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chron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evidence for a Late Ordovician to Silurian arc-back-arc system in the northern Great Xing'an Range,NE 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Bo Liu Jia-Fu Chen +2 位作者 Bao-Fu Han Jun-Lai Liu Jia-Wei Li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31-145,共15页
The early Pale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Xing'an-Mongolian Orogenic Belt is dominated by two oceanic basins on the northwestern and southeastern sides of the Xing'an Block,i.e.,the Xinlin-Xiguitu Ocean an... The early Pale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Xing'an-Mongolian Orogenic Belt is dominated by two oceanic basins on the northwestern and southeastern sides of the Xing'an Block,i.e.,the Xinlin-Xiguitu Ocean and the Nenjiang Ocean.However,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the Nenjiang Ocean remains unclear.Here,we present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and whole-rock elemental and Sr-Nd isotopic data on the gabbros in the Xinglong area together with andesitic tuffs and basalts in the Duobaoshan area.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of gabbros and andesitic tuffs yielded crystallization ages of 443-436 Ma and 452-451 Ma,respectively.The Early Silurian Xinglong gabbros show calc-alkaline and E-MORB affinities but they are enriched in LILEs,and depleted in HFSEs,with relatively low U/Th ratios of 0.18-0.36 andεNd(t)values of-1.6 to+0.5.These geochemical features suggest that the gabbros might originate from a mantle wedge modified by pelagic sediment-derived melts,consistent with a back-arc basin setting.By contrast,the andesitic tuff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MgO(>5 wt.%),Cr(138-200 ppm),and Ni(65-110 ppm)contents,and can be termed as high-Mg andesites.Their low Sr/Y ratios of 15.98-17.15 and U/Th values of 0.24-0.25 and moderate(La/Sm)_n values of 3.07-3.26 are similar to those from the Setouchi Volcanic Belt(SW Japan),and are thought to be deriv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subducted sediments,and subsequent melt-mantle interaction.The Duobaoshan basalts have high Nb(8.44-10.30 ppm)and TiO2 contents(1.17-1.60 wt.