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s of elements in soil from typical area of Pearl River Delta economic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Lei Dou Shu-Zhen Shen Hai-Yan Du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99-310,共12页
Dongguan City, located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economic zone of China, is famous for its rapid developing township-enterprises in the past 30 years. A total of 759 composite soil samples, including 606 surface soil s... Dongguan City, located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economic zone of China, is famous for its rapid developing township-enterprises in the past 30 years. A total of 759 composite soil samples, including 606 surface soil samples and 153 deep soil samples, have been collected in the city. These samples have been analyzed for 13elements(Al, As, Cu, Cd, Co, Cr, Fe, Hg, Mn, Ni, Pb, Si,and Zn) and other parameters(p H values and organic matter)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anthropic activities on the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to identif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and their possible sourc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threshold of the second grade of the Soil Environment Quality Standard in China(GB15618-1995) and the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this area is comparatively good. But in comparison with local soil geochemical baseline values, As,Cd, Cu, Hg, Pb, and Zn have accumulated remarkably.Specifically,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As, Cd, Cu, and Hg in the small part samples of the west plain and central areas are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second-grade quality standard, indicating some level of contamination. Multivariate and geostatistical methods have been applied to differentiate the influences of natural processes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urface soils in the study area. Cluster and factor analyses result in the grouping of Al, As, Cr, Cu, Fe, Ni, and Si into factor F1; Co, Mn, Pb, and Zn into F2; and Cd and Hg into F3.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three factors may be well demonstrated by geostatistical analysis. It is shown that the first factor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 natural source controlled by parent material. The second factor could be referred to as ‘‘industrial and traffic pollution sources' '. The source of the third factor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long-term anthropic activities, including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fossil fuel consumption, and atmospheric depo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元素分布特征 土壤样品 土壤重金属含量 典型区 广东省 土壤环境质量 交通污染源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上游煤矿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其对固碳服务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泽民 刘博 关潇 《环境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0-201,共12页
明晰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区域碳储量的影响,是“双碳”目标背景下推进矿区低碳减排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多源数据集,使用InVEST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缓冲区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识别了1990-2020年黄河流... 明晰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区域碳储量的影响,是“双碳”目标背景下推进矿区低碳减排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多源数据集,使用InVEST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缓冲区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识别了1990-2020年黄河流域上游13个大中型煤矿区的土地利用类型时空变化,评估了不同矿区及其周边不同距离缓冲区的固碳服务能力,并对二者的关联度进行分析,旨在厘清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固碳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0-2020年煤矿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草地、未利用地、林地和耕地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转移为主,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以288.8 hm^(2)/a的速度持续扩张.(2)1990-2020年不同时段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单一动态度均为正值,草地和未利用地则均为负值,其中2010-2015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综合动态度均较高,2015-2020年则均相对较低,并且露天开采方式矿区土地利用强度远高于井工开采方式.(3)1990-2020年各矿区内单位面积年固碳量在0.7~4.1 Mg/hm^(2)之间,在时间上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并且在距离矿区50 km范围内,距离越远,平均单位面积年固碳量越高,影响程度逐渐下降.(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单位面积年固碳量的平均关联度从高到低表现为未利用地>耕地>草地>林地>水体.研究显示,黄河流域上游煤矿区开发过程中未利用地和耕地面积的变化是矿区生态系统固碳服务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上游 煤矿区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固碳服务 缓冲区分析
