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study of fractional anisotropy values and the area of both cerebral peduncles in healthy adults 被引量:1
1
作者 Zhibin Song Suyue Pan +3 位作者 Yanling Zhou Yanjiang Dong Haimao Liang Zhengfeng Zh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797-800,共4页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was performed in 105 volunteers free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sions.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fractional anisotropy between the left and right cerebral peduncles among subjects(P 0.05)...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was performed in 105 volunteers free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sions.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fractional anisotropy between the left and right cerebral peduncles among subjects(P 0.05).The lower limit value of fractional anisotropy was 0.36,and the asymmetry ratio was 0.77.The area and lower limit value of the cerebral peduncles were 0.90 cm2 and 0.83,respectively.These results will be useful in evaluating the diagnosis of Wallerian degeneration following cerebral infar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lthy Chinese people cerebral peduncle fractional anisotropy area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the primary motor area by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rticospinal tract using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2
作者 Guojun Deng Luo Li +5 位作者 Guimei Chen Erming Zeng Xiangzuo Xiao Meihua Li Tao Hong Donghai L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4期1103-1107,共5页
Functional MRI (fMRI) is widely used as a non-invasive method for the evaluation of pre-operation motor function.However,patients with cortical function impairment,such as those with hemiparesis,can rarely achieve h... Functional MRI (fMRI) is widely used as a non-invasive method for the evaluation of pre-operation motor function.However,patients with cortical function impairment,such as those with hemiparesis,can rarely achieve hand clenching,a typical fMRI task for central sulcus identification,and the method is also of limited use in uncooperative children.Thus,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a new method for identifying primary motor areas (PMA) in such individuals.This study used corticospinal tractography to identify the PMA in 20 patients with deep-seated brain tumor.Two regions of interest were set within the brainstem for corticospinal tract (CST) fiber tracking:one at the level of the pons and the other at the level of the cerebral peduncle.The CST fiber tracking results and fMRI activation signals were merged with three-dimensional anatomic MRI findings.The consistency of identifying the PMA by CST and fMRI was analyzed.fMRI activation signals were distributed mainly in the contralateral central sulcus around the omega-shaped hand knob.The CST consistently propagated from the pons and cerebral peduncle to the suspected PMA location.There was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CST fiber tracking results and fMRI activation signals in terms of their abilities to identify the PMA.The differences between fMRI and CST fiber tracking findings may result from our functional task,which consisted only of hand movements.