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in and Yang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aplastic anemia 被引量:3
1
作者 Larisa Broglie David Margolis Jeffrey A Medin 《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 SCIE CAS 2017年第12期219-226,共8页
Acquired aplastic anemia(AA) is a bone marrow failure syndrome characterized by peripheral cytopenias and bone marrow hypoplasia. It is ultimately fatal without treatment, most commonly from infection or hemorrhage. C... Acquired aplastic anemia(AA) is a bone marrow failure syndrome characterized by peripheral cytopenias and bone marrow hypoplasia. It is ultimately fatal without treatment, most commonly from infection or hemorrhage. Current treatments focus on suppressing immune-mediated destruction of bone marrow stem cells or replacing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 by transplantation. Our in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genesis of AA has limited development of targeted treatment options.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 play a vital role in HSC proliferation; they also modulate immune responses and maintain an environment supportive of hematopoiesis. Some of the observe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A can be explained by mesenchymal dysfunction. MSC infusions have been shown to be safe and may offer new approaches for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order. Indeed, infusions of MSCs may help suppress auto-reactive, T-cell mediated HSC destruction and help restore an environment that supports hematopoiesis. Small pilot studies using MSCs as monotherapy or as adjuncts to HSC transplantation have been attempted as treatments for AA. Here we review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genesis of AA and the function of MSCs, and suggest that MSCs should be a target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clinical trials in this disor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ATOPOIESIS Targeted therapies stem cell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plastic anemia mesenchymal stem cells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微环境脂肪化相关lncRNA的筛选与鉴定
2
作者 刘磊 张环环 +2 位作者 张现宁 刘路路 陈明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0-616,共7页
目的:系统筛选与鉴定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AA)骨髓微环境脂肪化相关的长非编码RNA(lncRNA)。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ChIPBase中PPARγ和C/EBPα的ChIP-Seq数据,筛选PPARγ和C/EBPα共转录调控的候选lncRNA,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 目的:系统筛选与鉴定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AA)骨髓微环境脂肪化相关的长非编码RNA(lncRNA)。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ChIPBase中PPARγ和C/EBPα的ChIP-Seq数据,筛选PPARγ和C/EBPα共转录调控的候选lncRNA,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的体外成脂分化模型、敲低PPARγ和C/EBPα表达的BM-MSC以及临床再障BM-MSC样本中通过qRT-PCR验证候选lncRNA的表达。结果:qRT-PCR检测结果显示,成脂分化转录因子PPARγ和C/EBPα在再障来源BM-MSC中均显著高表达,敲低二者表达可以显著抑制再障BM-MSC的成脂分化能力;PPARγ和C/EBPα以结合位点依赖性的方式转录调控LINC01230启动子活性;与对照相比,LINC01230在再障BM-MSC中异常高表达。结论:PPARγ和C/EBPα在再障BM-MSC中异常表达,可能通过转录激活LINC01230促进再障BM-MSC成脂分化,并在一定程度上介导再障骨髓微环境脂肪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PPARΓ C/EBPΑ 长非编码RNA
下载PDF
微小分子RNA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3
作者 耿雪银 李步霓 +1 位作者 左华芹 王方方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9期177-180,共4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以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骨髓造血衰竭综合征,T细胞功能亢进、骨髓微环境异常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微小分子RNA(miRNA)是一类保守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参与调控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在T细胞免疫和骨髓间充质干...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以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骨髓造血衰竭综合征,T细胞功能亢进、骨髓微环境异常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微小分子RNA(miRNA)是一类保守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参与调控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在T细胞免疫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成脂成骨分化方面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已有研究证实miRNA参与AA的发生发展,未来基于miRNA的靶向治疗可能成为治疗AA的方向。本文就miRNA在AA中对T细胞功能和BM-MSCs成脂成骨分化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微小分子 RNA T 细胞功能 骨髓微环境 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研 张茜 +2 位作者 哈小琴 吴涛 李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3期144-148,共5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AA)以全血细胞减少和无效造血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贫血、感染、出血,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等特点。