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S-100B蛋白和脐动脉血气分析联合检测在早期预测心肌梗塞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洪菲 赵金华 徐明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A01期177-177,共1页
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和脐动脉血气分析联合检测在早期预测心肌梗塞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塞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58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2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 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和脐动脉血气分析联合检测在早期预测心肌梗塞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塞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58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2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出生后24h后使用血清S-100B蛋白和脐动脉血气分析联合检测对脐血及血清S-100B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健康足月儿各项指标均属于正常范围,体重积性别对血清S-100B蛋白水平无影响,研究组脐血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预测心肌梗塞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过程当中,使用血清S-100B蛋白和脐动脉血气分析联合检测,可明显提示脐动脉血气及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之呈正相关,井能反应其严重程度,存在密切关系,对于心肌梗塞新生几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预测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S-100B蛋白 动脉血气分析 联合检测 心肌梗塞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
下载PDF
合并皮层下梗塞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薇 郭德安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6年第6期377-380,共4页
综述了合并皮层下梗塞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的常规、特殊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关键词 合并皮层梗塞和白质痛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动脉 功能磁共振成像 白质
下载PDF
皮层与穿通动脉脑梗塞一些危险因素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兴活 岑桂芳 《临床荟萃》 CAS 1998年第24期118-118,共1页
脑梗塞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危险因素日趋得到重视.皮层动脉梗塞(CACI)与穿通动脉脑梗塞(PACI)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有所不同,国内报道尚少.我们回顾性分析了脑梗塞住院患者448例,以探讨CACI与PACI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关键词 梗塞 皮层动脉梗塞 PACI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动脉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与载脂蛋白B基因XbaI、EcoRI多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镛 秦震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3-6,共4页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研究了84例动脉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ATCI)患者和107例正常人的载脂蛋白B(apoB)基因的XbaI、EcoRI位点的多态性。结果ATCI组X-频率(0.827)低于对照组(0.9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研究了84例动脉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ATCI)患者和107例正常人的载脂蛋白B(apoB)基因的XbaI、EcoRI位点的多态性。结果ATCI组X-频率(0.827)低于对照组(0.916),ATCI组X+X-基因型频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且X+X-基因型与血脂水平增高有相关性。提示,apoB基因的XbaI多态及连锁失衡可能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遗传背景影响血脂质代谢,并参与ATCI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 血栓性 梗塞 apob基因 PCR
下载PDF
血清载脂蛋白ApoA_1、ApoB_(100)及比值在脑卒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新 阮蕾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年第6期350-352,共3页
