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al Community in Roots and Rhizosphere of Invasive Cenchrus incertus and Native Plant in Inner Mongolia,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Dan XIANG Baodong CHEN +2 位作者 Huan LI Ruojuan LI Xin ZHANG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3期655-661,共7页
Plant invasions could significantly alter arbuscular mycorrhizal(AM) fungal communities, but the effect may vary with plant species and local environments. Identifying changes in the AM fungal community due to plant i... Plant invasions could significantly alter arbuscular mycorrhizal(AM) fungal communities, but the effect may vary with plant species and local environments. Identifying changes in the AM fungal community due to plant invasion could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vasion processes. Here, we examined the AM fung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both in roots and rhizosphere soils of the invasive plant Cenchrus incertus and the dominant native plant Setaria viridis in a typical steppe in Inner Mongolia by using 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es(T-RFL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M fungal abundance in the rhizosphere soils of C. incertu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S. viridis. The AM fung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 the rhizosphere soils of the two plant species also largely differed. In general, AM fungal community structures in roots corresponded very well to that in rhizosphere soils for both plant species. The dominant AM fungal type both in invasive and native plants was T-RFLP 524 bp, which represents Glomus sp.(Virtual taxa 109 and 287). Three specific T-RF types(280,190 and 141bp)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abundant in C. incertus, representing three clusters in Glomus which also named as VT(virtual taxa) 287, 64 and 214, Rhizophagus intraradices(VT 113) and Diversispora sp.(VT 60). While the specific T-RF types,189 and 279 bp, for S. viridis, only existed in Glomus cluster 1(VT 156),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abundant in C. incertu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M fungi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vasion process of C. incertus, which still remains to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 Cenchrus incertus plant invasion T-RFLP qPCR
下载PDF
东部草原露天矿区接种AMF对植物−土壤养分积累及本土DSE定殖的影响
2
作者 解琳琳 毕银丽 刘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03-4616,共14页
东部草原不同草种存在不同的生存空间比例,接菌对草原草本生长及竞争关系的研究对于揭示接菌对草原生态演变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胜利露天矿区土壤贫瘠、植被生长困难等现状,利用不同草种配比种植模式并结合微生物-丛枝... 东部草原不同草种存在不同的生存空间比例,接菌对草原草本生长及竞争关系的研究对于揭示接菌对草原生态演变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胜利露天矿区土壤贫瘠、植被生长困难等现状,利用不同草种配比种植模式并结合微生物-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接菌方式,旨在探明植物-真菌联合对矿区排土场土壤改良与植被恢复效应,并筛选适宜矿区排土场生态恢复的最佳种植模式。结果表明:影响土壤和植被恢复的主导因素分别是种植方式和接菌处理,综合影响力表现为:接菌作用>种植方式,矿区排土场的生态复垦中,接种AMF对植物-土壤养分积累具有积极的提升作用。豆科与禾本科相对权重为1∶3+AMF的种植模式不仅能促进土壤改良,加速土壤养分的累积,还能很好地促进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是适合该区域排土场生态修复的最佳组合模式。此外,接种AMF影响了试验区的本土真菌中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在植物根系中的定殖,人工植物种植及接种AMF后,DSE定殖强度相比于自然恢复区有下降趋势;AMF定殖情况均呈现一级根系>二级根系,接种AMF降低了DSE在一级根系中的定殖,提高了DSE在二级根系中的定殖,AMF和DSE分别在植物一级根系和二级根系的生态位中占据优势,该环境下AMF与DSE存在位点竞争。DSE总定殖率与土壤质量和综合质量指数显著正相关,一定程度上DSE总定殖率的提高有助于土壤中营养积累和区域综合质量的提升。研究表明在露天矿区排土场生态复垦中加入AMF对修复效果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为排土场使用微生物-植物配置复垦技术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区 丛枝菌根真菌 土壤改良 植被恢复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种植模式
