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中西火炮射程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鸿亮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86,共6页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中西主导型火炮都为前装滑膛加农炮,发射火药都为黑色火药,因此,射程都不可能太远。史料反映出中西不同类型火炮射程不同;最大射程与有效射程差距很大。清军千斤左右的红夷舰炮,有效射程只有三四百米;新铸的红夷岸炮...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中西主导型火炮都为前装滑膛加农炮,发射火药都为黑色火药,因此,射程都不可能太远。史料反映出中西不同类型火炮射程不同;最大射程与有效射程差距很大。清军千斤左右的红夷舰炮,有效射程只有三四百米;新铸的红夷岸炮的射程次于西洋火炮,最大射程可达4千米之外。西洋舰炮和岸炮的种类和规格相对统一,射程较清军同种类和同规格火炮要远。重型加农舰炮有效射程大都不超过0.45千米的距离,最大射程可达5千米之外,但在野战中,为保证其杀伤力,其射程不应超过2千米。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清军火炮射程近,杀伤力小,西洋火炮则与之相反,此乃清军失败的重要原因。文章对清朝火炮射程劣于西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
前装滑膛炮
阿摩士壮后装线膛炮
射程
原文传递
洋务运动时期江南制造总局对中国船炮技术提升的影响~
2
作者
刘鸿亮
陈世杰
《国家航海》
2019年第1期96-118,共23页
洋务运动时期,地方督抚主导创办了42家军工厂局,其采用衙门式的管理模式,耗用巨资,外购和仿制了众多西洋船炮,初步形成了近代中国兵器工业的基础。其中,位于上海的江南制造总局及其翻译馆的建立,最具特色,创造了近代中国船炮史上的多个...
洋务运动时期,地方督抚主导创办了42家军工厂局,其采用衙门式的管理模式,耗用巨资,外购和仿制了众多西洋船炮,初步形成了近代中国兵器工业的基础。其中,位于上海的江南制造总局及其翻译馆的建立,最具特色,创造了近代中国船炮史上的多个第一。它从仿制西洋前装滑膛炮开始,最终在1905年仿成德国克虏伯式7.5生后装线膛管退式山炮,此是近代中国制炮技术最高水平的体现。但是,以沪局为代表的诸多军工厂局所产武器大而全,船炮数量不足和型制杂乱的问题一直是个顽疾。晚清以沪局为代表的军工厂局所生产的众多船炮,一则对整个社会影响甚微、御侮作用有限;二则多无创新,总体水平落后于国际主流;三则无统一规划和炮类的画一,迟滞了技术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沪局
英国阿摩斯壮前后装线膛炮
德国克虏伯后装线膛炮
原文传递
甲午战争残炮身世辨疑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记华
《中国港口》
2016年第S1期92-97,共6页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收藏的一门甲午战争残缺大炮、以及两副地阱炮炮架,究竟属于哪种类型的大炮,来自于哪座炮台,历来众说纷纭,没有定论。笔者通过对大炮构造特征的考证,并与清末威海卫各海防炮台备炮类型进行比对排除,最终确证该残炮属...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收藏的一门甲午战争残缺大炮、以及两副地阱炮炮架,究竟属于哪种类型的大炮,来自于哪座炮台,历来众说纷纭,没有定论。笔者通过对大炮构造特征的考证,并与清末威海卫各海防炮台备炮类型进行比对排除,最终确证该残炮属于日岛炮台配备的20厘米口径地阱炮,为中国江南制造总局仿制的英式阿姆斯特朗炮;同时确认,两副炮架恰是日岛炮台地阱炮的炮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残炮
阿姆斯特朗炮
炮闩
日岛地阱炮台
炮架
原文传递
中法船炮与马江之战
4
作者
刘鸿亮
霍玉敏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2-77,共6页
迄至中法战争,清朝官方上下已筹建了一些海军和众多的军工厂局,购买和仿制了种类不一的西洋船炮,但其量小质差,影响有限。而此时期正是世界上前后装线膛炮的换装之时。发生在1884年8月23日的中法马江之战,参战的福建船政舰艇(11艘中仅含...
