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climate and CO_2 fluxes on continuous fine days in the Xihu desert wetland,China
1
作者 QianQian GOU JianJun QU ZhiWen HA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5年第3期318-327,共10页
The Xihu desert wetland is located in an extremely arid area in Dunhuang,Gansu province of Northwest China.The area is home to an unusual geographic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at is considered unique,both in China a... The Xihu desert wetland is located in an extremely arid area in Dunhuang,Gansu province of Northwest China.The area is home to an unusual geographic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at is considered unique,both in China and the world.Microclimate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opography,but is also affected by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underlying ground surfaces.Microclimate and CO2 flux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under different underlying surface conditions.However,until now,few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micro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nd CO2 flux in this area.The eddy covariance technique(ECT) is a widely used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studying such factors in different ecosystems.Basing on data from continuous fine days obtained in the Dunhuang Xihu desert wetland between September 2012 and September 2013,this paper discussed and compar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aily microclimate variations and CO2 fluxes between the two periods.Results from both year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level of turbulent mixing and updraft in the area,and that the turbulent momentum flux was controlled by wind shear under good weather conditions.The horizontal wind velocity,friction wind velocity and vertical wind velocity were commendably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Air temperature in the surface layer followed an initial decreasing trend,followed by an increasing then decreasing trend under similar net radiation conditions.With changes in air temperature,the soil temperature in the surface layer follows a more obvious sinusoidal fluctuation than that in the subsoil.Components of ground surface radiation during the two study periods showed typical diurnal variations.The maximum diurnal absorption of CO2 occurred at around 11:00(Beijing time) in the Xihu desert wetland,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CO2 in both periods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time.This area was therefore considered to act as a carbon sink during the two observation peri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dy covariance microclimate characteristics CO2 flux extremely arid region desert wetland Dunhuang
下载PDF
水热条件共同驱动新疆湿地植物丰富度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2
2
作者 韩大勇 牛忠泽 +1 位作者 伍永明 高健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3,共8页
