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孔斯蒂图西翁重建项目探析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的建筑设计理念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雪蕾 张舒 《建筑与文化》 2017年第5期115-116,共2页
文章透过孔斯蒂图西翁灾后可持续重建项目(Constitución Sustainable Post-Tsunami Reconstruction plan,简称PRES),从社会力量的整合、城市资源的整合以及环境资源的整合三个方面解析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Alejandro Aravena... 文章透过孔斯蒂图西翁灾后可持续重建项目(Constitución Sustainable Post-Tsunami Reconstruction plan,简称PRES),从社会力量的整合、城市资源的整合以及环境资源的整合三个方面解析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Alejandro Aravena,以下简称阿拉维纳)如何利用建筑设计的整合力分析和解决问题,将生命的力量注入建筑的灵魂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 孔斯蒂图西翁重建项目 整合力
下载PDF
“力”的设计整合——圣爱德华大学学生公寓解读 被引量:2
2
作者 连菲 白晓霞 涂坤 《城市建筑》 2016年第4期108-111,共4页
选取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设计的美国圣爱德华大学学生公寓为研究对象,揭示场所力、生活力、自然力、社会力这四种"力"对设计的影响作用,并分别从整体形制、建筑空间、建造技术、设计过程四个方面分析设计对四种"力&... 选取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设计的美国圣爱德华大学学生公寓为研究对象,揭示场所力、生活力、自然力、社会力这四种"力"对设计的影响作用,并分别从整体形制、建筑空间、建造技术、设计过程四个方面分析设计对四种"力"的整合,以期揭示阿拉维纳通过设计整合把生命的力量注入建筑灵魂的建筑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 圣爱德华大学学生公寓 设计整合
下载PDF
从建筑师视角走向使用者视角的地域主义 被引量:4
3
作者 袁丹龙 《新建筑》 2018年第6期82-85,共4页
传统的地域主义研究侧重于从建筑师的视角关注建筑的空间形式、建构文化等内容。在我国城市转型时期,如何处理好城市、建筑与人的关系是学界重要的研究内容。在回顾传统地域主义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建筑使用者的视角,扩展地域主义文化内涵... 传统的地域主义研究侧重于从建筑师的视角关注建筑的空间形式、建构文化等内容。在我国城市转型时期,如何处理好城市、建筑与人的关系是学界重要的研究内容。在回顾传统地域主义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建筑使用者的视角,扩展地域主义文化内涵,并通过相关设计实践的实证分析,论证从使用者出发的地域主义建筑能够更有效解决此时此地的真实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的地域主义 人本主义 社会参与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 黄声远
下载PDF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的设计整合力--UC创新中心与圣爱德华大学学生公寓比较分析
4
作者 连菲 向立群 邹广天 《世界建筑》 2017年第6期100-102,共3页
选取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设计的圣爱德华大学学生公寓和UC创新中心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探索两栋校园建筑在布局、空间、形态、技术、材料5个方面处理上的共通方式,由此揭示阿拉维纳运用设计整合力的特征与规律。
关键词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 设计整合力 UC创新中心 圣爱德华大学学生公寓
下载PDF
大峡谷与晶洞村——圣爱德华大学新住宿式学生公寓
5
作者 陈栩萦 《住区》 2011年第6期61-69,共9页
得克萨斯的奥斯汀是座典型的美国城市,而圣爱德华大学拥有一个典型的美国大学校园。这校园里有一群与众不同的建筑,称为"村落",覆盖宿舍、食堂和心理辅导所等设施。外面是厚厚的砖墙,内侧则是以红色为主的玻璃,就像一块被劈... 得克萨斯的奥斯汀是座典型的美国城市,而圣爱德华大学拥有一个典型的美国大学校园。这校园里有一群与众不同的建筑,称为"村落",覆盖宿舍、食堂和心理辅导所等设施。外面是厚厚的砖墙,内侧则是以红色为主的玻璃,就像一块被劈开的晶石,两半之间的空间有"大峡谷"的称号。"村落"的建筑师是来自智利的亚历杭德罗·亚拉费拿(Alejandro Aravena),其国丰富的历史背景,以及优质的本土教育和辽阔的国际视野,都是"村落"成功的重要元素。"村落"的设计重点在于与校园本身的关系,物料和颜色的配搭,以及公共空间内外的对照。这是一个以"使用者为本"的建筑,为塑造难忘的大学生活,既有巧妙的铺排,却又留有想像的余地,是亚拉费拿近年的佳作,也是圣爱德华校园不错的新"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舍 校园 得克萨斯 智利 颜色 玻璃 亚拉费拿
下载PDF
Contested incrementalism: Elemental’s Quinta Monroy settlement fifteen years on 被引量:1
6
作者 David O’Brien Sandra Carrasco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CSCD 2021年第2期263-273,共11页
Quinta Monroy is an award-winning co-designed settlement for 93 families on half a hectare of land at Iquique in northern Chile.Neighbors,complaints about the disorderly settlement peaked after the landowner^death and... Quinta Monroy is an award-winning co-designed settlement for 93 families on half a hectare of land at Iquique in northern Chile.Neighbors,complaints about the disorderly settlement peaked after the landowner^death and provoked untenured residents to seek government subsidies to redevelop the settlement.From 2003,a government social housing project was coordinated by the,,Elementar,architecture firm with US$10,000 per household.With the residenfs temporary relocation,93 modular and interlinked apartments were built around a series of courtyards.These apartments,which were designed as,fhalf-houses,M were subsequently co-opted by residents adding rooms in locations planned in advance by Elemental.Many households have since doubled the size of their apartment and reformed the settlement in ways not anticipated by Elemental.This paper details a spatial and ethnographic study of the Quinta Monroy settlement since redevelopment to identify opportunities and risks that accompany this type of social housing model.The study reveals evidence that residents,capacities to enlarge apartments commonly exceeds the architects expectations and that unregulated expansions often compromise the settlements livability.This research anticipates further opportunities for expansion in this semi-regulated settlement and investigates possibilities that another contested slum settlement may emer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housing Incremental development CO-DESIGN aravena Chil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