下载PDF
宁夏沙生药用植物AMF、DSE侵染特征及DSE鉴定
3
作者 郭苗苗 李金 +4 位作者 李兴梅 张旭 张愉力 李媛 顾沛雯 《农业科学研究》 2024年第2期58-63,共6页
为研究宁夏沙生药用植物根系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的侵染特征及DSE物种多样性,在宁夏各地采集健康的黄耆、苦豆子和柠条等13种沙生药用植物的根样,显微观察... 为研究宁夏沙生药用植物根系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的侵染特征及DSE物种多样性,在宁夏各地采集健康的黄耆、苦豆子和柠条等13种沙生药用植物的根样,显微观察AMF和DSE的侵染特征,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DSE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3种植物根系中均有AMF定植;除乳浆大戟外12种植物根系均有DSE定植;AMF定植率高于DSE定植率。在苦豆子、沙蒿、沙冬青、黄耆、柠条5种植物根系分离得到4株DSE菌株,分别是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Alternaria sp.、Aspergillus fumigatus、Paraphoma chrysanthemico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生药用植物 丛枝菌根真菌(amF)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 定植特征 鉴定
下载PDF
丛枝菌根(AM)与植物的抗逆性 被引量:57
4
作者 王曙光 林先贵 施亚琴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30,共4页
Due to occasionally changing natural environment,plants are always threatened by drought, waterlogging ,high or low temperature,acidity,saline-alkali and so on.Therefore,the physiological,biochemical and ecological st... Due to occasionally changing natural environment,plants are always threatened by drought, waterlogging ,high or low temperature,acidity,saline-alkali and so on.Therefore,the physiological,biochemical and ecological studies on plants under environmental stress have become a hot field.Much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AM ca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plants to resist environmental stress.This article briefly reviewed the recent studies about the effects of AM on resistance of plants to environmental stress,especially to drought,saline and acidity,and the possibl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mechanisms are discussed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am 植物 抗逆性
下载PDF
AM真菌在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4
5
作者 罗巧玉 王晓娟 +5 位作者 李媛媛 林双双 孙莉 王强 王茜 金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5997-6005,共9页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土壤生态系统中的有益微生物,能与大约80%的陆生高等植物形成共生体。由土传病原物侵染引起的土传病害被植物病理学界认定为最难防治的病害之一。研究表明,AM真菌能够拮抗由真...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土壤生态系统中的有益微生物,能与大约80%的陆生高等植物形成共生体。由土传病原物侵染引起的土传病害被植物病理学界认定为最难防治的病害之一。研究表明,AM真菌能够拮抗由真菌、线虫、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土传性植物病害,诱导宿主植物增强对病虫害的耐/抗病性。当前,利用AM真菌开展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已经引起生态学家和植物病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基于此,围绕AM真菌在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从AM真菌改变植物根系形态结构、调节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改善植物根际微环境、与病原微生物直接竞争入侵位点和营养分配、诱导植株体内抗病防御体系的形成等角度,探究AM真菌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机理,以期为利用AM真菌开展植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并对本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宿主植物 病原体 抗病性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湿地植物的丛枝菌根(AM)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曙光 刁晓君 冯兆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075-5083,共9页