在地理空间尺度上,气候因素(如热量、降水量等)一直被认为是物种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因素。然而,气候因素能否解释湿地植物多样性格局仍不清楚。研究探讨了环境因素尤其水分和热量条件对湿地物种分布的影响,具体包括经度、纬度、海拔、年... 在地理空间尺度上,气候因素(如热量、降水量等)一直被认为是物种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因素。然而,气候因素能否解释湿地植物多样性格局仍不清楚。研究探讨了环境因素尤其水分和热量条件对湿地物种分布的影响,具体包括经度、纬度、海拔、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年平均蒸发量和年平均日照时数总计7个指标,研究对象涉及新疆3个二级流域的26处湿地公园,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各指标对湿地植物丰富度影响的相对大小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另外,还利用莫兰指数(Moran’s I)对各变量残差进行了空间相关性分析,以评估空间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结构方程模型总计解释了41.8%的物种丰富度变异,以年平均降水量对物种丰富度总效应最高,为0.47,其次是年平均日照时数,为-0.42,其中年平均降水量为正效应,年平均日照时数为负效应。其他各指标对物种丰富度的效应均不显著。(2)年平均降水量对植物丰富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92.86%,年平均日照时数对植物丰富度的影响主要是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54.76%。(3)空间相关性分析表明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日照时数的残差均不存在空间相关性,莫兰指数在-0.15~0.10范围内波动,可以认为是可靠的预测指标。综上,新疆湿地植物丰富度主要受水热条件的共同驱动,且热量的作用依赖于水分条件,在未来湿地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应加强气候变化对植物多样性影响的评估和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动态假说 结构方程模型 空间相关性 干旱区 湿地保护
下载PDF
荒漠湿地小流域土壤储水量季节变化特征研究
3
作者 王玥 王磊 +3 位作者 王恩田 王朔 谢天麒 余殿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6-119,共14页
【目的】借助SWAT模型模拟长时间序列优势分析荒漠湿地小流域土壤储水量的时空格局变化,为小流域生态植被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构建适用于荒漠湿地小流域的SWAT模型,模拟南海子小流域0~2.5 m土层的土壤储水量变化趋势,揭示不... 【目的】借助SWAT模型模拟长时间序列优势分析荒漠湿地小流域土壤储水量的时空格局变化,为小流域生态植被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构建适用于荒漠湿地小流域的SWAT模型,模拟南海子小流域0~2.5 m土层的土壤储水量变化趋势,揭示不同植被类型和不同土壤类型土壤储水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流域土壤储水量2020—2022年年内变化均呈现先上升而后下降趋势,月均土壤储水量范围为25.95~103.66 mm之间;各月份波动较大,与降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流域土壤储水量具有明显空间异质性,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储水量值总体表现为灌木>乔木>草本。【结论】结果表明:降水波动是引起土壤储水量变化的首要因素,土壤储水量具有随降水波动的明显季节性变化;流域土壤储水量在空间上呈现自西北向东南增加的趋势,草地对降水响应最敏感,林地对降雨的响应最为平稳;草甸土、风沙土、黄绵土、灰钙土4种土壤类型由于降雨的季节性波动均呈现相应的季节变化过程,但不同土壤类型对降水的响应存在差异。通过分析南海子荒漠湿地小流域土壤储水量变化特征,为荒漠地区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指导干旱半干旱区开展科学的植被恢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储水量 SWAT 时空变化 荒漠湿地 降水 水资源 小流域 干旱半干旱地区
下载PDF
艾比湖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 被引量:18
4
作者 毋兆鹏 金海龙 王范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1-215,221,共6页
精河入湖口是典型干旱区湖泊湿地,也是艾比湖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50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艾比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受到威胁,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为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自2004年开始实施湿地恢复实验工程。选... 精河入湖口是典型干旱区湖泊湿地,也是艾比湖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50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艾比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受到威胁,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为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自2004年开始实施湿地恢复实验工程。