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的深部孕震环境与2014年康定M_S6.3地震 被引量:47
1
作者 李大虎 丁志峰 +3 位作者 吴萍萍 郑晨 叶庆东 梁明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41-1953,共13页
2014年11月22日16时55分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发生的6.3级地震,结束了鲜水河断裂带近30多年以来没有较大地震发生的历史,其潜在的地震危险性再次引起国内外地学工作者的关注.为了研究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深部孕震环境和探求康定M... 2014年11月22日16时55分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发生的6.3级地震,结束了鲜水河断裂带近30多年以来没有较大地震发生的历史,其潜在的地震危险性再次引起国内外地学工作者的关注.为了研究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深部孕震环境和探求康定MS6.3地震的成因,本文先利用四川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和康定地区及周边所布设的流动地震台阵在2009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5日期间所记录到7397次区域地震事件的99287条P波到时资料,反演得到了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上地壳范围内不同深度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特征;再对康定震区及周边的重力、航磁数据进行视密度、视磁化强度反演,得到了壳内不同深度密度的横向变化信息和视磁化强度的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综合研究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的深部孕震环境.研究结果表明,雅江—九龙一带的低速区与泸定—宝兴高速区的速度结构特征表明了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两侧壳内物质存在显著的横向介质差异,康定MS6.3地震发生在该高低速异常区的分界线上;结合康定MS6.3地震的1028个余震序列的精确定位结果可以看出,重新定位后的余震沿着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呈条带状分布,且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层位深度为8~15km,该余震序列的空间分布特征与鲜水河断裂南东段的深部介质条件密切相关.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特有的视密度和视磁化强度异常分布特征反映了康定地区东西两侧块体的基底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康定—石棉及其以东地区所表现出的磁异常高和重力高的位场特征,反映该区域由强磁性、高密度物质组成,而康定MS6.3地震就发生在康定—石棉重力梯度变化带上、雅安—泸定磁性穹窿区的西边界线上.随着川青块体向南东方向滑移,受到四川盆地西缘边界刚性基底对川青块体的强烈阻挡,加剧了康定—石棉及其以东地区基底岩层的褶皱变形并产生了强烈的应力积累,所积累的应力突然释放导致了康定MS6.3地震的发生,这正是此次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康定地区强震孕育和发生的深部构造环境和介质特征.根据本文对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深部孕震环境的综合研究成果可知,石棉段处于重磁异常梯级带上且其北东侧表现出的高密度、强磁性和高波速等物性特征有利于区域应力的相对集中,因此,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石棉地区的地震活动趋势和地震危险性背景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康定地震 速度结构 视密度 视磁化强度反演
下载PDF
新疆色尔特能地区视密度和视磁性的反演 被引量:8
2
作者 徐世浙 余海龙 +1 位作者 姚敬金 曹洛华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S1期12-16,15,共6页
将起伏地形上测量的重力异常和磁异常,延拓至平均水平面;对平面上的场进行不同深度层源的切割分离;再将各层的场向下延拓至相应的深度,并反演出该深度层的密度和磁化强度结构。以此得到的密度和磁化强度,反映该深度层密度和磁性的近似分... 将起伏地形上测量的重力异常和磁异常,延拓至平均水平面;对平面上的场进行不同深度层源的切割分离;再将各层的场向下延拓至相应的深度,并反演出该深度层的密度和磁化强度结构。以此得到的密度和磁化强度,反映该深度层密度和磁性的近似分布,称为视密度和视磁性反演。本方法反演速度很快,在主频1.73 GHz的微机上,完成71×81数据点反演的计算时间为10s。这里以新疆色尔特能地区的实例说明这种方法的反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异常 磁力异常 三维反演 视密度成像 视磁性成像 快速反演
下载PDF
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测深的全区视电阻率求取及快速反演方法 被引量:49
3