下载PDF
黄河金三角地区城市O_(3)污染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靳宁 王亚俊 +3 位作者 李丹 何亮 王成 李艳林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2-513,共12页
黄河金三角地区空气质量的改善是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体现,科学认识O_(3)浓度时空演变和污染特征对于该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融合地面观测和卫星遥感反演O_(3)浓度数据,采用统计分析、趋势分析及热... 黄河金三角地区空气质量的改善是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体现,科学认识O_(3)浓度时空演变和污染特征对于该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融合地面观测和卫星遥感反演O_(3)浓度数据,采用统计分析、趋势分析及热点分析的方法揭示黄河金三角地区O_(3)浓度的年、季节和月尺度以及空间变化特征,探究O_(3)污染等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黄河金三角地区2015−2022年4个地级市大气中O_(3)浓度呈升高趋势,O_(3)年均浓度表现为运城市(105μg/m^(3))>临汾市(103μg/m^(3))>三门峡市(97μg/m^(3))>渭南市(95μg/m^(3)).②O_(3)季均浓度总体表现为夏季(146μg/m^(3))>春季(113μg/m^(3))>秋季(83μg/m^(3))>冬季(59μg/m^(3)).③1−12月O_(3)浓度呈现抛物线的变化特征(5−9月偏高).④空间分布上,O_(3)浓度最大值和平均值的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河金三角地区东北到西南方向,低值区域分布在西北和东南方向,O_(3)浓度最小值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此相反.⑤黄河金三角地区1−12月O_(3)浓度在北部、中部和南部均呈现高值和低值交替出现的空间聚集特征.NPP/VIIRS-O_(3)聚集区主要分布在该地区北部的5个区县,GDP-O_(3)聚集区零散分布在该地区的7个区县.⑥2015−2022年黄河金三角地区4个地市O_(3)不同污染等级的天数表现为优良(199 d)>轻度污染(123 d)>中度污染(46 d)>重度污染(7 d)>严重污染(0 d),优良和轻度污染的天数较多且优良的天数占到50%以上,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出现的天数表现为夏季(77 d)>春季(58 d)>秋季(27 d)>冬季(6 d),优良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则正好相反.研究成果对于揭示黄河金三角地区O_(3)时空演变规律及污染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金三角地区 O_(3)污染 时空变化特征 卫星遥感反演 经济影响
下载PDF
“Choosing the Refined”and“Collecting the Essential”and the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in the Area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during the Song Dynasty—An Examination of Traditional Research Methods in Economic History
4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1年第2期136-144,共9页
关键词 and the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in the area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and Collecting the Essential An Examination of Traditional Research Methods in economic History Choosing the Refined
原文传递
不同水分调控对沿黄灌区向日葵水分利用影响研究
5
作者 何锐 佟长福 +2 位作者 王军 张晔 栗永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5,共8页
为探究达拉特旗黄河南岸灌区向日葵根系吸水来源及其利用策略,通过测定达拉特旗黄河南岸灌区向日葵木质部水及其各种潜在水源(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δD和δ18O),利用直接对比法和MixSIAR模型研究对比不同灌溉制度下... 为探究达拉特旗黄河南岸灌区向日葵根系吸水来源及其利用策略,通过测定达拉特旗黄河南岸灌区向日葵木质部水及其各种潜在水源(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δD和δ18O),利用直接对比法和MixSIAR模型研究对比不同灌溉制度下向日葵不同生育期水分来源及各水源利用差异。结果表明,向日葵在苗期、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吸水深度分别在0~30、0~50、0~70和30~90 cm土层。不同灌溉量下,向日葵的主要吸水层具有一定的差异。0~10、10~30、30~50、50~70、70~90 cm深度土壤水和地下水对向日葵平均贡献比例分别为22.17%、17.99%、18.74%、14.68%、15.97%和10.45%。通过相关性分析,50 cm以下土层水分贡献对产量提高有利,0~10 cm土壤水、30~50 cm土壤水和地下水利用对灌溉水利用效率具有正相关关系。设置灌溉定额为187.5 mm时能显著提高产量,灌溉定额为100 mm时,能显著提升灌溉水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同位素 水分来源 根系吸水 吸水深度 水分调控 黄河南岸灌区 向日葵
下载PDF
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效遥感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立富 杨勇 +1 位作者 张瀛丹 孙旭伟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3期8-14,共7页
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也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长期以来,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生态系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并导致水源涵养功能有所减弱。自... 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也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长期以来,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生态系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并导致水源涵养功能有所减弱。自2000年以来,国家在此开展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通过对生态系统现状及变化特征的监测,可实现对生态工程实施成效的评价和主要生态问题的识别,有助于提升生态保护规划建设及管护决策的科学性。本研究以多源遥感数据为信息源,在提取2000—2020年生态系统类型与质量参数的基础上,系统分析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生态系统结构、质量现状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20年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生态系统整体以高盖度植被为主,生态系统状况良好。整体上生态系统结构和质量的多年变化幅度均较小,生态系统基本稳定,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局部地区草原退化、沙化和沼泽面积萎缩等生态问题依然存在,生态保护与建设仍处于关键阶段,建议针对生态系统退化区域加大力度实施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黄河 水源补给区 生态功能 生态成效 遥感