%),typical of Nb-enriched basalts.They are slightly younger than regional adakitic rocks and have positiveεNd(t)values of+5.2 to+5.7 and are interpreted to be generated by partial melting of a depleted mantle source metasomatized by earlier adakitic melts.Synthesized with coeval arc-related igneous rocks from the southeastern Xing'an Block,we propose that the Duobaoshan high-Mg andesitic tuffs and Nbenriched basalts are parts of the Late Ordovician and Silurian Sonid Zuoqi-Duobaoshan arc belt,and they were formed by the northwestern subduction of the Nenjiang Ocean.Such a subduction beneath the integrated Xing'an-Erguna Block also gave rise to the East Ujimqin-Xinglong igneous belt in a continental back-arc basin setting.Our new data support an early Paleozoic arc-back-arc model in the northern Great Xing'an R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njiang ocean arc-back-arc system Xing'an-Mongolian orogenic belt GABBROS Nb-enriched basalts
下载PDF
真空灭弧室弧后介质特性仿真分析
2
作者 尚文祥 李继鹏 赵筱赫 《河南工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22-26,共5页
真空断路器在直流电路中应用广泛,但故障电流强迫过零后电弧的燃烧特性较为复杂,在考虑真空电弧等离子体中电子、离子以及铜蒸气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前提下,建立真空电弧等离子体流体-化学混合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过电压下,随着纵... 真空断路器在直流电路中应用广泛,但故障电流强迫过零后电弧的燃烧特性较为复杂,在考虑真空电弧等离子体中电子、离子以及铜蒸气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前提下,建立真空电弧等离子体流体-化学混合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过电压下,随着纵向磁场的增大,等离子体发展到局部稳定状态时电子逐渐向电极两侧扩散,电极中心线上电子密度依次减小,并且总区域内平均电子能也依次减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弧后重击穿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开关 电流强迫过零 电弧仿真 弧后重击穿
下载PDF
东天山板块构造分区、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 被引量:352
3
作者 秦克章 方同辉 +4 位作者 王书来 朱宝清 冯益民 于海峰 修群业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02-308,共7页
围绕东天山找矿的基础地质构造问题,编制了新的1:50万东天山地区大地构造图和1:100万东天山地区成矿规律图划分出新的大地构造单元,确认了中天山结晶轴的存在。将东天山地区显生宙以来的大地构造演化划分为洋壳扩张、俯冲岛弧、弧后盆... 围绕东天山找矿的基础地质构造问题,编制了新的1:50万东天山地区大地构造图和1:100万东天山地区成矿规律图划分出新的大地构造单元,确认了中天山结晶轴的存在。将东天山地区显生宙以来的大地构造演化划分为洋壳扩张、俯冲岛弧、弧后盆地和碰撞造山期及造山期后伸展5个阶段,各阶段分别形成了对应的矿床和矿床组合明确了主要矿床如土屋铜矿(泥盆纪—早石炭世增生弧背景)、黄山—香山铜镍矿(早二叠世同碰撞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天山地区 古生代 构造演化 岛弧 弧后盆地 成矿环境 成矿作用 成矿时代
下载PDF
江南中、新元古代岛弧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被引量:91
4
作者 郭令智 卢华复 +5 位作者 施央申 马瑞士 孙岩 舒良树 贾东 张庆龙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13,共13页