随着对湿地重要性认识的增加,湿地植物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结构研究受到了关注。研究表明,AM结构在多种湿地类型和湿地植被类型中存在,但AM形成受植被生长地水文状况的影响;从湿地植物上的AM真菌种类看,球囊霉属(Glom... 随着对湿地重要性认识的增加,湿地植物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结构研究受到了关注。研究表明,AM结构在多种湿地类型和湿地植被类型中存在,但AM形成受植被生长地水文状况的影响;从湿地植物上的AM真菌种类看,球囊霉属(Glomus)是湿地环境的常有属。同陆生植物相比,有关湿地植物AM结构的研究尽管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有很大差距,尤其在我国还几乎处于空白状态。鉴此,从形成AM的湿地植被类型、湿地环境中的AM真菌种类、AM对湿地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影响湿地植物AM形成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开展湿地植物AM结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丛枝菌根 侵染 真菌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密集型克隆植物根围AM真菌多样性及空间分布 被引量:9
7
作者 山宝琴 贺学礼 段小圆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6-154,共9页
在毛乌素沙地选设3个样地,系统研究2种密集型克隆植物白沙蒿和黑沙蒿根围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分布及共生体结构特征。结果艟示,AM真菌的分布及多样性与宿主植物和土壤条件密切相关,黑沙蒿根围AM真菌的孢子密度高于白沙蒿,水肥条... 在毛乌素沙地选设3个样地,系统研究2种密集型克隆植物白沙蒿和黑沙蒿根围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分布及共生体结构特征。结果艟示,AM真菌的分布及多样性与宿主植物和土壤条件密切相关,黑沙蒿根围AM真菌的孢子密度高于白沙蒿,水肥条件较好的榆林样地黑沙蒿根围孢子密度最高。本试验共分离出AM真菌6属20种,其中地球囊霉(Glomus geosporum)是黑沙蒿根围的优势菌种,光壁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aevis)为白沙蒿根围的优势菌种。2种沙蒿根围孢子密度在3个样地均与土壤深度显著负相关,最大值出现在0~20cm表层土。菌丝侵染率与泡囊侵染率呈显著正相关,丛枝侵染率与菌丝圈百分率显著正相关。丛枝侵染率与宿主植物须根在土壤中的分布变化密切相关。分析表明,2种沙蒿均为典型的丛枝菌根植物,其优异吲沙性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特化根系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牛互补的结果。同时,荒漠土壤植物-菌根最佳组合的优势菌种的筛选,可为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提供材料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密集型克隆植物 黑沙蒿和白沙蒿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AM真菌对药用植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被引量:8
8
作者 曾理 王明元 +1 位作者 李建福 郑文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4期4231-4233,4255,共4页
近年来对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的生理生态特性、生物多样性及作用机制等方面已有了深入研究,其中AM真菌对药用植物的作用是目前菌根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该文阐述了AM真菌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次生代谢物、抗性等... 近年来对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的生理生态特性、生物多样性及作用机制等方面已有了深入研究,其中AM真菌对药用植物的作用是目前菌根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该文阐述了AM真菌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次生代谢物、抗性等方面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理;综述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讨论并展望了药用植物AM真菌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探讨AM真菌在药用植物绿色栽培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药用植物 效应
下载PDF
AM真菌与禾草内生真菌对黑麦草抗旱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晓瑜 郭艳娥 +2 位作者 冯希 施颖 段廷玉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2期380-390,共11页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从植物生长、养分吸收和抗逆相关酶等方面探究了AM真菌与禾草内生真菌互作对黑麦草(Loliumperenne)抗旱性的影响,以期为充分利用两类微生物来提高植物抗逆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包括单独接种AM真菌、禾草内生真菌,AM...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从植物生长、养分吸收和抗逆相关酶等方面探究了AM真菌与禾草内生真菌互作对黑麦草(Loliumperenne)抗旱性的影响,以期为充分利用两类微生物来提高植物抗逆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包括单独接种AM真菌、禾草内生真菌,AM真菌+禾草内生真菌以及无AM真菌和无禾草内生真菌4种处理,黑麦草分别由含有禾草内生真菌(E+)和不含禾草内生真菌(E-)种子建植获得。并于黑麦草生长38 d后,按照土壤最大持水量的15%、30%、45%和60%设置4个水分梯度,共16种处理。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与禾草内生真菌显著促进了45%和60%土壤水分条件下黑麦草的生长,促进了其对N、P的吸收,增强了黑麦草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了丙二醛浓度,表明本研究所用共生微生物仅在较为干旱条件下提高了植物的耐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干旱胁迫 植物生长 养分吸收 抗逆酶 水分梯度 共生微生物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西藏高原草地植物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蔡晓布 冯固 +1 位作者 钱成 盖京苹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72,共10页
