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Pb Geochron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Stratiform Garnet from the Aqishan Pb-Zn Deposit,Eastern Tianshan,Xinjiang,NW China:Constraints on Genesis of the Deposit 被引量:1
1
作者 WEN Bin ZHANG Yuanhou +4 位作者 YANG Wanzhi DU Shangze WANG Peng LIU Jinwei CHEN L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35-146,共12页
The Aqishan lead-zinc deposit,located in the Jueluotag metallogenic belt of eastern Tianshan,Xinjiang,Northwest China,has a stratiform occurrence in the marine volcanic tuff of the Yamansu Formation.The ore body has a... The Aqishan lead-zinc deposit,located in the Jueluotag metallogenic belt of eastern Tianshan,Xinjiang,Northwest China,has a stratiform occurrence in the marine volcanic tuff of the Yamansu Formation.The ore body has a typical double-layer structure,having a stratified,stratoid,lenticular upper part and a veined,stockwork-like lower part.The occurrence of the upper orebody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volcanic tuff wall rock.The ore minerals are mainly chalcopyrite,pyrite,sphalerite,galena and magnetite,the altered minerals mainly being silicified,such as sericite,chlorite,epidote,garnet.The garnetized skarn,being stratiform and stratoid,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upper part of the orebody.Geological observations show that the limestone in the ore-bearing Yamansu Formation is not marbleized and skarnized.Spatially,it is associated with the ferromanganese deposits in the marine volcanic rocks of the Yamansu Formation.These geological features reflect the likelihood that the Aqishan lead-zinc deposit is a hydrothermal exhalation sedimentary deposit.The results from the EPMA show that the garnet is mainly composed of grossular-andradite series,contents being in a range of 34.791-37.8%SiO_(2),32.493-34.274%CaO,8.454-27.275%FeO,0.012-15.293%Al_(2)O_(3),0.351-1.413%MnO,and lower values of 0.013-1.057%TiO_(2).The content of SiO_(2) vs.CaO and FeO vs.Al_(2)O_(3)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The results of ICP-MS analysis for the garnet show that the REE pattern is oblique to right in general.The total amount of rare earth elements is relatively low,ΣREE=71.045-826.52 ppm,which is relatively enriched for LREE and depleted for HREE.LREE/HREE=8.66-4157.75,La_(N)/Yb_(N)=23.51-984.34,with obvious positive Eu and Ce anomalies(δEu=2.27-76.15,δCe=0.94-1.85).This result is similar to the REE characteristics of ore-bearing rhyolite volcanic rocks,showing that the garnet was formed in an oxidizing environment and affected by clear hydrothermal activity.The U-Pb isotopic dating of garnet by fs-LA-HR-ICP-MS gives an age of 316.3±4.4 Ma(MSWD=1.4),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ormation time of the Yamansu Formation.According to the study of deposit characteristics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Aqishan lead-zinc deposit is a hydrothermal exhalation sedimentary deposit,the garnet being caused by hydrothermal exhalative sedime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rnet LA-ICP-MS U-Pb dating hydrothermal exhalation sedimentary deposits garnet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aqishan Pb-Zn deposit