作者 严良俊 胡文宝 +1 位作者 陈清礼 胡家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32-538,共7页
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测深法(LOWTEM)作为电法勘探中的一门新兴技术,其研究与应用在我国尚属探索阶段,其测量数据的处理与解释也仅局限于定性范畴。为了使该方法获得的大量时间域数据能够得到快速准确的处理和定量解释,本文提出了一种... 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测深法(LOWTEM)作为电法勘探中的一门新兴技术,其研究与应用在我国尚属探索阶段,其测量数据的处理与解释也仅局限于定性范畴。为了使该方法获得的大量时间域数据能够得到快速准确的处理和定量解释,本文提出了一种实用的资料处理与解释方法,内容包括:①利用密集采样的感应电动势曲线积分求取随时间变化的垂直磁场值;②以垂直磁场定义全区视电阻率,然后采用数值迭代法求取电阻率曲线;③对计算结果进行时频转换;④引入MT反演方法对时频转换视电阻车曲线进行反演。通过模型试算,证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多解性问题,实现了全区解释,提高了解释精度,具备了现场解释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测深 全区视电阻率 电磁法勘探 反演
下载PDF
脑组织ADC值定量研究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倪建明 沈天真 陈星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探讨不同的MR成像技术对脑组织近似弥散系数(ADC)定量的影响。材料和方法使用5种不同的弥散敏感系数(b值)(b=500、1000、1500、2000、3000s/mm2)在3TMR上对17名志愿者进行颅脑弥散加权成像(DWI)以及b=1000s/mm2下的液体翻转衰减恢复弥... 探讨不同的MR成像技术对脑组织近似弥散系数(ADC)定量的影响。材料和方法使用5种不同的弥散敏感系数(b值)(b=500、1000、1500、2000、3000s/mm2)在3TMR上对17名志愿者进行颅脑弥散加权成像(DWI)以及b=1000s/mm2下的液体翻转衰减恢复弥散加权成像(FLAIR-DWI);其中10名志愿者完成3TMR检查后,再用1.5TMR进行b=1000s/mm2的颅脑弥散加权成像。获得ADC图后,分别测量两侧半卵圆中心、扣带回、丘脑、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及侧脑室体部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值的增加使脑组织的ADC值显著下降,FLAIR可以明显降低脑脊液对ADC值测量的污染;不同MR扫描仪对ADC值的定量无显著影响。结论DWI参数的选择对ADC值的测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尤其是b值,最佳的b值应该为1000s/mm2,因而在研究中必须始终保持扫描参数的一致;DWI前施加FLAIR抑止脑脊液信号明显减轻了脑脊液部分容积效应对ADC值测量的影响,这对于脑萎缩患者的ADC值测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场强的MR成像系统对ADC值定量研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组织 ADC值 定量研究 影响因素 磁共振成像 液体衰减翻转恢复 脑缺血
下载PDF
FLAIR-DWI序列上ROI对脑组织ADC值测量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倪建明 刘军 +1 位作者 沈天真 陈星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363-366,共4页
目的: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预脉冲弥散加权成像(FLAIR-DWI)上感兴趣区(ROI)对脑组织ADC值测量的影响及ROI法不同操作者间对脑组织ADC值测量的一致性。材料和方法:15名健康志愿者在3.0TMR上行颅脑轴位FLAIR-DWI(b=0、1000s/mm2,TI=2250m... 目的: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预脉冲弥散加权成像(FLAIR-DWI)上感兴趣区(ROI)对脑组织ADC值测量的影响及ROI法不同操作者间对脑组织ADC值测量的一致性。材料和方法:15名健康志愿者在3.0TMR上行颅脑轴位FLAIR-DWI(b=0、1000s/mm2,TI=2250ms),先由一名操作者在ADC图上用3个大小分别为1mm2、30±3mm2和60±3mm2的ROI测量半卵圆区、扣带回、丘脑、胼胝体、脑桥及小脑半球的ADC值;另一名操作者以30±3mm2大小的ROI再次测量半卵圆区、扣带回、丘脑、胼胝体、脑桥及小脑半球的ADC值。结果:在FLAIR-DWI不同部位脑组织的ADC平均值为(6.242~7.807)×10-4mm2/s。改变ROI大小后脑组织内不同部位所测量得到的ADC值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两名操作者以30±3mm2大小的ROI进行ADC测量的结果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两者测量结果一致性很高。结论:FLAIR-DWI上一定范围内改变ROI大小对ADC值定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且不同操作者对ADC值的测量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近似弥散系数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下载PDF
