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3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1
作者 朱齐媛 《无线互联科技》 2024年第18期40-43,共4页
新工科建设对国内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了加强新工科人才培养,针对新工科要求下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文章以ARCS动机模型为基础,从注意、相关、自信心和满足感4个方面,就课程的教学内容、教... 新工科建设对国内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了加强新工科人才培养,针对新工科要求下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文章以ARCS动机模型为基础,从注意、相关、自信心和满足感4个方面,就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价设计相应的动机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高阶思维能力。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果,为培养新工科人才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可以作为其他新工科课程建设的借鉴学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S模型 新工科 双线混溶 课程评价
下载PDF
Study on general inverse kinematics of rotating/tilting positioner for robotic arc welding off-line programming 被引量:3
2
作者 田劲松 吴林 戴明 《China Welding》 EI CAS 2001年第1期27-33,共7页
Off line programming provides an essential link between CAD and CAM, whose development will result in greater use of robotic arc welding. An arc welding system with a robot and a rotating/tilting positioner is one of... Off line programming provides an essential link between CAD and CAM, whose development will result in greater use of robotic arc welding. An arc welding system with a robot and a rotating/tilting positioner is one of the most typical workcells. The inverse kinematics of robot and positioner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off line programming system. The previous researchers only focused on a special solution of the positioner inverse kinematics, which is the solution at down hand welding position.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a method for representing welding position. Then a general algorithm of rotating/tilting positioner inverse kinematics is presented, and an approach to find the unique solution of the inverse kinematics is discussed.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neral algorithm ca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robotic arc welding off line programming system to program all types of welding pos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otic arc welding off line programming rotating/tilting positioner inverse kinematics
下载PDF
Critical Length Criterion and the Arc Chain Model for Calculating the Arcing Time of the Secondary Arc Related to AC Transmission Lines 被引量:1
3
作者 丛浩熹 李庆民 +2 位作者 行晋源 李劲松 陈强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75-480,共6页
The prompt extinction of the secondary arc is critical to the single-phase reclosing of AC transmission lines, including half-wavelength power transmission lines. In this paper, a low- voltage physical experimental pl... The prompt extinction of the secondary arc is critical to the single-phase reclosing of AC transmission lines, including half-wavelength power transmission lines. In this paper, a low- voltage physical experimental platform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motion process of the secondary arc was recorded by a high-speed camera. It was found that the arcing time of the secondary arc rendered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its arc length. Through the input and output power energy analysis of the secondary arc, a new critical length criterion for the arcing time was proposed. The