下载PDF
Geology and genesis of the Aqishan Pb-Zn deposit,NW China:Insights from mineralogy,geochemistry,and in situ U-Pb geochronology
2
作者 Kang Wang Yinhong Wang +6 位作者 Jun Deng Jiajun Liu Fangfang Zhang Wei Zhang Hui Zhang Wenxin Gu Hong Chen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489-514,共26页
The unique ore-forming processes and the key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formation of skarn deposits are still obscure,and challenges exist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iming of Pb-Zn skarns owing to lacking suitable mineral ... The unique ore-forming processes and the key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formation of skarn deposits are still obscure,and challenges exist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iming of Pb-Zn skarns owing to lacking suitable mineral chronometers.Here we present detailed paragenesis,bulk geochemistry,in situ U-Pb dating of zircon and garnet,and garnet oxygen isotopes together with in situ zircon Hf-O isotopes from the newly discovered Aqishan Pb-Zn deposit in the south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CAOB),northwest China.This comprehensive data set revealed a Late Carboniferous subduction-related distal Pb-Zn skarn system associated with the granitic magmatism.Pre-ore stage garnets are generally subhedral to euhedral with oscillatory zoning and show slightly fractionated rare earth element patterns with positive Eu anomalies that point to an infiltration metasomatism origin under high water/rock ratios.The syn-ore stage sphalerite is typically enriched in Mn and Cd and has moderate Zn/Cd ratios(337–482),with a formation temperature of 265℃to 383℃,which indicate magmatic-hydrothermal signatures.The isocons defined by P_(2)O_(5)decipher that the principal factors for skarn formation were elevated activities of Fe,Ca,and Si species,where remobilization of Pb metals,meanwhile,contributed to ore-forming budgets to mineralizing fluids.SIMS U-Pb dating of zircons from granite porphyry that occurs distal to the skarns and Pb-Zn orebodies shows that these intrusions emplaced at ca.311.3–310.6 Ma,recording the subduction of the Paleo-Tianshan oceanic plate.Hydrothermal garnets in close textural association with Pb-Zn sulfides yield indistinguishable in situ LA-ICP-MS U-Pb ages of 310.5±4.1 Ma.Whole-rock geochemistry and in situ zircon Hf-O isotopes(δ^(18)O=4.6‰–6.0‰)indicate that the granite porphyry was deriv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juvenile crust and influenced by subducted oceanic crust.Oxygen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garnets(δ^(18)O=8.0‰–9.0‰)demonstrate that the equilibrated ore fluids were inherited from fluid-rock interactions between a primary magmatic water and host tuff rocks.Our study highlights the application of garnets as a potential robust U-Pb geochronometer and isotopic tracer of ore fluids in skarn mineralizing systems in subduction-related arc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situ U-Pb dating Garnet O isotopes aqishan Pb-Zn deposit Skarn mineralization Southern CAOB
