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1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慧社区人本化转型的行动框架与策略--基于“人-技术-空间-平台”四维互嵌视角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江 王健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9,共10页
智慧社区作为构成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及我国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其建设和治理模式的人本化转型,对于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促进城镇空间人性化设计、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文献资料、政策法规和... 智慧社区作为构成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及我国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其建设和治理模式的人本化转型,对于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促进城镇空间人性化设计、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文献资料、政策法规和城镇发展状况,梳理智慧社区建设发展演进脉络,厘清影响智慧社区人本化转型的“人”“技术”“空间”“平台”等4种因素,从参与主体、技术支撑、空间载体、治理平台等4个维度构建智慧社区人本化转型的理论框架,以期为我国智慧社区高质量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社区 人本 技术 空间 平台 转型
下载PDF
马克思土地空间资本化批判的三重论域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秀华 赵晶晶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5,共7页
土地空间资本化既是马克思空间理论的现实语境,也是资本向自然空间扩张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不仅通过土地空间资本化分析资本的运行逻辑与权力统治,还通过土地空间资本化分析资本的反生态本性。因此,其土地空间资本化理论既具有经济批判进... 土地空间资本化既是马克思空间理论的现实语境,也是资本向自然空间扩张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不仅通过土地空间资本化分析资本的运行逻辑与权力统治,还通过土地空间资本化分析资本的反生态本性。因此,其土地空间资本化理论既具有经济批判进路,又具有政治批判关涉,还具有生态批判维度。在经济批判上,马克思揭示,资本宰制下的土地空间既是资本积累的工具,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稀缺资本,在资本逐利的本性下土地空间从私有化、商品化走向异化;在政治批判上,马克思阐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土地空间进行支配,并在土地空间与人自身空间的对立关系中,建构资产阶级的权力机制;在生态批判上,马克思指出,资本化的土地空间与人的关系发生裂变。深入探究马克思土地空间资本化批判理论,对于我们当下重新思考、构建人地和谐的空间形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空间 资本 经济批判 政治批判 生态批判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典型县域耕地质量对耕地水田化的空间响应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慧 栾思雨 丛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7-334,共8页
[目的]耕地水田化过程对耕地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明确东北黑土区耕地质量对耕地水田化的空间响应,是提升黑土耕地质量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方法]构建LESA耕地质量评价体系,采用CRITIC模型、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模型,揭... [目的]耕地水田化过程对耕地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明确东北黑土区耕地质量对耕地水田化的空间响应,是提升黑土耕地质量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方法]构建LESA耕地质量评价体系,采用CRITIC模型、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模型,揭示耕地质量和耕地利用变化之间的空间响应关系。[结果](1)研究区耕地水田化现象剧烈,呈现出东部最强、西部次之、中部最弱的时空分异格局;(2)研究区耕地质量变化显著,耕地质量下降比例低于质量提升比例,表现出中部下降最高、西部下降次高、东部下降最低的时空格局;(3)研究区耕地质量对水田化的响应具有双重效应,负向响应更为敏感,整体呈现出东部耕地质量响应程度高于其他区域的空间格局。[结论]研究区耕地水田化对耕地质量具有正、负两种效应,依据效应方向进行耕地利用结构调整,是保护黑土耕地的重要途径。对于具有正向效应的区域应适度推进旱改水项目,而针对具有负向效应的区域应停止旱改水工程,积极进行水田休耕,并可适当地将其恢复为旱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耕地水田 CRITIC模型 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 黑土区 富锦市
下载PDF
在地化教育空间中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实然样态与突围路向 被引量:1
4
作者 崔英锦 徐亮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5-111,共7页
数字素养作为未来教师的核心特质,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水平关乎教育数字化和教育强国战略的实现。基于在地化教育空间建构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框架,通过对H省2,662份教师问卷与90余名学校管理者、教师的访谈和观察,发现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整体... 数字素养作为未来教师的核心特质,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水平关乎教育数字化和教育强国战略的实现。基于在地化教育空间建构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框架,通过对H省2,662份教师问卷与90余名学校管理者、教师的访谈和观察,发现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知识生成空间呈低阶化、育人实践空间存在不足、专业发展空间仍需提升、精神涵养空间较为欠缺、生活体验空间有待加强。对此,以知识生成空间的正义性为根,筑牢形成基础;以育人实践空间的情境性为本,打造应用场景;以专业发展空间的差异性为道,拓宽培育途径;以精神涵养空间的构想性为核,增强内在支撑;以生活体验空间的亲历性为魂,赋能在地嵌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地 教育空间 乡村教师 数字素养 教师专业发展