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is a useful brain mapping technique for identifying the PMA in paralyzed patients and uncooperative childr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 primary motor area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RACTOGRAPHY
下载PDF
Moment tensor inversion and source rupture process of the September 27, 2003 M_S=7.9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border area of China, Russia and Mongolia
3
作者 赵翠萍 陈章立 +1 位作者 郑斯华 刘杰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EI CSCD 2005年第3期255-268,378,共15页
plane with the strike of 127°, the dip of 79° and the rake of 171°. The rupture process inversion result of MS=7.9 earthquake shows that the total rupture duration is about 37 s, the scalar moment tenso... plane with the strike of 127°, the dip of 79° and the rake of 171°. The rupture process inversion result of MS=7.9 earthquake shows that the total rupture duration is about 37 s, the scalar moment tensor is M0=0.97 × 1020 N·m. Rupture mainly occurred on the shallow area with 110 km long and 30 km wide, the location in which the rupture initiated is not where the main rupture took place, and the area with slip greater than 0.5 m basically lies within 35 km deep middle-crust under the earth surface. The maximum static slip is 3.6 m. There are two distinct areas with slip larger than 2.0 m. We noticed that when the rupture propagated towards northwest and closed to the area around the MS=7.3 hypocenter, the slip decreased rapidly, which may indicate that the rupture process was stopped by barriers. The consistence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lip on the fault plane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aftershocks also supports that the rupture is a heterogeneous process owing to the presence of barri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boundary area of China Russia and Mongolia moment tensor inversion source rupture process BARRIER
下载PDF
DSI Studio软件结合DTI在脑功能区肿瘤术后运动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4
作者 高菲 牛光明 +3 位作者 陶胜忠 刘展 娄金峰 王在斌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研究DSI Studio结合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应用于脑功能区肿瘤患者术后运动功能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确诊的41例脑功能区肿瘤患者纳入研究。... 目的研究DSI Studio结合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应用于脑功能区肿瘤患者术后运动功能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确诊的41例脑功能区肿瘤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完成3.0T磁共振成像常规序列及DTI检查,分别测量患侧及健侧内囊后肢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投射区DTI参数,分析与患者MRC肌力评分及CST分级的相关性。结果患侧FA值明显低于健侧FA值(P<0.001),患侧ADC值明显高于健侧ADC值(P<0.001);患侧FA值、偏侧rFA值与CST分级呈负相关(P<0.01);ADC值、rADC值与CST分级呈正相关性(P<0.01);患侧FA值、偏侧rFA值与手术前后肌力评分程度呈正相关(P<0.01);ADC值、rADC值与CST分级呈负相关性(P<0.01);患者术前CST分级与对侧肌力呈负相关;患侧FA值,rFA值、ADC值、rADC值和CST分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分别是0.820(P<0.01)、0.796(P<0.01)、0.698(P<0.05)、0.638(P>0.05)、0.708(P<0.05)。结论DTI参数与肌力评分及CST分级对脑功能区肿瘤患者的术后运动功能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脑功能区肿瘤 DSI STUDIO 运动功能 纤维束成像 皮质脊髓束
