物种鉴定的适用性上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同时也为形态分类系统提供了必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帘蛤目 COI基因 系统发育 分类鉴定 dna条形码
下载PDF
利用DNA条形编码探讨云南野柞蚕的分类学地位 被引量:14
12
作者 朱绪伟 刘彦群 +3 位作者 李喜升 霍锡敏 姜义仁 秦利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4-428,共5页
2001年在云南曲靖发现的野生柞蚕(云南野柞蚕,A.pernyiwild)拥有一些与放养型柞蚕(A.pernyi)不同的特性。测定了云南野柞蚕线粒体细胞色素酶C亚基I基因5′端的部分片段(658 bp,GenBank:EU532613),并利用该DNA条形编码探讨其分类学地位... 2001年在云南曲靖发现的野生柞蚕(云南野柞蚕,A.pernyiwild)拥有一些与放养型柞蚕(A.pernyi)不同的特性。测定了云南野柞蚕线粒体细胞色素酶C亚基I基因5′端的部分片段(658 bp,GenBank:EU532613),并利用该DNA条形编码探讨其分类学地位。基于Kimura-2-Parameter计算的4个放养型柞蚕品种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仅0.003,而云南野柞蚕与放养型柞蚕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16,小于已确定分类学地位的放养型柞蚕与印度野蚕(A.rolyii)之间的遗传距离(0.028),但与家蚕(B.mori)同其祖先中国野桑蚕(B.mandarinaChina)之间的遗传距离相近(0.015)。NJ树中云南野柞蚕与放养型柞蚕也最先聚在一起,从分子水平证实其仍属于柞蚕种。初步认为,云南野柞蚕可以考虑成为柞蚕种的一个亚种——野柞蚕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编码 野生柞蚕 分子分类
下载PDF
中国条纹野螟属Tabidia一新种记述(鳞翅目:草螟科)
13
作者 王嘉鑫 杜喜翠 肖云丽 《Entomotaxonomia》 CSCD 2024年第1期55-60,共6页
记述采自中国湖北大别山的条纹野螟属Tabidia 1新种:长管条纹野螟Tabidia longatuba Wang,Du&Xiao sp. nov.,并提供该新种的DNA条形码。该新种形态特征与黑斑条纹野螟Tabidia candidalis相似,但新种躯体和翅黄白色,雌性前翅后缘1/3... 记述采自中国湖北大别山的条纹野螟属Tabidia 1新种:长管条纹野螟Tabidia longatuba Wang,Du&Xiao sp. nov.,并提供该新种的DNA条形码。该新种形态特征与黑斑条纹野螟Tabidia candidalis相似,但新种躯体和翅黄白色,雌性前翅后缘1/3处有1黑褐色斑点;雄性外生殖器中抱器背基突两侧发达,囊形突似铲状;雌性外生殖器中输卵管长度约为前表皮突的1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螟蛾总科 斑野螟亚科 dna条形码 分类
下载PDF
DNA条形码技术在北京百花山地区夜蛾科物种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杨聪慧 韩辉林 +4 位作者 迟美妍 金倩 武春生 朱朝东 张爱兵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82-1092,共11页
为了探讨DNA条形码技术在夜蛾物种鉴定中的可行性,本研究利用条形码通用引物扩增了北京百花山地区43种夜蛾75个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I,COI)基因序列,以Kimura双参数模型进行种... 为了探讨DNA条形码技术在夜蛾物种鉴定中的可行性,本研究利用条形码通用引物扩增了北京百花山地区43种夜蛾75个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I,COI)基因序列,以Kimura双参数模型进行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分析、使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和最大简约法(maximumparsimony,MP)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利用分子序列差异阈值对样本进行分子可操作分类单元(molecular defined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MOTU)划分。结果表明:所有夜蛾种类通过系统发育树可以成功区分;种内平均遗传距离(0.03%)远远小于种间平均遗传距离(11.29%);采用较为保守的1%的序列差异阈值将75个夜蛾样本分为42个MOTU,正确率为95%,除了MOTU04包含2个物种外,剩余41个MOTU与形态种呈现一一对应的关系。结果显示,基于COI基因的DNA条形码对于本研究中所涉及的夜蛾具有较好的区分,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在夜蛾科昆虫物种鉴定中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夜蛾 分子分类 dna条形码 系统发育树 遗传距离 分子可操作分类单元
下载PDF
DNA条形码技术在生物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韦健红 吴文如 +2 位作者 喻良文 林小桦 李薇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430-433,共4页
DNA条形码技术是通过使用DNA序列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识别的技术。目前在动物分类中最常使用的基因序列是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mtCOⅠ)。该技术的出现可以为研究物种的进化规律、遗传变异、系统发育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提供理... DNA条形码技术是通过使用DNA序列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识别的技术。目前在动物分类中最常使用的基因序列是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mtCOⅠ)。该技术的出现可以为研究物种的进化规律、遗传变异、系统发育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提供理论依据。为了让更多非生物分类学研究者了解并将其应用于更多的领域,本文概述了DNA条形码技术的工作流程、技术特点以及在生物分类中的应用和对未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生物分类 线粒体COⅠ基因 物种鉴定 应用分析
下载PDF
中国近海大型底栖动物DNA条形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梅 寇琦 李新正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3-173,共11页
