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ablishment of ISSR Reaction System for Armeniaca sibirica Based on Orthogonal Design
1
作者 Jinjun BAI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3期1-3,6,共4页
[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stablish the optimal ISSR-PCR system for Armeniaca sibirica. [ Method] With Armeniaca sibirica as experimental materi- al,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from tender leaves using CTAB method. O... [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stablish the optimal ISSR-PCR system for Armeniaca sibirica. [ Method] With Armeniaca sibirica as experimental materi- al,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from tender leaves using CTAB method. Orthogonal experiment L9 (34) was conducted with four factors (Mg2+ , dNTPs, primers, Taq DNA polymerase) in ISSR-PCR system ofArmeniaca sibirica at three levels. The result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were analyzed by using SPSS statisti- cal software. [Result] Different levels of various factors all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PCR results, specifically, the amount of Taq DNA polymerase had the most significant effect. The optimal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of Armeniaca sibirica was established : the total PCR reaction volume was 20 ~1, containing 1.0 U of Taq DNA polymerase, 1.0 mmol/L MgCI2,0.15 mmol/L dNTPs and 0.30 ~mol/L primers. Validation result shows that this reaction system is very stable and strongly operational. [ Conclusion] This study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and germplasm resource investigation of Arnniaca sibir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eniaca sibirica PCR ISSR Orthogonal design
下载PDF
黄褐天幕毛虫幼虫在山杏天然林中的空间分布格局
2
作者 张艳 李唯一 +2 位作者 李春阳 张自强 周海婧 《吉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5-8,共4页
本研究通过调查内蒙古兴安盟地区6块山杏天然林标准地黄褐天幕毛虫虫口密度,采用6种判断空间分布格局的聚集度指标和Iwao、Talor等回归分析法对黄褐天幕毛虫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褐天幕毛虫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 本研究通过调查内蒙古兴安盟地区6块山杏天然林标准地黄褐天幕毛虫虫口密度,采用6种判断空间分布格局的聚集度指标和Iwao、Talor等回归分析法对黄褐天幕毛虫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褐天幕毛虫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聚集的原因是由害虫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所导致。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幼虫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t 2(1.0734/m+0.0041)/D 2,为黄褐天幕毛虫的调查与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天幕毛虫 山杏天然林 虫口密度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下载PDF
干旱冷凉区山杏育苗技术
3
作者 杨秀梅 《果树资源学报》 2024年第3期79-81,共3页
山杏作为生态防护林、退耕还林工程中主要的经济林树种,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苛,其抗寒、耐低温、耐旱、抗盐碱性都较强,在海拔200~2200 m、绝对最低温底-40℃以上的丘陵、草原、荒山、沙荒地、水土流失地等造林地区均可栽植。为提高干旱... 山杏作为生态防护林、退耕还林工程中主要的经济林树种,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苛,其抗寒、耐低温、耐旱、抗盐碱性都较强,在海拔200~2200 m、绝对最低温底-40℃以上的丘陵、草原、荒山、沙荒地、水土流失地等造林地区均可栽植。为提高干旱区山杏育苗出圃率及造林成活率,从圃地准备、种子处理、播种、播后管理、苗木出圃和有害生物防治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山杏的育苗技术,为山杏适生区的苗木种植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杏 育苗 技术
下载PDF
辽西地区大扁杏嫁接育苗及丰产栽培技术
4
作者 白光远 《林业勘查设计》 2024年第4期1-4,共4页
