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太湖地区高质量发展时空收敛特征分析
1
作者 林晓炜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7-34,共8页
运用综合评价方法测度环太湖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使用σ收敛、β收敛模型回归分析环太湖地区之间在时间上的纵向收敛趋势和内在影响机制,发现2005年至2021年期间,环太湖地区高质量发展呈现逐渐增长趋势;环太湖五市之间的高质量发展指数... 运用综合评价方法测度环太湖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使用σ收敛、β收敛模型回归分析环太湖地区之间在时间上的纵向收敛趋势和内在影响机制,发现2005年至2021年期间,环太湖地区高质量发展呈现逐渐增长趋势;环太湖五市之间的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差距逐年缩减,存在σ收敛;环太湖五市之间高质量发展指数发生显著的β收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如湖州、嘉兴,正以较快的速度追赶苏州、无锡、常州,并以超过15%的速度趋同;低碳绿色发展是促进环太湖地区高质量发展收敛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太湖地区 高质量发展 时空收敛特征
下载PDF
环太湖五市城市人口吸引力与政策优化研究
2
作者 田野 《上海城市管理》 2024年第4期21-31,共11页
城市人口吸引力的测度与演变分析是研究低生育背景下城市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根据外来人口竞争力和稳定性微观特质提出就业迁移假说,据此选取16个指标构建城市人口吸引力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法对2015—2022... 城市人口吸引力的测度与演变分析是研究低生育背景下城市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根据外来人口竞争力和稳定性微观特质提出就业迁移假说,据此选取16个指标构建城市人口吸引力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法对2015—2022年环太湖五市吸引外来人口定居的能力进行测度,分析环太湖五市城市人口吸引力时序演变及构成规律。研究认为:2015—2022年环太湖五市城市人口吸引力总体保持上升趋势,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是构成环太湖五市城市人口吸引力的首要因素;嘉兴和湖州的城市人口吸引力整体强于苏州、无锡、常州,原因在于就业机会多,消费制约弱,对弱竞争力外来人口更具吸引力;环太湖五市城市人口吸引力各具特点,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人口引进政策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吸引力 外来人口 环太湖
下载PDF
太湖周边地区农村群众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朱国生 朱国平 +6 位作者 邰崇禧 张建平 陆升汉 蔡赓 王全法 高凤鸣 刘小平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5,共4页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太湖周边地区24个乡镇的农村群众体育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太湖周边地区农村人群具有良好的健身锻炼认识,但实际锻炼状况不容乐观,体育消费水平普遍较低;农村体育管理体制较健全;对进一步推动太湖周边地区农村群众...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太湖周边地区24个乡镇的农村群众体育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太湖周边地区农村人群具有良好的健身锻炼认识,但实际锻炼状况不容乐观,体育消费水平普遍较低;农村体育管理体制较健全;对进一步推动太湖周边地区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提出了5项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群众体育 现状 对策 太湖 周边地区
下载PDF
环太湖主要河流入出湖口表层沉积物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陈雷 远野 +4 位作者 卢少勇 金相灿 焦伟 王骥 蔡珉敏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4-299,共6页
以环太湖31条主要河流入出湖口的表层沉积物为对象,分析了太湖流域4个区内河流入出湖口表层沉积物的总氮(TN),总磷(TP)和总有机质(TOM)的含量。结果表明:第2区和第3区的TN、TP和TOM的含量较高;第1区和第4区的较低。各区沉积物中TN,TP和... 以环太湖31条主要河流入出湖口的表层沉积物为对象,分析了太湖流域4个区内河流入出湖口表层沉积物的总氮(TN),总磷(TP)和总有机质(TOM)的含量。结果表明:第2区和第3区的TN、TP和TOM的含量较高;第1区和第4区的较低。各区沉积物中TN,TP和TOM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TN—第2区>第3区>第4区>第1区;TP--第2区>第3区>第4区>第1区;TOM—第2区>第4区>第1区>第3区;磷形态中铁铝磷(Fe/Al-P)活性较高,Fe/Al-P—第2区>第4区>第3区>第1区;综合氮磷指标,对太湖重度污染区(太湖的北—西北—西部分)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最大的入湖河道:太滆运河、百渎港、陈东港、漕桥河、直湖港、武进港、官渎港、小溪港、殷村港、洪巷港、茭渎港和乌溪港。以上河流沉积物TN、TP含量均较高(TN>1000mg/kg、TP>50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太湖河流 入出湖口 沉积物 污染物
下载PDF
环太湖地区有效生态用地面积的测算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韩学敏 濮励杰 +1 位作者 朱明 许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301-305,共5页
