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ate gas pool and multistage gas pool formation history of Hetianhe gas field, Tarim Basin,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13
1
作者 ZHOU Xinyuan JIA Chengzao +2 位作者 WANG Zhaoming WANG Qinghua YANG We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2年第S1期146-152,共7页
Hetianhe is a big carbonate gas field which isfound and demonstrated in the period of 'Chinese NationalNinth 5-Year Plan'. The proved reserve of Hetianhe gas fieldis over 600 ×10~8 m^3. Its main producing... Hetianhe is a big carbonate gas field which isfound and demonstrated in the period of 'Chinese NationalNinth 5-Year Plan'. The proved reserve of Hetianhe gas fieldis over 600 ×10~8 m^3. Its main producing layers are Carbon-iferous bioclastic limestone and Ordovician carbonate com-posed of buried hill. The former is stratified gas pool withwater around its side, and the latter is massive gas pool withwater in its bottom. The gases in the gas pools belong to drygases with normal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systems. Basedon the correlation of gas and source rock, the gases aremainly generated from Cambrian source rocks. According tothe researches on source rock and structure evolution, andthe observations on the thin section to reservoir bitumen andthe studies on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of fluid inclu-sions, the gas pool has been identified and divided into threeformation periods. The first is Late Caledonian when the oilgenerated from the Cambrian source rocks and migratedalong faults, as a form of liquid facies into Ordovician carbonate res-ervoir and accumulated there. After that, the crustuplifted, the oil reservoir had been destroyed. The second isLate Hercynian when condensate gases generated from theCambrian source rocks and migrated into Ordovician res-ervoir, as a form of liquid facies. Since the fractures hadreached P strata, so the trap might have a real poor preser-vation condition, and the large-scale gas pool formation hadnot happened. The third gas reservoir formation period oc-curred in Himalaya. The fractures on both sides of Hetianhegas field developed violently under the forces of compression,and thus the present fault horst formed. The dry gases gen-erated from Cambrian source rocks and migrated upwardsas the form of gas facies into Ordovician and Carboniferousreservoirs, and the large gas pool as discovered at presentwas formed fin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STAGE POOL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AS POOL Hetianhe tarim basin CARBONATE rock.
原文传递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Silurian Lower Kepingtage Formation in Tahe Area, Tarim Basin, NW China
2
作者 Ruohan Liu Zaixing Jiang +7 位作者 Ming Wang Weili Yang Jingxiang Guo Minghao Wu Yi Gao Shanyazi Wei Zhihong Nie Hong He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135-1144,共10页