自经70年代作者等发表江南中-新元古代岛弧构造观点以来,这一地区已经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成为我国大地构造研究热点之一。大量新资料支持以下的古板块构造演化模式,即古华南洋壳中元古代13(17)~9.8亿年时向北(西... 自经70年代作者等发表江南中-新元古代岛弧构造观点以来,这一地区已经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成为我国大地构造研究热点之一。大量新资料支持以下的古板块构造演化模式,即古华南洋壳中元古代13(17)~9.8亿年时向北(西北)俯冲于扬子板块东南边缘之下,形成江南火山岛弧和弧后盆地,在东北段是皖-浙-赣火山岛弧和樟树墩-伏川弧后盆地;新元古代9.8~7.7亿年时发生了陈蔡弧(浙东地体)与皖-浙-赣弧的弧-弧碰撞造山作用,并导致樟树墩-伏川边缘海的崩塌和陆-弧弧后碰撞造山过程。江南古岛弧带经历了多次的后期构造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中元古代 新元古代 岛弧 运动学 动力学
下载PDF
内蒙古中西部多岛海构造演化 被引量:21
5
作者 高计元 王一先 +1 位作者 裘愉卓 张乾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7-404,共8页
内蒙古中西部大陆由一个微大陆、三条弧后盆地和三条火山岛弧,即华北微大陆、白云鄂 傅弧后盆地、白乃庙火山岛弧、温都尔庙弧后盆地、苏尼特左-锡林浩特火山岛弧、贺根山弧后盆 地和二连浩特-锡林郭勒火山岛弧组成。经过了长期而复... 内蒙古中西部大陆由一个微大陆、三条弧后盆地和三条火山岛弧,即华北微大陆、白云鄂 傅弧后盆地、白乃庙火山岛弧、温都尔庙弧后盆地、苏尼特左-锡林浩特火山岛弧、贺根山弧后盆 地和二连浩特-锡林郭勒火山岛弧组成。经过了长期而复杂的微大陆和火山弧的裂解、弧后盆地 的消减衰亡及弧-陆和弧-弧碰拉等构造演化,才最终形成今天所见到的这种构造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岛海 微大陆 火山岛弧 弧后盆地 蛇绿混杂带 内蒙古 地质构造
下载PDF
新疆东部哈尔里克山南麓石炭纪砂岩碎屑锆石SHRIMP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4
6
作者 孙桂华 李锦轶 +2 位作者 朱志新 李亚萍 杨之清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78-789,共12页
碎屑锆石研究是探讨其碎屑物质来源、源区特征、沉积时代和形成环境的一种有效途径。笔者通过对新疆东部哈尔里克山南麓石炭纪砂岩的47粒碎屑锆石SHRIMPU-Pb定年研究,获得的年龄为388~949Ma,其主体为418~482Ma。结合锆石的矿物学特征... 碎屑锆石研究是探讨其碎屑物质来源、源区特征、沉积时代和形成环境的一种有效途径。笔者通过对新疆东部哈尔里克山南麓石炭纪砂岩的47粒碎屑锆石SHRIMPU-Pb定年研究,获得的年龄为388~949Ma,其主体为418~482Ma。结合锆石的矿物学特征、CL图像特点以及哈尔里克山区域地质资料,得出如下结论:(1)哈尔里克山南麓所研究的砂岩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是(388±9)Ma,这意味着这套地层不老于中泥盆世,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笔者认为这套沉积岩应是在晚石炭世沉积的;(2)所研究的砂岩的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哈尔里克山早古生代与岛弧演化相关的岩浆岩;(3)哈尔里克山经历了中奥陶世—早志留世与康古尔塔格洋壳残片代表的洋岩石圈板块向北俯冲有关的岛弧、石炭纪弧后盆地和晚石炭世末期弧后隆起的构造演化历史;晚石炭世末期弧后隆起是导致哈尔里克山与博格达山现今地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里克山 碎屑锆石 SHRIMPU-Pb定年 早古生代岛弧 石炭纪弧后盆地 晚石炭世末期弧后隆起
下载PDF
多岛海型造山作用——以华南印支期造山带为例 被引量:58
7
作者 陈海泓 肖文交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8年第A08期95-102,共8页
