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MIP5模式与Argo观测数据的海洋有效重力势能分析
1
作者 牛凡 王涛 廖光洪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76,共12页
有效重力势能作为重力势能中活跃的部分,能够参与海洋能量循环。本文计算和评估了CMIP5中9个模式的全球大洋2 000 m以上积分的有效重力势能和200~500 m深度范围内的中尺度有效重力势能,并与由BOA_Argo观测数据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有效重力势能作为重力势能中活跃的部分,能够参与海洋能量循环。本文计算和评估了CMIP5中9个模式的全球大洋2 000 m以上积分的有效重力势能和200~500 m深度范围内的中尺度有效重力势能,并与由BOA_Argo观测数据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表明,就全球大洋2 000 m以上积分的有效重力势能而言,多数模式的计算结果均大于由Argo观测数据计算的结果。通过比较有效重力势能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在强动力活跃区(特别是黑潮、湾流、南极绕极流区),模式与观测相差较大,其差别主要来源于观测与模式中扰动密度的差异。此外,在黑潮和南大洋区域,涡动能和有效重力势能具有较高的时间相关性,而在北大西洋湾流区域,两者的相关性较低;功率谱分析显示中尺度有效重力势能与涡动能都存在显著的半年和年变化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势能 有效重力势能 涡动能 CMIP5模式 argo观测
下载PDF
ARGO全球海洋观测网与我国海洋监测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8
2
作者 许建平 朱伯康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17,T001,T002,共5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最近国际上继“热带海洋大气观测网 (TAO)”后 ,正在建立的又一个更大规模的全球海洋观测网 ,即“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 (ARGO)”的建设及进展情况。并浅析了该网对我国大气、海洋科学研究的科学意义 。
关键词 进展 argo全球海洋观测 中国 海洋监测 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
下载PDF
同化Argo海洋廓线观测对CAS-ESM-C的上层海洋温度模拟的改进 被引量:1
3
作者 杜梦蛟 陈权亮 +1 位作者 林壬萍 郑飞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289-296,共8页
基于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模式气候分量系统(CAS-ESM-C)最新发展的海洋资料同化系统,分别同化Argo(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实时地转海洋学观测阵)海洋温盐廓线观测和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海表温度)观测资... 基于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模式气候分量系统(CAS-ESM-C)最新发展的海洋资料同化系统,分别同化Argo(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实时地转海洋学观测阵)海洋温盐廓线观测和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海表温度)观测资料,并与实际观测数据及模式自由积分结果对比,研究同化海洋廓线对海气耦合模式海温模拟的改进。分析结果表明,同化海洋廓线和SST观测均能减小模拟的SST偏差,有效改进热带太平洋暖池、冷舌结构的模拟。但对于海洋上层200~400 m温度而言,同化SST的改进效果微弱,同化海洋廓线观测能显著改进模式对其模拟的效果,使得同化后的1000 m深度以上海温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平均减小至1℃,减小幅度超过60%;同时对于热带太平洋上层海温的垂直分布及温跃层结构模拟改进显著,西太平洋暖池区200~400 m海温模拟偏差减小约6℃,减小幅度超过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资料同化 argo海洋廓线观测 海洋温度模拟 CAS-ESM-C
下载PDF
海洋上层热含量的分布特征、变化模态及观测手段综述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晓芬 许建平 《海洋学研究》 2010年第1期46-54,共9页
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在有关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热带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与西太平洋年际变化事件(ENSO)的关系、热带太平洋上层热含量变化的主要模态以及热含量估算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研究表明:(1)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区是太平... 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在有关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热带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与西太平洋年际变化事件(ENSO)的关系、热带太平洋上层热含量变化的主要模态以及热含量估算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研究表明:(1)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区是太平洋上层热含量异常变化最大的区域,上层热含量异常影响了暖池上空的环流(如南海夏季风、副热带高压系统)特征,进而影响气候;(2)赤道西太平洋温跃层以浅的热含量在ENSO发生之前有明显的积聚,其变化明显领先于赤道东太平洋SSTA的变化,领先时间可达数月之久,从而使热含量与ENSO的相关性,以及利用热含量的变异对ENSO进行更长时间的预报成为可能;(3)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存在纬向变异和经向变异两种模态,其中纬向变异模态占主导地位,且超前经向变异模态;(4)由于海洋深层资料难以获取,各种仪器本身存在系统误差,以及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对海洋上层热结构分布与变异的研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随着由3000多个浮标组成的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的建成,Argo数据库每年可以提供多达10万个剖面(0~2000m层)的温、盐数据。Argo资料与其它海洋资料的结合,有助于研究全球海洋温、盐度和海流场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准确估算逐月甚至逐年的全球海洋热含量及其季节和年际变化将成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含量 暖池 气候变化 全球argo实时观测 热带西太平洋
下载PDF