With the breakthrough of exploration in Well TP16-1, the lower Kepingtage Formation becomes a key target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of deep clastic reservoir in Tahe area. In this paper we focu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 With the breakthrough of exploration in Well TP16-1, the lower Kepingtage Formation becomes a key target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of deep clastic reservoir in Tahe area. In this paper we focu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controlling factors in two sub-member formations(S1k11 and S1k13). Based on X-ray diffraction, conventional physical properties data(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nd reservoir storage space data(casting thin sec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we determined that the S1k1 Formation belongs to extra-low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reservoir, although the upper S1k13 Formation shows relative better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than the lower S1k11 Form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storage space in the study area is controlled by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diagenesis process. Reservoirs in S1k1 Formation are mainly located in channel(S1k11 sandstones) and sand flat(S1k13 sandstones). The sand flat sediments with a more coarse grain size compared with the channel. In diagenesis, compaction is the major controlling factor for reducing the porosity, followed by cementation. Dissolution of diagenesis is the major controlling factor in enhancing the reservoir porosities. Compared with channel(S1k11) sandstones, sand flat sandstones(S1k13) have better reservoir quality for its weaker compaction, cementation and stronger dissolution. On the basis of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grain size and subfacies), physical property(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nd reservoir storage space, we divide the S1k1 reservoir into three categories(I, II and III). Type I reservoir is high quality reservoir. It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 area of S1k11 and S1k13 reservoir. Type II is moderate reservoir. It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S1k11 reservoir and in the north of S1k13 reservoir. Type III is the poor reservoir. It is only located in the north of S1k11 reservo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controlling factors reservoir assessment lower Kepingtage formation Tahe area tarim basin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牙哈地区巴什基奇克组水下分流河道迁移叠置演化规律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华童 林小兵 +4 位作者 张萱 王壮生 范峻铭 王贵华 柳远松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2,共10页
为了明确塔里木盆地牙哈地区干旱气候条件下季节性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迁移特征,以巴什基奇克组为例,基于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粒度分析、测井曲线分析,结合沉积背景,讨论了水下分流河道接触关系及迁移演化特征。结果表明:... 为了明确塔里木盆地牙哈地区干旱气候条件下季节性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迁移特征,以巴什基奇克组为例,基于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粒度分析、测井曲线分析,结合沉积背景,讨论了水下分流河道接触关系及迁移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巴什基奇克组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分流间湾等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宽度为200~1500 m,沉积物砂地比高,河道迁移频繁,迁移叠置样式为间湾相隔型、拼接型和切割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物性整体较好,迁移叠置后可形成孔渗性能较好的连续优质储层。明确水下分流河道迁移叠置规律对于牙哈地区油气勘探的深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接触关系 河道迁移叠置特征 巴什基奇克组 牙哈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下志留统柯坪塔格组沉积和层序地层特征——以柯坪县阿恰剖面为例
4