选择未恢复区、恢复1年区、恢复3年区和恢复5年区,比较其水、浮游生物、植被、土壤及碳循环等生态特征,结合野外调查及试验数据分析,对其恢复状态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显示,至2009年,试验区湿地水域面积比例增加,水质得到改善,植被群落呈正向演替,土壤达到中、轻度盐碱化土水平,水禽种类增加,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土壤呼吸速率随恢复时间延长而逐渐提高。由此表明,只要水源充足,精河入湖口退化湿地在恢复过程中经4~5年即可恢复到未退化状态,以恢复湿地水文条件为核心措施的湿地恢复方案具有可行性。研究对于干旱区其他类型湿地的恢复及生态功能的改善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退化湿地 恢复 艾比湖
下载PDF
北方干旱区湖泊湿地沉积物有机碳分布及碳储量特征研究——以乌梁素海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旭 李畅游 +2 位作者 贾克力 张生 史小红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9-324,共6页
对乌梁素海沉积物现场采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研究了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30 cm中有机碳空间分布以及碳储量特征,分析了有机碳来源以及总氮、总磷、水生植物、沉积物质地对湖泊沉积物碳固定的影响。结果发现,全湖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明显,总... 对乌梁素海沉积物现场采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研究了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30 cm中有机碳空间分布以及碳储量特征,分析了有机碳来源以及总氮、总磷、水生植物、沉积物质地对湖泊沉积物碳固定的影响。结果发现,全湖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明显,总体呈现湖区北部高于南部,在湖心处其密度最高。在垂直剖面上,有机碳含量随着深度递减,表层大于底层。沉积物中C/N比率在9~36之间,平均值为20.2。有机碳有内源和外源,其中外源为主导。乌梁素海沉积物有机碳沉积速率为169.55 g.m-2.a-1,有机碳密度为5.21 kg m-2,30 cm深度沉积物中,碳储量为134.39×104t。乌梁素海沉积物固碳能力与总氮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而与总磷没有相关性,说明总氮与有机碳具有同源性,总氮主要以有机氮形态存在。有机碳含量主要吸附在沉积物粘粒中,其中全湖<63μm和63~125μm颗粒中的有机碳含量占总粒径有机碳量的51%和22%。乌梁素海水生植物以芦苇为主,其面积占湖区近1/2,随着近30年来了芦苇面积的增加,促进了沉积物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湿地 干旱区 有机碳 碳储量 沉积物 乌梁素海
下载PDF
半干旱区湿地—干草原群落交错带边缘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克斌 刘云芳 李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89-994,共6页
以宁夏盐池四儿滩湿地为例,于2005年和2006年7-8月份沿湿地—干草原生境梯度按东、东北、西、西北4条样线进行实地植被调查,并采用TWINSPAN数量分类和植物群落结构指数计量研究湿地—干草原交错带边缘效应。结果表明:(1)四儿滩湿地... 以宁夏盐池四儿滩湿地为例,于2005年和2006年7-8月份沿湿地—干草原生境梯度按东、东北、西、西北4条样线进行实地植被调查,并采用TWINSPAN数量分类和植物群落结构指数计量研究湿地—干草原交错带边缘效应。结果表明:(1)四儿滩湿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分为沼泽植被、草甸植被、干草原植被3个类型。(2)四儿滩湿地植物群落结构指数除群落均匀度指数外,生态优势度、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均是交错带最大,其次是旱生带,湿生带最小。(3)四儿滩湿地—干草原交错带不同方向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各项植物群落结构指数均是东北样线最大,西北样线最小。造成不同样线间边缘效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干扰程度和地形抬升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干草原 交错带 边缘效应
下载PDF
呼伦贝尔市湿地生态系统固碳量与碳汇潜力评估 被引量:6
7
作者 史小红 赵胜男 +1 位作者 孙标 吴用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6-30,34,共6页
针对内蒙古寒旱区湿地生态系统不同类型湿地,采用RS、GIS和GPS技术对2012年呼伦贝尔市TM卫星假彩色数字影像进行遥感解译,对湿地进行分类并计算其面积大小,在此基础上,估算与分析不同类型的湿地固碳能力,进行碳汇潜力预估,结果表明:呼... 针对内蒙古寒旱区湿地生态系统不同类型湿地,采用RS、GIS和GPS技术对2012年呼伦贝尔市TM卫星假彩色数字影像进行遥感解译,对湿地进行分类并计算其面积大小,在此基础上,估算与分析不同类型的湿地固碳能力,进行碳汇潜力预估,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湿地总面积约73.44万hm2,共有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及河流湿地3大类,其中沼泽湿地所占面积最大。呼伦贝尔市年固碳总量92.23万t,不同类型湿地的年固碳量以沼泽湿地所占比例最大,达80.53%,其次为湖泊湿地,所占比例为17.63%,年固碳量最少为河流湿地,所占比例仅为1.84%。不同类型湿地的固碳速率有较大的差异,表现为森林沼泽湿地>草本沼泽湿地>灌丛沼泽湿地>永久性湖泊湿地>永久性河流湿地>季节性湖泊湿地>季节性河流湿地>藓类沼泽湿地。呼伦贝市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大的固碳潜力,其年固碳总量相当于一年内减少425.68万t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市 寒旱区 湿地 固碳量 固碳速率