原文传递
北天山东段阿奇山组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43
3
作者 苏春乾 姜常义 +2 位作者 夏明哲 魏巍 潘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01-915,共15页
阿奇山组分布于北天山东段觉罗塔格构造带内部的雅满苏岛弧带中,属于原雅满苏组下部的火山岩部分,而上部火山岩则属于土古土布拉克组。在阿奇山地区,阿奇山组由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组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 阿奇山组分布于北天山东段觉罗塔格构造带内部的雅满苏岛弧带中,属于原雅满苏组下部的火山岩部分,而上部火山岩则属于土古土布拉克组。在阿奇山地区,阿奇山组由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组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钙碱性岛弧火山岩系列,火山岩主体具有高Sr、Na_2O、Al_2O_3、SiO_2,低MgO、Y、Yb,及明显亏损HFSF、Nb、Ta等特征,与经典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吻合,Nb、Sr、Sr/Y值显示为俯冲型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相关图解等表明岩浆同化混染作用弱、经历了辉石、斜长石、钛铁氧化物和磷灰石的分离结晶作用、且部分熔融发生在石榴石稳定域。与东部土屋-雅满苏地区阿奇山组火山岩的对比研究表明,东部地区的火山岩不具埃达克岩特征,说明埃达克岩分布的局限性。锆石U-Pb SHRIMP谐和年龄为341.7±2.7Ma,与首次在该组中采集的化石资料完全一致,代表了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与其北部大南湖岛弧带中的小热泉子组、企鹅山组形成年龄(325.1±3.2Ma、322.6±2.0Ma)对比研究暗示,准噶尔板块南缘石炭纪存在构造-岩浆活动随时间由南向北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觉罗塔格构造带 雅满苏岛弧 阿奇山组 埃达克岩 锆石SHRIMP U-PB年龄
下载PDF
航空瞬变电磁法在新疆阿奇山地区铅锌多金属找矿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彭莉红 江民忠 +3 位作者 程莎莎 骆燕 宁媛丽 朱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50-1260,共11页
根据新疆阿奇山地区矿化岩石和围岩间存在明显电性差异的特征,在区内开展了大比例尺的航空瞬变电磁测量工作。本文根据测量结果综合评述了区内航空瞬变电磁特征并筛选了3处航电异常,其中1处航电异常位置与阿奇山铅锌矿相吻合,根据该异... 根据新疆阿奇山地区矿化岩石和围岩间存在明显电性差异的特征,在区内开展了大比例尺的航空瞬变电磁测量工作。本文根据测量结果综合评述了区内航空瞬变电磁特征并筛选了3处航电异常,其中1处航电异常位置与阿奇山铅锌矿相吻合,根据该异常特征推断了矿体的产状及延伸。在重点分析已知矿床地质、航电特征的基础上,在研究区内圈定了两处找矿靶区。航空瞬变电磁法在本区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寻找与低阻体有关的铅锌多金属找矿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瞬变电磁法 铅锌多金属矿床 应用研究 阿奇山地区 新疆
下载PDF
阿齐山-雅满苏地区中-新生代构造隆升裂变径迹证据:兼论构造活动对核废选址场的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刘红旭 颜丹平 +8 位作者 何建国 陈峰 高洪雷 所世鑫 王勋 张晓 曹清艳 王永文 赵建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92,共12页
构造活动性是核废处置场评价的一项基本判别要素。文中通过对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及构造隆升剥蚀过程的模拟来评价核废处置场的构造活动性。结果表明阿齐山—雅满苏地区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集中分布在81.7~5... 构造活动性是核废处置场评价的一项基本判别要素。文中通过对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及构造隆升剥蚀过程的模拟来评价核废处置场的构造活动性。结果表明阿齐山—雅满苏地区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集中分布在81.7~51.4 Ma之间,反映出东天山地区晚白垩世—始新世存在一次明显的构造冷却事件,这与天山地区晚白垩世的抬升剥露事件相一致。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介于13.60±0.11~14.36±0.10μm之间,其长度标准差为0.98~1.22μm,显示该区磷灰石径迹形成后没有发生过明显的退火作用。根据地温梯度计算得到晚白垩世—始新世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地区隆升剥蚀速率为270~580 m/Ma。现有地质资料及热史模拟结果表明,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地区在晚白垩世—始新世(84~49Ma)期间经历了强烈的构造隆升—剥露事件,自始新世以后50 Ma以来,地壳处于稳定状态,新生代构造活动不明显,其活动强度明显有别于天山其他地段。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地区现在的构造地貌基本继承了晚白垩世的特征,处于构造活动平稳期,符合核废处置场选址的构造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活动性 核废处置场 阿齐山-雅满苏地区 裂变径迹 隆升剥露
下载PDF
新疆觉罗塔格地区下石炭统阿奇山组的确立 被引量:7
6