作者 王正和 张荣虎 +3 位作者 岳勇 余朝丰 杨钊 智凤琴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2-944,共13页
基于不同的研究位置或区域,目前,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三级层序划分方案不一,这制约了对该段地层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勘探方向的认识。笔者等结合露头、公开的钻井、地震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柯坪阿恰地区的柯坪塔格组露头剖... 基于不同的研究位置或区域,目前,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三级层序划分方案不一,这制约了对该段地层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勘探方向的认识。笔者等结合露头、公开的钻井、地震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柯坪阿恰地区的柯坪塔格组露头剖面沉积与层序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①阿瓦提凹陷西缘阿恰地区柯坪塔格组以混合水动力控制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自下而上,下段为由粗至细再到粗的沉积旋回,中段与上段整体构成向上变粗的沉积旋回;②柯坪塔格组顶、底及内部的不整合面可将其分为2个三级层序,其下段构成第一个三级层序(SQ1),中段和上段构成第二个三级层序(SQ2);SQ1中低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及高位体系域(HST)均发育,SQ2中只发育TST和HST;③柯坪塔格组中段与下段的界线对应于晚奥陶世赫南特期全球冰期海平面下降所形成的不整合;④水动力条件不同,导致LST中以河流作用为主,HST中波浪与潮汐作用大于河流作用;⑤SQ2中的TST为区域性的优质盖层,与SQ1中的HST可构成良好的盖、储组合,故SQ1中的HST可作为该套地层中的首要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层序地层 柯坪塔格组 志留系 阿瓦提凹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砂岩岩石学特征与物源分析 被引量:37
5
作者 张鑫 张金亮 覃利娟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6-115,共10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砂岩的碎屑矿物含量与氧化物、微量元素变化规律分析,研究该地区砂岩的岩石学及其物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柯坪塔格组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物源区主要为再循环造山带...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砂岩的碎屑矿物含量与氧化物、微量元素变化规律分析,研究该地区砂岩的岩石学及其物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柯坪塔格组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物源区主要为再循环造山带。砂岩成分主要在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伊利石和绿泥石等矿物之间变化。化学风化作用指标(CIW)和化学蚀变作用指标(CIA)反映了该地区砂岩受到了强烈的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强度为:塔中地区砂岩>塔北地区砂岩>满东地区砂岩。化学组分变化指标(ICV)反映有些砂岩中含有第一次旋回沉积物。A-CN-K三角图反映了砂岩的母岩中斜长石含量要高于钾长石含量,在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之间变化,砂岩在风化过程中受到了钾的交代作用,长石以及长石中的高岭石发生了伊利石化。微量元素及其特征参数(如La/Yb-ΣREE、δEu等)也反映了该地区砂岩来源于花岗岩物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砂岩 柯坪塔格组 岩石学特征 物源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走滑断裂构造特征、形成演化与成因机制 被引量:65
6
作者 贾承造 马德波 +5 位作者 袁敬一 魏国齐 杨敏 闫磊 田方磊 姜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1-91,共11页
勘探开发实践证实,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内走滑断裂控制了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与油气的富集。由于克拉通内走滑断裂具有位移小、断距小且埋深大的特点,因而对其构造演化与形成机制的认识仍然存在着诸多争议。为了厘清上述争议,基于大面积高... 勘探开发实践证实,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内走滑断裂控制了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与油气的富集。由于克拉通内走滑断裂具有位移小、断距小且埋深大的特点,因而对其构造演化与形成机制的认识仍然存在着诸多争议。为了厘清上述争议,基于大面积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与二维地震资料,在解析该盆地中部克拉通内走滑断裂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内走滑断裂的形成演化过程,并探究走滑断裂的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走滑断裂具有纵向分层、平面分区、沿走向分段的特点;②深层压扭走滑断裂运动方向规律简单,NE、NNE向走滑断裂为左旋,NNW向走滑断裂为右旋,浅层张扭断裂运动方向差异较大,走滑断裂的位移量为400~1500 m,属于小滑移距的克拉通内走滑断裂;③走滑断裂形成于加里东中期,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早期部分断裂重新活化,不同时期断裂分布有差异;④加里东中期走滑断裂的形成受控于基底结构非均一性与原特提斯洋闭合消减带来的挤压作用力,张扭断裂为加里东中期走滑断裂后期活化产生的R剪切分支断裂或张性破裂断裂,其形成受控于不同时期盆地周缘洋盆消减闭合。结论认为,克拉通内走滑断裂的构造特征、形成演化、成因机制与油气息息相关,取得了油气勘探开发的巨大效益;除了塔里木盆地之外,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也具有相似的地质构造背景,通过对典型盆地的研究,必将丰富和完善中国小陆块、多旋回盆地的克拉通内走滑断裂理论,为发现更多的油气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克拉通 走滑断裂 构造特征 形成演化 成因机制 基底非均一性 周缘洋盆闭合 油气勘探方向