高精度磁测在攀枝花外围寻找钒钛磁铁矿的效果 被引量:7
6
作者 王赛昕 颜廷杰 左焕成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5-261,共7页
攀枝花地区是我国钒钛磁铁矿的主要成矿带,1965年发现至今已经将近半个世纪,其外围是否还有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床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在完成对攀枝花外围某工区1∶10 000与1∶2 000地面高精度磁测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比了水平总梯度... 攀枝花地区是我国钒钛磁铁矿的主要成矿带,1965年发现至今已经将近半个世纪,其外围是否还有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床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在完成对攀枝花外围某工区1∶10 000与1∶2 000地面高精度磁测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比了水平总梯度模、解析信号振幅、归一化标准差、倾斜角、θ图等边界识别方法,并圈定了区内辉长岩分布范围;利用视磁化率填图方法获得视磁化率平面分布特征;根据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磁化率与w(TFe)的经验公式,获得了区内w(TFe)分布,得出了该工区含铁辉长岩的范围,该含铁辉长岩是品位较低的钒钛磁铁矿。由精测剖面井地联合反演得出,含矿辉长岩产状北西倾,倾角约60°,呈层状,与地面出露辉长岩体的产状一致。通过上述工作得出,我国西南川滇黔桂四省分布有大约50万km^2晚古生代玄武岩,在该区具有进一步寻找钒钛磁铁矿的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磁测 钒钛磁铁矿 攀枝花外围地区 视磁化率填图 边界识别 2.5D井地联合反演
下载PDF
有效的一维MT直接反演新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清礼 杨中海 胡文宝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4-327,共4页
陈清礼 ,杨中海 ,胡文宝 .有效的一维 MT直接反演新方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3,38(3) :32 4~ 32 7在大地电磁测深方法中 ,视电阻率反映在给定频率处穿透深度范围内的平均电阻率 ,不同频率的电磁波 ,其穿透深度不同。据此 ,利用... 陈清礼 ,杨中海 ,胡文宝 .有效的一维 MT直接反演新方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3,38(3) :32 4~ 32 7在大地电磁测深方法中 ,视电阻率反映在给定频率处穿透深度范围内的平均电阻率 ,不同频率的电磁波 ,其穿透深度不同。据此 ,利用等效电阻率的概念 ,设计了一个由视电阻率曲线直接计算地层电阻率的算法。该算法首先依据最高频率点的视电阻率确定表层电阻率并估算其厚度 ;然后由高频的视电阻率确定相应的并联等效层的电阻率和厚度 ;之后再由第一层的电阻率及厚度和等效层的电阻率及厚度计算第二层的电阻率及厚度 ;依次类推 ,从上到下计算出各电性层的参数。该算法不需要初始模型 ,也不必进行数据拟合。对不同模型的理论数据的反演均表明该方法在划分电性层时很有效 ,反演结果与实际模型对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方法 MT直接反演技术 等效电阻率 视电阻率 平均电阻率 电磁波
下载PDF
电偶源频率电磁测深中磁场比值视电阻率与其相位间的频散关系及资料的联合反演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军营 林长佑 +3 位作者 杨长福 王书明 罗东山 吕福林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417-422,共6页
探讨了在电偶源频率电磁测深中利用磁场比值定义的视电阻率ρzy 的物理意义及与其相位间的频散关系,给出了在频散关系的基础上由视电阻率资料估算相位的方法,并证明所估算的相位与理论模型计算值是一致的.研讨了ρzy 与φzy 联合反演问... 探讨了在电偶源频率电磁测深中利用磁场比值定义的视电阻率ρzy 的物理意义及与其相位间的频散关系,给出了在频散关系的基础上由视电阻率资料估算相位的方法,并证明所估算的相位与理论模型计算值是一致的.研讨了ρzy 与φzy 联合反演问题, 并研制出具有较好应用效果的实用化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电阻率 联合反演 电磁测深 磁场比值 频散关系
下载PDF
川滇交界东段昭通、莲峰断裂带的深部结构特征与2014年鲁甸M_S6.5地震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大虎 丁志峰 +4 位作者 吴萍萍 梁明剑 吴朋 顾勤平 康清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571-4587,共17页