现阶段AA治疗的研究热点以促进造血功能恢复、免疫重建以及改善预后生存为主。本研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AA治疗的新进... 再生障碍性贫血(AA)以全血细胞减少和无效造血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贫血、感染、出血,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等特点。现阶段AA治疗的研究热点以促进造血功能恢复、免疫重建以及改善预后生存为主。本研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AA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抑制剂 造血干细胞移植 间充质干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中医药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点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静 王茜 +3 位作者 施英唐 周晓飞 徐晓军 刘爱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832-838,共7页
为了观察和比较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正常同年龄段儿童和胎儿3种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体外增殖能力及表面标志的表达,利用体外培养的方法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骨髓分离培养MSC,以胎儿和儿童的MSC作为对照;通过对细胞形态和... 为了观察和比较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正常同年龄段儿童和胎儿3种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体外增殖能力及表面标志的表达,利用体外培养的方法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骨髓分离培养MSC,以胎儿和儿童的MSC作为对照;通过对细胞形态和生长特性的观察,并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检测以比较三者之间的异同。结果表明: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中分离、培养、扩增得到了MSC,与胎儿和正常儿童骨髓来源的MSC在细胞形态、流式表达模式和免疫细胞化学表达方面基本一致,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MSC的体外扩增能力有别于胎儿及正常儿童。虽然在早期培养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骨髓MSC具有与正常儿童相似的扩增速度,但当群体倍增值(populationdoubling,PD)达20之后基本不再有增殖能力了,而正常儿童和胎儿来源的MSC却可稳定扩增到30PD。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MSC在表面抗原标志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异常,但体外增殖能力弱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胎儿 儿童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造血支持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艳 于洁 +7 位作者 张磊 罗庆 肖剑文 刘筱梅 宪莹 戴碧涛 徐酉华 苏庸春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55-459,共5页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具有造血支持作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发病机制涉及到造血微环境的异常,将两方面联系起来,体外研究再障患儿骨髓MSC的造血支持作用与再障的造血微环境异常的关系。...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具有造血支持作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发病机制涉及到造血微环境的异常,将两方面联系起来,体外研究再障患儿骨髓MSC的造血支持作用与再障的造血微环境异常的关系。方法采集24例再障患儿和19例对照儿童的骨髓标本,分离、培养和扩增MSC;观察细胞形态及骨髓MSC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计数分析;应用MTT法检测骨髓MSC粘附造血细胞的能力;应用ELISA检测骨髓MSC分泌干细胞生长因子(SCF)的浓度;对骨髓MSC进行贴壁培养,接种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扩增细胞数和红系爆式集落生成单位(BFU-E),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GM),混合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GMME)。结果①再障患儿骨髓MSC传代时间延长,CFU-F计数15.70±5.78显著低于对照组21.73±5.74,P<0.05;②再障患儿骨髓MSC培养上清中SCF的浓度30.69±16.82 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50.74±14.83 pg/mL,P<0.01;③再障患儿骨髓MSC支持下的单个核细胞(MNC)细胞扩增总数和红系爆式集落生成单位(BFU-E),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GM),混合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GMME)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再障患儿骨髓MSC体外造血支持作用较对照儿童骨髓MSC显著降低,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再障患儿骨髓MSC增殖能力减低及分泌SCF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支持 干细胞生长因子 儿童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免疫抑制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8
7
作者 黄永兰 黄绍良 +1 位作者 黄科 蔡耘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生物学特性及与免疫抑制治疗(IST)疗效的关系,评价MSC异常在再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29例再障患儿进行了骨髓MSC培养,其中17例患儿接受IST,观察MSC体外生长特点、表...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生物学特性及与免疫抑制治疗(IST)疗效的关系,评价MSC异常在再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29例再障患儿进行了骨髓MSC培养,其中17例患儿接受IST,观察MSC体外生长特点、表面标志、细胞周期、对PHA刺激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与5例正常儿童骨髓作对照;观察再障患儿MSC异常与IST疗效的关系。结果55%(16/29)的再障患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MSC生长异常,主要为MSC数量减少及增殖能力下降,其中以重型再障(SAA)、病程较长者或放/化疗后再障为多见。培养成功的再障患儿第3代MSC表面标志、细胞周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分泌水平及对PH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17例接受IST患儿中,9例MSC生长基本正常的再障患儿经IST后8例达完全缓解,而8例MSC生长异常者仅2例达完全缓解,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多数再障患儿骨髓MSC体外生长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其MSC异常对IST后患儿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抑制治疗 儿童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造血支持及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罡灿 宋艳萍 +3 位作者 张韵洁 李光 王浩 谢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2,共6页