下载PDF
岩溶残丘精细刻画及控储特征分析——以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储集层为例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云峰 谭飞 +5 位作者 屈海洲 钟治奇 刘勇 罗新生 王振宇 渠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6-726,共11页
基于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奥陶系鹰山组风化壳岩溶古地貌精细刻画,对岩溶残丘规模、数量及控储特征进行了量化研究。首先应用"印模法"及残丘体积计算公式,刻画了各级岩溶微地貌,对岩溶残丘的数量、相对幅度、面积、体积等参数... 基于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奥陶系鹰山组风化壳岩溶古地貌精细刻画,对岩溶残丘规模、数量及控储特征进行了量化研究。首先应用"印模法"及残丘体积计算公式,刻画了各级岩溶微地貌,对岩溶残丘的数量、相对幅度、面积、体积等参数进行定量评价,分析残丘不同部位储集层发育情况。轮古地区风化壳岩溶高差范围约140~160 m,厚度由岩溶高地向斜坡和阶地减小;共识别出各类残丘252个,Ⅰ、Ⅱ类残丘虽数量较少,但总体体积大,为有利的储集层发育区;残丘与现今构造高点重合率高(96.42%),后期构造运动基本未改变残丘形态,具备良好的成藏条件;岩溶残丘主体部位洞穴型、裂缝孔洞型、孔洞型和裂缝型储集层均有发育,且优质储集层发育厚度较大,各项储集层参数优于残丘翼部,残丘相对幅度与单井产量具正相关性,残丘规模和部位与产量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轮古地区 奥陶系 鹰山组 风化壳岩溶 岩溶残丘 控储特征
下载PDF
库车前陆冲断带深层大气区形成条件与地质特征 被引量:73
8
作者 杜金虎 王招明 +2 位作者 胡素云 王清华 谢会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5-393,共9页
针对库车深层构造,开展"宽线+大组合"山地地震采集、高陡构造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深层构造建模等一系列地震勘探技术攻关,初步落实了盐下深层构造,发现并落实了一批大型构造圈闭。研究发现,库车前陆冲断带深层具有形成构造大... 针对库车深层构造,开展"宽线+大组合"山地地震采集、高陡构造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深层构造建模等一系列地震勘探技术攻关,初步落实了盐下深层构造,发现并落实了一批大型构造圈闭。研究发现,库车前陆冲断带深层具有形成构造大气区的有利条件:大型叠瓦冲断构造为大油气区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圈闭基础;优越的烃源条件与晚期强充注为大气区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烃源;深层发育大规模有效砂岩储集层,为大气区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巨厚膏盐岩为深层大气区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盖层条件。盐下深层构造大气区油气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油气分布受构造圈闭控制,以构造气藏为主;冲断带深层储集层物性总体较差,裂缝对油气富集高产有重要控制作用;油气分布具源-盖共控、叠置连片、整体含气的特点;储量规模较大,单井产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冲断带 克拉苏深层 盐下构造大气区 形成条件 地质特征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五 塔中奥陶系大型凝析气田的勘探和发现 被引量:195
9
作者 周新源 王招明 +2 位作者 杨海军 王清华 邬光辉 《海相油气地质》 2006年第1期45-51,共7页
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勘探始于1989年,直至2005年发现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凝析气田,探明加控制石油地质储量1.5×108t(油当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第一个奥陶系生物礁型大油气田。油气的主力产层位于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上部... 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勘探始于1989年,直至2005年发现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凝析气田,探明加控制石油地质储量1.5×108t(油当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第一个奥陶系生物礁型大油气田。油气的主力产层位于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上部,储层为受坡折带控制的陆棚边缘礁滩体石灰岩。油气沿坡折带呈带状展布,为整体含油的大型准层状岩性油气藏。论述了塔中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勘探历程、主要地质特征,以及对海相碳酸盐岩勘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凸起 奥陶纪 凝析气田 海相地层 生物礁相 油气藏特征 油气勘探史 勘探启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奥陶系鹰山组台内滩储层地层特征对比研究:以石灰窑和大湾沟剖面为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胡晓兰 樊太亮 +3 位作者 于炳松 高志前 王建平 李让彬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9-346,共8页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礁滩体储层已经成为当前油气勘探的热点。