下载PDF
基于不同气化通道类型的地下气化煤体破裂监测及扩展规律 被引量:1
5
作者 苏发强 邓启超 +5 位作者 武俊博 张涛 代孟佳 何小龙 杨君楠 余伊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845-3858,共14页
在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高温产生的热应力会导致煤体不断破裂,可能会导致气体泄漏,因此煤体破裂的实时监测与规律研究对煤炭地下气化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采用声发射(AE)监测手段对不同气化通道类型的模型实验(带底部交... 在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高温产生的热应力会导致煤体不断破裂,可能会导致气体泄漏,因此煤体破裂的实时监测与规律研究对煤炭地下气化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采用声发射(AE)监测手段对不同气化通道类型的模型实验(带底部交叉孔的垂直同轴气化通道、垂直同轴气化通道、V形连接孔气化通道)中的煤体破裂活动进行了监测,并基于监测结果研究了不同操作参数(气化剂组分和流量)以及气化通道类型对煤体破坏活动及气化区扩展的影响,然后采用矩张量分析构建的裂纹分布模型定量分析了气化过程中声发射源处的裂纹类型以及裂纹方向,从而研究煤在气化过程中的损伤和破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气化炉整体温度变化与声发射事件有非常强的相关性,在0~750℃内增加会导致声发射事件增多;实验中定位的声发射源可以较为准确的表示煤体破裂位置,通过对声发射源整体分布的监测可以预测气化区的扩展范围,垂直同轴孔模型气化区主要向两侧扩展,而V形连接孔模型的气化区则主要沿气流流动方向扩展;较高的氧体积分数以及气体流量在温度小于氧化区临界温度(900℃)时能显著地促进气化区的扩展;基于矩张量分析构建的裂纹分布模型能有效帮助研究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煤体的破裂规律,裂纹分布模型结果显示,拉伸破坏主导气化过程中煤体的破坏,裂纹总体的聚集方向接近煤层的分层方向,此外裂纹位置分布结果表明在还原区范围内裂纹的萌生与扩展活动较为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煤岩破裂 声发射 矩张量分析 气化区扩展
下载PDF
吴忠—灵武地区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时空特征及预报效能分析
6
作者 许英才 曾宪伟 罗国富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1-542,共12页
通过计算2003—2021年吴忠—灵武地区M_(L)≥2.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利用震源机制解结果和叠加应力场反演方法计算了吴忠—灵武地区的应力张量方差,得到应力张量方差的空间和时序分布特征,分析吴忠—灵武地区4次M_(S)≥4.0地震和该地区震... 通过计算2003—2021年吴忠—灵武地区M_(L)≥2.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利用震源机制解结果和叠加应力场反演方法计算了吴忠—灵武地区的应力张量方差,得到应力张量方差的空间和时序分布特征,分析吴忠—灵武地区4次M_(S)≥4.0地震和该地区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的关系,提取了该地区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预测指标,并讨论了其预报效能。结果表明,2003—2021年吴忠—灵武地区的应力张量方差空间值范围主要介于0.13~0.22之间,以38.1°N为分界线,呈现南低北高的分区特征,4次M_(S)≥4.0地震均发生在应力张量方差高低值的过渡区域附近,应力张量方差的时序图存在两处显著的“异常”变化,其变化特征为应力张量时序方差持续低于0.1且维持1年左右,并呈现显著的“V”型变化,该两处“V”型变化之后各自对应了2012年永宁M_(S)4.6和2021年灵武M_(S)4.0地震,即震前其应力张量时序方差均经历了“下降—转折—回升—发震”的变化,回升到发震的时间间隔约为1年左右。该地区的预报效能分析结果认为,可以将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作为吴忠—灵武地区M_(S)≥4.0地震的中长期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忠—灵武地区 震源机制一致性 应力张量方差 预报效能
下载PDF
基于结构张量筛选和局部对比度分析的空中红外小目标检测算法
7
作者 何邦盛 王忠华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69-1176,共8页
针对复杂云层背景下红外小目标检测的虚警现象和实时性要求,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张量筛选和局部对比度分析的新算法。结合目标区域结构张量最大特征值大于其他背景区域结构张量最大特征值的特点,滤除大部分非目标区域,保留少量可疑区域,再... 针对复杂云层背景下红外小目标检测的虚警现象和实时性要求,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张量筛选和局部对比度分析的新算法。结合目标区域结构张量最大特征值大于其他背景区域结构张量最大特征值的特点,滤除大部分非目标区域,保留少量可疑区域,再对可疑区域进行局部对比度计算,能够增强目标、抑制残留背景,并有效减少计算量。算法步骤如下:首先,在滑动窗口捕获的局部图像区域内构建结构张量矩阵,将最大特征值大于特定阈值的区域标记为可疑区域;然后,对可疑区域进行比差联合型局部对比度计算,生成显著度图;最后,利用自适应阈值分割实现小目标的分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复杂云层背景下具有更高的检测率、更低的虚警率以及更少的运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小目标检测 可疑区域筛选 结构张量 局部对比度