作者 罗桂昌 杨兴科 程宏宾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1999年第S1期39-44,共6页
按照《国际地层指南》(1976 ,1994) 关于建立和修改地层单位的程序,对新疆觉罗塔格地区下石炭统阿奇山组,提供了新建岩石地层单位必要的“说明与描述”。
关键词 岩石地层单位 阿奇山组 下石炭统 觉罗塔格
下载PDF
高放废物处置库新疆阿奇山预选地段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郭永海 何建国 +4 位作者 周志超 董建楠 季瑞利 张明 李杰彪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51-256,共6页
新疆阿奇山地区是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地段之一。在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和测试的基础上,讨论了该地段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结果表明,阿奇山地段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3种类型,其单井涌水量一般&l... 新疆阿奇山地区是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地段之一。在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和测试的基础上,讨论了该地段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结果表明,阿奇山地段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3种类型,其单井涌水量一般<10m^3/d,属于典型的低含水介质;区域地下水流向为自南东流向北西;位于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一带为阿奇山地段地下水的最终排泄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处置库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排泄区 阿奇山
下载PDF
东天山阿齐山地区石炭纪火山岩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兆 陈岳龙 +2 位作者 包创 田江涛 杨屹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1-298,共8页
通过对阿齐山地区石炭纪火山岩的研究,利用岩石学、岩石化学成果数据,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阿齐山地区构造演化模式进行论述,并探讨其与成矿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研究区石炭纪的岩浆岩是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的产物,是俯冲环境下强烈的壳幔相... 通过对阿齐山地区石炭纪火山岩的研究,利用岩石学、岩石化学成果数据,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阿齐山地区构造演化模式进行论述,并探讨其与成矿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研究区石炭纪的岩浆岩是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的产物,是俯冲环境下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与热循环作用的结果;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及其伴随的构造岩浆事件,为研究区赋存于早石炭世早期中-基性火山岩中的铁矿床和早石炭世晚期中-酸性火山岩中铅锌矿床的形成创造了极为重要的动力条件,也为矿床形成提供重要的成矿物质,晚石炭世的火山活动使早期矿化层发育了强烈的蚀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天山 阿齐山 构造演化 火山岩
下载PDF
高放废物处置库新疆阿奇山预选地段地下水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永海 李娜娜 +3 位作者 周志超 董建楠 张明 刘淑芬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13-117,共5页
本文以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地段之一的新疆阿奇山地段为例,在野外调查、样品测试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该地段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文地质意义,并结合地段水文地质条件,识别研究区内地下水的来源及其交替能力。结果表明,阿奇山地区地... 本文以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地段之一的新疆阿奇山地段为例,在野外调查、样品测试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该地段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文地质意义,并结合地段水文地质条件,识别研究区内地下水的来源及其交替能力。结果表明,阿奇山地区地下水主要源自当地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深部地下水交替能力明显弱于浅部地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处置库 地下水 同位素 阿奇山地区
下载PDF
阿奇山1号岩体现场水文地质试验及渗透性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明 季瑞利 +2 位作者 李亚伟 周志超 李杰彪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18年第2期98-105,共8页
