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res Created by Laser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Poly(vinylalcohol)-Collagen with Glycosaminoglycan Scaffold for Cell Culture in Tissue Engineering
1
作者 LI Qin-hua MO Xiao-hui LI Hui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2012年第1期22-28,共7页
A PVA- GAG- COL composite scaffold is fabricated by polyvinyl alcohol (PVA), glycosaminoglycan (GAG) and collagen (COL). Laser surface modification technology is used to make holes on the surface of the scaffolds. Ins... A PVA- GAG- COL composite scaffold is fabricated by polyvinyl alcohol (PVA), glycosaminoglycan (GAG) and collagen (COL). Laser surface modification technology is used to make holes on the surface of the scaffolds. Inside and outside interconnection microporous structure is obtained. Biocompatibility test of the scaffolds shows that PVA- GAG- COL scaffold can promote the adhes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the fibroblast. Also, fibroblast can grow normally on the scaffolds with pore diameter from 115 um to 255 um and pore distance from 500 um to 2000 um. PVA- GAG- COL scaffolds possess excellent cell biocompatibility. The porous structure is suitable for cell culture in tissue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表面改性技术 支架材料 组织工程 细胞培养 聚乙烯醇 糖胺聚糖 成纤维细胞 毛孔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Novel 3D Architectures Based on Knitting Technologies for Engineering Biological Tissues
2
作者 RIBEIRO Viviana Pinto RIBEIRO Ana Soares +7 位作者 SILVA Carla Joana DURES Nelson Feio BONIFCIO Graa CORRELO Vitor Manuel MARQUES Alexandra Pinto SOUSA Rui Amandi OLIVEIRA Ana Leite REIS Rui Luís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3年第5期421-426,共6页
Textile-based technologies are considered as potential rout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3D porous architecture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TE) applications. We describe the use of two polymers,namely polybutylene succinate( ... Textile-based technologies are considered as potential rout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3D porous architecture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TE) applications. We describe the use of two polymers,namely polybutylene succinate( PBS) and silk fibroin(SF) to produce fiber-based finely tuned porous architectures by weft and warp knittings. The obtained knitted constructs are described in terms of their morphology, mechanical properties,swelling ability,degradation behaviour,and cytotoxicity. Each type of polymer fibers allows for the processing of a very reproducible intra-architectural scaffold geometry,with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the surface physicochemistry,mechanical performance,and degradation capability,which has an impact on the resulting cell behaviour at the surface of the respective biotextiles. Preliminary cytotoxicity screening shows that both materials can support cell adhesion and proliferation. Furthermore, different surface modifications were performed( acid /alkaline treatment, UV radiation,and plasma) for modulating cell behavior. An increase of cell-material interactions were observed,indicating the important role of materials surface in the first hours of culturing. 