下载PDF
地理位置大数据支持下的武汉人群活动模式识别与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罗茜 焦利民 《时空信息学报》 2023年第1期86-94,共9页
探究城市人群活动模式有助于理解人群与城市空间的交互作用及影响机制。本文以武汉都市发展区为例,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利用Tucker张量分解法和K-means聚类挖掘城市人群活动模式特征。结果表明:①用张量分解法处理地理位置大数据从多维... 探究城市人群活动模式有助于理解人群与城市空间的交互作用及影响机制。本文以武汉都市发展区为例,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利用Tucker张量分解法和K-means聚类挖掘城市人群活动模式特征。结果表明:①用张量分解法处理地理位置大数据从多维度揭示城市人群活动时空模式是有效的;武汉都市发展区人群活动可分解为三种每日时间段模式、两种日常周期模式和五种地理空间模式,反映出武汉城市人群活动在时间段、周期和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②得到四个层次空间结构,呈现为城市中心依次向外的圈层结构,各个聚类中以生活服务、购物服务、公司企业三种兴趣点功能为主。本研究可为优化城市管理和空间规划决策支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讯位置大数据 城市人群活动 时空分布 Tucker张量分解 武汉都市发展区
下载PDF
Broca失语症语言功能区相关白质结构的DTI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红燕 孙学进 +5 位作者 戴建平 张玉梅 李少武 艾林 高培毅 张迅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TI)对Broca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区相关纤维结构进行研究,探讨Broca失语症脑内白质结构改变的特征。方法:使用Siemens Trio 3.0T MR扫描机对30例Broca失语症患者和20例健康成人进行常规序列及DTI扫描,在Siemens ... 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TI)对Broca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区相关纤维结构进行研究,探讨Broca失语症脑内白质结构改变的特征。方法:使用Siemens Trio 3.0T MR扫描机对30例Broca失语症患者和20例健康成人进行常规序列及DTI扫描,在Siemens Leonado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计算Broca区、Wernicke区及弓状束的各向异性(FA)参数。结果:30例Broca失语症病变均位于左侧大脑半球。失语组左、右侧Broca区FA平均值分别为0.208±0.053及0.284±0.056,对照组左侧Broca区FA平均值为0.296±0.054,失语组左侧Broca区FA平均值与右侧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失语组Wernicke区FA平均值左、右两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445>0.05);失语组左侧弓状束FA平均值较右侧及对照组左侧降低(以前部及中部为著),且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均<0.001)。结论:语言功能区的损伤可引起Broca失语症,其纤维通路的损伤亦可导致失语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功能区 扩散张量成像 失语 经皮质运动性
下载PDF
阻抗张量分解技术在桂北地区AMT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孔志召 赵璐 +2 位作者 艾虎 魏滨 王泽霞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4年第5期1045-1050,共6页
针对AMT测量中由于地表局部不均匀体影响引起的电场畸变效应,以及测线方向与构造走向不垂直等问题引起的一些反演偏差,以桂北地区为例,通过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阻抗张量分解,找到最佳的主轴方位,利用有限的资料,提取一维、二维偏离度等信... 针对AMT测量中由于地表局部不均匀体影响引起的电场畸变效应,以及测线方向与构造走向不垂直等问题引起的一些反演偏差,以桂北地区为例,通过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阻抗张量分解,找到最佳的主轴方位,利用有限的资料,提取一维、二维偏离度等信息,并对电性结构的维性特征进行分析,最后使用最佳主轴方位角进行反演,从而得到了符合实际地质情况的反演电阻率断面。与钻孔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分析地电结构的维性特征,有利于识别隐伏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北地区 阻抗张量分解 主轴方向 AMT 视电阻率
下载PDF
首都圈地区震源机制解综合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武敏捷 武安绪 +4 位作者 徐平 林向东 董鸿燕 辛雪侠 李腊月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3-401,共9页
