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利用海冰密集度数据分析北极冰间湖变化
被引量:6
- 1
-
-
作者
付红丽
康建军
李雪
韩桂军
李威
张学峰
-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信息保障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
出处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4-253,共10页
-
基金
中国极地科学战略研究基金(201002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6178,41106005)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C03B02-01-04)资助
-
文摘
冰间湖内存在强烈的海-气相互作用和结冰析盐过程,在极区以及全球气候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从AMSR-E高分辨卫星遥感海冰密集度数据中提取了长时间序列的冰间湖变化信息,研究北极冰间湖内的净水面积、净水表面的净热通量(向上为正)、产冰量和产盐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比较不同冰间湖区域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总净水面积分别在结冰初期和末期存在极大值,而由于总净水面积季节变化幅度不是很大,总产冰量和产盐量的季节变化主要受净热通量影响,在1月份存在极大值;在不同冰间湖区域内净水面积的季节变化中,进入结冰期越早的冰间湖内净水面积越快达到首次极大值;净热通量的年际变化趋势总体上是减小的,总净水面积是增加大的,其中靠近太平洋和大西洋入流口的冰间湖内净热通量减小的速率要比其他区域快,靠近亚欧大陆的冰间湖内净水面积增长速率要比其他区域大;总产冰量的年际变化同总净水面积基本一致,也是呈增加趋势。最后通过研究冰间湖的年际变化信息同海冰范围变化的相关性,发现如果连续多年冰间湖内年平均净热通量为负的异常,那么海冰范围将出现一次极小值。
-
关键词
冰间
湖净水面积
净热通量
产冰量
北极
-
Keywords
polynyas
net water area
net heat flux
ice production
arctic
-
分类号
P731.1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
-
题名北极冰间湖时空变化过程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张晓
谢瑱瑮
张瑜
张艳艳
陈长胜
徐丹亚
胡松
-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上海海洋大学国际海洋研究中心
马萨诸塞大学达特茅斯分校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
出处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0-396,共17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A0607000)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22ZR1427400)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30402,41706210)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创新团队建设项目(311021009)资助。
-
文摘
在北极气候快速变化的背景下,北极冰间湖作为北极最活跃的区域,其产生和维持以及该区域结冰析盐过程对北极地区的水文环境、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北极航道路线的选择等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现有的研究对北极各冰间湖形成的位置、大小和时间等变化缺乏较为细致的研究,且对各冰间湖具体形成因素以及影响其变化的机制研究不足,国内对于北极冰间湖时空变化过程及形成机制的系统性介绍及概述较少。因此,本文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北极冰间湖的研究方法、时空变化过程和形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北极冰间湖在北极区域的综合作用与影响,阐述了影响北极冰间湖变化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因素,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目前冰间湖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目标进行展望。
-
关键词
北极冰间湖
海冰
风
洋流
-
Keywords
arctic polynyas
sea ice
wind
ocean current
-
分类号
P941.62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基于AMSR-E遥感数据的北极冰间湖面积变化分析
被引量:2
- 3
-
-
作者
谢小磊
魏永亮
张瑜
-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上海河口海洋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海洋大学国际海洋研究中心
-
出处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9-190,共1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06196
41706210
+3 种基金
4150621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1400903)
上海市科委地方院校能力建设计划(15320502200)
上海海洋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A2-0203-00-100344)资助
-
文摘
利用4种遥感数据:AMSR-E(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Earth Observing System)36GHz与89GHz亮温数据反演的海冰厚度以及相应波段的海冰密集度数据,结合海冰密集度和厚度两种方法提取北极冰间湖面积,分析东西伯利亚沿岸和阿拉斯加沿岸在2003—2011年期间1—4月冰间湖面积变化,并比较不同数据和算法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1—4月份冰间湖面积变化形态相似,但数值不同,从长期看,基于AMSR-E 89 GHz亮温数据反演的海冰厚度数据计算的冰间湖面积呈上升趋势,变化率为273.33 km^2·mon^(-1),而AMSR-E 89 GHz和36 GHz波段的海冰密集度及基于AMSR-E 36 GHz亮温数据反演的海冰厚度数据计算的结果呈下降趋势,分别为-68.91km^2·mon^(-1)、-42.74 km^2·mon^(-1)和-41.91 km^2·mon^(-1);(2)数据分辨率高能够更精细分辨冰间湖,得到的面积大,反之则小;(3)由于基于海冰密集度和基于海冰厚度两种方法对冰间湖的定义不同,海冰厚度方法计算结果要大于海冰密集度结果;(4)冰间湖面积变化存在地域差别,白令海峡以西海域冰间湖统计差异较为明显,而以东海域则较弱。
-
关键词
北极冰间湖
遥感数据
反演算法
时间变化
对比分析
-
Keywords
arctic polynya
remote sensing data
retrieval methods
temporal vari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
分类号
P731.1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
-
题名楚科奇海阿拉斯加沿岸冰间湖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 4
-
-
作者
梁敏仪
史久新
-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
教育部物理海洋学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79-391,共1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30960
40976111)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5022)资助
-
文摘
利用2003—2011年AMSR-E(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Earth Observing System)日平均海冰密集度数据,对楚科奇海阿拉斯加沿岸冰间湖进行了分析。针对冰间湖的特点,在阈值法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冰间湖出现的频率,限定冰间湖的最大范围,区分各个冰间湖。通过计算阿拉斯加沿岸冰间湖的面积,结合NCEP-DOE(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Department of Energy)再分析风场数据和白令海峡潜标观测的温盐和海流数据,初步探讨冰间湖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了排除海冰外缘区对判断冰间湖的影响,研究仅限于白令海峡完全冰封的1—4月,可得到以下结论:阿拉斯加西北沿岸海域每年冬季都会出现5个冰间湖,多数时间为紧靠大陆边缘的沿岸冰间湖,巴罗角附近海岸在3月和4月会出现位于沿岸固定冰之外的裂缝冰间湖。冰间湖面积每天都发生变化,表现出天气尺度的变化特征,经历长达数日的发展和消失的过程,与风场的转换有密切关系。离岸风有利于沿岸冰间湖的扩展,但是该海域1—4月的盛行风为东北风和北风,对于多数冰间湖而言为沿岸风,不利于冰间湖的形成,因而冰间湖有时消失长达数十日。在偏北风的影响下,太平洋入流对北部冰间湖几无作用,而对南部冰间湖的空间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
关键词
冰间湖
海冰密集度
楚科奇海
阿拉斯加
北极
-
Keywords
polynya, sea ice concentration, Chukchi Sea, Alaska, arctic
-
分类号
P731.1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