大陆造山带大多数形成于弧弧碰撞及其弧后盆地衰缩作用,其古地理格局为多岛海。今日的东南亚是多岛海大地构造的现实模型,其中欧亚大陆和澳大利亚的板块边界位于印度尼西亚的班达—巽它弧以南和西太平洋马里亚纳弧以东。介于前缘弧和... 大陆造山带大多数形成于弧弧碰撞及其弧后盆地衰缩作用,其古地理格局为多岛海。今日的东南亚是多岛海大地构造的现实模型,其中欧亚大陆和澳大利亚的板块边界位于印度尼西亚的班达—巽它弧以南和西太平洋马里亚纳弧以东。介于前缘弧和欧亚大陆之间的是众多的残余弧和弧后盆地。其中有些盆地仍然是海底扩张的中心,一些是不再活动的海盆,也有些海盆正在遭受挤压作用,而一些海盆则已经完全被弧后衰缩作用所消减。位于这些盆地之间的是残余弧,沉降的残余弧顶部的沉积层序类似于被动陆缘。华南大地构造可用多岛海模式予以解释。华南造山带的大地构造相分析、沉积相分析和古地磁等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大多数是弧弧碰撞作用所形成的碰撞型造山带,二叠—三叠纪的古地理存在着与东南亚今天类似的多岛海格局。临沧弧和华夏弧可能为华南多岛海的前缘弧,起着与今天欧亚大陆的印度尼西亚弧相类似的作用。多岛海古地理格局可能出现于泥盆纪以后,华南板块发生裂解,所形成的弧后盆地大多数于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发生衰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岛海型 造山作用 弧后盆地 造山带 印支期
下载PDF
祁连山新元古代中—晚期至早古生代火山作用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92
8
作者 夏林圻 李向民 +1 位作者 余吉远 王国强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87-1138,共52页
祁连山地区的新元古代中-晚期至早古生代火山作用显示系统地时、空变化,其乃是祁连山构造演化的火山响应.随着祁连山构造演化从Rodinia超大陆裂谷化-裂解,经早古生代大洋打开、扩张、洋壳俯冲和弧后伸展,直至洋盆闭合、弧-陆碰撞和陆-... 祁连山地区的新元古代中-晚期至早古生代火山作用显示系统地时、空变化,其乃是祁连山构造演化的火山响应.随着祁连山构造演化从Rodinia超大陆裂谷化-裂解,经早古生代大洋打开、扩张、洋壳俯冲和弧后伸展,直至洋盆闭合、弧-陆碰撞和陆-陆碰撞,火山作用也逐渐从裂谷和大陆溢流玄武质喷发,经大洋中脊型、岛弧和弧后盆地火山活动,转变为碰撞后裂谷式喷发.850~604Ma的大陆裂谷和大陆溢流熔岩主要分布于祁连和柴达木陆块.从大约550Ma至446Ma,在北祁连和南祁连洋-沟-弧-盆系中广泛发育大洋中脊型、岛弧和弧后盆地型熔岩.与此同时,在祁连陆块中部,发育约522~442Ma的陆内裂谷火山作用.早古生代洋盆于奥陶纪末(约446Ma)闭合.随后,从约445Ma至约428Ma,于祁连陆块北缘发育碰撞后火山活动.此种时-空变异对形成祁连山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提供了重要约束.该过程包括:(1)地幔柱或超级地幔柱上涌,导致Rodinia超大陆发生裂谷化、裂解、早古生代大洋打开、扩张、俯冲,并伴随岛弧形成;(2)俯冲的大洋板片回转,致使弧后伸展,进而形成弧后盆地;(3)洋盆闭合、板片断离,继而发生软流圈上涌,诱发碰撞后火山活动.晚志留世至早泥盆世(420~400Ma),先期俯冲的地壳物质折返,发生强烈的造山活动.400Ma后,山体垮塌、岩石圈伸展,相应发生碰撞后花岗质侵入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俯冲和碰撞 新元古代中-晚期至早古生代火山作用 大陆裂谷 洋中脊玄武岩 弧和弧后盆地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北祁连山奥陶纪弧后盆地火山岩浆成因 被引量:53
9
作者 夏林圻 夏祖春 徐学义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8-60,共13页
本文对北祁连山早古生代弧后盆地熔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加以报道。样品的分布将南部弧后盆地拉伸最早阶段发育的岛弧裂谷化区和北部的弧后海底扩张区联系起来。熔岩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点反映了拉伸方式的改变,北部是典型的弧后... 本文对北祁连山早古生代弧后盆地熔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加以报道。样品的分布将南部弧后盆地拉伸最早阶段发育的岛弧裂谷化区和北部的弧后海底扩张区联系起来。熔岩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点反映了拉伸方式的改变,北部是典型的弧后盆地基性熔岩,向南则逐渐向岛弧熔岩过渡。海底扩张区以玻质(现已脱玻化)、少斑基性熔岩为特征,长英质熔岩和斑状基性熔岩产于南部岛弧裂谷化区。成熟岛弧部分(Y<20×10-6,TiO2<0.60%,Th/Yb>0.60)和弧后扩张区(Y>20×10-6,TiO2>1.0%,Th/Yb<0.60)在地球化学上相互有别。从由海底扩张形成的弧后盆地基性熔岩,向南经过逐渐与岛弧岩石相似的熔岩,直至裂谷区最南部的岛弧熔岩,它们的地球化学成分显示逐渐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弧后盆地形成过程中弧后盆地之下地幔对流方式和熔体产生作用的改变:从初始岛弧裂谷之下由消减板片俯冲引起的地幔下沉,转变为弧后海底扩张带之下的地幔上隆。早期岛弧裂谷阶段,裂谷轴捕获了岛弧岩浆流,从而使得喷出的熔岩在成分上与岛弧熔岩无法区分;随着弧后拉张继续,弧后盆地变宽,岛弧岩浆流逐渐离开裂谷轴,最终产生一个似洋中脊的减压熔融系统———弧后盆地岩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纪 火山岩浆成因 弧后盆地 岩石地球化学 祁连山 火山作用 火山岩