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hASCs) became an emerging possibility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 and tissue replacement therapies. The potential of the recently developed silk-based biotextile structures to promote hASCs adhesion,proliferation,and differentiation is also evaluated. The obtained results validate the developed constructs as viable matrices for TE applications. Given the processing efficacy and versatility of the knitting technology, and the interesting structural and surface properties of the proposed polymer fibers,it is foreseen that our developed systems can be attractive for the functional engineering of tissues such as bone,skin,ligaments or cartilage and also for develop more complex systems for further industrialization of TE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xtile-based TECHNOLOGIES silk POLYBUTYLENE succinate(PBS) surface modifications 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ASCs) tissue engineering(TE)
下载PDF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small intestine submucosa in tissue engineering 被引量:13
3
作者 Pan Zhao Xiang Li +7 位作者 Qin Fang Fanglin Wang Qiang Ao Xiaohong Wang Xiaohong Tian Hao Tong Shuling Bai Jun Fan 《Regenerative Biomaterials》 SCIE 2020年第4期339-348,共10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issue engineering,the required biomaterials need to have the ability to promote cell adhesion and prolifer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Especially,surface modification of the scaffold material h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issue engineering,the required biomaterials need to have the ability to promote cell adhesion and prolifer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Especially,surface modification of the scaffold material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biocompatibility and functionality of materials.The small intestine submucosa(SIS)is an extracellular matrix isolated from the submucosal layer of porcine jejunum,which has good tissu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regenerative activity,and is suitable for cell adhesion,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In recent years,SIS is widely used in different areas of tissue reconstruction,such as blood vessels,bone,cartilage,bladder and ureter,etc.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methods for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SIS to improve and optimize the performance of SIS bioscaffolds,including functional group bonding,protein adsorption,mineral coating,topography and formatting modification and drug combination.In addition,the reasonable combination of these methods also offers great improvement on SIS surface modification.This article makes a shallow review of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SI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issue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 surface modification in vitro scaffold tissue engineering
原文传递
组织工程治疗股骨头坏死软骨下分离的适用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黄艺轩 陈浩 +5 位作者 薛鹏 席洪钟 何帅 孙光权 杜斌 刘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385-3392,共8页
背景:股骨头坏死出现新月征是病情进程的“分水岭”,修复和稳定骨-软骨界面对阻止病情继续进展和预防股骨头塌陷尤为重要。利用组织工程学同步修复、整合骨-软骨界面具有潜在优势。目的:综述探讨解决股骨头坏死软骨下分离的潜在适宜技... 背景:股骨头坏死出现新月征是病情进程的“分水岭”,修复和稳定骨-软骨界面对阻止病情继续进展和预防股骨头塌陷尤为重要。利用组织工程学同步修复、整合骨-软骨界面具有潜在优势。目的:综述探讨解决股骨头坏死软骨下分离的潜在适宜技术。方法:检索1970年1月至2023年4月PubMed、Web of Science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发表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Femoral head necrosis,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等,中文检索词:“股骨头坏死,软骨下骨,软骨,软骨与软骨下骨整合”等,最终纳入114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结构缺陷、缺血缺氧环境、炎症因素和应力集中可能造成股骨头坏死软骨下分离现象,软骨下骨分离会造成塌陷进展,并且可能与保髋手术失败相关,利用组织工程支架实现支架与骨-软骨界面的整合是治疗股骨头坏死软骨下分离的潜在方法之一。②目前的文献研究表明,多相、梯度支架和复合材料在促进骨、软骨细胞黏附与增殖,骨软骨基质的沉积方面均有提升,有助于支架与骨-软骨界面的整合,对治疗股骨头坏死软骨下分离有参考价值。③通过对支架表面进行修饰可以提高与界面整合的效率,但有各自不同的优缺点,提供不同环境的支架能够诱导同种间充质干细胞差异分化,有助于不同界面之间的整合。④未来有望应用于股骨头坏死软骨下分离的支架应为复合材料,具有梯度化和差异化的仿生结构,通过表面修饰和干细胞加载促进骨-软骨界面与支架的整合以实现治疗目的,但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而支架的降解速率与修复进度同步和不同界面之间的稳定性是未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新月征 软骨下分离 骨软骨界面 骨软骨组织工程 界面整合 复合材料 仿生支架 表面修饰 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含Arg-Gly-Asp肽与仿生PLGA-(ASP-PEG)材料结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宋玉林 郑启新 +1 位作者 郭晓东 郝杰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60-863,共4页