对首都圈地区2002年1月~2010年6月619个ML≥2.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且依据区域构造特征将首都圈划分为3个区域,用聚类统计方法中的最长距离法对各分区的机制解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了各分区的构造应力张量特征... 对首都圈地区2002年1月~2010年6月619个ML≥2.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且依据区域构造特征将首都圈划分为3个区域,用聚类统计方法中的最长距离法对各分区的机制解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了各分区的构造应力张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首都圈地区震源机制解P轴方位的优势分布为NNE-NEE向,T轴方位的优势分布为NNW-NWW向,绝大多数地震震源处的应力场以水平作用为主,破裂以水平走滑为主。首都圈西部最大主压应力方位为NE75°,中部最大主压应力方位为NE62°,东部最大主压应力方位近EW向,区域构造应力场以水平向挤压为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系统聚类 应力张量 首都圈
下载PDF
利用地震矩张量与GPS资料推算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能量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12
作者 荆燕 李宏 +6 位作者 熊玉珍 范良龙 张世中 孙起伟 董建业 刘凤秋 王海忠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8-114,共7页
在一次地震轮回时间段内,对于某个相对统一和完整的体系,应变能的积累与释放基本等量。地震资料得到的地壳变形场是现今地壳应变能已得到释放后的一种表现,而GPS资料得到的地壳变形场中则既包含地壳应变能量的释放量,也包含积累量。结... 在一次地震轮回时间段内,对于某个相对统一和完整的体系,应变能的积累与释放基本等量。地震资料得到的地壳变形场是现今地壳应变能已得到释放后的一种表现,而GPS资料得到的地壳变形场中则既包含地壳应变能量的释放量,也包含积累量。结合中国大陆及其邻区的地质构造与活动地块分布特点,将研究区划分为32个独立的分区。在此基础之上,利用地震和GPS资料分别计算得到了两组单位体积能量积累率,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本次地震轮回中大多数区域的地壳应变能量已基本释放完毕,我国境内只有青藏北部、川滇、昆仑、阿尔金等几个地区的地壳应变能量积累偏高,仍具有发生较强地震的可能性,是今后地震预测研究应该重点关注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能积累 地震矩张量 强震区预测 地壳运动
下载PDF
DTI各向异性分数与椭球面积比在儿童特发性全面性癫痫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玉珍 尹秋凤 +4 位作者 郑慧 周敏雄 徐冬溶 刘明 汪登斌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89-1594,共6页
目的:探讨DTI各向异性分数(FA)和椭球面积比(EAR)在特发性全面性癫痫(IG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脑电图对发作间期痫样放电(IED)的定侧结果,将33例IGE患儿分为3组,IGE-A组15例(双侧IED),IGE-B组9例(左侧IED),IGE-C组9例(右侧IED)。将3... 目的:探讨DTI各向异性分数(FA)和椭球面积比(EAR)在特发性全面性癫痫(IG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脑电图对发作间期痫样放电(IED)的定侧结果,将33例IGE患儿分为3组,IGE-A组15例(双侧IED),IGE-B组9例(左侧IED),IGE-C组9例(右侧IED)。将32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NC),并根据年龄、性别分别与A、B、C组相匹配的方法,进一步分为NC-A组、NC-B组和NC-C组,显示阈值为50个体素(Px)。结果:IGE-A和NC-A组比较,FA和EAR异常分布最大区域为左侧半球额叶和颞叶脑白质,EAR异常还见于右中央颞区(222 Px)、顶叶(198 Px)、脑下回(126 Px)、中央后回(125 Px)等右侧大脑半球白质区域。与NC-B组比较,IGE-B组的FA和EAR异常分布区位于左侧大脑白质梭状回和枕叶,此外左额叶(65Px)白质内有少量EAR异常区域。IGE-C与NC-C组比较,FA和EAR异常改变均位于左侧大脑半球,EAR异常区的体素簇范围较FA体素簇大(169 vs.50 Px),EAR图还显示了左侧颞叶(123 Px)、左侧颞中回(112 Px)和颞上回(111 Px)等部位白质及灰质的异常改变。结论:EAR和FA均可反映IGE脑白质异常,EAR比FA更敏感,能发现更多白质异常区域,可用于人类脑部病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分数 椭球面积比 扩散张量成像 癫痫 儿童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联合电生理监测在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玉海 刘宏毅 +13 位作者 张锐 胡新华 杨坤 刘永 何升学 钱春发 邹元杰 章文斌 陈永严 杨纶先 黄庆玖 刘翔 陆军 阮义峰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35-339,343,共6页