以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石灰窑和大湾沟露头剖面为例,对奥陶系鹰山组台内滩地层的岩相组成及层序地层特征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对比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碳酸盐岩台内滩地层发育...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礁滩体储层已经成为当前油气勘探的热点。以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石灰窑和大湾沟露头剖面为例,对奥陶系鹰山组台内滩地层的岩相组成及层序地层特征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对比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碳酸盐岩台内滩地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石灰窑地区和大湾沟地区鹰山组地层发育特征存在差异,石灰窑剖面以薄层颗粒灰岩与泥岩互层为主,大湾沟剖面为厚层状颗粒灰岩沉积;(2)石灰窑剖面层序特征表现为退积序列,而大湾沟剖面呈加积沉积样式,反映了海平面变化对不同微地貌区碳酸盐岩发育的控制作用不同,海平面的上升不利于地貌低处石灰窑地区灰岩的发育,而促进了地貌高点大湾沟地区灰岩的发育;(3)柯坪地区鹰山组沉积期的这两类台内滩地层沉积样式都有可能成为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内滩 地层特征 鹰山组 石灰窑剖面 大湾沟剖面 柯坪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七 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的勘探与发现 被引量:37
11
作者 周新源 杨海军 +2 位作者 李勇 王月华 曾昌明 《海相油气地质》 2006年第3期55-62,共8页
和田河气田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巴楚凸起南缘的玛扎塔格构造带,含气面积143.45km2。气田发现于1997年9月,是塔里木盆地已探明的最大的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气田,1998年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616.94×108m3。气田由七个气藏构成,... 和田河气田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巴楚凸起南缘的玛扎塔格构造带,含气面积143.45km2。气田发现于1997年9月,是塔里木盆地已探明的最大的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气田,1998年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616.94×108m3。气田由七个气藏构成,气源为寒武系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形成的古油藏油裂解气和过成熟干酪根裂解气的混合气,主力产气层为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以及石炭系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它们与各自上覆的石炭系不同泥岩段构成良好的区域性和区带性储盖组合。论述了气田的勘探和发现历程、气藏的主要地质特征,总结了应用油气晚期成藏理论取得油气突破的勘探实践与认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和田河气田 奥陶纪 石炭纪 海相地层 气藏特征 油气勘探史 勘探启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5
12
作者 严威 郑剑锋 +3 位作者 陈永权 黄理力 周鹏 朱永进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43,共9页
利用钻遇肖尔布拉克组的13口井和2条露头剖面的资料,分析了白云岩储层的宏观和微观特征,认为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主要发育9类岩性,孔隙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岩相选择性,指出粉—细晶白云岩、砂屑白云岩、藻格架白云岩、泡沫绵层... 利用钻遇肖尔布拉克组的13口井和2条露头剖面的资料,分析了白云岩储层的宏观和微观特征,认为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主要发育9类岩性,孔隙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岩相选择性,指出粉—细晶白云岩、砂屑白云岩、藻格架白云岩、泡沫绵层石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凝块石白云岩和粘结(颗粒)白云岩是储层的主要载体。通过岩石学特征、多参数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地质背景,研究了肖尔布拉克组白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序列和孔隙演化史,明确了高能丘滩相的多孔沉积物是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早表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埋藏(热液)溶蚀作用使储层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下寒武统 肖尔布拉克组 白云岩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部走滑断裂系统分布格局及其成因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国会 李世银 +3 位作者 李会元 孙冲 谢舟 李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37,共8页