大扁杏产业是辽西地区的主要经济林产业之一,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推动辽西地区大扁杏产业的发展,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大扁杏嫁接育苗及丰产栽培技术,为其科学育苗及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大扁杏 嫁接育苗 砧木苗培育 辽西地区
下载PDF
黄土高原山杏种质资源分类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李明 赵忠 +2 位作者 杨吉安 卢斌 苗兴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2,共5页
采用形态学观测法对黄土高原不同县域山杏种质资源变异情况进行调查观测,结果表明:黄土高原陕西麟游县、甘肃灵台县、华池县、庆城县四地山杏叶片、果实、种核等存在显著变异,共收集变异类型37种。37种类型间果重、叶面积、核重和出核... 采用形态学观测法对黄土高原不同县域山杏种质资源变异情况进行调查观测,结果表明:黄土高原陕西麟游县、甘肃灵台县、华池县、庆城县四地山杏叶片、果实、种核等存在显著变异,共收集变异类型37种。37种类型间果重、叶面积、核重和出核率变异系数较大,达到20%以上,其余数量性状变异系数约10%。山杏核、仁的数量性状以及叶柄长、叶形指数、叶面积、果重、果长度、果宽度、果厚度与核重、仁重等经济性状显著相关,可以作为高产山杏选种的主要数量指标。根据种质资源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将37个类型聚为五大类,聚类趋势大致是按果型或者核型聚类,同类间具有较多共同的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杏 分类 种质资源 黄土高原
下载PDF
97个山杏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及SSR指纹图谱 被引量:13
6
作者 金玲 刘明国 +2 位作者 董胜君 吴月亮 张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1-61,共11页
【目的】山杏是北方半干旱地区重要的生态经济型树种,种质资源异常丰富,形态鉴定与分类难度大。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山杏优选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指纹图谱,以期为山杏种质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山杏简化基因组测序结果,合... 【目的】山杏是北方半干旱地区重要的生态经济型树种,种质资源异常丰富,形态鉴定与分类难度大。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山杏优选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指纹图谱,以期为山杏种质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山杏简化基因组测序结果,合成600对SSR引物,利用4个山杏无性系进行引物筛选,选出155对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对97个山杏优选无性系进行PCR扩增。应用引物组合法构建指纹图谱,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利用155对SSR引物对97个山杏无性系进行扩增,共扩增出933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11个,平均为6.019个;各位点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476~0.885,平均值为0.681,具有较高的多态性。50个山杏无性系在59个位点上具有特异等位基因,89个无性系在131个位点上具有特异基因型。采用5对引物(L56、X47H、L79H、P40H和X47)的组合可区分全部97个无性系,构建了指纹图谱。对97个山杏无性系进行亲缘关系分析,无性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69~0.943,平均值为0.757;基于遗传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将97个无性系分为5大类,第1大类和第2大类下又分为3个亚类,分类结果与无性系的来源区域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从6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55对,其扩增位点多态性较高、重复性较好。发现89个山杏无性系具有特异基因型,其中50个既具有特异基因型也具有特异等位基因。应用引物组合法构建了基于5对SSR引物扩增位点的山杏无性系指纹图谱。供试山杏无性系遗传差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研究结果可为山杏种质鉴别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山杏的育种工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杏 无性系 SSR 遗传多样性 指纹图谱
下载PDF
基于形态性状的仁用杏种质资源分类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章秋平 刘威生 +3 位作者 刘宁 张玉萍 徐铭 刘硕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5-392,共8页
【目的】探讨仁用杏种质资源的起源和分类问题。【方法】通过调查22份仁用杏、6份山杏(Armeniaca sibirica Lam.)和5份普通杏(A.vulgaris Lam.)叶片和果实的38个形态指标,评价3种不同类型间杏种质资源的定性和定量性状差异,并对这些种... 【目的】探讨仁用杏种质资源的起源和分类问题。【方法】通过调查22份仁用杏、6份山杏(Armeniaca sibirica Lam.)和5份普通杏(A.vulgaris Lam.)叶片和果实的38个形态指标,评价3种不同类型间杏种质资源的定性和定量性状差异,并对这些种质材料进行了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在定性分级性状上,仁用杏品种变异类型较多,且多介于山杏与普通杏中间。但是,大部分仁用杏的核尖性状等特征明显不同于其他类型。在数量性状上,仁用杏的果核体积明显大于鲜食普通杏和山杏。聚类分析表明,遗传距离在7.2时,可以将这些杏材料划分为6个类群,大部分仁用杏被聚在第II类群。当遗传距离在6.6和5.4时,他们又进一步划分成不同的组群。【结论】通过仁用杏的形态变异分析,认为仁用杏种质资源的变异类型丰富,且存在着3种不同类型的起源。按照它们的起源类型,可将仁用杏划归到普通杏、山杏或华仁杏(A.cathayana)等不同的分类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用杏 普通杏 山杏 形态变异 分类
下载PDF