2014年鲁甸M S6.5地震位于川滇菱形块体向东突出的过渡变形区大凉山次级块体南东缘的昭通、莲峰断裂带内部,属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南北地震带的中南段,近十多年来,该断裂带及其周边中强地震的发生频次明显增多,昭通、莲峰断裂带是否具备孕... 2014年鲁甸M S6.5地震位于川滇菱形块体向东突出的过渡变形区大凉山次级块体南东缘的昭通、莲峰断裂带内部,属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南北地震带的中南段,近十多年来,该断裂带及其周边中强地震的发生频次明显增多,昭通、莲峰断裂带是否具备孕育和发生强震的深部构造背景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为了研究昭通、莲峰断裂带的深部结构特征及孕震背景,探求2014年鲁甸M S6.5地震的成因的深部动力机制,本文充分收集了四川、云南等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和“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南北地震带南段”(“喜马拉雅”项目Ⅰ期)流动地震台阵的观测数据,应用区域震和远震联合反演的方法得到川滇地区三维速度结构图像,在此基础上重点剖析和研究了昭通、莲峰断裂带P波速度结构;再对昭通、莲峰断裂带及周边区域的重力、航磁数据进行三维视密度和视磁化强度反演,得到了壳内不同深度层视密度的横向变化特征和反映壳内磁性物质的分布范围以及结晶基底的视磁化强度异常分布情况,综合分析研究昭通、莲峰断裂带的深部结构特征及孕震动力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川滇交界东部昭通、莲峰断裂带及其周边地区上地壳物质存在显著的横向介质差异,中下地壳深度范围大凉山次级块体西南缘存在低速异常分布,并呈现出近SN向的展布特征,2014年鲁甸M S6.5地震位于该高低速异常的分界线附近略偏向高速体一侧.P波速度结构还揭示了鲁甸M S6.5主震震源体下方中下地壳存在大范围低速异常分布,P波速度异常扰动与重磁异常的展布特征、梯度变化在深度和分区特征上均具有较好的联系和可比性,结合昭通、莲峰断裂带中下地壳范围内存在大范围的低密度弱磁性异常分布,综合表明了该区中下地壳物质相对较为软弱,这种特有的深部物性结构特征有利于应力在脆性的上地壳内积累和集中.研究结果还揭示了共轭断裂的深部构造形态,高低航磁异常边界与NW向的苞谷脑—小河断裂的深部展布形态相一致,苞谷脑—小河断裂处于航磁异常突变带附近,昭通断裂北段(昭通—鲁甸段)位于上地壳强磁性、高波速异常区内且具有深大断裂的深部地球物理场响应特征,因此该断裂段(昭通—鲁甸段)具备发生7级及以上强震的深部构造背景.当大凉山次级块体内部的中下地壳低速管流层自NW向SE方向运动到昭通、莲峰断裂带附近时,受到华南块体的强烈阻挡,应力在昭通、莲峰断裂附近基底性质存在差异处集中,脆性上地壳中低强度区域在横向挤压的构造应力场作用下易于破裂从而引发强震,这也正是昭通、莲峰断裂带内部鲁甸M S6.5地震孕育和发生的深部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通、莲峰断裂带 鲁甸M S6.5地震 速度结构 视密度、视磁化强度反演
下载PDF
Deep Seismogenic Environment in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o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Lushan M_s 7.0 Earthquake 被引量:4
10
作者 LI Dahu DING Zhifeng +2 位作者 ZHAN Yan WU Pingping YE Qingd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519-530,共12页
The 2,026 earthquake events registered by the Sichuan regional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and mobile seismic array after the April 20th, 2013 Lushan earthquake and 28,188 pieces of data were selected to determine direct ... The 2,026 earthquake events registered by the Sichuan regional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and mobile seismic array after the April 20th, 2013 Lushan earthquake and 28,188 pieces of data were selected to determine direct P waves arrival times. We applied the tomographic method to inver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locity structure for the three-dimensional (3D) P wave in the mid-upper crust of the seismic source region of the Lushan earthquake. The imaging results were combined with the apparent magnetization inversion and magnetotelluric (MT) sounding retest data to comprehensively study the causes of the deep seismogenic environment in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and explore the formation of the Lushan earthquake.