背景: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造血支持及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4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4... 背景: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造血支持及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4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48例健康者的骨髓和健康产妇脐血,采用流式细胞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将2种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脐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计数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数目;将间充质干细胞与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淋巴细胞共培养,ELISA检测T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和γ-干扰素水平。结果与结论:(1)正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脐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后,其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数目明显增多(P<0.05)。(2)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脐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后,其刺激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形成的能力明显减弱(P<0.05)。(3)与植物血凝素诱导的T细胞对照组相比,正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可明显抑制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和γ-干扰素(P<0.05)。正常脐血干细胞共培养组也显示出了相似的抑制效果。(4)与正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组相比,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组抑制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和γ-干扰素的能力明显降低(P<0.05)。(5)结果表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在功能缺陷,且对造血功能支持及对T细胞分泌功能的抑制作用明显弱于正常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提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减弱其造血支持及抑制T细胞的功能来影响病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血 骨髓 间质干细胞 贫血 再生障碍性 T淋巴细胞 组织工程 干细胞 培养 再生障碍性贫血 脐血 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被引量:10
9
作者 陆婧媛 鹿全意 +3 位作者 林进宗 胡嘉升 洪秀理 陈亚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3期3768-3772,共5页
背景:目前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方法为强化免疫抑制治疗或干细胞移植,后者由于供者来源少而受到限制,HLA单倍体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在白血病治疗中常见应用,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较少应用。目的:探讨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 背景:目前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方法为强化免疫抑制治疗或干细胞移植,后者由于供者来源少而受到限制,HLA单倍体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在白血病治疗中常见应用,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较少应用。目的:探讨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患儿,女,7岁,确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年半,2012-07-09接受HLA单倍体相合的异基因骨髓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联合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供者为母亲。预处理采用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方案。结果与结论:移植后+9 d中性粒细胞>0.5×109 L-1,+12 d完成造血重建,+100 d查STR提示植入完成。移植后+8个月停用免疫抑制药物,未发生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儿随访18个月,无病生存。结果表明,HLA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联合胎盘来源间充质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探索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儿童 再生障碍性贫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抑制治疗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单倍体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27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疗效 被引量:18
10
作者 吴亚妹 曹永彬 +10 位作者 李晓红 徐丽昕 刘周阳 刘蓓 闫蓓 杨雪良 李松威 樊世芬 达万明 高春记 吴晓雄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191-1195,共5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联合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haplo-HSCT)... 目的 回顾性分析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联合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haplo-HSCT)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07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收治的27例SAA患者进行UC-MSCs联合haplo-HSCT治疗的资料,观察移植后细胞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和2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结果 干细胞全部植入成功,无MSC回输不良事件发生.白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2(8~ 21)d及14(10~26)d;Ⅱ~Ⅳ度和Ⅲ/Ⅳ度aGVHD发生率分别为40.7%和22.2%,cGVHD发生率为50.0%,广泛性仅为15.4%;2年OS为76.3%.结论 UC-MSCs联合haplo-HSCT对无全相合亲缘或无关供者的SAA患者疗效可行有效,可作为SAA患者挽救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倍体 间充质干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下载PDF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1