山杏新品种‘绿萼山杏’ 被引量:9
8
作者 张立彬 王同坤 +2 位作者 刘桂森 赵天永 吴学仁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00-700,共1页
‘绿萼山杏’是从山杏中选出的无红色素的新品种。其萼片、幼叶叶尖、叶柄上侧、新梢表皮及果实均为绿色 ,花瓣白色 ,可用于园林绿化或山区造林 ,种子用于深加工。
关键词 山杏 '绿萼山杏’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山杏花粉形态特征与花粉萌发的关系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明国 李民 +1 位作者 吴月亮 董胜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6-172,共7页
为研究山杏花粉超微结构形态特征以及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状况,以10个山杏无性系为试材,采用扫描电镜观测方法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山杏花粉形状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具三孔沟,极面观为圆形、三角形、三裂三角形和三裂圆形,按NPC系统... 为研究山杏花粉超微结构形态特征以及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状况,以10个山杏无性系为试材,采用扫描电镜观测方法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山杏花粉形状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具三孔沟,极面观为圆形、三角形、三裂三角形和三裂圆形,按NPC系统分类均属N3P4C5型。花粉表面纹饰有条纹-纹孔型和条纹型2大类条纹,每大类又各分为3个亚类;供试材料中,6个无性系花粉为正常可育,2个为半不育,1个为高不育,1个为全不育;花粉粒极轴长与花粉萌发率、花粉管长度呈显著正相关,花粉粒大储存的营养物质丰富,有助于花粉萌发。花粉萌发沟长度/极轴长度与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呈显著负相关,萌发沟长度/极轴长度值大于1时,花粉萌发率较低,萌发沟长度/极轴长度值小于1时,花粉萌发率较高。本研究为山杏种质资源的分类、杂交育种等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杏 花粉 超微结构 萌发率 花粉管长度
下载PDF
内蒙古居群抗寒西伯利亚杏繁殖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梦培 杜红岩 +4 位作者 傅建敏 朱高浦 赵罕 刘慧敏 乌云塔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43-1151,共9页
对内蒙古居群抗寒西伯利亚杏的12个种源同一树龄的102株进行雌蕊败育率、花粉量、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自交不亲和性进行研究,以明确西伯利亚杏主产地资源的花期生物学特性和繁殖特性,为杏杂交育种和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对内蒙古居群抗寒西伯利亚杏的12个种源同一树龄的102株进行雌蕊败育率、花粉量、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自交不亲和性进行研究,以明确西伯利亚杏主产地资源的花期生物学特性和繁殖特性,为杏杂交育种和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有86.27%的西伯利亚杏雌蕊败育率低于90%;73.53%的西伯利亚杏单朵花花粉量在1×104~5×104之间;86.27%的西伯利亚杏花粉活力低于50%,且寿命较短。(2)花苞在将开未开时,柱头已经具备一定的可授性,开花后1~4d内柱头可授性保持较高水平,第5天开始有下降趋势。(3)荧光显微观察结果显示,授粉后16h时,96.08%的杏花花粉管在花柱上部;授粉后24h时,74.51%的杏花花粉管仍在花柱上部;授粉后48h时,35.29%的杏花花粉管到达花柱中部;授粉后80h时,花粉管到达花柱下部的杏花约50%,但受精胚珠数为0。研究认为,西伯利亚杏基本为自交不亲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杏 抗寒 自交不亲和性 荧光显微观察 繁殖生态学
下载PDF
基于幼化效果的山杏组培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董胜君 刘明国 +2 位作者 郑可 魏菊 张云程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5-601,共7页
以山杏为试验材料,选取不同部位、不同树龄、不同继代次数的组培苗,研究基于丛生芽诱导率和组培苗生根率、形态指标、生理指标3个层次的幼化效果。结果显示:(1)随着山杏外植体取材部位从树冠上部、中部、下部的依次下降,其丛生芽诱导率... 以山杏为试验材料,选取不同部位、不同树龄、不同继代次数的组培苗,研究基于丛生芽诱导率和组培苗生根率、形态指标、生理指标3个层次的幼化效果。结果显示:(1)随着山杏外植体取材部位从树冠上部、中部、下部的依次下降,其丛生芽诱导率和组培苗生根率依次升高且部位间差异显著,其组培苗的株高、叶长、叶宽、根系数量和根系长度也随外植体取材部位下降而增加,但仅根系数量和根系长度在部位间差异显著,但其组培苗和母树叶片SOD活性、POD活性和MDA含量却逐渐降低,且组培苗叶片始终低于母树叶片。(2)随着取材母树的树龄从10a、4a、1a的不断降低,组培苗上述各项指标值均依次升高,1a树龄丛生芽诱导率及组培苗生根率、根系数量、根系长度分别为80%、96.6%、4.3条、2.40cm,极显著高于相应的10a和4a树龄的组培苗。(3)从初代培养到1次、2次继代培养,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各类组培苗的丛生芽诱导率、株高、叶长和叶宽值不断增大,且以2次继代培养的增幅较大;同时相应组培苗叶片SOD活性、MDA含量和POD活性则呈下降趋势,但仍表现为2次继代的组培苗幼化效果较好。研究认为,各层次幼化效果指标在组培苗中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随着外植体在母树上取材部位的下移、取材母树年龄的降低以及组培苗继代次数的增加,山杏丛生芽诱导率和组培苗生根率、形态指标、生理指标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其组培幼化效果愈来愈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杏 组培繁殖 取材部位 取材树龄 继代次数 幼化效果
下载PDF
2种激素处理的山杏插穗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及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5