下载PDF
半干旱区湿地芦苇种群生态特征动态变化研究--以莫莫格湿地为例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雪宏 佟守正 吕宪国 《湿地科学》 CSCD 2008年第3期386-391,共6页
为了研究自然状态下半干旱地区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种群生态特征的季节性动态变化以及水分变化对芦苇种群生态特征的影响,基于2007年5~10月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芦苇种群特征以及地表淹水情况的监测资料,分析了该区... 为了研究自然状态下半干旱地区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种群生态特征的季节性动态变化以及水分变化对芦苇种群生态特征的影响,基于2007年5~10月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芦苇种群特征以及地表淹水情况的监测资料,分析了该区芦苇种群的盖度、高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等生态特征的季节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水位变化对芦苇种群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芦苇种群的生态特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芦苇种群的盖度随着季节的变化逐渐增高,最高值出现在9月;芦苇种群的高度则随着季节变化逐渐升高;芦苇种群的密度随着季节的变化先升高,然后下降,9月中旬以后又略有回升;芦苇种群的地上生物量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波动状态,但单株芦苇地上生物量则随着季节变化逐渐增加,其峰值出现在9月,随后受自身生长规律的影响,地上部分生物量减少。部分淹水状态下,芦苇种群高度、密度以及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相对增长速率均与淹水深度变化速率显著正相关(n=5,p<0.05);而盖度主要受芦苇自身生长规律的影响,与地表淹水深度变化速率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莫莫格湿地 芦苇种群 生态特征 动态变化
下载PDF
近50年来柴达木盆地湿地变迁及其气候背景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继承 姜琦刚 +1 位作者 李远华 王利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52-758,共7页
在RS/GIS技术的支持下,以1956年航片绘制的1∶10万地形图、1990年前后TM遥感图像及2000年前后ETM遥感图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柴达木盆地8个气象测站温度、降水资料,研究了柴达木盆地湿地的分布特点、近50年来的面积变化和相关气候背景。... 在RS/GIS技术的支持下,以1956年航片绘制的1∶10万地形图、1990年前后TM遥感图像及2000年前后ETM遥感图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柴达木盆地8个气象测站温度、降水资料,研究了柴达木盆地湿地的分布特点、近50年来的面积变化和相关气候背景。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年均温度和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增温更为强烈,年均降水量微弱增加,1990~2000年为明显的暖干时期;柴达木盆地湿地在1956~2000年特别是1990~2000年间总体萎缩趋势严重,盆地边缘区和较大河流附近湿地呈现波动变化,区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应为研究区内湿地变化的主要因素,盆地中西部湿地萎缩主要受到温度升高、人类活动加剧等因素影响,盆地边缘湿地面积少量增加主要受到降水量增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变迁 气候变化 柴达木盆地 干旱区湿地
下载PDF
黑河中游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4
10
作者 赵锐锋 张丽华 +2 位作者 赵海莉 姜朋辉 汪建珍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3-370,共8页
以黑河中游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木本、高草、低草3种湿地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大小依次为高草〉低草〉木本植被类型,0-20 cm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低草植被类型有机碳的空间... 以黑河中游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木本、高草、低草3种湿地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大小依次为高草〉低草〉木本植被类型,0-20 cm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低草植被类型有机碳的空间变异最大,木本植被居中,高草植被最小。高草、低草和木本植被0-4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7.33、5.44和4.25 kg/m^2。高草、低草植被以表层土壤(0-10 cm)有机碳含量更高,分别占0-40 cm的32%,31%,木本植被以亚表层(10-20 cm)最高,占33%。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含水量、磷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质量、p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碳密度 湿地 黑河 干旱区