作者 徐丽昕 曹永彬 +6 位作者 王志红 刘周阳 刘蓓 赵丹丹 达万明 高春记 吴晓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241-1245,共5页
本研究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方法和疗效。对5例SAA的患者进行了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选择单倍体相合供者骨髓或外周造血干细胞加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移... 本研究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方法和疗效。对5例SAA的患者进行了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选择单倍体相合供者骨髓或外周造血干细胞加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移植后临床造血重建时间及近期并发症。结果显示,所有SAA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白细胞计数大于2×109/L的平均时间是13.8天,血小板计数大于20×109/L的平均时间是17.8天,第30天行患者外周血STR-PCR检测显示为完全供者的基因型。除1例发生癫痫失去联系外,其余4例均无病存活至今,仍在继续随访中。总之,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SAA有效可行的方法,但还须大样本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调控免疫细胞促进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的造血功能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佩恩 吴秉毅 +2 位作者 李真慧 王志红 吴海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7-990,共4页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影响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血功能的可能免疫机制。方法:30只小鼠分3组,分别为单纯照射组、再障模型组、MSCs治疗组,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单纯照射组仅经5Gy[60Co]γ射线照射,再障模型组经5Gy[60Co]...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影响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血功能的可能免疫机制。方法:30只小鼠分3组,分别为单纯照射组、再障模型组、MSCs治疗组,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单纯照射组仅经5Gy[60Co]γ射线照射,再障模型组经5Gy[60Co]γ射线照射后输注DBA/2小鼠胸腺淋巴结细胞1×106cell/只,MSCs治疗组经5Gy[60Co]γ射线照射后输注DBA/2小鼠胸腺淋巴结细胞1×106cell/只,3d后输注人骨髓MSCs1×106cell/只。观察各组小鼠外周血象、骨髓及外周血CD4+细胞、CD8+细胞、CD4+/CD8+、NK细胞变化及与造血的关系。结果:经5Gy[60Co]γ射线照射后,单纯照射组、MSCs治疗组外周血象第7d开始下降,21d血象恢复正常。再障模型组外周血象第7d开始持续性下降,至21d血象仍未恢复。照射后7d,各组小鼠间外周血CD4+细胞、CD8+细胞、CD4+/CD8+无明显差异,但MSCs治疗组NK细胞低于单纯照射组和再障模型组(P<0.05)。照射后14d3组CD4+细胞比例均明显下降,CD8+细胞则表现不同,再障模型组与MSCs治疗组CD8+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至照射后21d,MSCs治疗组CD8+、NK细胞与单纯照射组相近、而模型组则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和MSCs治疗组;MSCs治疗组小鼠股骨病理切片中脂肪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再障模型组,与单纯照射组结果一致。结论:MSCs输注可能通过调控免疫细胞影响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造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间充质干细胞 血细胞生成 免疫功能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黄永兰 黄绍良 蔡耘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005-1008,共4页
本研究探讨人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输注对免疫介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骨髓造血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采用雌性BALB/c小鼠30只,参照姚军等方法建立免疫介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实验分模型组、MSC组及照射组。MSC组于制模后3天... 本研究探讨人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输注对免疫介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骨髓造血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采用雌性BALB/c小鼠30只,参照姚军等方法建立免疫介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实验分模型组、MSC组及照射组。MSC组于制模后3天从小鼠尾静脉1次性输注人骨髓MSC1×106,观察各组小鼠外周血象变化、第28天存活率、骨髓有核细胞数量、造血集落生成和骨髓病理学特征。结果显示:于制模后第7天,模型组外周血WBC显著低于MSC组和照射组,分别为(0.65±0.05)×109/L,(2.45±0.71)×109/L,(2.30±0.33)×109/L;第10天3组均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第14天模型组血象指标仍持续降低,而MSC组及照射组血象指标开始回升,至28天3组小鼠存活率分别为18.2%、80%和100%,MSC组小鼠存活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MSC组小鼠单侧股骨有核细胞数量、造血祖细胞集落生成数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而与照射组结果一致。结论:MSC输注可减轻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骨髓造血衰竭程度,提高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动物模型 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功能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调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增慧 肖扬 +7 位作者 蒋祖军 李力 高扬 李勇华 李利 庞妍 欧阳玲 邝丽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82-1585,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临床使用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对CD4+CD25+Foxp3+Treg表达的影响。方法:(1)流式细胞仪检测13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17... 目的:初步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临床使用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对CD4+CD25+Foxp3+Treg表达的影响。方法:(1)流式细胞仪检测13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17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及1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表达;(2)检测7例AA患者MSC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表达。结果:(1)AA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P<0.01);(2)SAA患者CD4+CD25+Foxp3+Treg表达较CAA者低(P<0.05);(3)MSC治疗后AA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表达升高(P<0.05)。结论:(1)AA患者存在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表达减低,其表达异常可能参与AA的发病;(2)CD4+CD25+Foxp3+Treg表达在SAA患者更低,提示其表达水平可能可以作为判断AA病情轻重的指标;(3)MSC治疗可上调AA患者CD4+CD25+Foxp3+Treg表达,为MSC纠正AA患者的免疫异常提供了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间充质干细胞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淋巴细胞的体外共培养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椋 徐敏 +4 位作者 张慕华 邢健 赵霞 韩芳 刘国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1603-1608,共6页