生态用地对于维持城市自身生态系统健康,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笔者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为基础,提出了有效生态用地的概念及测算方法。结果表明:2005年环太湖地区有效生态用地总面积为8261... 生态用地对于维持城市自身生态系统健康,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笔者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为基础,提出了有效生态用地的概念及测算方法。结果表明:2005年环太湖地区有效生态用地总面积为826127.85hm2,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29.97%。从生态用地类型来看,水域占比由原来的21.82%上升为51.14%;耕地占比由原来的62.16%下降为25.38%。从各市的情况看,差异比较明显,苏州市有效生态用地面积比例最高,达40.77%,嘉兴市有效生态用地面积比例最低,仅为16.77%。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可以将有效生态用地所占面积比例作为重要的规划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生态用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环太湖地区
下载PDF
环太湖耕地利用变化与驱动机制研究──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仇恒佳 卞新民 +1 位作者 张卫建 胡大伟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0-395,共6页
以环太湖苏州市吴中区为样区,利用统计资料、遥感数据和典型调查数据,结合RS和GIS技术,分析18年来耕地利用变化特点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年递减率为1.6%,表现出以水域和各类非农建设用地大量占用耕地为突出特点的区域土地动... 以环太湖苏州市吴中区为样区,利用统计资料、遥感数据和典型调查数据,结合RS和GIS技术,分析18年来耕地利用变化特点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年递减率为1.6%,表现出以水域和各类非农建设用地大量占用耕地为突出特点的区域土地动态变化特征;耕地数量变化与区位和地形有关;种植业对耕地利用强度出现波动下降趋势,作物生产由粮食作物生产为主转化为粮食与经济作物生产并重;其变化机制主要是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农业结构调整和政策因素驱动。最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变化 驱动机制 可持续利用 环太湖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转移及生态风险分析——以江苏省环太湖地区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陆汝成 黄贤金 +2 位作者 张兴榆 赵小风 肖思思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4-37,共4页
基于1980~2005年江苏省环太湖地区4期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构建了4个时序单元的土地利用转移信息图,分析了1980~2005年土地利用转移的主要单元。根据其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构造了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江苏省环太湖地区1... 基于1980~2005年江苏省环太湖地区4期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构建了4个时序单元的土地利用转移信息图,分析了1980~2005年土地利用转移的主要单元。根据其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构造了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江苏省环太湖地区1980~2005年的生态风险指数呈持续上升趋势,1980年和1990年处于低生态风险等级,2000年和2005年处于中生态风险等级。主要原因是低生态风险用地转移到高生态风险用地面积较多,建设用地快速扩展,造成生态风险不断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转移 生态风险 环太湖地区
下载PDF
苏州市环太湖地区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探讨 被引量:8
8
作者 宋金平 郝春燕 李香芹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8-81,88,共5页
苏州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但其旅游观光休闲业的发展很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本文从休闲度假旅游的相关理论入手,分析了苏州环太湖地区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优势,同时也指出其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劣势与存在的问题,并... 苏州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但其旅游观光休闲业的发展很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本文从休闲度假旅游的相关理论入手,分析了苏州环太湖地区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优势,同时也指出其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劣势与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苏州环太湖地区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市场定位、发展原则、目标、发展思路和模式以及若干发展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休闲度假 苏州环太湖地区 旅游开发