迄至中法战争,清朝官方上下已筹建了一些海军和众多的军工厂局,购买和仿制了种类不一的西洋船炮,但其量小质差,影响有限。而此时期正是世界上前后装线膛炮的换装之时。发生在1884年8月23日的中法马江之战,参战的福建船政舰艇(11艘中仅含2艘铁壳船)所载的舰炮,以英式前装线膛阿摩斯壮炮型为主,英式惠特沃思、瓦瓦司炮也占了相当比重,侵华法军对其参数了如指掌。而法军主战舰艇(12艘中居然含9艘铁壳船)的舰炮主要以自制的后装线膛Mle64-81型为主。从前后装线膛炮的先进度、吨位、射速和威力而言,福建船政舰炮的水准明显滞后于世界舰炮发展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船政
马江之战
英国阿摩士壮前后装线膛炮
德国克虏伯后装炮
原文传递
题名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中西火炮射程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鸿亮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鸦片战争博物馆
出处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86,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资助(13FJS003)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科研发展专项基金资助(2013RWZX016)
文摘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中西主导型火炮都为前装滑膛加农炮,发射火药都为黑色火药,因此,射程都不可能太远。史料反映出中西不同类型火炮射程不同;最大射程与有效射程差距很大。清军千斤左右的红夷舰炮,有效射程只有三四百米;新铸的红夷岸炮的射程次于西洋火炮,最大射程可达4千米之外。西洋舰炮和岸炮的种类和规格相对统一,射程较清军同种类和同规格火炮要远。重型加农舰炮有效射程大都不超过0.45千米的距离,最大射程可达5千米之外,但在野战中,为保证其杀伤力,其射程不应超过2千米。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清军火炮射程近,杀伤力小,西洋火炮则与之相反,此乃清军失败的重要原因。文章对清朝火炮射程劣于西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鸦片战争
前装滑膛炮
阿摩士壮后装线膛炮
射程
Keywords
Opium War
muzzle - loading smooth - bore
gun
s
armstrong
breech - loader rifled cannon
range
分类号
E29 [军事—军事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洋务运动时期江南制造总局对中国船炮技术提升的影响~
2
作者
刘鸿亮
陈世杰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
出处
《国家航海》
2019年第1期96-118,共23页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鸦片战争前后中西战船技术及与国家海防安全之间的关系研究”(15BZS07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洋务运动时期,地方督抚主导创办了42家军工厂局,其采用衙门式的管理模式,耗用巨资,外购和仿制了众多西洋船炮,初步形成了近代中国兵器工业的基础。其中,位于上海的江南制造总局及其翻译馆的建立,最具特色,创造了近代中国船炮史上的多个第一。它从仿制西洋前装滑膛炮开始,最终在1905年仿成德国克虏伯式7.5生后装线膛管退式山炮,此是近代中国制炮技术最高水平的体现。但是,以沪局为代表的诸多军工厂局所产武器大而全,船炮数量不足和型制杂乱的问题一直是个顽疾。晚清以沪局为代表的军工厂局所生产的众多船炮,一则对整个社会影响甚微、御侮作用有限;二则多无创新,总体水平落后于国际主流;三则无统一规划和炮类的画一,迟滞了技术的更新。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沪局
英国阿摩斯壮前后装线膛炮
德国克虏伯后装线膛炮
Keywords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Kiangnan Arsenal
British
armstrong
Muzzle and Breech-rifled
gun
the Krupp Artillery of German Bastion
分类号
E291 [军事—军事理论]
K256.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甲午战争残炮身世辨疑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记华
机构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
出处
《中国港口》
2016年第S1期92-97,共6页
文摘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收藏的一门甲午战争残缺大炮、以及两副地阱炮炮架,究竟属于哪种类型的大炮,来自于哪座炮台,历来众说纷纭,没有定论。笔者通过对大炮构造特征的考证,并与清末威海卫各海防炮台备炮类型进行比对排除,最终确证该残炮属于日岛炮台配备的20厘米口径地阱炮,为中国江南制造总局仿制的英式阿姆斯特朗炮;同时确认,两副炮架恰是日岛炮台地阱炮的炮架。
关键词
甲午战争
残炮
阿姆斯特朗炮
炮闩
日岛地阱炮台
炮架
Keywords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
Incomplete
gun
armstrong gun
gun
Breech
the Sun Island Trap
gun
gun
carriage
分类号
K875.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法船炮与马江之战
4
作者
刘鸿亮
霍玉敏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2-77,共6页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鸦片战争前后中西战船技术及与国家海防安全之间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5BZ S071)。
文摘
迄至中法战争,清朝官方上下已筹建了一些海军和众多的军工厂局,购买和仿制了种类不一的西洋船炮,但其量小质差,影响有限。而此时期正是世界上前后装线膛炮的换装之时。发生在1884年8月23日的中法马江之战,参战的福建船政舰艇(11艘中仅含2艘铁壳船)所载的舰炮,以英式前装线膛阿摩斯壮炮型为主,英式惠特沃思、瓦瓦司炮也占了相当比重,侵华法军对其参数了如指掌。而法军主战舰艇(12艘中居然含9艘铁壳船)的舰炮主要以自制的后装线膛Mle64-81型为主。从前后装线膛炮的先进度、吨位、射速和威力而言,福建船政舰炮的水准明显滞后于世界舰炮发展的主流。
关键词
福建船政
马江之战
英国阿摩士壮前后装线膛炮
德国克虏伯后装炮
Keywords
Fujian ship administration
The chinese-french ma-jiang battle
British
armstrong
muzzle and breech-loading rifled
gun
The krupp artillery of german bastion
分类号
E29 [军事—军事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中西火炮射程研究
刘鸿亮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2
原文传递
2
洋务运动时期江南制造总局对中国船炮技术提升的影响~
刘鸿亮
陈世杰
《国家航海》
2019
0
原文传递
3
甲午战争残炮身世辨疑
王记华
《中国港口》
2016
1
原文传递
4
中法船炮与马江之战
刘鸿亮
霍玉敏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