塔里木盆地中部(以下简称台盆区)奥陶系碳酸盐岩走滑断裂发育,控储控藏作用明显,但对于走滑断裂的成因机制尚不明晰,制约了该区油气勘探开发的进程。为此,基于三维地震解释成果,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及认识,描述了台盆区走滑断裂的总体展... 塔里木盆地中部(以下简称台盆区)奥陶系碳酸盐岩走滑断裂发育,控储控藏作用明显,但对于走滑断裂的成因机制尚不明晰,制约了该区油气勘探开发的进程。为此,基于三维地震解释成果,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及认识,描述了台盆区走滑断裂的总体展布格局,分析了走滑断裂的几何学特征和形成时期,并结合先存构造背景和区域构造应力场探讨了走滑断裂的形成机制,预测了潜在走滑断裂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台盆区走滑断裂受控于先存构造,在其西南、东南和北部3面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统一的大型走滑断裂系统,形成期为中奥陶世末期;②台盆区走滑断裂整体格局中的FⅠ5断裂最为重要,调节了东、西两侧地块的运动差异,是台盆区东、西部走滑断裂系统的分界线,而FⅠ10、FⅠ17等转换断裂则分解了南北向地层缩减,形成了断裂体系的边界,控制了断裂体系中走滑断裂的发育范围;③台盆区走滑断裂系统整体可以被划分为塔北隆起纯剪断裂体系、塔中凸起左行断裂体系、巴楚凸起右行断裂体系和阿满过渡带转换断裂体系共4个体系。结论认为:①FⅠ5、FⅠ10、FⅠ17等断裂活动强度大,对储层改造及油气疏导作用强,是目前断控区最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②预测FⅠ5断裂西侧的阿满过渡带可能发育与FⅠ10断裂对称的转换断层,巴楚凸起、塔中凸起西部可能发育北东向走滑断裂,是下一步油气勘探值得关注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中部 奥陶系 走滑断裂 几何特征 形成机制 转换断层 油气勘探目标
下载PDF
塔东南坳陷侏罗系杨叶组沉积相特征及古环境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骥 姜在兴 +4 位作者 姜正龙 邱海峻 姜鹍鹏 符文康 毕彩芹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4-352,共9页
沉积环境影响着烃源岩的发育情况,因而研究侏罗系杨叶组沉积时的古环境对塔东南坳陷的勘探开发及有利区块的优选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区内已有钻井的岩心观察结果、岩电组合特征、分析化验资料和野外露头及古生物特征,对区内侏罗系杨... 沉积环境影响着烃源岩的发育情况,因而研究侏罗系杨叶组沉积时的古环境对塔东南坳陷的勘探开发及有利区块的优选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区内已有钻井的岩心观察结果、岩电组合特征、分析化验资料和野外露头及古生物特征,对区内侏罗系杨叶组的沉积相特征及古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该区沉积相主要发育有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和湖泊沉积。其沉积环境为陆相淡水环境,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古气候为温暖半潮湿亚热带气候。提出该区优质烃源岩形成的最有利相带的浅湖-半深湖湖湾环境。通过对沉积相和古环境的研究,总结了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和四大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杨叶组 沉积相特征 古环境 有利烃源岩展布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卡1三维区块奥陶系鹰山组储层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让彬 樊太亮 +1 位作者 高志前 胡晓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16-1024,共9页
奥陶系鹰山组一直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综合运用岩心、薄片、成像测井、分析测试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鹰山组储层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鹰山组整体岩性以粉-细晶白云岩,砂屑灰岩,灰质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 奥陶系鹰山组一直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综合运用岩心、薄片、成像测井、分析测试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鹰山组储层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鹰山组整体岩性以粉-细晶白云岩,砂屑灰岩,灰质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裂缝为主;上部为风化壳岩溶储层,溶孔-裂缝发育,中下部为裂缝性储层,裂缝发育,纵向上具有上孔下缝特征,储层非均质性强;加里东中期I幕运动形成的构造不整合面是该区岩溶储层发育的重要因素;加里东中期—早海西期形成的断裂和构造裂缝是该区储层发育的关键;早二叠世时期与火山作用伴生的岩溶烘烤以及埋藏溶蚀作用对储层发育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影响因素 鹰山组 卡塔克隆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石油地质条件 被引量:31
16
作者 李国政 王辉 丁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93-495,共3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发现,充分展示了在塔里木盆地寻找特大型油气藏的广阔前景,通过对该区钻井、地质及化验分析和测试等资料综合研究后指出,三面逢源、油气供给充沛;孔、洞、缝是良好的储集网络空间;盖层叠合,层层封盖遮挡...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发现,充分展示了在塔里木盆地寻找特大型油气藏的广阔前景,通过对该区钻井、地质及化验分析和测试等资料综合研究后指出,三面逢源、油气供给充沛;孔、洞、缝是良好的储集网络空间;盖层叠合,层层封盖遮挡条件好;良好圈闭;断裂与储集层是油气运移通道;后期改造破坏较小,保存条件良好等等是形成塔河油田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河油田 奥陶纪 碳酸盐岩 油气藏 地质特征 油气运移 圈闭 储集层
下载PDF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十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海相砂岩油田的勘探与发现 被引量:27
17
作者 周新源 杨海军 +2 位作者 蔡振忠 赵福元 胡剑风 《海相油气地质》 2007年第4期51-60,共10页