下载PDF
北祁连乌鞘岭蛇绿混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6
10
作者 汪双双 刘明强 +1 位作者 柳益群 欧健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00-1008,共9页
乌鞘岭蛇绿混杂岩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东段,具有相对完整的蛇绿岩序列,包括:变质地幔橄榄岩单元(蛇纹岩+辉橄岩),镁铁质-超镁铁质堆晶岩单元(橄辉岩+辉石岩),镁铁质侵入岩单元(辉长岩),及基性火山岩单元(玄武岩)。依照TiO2的含量,本文从乌... 乌鞘岭蛇绿混杂岩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东段,具有相对完整的蛇绿岩序列,包括:变质地幔橄榄岩单元(蛇纹岩+辉橄岩),镁铁质-超镁铁质堆晶岩单元(橄辉岩+辉石岩),镁铁质侵入岩单元(辉长岩),及基性火山岩单元(玄武岩)。依照TiO2的含量,本文从乌鞘岭蛇绿混杂岩中分出两类玄武岩,即:低Ti玄武岩(TiO2=0.55%~0.76%)和高Ti玄武岩(TiO2=1.35%~1.99%)。低Ti玄武岩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波动较大,具明显Ti负异常,LREE呈略富集的配分模式,整体上具有弧火山岩的特征;高Ti玄武岩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在小范围内变化,未见Nb、Ti负异常,LREE呈略亏损的配分模式,具有典型N-MORB的性质。在构造环境判别图上,低Ti玄武岩和高Ti玄武岩分别落入陆缘弧和大洋中脊环境。高Ti玄武岩是乌鞘岭蛇绿混杂岩的一部分,源于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与陆缘弧型低Ti玄武岩构造混杂在一起。乌鞘岭蛇绿混杂岩大概于中-晚奥陶世形成于北祁连造山带老虎山-毛毛山弧后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造山带 蛇绿混杂岩 陆缘弧 弧后盆地
下载PDF
青海玉树赵卡隆铁铜多金属矿床安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欢 奚小双 +1 位作者 吴城明 张代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524-3534,共11页
赵卡隆铁铜多金属矿区发育一套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安山岩。为了研究其成因,对安山岩的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及同位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山岩以英安岩类为主,主成分以低硅(SiO2质量分数为47.79%~61.51%,平均为55.41%)、高铝(Al... 赵卡隆铁铜多金属矿区发育一套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安山岩。为了研究其成因,对安山岩的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及同位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山岩以英安岩类为主,主成分以低硅(SiO2质量分数为47.79%~61.51%,平均为55.41%)、高铝(Al2O3质量分数为15.44%)、高钠(Na2O平均质量分数为4.81%)、低钾(K2O平均质量分数为1.60%)含量为特征,岩石分异指数(DI)为39.63~72.52,火山岩QAPF图落入英安岩、安山岩区;轻稀土元素富集,Eu无异常,Ce呈弱的负异常,Y和Yb元素有显著的亏损(w(Y)〈20μg/g,w(Yb)〈1.93μg/g);硫同位素比值δ34SCDT范围为-1.60‰~15.32‰;地球化学数据分析显示出其大洋安山岩的特征,属于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喷发环境为海相,具有岛弧安山岩的性质及弧后扩张盆地火山岩的双重性质;微量元素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亏损高场强元素为特征,且高场强元素的比值(w(Zr)/w(Nb),w(Hf)/w(Ta))具有类似MORB的特性;安山岩构造位置应偏于岛弧中的内弧火山活动,安山岩岩浆应为地幔来源,并混染了大陆壳物质,为壳幔两种岩浆混合的产物,其形成与岛弧东侧的大洋消减作用及岛弧西侧的弧后扩张作用有关;安山岩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岛弧安山岩的特征,但实际揭示了弧后扩张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卡隆矿床 安山岩 岛弧 弧后盆地