采用三室隔网装置,就Glomus etunicatum、Glomus intraradices、Glomus mossecte对2种高山草地植物和土壤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接种AM真菌对草地植物的侵染和生长均具显著效应,植株地上部、根系干物重以及含磷量、... 采用三室隔网装置,就Glomus etunicatum、Glomus intraradices、Glomus mossecte对2种高山草地植物和土壤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接种AM真菌对草地植物的侵染和生长均具显著效应,植株地上部、根系干物重以及含磷量、吸磷量均显著高于不接种处理,菌根菌丝对植株吸磷的贡献率达47.8%-69.5%。其中,Glomus intraradices、Glomus mosseae分别对穗序剪股颖、紫羊毛吸收土壤磷索更具促进作用。(2)各接种处理中室土壤中各类微生物数量均显著高于边室土壤,但边室土壤中放线菌,特别是细菌、真菌的平均增幅均远高于中室土壤,表明菌根际、菌丝际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差异趋于明显缩小,微生物区系构成得以平衡与改善;解磷细菌(芽孢杆菌)亦呈同一趋势。(3)2—1 mm粒径团聚体在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构成中占有绝对比重,菌根菌丝对距根表不同距离处2—1 mm团聚体形成的贡献率均在70%以上,但距根表2—4cm处菌根菌丝贡献率明显低于0-2、4-6cm处,并未表现出随菌丝密度增加而提高的趋势;5—2mm水稳性团聚体仅距根表较远处有少量形成(菌丝贡献率达100%),0-2、2—4cm处则未见分布。(4)同一、不同AM真菌对不同或同一草地植物的侵染及所产生的菌根效应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穗序剪股颖各接种处理普遍优于紫羊毛,紫羊毛+Glomus mosseae、穗序剪股颖+Glomus intraradices优于同组其他接种处理的趋势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草地植物 菌根效应 土壤微生物 土壤团聚体
下载PDF
接种丛枝菌根对玉米生长与抗旱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延旭 毕银丽 +4 位作者 裘浪 郝艳晓 邓穆彪 洪天才 于淼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94,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生长及其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与丛枝菌根可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接种丛枝菌根显著提高了玉米生物量、株高、地径。与未接菌相比,接菌提高了植株水分利用效率,水分胁迫和正...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生长及其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与丛枝菌根可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接种丛枝菌根显著提高了玉米生物量、株高、地径。与未接菌相比,接菌提高了植株水分利用效率,水分胁迫和正常供水条件下,较对照分别提高117%和24.6%。接菌后玉米叶片SPAD值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同时,接种菌根显著降低了植株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条件下,较未接菌处理分别降低了14.1%、18.9%和59%、69%。由此可见,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够促进玉米的生长,缓解干旱胁迫对玉米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了玉米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玉米 干旱胁迫 抗旱性
下载PDF
丛枝菌根对植物抗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杨振寅 廖声熙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29,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丛枝菌根影响宿主植物的抗旱性、耐盐性、抗低温性、抗重金属毒害及抗病虫害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提出了丛枝菌根真菌影响植物抗逆性研究领域值得深入研讨的问题。
关键词 研究进展 植物抗性 抗病虫害能力 丛枝菌根真菌 重金属毒害 植物抗逆性 宿主植物 研究成果 抗旱性 国内外 耐盐性 低温性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茶树抗旱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许平辉 王飞权 +3 位作者 齐玉岗 张瑶 杨乔 肖斌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33-1040,共8页
利用盆栽试验开展茶树接种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 forme)、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dices)及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抗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能显著提高茶树植株的生物量;提高脯氨酸和可... 利用盆栽试验开展茶树接种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 forme)、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dices)及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抗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能显著提高茶树植株的生物量;提高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质量分数;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提高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质量分数,并降低O_2^-和H_2O_2的质量分数,降低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和电解质渗透率,且地表囊球霉处理效果最好。接种AMF可以提高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能力,清除活性氧,保护膜结构和功能,缓解水分胁迫对茶树的伤害,促进茶树生长,增强茶树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水分胁迫 茶树抗旱性
下载PDF
VA菌根与植物水分代谢的关系 被引量:18
14
作者 吴强盛 夏仁学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1期188-192,共5页