设计合成含Arg-Gly-Asp[Arg(R)-精氨酸,Gly(G)-甘氨酸,Asp(D)-天冬氨酸]的非病毒基因载体的肽(K16-GRGDSPC)(K-赖氨酸,S-丝氨酸,P-脯氨酸,C-半胱氨酸),用其作材料聚(丙交酯-co-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交替预聚物[PLGA-(ASP-PEG)]... 设计合成含Arg-Gly-Asp[Arg(R)-精氨酸,Gly(G)-甘氨酸,Asp(D)-天冬氨酸]的非病毒基因载体的肽(K16-GRGDSPC)(K-赖氨酸,S-丝氨酸,P-脯氨酸,C-半胱氨酸),用其作材料聚(丙交酯-co-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交替预聚物[PLGA-(ASP-PEG)]的表面修饰。合成K16-GRGDSPC,将PLGA-(ASP-PEG)制成A、B、C三块薄片。薄片A、B与交联剂反应,反应后的薄片A再与肽反应,薄片C作为对照。质谱仪(MS)、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HPLC)检测肽的分子量及纯度;x线光电子能谱法(XPS)检测材料表面硫元素;分光光度仪检测残液未反应肽含量。HPLC检测肽的纯度为94.13%,MS检测肽分子量为2741.26。XPS检测改性薄片A中硫元素结合能为164eV,碳、硫元素的含量比值(C/S)为99.746∶0.1014;反应后薄片B中硫元素结合能为162eV与164eV,C/S为99.574∶0.4255;薄片C中无硫元素。残液管OD值为0.069,薄片A表面接枝肽密度为0.04mg/mm2。提示通过交联剂可将所合成的肽K16-GRGDSPC结合到仿生材料PLGA-(ASP-PEG)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gly-asp 仿生 表面修饰 组织工程
下载PDF
3D打印多孔钽内部结构及表面改性在骨组织工程学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崔焱 杨帆 +6 位作者 刘家河 李陈致 李炎城 吴铭健 李振豪 熊婉琦 刘保一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3D打印多孔钽在骨缺损的修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展现了其在人类骨组织工程学领域中巨大的临床价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仍需在多孔钽的内部结构及表面修饰方面有新的突破。现通过... 3D打印多孔钽在骨缺损的修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展现了其在人类骨组织工程学领域中巨大的临床价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仍需在多孔钽的内部结构及表面修饰方面有新的突破。现通过回顾及分析相关文献,对3D打印多孔钽的内部结构及表面改性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钽 骨组织工程 骨缺损 表面修饰 内部结构 3D打印技术
下载PDF
改性HA纳米粒子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杜婧羽 占晓 +3 位作者 徐余欢 杨人元 张加奎 张道海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9-490,共12页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以及疾病和交通事故等因素的影响,骨损伤病例呈逐年增加趋势,使骨替代材料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羟基磷灰石(HA)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是人类和动物骨骼的主要组成成分,在生物体内可降解、参与代谢...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以及疾病和交通事故等因素的影响,骨损伤病例呈逐年增加趋势,使骨替代材料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羟基磷灰石(HA)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是人类和动物骨骼的主要组成成分,在生物体内可降解、参与代谢,释放出的离子对机体无害,被广泛应用于骨修复、再生和置换等骨组织工程,但HA纳米粒子分散性差、强度低、高分子相容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探索改性或复合HA的方法,以改善其分散性、亲水性、抗菌性及机械强度等,来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该文重点总结了当前主流的HA纳米粒子的改性方法,包括离子掺杂、表面改性、材料复合。详细介绍了目前HA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以期为HA复合材料相关基础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骨组织工程 离子掺杂 表面改性 材料复合
下载PDF
Polydopamine-modified chitin conduits with sustained release of bioactive peptides enhance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in rats 被引量:2
8
作者 Ci Li Song-Yang Liu +5 位作者 Li-Ping Zhou Tian-Tian Min Meng Zhang Wei Pi Yong-Qiang Wen Pei-Xun Zh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2544-2550,共7页