12
作者 董胜君 刘明国 +3 位作者 戴菲 吴月亮 单守田 张莹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6-30,共5页
以山杏嫩枝为插穗,用IBA和NAA处理插穗,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扦插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激素处理插穗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均呈"升高-降低-升高"趋势,且高于对照;生根率高的处理其可溶性... 以山杏嫩枝为插穗,用IBA和NAA处理插穗,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扦插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激素处理插穗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均呈"升高-降低-升高"趋势,且高于对照;生根率高的处理其可溶性总糖含量也相对较高,表明激素处理可以增加可溶性总糖的积累,从而促进生根。各激素处理插穗蛋白质含量变化均呈"升高-降低-升高"趋势,生根率较高的处理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各激素处理插穗的全氮含量在根伸长期均低于对照,但生根率均高于对照,表明低氮条件更有利于生根;各激素处理C/N值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相反,且均高于对照,生根率高的处理其C/N值也相对较高。各激素处理插穗的3种酶(POD、PPO、IAAO)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中POD、PPO呈"升高-降低-升高"趋势,IAAO则呈"升高-降低"趋势;POD、PPO的峰值出现较早,表明POD、PPO活性与不定根的诱导有关,IAAO的峰值出现较晚,表明IAAO活性与不定根的伸长关系更为密切;生根率高的处理3种酶活性也相对较高,表明激素处理可以提高山杏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杏 激素 扦插生根 营养物质 酶活性
下载PDF
内蒙古柠条和山杏单株生物量模型研建 被引量:12
13
作者 曾伟生 白锦贤 +4 位作者 宋连城 赵学军 王雪军 邢利军 张振荣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1-316,共6页
【目的】针对现有灌木生物量模型存在的分量与总量、地上与地下生物量不相容等问题,探索利用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灌木林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的2种常见灌木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山杏(Armeniaca sibirica)... 【目的】针对现有灌木生物量模型存在的分量与总量、地上与地下生物量不相容等问题,探索利用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灌木林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的2种常见灌木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山杏(Armeniaca sibirica)为研究对象,基于大样本的生物量实测数据,利用非线性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了地上生物量模型及其相容的地下生物量模型和根茎比模型。【结果】表明:基于植冠面积和丛生枝个数(或植株高度)的地上生物量模型,其确定系数能达到0.67以上,但地下生物量模型的确定系数要低些,其中山杏仅0.36;2种灌木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模型的平均预估精度均能达到80%以上,全株生物量的平均预估精度,山杏能达到86%以上,柠条能达到92%以上。【结论】对于无明显主干的丛生状灌木,不论是地上生物量还是地下生物量,植冠面积是首要的相关因子,其次才是丛生枝个数和植株高度;利用非线性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能有效解决不同生物量之间的相容性问题,同步建立地上生物量模型及其相容的地下生物量模型和根茎比模型;所建模型完全可用于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相应灌木林的生物量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根茎比 相容性 预估精度 柠条 山杏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3个大扁杏品种的光合特性日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窦春蕊 吴万兴 +2 位作者 李文华 张忠良 鲁周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3-97,共5页
对陕西吴旗县引种栽培的龙王帽、一窝蜂和优一3个大扁杏品种的光响应曲线、净光合速率(P n)、蒸腾速率(T r)、气孔导度(G 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生理特性指标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龙王帽、一窝蜂和优一的光饱和点分别为600... 对陕西吴旗县引种栽培的龙王帽、一窝蜂和优一3个大扁杏品种的光响应曲线、净光合速率(P n)、蒸腾速率(T r)、气孔导度(G 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生理特性指标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龙王帽、一窝蜂和优一的光饱和点分别为600,600和400μm o l/(m2.s);日均P n排序为一窝蜂[4.07μm o l/(m2.s)]>龙王帽[3.75μm o l/(m2.s)]>优一[3.17μm o l/(m2.s)],日均T r排序为一窝蜂[1.74 mm o l/(m2.s)]>龙王帽[1.51mm o l/(m2.s)]>优一[1.29 mm o l/(m2.s)],日均WUE排序为优一(2.35 mm o l/m o l)>龙王帽(2.29 mm o l/m o l)>一窝蜂(2.22 mm o l/m o l)。