下载PDF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景观规划分析
7
作者 张烨 丁楠 《河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28-30,共3页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是郑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中的起步区,其整体景观规划对于起步区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的概况、景观规划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今后该区域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重要...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是郑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中的起步区,其整体景观规划对于起步区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的概况、景观规划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今后该区域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 景观规划
下载PDF
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提升对策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化齐 尹立河 +3 位作者 李彦娥 马洪云 李成柱 孙巧银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6-203,共8页
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区是自治区各种生产要素最为集中的地区,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采用修正当量因子法估算了5大生态系统11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明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内部结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提出价值提升的对策... 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区是自治区各种生产要素最为集中的地区,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采用修正当量因子法估算了5大生态系统11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明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内部结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提出价值提升的对策建议,服务黄河流域宁夏段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结果表明: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盆地和山区高,荒漠和丘陵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水文调节、气候调节、水资源供给和气体调节服务为主,所占比重分别为59.07%、8.97%、5.02%、4.9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长趋势,与经济发展速度相比仍处于低协调度状态,下一步应在保护生态功能,兼顾美学价值的前提下,加强荒漠和丘陵地带的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发展,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分布特征 宁夏沿黄经济区
下载PDF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评价与问题区域识别 被引量:14
9
作者 郭宇 姚亦锋 +1 位作者 王振波 任传堂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69-2582,共14页
长江经济带已成为我国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阵地。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构建以水系统为纽带的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加权法、空间自相关、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探究2018年长江经济带130个城市绿色发展及各子系统耦合协... 长江经济带已成为我国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阵地。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构建以水系统为纽带的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加权法、空间自相关、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探究2018年长江经济带130个城市绿色发展及各子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的空间格局,并对绿色发展的问题区域进行分类识别。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呈由下游、中游至上游递减趋势;各主体功能区绿色发展指数表现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重点开发区。(2)绿色发展各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值位于0.365—0.656之间,多处于濒临失调和勉强协调的临界区间,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3)从长江经济带整体来看,长江中上游地区绝大部分城市绿色发展主要受资源利用和产业发展水平偏低,及由此带来的生态和生活问题限制,且长江中上游地区各省会或直辖市对区域内其他城市绿色发展带动能力不足。从主体功能区视角来看,优化开发区以生态问题为主,仅上海和嘉兴两市;重点开发区以生态和生产问题为主,集中于武汉都市圈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内部;限制开发区以生产和生活问题为主,主要位于省际边界型城市地区。最后综合问题识别结果,分别对长江经济带各主要问题区域绿色发展路径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评价 主体功能区 耦合协调 问题区域识别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黄河中游经济区政府绿色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金融效率的门槛效应 被引量:5
10
作者 康晓虹 朱天奇 李文龙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57,共7页