arc chain model was then adopted to calculate the arcing time with both the traditional and the proposed critical length criteria,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arcing time calculated from the new critical length criterion gave more accurate results, which can provide a reliable criterion in term of arcing time fo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the secondary arc related with power transmission l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 transmission lines secondary arc arcing time dynamic modeling criticallength criterion
下载PDF
ANTIPLANE PROBLEM OF CIRCULAR ARC INTERFACIAL RIGID LINE INCLUSIONS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又文 方棋洪 王明斌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04年第4期458-466,共9页
The antiplane problem of circular arc rigid line inclusions under antiplane concentrated force and longitudinal shear loading was dealt with. By using Riemann-Schwarz's symmetry principle integrated with the singu... The antiplane problem of circular arc rigid line inclusions under antiplane concentrated force and longitudinal shear loading was dealt with. By using Riemann-Schwarz's symmetry principle integrated with the singularity analysis of complex functions, the general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and the closed form solutions for some important practical problems were presented.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circular arc rigid line end was examin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ngular stress fields near the rigid inclusion tip possess a square-root singularity similar to that for the corresponding crack problem under antiplane shear loading, but no oscillatory character. Furthermore, the stresses are found to depend on geometrical dimension, loading conditions and materials parameters. Some practical results concluded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previous sol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gid line inclusion circular arc interface antiplane problem complex variable method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the High Toughness Spirally Submerged Arc Welded Pipe Line
5
作者 Li Genquan(Baoji Welded Pipe Research Institute, CNPC) 《China Oil & Gas》 CAS 1995年第4期35-37,共3页
DevelopmentoftheHighToughnessSpirallySubmergedArcWeldedPipeLine¥LiGenquan(BaojiWeldedPipeResearchInstitute,C... DevelopmentoftheHighToughnessSpirallySubmergedArcWeldedPipeLine¥LiGenquan(BaojiWeldedPipeResearchInstitute,CNPC)Keywords:Pi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PE line. High. Toughness. SUBMERGED arc WELDING
下载PDF
风电场集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柔性电压消弧与动态保护新原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喻锟 杨理斌 +3 位作者 曾祥君 王沾 李理 卓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89-1801,I0010,共14页
为解决风电场集电系统长期存在的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处理难题,提出风电场中性点柔性接地方式,理论推导获得柔性接地风电场三序等效电路,与集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复合序网模型,建立风电场零序电压柔性调控理论,提出集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柔... 为解决风电场集电系统长期存在的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处理难题,提出风电场中性点柔性接地方式,理论推导获得柔性接地风电场三序等效电路,与集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复合序网模型,建立风电场零序电压柔性调控理论,提出集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柔性电压消弧方法,可主动将故障点电压及故障残流迅速抑制到零,实现单相接地故障电弧的可靠消除。进一步提出基于零序电流动态增量的高阻故障辨识与保护方法,通过柔性调控零序补偿电流,逐渐放大故障残流,实现永久性单相接地故障的灵敏感知与保护。利用PSCAD/EMTDC搭建含双馈异步风电机(doubly-fedinduction generator,DFIG)的规模化风电场模型,模拟多种运行与故障条件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考虑系统不平衡电压的情况下精准调控集电线路故障点电压,实现瞬时性单相接地故障快速可靠消弧,动态感知并持续抑制永久性单相接地故障残流,实现集电线路高阻接地故障的灵敏保护。该技术有望提升风电场运行灵活性与故障防御能力,有力保障新能源电能外送的持续性、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电线路 柔性接地 单相接地故障 电压消弧 动态保护