下载PDF
基本公共服务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空间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戴为民 陈思宇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2-43,共12页
基于我国2010—2020年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空间效应,并从区域层面进行了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第一,基本公共服务显著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不仅会促进本地新型城镇化发展... 基于我国2010—2020年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空间效应,并从区域层面进行了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第一,基本公共服务显著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不仅会促进本地新型城镇化发展,还对邻近地区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第二,基本公共服务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即对东、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而对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直接效应不明显,间接效应显著;第三,工业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认为应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制定差异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推进跨区域间的合作,以提高整体新型城镇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基本公共服务 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效应 效应分解
下载PDF
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空间差异及其价值化潜力
6
作者 李平星 高晨真 +2 位作者 罗艳华 郭辉 孙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08-1821,共14页
科学合理地开发生态资产、促进其价值转化,是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生态敏感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类型及其质量,从资源实物和生态服... 科学合理地开发生态资产、促进其价值转化,是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生态敏感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类型及其质量,从资源实物和生态服务两个类别开展生态资产评估和空间分布研究,融合生态产品供给-需求理论评价生态资产价值化潜力,进而解析生态资产及其价值化潜力的空间匹配关系,提出促进生态资产价值化的科学建议。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类型多样,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生态资产综合指数热点区主要分布在中部的羌塘、青南和川西藏东等地区,冷点区则分布在南部的山地灌丛及周边地区;生态服务类资产指数与生态资产综合指数呈现类似的空间分布格局,资源实物类资产指数的格局随地形地貌和气候气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生态资产价值化潜力受到区位交通、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等多重因素影响,川西藏东、青东祁连的东部边缘地带价值化潜力更高、热点区更为集聚。基于生态资产禀赋及其价值化潜力划分为高资产-高潜力、高资产-低潜力、低资产-高潜力、低资产-低潜力四种分区类型,针对性提出了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合理开发生态资源、完善交通和服务设施、差异化开发生态产品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资产 价值潜力 空间格局 绿色发展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高校教学空间媒介化研究
7
作者 陈少峰 宋菲 李微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16-26,共11页
空间是一个技术、心理和社会合而为一的组合体。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介对数字化知识的高效供给使高校教学空间发生了巨大的结构变化,带来了教学形态颠覆性变迁与教资协同模式变革。高校教学空间内容、技术、平台、人才的媒介化... 空间是一个技术、心理和社会合而为一的组合体。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介对数字化知识的高效供给使高校教学空间发生了巨大的结构变化,带来了教学形态颠覆性变迁与教资协同模式变革。高校教学空间内容、技术、平台、人才的媒介化融合,多构造主体交织合作,多形态资源重构供给,多类型媒体混合呈现,使教学方式由单向传授向相互合作、多层次交流转换,教学过程呈现出数据驱动、数智融合和综合干预的特点,这对高校教师的传统认知、文化权力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面对高校教学空间的媒介化转变,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技术推动和放管结合,直面空间张力结构,适配媒介界面机制,激发网络增值潜力,才能创新教学发展,提升高校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信息技术 教学空间 媒介
下载PDF
空间科学实验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技术研究
8
作者 于海军 杨梦博 李盛阳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8-336,共9页