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velocity structure and magnetic distribution betwee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ections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The epicenter of the Lushan earthquake is located near the boundary of the high and low-velocity anomalies and favorable for a high-velocity section. Moreover, at the epicenter of the Lushan earthquake located on the magnetic dome boundary of Ya'a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velocity and magnetic solid medium favors the accumulation and release of strain energy. Low- velocity anomalies are distributed underneath the are of seismogenic origin, The inversion results of the MT retest data after the April 20th Lushan earthquake also indicate that there a high-conductor anomaly occurs under the area of seismogenic origin of the Lushan earthquake, Therefore, we speculated that the presence of a high-conductivity anomaly and low-velocity anomaly underneath the seismogenic body of the Lushan earthquake could be related to the existence of fluids. The role of fluids caused the weakening of the seismogenic layer inside the mid-upper crust and resulted in a seismogenic fault that was prone to rupture and pIayed a triggering role in the Lushan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Lushan earthquake the three-dimensional velocitystructure the apparent magnetization inversion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下载PDF
利用可控源大地音频电磁测深(CSAMT)法和地面磁法寻找深部隐伏岩体的应用效果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念仁 王军 黄继军 《吉林地质》 2015年第4期95-98,共4页
通过对吉林省临江市上乱泥塘铁矿北侧1:5万地面磁测发现的磁异常进行综合研究,并利用可控源大地音频电磁测深(CSAMT)视电阻率反演结果进行磁异常正演拟合验证计算,初步确定了引起磁异常的磁性体产状,指导钻孔验证,发现了地下隐伏的次火... 通过对吉林省临江市上乱泥塘铁矿北侧1:5万地面磁测发现的磁异常进行综合研究,并利用可控源大地音频电磁测深(CSAMT)视电阻率反演结果进行磁异常正演拟合验证计算,初步确定了引起磁异常的磁性体产状,指导钻孔验证,发现了地下隐伏的次火山岩体,取得了较好的可控源大地音频电磁测深(CSAMT)法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异常 CSAMT 视电阻率反演 磁异常正演拟合 隐伏岩体
下载PDF
不同时间窗急性缺血性卒中在FLAIR、DWI序列上的信号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黎加识 钟伟森 +4 位作者 谢浩棠 杨康强 麦春华 张礼鹃 涂建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5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在FLAIR、DWI序列上病灶信号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方法:收集发病时间≤48h的急性缺血性卒中240例,根据发病时间,分为6组,≤4.5h组(19例)、>4.5~6h组(24例)、>6~12h组(55例),>12~24h组(43例),>2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在FLAIR、DWI序列上病灶信号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方法:收集发病时间≤48h的急性缺血性卒中240例,根据发病时间,分为6组,≤4.5h组(19例)、>4.5~6h组(24例)、>6~12h组(55例),>12~24h组(43例),>24~36h组(53例),>36~48h组(46例)。分别测量FLAIR、DWI序列病变侧、健侧信号强度值及ADC值,计算病变侧/健侧信号强度比值(RSI)及相对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FLAIR序列各组RSI值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内,随着卒中时间的延长,FLAIR序列的RSI呈上升趋势。