目的:旨在探讨血清载脂蛋白ApoA_1、ApoB_(100)及比值在不同类型脑卒中的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载脂蛋白ApoA_1、ApoB_(100),检测对象包括脑梗塞95例、脑出血38例、对照组43例。脑梗塞组中,皮层动脉区梗塞26... 目的:旨在探讨血清载脂蛋白ApoA_1、ApoB_(100)及比值在不同类型脑卒中的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载脂蛋白ApoA_1、ApoB_(100),检测对象包括脑梗塞95例、脑出血38例、对照组43例。脑梗塞组中,皮层动脉区梗塞26例,穿通动脉区梗塞69例;初发梗塞57例,复发38例;根据是否伴有高血压分为脑梗塞正常血压组37例,脑梗塞高血压组58例,将各组的ApoA_1值、ApoB_(100)值及其比值进行比较。结果:脑梗塞全组、皮层动脉区脑梗塞组和穿通动脉区梗塞组的ApoA_1及A/B之值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减低,ApoB_(100)浓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增高,脑梗塞复发组ApoA_1较脑梗塞初发组有显著性减低,ApoB_(100)值在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脑出血组的ApoA_1、ApoB_(100)及其比值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脑梗塞高血压组与脑梗塞正常血压组的ApoA_1、ApoB_(100)值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载脂蛋白的ApoA_1、ApoB_(100)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国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复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 APOA1 apob100 梗塞 出血
下载PDF
12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
6
作者 李玉伟 朱小华 刘国辅 《泸州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5期389-390,共2页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以下简称 SAE)是一种老年性脑血管疾病,主要病因为高血压,自1896年 Bin Swnger 提出后,在相当长时期内被认为是罕见病。随着 CT、MRI 技术的发展,发现本病并非少见。我们搜集1992年5月至1996年4月间的120例 SAE ...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以下简称 SAE)是一种老年性脑血管疾病,主要病因为高血压,自1896年 Bin Swnger 提出后,在相当长时期内被认为是罕见病。随着 CT、MRI 技术的发展,发现本病并非少见。我们搜集1992年5月至1996年4月间的120例 SAE 病例进行CT 分析。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动脉硬化性 血管疾病 高血压病 主要原因 老年性 单纯性 诊断 腔隙性梗塞 罕见病
下载PDF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
7
作者 潘延斌 《柳州医学》 2004年第1期26-26,共1页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是由德国学者Binswanger于1894年最先报道8例慢性进行性痴呆病人尸检的脑部病理改变,故也称BD。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大脑半球白质弥漫性脱髓鞘造成白质病变,呈皱摺状,颗粒状,斑片样影像,多合并腔隙性脑...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是由德国学者Binswanger于1894年最先报道8例慢性进行性痴呆病人尸检的脑部病理改变,故也称BD。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大脑半球白质弥漫性脱髓鞘造成白质病变,呈皱摺状,颗粒状,斑片样影像,多合并腔隙性脑梗塞和脑萎缩。SAE主要累及白质,以高血压.卒中和慢性进行性痴呆三大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SAE的CT及临床表现,探讨CT扫描对SAE早期诊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动脉硬化性 CT检查 诊断 腔隙性梗塞 萎缩
下载PDF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CT诊断
8
作者 吴立德 赵湘 +2 位作者 李锡军 孙兆伦 董鹏飞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6年第2期95-95,共1页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 皮层 梗塞 对称性 滨州地区 高血压病 阻塞性积水 萎缩 CT诊断
下载PDF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MRI诊断
9
作者 徐方元 《淮海医药》 1999年第2期16-17,共2页
目的 探讨MRI对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轴位MRI扫描,部分病例加做冠状位扫描。结果 本组48例均见脑白质区改变和不同程度脑萎缩,42例可见腔隙性脑梗塞。结论对于50岁以上老年人,伴有不同程度痴呆,记忆力下降,... 目的 探讨MRI对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轴位MRI扫描,部分病例加做冠状位扫描。结果 本组48例均见脑白质区改变和不同程度脑萎缩,42例可见腔隙性脑梗塞。结论对于50岁以上老年人,伴有不同程度痴呆,记忆力下降,言语不清,临床上难以明确诊断者,MRI最终能够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动脉硬化性 MRI 磁共振成像 诊断 梗塞 缺血性脱髓鞘改变
全文增补中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50例MRI分析
10
作者 韩邕 赵锋 周生岩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89-90,共2页
本文报道了5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认为SAE分三度,即轻、中、重度。其主要MR征象是脑萎缩,侧脑室不同程度扩张,前后角附近的MR信号异常,腔隙性脑梗塞。其中对本病确诊的特征性MR表现是侧脑室前后角附近白... 本文报道了5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认为SAE分三度,即轻、中、重度。其主要MR征象是脑萎缩,侧脑室不同程度扩张,前后角附近的MR信号异常,腔隙性脑梗塞。其中对本病确诊的特征性MR表现是侧脑室前后角附近白质内出现长T_1和长T2MR信号。有些较小的梗塞灶在SE序列T_1加权像上难以发现,而用IR序列T1加权像效果则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动脉 梗塞 动脉硬化 NMR 成像