目的研究多模态影像联合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保护脑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语言区和55例运动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功能磁共振定位功能区,弥散张量成像显示重要传导束,融合多模态影像构建功能... 目的研究多模态影像联合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保护脑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语言区和55例运动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功能磁共振定位功能区,弥散张量成像显示重要传导束,融合多模态影像构建功能神经导航,术中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定位中央沟,并运用皮层-皮层下电刺激技术监测语言区、运动区和皮层下重要神经传导束,在保护功能前提下尽可能切除病灶。术后评价肿瘤切除程度和神经功能。结果 5例语言区胶质瘤和30例病变毗邻运动皮层胶质瘤患者术前功能磁共振成功定位功能区,通过弥散张量成像3例语言区胶质瘤和42例运动区胶质瘤患者分别重建出弓状束和锥体束。术中电刺激语言区和运动区检出率分比为100%和92.7%;92.7%的运动区肿瘤患者可通过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技术定位中央沟。术中神经导航对手术具有指导作用。肿瘤影像全切率86.7%,术后功能保留率91.7%。结论运用多模态影像技术有助于术前定位脑功能区,功能神经导航有助于术前规划、术中引导病灶切除,但需注意影像漂移。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是定位和保护脑功能结构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影像 功能区 电生理监测 功能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 胶质瘤
下载PDF
术前DTT在运动区脑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肖胜 刘金 袁学刚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8-481,共4页
目的通过对脑运动区肿瘤术前行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素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技术,了解肿瘤对同侧皮质脊髓束(Cortico Spinal Tract;CST)的影响情况,从而探讨DTT技术在运动区脑肿瘤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指引作用,进一步指... 目的通过对脑运动区肿瘤术前行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素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技术,了解肿瘤对同侧皮质脊髓束(Cortico Spinal Tract;CST)的影响情况,从而探讨DTT技术在运动区脑肿瘤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指引作用,进一步指导临床手术及术后肢体功能康复锻炼。方法对2013年09月~2016年06月诊治的32例运动区脑肿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行DTT检查,了解肿瘤与周边神经纤维束的关系,从而进行手术规划,并对患者术前、术后功能恢复进行早期评估。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 32例患者术后均顺利出院,患者3个月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与早期DTT技术评估结果高度一致。结论 DTT通过早期了解神经纤维束与肿瘤的关系,能够准确评估患者术后远期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有效地指导临床康复工作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运动区 脑肿瘤
下载PDF
基于裂隙量测法的新立矿区工程岩体渗透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国庆 马凤山 +2 位作者 邓清海 王成 王春山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4-57,91,共5页
新立矿区主要可采矿体分布于海底岩体中,查明矿区工程岩体的渗透特征对保障海底采矿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综合分析新立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以现场调查的岩体结构面几何数据为基础,开发了渗透系数张量计算程序,计算... 新立矿区主要可采矿体分布于海底岩体中,查明矿区工程岩体的渗透特征对保障海底采矿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综合分析新立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以现场调查的岩体结构面几何数据为基础,开发了渗透系数张量计算程序,计算了岩体综合渗透系数,根据前期的压水试验结果修正了计算结果,修正后的结果表明矿区-105,-135水平工程岩体整体上呈弱透水性,局部呈微透水性,-165水平岩体整体上呈微-弱透水性;岩体渗透性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海底采矿 渗透系数张量 新立矿区
下载PDF
融合DTI及BOLD成像在脑功能区肿瘤神经导航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叶新运 蒋秋华 +8 位作者 冯秋女 杨瑞金 张震宇 冯开明 唐知己 宋海民 胡坤 张珍华 张金石 《现代医院》 2016年第9期1257-1259,共3页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融合血氧水平依赖成像技术(BOLD)指导脑功能区肿瘤神经导航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在2011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37例涉及运动区的脑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DTI融合BOLD影像导航)19...