3个品种比较而言,一窝蜂和龙王帽属高光合、强蒸腾品种,适宜栽植在水分和光照条件较好的地方;优一属弱蒸腾、低光合品种,适于在光照和水分条件稍差的地方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扁杏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气孔导度 水分利用效率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县域山杏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明 赵忠 +1 位作者 杨吉安 卢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3-149,156,共8页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不同县域山杏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电泳谱带的差异,为山杏种内分类及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观测法,对黄土高原(陕西麟游和甘肃灵台、华池、庆城)山杏种质资源变异情况进行调查,从中筛选出形...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不同县域山杏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电泳谱带的差异,为山杏种内分类及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观测法,对黄土高原(陕西麟游和甘肃灵台、华池、庆城)山杏种质资源变异情况进行调查,从中筛选出形态类型典型的山杏,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和SDS-PAGE电泳法对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谱带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共筛选出了37种山杏变异类型,其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山杏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丰富、多态、稳定、谱带清晰,主要由41.1,39.0,34.6,22.7,22.0和21.7 ku 6种亚基组成,其余亚基数量丰富但含量较少。聚类分析表明,37种山杏类型可分为5个大类。【结论】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分类结果与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利用分类结果可对山杏品种进行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山杏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种源西伯利亚杏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董胜君 陈建华 +3 位作者 刘立新 刘明国 吴月亮 夏泽臻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86-696,共11页
为研究不同种源西伯利亚杏表型性状多样性,本研究通过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国内外125个不同种源西伯利亚杏无性系的51个表型性状。结果表明:供试西伯利亚杏无性系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为研究不同种源西伯利亚杏表型性状多样性,本研究通过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国内外125个不同种源西伯利亚杏无性系的51个表型性状。结果表明:供试西伯利亚杏无性系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其中,19个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为0.27,32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为0.18。不同种源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内蒙古(0.26)>辽宁(0.25)>俄罗斯(0.17),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内蒙古=辽宁(0.18)>俄罗斯(0.1)。数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值(1.93)大于质量性状(0.67)。相关性分析表明,与经济效益相关的性状中有23对性状间的相关系数>0.707。单果重与果长等15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受果实性状的影响最大;单核重与核宽等20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单仁重与仁宽等22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核重和单仁重受核、仁性状的影响最大。出核率与单果重等7个性状、出仁率与单核重等7个性状呈极显著负相关,且分别受单果重、单核重的影响最大。聚类分析将125个西伯利亚杏无性系分为6类:A类出核率高;B类出仁率高;C类花冠径小;D类核壳薄,出仁率、出核率较高;E类核壳厚;F类果实大,果肉厚。聚类结果反映出地理种源特点和表型性状特征。主成分分析表明,前8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9.90%。综合32个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11个有代表性的主要数量性状,依次为果长、果宽、果厚、果肉厚度、核长、核宽、核厚、仁长、仁宽、单核重、单仁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杏 种源 数量性状 质量性状 多样性
下载PDF
重茬对山杏苗圃地土壤氨基酸组分及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崔旭东 杨承栋 +3 位作者 何家庆 傅得贤 黄汝多 黄训端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2-520,共9页