下载PDF
全球大陆弧玄武岩(CAB)的特征——与岛弧玄武岩(1AB)和弧后玄武岩(BAB)的对比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玉琼 张旗 +2 位作者 王金荣 刘欣雨 陈万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93-713,共21页
摘要活动陆缘玄武岩(CAB)主要出现在安第斯,早先大多认为CAB大体相当于lAB,在许多判别图中,CAB基本上与IAB在一起,只是LILE富集和HFSE亏损的程度略有差别而已。本文的研究表明,尽管CAB富集LILE,但是,Nb-Ta亏损不是非常明显。... 摘要活动陆缘玄武岩(CAB)主要出现在安第斯,早先大多认为CAB大体相当于lAB,在许多判别图中,CAB基本上与IAB在一起,只是LILE富集和HFSE亏损的程度略有差别而已。本文的研究表明,尽管CAB富集LILE,但是,Nb-Ta亏损不是非常明显。在最新的采用大数据方法厘定的判别图中,CAB不同于IAB,不是落在IAB区,而是位于IAB与OIB的过渡区域。CAB中保留了很多OIB的印记,说明板块俯冲时伴随有来自地幔深部的岩浆的加入,故CAB中保留了OIB的印记。我们的研究还发现,在安第斯弧后盆地玄武岩具有OIB的印记,而非MORB的特征。本文按照大数据的思路,讨论了CAB的特征,并与IAB、BAB进行了初步的对比。研究表明,CAB明显不同于lAB,CAB兼具IAB和OIB的特征,但对其深度的认识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弧玄武岩 岛弧玄武岩 弧后玄武岩 安第斯 大数据 判别图
下载PDF
冈底斯弧弧后早白垩世裂谷作用的沉积学证据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开均 夏斌 +4 位作者 夏邦栋 王冠民 张孟群 李永铁 叶和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7,65,共8页
冈底斯弧弧后地区早白垩世地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由下而上普遍从陆相 -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变化为海相碳酸盐岩。该地区在早白垩世中期开始了广泛的海侵 ,沉积范围由早期仅局限于班公湖 -怒江缝合带附近而扩展至羌塘地体南缘和拉萨地体 ,... 冈底斯弧弧后地区早白垩世地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由下而上普遍从陆相 -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变化为海相碳酸盐岩。该地区在早白垩世中期开始了广泛的海侵 ,沉积范围由早期仅局限于班公湖 -怒江缝合带附近而扩展至羌塘地体南缘和拉萨地体 ,沉积了巨厚的台地相灰岩 ;与塔里木南部和思茅地区同期海平面变化非常不同 ,那里在晚白垩世才出现海侵。砂岩组分研究显示 ,早白垩世早期碎屑物源主要来自北侧的造山带 ,向上则逐步受到南侧火山弧的控制。在海侵层系的下部 ,发现了丰富的双峰型火山岩和双峰式火山岩碎屑。因而推断该区在早白垩世发生了强烈的裂谷沉降作用。与此同时的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境内的 L adakh- Kohistan弧后裂谷作用还形成了具有洋壳基底的Shyok边缘海。因此 ,在早中白垩世 ,欧亚大陆南缘为西太平洋型的活动大陆边缘 ,因强烈的弧后裂谷作用产生了一系列边缘海盆地 ;在包括青藏高原南部在内的欧亚大陆南缘 ,既没有构造动力、也没有古地理和古地形证据支持在早白垩世末 ( 99Ma± )即出现强烈的抬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学 冈底斯岩浆弧 早白垩世 裂谷作用 欧亚大陆 构造重建 古地理 火山岩
下载PDF
东海及琉球沟弧盆系的海底热流测量与热流分布 被引量:27
14
作者 栾锡武 张训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4期670-678,共9页
 利用钻井资料获得了东海陆架地区15个热流值.分析了海底热流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数据精度.对东海及琉球沟弧盆系的热流值进行了分类整理,将海底热流分为可信热流值、较可信热流值和参考热流值.本文使用了前两类热流数据,共得305个.对研...  利用钻井资料获得了东海陆架地区15个热流值.分析了海底热流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数据精度.对东海及琉球沟弧盆系的热流值进行了分类整理,将海底热流分为可信热流值、较可信热流值和参考热流值.本文使用了前两类热流数据,共得305个.对研究区的热流站位进行了分析,发现热流测站分布很不均匀,冲绳海槽几个高热流异常区的热流测站总数占全部东海热流测站的一半多,仍有相当一些构造单元热流站位很少或者几乎没有热流值.总体上,研究区的热流分布明显地和沟弧盆系的构造特征相吻合,呈现北东向条带状分布.东海陆架为正常热流值区,冲绳海槽为高热流异常区,琉球群岛为正常热流值区,琉球海沟和菲律宾海都为低热流异常值区.根据热流推测冲绳海槽下存在深部热物质上拱,琉球海沟垭口之下存在海洋板块的俯冲.本研究区自东向西初步表现出长波长热流振荡现象,但由于测量数据稀少,目前还不能对此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及琉球沟弧盆系 海底热流 测量 分布