哈得逊油田位于满加尔凹陷哈得逊构造带的一个鼻状隆起上,是塔里木盆地发现的首个亿吨级海相砂岩油田。它发现于1998年2月,于2000年8月投入生产,2004年底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202×104t,2005年实现控制石油地质储量2820×104t,... 哈得逊油田位于满加尔凹陷哈得逊构造带的一个鼻状隆起上,是塔里木盆地发现的首个亿吨级海相砂岩油田。它发现于1998年2月,于2000年8月投入生产,2004年底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202×104t,2005年实现控制石油地质储量2820×104t,2006年原油年产量达到202×104t。油田由石炭系海相东河砂岩段油藏与中泥岩段2个薄砂层油藏组成,埋深超过5100m。主力油藏东河砂岩油藏是一个具有统一温度压力系统和倾斜油水界面的地层-构造复合型油藏,勘探开发难度大。论述了油田的发现、勘探开发历程及油藏的基本地质特征,总结了对超深层、低丰度大油田采用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边滚动勘探开发边科研攻关,使油田储量和产能规模不断上升的实践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哈得逊油田 早石炭世 海相地层 砂岩油气藏 油藏特征 油气勘探史 勘探启示
下载PDF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十二 塔里木盆地轮南奥陶系油气田的勘探与发现 被引量:38
18
作者 周新源 杨海军 +2 位作者 韩剑发 王福焕 韩杰 《海相油气地质》 2009年第4期67-77,共11页
轮南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位于塔北隆起轮南低凸起中部,是中国第一个海相碳酸盐岩特大型油气田。油气田发现于1988年,至2008年底控制+探明油气地质储量为18.78×108t。塔里木盆地长期构造沉积演化形成了轮南奥陶系碳酸盐岩大型... 轮南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位于塔北隆起轮南低凸起中部,是中国第一个海相碳酸盐岩特大型油气田。油气田发现于1988年,至2008年底控制+探明油气地质储量为18.78×108t。塔里木盆地长期构造沉积演化形成了轮南奥陶系碳酸盐岩大型古潜山及内幕背斜,潜山背斜具有古隆起控油,岩溶斜坡油气富集及准层状油气藏等特征。油气田区域性盖层为中—上奥陶统、下石炭统、上三叠统泥岩,主力烃源岩为寒武系—下奥陶统与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及泥灰岩,主要目的层为奥陶系石灰岩顶面之下200m范围内的潜山岩溶缝洞型储集体与内幕层间岩溶缝洞型储集体。通过缝洞系统预测评价、酸压储层改造、稠油掺稀开采等技术攻关,勘探开发一体化管理,创新了复杂碳酸盐岩勘探开发理论与配套技术,实现了轮南奥陶系油气产量储量的快速增长。论述油气田勘探与发现的历程,剖析了取得勘探突破的实践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轮南油气田 奥陶系 海相地层 碳酸盐岩储集层 油气藏特征 油气勘探技术 勘探启示
下载PDF
巴麦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范筱聪 孟祥豪 +2 位作者 徐梅桂 刘迪 李映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23,89,共7页
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资料,分析巴麦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该组的储集层岩石类型中,白云岩储层物性较灰岩好,而颗粒灰(云)岩物性也较非颗粒灰(云)岩好;... 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资料,分析巴麦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该组的储集层岩石类型中,白云岩储层物性较灰岩好,而颗粒灰(云)岩物性也较非颗粒灰(云)岩好;储集空间类型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晶间溶孔为主;沉积相带、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等是影响研究区储层物性的重要条件,其中高能的台地滩相储集岩是有利储层的发育地带,大气淡水暴露溶蚀作用和白云岩化作用改善了储集空间,构造破裂作用所产生的裂缝使储层物性得到进一步改善.该研究对认识巴麦地区小海子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麦地区 小海子组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高能相带 储集空间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满加尔坳陷西南部柯坪塔格组下段潮汐沉积特征 被引量:8
20
作者 毛庆言 尚凯 +2 位作者 吕海涛 杨素举 费剑炜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4期420-423,共4页
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是满加尔坳陷西南部重要的勘探层位之一,但前人对于这套产层的砂体沉积相仍然存在很大争议。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薄片、粒度、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前人对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的研究成果认为,该区柯... 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是满加尔坳陷西南部重要的勘探层位之一,但前人对于这套产层的砂体沉积相仍然存在很大争议。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薄片、粒度、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前人对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的研究成果认为,该区柯坪塔格组下段主要发育受潮汐控制的滨岸沉积体系,可识别出潮下带和潮间带2个亚相。潮下带进一步划分为潮汐砂坝和潮汐水道2个微相,潮间带自下而上划分为砂坪、混合坪、泥坪微相3个微相。纵向上砂体相互叠置,平面上环满加尔坳陷呈带状分布,储层物性受沉积微相控制,潮下带形成的潮汐砂坝和潮汐水道砂体物性相对较好,为最有利储集砂体。该研究成果将为该区储集相带预测、储层评价及下一步大规模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潮控滨岸 柯坪塔格组下段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