大量研究表明,VA菌根能够改善水分运输,抵抗水分胁迫,提高抗旱性能。综述了VA菌根在正常水分状况下促进寄主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在水分胁迫条件下VA菌根有利于寄主植物生长、改善水分代谢、影响调节物质和提高苗木成活率。VA菌根改善植物... 大量研究表明,VA菌根能够改善水分运输,抵抗水分胁迫,提高抗旱性能。综述了VA菌根在正常水分状况下促进寄主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在水分胁迫条件下VA菌根有利于寄主植物生长、改善水分代谢、影响调节物质和提高苗木成活率。VA菌根改善植物水分答谢的可能机制:1菌根扩大了寄主根系的吸收面积;2刺激内源激素进行调节;3增强寄主对矿质营养的吸收;4菌根菌丝形成的特殊水分运输通道;5菌根菌丝的直接吸收作用和菌根间接调节生理作用的双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菌根 植物 水分代谢 抗旱性能 苗木成活率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铅胁迫下王族海棠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晓刚 年昊 +3 位作者 殷佳慧 尹福良 张烜赫 唐雪东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9-86,共8页
为探明丛枝菌根对铅胁迫下王族海棠生长、光合作用的影响,本试验以一年生王族海棠为材料,采用大棚盆栽方式,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对不同浓度[0 mg/kg(Pb_(0))、500 mg/kg(Pb_(500))、1000 mg/kg(Pb_(1... 为探明丛枝菌根对铅胁迫下王族海棠生长、光合作用的影响,本试验以一年生王族海棠为材料,采用大棚盆栽方式,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对不同浓度[0 mg/kg(Pb_(0))、500 mg/kg(Pb_(500))、1000 mg/kg(Pb_(1000))、1500 mg/kg(Pb_(1500))和2000 mg/kg(Pb_(2000))]铅胁迫下王族海棠生长指标(株高生长量、茎粗生长量和新梢生长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潜在活性、实际光能转换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叶绿素含量及土壤铅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王族海棠叶片胞间CO_(2)浓度、非光化学猝灭系数随铅浓度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增大趋势,土壤铅含量随铅浓度升高而增高,叶片叶绿素含量随铅浓度升高而降低,但不显著,其它植株生长指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则随铅浓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趋势;除胞间CO_(2)浓度、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土壤铅含量外,低浓度(Pb_(500)、Pb_(1000))铅胁迫下,王族海棠的生长指标、光合指标等参数高于对照(Pb_(0)),高浓度(Pb_(1500)、Pb_(2000))铅胁迫下,王族海棠的生长指标、光合指标等参数小于对照(Pb_(0));除胞间CO_(2)浓度、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土壤铅含量外,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王族海棠的其它生长指标、光合指标均高于未接种。综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显著减少铅胁迫对王族海棠植株生长的抑制,增强其光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铅胁迫 王族海棠 植株生长 光合作用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香樟幼苗生长和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侯颖 张立伟 +3 位作者 王立涛 丁榜举 朱新玉 丁锦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5-100,共6页
以北移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Presl)幼苗为研究材料,对香樟幼苗进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处理及叶片低温胁迫处理(4,0,-5,-10,-15,-20℃),测定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处理时北移香樟幼苗的生长指标及低温胁迫时叶... 以北移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Presl)幼苗为研究材料,对香樟幼苗进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处理及叶片低温胁迫处理(4,0,-5,-10,-15,-20℃),测定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处理时北移香樟幼苗的生长指标及低温胁迫时叶片的抗寒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使香樟幼苗株高、基茎、生物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4.11%、32.13%、11.51%,并改变了生物量的分配模式,即根冠比变大。与对照相比,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处理使香樟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显著降低;当温度为0~-15℃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脯氨酸质量分数显著提高。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发现,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使香樟幼苗的抗寒性比对照显著提高。相关分析表明,香樟幼苗的抗寒性与生物量、根冠比呈正相关。丛枝菌根真菌通过促进植物生长及调整生物量分配策略提高植物的抗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低温胁迫 生物量分配 抗寒性 加权隶属函数法
下载PDF
入侵植物光梗蒺藜草对土著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向丹 陈保冬 +1 位作者 李欢 张莘 《作物研究》 2015年第5期534-541,共8页