下载PDF
鲁东地区古元古界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探讨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洪奎 李逸凡 +4 位作者 耿科 禚传源 张玉波 梁太涛 王峰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3年第2期114-122,130,共10页
鲁东地区是我国古元古界典型发育地区之一,分布有荆山群和粉子山群,以产滑石矿、菱镁矿、石墨矿而举世瞩目。荆山群和粉子山群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多年来倍受争议,有裂谷盆地、活动大陆边缘和俯冲增生杂岩等认识。本文在分析研究这些争... 鲁东地区是我国古元古界典型发育地区之一,分布有荆山群和粉子山群,以产滑石矿、菱镁矿、石墨矿而举世瞩目。荆山群和粉子山群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多年来倍受争议,有裂谷盆地、活动大陆边缘和俯冲增生杂岩等认识。本文在分析研究这些争议原因的基础上,试图从荆山群和粉子山群层序特征、岩石建造构造组合、变质、变形和古构造环境等因素,并考虑其在后期的发展、演化和构造变形过程中所处的古构造部位和构造改造强度差异等去探讨古元古代荆山群和粉子山群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认为荆山群、粉子山群形成的构造环境应是古弧盆相中陆缘裂谷盆地的组成部分,相当于弧后盆地靠近大陆边缘一侧的构造背景,在古元古代晚期的造山过程中,粉子山群和荆山群等岩石地层单位均卷入了造山作用,其中荆山群发生了深俯冲作用,导致了高压麻粒岩相变质。粉子山群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属弧后盆地相,早期具有古岛弧(火山弧)或是弧后伸展的属性,而荆山群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为弧后盆地俯冲杂岩亚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环境 大地构造 增生杂岩 岛弧 弧后盆地 鲁东地区
下载PDF
西太平洋岛弧-弧后盆地热液活动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石学法 李兵 +1 位作者 鄢全树 叶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24-1138,共15页
岛弧-弧后盆地是海底热液硫化物发育的重要环境。本文总结了近几十年对西太平洋地区岛弧-弧后盆地热液活动调查及研究的成果,阐述了岛弧-弧后盆地热液活动的分布规律、构造环境、热液喷口水深和流体温度变化关系、相分离过程以及热液硫... 岛弧-弧后盆地是海底热液硫化物发育的重要环境。本文总结了近几十年对西太平洋地区岛弧-弧后盆地热液活动调查及研究的成果,阐述了岛弧-弧后盆地热液活动的分布规律、构造环境、热液喷口水深和流体温度变化关系、相分离过程以及热液硫化物的金属元素组成特征,分析了成矿元素富集规律和控矿因素。研究认为,随着岛弧-弧后盆地热液喷口所处水深的增加,其最高喷口流体温度也相应增加,这与相分离过程有关;岛弧-弧后盆地热液硫化物与洋中脊硫化物不同,以Fe-Zn-Pb型硫化物为主,显著富集Zn、Pb、Au、Ag等金属元素;热液成矿作用主要受到岛弧及弧后扩张处的岩浆作用、相分离、基岩、弧后扩张速率、沉积物盖层等5类因素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 岛弧-弧后盆地 热液活动 硫化物 相分离 控矿因素
下载PDF
内蒙朝克山蛇绿岩地球化学:洋内弧后盆地的产物? 被引量:32
17
作者 王树庆 许继峰 +1 位作者 刘希军 侯青叶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869-2879,共11页
