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源东北杏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董胜君 王若溪 +3 位作者 张皓凯 陈建华 刘立新 于庆福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2-50,共9页
以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个省份13个种源的47株东北杏〔Armeniaca mandshurica(Maxim.)Skv.〕成熟果实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重比较、变异分析、巢式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各种源的16个果实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 以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个省份13个种源的47株东北杏〔Armeniaca mandshurica(Maxim.)Skv.〕成熟果实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重比较、变异分析、巢式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各种源的16个果实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果实表型性状的差异较大;16个果实表型性状的Shannon-Wiener指数为1.92~2.04,其中,果核壳厚度和单果仁质量的Shannon-Wiener指数相等且最大。果实表型性状的种源间变异系数为9.40%~34.77%,种源内变异系数为5.35%~19.67%,且果实表型性状的种源间变异系数均值(17.38%)大于种源内变异系数均值(11.20%)。除单果仁质量、果仁纵径和果仁侧径外,其他果实表型性状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供试所有果实表型性状的种源间表型分化系数均值(52.19%)大于种源内表型分化系数均值(47.8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9.79%,能基本反映东北杏果实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其中,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为39.83%,主要反映果实性状特征;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8.37%,主要反映果核性状特征;第3和第4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12.18%和9.41%,二者主要反映果仁性状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17.5处,供试的13个种源被分成A和B类,并在欧氏距离7.5处各分成4和2个亚类。分析结果表明:A类包含辽宁桓仁、辽宁清原、辽宁东陵、吉林磐石、吉林龙潭、黑龙江宁安、黑龙江麻山和黑龙江阿城8个种源,这些种源的果实大、出仁率高,适用于选育大果或仁用类型;B类包含辽宁凤城、辽宁本溪、辽宁新宾、吉林抚松和吉林敦化5个种源,这些种源的果核大、果核壳厚、出核率高,适用于选育核壳用类型。研究结果显示:东北杏果实性状变异丰富,且变异主要来源于种源间,宜根据育种目标选择不同类群种源作为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杏 果实表型性状 变异分析 巢式方差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杏营养器官解剖结构及抗旱性机理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吴秀菊 李桂琴 袁强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86-190,共5页
实验用滑走切片和常规石蜡切片法,对东北杏的营养器官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东北杏根、茎、叶的解剖学结构除具一般双子叶植物的特征外,还具有明显地抗旱特性,同时浅析了根、茎、叶抗旱的解剖学机理,并认为东北杏属薄叶型旱生... 实验用滑走切片和常规石蜡切片法,对东北杏的营养器官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东北杏根、茎、叶的解剖学结构除具一般双子叶植物的特征外,还具有明显地抗旱特性,同时浅析了根、茎、叶抗旱的解剖学机理,并认为东北杏属薄叶型旱生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杏 营养器官 解剖学 抗旱机理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东北杏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 被引量:5
3
作者 董胜君 王新鑫 +3 位作者 张皓凯 陈建华 刘权钢 徐豪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8-676,共9页
东北杏(Armeniaca mandshurica)是东北地区极具经济开发前景的树种,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社会价值,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采用101对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对61份东北杏野生种质进行PCR扩增,以分析东北杏的遗传多样性,并采用引... 东北杏(Armeniaca mandshurica)是东北地区极具经济开发前景的树种,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社会价值,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采用101对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对61份东北杏野生种质进行PCR扩增,以分析东北杏的遗传多样性,并采用引物组合法构建东北杏的SSR指纹图谱,旨在为东北杏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保育研究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01个位点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Na)和有效等位基因所占比值分别为9.6436和55.13%;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2155和0.7711;Shannon信息指数(I)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1.7533和0.7316,表明东北杏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0个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差异显著,其中,辽宁省沈阳市的遗传多样性最高,而辽宁省丹东市的遗传多样性最低。聚类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842处可以将东北杏种质分为4类(A类、B类、C类、D类);在遗传距离0.250处可以将东北杏的不同种源分为3类(P1类、P2类、P3类),均反映了地理种源对东北杏的分类结果占据主导地位。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呈显著相关(p<0.05),表明东北杏种质存在地理隔离现象。采用3对SSR引物(L46、P58H、L28H)构建了东北杏种质的SSR指纹图谱,为东北杏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定提供了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杏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地理隔离 指纹图谱