以头茬和重茬山杏育苗地的土壤为试样,以相似立地条件杨树育苗样地,以及山杏×柠条混交育苗样地作为比较和对照,研究了3种不同样地的头茬与重茬以及重茬不同发育时间土壤氨基酸种类和含量的变化,以探索山杏重茬栽培与土壤氨基... 以头茬和重茬山杏育苗地的土壤为试样,以相似立地条件杨树育苗样地,以及山杏×柠条混交育苗样地作为比较和对照,研究了3种不同样地的头茬与重茬以及重茬不同发育时间土壤氨基酸种类和含量的变化,以探索山杏重茬栽培与土壤氨基酸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重茬土壤可检出的氨基酸种类减少,游离氨基酸可检出的种类较酸解氨基酸少;重茬土壤氨基酸含量总体上在减少,酸解的含量远比游离的大,酸解和游离氨基酸中均含有较多的谷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甲硫氨酸和苯丙氨酸,游离氨基酸中还含有较多的酪氨酸,样地土壤中生氰前体氨基酸含量较高;头茬和重茬土壤中含硫氨基酸的比例较高,在酸解氨基酸中占各自样地土壤中酸解氨基酸总量的7%~22%,在游离氨基酸中占各自样地土壤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的8%~28%。(2)3种不同育苗地之间的氨基酸变化存在一定差异,山杏育苗地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程度较其它2个育苗地的大;山杏×柠条混交育苗地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比山杏育苗地稍多,杨树育苗地又稍多于山杏×柠条混交育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杏 土壤氨基酸 重茬 HCN
下载PDF
山杏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插穗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31
18
作者 董胜君 刘明国 +3 位作者 戴菲 吴月亮 单守田 丁瑞军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8-114,共7页
为了探明山杏扦插繁殖生根机理,并为山杏良种的无性快繁提供理论依据,以山杏嫩枝为插穗,用IBA、NAA和IBA+NAA处理插穗,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扦插生根过程中插穗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山杏嫩枝扦插生根类型属于愈伤组织生根型,... 为了探明山杏扦插繁殖生根机理,并为山杏良种的无性快繁提供理论依据,以山杏嫩枝为插穗,用IBA、NAA和IBA+NAA处理插穗,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扦插生根过程中插穗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山杏嫩枝扦插生根类型属于愈伤组织生根型,插穗生根过程可划分为诱导、表达和伸长3个阶段。在插穗生根过程中,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能够引起插穗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从而促进生根,IBA+NAA、IBA和NAA处理插穗的IAA含量在扦插后10 d时比对照分别提高53.3%、34.7%和25.8%,扦插后40 d时比对照分别提高65.7%、56.6%和28.2%。ABA、GA3含量在总体变化趋势中呈波动下降,在生根诱导阶段,ABA、GA3含量下降趋势尤为明显。ZT含量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诱导末期。ABA、GA3和ZT含量与生根率呈负相关,各处理的IAA含量、IAA/ABA值、IAA/ZT值在诱导和伸长阶段出现2次峰值,与对照差异显著,且均与生根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杏 嫩枝扦插 生根 内源激素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山杏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19
作者 杜金伟 崔世茂 +4 位作者 金丽萍 李海涛 宋阳 李红杰 赵恒栋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8-93,共6页
以盆栽3年生山杏树为试材,采用控制土壤相对含水量的方法,通过水分胁迫下山杏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及保护酶活性的研究,旨在探明山杏抗旱生理机理。结果表明:在不同水分胁迫的处理下,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山杏叶片组织相对含水量降低... 以盆栽3年生山杏树为试材,采用控制土壤相对含水量的方法,通过水分胁迫下山杏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及保护酶活性的研究,旨在探明山杏抗旱生理机理。结果表明:在不同水分胁迫的处理下,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山杏叶片组织相对含水量降低,可溶性糖(SSC)含量,先升后降,脯氨酸(Pro)含量逐渐升高,而可溶性蛋白(SPC)含量则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保护酶活性中,SOD、CAT和APX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即先增加而后降低;POD活性变化滞后,第1周略有下降,之后上升,与其它保护酶一样表现为先升后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山杏 渗透调节 保护酶
下载PDF
山杏嫩枝扦插繁殖试验 被引量:22
20
作者 董胜君 刘明国 +3 位作者 戴菲 吴月亮 单守田 丁瑞军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6-180,共5页
为提高山杏的扦插生根效果,采用正交试验和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混合激素、蔗糖处理插穗,插穗部位及不同无性系对山杏嫩枝扦插生根率、生根数量及根系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激素质量浓度配比和处理时间为影响山杏插穗生根的主导因子,蔗... 为提高山杏的扦插生根效果,采用正交试验和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混合激素、蔗糖处理插穗,插穗部位及不同无性系对山杏嫩枝扦插生根率、生根数量及根系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激素质量浓度配比和处理时间为影响山杏插穗生根的主导因子,蔗糖质量分数及插条部位对生根效果也有重要影响。正交试验中各处理间扦插生根效果差异显著,其中8号处理,即采用插穗下段作为扦插材料,以混合激素IBA 900 mg/L+NAA600 mg/L处理30 s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为83.1%,根系数量13条,根系长度9.3 cm。不同山杏无性系嫩枝扦插生根效果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杏 嫩枝扦插 生根率 根系数量 根系长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