岩体渗透性是高放废物处置场址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采用双栓塞水文地质试验设备,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新疆预选区阿奇山1号岩体的钻孔进行了分层水文地质试验,并利用稳定流和非稳定流参数拟合相结合的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了解译,获得了岩... 岩体渗透性是高放废物处置场址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采用双栓塞水文地质试验设备,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新疆预选区阿奇山1号岩体的钻孔进行了分层水文地质试验,并利用稳定流和非稳定流参数拟合相结合的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了解译,获得了岩体的渗透系数。结果显示:阿奇山1号岩体渗透性极低,90%的试验段渗透系数低于10^(-8)m·s^(-1),钻孔揭露岩体渗透系数呈现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从渗透性的角度判断,该岩体是有利场址之一;深部岩体渗透系数与裂隙数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水文地质试验 渗透系数 裂隙岩体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 阿奇山1号岩体
下载PDF
新疆阿奇山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Sr—Nd—Pb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11
作者 田明明 何建国 +3 位作者 张松 高红雷 孔维豪 李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1-156,共16页
本文运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对新疆阿奇山岩体进行了测定,获得年龄为269.5±1.6 Ma^272.1±1.3 Ma,表明阿奇山岩体为晚二叠世。岩石的Sr、Nd、Pb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岩体有较低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n(87Sr)/n(86Sr)]i(0.7044~... 本文运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对新疆阿奇山岩体进行了测定,获得年龄为269.5±1.6 Ma^272.1±1.3 Ma,表明阿奇山岩体为晚二叠世。岩石的Sr、Nd、Pb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岩体有较低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n(87Sr)/n(86Sr)]i(0.7044~0.7055)、正εNd(t)值(0.48~3.66)及较为年轻的Nd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t2DMC(741~1090 Ma),表明其源岩与亏损地幔有关,而在Pb同位素n(207Pb)/n(204Pb)-n(206Pb)/n(204Pb)构造模式演化图解中,又显示其物质来源与壳幔相互作用有关。综合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前人研究成果及该区大地构造背景,分析认为阿奇山岩体的形成是地幔柱活动背景下壳幔相互作用过程的产物。阿奇山岩体位于新疆北部,属于中亚造山带的一部分,在晚二叠世,整个新疆北部已经进入后造山阶段,且晚古生代时期板块俯冲已经结束。但后造山岩浆形成必然需要新的动力及热源,而幔源岩浆的底侵不仅可以为后造山岩浆活动提供热源,还提供了大量物源。因此在区域性伸展构造环境下,由于壳幔相互作用强烈,来自深部的地幔柱幔源岩浆底侵,带来的热源诱发较年轻的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同时有部分幔源物质的混染,从而使阿奇山岩体花岗岩物源具有地幔和地壳双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年龄 Sr、Nd、Pb同位素 岩石成因 阿奇山岩体
下载PDF
流体包裹体研究在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址评价中的应用--以新疆阿奇山1号岩体为例
12
作者 邱林飞 欧光习 +3 位作者 张敏 尚长健 黎琼 吴迪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165-173,共9页
流体包裹体是封存于矿物内的古流体,对裂隙充填脉体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可以揭示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预选场址的深部热环境及古地下水热历史。以新疆阿奇山1号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1号岩体中不同期次热液脉体中包裹体的形成温度、盐度... 流体包裹体是封存于矿物内的古流体,对裂隙充填脉体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可以揭示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预选场址的深部热环境及古地下水热历史。以新疆阿奇山1号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1号岩体中不同期次热液脉体中包裹体的形成温度、盐度、成分等信息,结合该区的地质背景及其稳定同位素特征,综合分析阿奇山地段1号选址岩体热液流体性质及其活动的强度,为评价阿奇山地段候选场址的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为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址的评价提供新的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高放废物处置库 阿奇山1号岩体 新疆
下载PDF
新疆黑尖山Fe-Cu(-Au)矿床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联党 陈华勇 +6 位作者 张莉 张增杰 李登峰 张维峰 陆万俭 杨骏弢 闫学录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8-56,共19页