下载PDF
老年腔隙性脑梗塞与血脂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丽华 纪红 严之红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5年第3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腔隙性脑梗塞(LI)与脂质代谢的关系。方法检测110例老年LI患者血清血脂6项指标水平,并与对照组75例结果进行比较。TG、TC采用酶法,HDL-C采用选择遮蔽法,LDL-C采用化学修饰法,ApoA1、ApoB100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老年LI... 目的探讨老年腔隙性脑梗塞(LI)与脂质代谢的关系。方法检测110例老年LI患者血清血脂6项指标水平,并与对照组75例结果进行比较。TG、TC采用酶法,HDL-C采用选择遮蔽法,LDL-C采用化学修饰法,ApoA1、ApoB100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老年LI组TG、TC、LDL-C、ApoB10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ApoA1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老年LI患者存在脂质代谢紊乱,其中TG、TC、LDL-C及ApoB100水平与疾病呈正相关,HDL-C、ApoA1水平与疾病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梗塞 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血清血脂 老年 apob100 脂质代谢紊乱 HDL-C APOA1 LDL-C
下载PDF
2例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引起睁眼昏迷
12
作者 李卓 宋治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7年第1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动脉闭塞 睁眼昏迷 皮层状态 血管病变 双侧 大面积梗塞 肌张力增高 病理征阳性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载脂蛋白A1、B100的研究
13
作者 陈建华 熊劲 《黔南科技》 1995年第1期33-37,共5页
关键词 出血 载脂蛋白 APOA1 apob100 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质
下载PDF
中风患者载脂蛋白A—1.B100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苏立凯 田玉萍 +2 位作者 王淑仙 曹平 于寄冀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年第3期146-147,共2页
本文观察中风患者150例:皮层动脉脑梗塞50例,穿通动脉脑梗塞50例,脑出血50例,并选用正常对照50例,对其载脂蛋白APOA—1,B100进行了测定及统计学处理,发现脑皮层支梗塞与穿通支梗塞其ApoA—1,ApoB... 本文观察中风患者150例:皮层动脉脑梗塞50例,穿通动脉脑梗塞50例,脑出血50例,并选用正常对照50例,对其载脂蛋白APOA—1,B100进行了测定及统计学处理,发现脑皮层支梗塞与穿通支梗塞其ApoA—1,ApoB100变化值不一致,提示二者发病机理不同,ApoA-1/ApoB100比值异常可能是提示皮层支脑梗塞风险度指标之一,血清ApoB100值可能为反映中风患者As程度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A—1 apob100、皮层动脉脑梗塞 出血.
下载PDF
老化及血压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成戎川 赵士福 帅杰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6期466-467,472,共3页
关键词 白质疏松症 多发性梗塞 皮层下痴呆 动脉硬化性 血压 老化 相关疾病 早期诊断
下载PDF
中风患者载脂蛋白A—1、B_(100)变化的观察
16
作者 苏立凯 田玉萍 +2 位作者 王淑仙 曹平 于寄冀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1994年第2期3-4,共2页
本文观察中风患者150例(皮层动脉脑梗塞50例,穿通动脉脑梗塞50例,脑出血50例),并选用正常对照50例,对其载脂蛋白(APO)A—1、B_(100)进行了测定及统计学处理,提出:脑皮层支梗塞与穿通支梗塞其APO A—1、APO B_(100)变化值不一致,提示二... 本文观察中风患者150例(皮层动脉脑梗塞50例,穿通动脉脑梗塞50例,脑出血50例),并选用正常对照50例,对其载脂蛋白(APO)A—1、B_(100)进行了测定及统计学处理,提出:脑皮层支梗塞与穿通支梗塞其APO A—1、APO B_(100)变化值不一致,提示二者发病机理不同,APO A—1/AP0 B_(100)比值异常可能是指示皮层支脑梗塞风险度指标之一,血清AP0 B_(100)值可能为反应中风患者A_s程度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A—1 AP0B100 皮层动脉梗塞 穿通动脉梗塞 出血
下载PDF
伴有皮层下梗塞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
17
作者 王拥军 卢德宏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22-123,共2页
伴有皮层下梗塞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王拥军卢德宏伴有皮层下梗塞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cerebralautosomedominantarteriopathywithsubcortical... 伴有皮层下梗塞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王拥军卢德宏伴有皮层下梗塞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cerebralautosomedominantarteriopathywithsubcorticalinfarctsandleuko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 皮层梗塞 白质
原文传递
脑血管性痴呆的影像学诊断与临床
18
作者 曹庆选 李文华 +6 位作者 沈其杰 姜玉清 纪洋 徐培国 朱晋宁 张卓立 宋建民 《青岛医药卫生》 1999年第5期372-372,共1页