背景:目前已有临床应用造血干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报道。目的:观察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从健康人脂肪中提取并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 背景:目前已有临床应用造血干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报道。目的:观察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从健康人脂肪中提取并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分离T淋巴细胞,将两者共培养后,以健康志愿者的T淋巴细胞单独培养及与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做对照。ELISA法检测上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和γ-干扰素的水平,Realtime RCR和Western blot测定T-bet和GATA-3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共培养7 d后,间充质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水平明显低于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P<0.05),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高于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P<0.05);间充质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T-bet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GATA-3 mRNA及蛋白水平均高于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提示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淋巴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转录因子T-bet和GATA-3的表达从而抑制Th细胞向Th1细胞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调节 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及培养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吉吉 蒋莎义 +4 位作者 石苇 邵越霞 周晓迅 张毓文 谢晓恬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76-679,共4页
目的分离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实验基础。方法从再障患儿及正常志愿者骨髓中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诱导向成骨细胞、成脂细胞分化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志CD34、CD45... 目的分离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实验基础。方法从再障患儿及正常志愿者骨髓中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诱导向成骨细胞、成脂细胞分化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志CD34、CD45、CD73和CD90。绘制生长曲线描述原代和传代细胞生长情况。结果分离的贴壁细胞经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诱导培养,分别显示茜素红染色和油红染色阳性;CD73和CD90阳性。生长曲线显示,与正常志愿者相比再障患儿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培养中生长能力减低。结论再障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在异常,可能在再障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生长曲线 儿童
下载PDF
第二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首次移植失败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淋巴瘤1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闫洪敏 王志东 +7 位作者 郑晓丽 朱玲 韩冬梅 丁丽 董磊 刘静 薛梅 王恒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2期5244-5248,共5页
背景: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第一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失败对患儿是严重致命的,若同时合并有继发性淋巴瘤等多种并发症,治疗就更为棘手,目前无成功方法可借鉴。目的:探讨第二次HLA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首次移植失败且并发淋巴瘤... 背景: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第一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失败对患儿是严重致命的,若同时合并有继发性淋巴瘤等多种并发症,治疗就更为棘手,目前无成功方法可借鉴。目的:探讨第二次HLA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首次移植失败且并发淋巴瘤的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重型再障患儿的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资料:患儿男,3岁,2011年11月25日行第一次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HLA为8/10相合,血型主要不合),移植后粒细胞和血小板造血分别在11 d和14 d恢复,移植后30 d DNA移植植入鉴定和染色体检测均示移植成功植入,术后35 d出现皮肤Ⅰ度移植物抗宿主病,激素治疗后消失,术后54 d因出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激素及促红素等治疗好转,激素逐渐减量,EBV拷贝数逐渐升高,术后3个月患者出现发热、双侧颈部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行B超引导下右侧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考虑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病理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上减停免疫抑制剂,应用美罗华及CHOP方案化疗,淋巴结缩小,且EBV拷贝数下降,体温正常。移植术后5个月复查血象和骨髓象提示继发性植入失败,进而于2012年5月15日行第二次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为患儿的父亲,预处理方案为清髓性预处理方案:氟达拉滨+环磷酰胺+马利兰+米托蒽醌+抗CD52单克隆抗体。回输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同时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环孢素A+短程的甲氨喋呤+CD25单克隆抗体联合霉酚酸酯。回输的有核细胞分别为13.52×108/kg,CD34+细胞数为2.45×106/kg,无关供者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量为1×106/kg。随访时间为移植后24个月。结果与结论:移植后中性粒细胞达到0.5×109 L-1,血小板计数≥20×109 L-1分别为14 d和30 d;二次移植后1个月DNA指纹检测说明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植入。预处理后肿大淋巴结逐渐缩小,但术后2个月因淋巴结有增大趋势,停用免疫抑制剂并局部放疗后淋巴结缩小且稳定至今,PET无明显代谢异常区,移植后每半年定期随访,目前正常生活及上学。结果说明: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移植是安全、高效的治疗第一次移植失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方法,患儿可以耐受预处理毒性,造血恢复较快,移植物抗宿主病可控,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带 间质干细胞移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干细胞 移植 造血干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 单倍体相合移植 非血缘