黑尖山Fe-Cu(-Au)矿床位于新疆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岛弧带。黑尖山矿体赋存于上石炭统马头滩组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中。根据脉体穿切关系和矿物共生组合类型,可将黑尖山的矿物生成顺序划分为7个阶段,分别为铬铁矿阶段(Ⅰ)、绿帘石蚀变阶... 黑尖山Fe-Cu(-Au)矿床位于新疆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岛弧带。黑尖山矿体赋存于上石炭统马头滩组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中。根据脉体穿切关系和矿物共生组合类型,可将黑尖山的矿物生成顺序划分为7个阶段,分别为铬铁矿阶段(Ⅰ)、绿帘石蚀变阶段(Ⅱ)、磁铁矿阶段(Ⅲ)、黄铁矿阶段(Ⅳ)、铜(金)阶段(Ⅴ)、后期脉阶段(Ⅵ)和表生蚀变阶段(Ⅶ)。阶段Ⅰ以在磁铁矿的核部出现铬铁矿为特征;阶段Ⅱ主要为绿帘石化;阶段Ⅲ为Fe矿化,以磁铁矿与角闪石共生为主,伴有少量钾长石化;阶段Ⅳ以石英-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为共生矿物组合;阶段Ⅴ为Cu(-Au)矿化,以石英-黄铜矿-赤铁矿和黄铜矿-银金矿-绿泥石脉为特征;阶段Ⅵ主要为后期的热液脉体;阶段Ⅶ主要出现一些铜的表生矿物。磁铁矿阶段(Ⅲ)和铜(金)阶段(Ⅴ)分别为黑尖山的Fe和Cu(-Au)矿化阶段。H、O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黑尖山在Fe矿化之前,大量晚石炭世海水与黑尖山矿区围岩在基性岩浆所产生的区域热作用下发生反应,形成大面积的绿帘石蚀变(阶段Ⅱ:δ18Ofluid=6.3‰~7.8‰,δDfluid=-12.3‰^-7.3‰);Fe矿化主要受高温(约590℃)的岩浆热液控制(阶段Ⅲ磁铁矿、石英和阳起石的δ^(18)Ofluid分别为8.8‰,9.5‰~9.7‰和8.9‰~9.3‰;阳起石的δD_(fluid)=-102.5‰^-87.6‰),并受其他因素(围岩及围岩中残留海水和有机质)的影响;外来的低温盆地卤水可能是形成硫化物和Cu(-Au)矿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后期大气降水的加入与大量后期热液脉体的形成相关(阶段Ⅵ:δ18Ofluid=1.4‰~3.5‰;δD_(fluid)=-76.1‰^-57.2‰)。黑尖山Fe-Cu(-Au)矿床在蚀变、矿化共生组合和成矿流体来源等方面与安第斯中生代IOCG型矿床相似,且黑尖山矿床Fe和Cu(-Au)矿化阶段成矿流体的显著不同可能是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岛弧带其他Fe-Cu矿床的普遍特征,从而区别于典型矽卡岩型和海相火山岩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成矿期次 同位素地球化学 阿齐山-雅满苏岛弧带 IOCG矿床 新疆
下载PDF
东天山阿奇山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郑加行 赵同阳 +6 位作者 韩琼 李平 唐智 孙耀锋 刘鑫 李航 常璨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4期446-454,共9页
对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阿奇山组火山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谐和年龄为(331.8±3.4)Ma(MSWD=1.2),形成于早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阿奇山火山岩主体为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分布图呈右倾模式,(La/Yb)N值为(2.64... 对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阿奇山组火山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谐和年龄为(331.8±3.4)Ma(MSWD=1.2),形成于早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阿奇山火山岩主体为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分布图呈右倾模式,(La/Yb)N值为(2.64~3.70)、Eu负异常(δEu=0.78~0.95)。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具较高Ta/Yb、Th/Ta比值,表明其为陆壳基底的岛弧环境。通过横向对比,认为阿奇山组火山岩与雅满苏组火山岩具同源岩浆演化特征,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陆缘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觉罗塔格 阿奇山组 锆石U-PB 陆缘弧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阿奇山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6
15
作者 邓莉明 杨永强 +1 位作者 李智 张小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8-169,共12页
阿奇山铅锌矿床位于新疆东天山成矿带西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矿床。矿体赋存于下石炭统雅满苏组第四岩性段中,受地层控制,以细脉状和浸染状矿化类型为主。测试结果显示: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分布在-1.6‰~-7.3‰之间,具塔式分布效应,... 阿奇山铅锌矿床位于新疆东天山成矿带西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矿床。矿体赋存于下石炭统雅满苏组第四岩性段中,受地层控制,以细脉状和浸染状矿化类型为主。测试结果显示: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分布在-1.6‰~-7.3‰之间,具塔式分布效应,估算成矿流体的总硫同位素值δ^(34)S∑S约为-4.15‰,具岩浆硫的特征。14件矿石围岩样品^(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8.112~18.427、15.553~15.646和37.980~38.441;根据铅构造模式图解及参数综合分析,表明铅来自于壳幔物质混合。通过对阿奇山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认为阿奇山铅锌矿床可能属于火山热液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硫、铅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矿床成因 阿奇山铅锌矿 新疆东天山