下载PDF
向海湿地孢粉记录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国平 张淑芹 《湿地科学》 CSCD 2003年第1期57-62,共6页
以霍林河下游向海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湿地垂直剖面的精细采样,将放射性核素精确计年与孢粉组合特征研究相结合,进行高分辨率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受沉积环境的影响,不同地表水力梯度与不同地貌单元的孢粉组合特征相差较大。典型剖面... 以霍林河下游向海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湿地垂直剖面的精细采样,将放射性核素精确计年与孢粉组合特征研究相结合,进行高分辨率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受沉积环境的影响,不同地表水力梯度与不同地貌单元的孢粉组合特征相差较大。典型剖面孢粉图式、A/C比值与麻黄属花粉丰度分析表明,该区域以草甸草原或草原景观为主,流域大环境以半干旱为特征,局部小环境为水流缓慢或静水沉积环境,并受到风沙的影响。240年以来虽然亦存在短暂的温湿期(1851-1861aA.D.及1890-1920aA.D.),但半干旱的气候特征始终没有改变。对照相邻区域研究成果,本区近代气候具有继承性和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水力梯度 半干旱气候 沼泽湿地
下载PDF
潜流式人工湿地在我国干旱区的试运行 被引量:12
12
作者 严弋 海热提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2-45,共4页
在我国干旱地区对潜流式人工湿地系统进行了15个月的现场考察,研究了在干旱地区特殊气候和环境的条件下潜流式人工湿地系统全年运行的特点和规律,并分析了在干旱地区水力停留时间和植物收割对于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 在我国干旱地区对潜流式人工湿地系统进行了15个月的现场考察,研究了在干旱地区特殊气候和环境的条件下潜流式人工湿地系统全年运行的特点和规律,并分析了在干旱地区水力停留时间和植物收割对于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气候条件恶劣,昼夜温差变化显著,季节性差异大的干旱地区,潜流式人工湿地依然可以正常运行,取得良好的出水效果。全年对COD、BOD5、氨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3%、61.1%、46.4%和66.2%;在干旱地区水温的降低和植物收割都会导致人工湿地系统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能力下降,而对总磷的去除的影响不明显;改变水力停留时间(HRT)可以改变人工湿地系统的供氧状况,而增加水力停留时间使有机物、氨氮、总磷的去除率都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人工湿地 运行情况 温度 水力停留时间 植物收割
下载PDF
寒旱区湖泊沉积物中固氮微生物群落特征——以包头南海湖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文焕 张元 +2 位作者 王志超 石大钧 李卫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674-2682,共9页
为了探究寒旱区湖泊中固氮菌的地区差异性,利用固氮菌特异性功能基因nifH对南海湖沉积物中的固氮菌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湖区优势固氮菌群落组成存在差异,整体上由3门(蓝藻门、厚壁菌门、变形菌... 为了探究寒旱区湖泊中固氮菌的地区差异性,利用固氮菌特异性功能基因nifH对南海湖沉积物中的固氮菌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湖区优势固氮菌群落组成存在差异,整体上由3门(蓝藻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10属(蓝藻菌属、着色菌属、梭菌属、鱼腥藻属、红螺菌属、厌氧粘细菌属、荚硫菌属、柱孢藻属、根瘤菌属、假单胞菌属)组成;寒旱区特有的冰封期长、紫外线照射强等环境条件导致沉积物中的主导固氮菌为蓝藻门下的微生物.冗余分析结果表明:较高的C/N和TP是固氮菌生存的必要营养条件,可以促进固氮反应的顺利进行,较高的TN和NH3-N含量及较低的pH值会抑制表层沉积物部分固氮微生物的生长,较高的pH值尤其会抑制鱼腥藻属、荚硫菌属、蓝藻菌属、红螺菌属的生长.本研究通过探讨寒旱区固氮微生物在沉积物中的分布来研究固氮作用的潜在功能,进一步补充其在氮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旱区 湿地湖泊 高通量测序 功能基因 固氮菌
下载PDF
北疆盐湖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储量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典鹏 姚美思 +5 位作者 孙涛 王丽萍 刘隋赟昊 陈末 张凯 贾宏涛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47-453,共7页