痴呆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脑血管性痴呆系与血管因素有关的痴呆。以往脑动脉硬化被认为是致病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多发性梗塞与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为致病的主要因素。本文对150例血管性痴呆进行... 痴呆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脑血管性痴呆系与血管因素有关的痴呆。以往脑动脉硬化被认为是致病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多发性梗塞与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为致病的主要因素。本文对150例血管性痴呆进行了临床与CT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多发性梗塞性痴呆110例,男86例,女24例,年龄60~93岁,平均年龄71.2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影像学诊断 动脉硬化性 动脉硬化 多发梗塞性痴呆 青岛市 白质 多发性梗塞性痴呆 梗塞 皮层
下载PDF
38例纹状体内囊梗塞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沈虹 魏文石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05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塞(CSCI)和非皮层型SCI的临床、影像学差异及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8例SCI患者,其卒中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MRI、MRA影像学资料,比较CSCI和NCSCI两者差异。结果38例SCI中23例CSCI,15例NCSCI,两组... 目的探讨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塞(CSCI)和非皮层型SCI的临床、影像学差异及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8例SCI患者,其卒中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MRI、MRA影像学资料,比较CSCI和NCSCI两者差异。结果38例SCI中23例CSCI,15例NCSCI,两组间年龄、性别比无显著差异,但是NCSCI组糖尿病更多见(P<0.05)。CSCI组发病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较NCSCI组更显著(P<0.01,采用NIHSS评分和巴塞尔指数);而起病时与入院第七天的评分差值比较,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总体的改善两组间没有不同。两组间MRI上的病灶形态没有显著差异(P>0.05),CSCI组病人MRA上同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更多见(P<0.05)。结论CSCI组发病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较NCSCI组更显著,这组病人MRA上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也更多见,MRA对SCI患者的预后评估应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状体 梗塞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动脉狭窄 皮层
下载PDF
rTMS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脑灌注特点 被引量:6
20
作者 靳雨 蒲廷 +2 位作者 郭志伟 白茜 母其文 《西部医学》 2021年第6期918-923,共6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全脑血流量(CBF)变化情况,以进一步了解rTMS在卒中患者运动康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南充市中心医院住院部皮层下脑梗塞患者23例,分为rTMS真刺激组(r...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全脑血流量(CBF)变化情况,以进一步了解rTMS在卒中患者运动康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南充市中心医院住院部皮层下脑梗塞患者23例,分为rTMS真刺激组(rTMS组)15例和伪刺激组(sham组)8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10天高频真刺激和伪刺激治疗,其余临床治疗措施相同。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及影像数据采集。比较rTMS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改变及相关脑区CBF的变化情况,以及rTMS组与sham组间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计算rTMS治疗前后CBF改变量与运动评分改变量之间的联系。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且rTMS组患者的FMA评分改善比sham组更明显。表明rTMS可促进皮层下脑梗塞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rTMS组治疗后CBF值在患侧中央后回、中央前回、顶上回、中央旁小叶、健侧大脑脚、中脑、小脑上脚、小脑中脚显著升高。Sham组患者治疗后运动相关脑区的CBF值增加,但未见显著变化表现。此外,治疗后rTMS组比sham组在健侧额上回、额中回、健侧中央前回、患侧辅助运动区CBF值增加更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rTMS组于治疗前患侧中央后回、健侧小脑半球的CBF值与FMA、NIHSS评分显著相关(P<0.05),且rTMS治疗后患侧中央后回CBF值的增加与FMA评分的改善显著正相关(r=0.56,P=0.03)。sham组未见明显相关。结论3D-ASL可无创、定量检测患者全脑血流灌注的变化,有效预测rTMS疗效。rTMS促进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强皮质-小脑通路以及健侧运动相关脑区的脑血流灌注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梗塞 重复经颅磁刺激 运动功能恢复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血流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