下载PDF
中国铁氧化物-铜-金(IOCG)矿床的基本特征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伟 赵新福 +1 位作者 李晓春 周美夫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9-118,共20页
铁氧化物-铜-金(Iron Oxide-Copper-Gold,IOCG)矿床是Hitzman et al.(1992)提出的一个新矿床类型。该概念的提出与澳大利亚Olympic Dam超大型矿床的发现有关,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上同类新矿床的发现,引起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 铁氧化物-铜-金(Iron Oxide-Copper-Gold,IOCG)矿床是Hitzman et al.(1992)提出的一个新矿床类型。该概念的提出与澳大利亚Olympic Dam超大型矿床的发现有关,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上同类新矿床的发现,引起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国IOCG矿床的研究起步较晚,在IOCG概念提出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国内外公认的IOCG矿床报道。近年来,通过对一些Fe-Cu矿床的实例研究,目前已初步确立中国西南康滇地区、东准噶尔北缘和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等Fe-Cu成矿带具有类似于IOCG的成矿特征,并且在矿床形成时代、机制及构造背景等成因问题上取得诸多进展。成矿时代上,康滇Fe-Cu成矿省形成于元古代,包括有~1. 65和~1. 0Ga两期主成矿事件,分别对应于区域上的两期板内岩浆作用,说明Fe-Cu矿化与大陆裂谷背景相关。东准噶尔北缘和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成矿带均形成于古生代,分别为295~320Ma和~380Ma,被认为可能与陆缘盆地闭合有关。三个成矿带中Fe-Cu矿床围岩均为火山-沉积地层、均具有早期Fe矿化和晚期Cu矿化为主的特征且大部分矿床与同期侵入岩体没有明显空间关系,但在蚀变矿物组合及金属元素富集程度、流体特征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差别。例如康滇成矿省的蚀变组合以成矿前区域Na化、Fe矿化期Fe-Na-(Ca)化及铜矿化期K化和碳酸盐化等为特点;矿体在空间上常与大小不等的热液角砾岩筒共生;各矿床不同程度地富集REE、Mo、Au、Co等金属;成矿流体上早期以高温、中高盐度的岩浆热液为主,而成矿晚期则有更多非岩浆流体(盆地水、地层水或大气降水等)的加入。这些特点与世界上典型的IOCG矿床(特别是前寒武纪矿床)基本一致,因此目前为止,康滇成矿省作为中国的典型IOCG矿床而受国内外认可的程度相对较高。东准噶尔北缘与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成矿带矿化特征较为相似,最新研究显示这些矿床中非岩浆流体(如盆地卤水、地层水等)对Fe-Cu矿化的贡献更大、成矿发生于陆缘盆地闭合期等,可能与南美中安第斯成矿带IOCG矿床更为类似。但是,部分矿床在成矿前均显示有明显的矽卡岩化,甚至个别矿床中矿体、岩体和矽卡岩具紧密时空关系而类似于矽卡岩矿床;多数矿床除Fe和Cu外,所含金属元素比较单一。这些特点一定程度上导致这两个矿带Fe-Cu矿床归属于矽卡岩还是IOCG矿床的问题上仍存在不少争议,尚待进一步的探索和讨论。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本文也对中国IOCG矿床今后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展望,包括不少矿床Fe-Cu矿化空间上分离的原因、不同地球化学行为差异较大的成矿元素(如Co、Ni与REE、U、Mo等)在矿床中均有富集的原因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CG矿床 康滇成矿省 东准噶尔北缘成矿带 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成矿带
下载PDF
新疆鄯善县阿奇山铅锌(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与成因探讨 被引量:11
17
作者 夏冬 彭玉旋 +4 位作者 朱志新 王君良 罗照华 辛江 杨屹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51,共11页
新疆鄯善阿奇山铅锌(铜)矿位于东天山造山带西南缘。为探讨其矿床成因,在分析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体、矿石、典型矿物、蚀变分带及矽卡岩等进行了研究。结合成矿阶段划分、物质来源、同位素分析及小东山花岗斑岩锆石U-Pb定年数据... 新疆鄯善阿奇山铅锌(铜)矿位于东天山造山带西南缘。为探讨其矿床成因,在分析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体、矿石、典型矿物、蚀变分带及矽卡岩等进行了研究。结合成矿阶段划分、物质来源、同位素分析及小东山花岗斑岩锆石U-Pb定年数据,表明成矿与区内同源幔源岩浆作用及早石炭世雅满苏组矿源层关系密切,早石炭世花岗斑岩(331.5±2.0Ma)引起了雅满苏矿源层元素初始活化、局部富集,并提供了部分矿质,后期叠加了与小东山火山机构有关的受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的火山期后热液-交代充填成矿过程。综合上述信息,认为矿床受断裂构造控制,是与幔源岩浆岩有关的火山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铜)矿床 地质地球化学 成因 阿奇山 新疆
下载PDF