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融合血氧水平依赖成像技术(BOLD)指导脑功能区肿瘤神经导航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在2011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37例涉及运动区的脑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DTI融合BOLD影像导航)19例及对照组(仅DTI影像导航)18例,两组患者均行脑功能区肿瘤神经导航术,利用SPSS 19.0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肿瘤全切率50%低于试验组肿瘤全切率73.68%(P<0.05);对照组术后致残率61.11%高于试验组术后致残率36.84%(P<0.05);预后评估:对照组KPS评分(79.11±13.14)分低于试验组KPS评分(90.00±4.88)分,对照组优良率38.90%低于试验组优良率63.20%(P<0.05)。结论 DTI联合BOLD技术应用于功能区脑肿瘤的导航手术,能更清晰地显示脑功能区的解剖学信息,有利于最佳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案的设计,对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及最大限度地保留运动功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脑肿瘤 功能区 神经导航
下载PDF
DTI及Tractography对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症的语言功能区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学进 戴建平 +5 位作者 陈红燕 艾林 田胜勇 张玉梅 庞瑞麟 张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 利用DTI及纤维追踪技术对语言功能区神经纤维分析 ,试图揭示原发性进行性失语主要白质结构的改变。方法 男 ,5 6岁 ,语言能力进行性下降 3年。SIEMENSTrio 2 0 0 3T完成全脑MRI和DTI数据收集和后处理。结果 常规MRI额叶、颞叶... 目的 利用DTI及纤维追踪技术对语言功能区神经纤维分析 ,试图揭示原发性进行性失语主要白质结构的改变。方法 男 ,5 6岁 ,语言能力进行性下降 3年。SIEMENSTrio 2 0 0 3T完成全脑MRI和DTI数据收集和后处理。结果 常规MRI额叶、颞叶轻度萎缩。DTI左Broca区与其他脑区间纤维联系减少 ,三角区与Wernicke区无纤维联络。左侧Wernicke通过弓状纤维到达额叶岛盖部的纤维减少。Broca及Wernicke区平均FA及纤维束较正常人减少。结论 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区的纤维减少 ,脑内语言功能区纤维结构及其与其他脑区间纤维联系是语言功能完成的结构基础 ,尤其是前后语言功能区之间的弓状纤维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进行性失语 扩散张量成像 神经纤维束 BROCA区 wernicke区
下载PDF
东大别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泽民 张炳 +4 位作者 周冬瑞 谢石文 倪红玉 赵朋 朱虹 《华北地震科学》 2018年第2期23-27,共5页
搜集了东大别地区震源机制解资料,利用应力张量平均法、FMSI法计算得出该地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空间分布特征并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地区最大主压应力轴方位为近EW或NEE向,最小主压应力轴方位为近NS或NNW向,应力轴的倾角较小;应力张... 搜集了东大别地区震源机制解资料,利用应力张量平均法、FMSI法计算得出该地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空间分布特征并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地区最大主压应力轴方位为近EW或NEE向,最小主压应力轴方位为近NS或NNW向,应力轴的倾角较小;应力张量平均法计算结果显示西边界的最大主压应力轴方位为91°,东边界的最大主压应力轴方位为267°;FMSI方法计算结果显示,西边界的最大主压应力轴方位为87°,东边界的最大主压应力轴方位为2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大别地区 构造应力场 应力平均张量法 FMSI
下载PDF
2003年9月27日中、俄、蒙边界M_S7.9地震震源机制及破裂过程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赵翠萍 陈章立 +1 位作者 郑斯华 刘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7-249,共13页
从IRIS全球数字地震台网长周期记录中,选取震中距位于30°~90°的垂直向远震P波资料,反演了2003年9月27日中、俄、蒙边界MS7.9地震及10月1日MS7.3强余震的地震矩张量解,研究了MS7.9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参考余震的空间分布及周... 从IRIS全球数字地震台网长周期记录中,选取震中距位于30°~90°的垂直向远震P波资料,反演了2003年9月27日中、俄、蒙边界MS7.9地震及10月1日MS7.3强余震的地震矩张量解,研究了MS7.9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参考余震的空间分布及周围断层走向,确定MS7.9地震发震断层走向127°、倾角为79°、滑动角为171°.MS7.9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结果表明,整个破裂过程持续了37s,释放标量地震矩0.97×1020N·m.破裂主要发生在长110km,宽30km的中地壳以上,最大位错3.6m.起始破裂处不是滑动量最大的地方.断层面上显示出两个显著的、滑动量超过2.0m的破裂区.破裂传播至MS7.3震源区附近时,滑动量迅速减小,显示出破裂传播过程的受阻停止,反映了障碍体引起的破裂过程的不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蒙边界地震 矩张量反演 震源破裂过程 障碍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