合理利用政府绿色投资对促进黄河中游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基于2011-2019年黄河中游经济区4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测算各地级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将政府绿色投资和金融效率同时纳入研究框架,探究政府绿色投资、金融效率... 合理利用政府绿色投资对促进黄河中游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基于2011-2019年黄河中游经济区4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测算各地级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将政府绿色投资和金融效率同时纳入研究框架,探究政府绿色投资、金融效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黄河中游经济区政府绿色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效应和负向溢出效应;(2)黄河中游经济区金融效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效应和正向溢出效应;(3)黄河中游经济区政府绿色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单重门槛效应,在金融效率的调节下,政府绿色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影响。由此,提出黄河中游经济区政府应加强区域一体化建设以及合理调整政府绿色投资额度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经济区 政府绿色投资 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效率
下载PDF
黄河源区生态压力分析:以甘南为例
11
作者 叶进红 李鲜苗 杜柏锋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67-72,共6页
根据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承载力等相关指标进行测算,并对其生态压力水平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甘南州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较小,人均生态足迹变化呈现倒“U”型特征。目前条件下,甘南州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但... 根据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承载力等相关指标进行测算,并对其生态压力水平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甘南州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较小,人均生态足迹变化呈现倒“U”型特征。目前条件下,甘南州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但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不断改变,生态系统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生态承载力 生态功能区 生态压力 甘南
下载PDF
淮海经济区黄河故道沿线非遗文化景观基因识别与意象特征
12
作者 司然 王宇灿 沈山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淮海经济区黄河故道沿线非遗具有历史悠久、类型齐全、分布集聚的特征.基于景观基因理论,选取60项代表性非遗,从非遗表现形式、演变特征、传承特征和民俗信仰4个维度构建非遗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运用文本分析法、共词分析法和案例分... 淮海经济区黄河故道沿线非遗具有历史悠久、类型齐全、分布集聚的特征.基于景观基因理论,选取60项代表性非遗,从非遗表现形式、演变特征、传承特征和民俗信仰4个维度构建非遗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运用文本分析法、共词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识别区域非遗整体文化景观基因.凝练出黄河故道非遗自然雄浑、兼收并蓄、力求原真和积极进取4大意象.基于地方非遗特征和景观基因识别结果,建议建设黄河故道文化生态保护区推进非遗系统性保护,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内涵,延续文化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淮海经济区 黄河故道 景观基因 意象特征
下载PDF
基于适宜性分析的黄河首曲地区生态旅游功能区划研究 被引量:44
13
作者 张爱平 钟林生 +1 位作者 徐勇 周凤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6838-6847,共10页
黄河首曲地区具有突出的生态功能和较高的旅游价值,研究选取距水域湿地距离、草地覆盖情况、森林覆盖情况、海拔高度、坡度和偏远程度6个表征地区自然性的标准,采用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河首曲地区生态旅游适宜性进行了... 黄河首曲地区具有突出的生态功能和较高的旅游价值,研究选取距水域湿地距离、草地覆盖情况、森林覆盖情况、海拔高度、坡度和偏远程度6个表征地区自然性的标准,采用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河首曲地区生态旅游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首曲自然保护区要求对研究区进行了旅游功能区划。研究区生态旅游适宜性可划分为五级,Ⅰ级适宜度最低,适合开发一般的生态旅游或大众旅游,V级地区适宜度最高,原生态景观价值突出,但环境敏感性也高,宜发展严格生态旅游,以最大化保护生态环境。出于协调旅游功能与生态功能的统一以实现地区生态景观可持续利用的目的,研究区被划分为3类功能区、8类功能亚区,且均具有各自特殊的主导和辅助服务功能。研究最后根据各功能区、亚区的特殊服务功能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以促进生态旅游的合理性规划及未来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性分析 功能区划 生态旅游 黄河首曲地区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互动度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贤赵 王渊 +3 位作者 张勇 田艳林 王春芝 王志强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7-132,共6页
经济与环境互动发展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以黄河三角洲核心区域东营市和滨州市为例,构建了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互动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选用主成份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应用互动度对黄河三角洲... 经济与环境互动发展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以黄河三角洲核心区域东营市和滨州市为例,构建了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互动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选用主成份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应用互动度对黄河三角洲地区2001—2011年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互动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东营市、滨州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互动度11年间整体呈上升趋势,互动水平由一般互动发展型向中等互动发展型演进,但生态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在空间分布上,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互动度在由低到高的演进过程中呈现出由分散到集中的趋势,即较高水平的县(区)相对集中分布,但县(区)之间互动水平空间差异明显。最后,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与环境互动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 互动度 黄河三角洲地区
下载PDF
我国区域干旱特征及干旱灾害应对措施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方红远 甘升伟 余莹莹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19,共4页