为提升空间科学实验数据的分析效率与利用水平,设计以数据可视化为切入点,支持多领域、长周期空间科学实验数据交互分析的系统架构,对系统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设计分析算法动态扩展和服务映射流程,支持数据分析算法的扩展与更新,建立算... 为提升空间科学实验数据的分析效率与利用水平,设计以数据可视化为切入点,支持多领域、长周期空间科学实验数据交互分析的系统架构,对系统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设计分析算法动态扩展和服务映射流程,支持数据分析算法的扩展与更新,建立算法的快速处理模式和复杂分析模式,兼容与支持不同类型分析算法的处理流程。通过多可视化组件之间的数据联动,直观且同步呈现相关联数据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可视化视图交互调整和布局,支持不同数据、不同显示屏幕的个性可视化需求。系统应用表明:系统已集成了十余种空间科学实验数据分析算法,实现了多领域空间科学实验数据的可视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分析 空间科学 多领域 人机交互 系统架构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自由曲面单层空间结构网格参数化自动生成及方向优化
9
作者 杨建林 贺傅江山 +1 位作者 吴琨营 冯若强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7-112,7,共7页
自由曲面空间网格结构的力学性能和网格方向之间的联系复杂,难以快速直接地找到最优方向,若对结构网格方向进行多角度建模分析,则存在工作量大且准确性不易保证等问题。为了快速确定自由曲面空间网格结构的最优网格方向,提出一种基于遗... 自由曲面空间网格结构的力学性能和网格方向之间的联系复杂,难以快速直接地找到最优方向,若对结构网格方向进行多角度建模分析,则存在工作量大且准确性不易保证等问题。为了快速确定自由曲面空间网格结构的最优网格方向,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自由曲面空间结构网格方向优化方法,以结构网格方向为优化变量,结合参数化建模软件Grasshopper和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实现参数化分析,以结构应变能和结构最大位移两项力学指标作为优化目标,通过最小化目标函数实现结构网格方向优化。通过参数化编程,可实现快速自动优化,并结合工程案例,应用自动优化方法进行网格优化。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的自由曲面空间结构网格方向自动优化法具有实用性和高效性,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曲面空间网格结构 网格划分 网格优 参数
下载PDF
空间结构模型优化的弹性参数FFT-MA随机建模
10
作者 黄国娇 曾繁鑫 +2 位作者 王善涛 张宏兵 蒋甫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1-1131,共11页
快速傅里叶变换滑动平均(FFT-MA)法是一种灵活高效的随机建模方法,在地下介质高分辨率建模、复杂介质非平稳建模和不确定性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准确构建空间结构模型是利用FFT-MA方法生成合理的随机模型的关键。然而,以往对F... 快速傅里叶变换滑动平均(FFT-MA)法是一种灵活高效的随机建模方法,在地下介质高分辨率建模、复杂介质非平稳建模和不确定性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准确构建空间结构模型是利用FFT-MA方法生成合理的随机模型的关键。然而,以往对FFT-MA方法的研究并未提出准确构建空间结构模型的有效方法。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空间结构模型估计方法。该方法基于反演思想,通过最小化随机模型与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的空间结构差异,分别估计空间结构模型的纵向自相关长度和横向自相关长度。同时,为了优化空间结构模型的估计效果,在纵向自相关长度的反演过程中引入边界保护正则化,以提高反演的稳定性。此外,将地震约束引入模型优选以提高随机模型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稳定估计地下介质的非平稳空间结构模型,从而建立准确描述复杂储层非平稳空间相关特征的高分辨率随机模型。与基于序贯高斯协模拟的随机建模方法相比,使用空间结构模型优化的FFT-MA随机建模方法能够有效刻画多种复杂地质构造从而实现复杂储层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FT-MA 方法 空间结构模型 参数反演 边界保护正则 随机建模 非平稳性建模
下载PDF
旅游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空间错位分析——以湖南武陵山片区为例
11
作者 唐健雄 吕悦 马梦瑶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5,共14页
运用重心模型、空间错位模型和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湖南武陵山片区2011—2021年旅游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空间错位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湖南武陵山片区旅游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其中质量增速快于规模,但规模整体... 运用重心模型、空间错位模型和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湖南武陵山片区2011—2021年旅游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空间错位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湖南武陵山片区旅游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其中质量增速快于规模,但规模整体高于质量;空间上,旅游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均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异格局,武陵源、永定和凤凰作为质量-规模“双高区”成为旅游城镇化发展的“领头羊”。2)湖南武陵山片区旅游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存在空间错位现象,空间错位程度以2015年为节点呈先降后升态势;空间错位方向由以规模优先的正向错位区为主转变为以质量优先的负向错位区为主;空间错位等级由高到低呈现“金字塔”结构,低错位区数量占比始终保持在50%以上。3)人均GDP、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旅客周转量和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空间错位产生负向影响,旅游人口密度对旅游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空间错位产生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城镇 时空演变 空间错位 武陵山片区
下载PDF
在长春拖拉机厂冲压厂厂房改造中应用模块化创造多样空间的探究
12
作者 柳红明 朱姣姣 《河南建材》 2024年第6期20-23,共4页