下载PDF
环太湖主要河流氮素组成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23
9
作者 韩梅 周小平 +2 位作者 程媛华 潘凤云 卢少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50-1457,共8页
以2012年太湖20条主要环湖河流中氮素的逐月调查数据为依据,探讨了河水中氮素的含量、形态组成和季节性分布规律,旨在为进一步实施入湖河流小流域的污染治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太湖20条环湖河流的ρ(TN)平均值为2.53~6.31mg/L,鉴于太... 以2012年太湖20条主要环湖河流中氮素的逐月调查数据为依据,探讨了河水中氮素的含量、形态组成和季节性分布规律,旨在为进一步实施入湖河流小流域的污染治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太湖20条环湖河流的ρ(TN)平均值为2.53~6.31mg/L,鉴于太湖水体中ρ(TN)多年来居高难下,水质类别主要由ρ(TN)决定,因此按ρ(TN)年均值,将环湖20条河流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污染3类.DIN(溶解态无机氮)是氮素的主要存在形式,ρ(DIN)平均占ρ(TN)的72%以上.其中,重度和中度污染河流中ρ(NH3-N)和ρ(NO3--N)各占ρ(DIN)的约50%,轻度污染河流则以NO3--N为主,ρ(NO3--N)占ρ(DIN)的60%以上.除个别河流外,重度和中度污染河流水体中非汛期(11月—翌年4月)ρ(TN)、ρ(NH3-N)和ρ(NO3--N)普遍高于汛期(5—10月),并且汛期和非汛期差异显著.这可能与非汛期的水温较低并且污水处理厂及湿地等生态系统的氮素去除率低于汛期有关,此外,也说明点源污染占主要地位;轻度污染河流中ρ(NH3-N)在汛期和非汛期差异不显著,说明点源和非点源负荷相当.重度和中度污染河流应重点针对点源污染开展治理;轻度污染河流应将点源、面源污染协同治理,以利于进一步改善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环湖河流 TN 形态组成 季节变化
下载PDF
环太湖景观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研究——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仇恒佳 卞新民 +1 位作者 姚剑亭 冯金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85-1188,共4页
从景观结构、景观功能和景观受胁迫性3个方面建立了环太湖地区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共选择25个参评指标,并以环太湖地区的吴中区为例,评价其1984和2002年陆地景观生态安全程度。结果表明,景观生态安全评价综合指数从1984年的63.29%下降... 从景观结构、景观功能和景观受胁迫性3个方面建立了环太湖地区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共选择25个参评指标,并以环太湖地区的吴中区为例,评价其1984和2002年陆地景观生态安全程度。结果表明,景观生态安全评价综合指数从1984年的63.29%下降到2002年60.44%,但由于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对景观安全程度贡献较大,景观生态安全水平基本处于良好状态。2002与1984年相比,景观结构稳定性安全度下降16.95%,景观受胁迫性安全程度降低19.20%,成为景观生态系统不安全隐患,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改善,以提高环太湖景观生态系统的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系统 生态安全 评价 环太湖吴中区
下载PDF
2001-2002水文年环太湖河道的水量及污染物通量 被引量:83
11
作者 许朋柱 秦伯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3-218,共6页
根据2001-2002水文年115条环太湖河道的同步环境监测资料,对水量及污染物通量进行了估算.全年的入湖水量为80.11×108m3,出湖水量为96.67×108m3.入湖水量主要通过西部河网以及西苕溪、望虞河等河流汇入太湖,其中西部河网的入... 根据2001-2002水文年115条环太湖河道的同步环境监测资料,对水量及污染物通量进行了估算.全年的入湖水量为80.11×108m3,出湖水量为96.67×108m3.入湖水量主要通过西部河网以及西苕溪、望虞河等河流汇入太湖,其中西部河网的入湖量占总入湖量的60%;出湖水量主要通过太浦河、东苕溪以及东部河网汇出太湖,其中太浦河的出湖量占47%.污染物通量的估算结果是,CODMn、TN及TP的入湖总通量分别为37571t/a、28658t/a及1029t/a,出湖总通量分别为35431t/a、14600t/a及668t/a.CODMn、TN及TP入湖通量通过西部河网进入太湖的比例占63%、49%及47%;CODMn、TN及TP出湖通量通过太浦河汇出太湖的比例占51%、45%及34%.通过与上世纪90年代以前相同年型的数据进行对比,除TP外,其它各种污染物的入湖量均明显增加,且污染物在湖泊中的滞留率也显著提高.由此说明,环太湖河道入湖污染负荷的增加是太湖水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1—2002水文年 环太湖河道 水量 外源负荷 污染物通量 环太湖 污染物 对水量 通量 河道
下载PDF
环太湖河流进出湖水量及污染负荷(2000-2002年) 被引量:59
12
作者 翟淑华 张红举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5-230,共6页
通过对环太湖水文巡测资料水量统计方法比较入手,计算分析2000-2002年环太湖河流进出湖水量、水质、污染负荷量变化.结合太湖水质变化分析,得出自2000年后环太湖进出湖河流的水质污染恶化趋势总体得到初步遏制,湖州、苏州地区环太湖河... 通过对环太湖水文巡测资料水量统计方法比较入手,计算分析2000-2002年环太湖河流进出湖水量、水质、污染负荷量变化.结合太湖水质变化分析,得出自2000年后环太湖进出湖河流的水质污染恶化趋势总体得到初步遏制,湖州、苏州地区环太湖河流水质保持稳定并呈一定改善趋势,但无锡、常州地区的环太湖河流水质浓度仍呈升高趋势,尤其是常州地区入湖河流的TP、CODMn浓度升高较快.与此相对应,太湖水质在总体保持基本稳定中有所好转,水质总体恶化趋势已经得到初步控制,但位于西北部的竺山湖各项水质指标进一步恶化,明显劣于梅梁湖水质,应当引起当地有关部门重视,加大治理力度.环太湖河流的入湖和出湖污染负荷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但从净入湖污染负荷量分析,CODMn呈波动性减少趋势,TP和TN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太湖河流 水量 水质 污染负荷