朝克山蛇绿岩是内蒙贺根山地区出露最好的蛇绿岩之一,可能形成于中晚石炭世。朝克山蛇绿岩中的基性岩具有 LREE 亏损、类似 N-MORB 的稀土配分模式,而相对 N-MORB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 Nb、Ta 等高场强元素又类似岛弧火山岩的成分特... 朝克山蛇绿岩是内蒙贺根山地区出露最好的蛇绿岩之一,可能形成于中晚石炭世。朝克山蛇绿岩中的基性岩具有 LREE 亏损、类似 N-MORB 的稀土配分模式,而相对 N-MORB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 Nb、Ta 等高场强元素又类似岛弧火山岩的成分特征,因此,我们认为朝克山蛇绿岩应形成于弧后盆地。将朝克山蛇绿岩的基性岩与现代 Mariana 洋内弧后盆地和 Okinawa 陆缘弧后盆地的玄武岩及同属中亚造山带的、形成于洋内弧后盆地的新疆库尔提蛇绿岩对比,朝克山蛇绿岩更类似于 Mariana 玄武岩和库尔提蛇绿岩,因此其很可能形成于洋内弧后盆地而不是大陆边缘弧后盆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地球化学 弧后盆地 洋内岛弧 朝克山 内蒙
下载PDF
中国东部大陆边缘晚新生代构造演化及板块相互作用过程重建 被引量:4
18
作者 尚鲁宁 张勇 +3 位作者 姚永坚 吴浩 胡刚 田陟贤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23-1336,共14页
晚新生代中国东部大陆边缘的构造活动主要集中于东海东缘。中新世以来菲律宾海板块俯冲、冲绳海槽弧后张裂、台湾弧-陆碰撞等一系列重大构造过程,塑造了现今琉球沟-弧-盆体系、台湾碰撞造山带和南海东北部的构造-地貌格局。本文基于对... 晚新生代中国东部大陆边缘的构造活动主要集中于东海东缘。中新世以来菲律宾海板块俯冲、冲绳海槽弧后张裂、台湾弧-陆碰撞等一系列重大构造过程,塑造了现今琉球沟-弧-盆体系、台湾碰撞造山带和南海东北部的构造-地貌格局。本文基于对重磁和多道地震资料的解译,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恢复了冲绳海槽构造演化史,阐明了冲绳海槽弧后张裂和台湾弧-陆碰撞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重建了中新世以来欧亚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南海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模型。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板块汇聚背景下东亚大陆边缘深部动力-热力过程对浅部构造格局变迁的制约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层 弧后张裂 弧-陆碰撞 板块重建 海洋地质调查工程 冲绳海槽
下载PDF
西藏东部三叠纪层序地层分析与对比 被引量:3
19
作者 彭勇民 刘焕杰 冯增昭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01-605,共5页
通过识别关键层序界面、体系域沉积的几何关系、迭置样式等特征 ,结合构造和地层综合标识 ,建立了西藏东部的江达 -昌都一带三叠系层序地层等时格架 .以江达岛弧盆地为例 ,厘定出1 0个层序界面 ,其中 6个 类界面和 4个 类界面 ;划分出... 通过识别关键层序界面、体系域沉积的几何关系、迭置样式等特征 ,结合构造和地层综合标识 ,建立了西藏东部的江达 -昌都一带三叠系层序地层等时格架 .以江达岛弧盆地为例 ,厘定出1 0个层序界面 ,其中 6个 类界面和 4个 类界面 ;划分出 1 0个三级层序 ,其中 6个 类层序和 4个 类层序 .三叠纪层序共经历了 37Ma时间的演化 ,估算平均每个层序所占时限为3.7Ma,一般为 1~ 2 Ma,最长者约 1 0 Ma.初步总结了岛弧 -弧后盆地体系中的层序地层主控因素相互作用的规律 .认为岛弧区、弧后区与克拉通区的层序地层对比所反映的层序数量、结构与类型的较大差别 ,应是构造 -火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弧盆地 三叠纪 层序地层 层序对比 西藏 层序形成机制 海平面变化
下载PDF
关于弧后扩张机制的新看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彭澎 翟明国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8,共8页
为了探讨弧后扩张的内在机制 ,计算得出了一些弧后扩张背景下板舌参数及边缘海资料的特征 ,综合古地磁、地热、重力、地震等信息 ,认为弧后扩张可能与板舌舌端地质行为有关 ,具体形成机制可能是 :可能已经发生正断的板舌舌端发生熔融分... 为了探讨弧后扩张的内在机制 ,计算得出了一些弧后扩张背景下板舌参数及边缘海资料的特征 ,综合古地磁、地热、重力、地震等信息 ,认为弧后扩张可能与板舌舌端地质行为有关 ,具体形成机制可能是 :可能已经发生正断的板舌舌端发生熔融分异 ,低密度部分上升膨胀 ,高密度部分下沉 ,在合适条件下形成物质对流环 ,导致弧后扩张。这种模式可以更好地解释弧后扩张的可能发生过程和演化旋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后扩张 边缘海 板舌 内在机制 弧后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