下载PDF
我国3种杏的地理分布及其植物学性状 被引量:28
4
作者 王利兵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5-439,共5页
Three Armeniaca species were investigated in 20 provinces of China,including Inner Mongolia,Liaoning,Hebei,et al.,from 2008 to 2009.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Armeniaca sibirica is distributed in most areas of nort... Three Armeniaca species were investigated in 20 provinces of China,including Inner Mongolia,Liaoning,Hebei,et al.,from 2008 to 2009.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Armeniaca sibirica is distributed in most areas of north China(N37°17′-N50°24′,E105°56′-E130°20′).It concentrates in the southeast of Inner Mongolia,the west of Liaoning,the north of Hebei,and the individual apricot kernel yield is 59.30-730.20 g.The front of leaves have long tines which increase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longitude and decreasing of the latitude.(2)The A.mandshurica is dispersed 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The individual apricot kernel yield is 304.23-1 586.80 g.It is arbor with thick bark phloem.Its fruit stem is comparatively long.(3)The A.vulgaris var.ansu distribution area is exhibited as wide strip of northeast-southwest trend,bestriding two key heat zone of middle temperature and warm temperature over northeast,northwest,north China and southwest areas(except for Tibetan Plateau with elevation over 4 000 m).The A.vulgaris var.ansu distribution is not centralized mostly.The individual apricot kernel yield is 130.00-2 574.50 g.The size of leaves is related to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In view of actuality of the Armeniaca resource in China,some recommendations of its rational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are put for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杏 东北杏 野杏 地理分布 综合开发利用
下载PDF
东北杏种质资源多样性及其地理变化 被引量:22
5
作者 徐豪 刘明国 +2 位作者 董胜君 吴月亮 张皓凯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85-600,共16页
东北杏(Armeniaca mandshurica)是集观赏、经济、用材于一体的重要树种,长期以来主要处于野生和半野生状态,鲜有相关研究报道。该研究对东北杏主要分布区内种质资源状况开展了调查,选择来自辽宁、吉林与黑龙江的47份典型种质进行了22个... 东北杏(Armeniaca mandshurica)是集观赏、经济、用材于一体的重要树种,长期以来主要处于野生和半野生状态,鲜有相关研究报道。该研究对东北杏主要分布区内种质资源状况开展了调查,选择来自辽宁、吉林与黑龙江的47份典型种质进行了22个定量描述性状和7个定性描述性状的观测,旨在为该树种的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保护提供重要参考。采用变异系数等指标分析定量描述性状多样性,使用频率分布等指标分析定性描述性状多样性。通过趋势面方法分析定量描述性状的地理变化规律。利用99对SSR引物对47份东北杏种质进行PCR扩增,应用遗传相似系数分析东北杏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基于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分别对种质进行分类。东北杏不同种质间呈现出较高的表型多样性,其中19个定量描述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在9.40%–55.98%之间,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小枝长度,变异系数最小的为种仁宽;7个定性描述性状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0.58–1.22之间。由于调查区域的地理位置与主要气候因子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东北杏种质的定量描述性状与其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小枝长度呈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的梯度变化,小枝粗度、种子质量呈由北向南逐渐增大的梯度变化,果柄长呈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大的梯度变化;小枝长度、果柄长与海拔呈正相关关系,小枝粗度与海拔呈负相关关系,种子质量与海拔相关性很小。基于26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聚类,将47份东北杏种质分为4类,分类结果主要体现了东北杏种质特征的差别,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种质产地的效应;基于遗传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将47份东北杏种质也分为4类,分类结果体现了种质产地效应;卡方检验表明,两种聚类结果相关性不显著,外在环境是影响东北杏表型变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杏 多样性 表型性状 地理变化 SSR标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