The introduction of neurotrophic factors into injured peripheral nerve sites is beneficial to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However,neurotrophic facto rs are rapidly degraded in vivo and obstruct axonal regeneration w... The introduction of neurotrophic factors into injured peripheral nerve sites is beneficial to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However,neurotrophic facto rs are rapidly degraded in vivo and obstruct axonal regeneration when used at a supraphysiological dose,which limits their clinical benefits.Bioactive mimetic peptid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be used in place of neurotrophic factors because they have a similar mode of action to the original growth fa ctors and can activate the equivalent receptors but have simplified sequences and structures.In this study,we created polydopamine-modified chitin conduits loaded with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mimetic peptides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 ctor mimetic peptides(Chi/PDA-Ps).We found that the Chi/PDA-Ps conduits were less cytotoxic in vitro than chitin conduits alone and provided sustained release of functional peptides.In this study,we evaluated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the Chi/P DA-Ps conduits.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mimetic peptide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 ctor mimetic peptide synergistically promoted prolife ration of Schwann cells and secretion of neurotrophic factors by Schwann cells and attachment and migration of endothelial cells in vitro.The Chi/P DA-Ps conduits were used to bridge a 2 mm gap between the nerve stumps in rat models of sciatic nerve injury.We foun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Chi/PDA-Ps conduits could improve the motor function of rats and reduce gastrocnemius atrophy.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results and the microstructure of regenerative nerves showed that the nerve conduction function and re myelination was further resto red.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Chi/PDA-Ps conduits have great potential in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repa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GENESIS bioactive peptides nerve repair neurotrophic factor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POLYDOPAMINE surface modification synergistic effects tissue engineering
下载PDF
小口径人工血管的早期血栓形成与预防 被引量:2
9
作者 史业弘 王成 陈世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10-1116,共7页
背景:小口径人工血管在外周血管疾病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但因早期血栓形成导致移植失败的问题亟待解决。目的:总结小口径人工血管早期血栓形成与预防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和Google Scholar数据... 背景:小口径人工血管在外周血管疾病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但因早期血栓形成导致移植失败的问题亟待解决。目的:总结小口径人工血管早期血栓形成与预防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和Google Scholar数据库2000-202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小口径人工血管,小口径管状支架,组织工程血管,抗血栓,血栓形成,血液相容性,亲水性,内皮化”,英文检索关键词为“small-caliber vascular graft,vascular tissu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endothelialization,hemocompatibility,surface modification”,检索国内外有关小口径人工血管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及预防血栓形成的相关文献,就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和内皮化研究作为纳入标准,最终选取5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预防血栓形成是小口径人工血管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从近几年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来看小口径人工血管早期血栓形成与血浆蛋白吸附、凝血因子的接触激活有关,通过提高表面亲水性、释放抗血栓物质、种植种子细胞、靶向基因诱导等方法,小口径人工血管血栓形成的状况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当前仍处于试验阶段,距离临床应用尚有一定距离,仍需进一步探索或优化一种更适宜的血管材料,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移植 小口径人工血管 血栓形成 血液相容性 表面改性 内皮化 组织工程 综述
下载PDF
RGD多肽修饰的改性PLGA仿生支架材料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粘附、增殖及分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长文 郑启新 +2 位作者 郭晓东 全大萍 赵洁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2-146,157,共6页