A comparison of Argo nominal surface and near-surface temperature for validation ofAMSR-E SST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增宏 陈幸荣 +2 位作者 孙朝辉 吴晓芬 卢少磊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712-721,共10页
Satellite 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 from the 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for the Earth Observing System(AMSR-E) is compared with in situ temperature observations from Argo profiling floats over the globa... Satellite 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 from the 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for the Earth Observing System(AMSR-E) is compared with in situ temperature observations from Argo profiling floats over the global oceans to evaluate the advantages of Argo NST(near-surface temperature: water temperature less than 1 m from the surface). By comparing Argo nominal surface temperature(~5 m) with its NST, a diurnal cycle caused by daytime warming and nighttime cooling was found, along with a maximum warming of 0.08±0.36°C during 14:00–15:00 local time. Further comparisons between Argo 5-m temperature/Argo NST and AMSR-E SST retrievals related to wind speed, columnar water vapor, and columnar cloud water indicate warming biases at low wind speed(<5 m/s) and columnar water vapor >28 mm during daytime. The warming tendency is more remarkable for AMSR-E SST/Argo 5-m temperature compared with AMSR-E SST/Argo NST, owing to the effect of diurnal warming. This effect of diurnal warming events should be excluded before validation for microwave SST retrievals. Both AMSR-E nighttime SST/Argo 5-m temperature and nighttime SST/Argo NST show generally good agreement, independent of wind speed and columnar water vapor. From our analysis, Argo NST data demonstrated their advantages for validation of satellite-retrieved S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 near-surface temperature (NST) 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for the Earth Observing System (AMSR-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下载PDF
利用遥感SST反演上层海洋三维温度场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春玲 许建平 +3 位作者 鲍献文 王振峰 刘增宏 孙朝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通过统计相关分析验证了一个简单的温度参数模型在太平洋海域的较好适用性。基于Argo观测资料及WOA09气候态温度数据,采用最大角度法求得此模型的相关参数,并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海表温度反演了太平洋上层海域空间分辨率为1°×... 通过统计相关分析验证了一个简单的温度参数模型在太平洋海域的较好适用性。基于Argo观测资料及WOA09气候态温度数据,采用最大角度法求得此模型的相关参数,并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海表温度反演了太平洋上层海域空间分辨率为1°×1°的气候态月平均三维温度场。与实测资料的比较分析表明反演结果是较为真实可靠的,并可作为海洋数值模式积分的初猜场,为实现现场观测(如:Argo)与卫星观测的优势互补,构建太平洋海域完整的三维温度分析场提供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参数模型 最大角度法 argo观测 海表温度(SST) 反演
下载PDF
中国Argo海洋观测十五年 被引量:36
7
作者 刘增宏 吴晓芬 +4 位作者 许建平 李宏 卢少磊 孙朝辉 曹敏杰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5-460,共16页
中国Argo计划组织实施15年以来,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等海域布放了350多个剖面浮标,建成了我国Argo大洋观测网,并建立了针对Argo剖面浮标的资料接收、处理和分发系统,利用Argo资料开发了多个数据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内海洋数据的共享... 中国Argo计划组织实施15年以来,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等海域布放了350多个剖面浮标,建成了我国Argo大洋观测网,并建立了针对Argo剖面浮标的资料接收、处理和分发系统,利用Argo资料开发了多个数据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内海洋数据的共享进程。海量的Argo资料已成为我国海洋和大气科学领域基础研究及业务化应用的主要数据源,特别是在热带气旋(台风)、海洋环流、中尺度涡、湍流、海水热盐储量与输送、大洋水团以及海洋、天气/气候业务化预测预报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和应用成果。随着国际Argo计划由"核心Argo"向"全球Argo"拓展,我国Argo大洋观测网的长期维护和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应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利用国产北斗剖面浮标在南海及邻近我国的西北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建成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防御自然灾害,更多地承担一个海洋大国的责任和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计划 argo大洋观测 argo资料 基础研究 业务化应用
原文传递
中国ARGO大洋观测网试验 被引量:3
8
作者 许建平 《中国基础科学》 2006年第4期5-11,F0004,共8页