作为长春的物质地标,长春拖拉机厂在新中国工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位于长春拖拉机厂区南门入口处的冲压厂厂房见证了厂区的发展进程,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今,长春城市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和工业结构调整,冲压... 作为长春的物质地标,长春拖拉机厂在新中国工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位于长春拖拉机厂区南门入口处的冲压厂厂房见证了厂区的发展进程,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今,长春城市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和工业结构调整,冲压厂被废弃,厂房函待改造更新。文章以模块化为切入点,梳理大量的典型案例和资料文献,总结归纳出模块化创造空间多样性的手法,并将其运用到厂房改造中,旨在为冲压厂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 空间组合 更新利用 工业建筑 空间改造
下载PDF
中国人口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距及其双维分解
13
作者 刘华军 孙东旭 邵明吉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8,共12页
从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居环境和生活保障四个方面界定了人口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尼系数双维分解方法对中国人口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距及其来源结构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人口城镇化高质... 从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居环境和生活保障四个方面界定了人口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尼系数双维分解方法对中国人口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距及其来源结构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人口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稳健上升趋势,且具有显著的空间差距特征。样本考察期内,中国人口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差距逐年递减,区域协调性不断上升。区域维度下,总体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距。指标构成维度下,总体差距主要来源于人口结构差距。区域和指标构成双重维度下,总体差距主要来源于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人口结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 高质量发展 新型城镇 空间差距 基尼系数双维分解
下载PDF
公共文化空间研究的重点主题与前沿热点——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14
作者 杨绘荣 宁杨斌 《图书馆学刊》 2024年第6期105-110,共6页
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我国公共文化空间发展不足形成矛盾,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和发展的相关主题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以中国知网收录的2006—2022年公共文化空间研究相关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其进行可视... 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我国公共文化空间发展不足形成矛盾,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和发展的相关主题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以中国知网收录的2006—2022年公共文化空间研究相关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该领域的重点主题包括公共文化空间的相关理论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公共文化空间研究、公共文化空间中的图书馆研究以及当代中国公共文化空间研究,前沿研究主题是乡村振兴和空间再造,同时提出应关注文旅融合以及数字公共文化空间方面的研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空间 CITESPACE 可视分析
下载PDF
城镇化的伦理自觉与人文经济的空间实现
15
作者 陈忠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3,共11页
人文城市、伦理城市是人文经济的落地方式和空间化营建。不断深化的城镇化日益表现出深刻的人文性、伦理性、命运共同体特性。城镇化是推动发展的重要方式,是衡量发展程度的重要尺度,是营建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是满足与激活人的全面合... 人文城市、伦理城市是人文经济的落地方式和空间化营建。不断深化的城镇化日益表现出深刻的人文性、伦理性、命运共同体特性。城镇化是推动发展的重要方式,是衡量发展程度的重要尺度,是营建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是满足与激活人的全面合理需要的重要形式。城镇化不等于西方化,不等于都市化,不等于城乡对立,不等于乡村与传统的消失;城镇化是传承、借鉴、创新的统一,是自然、乡村、城镇、城市、都市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命运共同体、城乡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统一。营建人文城市,推进城镇化的人文化、伦理化,发展人文经济,需要树立包容性思维、伦理生态思维,具体克服空间权利的粘性化、空间生产的公式性和城镇化的涂层异化等问题。人文城市、人文城镇化,是我国人文经济、城镇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发展伦理学 空间生产 人文经济 人文城市 涂层异
下载PDF
城市治理现代化中的空间尺度
16
作者 叶林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共1页
我国的城镇化转型面临国土空间布局的重构及其带来的深层次治理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 我国的城镇化转型面临国土空间布局的重构及其带来的深层次治理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结束时指出:“行政区划本身也是一种重要资源,用得好就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更大优势,用不好也可能成为掣肘。”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城乡空间发展日益复杂,城市治理的核心指向了空间治理。空间治理蕴含着深刻的组织方式和权力架构,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空间治理单元的变革和重构体现了尺度的特性,涉及不同层级间的制度安排、政策制定以及治理模式之间多元化主体的行为特征与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布局 生产力布局 区域协同发展 新型城镇战略 多元主体 区域协调发展 空间尺度 空间治理