下载PDF
某直列式点火器双路瞎火故障分析与改进
7
作者 程翔 黄少波 +2 位作者 邢国强 海涵 郭垠昊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2,共5页
针对某直列式点火器在低温点火试验中出现的双路冲击片点火管瞎火问题,进行了故障定位及原因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造成双路瞎火故障的原因是点火器转接件焊点异常处的气体间隙弧光放电;提出将2个... 针对某直列式点火器在低温点火试验中出现的双路冲击片点火管瞎火问题,进行了故障定位及原因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造成双路瞎火故障的原因是点火器转接件焊点异常处的气体间隙弧光放电;提出将2个回路的触发信号时间间隔调整为50μs,按照HB 7262航空产品电装工艺的相关规定细化电装工艺,增加对能量传输通道的介质耐压检测等改进措施。验证试验表明采取改进措施后,消除了弧光放电现象,点火器内的2个爆炸箔表面均有明显的电爆炸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列式点火器 冗余设计 瞎火 爆炸箔 弧光放电
下载PDF
典型神经网络串联型电弧故障检测及选线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艳丽 张帆 +2 位作者 吕正阳 王浩 刘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4,共8页
为解决传统特征分析加机器学习的电弧故障检测方法的准确率和实时性受到特征参数选取的主观性及特征分析过程的影响问题,搭建了三相多负载并联的串联型电弧故障实验系统,对不同支路、不同相发生电弧故障时的干路电流信号时间序列进行分... 为解决传统特征分析加机器学习的电弧故障检测方法的准确率和实时性受到特征参数选取的主观性及特征分析过程的影响问题,搭建了三相多负载并联的串联型电弧故障实验系统,对不同支路、不同相发生电弧故障时的干路电流信号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将电流信号进行分类、分段、标准化处理并作为检测模型样本;对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普通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架构及训练;通过差分处理对网络模型在线分类结果进行优化分析;以准确度和损失函数值、在线测试速度、优化后多分类识别准确率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了3种模型故障检测及选线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串联型电弧故障检测及选线模型对电机类负载故障检测及选线准确率可达96.77%,对变频器类负载故障检测及选线准确率可到98%,准确率高于近几年其他三相回路电弧故障检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型电弧故障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故障检测 故障选线 优化分析
下载PDF
基于可控串联电抗的新能源送出线路故障性质识别方法
9
作者 杨宏宇 李振兴 +3 位作者 袁超 刘亚南 唐一铭 张萌萌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4,共10页
针对不带并联电抗器的新能源送出线,能否正确区分故障性质是确保新能源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中之重。为降低新能源送出线故障对电力设备和系统的冲击,提高重合闸成功率,减少新能源发电系统脱网的发生,提出基于可控串联电抗限流信息的新... 针对不带并联电抗器的新能源送出线,能否正确区分故障性质是确保新能源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中之重。为降低新能源送出线故障对电力设备和系统的冲击,提高重合闸成功率,减少新能源发电系统脱网的发生,提出基于可控串联电抗限流信息的新能源送出线路故障性质识别方法。在送出线路上设计串联可控限流电抗器,在线路故障相跳闸时基于等值阻抗的预判投入可控电抗,在串联电抗限流特性下分析瞬时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时的线路电流差异,建立电流突变量比较判据,并能够确定故障电弧熄灭时刻,进而构建新能源场站送出线路基于故障性质识别的自适应重合闸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快速、可靠地识别结果,应用在新能源场站送出线路工程上能有效提高线路的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送出线 可控串联电抗 瞬时性故障 永久性故障 熄弧时刻判定
下载PDF
基于FSC和TCSC混合复用的交直流混联线路潜供电弧特性
10
作者 刘洋 何柏娜 +6 位作者 吴硕 孟凡涛 林莘 代维汉 尉元龙 王硕 张东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437-9444,共8页
为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高补偿度串补装置广泛投入使用,但线路故障后潜供电流存在高幅值的低频分量,潜供电弧难以自熄。针对此问题,基于交直流混联输电线路,研究了不同布置方式下串补度对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幅值影响,提出了一种固定串补(... 为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高补偿度串补装置广泛投入使用,但线路故障后潜供电流存在高幅值的低频分量,潜供电弧难以自熄。针对此问题,基于交直流混联输电线路,研究了不同布置方式下串补度对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幅值影响,提出了一种固定串补(fixed series compensation,FSC)和可控串补(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ion,TCSC)混合复用抑制潜供电弧的方法。此外,为满足线路对高补偿度的需求,设计FSC和TCSC混合复用串补度最佳配置方案。结果表明,交直流混联线路采用串补度40%的双平台分散布置方式,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幅值达到最小,燃弧时间最短。高补偿度串补线路TCSC采用串补度10%、20%的配置方案更利于熄弧,提高重合闸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输电线路 FSC和TCSC混合复用 潜供电弧 串补度配置方案设计