东天山晚泥盆世二长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对阿奇山—雅满苏带构造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宏明 王蓉 +1 位作者 刘桂萍 宫相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84-1190,共7页
阿奇山—雅满苏带位于东天山南部,属于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发育大量岩浆岩,形成时代主要为石炭纪—二叠纪。目前为止,尚未有早期岩石的报道。对位于该区南缘的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MC-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研究。结果显示... 阿奇山—雅满苏带位于东天山南部,属于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发育大量岩浆岩,形成时代主要为石炭纪—二叠纪。目前为止,尚未有早期岩石的报道。对位于该区南缘的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MC-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研究。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中锆石呈自形—半自形,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Th/U值均大于0.4,显示岩浆锆石特征。这些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74.7±4.0 Ma(MSWD=0.7,n=17),代表岩浆结晶年龄。表明研究区存在晚泥盆世岩浆事件,阿奇山—雅满苏带的形成至少开始于晚泥盆世。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和中天山晚泥盆世岛弧环境岩浆岩形成时代一致,表明其可能是古大洋板片向南俯冲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山—雅满苏带 二长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晚泥盆世 构造演化
下载PDF
新疆鄯善县阿奇山铅锌(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2
19
作者 夏冬 罗照华 +3 位作者 王君良 彭玉旋 朱志新 杨屹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6-90,共15页
阿奇山铅锌(铜)矿床是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西段新发现的大型铅锌(铜)矿床,具有超大型矿床潜力。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主成矿阶段的矿石矿物(闪锌矿、石英、方解石、石榴子石)进行流体包裹体测温和盐度测试。结果表明:包裹体... 阿奇山铅锌(铜)矿床是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西段新发现的大型铅锌(铜)矿床,具有超大型矿床潜力。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主成矿阶段的矿石矿物(闪锌矿、石英、方解石、石榴子石)进行流体包裹体测温和盐度测试。结果表明:包裹体以气液型两相为主,含子晶的三相包裹体少量,气液两相包裹体气液比为5%~10%,均一温度与盐度分别为94.8~440.1℃和4.8%~44.32%;其中闪锌矿明显分为高温闪锌矿(331℃)和低温闪锌矿(145~181℃),盐度主要分布在8%~14%和18%~22%。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结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成果,显示阿奇山铅锌(铜)矿床主要存在早期硅酸岩热液和晚期碳酸盐热液2个成矿阶段,二者叠加部位为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具有低温、中盐度的特征,进而总结了矿床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流体包裹体 成因 成矿模式 阿奇山铅锌(铜)矿
下载PDF
东天山阿奇山铅锌矿形成时代的确定:来自石榴子石LA-ICP-MS U-Pb年龄的制约 被引量:1
20
作者 文斌 张元厚 +4 位作者 杨万志 杜尚泽 王鹏 刘金伟 陈蕾 《世界地质》 CAS 2021年第1期15-28,共14页
为确定新疆东天山阿奇山铅锌矿床的形成时间,采用LA-ICP-MS原位U-Pb同位素分析方法对矿体附近的石榴子石进行年代学研究。阿奇山铅锌矿区分布有大量层状石榴子石矽卡岩,与矿体产状一致,经岩相学观察,石榴子石主要为灰绿色(AQ4801)、褐色... 为确定新疆东天山阿奇山铅锌矿床的形成时间,采用LA-ICP-MS原位U-Pb同位素分析方法对矿体附近的石榴子石进行年代学研究。阿奇山铅锌矿区分布有大量层状石榴子石矽卡岩,与矿体产状一致,经岩相学观察,石榴子石主要为灰绿色(AQ4801)、褐色(AQ4803)。其中灰绿色石榴子石样品无明显蚀变特征。褐色石榴子石碎裂结构发育,裂隙充填金属硫化物。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石榴子石为钙铁榴石-钙铝榴石系列(AQ4801 And_(97)Gro_(2)~And_(50)Gro_(48);AQ4803 And_(96)Gro_(2)~And_(28)Gro_(70))。LA-ICP-MS原位U-Pb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显示AQ4801与AQ4803具有较高的U含量,分别为1.0×10^(-6)~32.2×10^(-6)、5.4×10^(-6)~61.2×10^(-6),^(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14.6±3.9)Ma (MSWD=1.15),(323±15) Ma (MSWD=0.6),表明阿奇山铅锌矿床形成于早石炭世末—晚石炭世初(323~314.6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山铅锌矿床 石榴子石矽卡岩 U-PB同位素定年 电子探针成分分析(EPM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