以区域干旱特征分析以及干旱灾害应对策略研究为目的,阐述我国南、北方两种不同地域类型的区域干旱成因和基本特征,指出黄淮海区域的干旱特征主要表现在天然水资源短缺引发的系统性深度供需矛盾,以及晴热少雨气候加剧这种矛盾而产生的... 以区域干旱特征分析以及干旱灾害应对策略研究为目的,阐述我国南、北方两种不同地域类型的区域干旱成因和基本特征,指出黄淮海区域的干旱特征主要表现在天然水资源短缺引发的系统性深度供需矛盾,以及晴热少雨气候加剧这种矛盾而产生的持续干旱灾害;南方地区的干旱特征主要表现在晴热少雨气候导致枯水年或连续枯水年出现,以及地理气候特征和供水工程容量不足等因素产生的年内季节性干旱缺水.此外,一般性地描述了干旱灾害的危害,并从防旱抗旱的组织管理基础措施、技术性措施、农村(或农业)防旱措施、城市防旱措施以及干旱应急对策等5个方面提出了干旱灾害的系统性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特征 旱灾 北方地区 黄淮海区域 南方地区 防旱措施
下载PDF
最近50a来莱州湾西—南部潮流动力演变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蒙蒙 王庆 +3 位作者 张安定 王红艳 刘亚龙 王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76,共9页
根据1959、1984、2002年测量的海图,基于二维浅水方程分别构建了3个年份的莱州湾潮流场模型,研究了最近50a来莱州湾西—南部潮流动力演变规律,揭示黄河河口沙嘴形成演变对莱州湾西—南部潮流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最近50a中在沙嘴外围... 根据1959、1984、2002年测量的海图,基于二维浅水方程分别构建了3个年份的莱州湾潮流场模型,研究了最近50a来莱州湾西—南部潮流动力演变规律,揭示黄河河口沙嘴形成演变对莱州湾西—南部潮流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最近50a中在沙嘴外围一直存在弧形高流速带,在弧形高流速带外围又有潮流剪切锋,潮流剪切锋包括内涨外退式和内退外涨式两类。随着河口沙嘴的不断向海延伸,莱州湾西—南海域的等潮位线呈以沙嘴为中心的辐射式格局;弧形高流速带整体向外海移动,其范围和流速也随之不断增大;剪切锋历时变长、间隔时间变短、南北跨度变大;但弧形高流速带和潮流剪切锋始终位于青坨子以北海域。对照同期海岸地貌演变,在弧形高流速带、潮流剪切锋等共同作用下,大部分黄河入海泥沙的输运路径和沉降范围仅限于青坨子以北,导致海岸地貌以此为界呈现显著的差异性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场 高流速带 潮流剪切锋 黄河口沙嘴 莱州湾西一南部 青坨子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媛 李甲亮 +4 位作者 程建光 刘庆 田家怡 赵怀浩 管银屏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45-50,57,共7页
采用谢高地分类系统和评价方法分析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区域分布,并与Costanza分类系统和评估方法进行了对比。从生态类型来看,湿地、森林、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 采用谢高地分类系统和评价方法分析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区域分布,并与Costanza分类系统和评估方法进行了对比。从生态类型来看,湿地、森林、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占总价值的63.3%,20.7%,15.6%,0.43%。从生态服务功能来看,废物处理、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等方面的价值较大,分别占总价值的23.37%,21.88%,2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高效生态经济区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生态系统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开发对中部崛起的影响与对策 被引量:24
18
作者 马勇 黄猛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8-301,共4页
通过长江经济带和中部地区在区位、交通和经济上的关联分析,以及长江经济带对中部地区发展格局、区域功能、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依托长江经济带开发实现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中部崛起 影响与对策 中部地区 关联分析 发展格局 区域功能 产业发展 战略思路 区位 交通
下载PDF
沿海生态地区空间均衡内涵界定与状态评估——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20
19
作者 程钰 任建兰 +1 位作者 侯纯光 任梅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3-91,共9页
以沿海生态地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例,运用组合类型方法测度空间均衡状态,得出以下结论: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开发强度呈现中部和东翼高、西翼低的空间格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呈现由东翼向西翼递减的空间格局;2开发不足型、均... 以沿海生态地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例,运用组合类型方法测度空间均衡状态,得出以下结论: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开发强度呈现中部和东翼高、西翼低的空间格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呈现由东翼向西翼递减的空间格局;2开发不足型、均衡型、过度开发型区域并存,东翼多为均衡型区域,中部和西翼多为过度开发区域,西翼偏北地区多为开发不足区域;3区域本底条件、区域发展阶段、产业集聚状态、空间集约程度、管控制度设计、区际关系结构等是影响空间均衡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协调 沿海生态地区 空间均衡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生境质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21
20
作者 贾艳艳 王少杰 +1 位作者 刘福胜 于东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3-220,227,I0008,共10页
[目的]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下简称"黄三角经济区")的生境质量开展研究,揭示人类活动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为该区生态保护与发展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基于2000,2010和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土地利... [目的]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下简称"黄三角经济区")的生境质量开展研究,揭示人类活动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为该区生态保护与发展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基于2000,2010和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黄三角经济区生境质量演变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相关性。[结果]①耕地和湿地为主要用地类型,建设用地和湿地不断增加,以耕地、草地、未利用地向建设用地和湿地转换为主要变化方向;②黄三角经济区生境质量整体上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中等、较高和高生境质量的面积达82%以上,并且生境质量趋于提升,但呈现较低、中等、较高减少,而高、低生境质量持续增加的"中段缩减,两端增长"发展特征;③黄三角经济区生境质量呈显著空间异质性,以湿地为主的滨海及黄河沿岸区域生境质量较高,而建设用地和耕地分布区生境质量较低;④土地利用程度与生境质量呈显著负相关性,且相关性不断增强。[结论]在黄三角经济区高等级生境质量区应加强连通性保护,在生境退化严重的建成区应加强绿色空间建设以改善生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程度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