盐湖湿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有机碳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全球生态系统的碳平衡,而针对内陆干旱半干旱区盐湖湿地土壤碳储量研究较为缺乏。为探讨我国内陆盐湖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储量,通过采取新疆北部盐湖巴里坤... 盐湖湿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有机碳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全球生态系统的碳平衡,而针对内陆干旱半干旱区盐湖湿地土壤碳储量研究较为缺乏。为探讨我国内陆盐湖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储量,通过采取新疆北部盐湖巴里坤盐湖、达坂城盐湖土壤样品以及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分析土壤有机碳和有机碳密度特征及其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差异,并对北疆盐湖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进行估算。盐湖湿地土壤有机碳为5.07~28.86g/kg,平均含量为15.50g/kg,土壤有机碳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分配比例逐渐降低,相同土层含量变异较强。盐湖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1.38~6.38kg/m2,平均值为4.32kg/m2,高于全国湿地平均水平。北疆盐湖湿地面积4 138.37km2,0~100cm土壤有机碳储量约为1 034.95×108 kg。盐湖湿地土壤平均碳密度约为全国水平的两倍,表明内陆盐湖湿地土壤是一个巨大的有机碳库。内陆盐湖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与储量的研究,将为干旱半干旱区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以及适应气候变化的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盐湖湿地 碳密度 湿地碳储量
下载PDF
扎龙湿地周边地区近50年干湿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苗苗 牛忠清 郑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261-266,共6页
应用扎龙湿地周边5个测站1961-2010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扎龙湿地的干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年平均气温为3.9℃,平均气温突变年份为1986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气温显著升高,近50年升温速率0.42℃/10a,年平均气温存在2-8、1... 应用扎龙湿地周边5个测站1961-2010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扎龙湿地的干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年平均气温为3.9℃,平均气温突变年份为1986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气温显著升高,近50年升温速率0.42℃/10a,年平均气温存在2-8、10-30年的周期变化;扎龙湿地年平均降水量为412.3 mm,富裕站的降水存在减少趋势,其他4站的降水有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变化存在3个转折点,分别位于1966、1982和1998年,扎龙湿地周边地区降水量存在2-8、10和20-30年的周期变化;干燥指数存在增大(变干)趋势,其中林甸站干湿变化最为平稳,泰来站干湿变化最为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干湿特征 周期特征
下载PDF
灰漠土人工湿地基质对磷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晓丽 海热提 丁文明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83,共4页
研究了灰漠土作为人工湿地基质对磷的吸附性能,并与炉渣基质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灰漠土具有比炉渣更快的吸附速度,当吸附磷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10mg/L时,灰漠土和炉渣对磷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92mg/kg和78mg/kg,并且两者对pH影响与... 研究了灰漠土作为人工湿地基质对磷的吸附性能,并与炉渣基质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灰漠土具有比炉渣更快的吸附速度,当吸附磷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10mg/L时,灰漠土和炉渣对磷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92mg/kg和78mg/kg,并且两者对pH影响与离子干扰影响的响应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灰漠土在西北干旱地区广泛存在,因此,可以完全替代炉渣作为人工湿地的除磷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漠土 除磷 人工湿地 干旱区 吸附
下载PDF
新疆北部干旱区湿地蚊虫区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重 刘晓明 +4 位作者 张桂林 孙响 刘然 李海龙 赵焱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1-175,共5页