下载PDF
1000 kV输电线路耐张塔等电位带电作业电位转移电流计算 被引量:1
11
作者 龙泉 王申华 +4 位作者 冯平辉 黎鹏 吴田 普子恒 方春华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0,共8页
特高压输电线路等电位带电作业过程中会出现电弧放电,产生高幅值、高能量的脉冲电流,因此提出准确的转移电流计算方法对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提出了基于电弧模型的电位转移电流计算方法,可对进入等电位的过程进行模拟... 特高压输电线路等电位带电作业过程中会出现电弧放电,产生高幅值、高能量的脉冲电流,因此提出准确的转移电流计算方法对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提出了基于电弧模型的电位转移电流计算方法,可对进入等电位的过程进行模拟。基于PSCAD平台建立了1000 kV输电线路耐张塔等电位带电作业电位转移电流计算模型,同时分析了进入等电位的方式及速度对转移电流的影响。仿真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计算模型能够有效反映电位转移电流的动态变化特性。采用软梯法获得的转移电流峰值更小,提高进入等电位速度,可有效降低电位转移电流幅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0 kV 输电线路 等电位带电作业 电位转移电流 电弧模型
下载PDF
变频器负载回路串联故障电弧检测及选线方法
12
作者 蔡佳成 高洪鑫 +2 位作者 王智勇 徐佳宁 彭继慎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7-256,共10页
串联故障电弧的高温是引发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工业变频器负载回路中串联故障电弧尚无有效保护手段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串联故障电弧检测及选线方法。首先,针对工业领域常用的三相变频器负载回路开展了不同线路中发生串联故... 串联故障电弧的高温是引发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工业变频器负载回路中串联故障电弧尚无有效保护手段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串联故障电弧检测及选线方法。首先,针对工业领域常用的三相变频器负载回路开展了不同线路中发生串联故障电弧的实验;其次,利用基于能量收敛原则改进的变分模态分解将变频器前端A相电流信号自适应分解为多个模态分量,依次将单个模态分量乘以能量系数并重构,得到多个电流信号的特征增强信号,并建立特征矩阵;再次,对特征矩阵进行分块,利用核主成分分析对每块矩阵进行降维,并对降维信号组成的矩阵进行二次降维构建故障特征向量;最后,利用鹈鹕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对串联故障电弧进行检测及选线。结果表明:该方法仅通过分析变频器前端A相电流可以实现变频器整个回路中6条线路的串联故障电弧检测及选线,检测及选线准确率均达到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电弧 故障检测及选线 变分模态分解 核主成分分析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矿热炉电/磁/热多物理场耦合热应力场分析
13
作者 杜锦奇 刘鹏 +3 位作者 孙昊 栗亚奇 张越 王翠华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833-836,共4页
为了探究交流电矿热炉在稳定工作时炉体热应力分布情况,建立了一种大型矿热炉电/磁/热多物理场耦合多相流传热传质和热应力计算模型,采用Fluent软件用户自定义函数(UDFs),实现炉内电热转化现象(电弧热和电阻热)、矿料熔化传热、电/磁/... 为了探究交流电矿热炉在稳定工作时炉体热应力分布情况,建立了一种大型矿热炉电/磁/热多物理场耦合多相流传热传质和热应力计算模型,采用Fluent软件用户自定义函数(UDFs),实现炉内电热转化现象(电弧热和电阻热)、矿料熔化传热、电/磁/热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分析,探究交流矿热炉在多物理场耦合工况下矿料/熔渣/合金液/炉衬多相间的传热传质机理,并结合热-结构耦合法,开展大型矿热炉工作状态下炉衬热应力仿真计算,精确预测炉衬变形位置和变形量。结果表明:随着电极插入深度的增加,炉膛内的压力与炉体形变量都会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热炉 热应力场 炉衬变形 仿真模拟
下载PDF
双相不锈钢S22053埋弧焊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研究
14
作者 俞禄沅 杨有福 +3 位作者 张佳杰 曹洋 刘永杰 曹鑫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24年第6期52-55,共4页
双相不锈钢埋弧焊焊接工艺在压力容器制造中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和使用。分析了双相不锈钢的焊接性,对双相不锈钢S22053埋弧焊焊接接头的化学成分、组织及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采用埋弧焊焊接工艺,通过控制焊接线能量和层间温度... 双相不锈钢埋弧焊焊接工艺在压力容器制造中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和使用。分析了双相不锈钢的焊接性,对双相不锈钢S22053埋弧焊焊接接头的化学成分、组织及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采用埋弧焊焊接工艺,通过控制焊接线能量和层间温度保证两相比例,可确保焊接接头具有优良的各项性能,达到焊接工艺评定及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埋弧焊 两相比例 线能量 组织 性能
下载PDF
柔性货车端墙机器人焊接生产线研制
15
作者 赵德民 杨泽坤 +3 位作者 田成军 唐麒龙 白德斌 肖安 《焊接》 2024年第8期75-80,共6页
【目的】根据国家能源货运输送干线主体建设与自动化/智能化焊接装备转型升级的切实需求,依据多年板梁式端墙自动化焊接装备设计制造经验,构建铁路货车端墙全工序柔性制造机器人焊装生产模式,研制出多信息传感交互、多机器人智慧协同的... 【目的】根据国家能源货运输送干线主体建设与自动化/智能化焊接装备转型升级的切实需求,依据多年板梁式端墙自动化焊接装备设计制造经验,构建铁路货车端墙全工序柔性制造机器人焊装生产模式,研制出多信息传感交互、多机器人智慧协同的端墙柔性制造生产线。【方法】应用了基于点激光三角定位与机器人系统的柔性控制方法,【结果】实现了多轴重载机器人系统焊接中整体空间轨迹的人机交互共生,解决端墙框架结构下的焊缝位置确定与焊接盲区作业的技术难题。【结论】经生产应用表明,柔性端墙机器人焊接生产线满足端墙的焊接工艺要求,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多规格端墙的柔性生产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墙 弧焊机器人 焊接工作站 柔性生产线