下载PDF
学习空间的课程化设计:理解与行动
17
作者 吴雪莲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4年第7期64-67,共4页
学习空间的课程化以增强学生学习体验为主要目的.在对学习空间课程化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浸染学校文化、助力课程实施和依托技术支持的原则.学习空间的课程化设计体现为:建设可交互的课程实施环境,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实施场所,打造数字... 学习空间的课程化以增强学生学习体验为主要目的.在对学习空间课程化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浸染学校文化、助力课程实施和依托技术支持的原则.学习空间的课程化设计体现为:建设可交互的课程实施环境,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实施场所,打造数字化的课程实施平台,延展开放式的课程实施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空间 课程 学校文 数字
下载PDF
程式化下的创新:AIGC人机合作式环境空间创意设计表达
18
作者 吕金阳 黄剑波 罗帆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1,共6页
研究探索了人工智能时代设计师如何与AIGC协作进行环境空间创意设计表达实践。AIGC技术在设计创作过程中充当“技术执行工具”,其偶然生成的视觉效果对设计师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引导作用,甚至成为其新的创新思维源泉,整个“人机合作”... 研究探索了人工智能时代设计师如何与AIGC协作进行环境空间创意设计表达实践。AIGC技术在设计创作过程中充当“技术执行工具”,其偶然生成的视觉效果对设计师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引导作用,甚至成为其新的创新思维源泉,整个“人机合作”过程建构了从“不确定”到“确定”的空间创意设计体系。通过分析人机合作式环境空间设计表达的原理,以Midjourney设计训练为例探讨了程式化设计方案生成机制与流程,进而研究了人机协作环境空间设计的实现方式,以及搭配相关案例的应用实践和评价研究。研究发现,Midjourney通过训练生成具有特定风格的环境空间创意设计效果图,助推设计师发散思维、激发灵感,并显著提高设计效率和创新速度。Midjourney以规程化为基础,成功实现“人机协作”环境空间创意设计表达,有效破解传统创意设计表达的困局,铸造创意设计的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journey 环境空间设计 合作式 程式 创意设计
下载PDF
中美ICT产品贸易演变研究——基于空间模式可视化的分析方法
19
作者 肖艳 刘思慧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82,共9页
在全球进入数字技术驱动和引领的创新时代,信息通信技术(ICT)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数字贸易实力的重要标志。以2003—2022年中美ICT产品双边贸易数据为样本,基于空间模式可视化的分析方法,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分析了中美ICT产品贸易的特征... 在全球进入数字技术驱动和引领的创新时代,信息通信技术(ICT)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数字贸易实力的重要标志。以2003—2022年中美ICT产品双边贸易数据为样本,基于空间模式可视化的分析方法,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分析了中美ICT产品贸易的特征和地位。首先,通过绘制贸易空间结构分析了中国向美国出口的ICT产品种类。其次,通过应用头尾断裂法和绘制希尔伯特曲线,对ICT产品分类的重要性进行了空间模式可视化呈现。结果表明:中美ICT产品双边贸易结构稳定,产品贸易变化程度均匀,存在贸易增长的空间和发展潜力。从产品看,“重量≤10kg的便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在中美ICT产品贸易中表现出极其重要和稳定的特征。通过位序-规模法发现,中美ICT产品贸易呈现典型的重尾分布特征,78%的尾部产品对于保持和巩固ICT产品贸易结构的稳定性至关重要,22%的头部产品在中美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空间网格分布看,中美ICT产品贸易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ICT产品贸易 空间模式可视 重尾分布 网格分布
下载PDF
中国县域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与驱动因子分析
20
作者 梁树广 张芃芃 臧文嘉 《开发研究》 2024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从经济、人口、社会3个维度构建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20年1593个县(市)的截面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县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并通过探索性数据分析法和三角模型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三维关系模式,最后运用地理探... 从经济、人口、社会3个维度构建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20年1593个县(市)的截面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县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并通过探索性数据分析法和三角模型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三维关系模式,最后运用地理探测器对新型城镇化的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县域新型城镇化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并且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东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处于较为协调的发展状态,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城镇化水平滞后于人口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居民储蓄余额、工业企业个数、固定电话用户数和普通中学学生数是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因子,并且任意两个驱动因子交互作用的影响大于单个因子。基于此,提出应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增加教育资源供给、推动工业优化升级等措施带动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新型城镇 空间相关性 三角模型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