2008—2013年期间,在以额尔齐斯河湿地、伊犁河湿地、布尔根河湿地、额敏河湿地,以及艾比湖平原湖泊湿地为代表的新疆北部干旱区湿地采集蚊虫标本,并研究其种群组成和地理区划。结果共采集蚊虫20728只,隶属5属16种,其中常型曼蚊为... 2008—2013年期间,在以额尔齐斯河湿地、伊犁河湿地、布尔根河湿地、额敏河湿地,以及艾比湖平原湖泊湿地为代表的新疆北部干旱区湿地采集蚊虫标本,并研究其种群组成和地理区划。结果共采集蚊虫20728只,隶属5属16种,其中常型曼蚊为新疆首次记录种。额尔齐斯河湿地、伊犁河湿地和布尔根河湿地的优势蚊种为刺扰伊蚊,额敏河湿地的优势蚊种为里海伊蚊,艾比湖平原湖泊湿地的优势蚊种为赫坎按蚊。捕获的16种蚊虫中,古北界蚊类占68.75%(11/16),古北界与东洋界均有分布的蚊种占31.25%(5/16种)。可见新疆北部干旱区湿地蚊虫种类较少,区系组成相对贫乏,并且以荒漠性种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 种类组成 区系 新疆北部干旱区湿地
下载PDF
松嫩平原半干旱区湿地变化与局地气候关系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雁 刘吉平 盛连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55-664,共10页
湿地是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生态系统,同时其面积的消长也对气候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客观、也更直观地表达半干旱区湿地变化与局地气候的关系,采用实证和统计研究方法,选择湿地变化较为显著的松嫩平原半干旱区为研究区域,分析其在19... 湿地是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生态系统,同时其面积的消长也对气候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客观、也更直观地表达半干旱区湿地变化与局地气候的关系,采用实证和统计研究方法,选择湿地变化较为显著的松嫩平原半干旱区为研究区域,分析其在1985~2010年间湿地的时空动态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研究湿地面积及分布格局变化对局地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湿地面积和格局变化对局地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5~9月最高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上,湿地面积增加,最高气温上升幅度和降水量下降幅度变小,湿地面积减少,最高气温上升幅度和降水量下降幅度变大.最高气温和降水量变化与湿地格局变化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较好的对应关系.研究区的湿地、草地和林地对局地气候的调节以湿地的贡献率最显著,因此湿地的冷湿效应是调节局地气候、缓解气候暖化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变化 局地气候 半干旱区 松嫩平原
下载PDF
宁夏四儿滩湿地-干草原群落交错带边缘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志述 张克斌 王晓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8-93,共6页
以宁夏哈巴湖自然保护区四儿滩湿地为研究对象,于2011年和2012年7~8月份采用样线调查法对湿地-干草原生境梯度按东、西、南、北4条样线进行湿地植被调查,采用SPASS数量分类和植物群落结构指数研究并分析湿地-干草原交错带边缘效应.结... 以宁夏哈巴湖自然保护区四儿滩湿地为研究对象,于2011年和2012年7~8月份采用样线调查法对湿地-干草原生境梯度按东、西、南、北4条样线进行湿地植被调查,采用SPASS数量分类和植物群落结构指数研究并分析湿地-干草原交错带边缘效应.结果表明:四儿滩湿地植物群落分为沼泽植被、草甸植被、干草原植被3个类型;四儿滩湿地植物群落结构指数除群落均匀度指数外,生态优势度、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在东、西、北3个方向均是交错带最大,其次是旱生带,湿生带最小,南样线因受人为因素影响略有不同;四儿滩湿地-干草原交错带不同方向群落结构差异较大,除群落均匀度外,其余各项植物群落结构指数均是北样线最大,东样线最小.造成不同样线间边缘效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干扰程度和地形抬升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四儿滩 湿地 干草原 交错带 边缘效应
下载PDF
中国干旱区湿地公园规划研究——以新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丁戎 白杨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61,共6页
干旱区湿地公园的保护对稳定绿洲、保护生物多样性、构筑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典型的湿地科学调查为基础,分析干旱区湿地公园的特征,探讨湿地保护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提出协调城乡规划、协调水资源分配、科学划定湿地边界及保护分区... 干旱区湿地公园的保护对稳定绿洲、保护生物多样性、构筑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典型的湿地科学调查为基础,分析干旱区湿地公园的特征,探讨湿地保护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提出协调城乡规划、协调水资源分配、科学划定湿地边界及保护分区、低扰动展示利用等对策。并结合天山北坡的新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规划的实际研究,解决其面临的生态缺水、城市建设威胁、农业生产干扰、生境破碎化等问题,以促进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公园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干旱区 湿地公园规划 新疆玛纳斯湿地 生态用水保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