下载PDF
基于风电送出线路分相跳闸方式的自适应重合闸策略
16
作者 赵杰祺 解超 +1 位作者 尹纯亚 李浩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118,127,共8页
为避免重合失败对风电场及接入系统造成二次冲击,针对风电送出线路受风电运行特征影响重合成功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风电送出线路分相跳闸方式的自适应重合闸策略。采用保留单侧健全相的重合闸动作方式,有效避免风电运行特征的影响并保... 为避免重合失败对风电场及接入系统造成二次冲击,针对风电送出线路受风电运行特征影响重合成功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风电送出线路分相跳闸方式的自适应重合闸策略。采用保留单侧健全相的重合闸动作方式,有效避免风电运行特征的影响并保证了故障耦合效果。分析不同故障情况下故障相电压的变化特性,提出基于电压幅值-角频率变化量的自适应重合闸判据,并据此确定重合策略。在PSCAD/EMTDC仿真平台搭建仿真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仿真分析表明所提策略能准确判定故障性质并确定熄弧时间,确保风电场与并网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重合闸策略 故障识别 电弧 送出线路 跳闸方式
下载PDF
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线路测试回路短路试验案例分析
17
作者 陈申淮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4期66-71,共6页
为研究在接地短路情况下,直流电流方向对线路测试回路的影响,该文通过详细介绍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线路测试功能原理,并分析广州地铁1号线西塱站线路测试回路短路试验案例与接触器正反向电流试验,结果表明线路测试回路反向电流影响接... 为研究在接地短路情况下,直流电流方向对线路测试回路的影响,该文通过详细介绍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线路测试功能原理,并分析广州地铁1号线西塱站线路测试回路短路试验案例与接触器正反向电流试验,结果表明线路测试回路反向电流影响接触器内部电弧,造成燃弧时间长且容易烧损接触器,并且,电弧碰撞叠加导致接触器内部两对触点短接,即1 500 V母线短路。故线路测试回路必须正确接线且需完成短路测试以确保功能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 直流灭弧 线路测试回路 直流接触器 正反向电流
下载PDF
10kV线路带电断和接电缆引线消弧开关绝缘引流线电流异常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夏震 王建 宋奇珂 《电力与能源》 2024年第1期110-112,共3页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和电网建设发展的需要,10 kV配电网电缆与架空线路混合的情况越来越普遍,通过配电网不停电作业方式对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实施不停电作业在技术上已经成为主流作业方式。带电断、接电缆引线的情况也比较常见,分析了作业...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和电网建设发展的需要,10 kV配电网电缆与架空线路混合的情况越来越普遍,通过配电网不停电作业方式对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实施不停电作业在技术上已经成为主流作业方式。带电断、接电缆引线的情况也比较常见,分析了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引线 消弧开关 绝缘引流线
下载PDF
塔机片式标准节机器人焊接生产线的设计与应用
19
作者 许伟 《电焊机》 2024年第7期116-124,共9页
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塔机制造领域面临着低成本、短周期、高品质等挑战。介绍了一套应用于塔机片式标准节自动化焊接生产线,该生产线集成了机器人技术、焊接技术、自动化技术、仿真模拟技术和工装夹具设计技术,有效提升了焊接质量... 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塔机制造领域面临着低成本、短周期、高品质等挑战。介绍了一套应用于塔机片式标准节自动化焊接生产线,该生产线集成了机器人技术、焊接技术、自动化技术、仿真模拟技术和工装夹具设计技术,有效提升了焊接质量与稳定性,减少了人工需求,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详细介绍该生产线的组成、布局、工序划分和节拍计算,以及仿真技术、机器人本体技术参数、始端检出和焊缝跟踪功能等关键技术。通过实际生产验证,该生产线满足了高效生产的需求,同时展示了机器人在重型工件自动化生产中的适用性。最后指出了该自动化焊接生产线优化的方向,包括降低投资成本、提高生产柔性和提升生产线的整体设备效率(OEE),能为塔机标准节的自动化生产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自动化 弧焊机器人 生产线规划 仿真模拟 塔机标准节
下载PDF
自动化竖向排渗设施在尾矿库工程中的应用
20
作者 徐微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3期108-111,共4页
某在用尾矿库运行已接近原设计最终堆积标高,需要进行闭库,但现有浸润线埋深接近控制浸润线埋深,为确保闭库后尾矿库的安全,需要对尾矿库坝体进行增强排渗。提出采用自动化竖向排渗设施,并通过Geo-Studio软件对优化的尾矿库进行渗流和... 某在用尾矿库运行已接近原设计最终堆积标高,需要进行闭库,但现有浸润线埋深接近控制浸润线埋深,为确保闭库后尾矿库的安全,需要对尾矿库坝体进行增强排渗。提出采用自动化竖向排渗设施,并通过Geo-Studio软件对优化的尾矿库进行渗流和抗滑稳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有限元计算浸润线位置与实测浸润线位置基本吻合,且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均大于规范值;在实施增强排渗等闭库措施后,尾矿库坝体稳定性得到较大提升,且管理高效便捷,对以后类似闭库工程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增强排渗 坝体稳定 浸润线埋深 瑞典圆弧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