关键词 argo计划 中国argo大洋观测网试验 全球海洋 argo浮标 西北太平洋 环境数据库 启动项目
原文传递
北太平洋冬季海水层结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叶志敏 张铭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0-26,共7页
本文利用最新 ARGO 全球海洋观测网的资料,计算了北太平洋冬季的海水层结,发现北太平洋冬季海水存在层结曲线呈单极值、双极值和多极值等多种结构,本文将其初步概括为 6 类,并对各类层结的温度结构作了分析。
关键词 海水温度 海水盐度 层结 argo全球海洋观测 北太平洋
下载PDF
羊八井50m^2RPC探测阵列的Monte Carlo模拟 被引量:4
10
作者 瞿若飞 何会海 +4 位作者 朱清棋 查敏 卢红 经才骝 王焕玉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1-376,共6页
利用MonteCarlo模拟研究了在西藏羊八井进行的 50m2 RPC宇宙线探测阵列实验 .对于实验数据分析给出方位角分布不均匀的结果进行验证和分析 ,得出在尺寸不对称 (8 6× 6 1m2 )的小面积阵列上x和y附近方向重建误差不同 ,从而导致重建... 利用MonteCarlo模拟研究了在西藏羊八井进行的 50m2 RPC宇宙线探测阵列实验 .对于实验数据分析给出方位角分布不均匀的结果进行验证和分析 ,得出在尺寸不对称 (8 6× 6 1m2 )的小面积阵列上x和y附近方向重建误差不同 ,从而导致重建方位角分布不均匀 .另外利用模拟数据给出了该阵列的角分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C探测阵列 MONTE CARLO模拟 方位角分布 角分辨 能谱响应 argo宇宙线观测装置 西藏羊八牛 Α射线
原文传递
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随附鱼群区域温度垂直结构的构建与初步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春玲 蒋逸 +2 位作者 王冰洋 王丹阳 胡松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3-241,共9页
利用梯度依赖相关尺度方法,基于Argo实时观测剖面,以点对点的形式进行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随附鱼群区域温度垂直结构的构建实验,并在验证该方法有效性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捕捞点的温度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构建的温... 利用梯度依赖相关尺度方法,基于Argo实时观测剖面,以点对点的形式进行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随附鱼群区域温度垂直结构的构建实验,并在验证该方法有效性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捕捞点的温度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构建的温度垂直剖面的均方根误差明显减小,在跃层深度处两者相差最大达0.45℃,且构建的温度剖面与实际观测值的温度偏差除跃层处较大(约为±0.5℃)外,其余水层基本接近为零。2017年8月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在近表层(5 m)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8.5~29.5℃,且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至300 m处,适宜温度范围约为11.0~12.0℃。各个捕捞点均存在明显的温跃层,对应的平均温跃层上、下界深度和跃层强度分别约为80 m、270 m、0.08℃/m,跃层强度与渔获量近似呈正比关系。这些结论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同时表明本文方法可以为构建渔业捕捞点上的次表层信息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依赖相关尺度方法 argo剖面观测 黄鳍金枪鱼 温度垂直结构 中西太平洋
原文传递
Observations of very high energy gamma-ray emission from AGNs with the ground-based EAS arrays 被引量:1
12
作者 CHEN SongZhan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3年第8期1454-1465,共12页
The ground-based EAS array is usually operated with a high duty cycle (〉 90%) and a large field of view (- 2sr), which can continuously monitor the sky. It is essential and irreplaceable to understand the gamma-r... The ground-based EAS array is usually operated with a high duty cycle (〉 90%) and a large field of view (- 2sr), which can continuously monitor the sky. It is essential and irreplaceable to understand the gamma-ray emission mechanism and intrinsic physics progress of the variable source AGN. The EAS arrays, AS-y experiment (since 1990) and ARGO-YBJ experiment (since 2007), have continuously monitored the northern sky at energies above 3 TeV and 0.3 TeV, respectively. They have made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s for long-term monitoring of Mrk 421 and Mrk 501. In this paper, we will review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EAS arrays. The next generation of EAS array, LHAASO project, will boost the sensitivity of current EAS array at least up to 30 times with a much wider energy range from 40 GeV to 1 PeV. Beside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VHE gamma-ray sources, it will guide us look sight into the properties of jet, and throw light on the determining of the EBL, intergalactic magnetic fields,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Lorentz Invari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galactic nuclei (AGN) GAMMA-RAY NON-THERMAL extensive air shower (EAS) arra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