目的:探索RGD多肽修饰的改性PLGA支架材料上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粘附及分化情况。方法用异型双功能交联剂Sulfo-LC-SPDP将GRGDSPC多肽共价结合到改性PLGA支架材料上,以未接多肽的改性PLGA材料做对照,取第三代MSC接种到材料上,培养1d、2... 目的:探索RGD多肽修饰的改性PLGA支架材料上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粘附及分化情况。方法用异型双功能交联剂Sulfo-LC-SPDP将GRGDSPC多肽共价结合到改性PLGA支架材料上,以未接多肽的改性PLGA材料做对照,取第三代MSC接种到材料上,培养1d、2d、3d、4d后比较材料上的细胞密度来反映细胞的增殖程度;取第三代MSC接种到材料上,培养4h、12h后沉淀法定量检测粘附的细胞数,培养24h后摄光镜图像比较粘附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并用FITC连接的鬼笔环肽对细胞骨架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骨架的组织情况;取第三代MSC接种到材料上,用成骨性培养基培养7d、14d、21d,检测细胞中ALP活性来了解MSC分化情况。结果:培养1d、2d、3d、4d后细胞的增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培养4h、12h后实验组细胞粘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24h后细胞的粘附质量、细胞骨架的组织情况也较对照组为好;培养14d后实验组细胞表达显著高的ALP活性。结论:RGD多肽修饰对细胞增殖无明显促进作用,但能提高改性PLGA支架材料对骨髓基质细胞的粘附性,对MSC向成骨细胞分化有显著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材料 组织工程 表面修饰 RGD多肽 PLGA
下载PDF
组织工程相关壳聚糖-明胶基生物材料 被引量:18
11
作者 尹玉姬 姚康德 +4 位作者 刘文广 毛津淑 崔元璐 蔡开勇 赵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7-222,共6页
壳聚糖的N 乙酰基葡萄糖胺组成成分为糖胺聚的结构特征 ,而明胶则为胶原的部分变性衍生物 ,由其开发的生物材料呈现和前体相当的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壳聚糖 明胶基生物材料的最近进展 ,包括用壳聚糖 明胶网络基生物材料制备膜材料、... 壳聚糖的N 乙酰基葡萄糖胺组成成分为糖胺聚的结构特征 ,而明胶则为胶原的部分变性衍生物 ,由其开发的生物材料呈现和前体相当的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壳聚糖 明胶基生物材料的最近进展 ,包括用壳聚糖 明胶网络基生物材料制备膜材料、支架 ,且作为表面修饰剂用于组织工程。N 烷基化壳聚糖用作DNA释放的非病毒载体。这些生物材料在皮肤、软骨、骨组织工程和基因治疗方面呈现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明胶 表面修饰剂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 综述
下载PDF
改进高分子材料细胞亲和性的研究——聚(D,L-乳酸)的等离子体处理改性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杨健 贝建中 王身国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69-272,共4页
目的 研究氨等离子体处理对聚 (D,L -乳酸 ) (PDL L A )膜表面改性的效果。方法 用无水氨在不同条件 (射频放电功率、放电时间和反应室气体压力 )下对聚 (D,L -乳酸 )膜进行等离子体处理 ,放电后再抽真空10分钟 ,依次关闭氨的进入并... 目的 研究氨等离子体处理对聚 (D,L -乳酸 ) (PDL L A )膜表面改性的效果。方法 用无水氨在不同条件 (射频放电功率、放电时间和反应室气体压力 )下对聚 (D,L -乳酸 )膜进行等离子体处理 ,放电后再抽真空10分钟 ,依次关闭氨的进入并充入大气 ,得到不同表面改性程度的 10组 PDL L A改性膜。分别测定改性膜和未经离子体处理对照膜的表面接触角 ,计算表面自由能 ,并将试膜用于鼠 3T3成纤维细胞的培养。结果 通过等离子体处理的改性膜亲水性得到改善 ,表面自由能得到提高。对鼠 3T3成纤维细胞的培养结果表明 ,用氨等离子体处理的聚 (D,L -乳酸 )改性膜能有效地促进 3T3细胞在膜表面的粘附与生长 ;经过 4天的细胞培养实验表明 ,改性膜上细胞的数量几乎是对照膜的两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表面改性 细胞亲和性 氨等离子体 组织工程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改性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3
作者 魏俊超 周杨 +3 位作者 崔毅 陈义旺 章培标 陈学思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7-190,共4页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合物复合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合物的相容性非常差,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相分离现象,限制了其应用。通过在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接枝有机高分子,可以改变其表面性质、有效地改善HA与聚...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合物复合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合物的相容性非常差,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相分离现象,限制了其应用。通过在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接枝有机高分子,可以改变其表面性质、有效地改善HA与聚合物的相容性,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文中综述了最近几年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改性的相关研究,着重对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接枝聚合物的相关反应方法(开环聚合、自由基聚合、缩合反应等)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表面改性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崔俊锋 尹玉姬 +1 位作者 何淑兰 姚康德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99-307,共9页