②DWI序列各组RS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相对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8h内,DWI的信号强度及相对ADC值未出现上升或下降趋势。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FLAIR序列的病灶信号强度随发病时间的延长而增加;DWI的RSI及相对ADC值随时间变化未出现上升或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磁共振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视磁化强度反演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实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西文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80-87,共8页
本文围绕视磁化强度反演问题,着重对正则化滤波器的选择、截止频率的确定、平均深度的确定、反演解的改善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以民和盆地两条剖面为例,反演了视磁化强度,结合磁化率资料,对盆地基底岩性进行了划分。
关键词 视磁化强度 反演法 基底 岩性
下载PDF
正常脑老化过程中脑组织水分子扩散系数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倪建明 鲁晓杰 +1 位作者 张追阳 张威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89-1593,共5页
目的探讨正常脑老化过程中脑内各部位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年龄变化规律。资料与方法120名健康自愿者(男、女各60名),按年龄分为6组,每组20名。所有自愿者均于3.0TMR上行颅脑常规扩散加权成像(D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DWI。在两... 目的探讨正常脑老化过程中脑内各部位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年龄变化规律。资料与方法120名健康自愿者(男、女各60名),按年龄分为6组,每组20名。所有自愿者均于3.0TMR上行颅脑常规扩散加权成像(D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DWI。在两侧大脑半球各选择19个能够清楚辨别的神经解剖结构进行ADC值的测量和分析。结果脑组织的平均ADC值为(7.41±0.56)×10-4mm2/s,皮层灰质显著高于白质。顶叶灰白质、额叶灰白质、枕叶灰质、颞叶白质、小脑白质、豆状核、丘脑、内囊、半卵圆区、扣带回及胼胝体膝部的ADC值在不同年龄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这种年龄组间ADC值的差异现象在60岁后明显,60岁前只有枕叶灰质和丘脑的ADC值在不同年龄段之间存在差异。顶叶白质、额叶白质及胼胝体膝部、半卵圆区、额叶灰质、丘脑的ADC值与年龄增长呈明显的正性相关(P<0.05)。结论不同部位ADC值存在年龄差异,这种差异在60岁后明显;脑组织ADC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以白质为主),皮层灰质见于额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技术 表观扩散系数 脑组织
原文传递
基于拟大地电磁二维反演技术的磁源瞬变电磁实测资料处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自强 袁宏亮 +1 位作者 贺世明 冯兵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7-524,共8页
介绍了磁源瞬变电磁法(TEM)拟大地电磁法(MT)二维反演技术,总结出一套基于拟MT二维反演技术的磁源TEM实测资料处理流程,并对其关键流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对陕西某矿区磁源TEM实测资料进行拟MT二维反演,结果表明:反演结果对异... 介绍了磁源瞬变电磁法(TEM)拟大地电磁法(MT)二维反演技术,总结出一套基于拟MT二维反演技术的磁源TEM实测资料处理流程,并对其关键流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对陕西某矿区磁源TEM实测资料进行拟MT二维反演,结果表明:反演结果对异常刻画的更加细致,反映出了近地表的低阻异常,深部的低阻异常范围也更加集中,优于视电阻率拟断面图结果;根据15、17和19线TE和TM联合反演的结果,推断了两条断裂F和F1^2,F1^2断裂与已知地层岩性分界面处的断裂相吻合,据此划分了勘探区的地层分布;结合矿区岩矿石电性特征、成矿构造特征和化探异常范围,推断反演结果中的低阻异常可能与成矿相关,为下一步地质下钻提供了物探依据.文章利用拟MT二维反演方法实现了磁源TEM实测数据二维反演解释,并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得出磁源TEM拟MT二维反演技术可在实际资料处理中予以推广使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源TEM 全区视电阻率 时频转换 拟MT二维反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