DNA条形码是利用标准的、变异率适度、易于扩增且相对较短的 DNA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鉴定的技术。海洋大型底栖动物分布广泛,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趋同性等特点,DNA条形码技术能够在传统分类学基础上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地鉴定。本... DNA条形码是利用标准的、变异率适度、易于扩增且相对较短的 DNA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鉴定的技术。海洋大型底栖动物分布广泛,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趋同性等特点,DNA条形码技术能够在传统分类学基础上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地鉴定。本文概述了 DNA条形码技术在中国近海大型底栖动物研究中的发展现状,如多孔动物(Porifera)、刺胞动物(Coelenterata)、多毛动物(Polychaeta)、软体动物(Mollusca)、甲壳动物(Crustacea)、棘皮动物(Echinodermata)等,介绍了该技术在物种鉴定、隐存种发现、生物多样性评估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条形码技术在应用中的局限性,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dna 条形码 分类学 物种鉴定
下载PDF
DNA条形码在昆虫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7
作者 宋南 刘杰 +1 位作者 彩万志 赵忠懿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0-474,共5页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是生物分类学领域出现的一项新技术,其本质是一段含有生物信息的DNA片段,人们可以利用这段基因片段进行物种鉴别。在昆虫分类领域,DNA barcoding采用的标记基因主要是线粒体COⅠ基因。该基因在引物对应部分比...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是生物分类学领域出现的一项新技术,其本质是一段含有生物信息的DNA片段,人们可以利用这段基因片段进行物种鉴别。在昆虫分类领域,DNA barcoding采用的标记基因主要是线粒体COⅠ基因。该基因在引物对应部分比较保守,其它部分具相当变异,容易利用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同时在近缘种间,这段基因的差异又足够大。近年来,人们利用DNA barcoding技术针对昆虫纲不同类群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尤其在物种鉴定和生物多样性领域。与传统分类相比,DNA barcoding具有客观、简便、准确、快捷等优势,但是作为一种新技术,它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主要表现在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在理论方面,DNA barcoding的基本功能是物种鉴定而非物种定义。在技术方面,DNA barcoding应着力解决基因标记的选择、与形态分类系统的兼容以及干扰基因的排除。本文主要针对DNA barcoding在昆虫分类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等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昆虫分类 物种鉴定 存在问题
下载PDF
中国鸟类的DNA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概述 被引量:14
18
作者 雷富民 杨岚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9-315,共7页
鸟类分类是鸟类学其他研究领域的基础,近年来分子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鸟类分类学和鸟类系统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给传统的系统分类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Tautz等于2002年首先提出运用DNA序列作为生物分类系统的主... 鸟类分类是鸟类学其他研究领域的基础,近年来分子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鸟类分类学和鸟类系统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给传统的系统分类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Tautz等于2002年首先提出运用DNA序列作为生物分类系统的主要平台,即DNA分类学(DNA Taxonomy)。而Hebert等于2003年则首次提出了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的概念,并对其物种分类和鉴定意义予以肯定,建议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Ⅰ(COI)的特定区段来做DNA条形编码的基础。在鸟类DNA分类方面,国内学者应用线粒体基因Cytb,COⅠ,c-mos,c-myc,12srRNA,16srRNA,ND2,ND3,CR,RAG-1以及核基因myoglobin introⅡ等不同片段对很多类群进行了分类探讨和系统发育研究。但是主要集中在鸡形目及雀形目鸟类。中国是鸟类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国家,近年来很多亚种、种及以上分类阶元依然存在问题,因此,中国鸟类物种的分类地位、系统发育与演化关系等依然有很多问题等待深入研究。目前国内基于COⅠ的鸟类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有了一些报道,但是真正的DNA条形码工作尚需继续、深入地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dna分类 dna条形码 系统发育
下载PDF
DNA条形码技术及其在蚌类保护生物学中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欧阳解秀 吴小平 +2 位作者 欧阳珊 李绍波 王立贤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7-171,共5页
作者对DNA条形码的定义与特征、原理、操作步骤和应用范围等进行了介绍,概括了在物种鉴定中的研究现状,并阐述了该技术在蚌类保护生物学中的应用及前景。
关键词 dna条形码 分类学 物种鉴定 蚌类
下载PDF
DNA条形码:物种分类和鉴定技术 被引量:23
20
作者 陈念 付晓燕 +1 位作者 赵树进 韩丽萍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8年第4期629-631,共3页
当前,一项称为"生命的条形码"计划正在欧美等国展开,其目的是实现对地球上现存的约1000万物种进行快速和准确的鉴定。DNA条形码是一种利用短的DNA序列对物种进行鉴定的技术。对DNA条形码的概念和原理进行了介绍,举例说明了其... 当前,一项称为"生命的条形码"计划正在欧美等国展开,其目的是实现对地球上现存的约1000万物种进行快速和准确的鉴定。DNA条形码是一种利用短的DNA序列对物种进行鉴定的技术。对DNA条形码的概念和原理进行了介绍,举例说明了其在物种分类、遗传多样性及物种鉴定研究中广泛的利用价值,阐述了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物种鉴定 分类 系统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