骨在组织工程中得到了非常广泛、深入的研究。支架材料与许多可降解材料一起也在进行探索性研究。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生物材料可以是三维多孔的刚硬材料 ,也可以是可注射材料。本文从聚合物角度综述了骨组织工程对支架材料的基本要求 ,用... 骨在组织工程中得到了非常广泛、深入的研究。支架材料与许多可降解材料一起也在进行探索性研究。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生物材料可以是三维多孔的刚硬材料 ,也可以是可注射材料。本文从聚合物角度综述了骨组织工程对支架材料的基本要求 ,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可降解生物材料、支架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技术以及支架材料的表面修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可降解材料 聚合物 生物材料 表面修饰
下载PDF
聚丙烯微孔膜的表面工程 被引量:9
15
作者 徐志康 仰云峰 万灵书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共8页
聚丙烯微孔膜的表面工程研究主要涉及:强调膜表面性质的膜过程开发、膜表面修饰与功能化方法的建立和优化、膜表面结构的表征及其与膜分离性能的关联,旨在深化对聚丙烯微孔膜材料表面特性的认识,进而拓展其应用范围.基于聚丙烯微孔膜表... 聚丙烯微孔膜的表面工程研究主要涉及:强调膜表面性质的膜过程开发、膜表面修饰与功能化方法的建立和优化、膜表面结构的表征及其与膜分离性能的关联,旨在深化对聚丙烯微孔膜材料表面特性的认识,进而拓展其应用范围.基于聚丙烯微孔膜表面的疏水性,首先简要介绍了气-液两相膜接触器传质行为的理论研究,随后重点总结了聚丙烯微孔膜表面亲水化与抗污染性能研究、表面仿生修饰与生物功能分离膜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微孔膜 表面工程 传质行为 亲水化 仿生修饰 酶固定化
下载PDF
组织工程生物支架材料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馨 屈雷 +1 位作者 窦忠英 杨学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5-18,22,共5页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表面的微观和亚微观结构对细胞的黏附与生长有很重要的影响 ,纳米结构材料的应用为该结构展现了较广阔的前景。另外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表面修饰及孔径调控对生物材料的改进有很重要的作用。介绍了生物材料的基本要求...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表面的微观和亚微观结构对细胞的黏附与生长有很重要的影响 ,纳米结构材料的应用为该结构展现了较广阔的前景。另外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表面修饰及孔径调控对生物材料的改进有很重要的作用。介绍了生物材料的基本要求和分类 ,纳米结构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及生物材料表面修饰 ,以及以泡沫支架为例介绍材料孔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纳米结构 表面修饰 孔径结构
下载PDF
组织工程用生物材料的表面修饰技术 被引量:13
17
作者 郇春艳 胡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7,共5页
介绍了生物材料表面修饰的意义 ,分析总结了表面修饰的技术方法 ;对辐射接枝法、表面固定化、低温等离子体法、离子注入法等几种新的修饰方法进行了评述 ,并对各种修饰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 ;
关键词 表面修饰 修饰技术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下载PDF
组织工程相关生物材料表面工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蔡开勇 林松柏 姚康德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6-64,共9页
生物材料用作人工细胞外基质 (ECM)在组织工程中占据重要位置。本文在分析细胞 -生物材料表面相互作用的基础上 ,从生物材料中的水、材料表面的形态、材料表面的特异性识别及生物材料诱发愈合等方面探讨了生物材料的复杂性。生物材料对... 生物材料用作人工细胞外基质 (ECM)在组织工程中占据重要位置。本文在分析细胞 -生物材料表面相互作用的基础上 ,从生物材料中的水、材料表面的形态、材料表面的特异性识别及生物材料诱发愈合等方面探讨了生物材料的复杂性。生物材料对细胞的影响是一个双向、动态过程 ,起着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平衡的作用。基于生物材料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本文提出了生物材料表面生物仿生化以提高细胞亲和力 ,糖链团簇、糖脂质及材料表面蛋白质修饰以提高细胞特异性识别 ,材料表面的自组装修饰以改善表面形态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表面修饰 特异性识别 表面生物仿生化
下载PDF
聚(D,L-乳酸)基仿生聚合物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牛旭锋 王远亮 +3 位作者 罗彦凤 潘君 李永刚 陈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90-1794,共5页
探索一种新型聚乳酸基仿生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新方法。具体实验步骤是:利用聚乳酸上叔碳原子的自由基反应活性,在过氧化二苯甲酰的催化作用下,将马来酸酐引入聚乳酸侧链上,以此提供高反应活性的酸酐键;然后利用酸酐基团与—NH_2发生N-... 探索一种新型聚乳酸基仿生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新方法。具体实验步骤是:利用聚乳酸上叔碳原子的自由基反应活性,在过氧化二苯甲酰的催化作用下,将马来酸酐引入聚乳酸侧链上,以此提供高反应活性的酸酐键;然后利用酸酐基团与—NH_2发生N-酰化反应这一特点。将脂肪族二胺引入聚乳酸侧链上,从而克服聚乳酸降解产物的体液环境呈酸性的缺陷;再用碳二亚胺作缩合剂,在二胺改性聚乳酸材料中共价引入一种细胞粘附肽段Arg-Gly-Asp-Ser(RGDS),赋予材料生物活性和生物特异性,这样就制备了一种新型聚乳酸基仿生材料。采用MALLS、FTIR和XPS对仿生材料进行结构表征;采用罗丹明比色法、茚三酮显色法和氨基酸分析仪检测法对仿生材料中的马来酸酐、二胺和粘附肽RGDS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按文中所述之制备技术,在不改变聚乳酸材料主链结构的前提下,该仿生材料中粘附肽RGDS的含量是5.12μmol/g。这就形成了一种具有类似细胞外基质的新型仿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材料 聚(D L-乳酸) 整体改性 粘附肽 组织工程
下载PDF
生物材料的仿生表面工程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效军 陈立功 姚康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组织工程是迅速发展的交叉学科 ,材料的细胞亲和性改进是其研究的核心之一。文中从生物材料表面的工程化设计及实现方法的角度出发 ,评述了组织工程中生物材料的一些进展 。
关键词 生物材料 仿生表面工程 细胞培养 组织工程 仿生表面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