下载PDF
VEGF-Notch信号通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MSC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邓姝 项静静 +3 位作者 沈英英 林圣云 曾宇晴 沈建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25-1932,共8页
目的:评估VEGF-Notch信号通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增殖和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标本,进行骨髓MSC分离及鉴定,应用Western blot检测AA患者... 目的:评估VEGF-Notch信号通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增殖和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标本,进行骨髓MSC分离及鉴定,应用Western blot检测AA患者骨髓(BM)中VEGF-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VEGF,VEGFR,Notch-1,Jagged1,Delta-like1和hes1)的表达。在MSC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VEGF(100 ng/ml)和DAPT(γ-secretase inhibitor)(10μmol/L),以活化和抑制MSC中的VEGF-Notch信号传导。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和流式细胞术评估AA患者MSC的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应用油红0染色法检测成脂分化。结果:AA患者MSC中VEGF-Notch信号通路受到明显抑制(P<0.05)。VEGF和DAPT的干预分别激活和抑制AA患者MSC中的VEGF-Notch信号传导。CCK8检测结果显示,VEGF的干预明显促进MSC的增殖(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VEGF通过阻断S期细胞显著抑制MSC的凋亡(P<0.05)。结论:VEGF-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可能恢复AA患者MSC的增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Notch信号通路 间充质干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下载PDF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被引量:6
19
作者 任娟 赵娟 王晓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3期5297-5302,共6页
背景:目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治疗方案为免疫抑制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近年来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提高,HLA单倍体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能够与造血干细... 背景:目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治疗方案为免疫抑制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近年来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提高,HLA单倍体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能够与造血干细胞相互作用,提供造血干细胞生长所需的基质及生长因子。此外,还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免疫排斥反应,促进免疫重建。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联合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15年4月至2017年11月采用HLA单倍体相合的骨髓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6例。移植预处理方案采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物采用骨髓联合外周血干细胞,回输骨髓干细胞前6h输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采用环孢素、短程甲氨蝶呤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方案。结果与结论:(1)6例患者中有1例于移植后+102d死于重症感染,中性粒细胞于+48d植活,血小板未植活。余5例无病生存,平均中性粒细胞植活时间为+11d,平均血小板植活时间为+21d;(2)6例患者中2例发生Ⅰ,Ⅱ度的移植物抗宿主病,3例巨细胞病毒血症,1例EB病毒感染;(3)结果表明,对于难治性、重型再障患者缺乏HLA全相合的亲缘及非亲缘供者时,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作为治疗的另一种选择值得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单倍体 造血干细胞移植 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贫血 再生障碍性 造血干细胞移植 间质干细胞移植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特性和造血支持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乐玲 李府 +3 位作者 吴镇 王晓蕾 王世富 沈柏均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145-148,共4页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免疫调节特性和支持造血的功能。方法从AA患儿和成人骨髓中分离、培养、扩增MSCs,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免疫标记;用3H-TdR法检测PHA刺激后,正常淋巴细胞转化以及MSCs对转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免疫调节特性和支持造血的功能。方法从AA患儿和成人骨髓中分离、培养、扩增MSCs,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免疫标记;用3H-TdR法检测PHA刺激后,正常淋巴细胞转化以及MSCs对转化的影响;用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法(CFU-c)检测MSCs对造血的支持作用。结果从AA患儿骨髓中分离得到了MSCs,与正常骨髓MSCs具有相似的细胞形态和表面标志,但其增殖能力低于正常骨髓MSCs。AA-MSCs体外可抑制脐血淋巴细胞的转化,其抑制能力随细胞数量增加而增强,但与正常骨髓MSCs相比,抑制作用较弱。AA-MSCs体外可以支持脐血造血细胞的生长,但其支持能力只有正常骨髓MSCs的一半。结论AA-MSCs与正常MSCs虽体外生长形态相似,但传代能力、免疫抑制力及对造血集落生长的支持作用均较正常骨髓MSCs减低,提示间充质干细胞参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 支持造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