下载PDF
环太湖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运行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邰崇禧 刘江山 +1 位作者 汪康乐 刘昌亚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28,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等方法,对太湖区域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状况进行分析,调查表明,由政府服务、管理协调、组织活动、宣传引导、保障支持、评估激励等6大内涵系统构成的运行机制及其建设策略,是提高"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等方法,对太湖区域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状况进行分析,调查表明,由政府服务、管理协调、组织活动、宣传引导、保障支持、评估激励等6大内涵系统构成的运行机制及其建设策略,是提高"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的组织程序和根本保证,适应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并呈现出发展规划和谐化、政府服务主导化、组织管理系统化、经费支持制度化、评估标准明确化等特征。构建与完善运行机制,既势在必行又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太湖 农民 体育健身工程 运行机制
下载PDF
环太湖河流入湖水质控制浓度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红举 甘升伟 +1 位作者 袁洪州 徐彬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6期8-11,54,共5页
以《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中2012年和2020年太湖水质保护目标为基础,结合太湖现状水质,确定太湖各湖区水质保护目标。选择1976年型降雨条件,采用太湖二维水量水质模型调算,获得满足太湖各湖区水质保护目标条件下的各湖区对... 以《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中2012年和2020年太湖水质保护目标为基础,结合太湖现状水质,确定太湖各湖区水质保护目标。选择1976年型降雨条件,采用太湖二维水量水质模型调算,获得满足太湖各湖区水质保护目标条件下的各湖区对应环湖河道水质控制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环湖河道 浅水湖泊 控制浓度 太湖
下载PDF
环太湖地区绿色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腊娥 段进军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3,共8页
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语境下注重无污染和低能耗的一种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文章基于太湖遭遇水质危机的缘由,针对环太湖地区的实际,从经济、社会、技术和生态环境四个层面构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近年... 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语境下注重无污染和低能耗的一种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文章基于太湖遭遇水质危机的缘由,针对环太湖地区的实际,从经济、社会、技术和生态环境四个层面构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近年来这一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综合水平在逐步上升,但离绿色低碳发展及建成美丽太湖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为此,文章提出了加快环太湖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路径,即共建环太湖国家级绿色低碳实验区,构建政府合作、企业运作、保障农民利益和注重社会建设的区域发展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太湖地区 绿色发展 低碳发展 指标体系
下载PDF
环太湖地区微囊藻毒素-LR同相关污染指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晓峰 何恩奇 +2 位作者 周伟杰 钮伟民 周虹 《环境卫生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3,17,共4页
目的研究2009年7月-2010年6月一年间,环太湖地区微囊藻毒素-LR同主要污染物监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环太湖地区21个监测点的微囊藻毒素-LR、藻类密度、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氮磷比,叶绿素a,硝酸盐氮,... 目的研究2009年7月-2010年6月一年间,环太湖地区微囊藻毒素-LR同主要污染物监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环太湖地区21个监测点的微囊藻毒素-LR、藻类密度、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氮磷比,叶绿素a,硝酸盐氮,总有机碳进行连续监测,按照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体限值进行评价,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微囊藻毒素-LR与主要污染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最严重的污染指标是总氮,年平均值是II类水限制的5.84倍。结论微囊藻毒素-LR同高锰酸盐指数,藻类密度,总有机碳呈统计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 水污染指标 环太湖地区