运用T-RFLP及定量PCR的方法探讨了内蒙古温带草原上光梗蒺藜草(Cenchrus incertus M.A.)入侵对AM真菌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梗蒺藜草能够与AM真菌形成良好共生关系,但与本土优势植物相比,光梗蒺藜草根际土壤中的AM真菌丰度显著降... 运用T-RFLP及定量PCR的方法探讨了内蒙古温带草原上光梗蒺藜草(Cenchrus incertus M.A.)入侵对AM真菌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梗蒺藜草能够与AM真菌形成良好共生关系,但与本土优势植物相比,光梗蒺藜草根际土壤中的AM真菌丰度显著降低,AM真菌群落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两种植物根际土壤中AM真菌优势种相同,均属于Glomus属,T-RFLP带型为T-RF 524 bp和280 bp,与Maarj AM数据库匹配的AM真菌虚拟种(virtual taxa)为VT109及VT287。此外,Rhizophagus intraradices(VT113,T-RF141 bp)及Diversispora sp.(VT60,T-RF136,141 bp)在入侵植物根际土壤及根系中均显著高于本土植物,而Glomus属的其它T-RFLP带型在本土植物根际土壤和根系中显著高于入侵植物。两种植物根际和根中AM真菌群落结构一致。初步揭示了光梗蒺藜草对本土AM真菌的影响,为探明光梗蒺藜草入侵机制及其防治提供了一定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真菌 光梗蒺藜草 植物入侵 T-RFLP Q-PCR
下载PDF
菌根真菌诱导植物抗病性特点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金凤 袁玉清 +1 位作者 郭绍霞 李敏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2期83-91,共9页
全球变化所导致温室效应、N沉降、酸雨和极端气候频发等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农林牧业生产。其中,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变化对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已产生了深刻影响。与此同时,菌根真菌通过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直接和间接的调控植物病原物... 全球变化所导致温室效应、N沉降、酸雨和极端气候频发等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农林牧业生产。其中,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变化对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已产生了深刻影响。与此同时,菌根真菌通过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直接和间接的调控植物病原物及其病害的进程。菌根作为生态系统中最广泛的互惠共生体,菌根网络在地下和地上可与其他生物相互作用、改善全球变化、拮抗病原物、提高植物抗病性、增加作物产量、以及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等的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旨在简要介绍全球变化下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特点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分析菌根真菌抑制病原物、诱导植物抗病性、降低病害的特征,为探索和发展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病害绿色生态防控理念与技术体系、应对全球变化的途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真菌 植物病害 全球变化 丛枝菌根 外生菌根
下载PDF
丛枝菌根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慧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60-1462,共3页
丛枝菌根(AM)是自然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的互惠共生体。主要介绍了AM真菌和宿主植物以及环境条件对其形成机制的影响,并提出了当前国内外在丛枝菌根生理生态学等方面研究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 宿主植物 am真菌 环境条件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植物-根际微生物互作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3
20
作者 储薇 郭信来 +3 位作者 张晨 周柳婷 吴则焰 林文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09-1721,共13页
根际微生态作为土壤生态环境的热区,以多种方式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代谢,许多科学家将根系视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关键。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是植物最普遍的菌根共生类别之一,与陆地植物的进化史密不可分。丛枝菌根真菌(ar... 根际微生态作为土壤生态环境的热区,以多种方式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代谢,许多科学家将根系视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关键。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是植物最普遍的菌根共生类别之一,与陆地植物的进化史密不可分。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宿主植物根系形成的菌根共生体可改变植株根系形态、改善营养状况,从而促进宿主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抗逆性及抗病性,参与植物的许多生理代谢过程,并通过对土壤结构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节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本文简述了AMF与植物、根际微生物和菌根辅助菌(mycorrhizae helper bacteria,MHB)的互作研究结果,探讨了菌根共生对植株建立、竞争、维持生物多样性及其在地球环境生态中的重要作用。尽管AMF与植株共生已经表现出良好的生产效益,但是大多数科学文献报道的研究都是在受控条件(生长室或温室、无菌基质)下进行的,由于AMF在自然环境中的响应可能会发生显著变化,因此我们还需要在田间条件下评估AMF的能力。其次,进一步探索植物与真菌分子对话中的共生基因网络和关键转录因子、破译MHB的关键代谢信号通路也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菌根网络 生态功能 促生作用 抗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