下载PDF
构建苏州环太湖地区休闲体育旅游的设想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成玥 张宏成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37-38,56,共3页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的方法,对苏州环太湖地区开展休闲体育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苏州环太湖地区不但含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拥有发展休闲体育旅游项目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为打造苏州环太湖地区体育休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的方法,对苏州环太湖地区开展休闲体育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苏州环太湖地区不但含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拥有发展休闲体育旅游项目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为打造苏州环太湖地区体育休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并据此提出构建苏州环太湖地区休闲体育旅游的战略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太湖体育圈 体育旅游 休闲 战略构想
下载PDF
苏州环太湖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孟秀红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68-70,共3页
苏州环太湖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区位和交通等优势明显,但也存在资源环境质量下降、开发滞后、缺乏管理等问题。发展苏州环太湖地区生态旅游,要加强环太湖区域合作,挖掘和整合各种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系列生态旅游产品;同时要优化生态旅... 苏州环太湖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区位和交通等优势明显,但也存在资源环境质量下降、开发滞后、缺乏管理等问题。发展苏州环太湖地区生态旅游,要加强环太湖区域合作,挖掘和整合各种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系列生态旅游产品;同时要优化生态旅游环境,统筹生态旅游规划和营销,宣传、普及生态旅游理念,加强生态旅游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 环太湖地区 生态旅游
下载PDF
环太湖地区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新亚 《体育科研》 2006年第5期81-84,共4页
环太湖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变迁,促进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与社会体育的发展,推动着高校体育的教学改革。通过对环太湖地区高校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高校体育为适应社会体育的发展,教学模式、内容、评价、师资培训、体育设施建... 环太湖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变迁,促进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与社会体育的发展,推动着高校体育的教学改革。通过对环太湖地区高校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高校体育为适应社会体育的发展,教学模式、内容、评价、师资培训、体育设施建设与利用等方面的改革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太湖地区 高校体育 教学 改革
下载PDF
基于快速城市化的饮用水系统适应能力评估——以江苏省太湖地区为例
20
作者 沈莎莎 陈爽 +1 位作者 高群 张殷俊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9-316,共8页
江苏省环太湖地区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加剧饮用水危机,整合研究水源地、供水、用水、排污处理和技术5个方面对于支撑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适应能力,对揭示饮用水供需关系、存在问题、部门协调与综合决策等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构建5个子系... 江苏省环太湖地区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加剧饮用水危机,整合研究水源地、供水、用水、排污处理和技术5个方面对于支撑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适应能力,对揭示饮用水供需关系、存在问题、部门协调与综合决策等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构建5个子系统适应能力指标体系为主线,通过分指数与综合指数评价的运算,得出研究地区饮用水系统适应能力等级水平、地域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针对各子系统存在问题,提出维护和提升适应能力的对策措施.研究表明,适应能力较强的地区占总面积29.1%,其5个子系统适应能力均较强.适应能力中等地区占41.2%,一类是各子系统适应能力基本均等,另一类是排污处理子系统适应能力较强,但用水子系统得分较低.适应能力较差地区占29.7%,主要是技术子系统分值低,其它子系统适应能力处于中等偏下.因此需加大对各子系统适应能力的调控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能力 城市饮用水系统 快速城市化 环太湖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