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中毒导致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障碍1例
1
作者 王玉珏 欧阳丽君 +3 位作者 马晓倩 许丹焰 陈晓岗 贺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58,共6页
双相情感障碍是指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锂盐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线药物,但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较接近,当血锂浓度超过1.4 mmol/L时即可产生中毒症状,通常包括胃肠道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 双相情感障碍是指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锂盐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线药物,但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较接近,当血锂浓度超过1.4 mmol/L时即可产生中毒症状,通常包括胃肠道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心脏毒性在锂中毒相关病例中较为少见,但后果极为严重。本研究报道1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每日超医嘱剂量服用碳酸锂缓释片,同时联用其他心境稳定剂后,血锂浓度达到6.08 mmol/L,并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意识障碍、粗大震颤等症状,在经过血液透析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躯体症状逐渐缓解。临床医生有必要加强对锂中毒的预防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锂 双相情感障碍 心律失常 窦房结功能障碍 锂中毒
下载PDF
Initial experience with ablation of the innervation surrounding sinus and atrioventricular nodes to treat paroxysmal bradyarrhythmia 被引量:1
2
作者 Chun-Shan Lu Cheng-Jun Guo +3 位作者 Dong-Ping Fang Peng Hao Dong-Fang He Ai-Guo X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34-140,共7页
Background:The symptomatic bradyarrhythmia is Class I indication for pacing therapy which is not a radical cure.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and to present the initial results of the restricted ab... Background:The symptomatic bradyarrhythmia is Class I indication for pacing therapy which is not a radical cure.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and to present the initial results of the restricted ablation of the parasympathetic innervation surrounding sinus and atrioventricular(AV)nodes for treating patients with bradyarrhythmia.Methods:A total of 13 patients with cardiogenic syncope were included from May 2008 to June 2015.Under the guidance of fluoroscopy and/or three-dimensional geometry by 64-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atrial activation sequence in sinus rhythm was mapped.Chamber geometry was reconstructed manually or automatically using the Niobe II magnetic navigation system integrated with the CARTO-remote magnetic technology(RMT)system.Cardioneuroablation was targeted at the high-amplitude fractionated electrograms surrounding the regions of His bundle and the site with the earliest activation in sinus rhythm.Areas surrounding the sinus node,AV node,and the phrenic nerve were avoided.Results:Thirteen patients completed the studies.Ablation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in 12 patients and failed in one.The highfrequency potential was recorded in atrial electrograms surrounding the sinus or AV nodes in all the patients and disappeared in 15 s after radiofrequency applications.The vagal reaction was observed befor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inus and AV node function.No complications occurred during the procedures.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 mean of 13.0±5.9 months.During the follow up ten patients remained free of symptoms,and two patients had a permanent cardiac pacemaker implanted due to spontaneous recurrence of syncope.The heart rate of post-ablation was higher than pre-ablation(69.0±11.0 vs.49.0±10.0 beats/min,t=4.56,P=0.008).The sinus node recovery time,Wenckebach block point,and atrium-His bundle interval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after ablation(1386.0±165.0 vs.921.0±64.0 ms,t=7.45,P=0.002;590.0±96.0 vs.464.0±39.0 ms,t=2.38,P=0.023;106.0±5.0 vs.90.0±12.0 ms,t=9.80,P=0.013 before and after ablation procedure,respectively).Conclusions:Ablation of sinoatrial and AV nodal peripheral fibrillar myocardium electrical activity might provide a new treatment to ameliorate paroxysmal sinus node dysfunction,high degree AV block,and vagal-mediated synco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PHYSIOLOGY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sinus node dysfunction Atrioventricular block SYNCOPE
原文传递
早搏多种表现形式及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魏红雷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40-42,55,共4页
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器官,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能够反映心脏的心律情况。心脏在每次收缩之前,都先有电活动,正常的起搏点为窦房结,可将激动按顺序进行下传,由心房、心室除极与复极所形成的各个波、段及间期数值,都应在一定的范围... 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器官,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能够反映心脏的心律情况。心脏在每次收缩之前,都先有电活动,正常的起搏点为窦房结,可将激动按顺序进行下传,由心房、心室除极与复极所形成的各个波、段及间期数值,都应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早搏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本文旨在正确识别早搏的类型,尤其是早搏的各种不典型表现形式,以便准确地分析和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房结 早搏 心律失常 异位激动 多发性
下载PDF
传导阻滞与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双腔起搏器置入后动态心电图的表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雪梅 冯晶 汤喜红 《中国医药》 2016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传导阻滞与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双腔起搏器(DDD)置入后动态心电图的表现及其意义。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于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安装DDD型人工心脏起搏器的150例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分析,根据起搏器治疗适应证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传导阻滞与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双腔起搏器(DDD)置入后动态心电图的表现及其意义。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于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安装DDD型人工心脏起搏器的150例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分析,根据起搏器治疗适应证将其分为传导阻滞组(75例)和窦房结功能不良组(75例),对2组患者DDD起搏器的动态心电图表现、主要工作模式、心室起搏情况、自身心律失常及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进行分析、判断和比较。结果传导阻滞组和窦房结功能不良组起搏比例≥60%者均多于起搏比例<60%者[88.0%(66/75)比12.0%(9/75)、85.3%(64/75)比14.7%(11/7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导阻滞组患者起搏器心房按需起搏工作模式的检出率明显低于窦房结功能不良组[0.0%(0.0)比33.3%(25/75)],心室按需起搏/心房同步心室起搏工作模式检出率明显高于窦房结功能不良组[53.3%(40/75)比20.0%(15/75)](均P<0.001);双腔按需起搏工作模式检出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7%(35/75)比46.7%(35/75)](P>0.05)。传导阻滞组患者心室安全起搏的检出率明显低于窦房结功能不良组[10.7%(8/75)比24.0%(18/75)],心室起搏融合波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窦房结功能不良组[52.0%(39/75)比34.7%(26/75)](均P<0.05)。传导阻滞组患者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和感知房性心动过速触发快速心室起搏的检出率明显低于窦房结功能不良组[2.7%(2/75)比12.0%(9/75),13.3%(10/75)比26.7%(20/75)],房性心动过速和频发房性期前收缩的检出率明显低于窦房结功能不良组[17.3%(13/75)比38.7%(29/75),2.7%(2/75)比22.7%(17/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不同患者DDD起搏器置入后相应的主要工作模式可以通过动态心电图的各种表现进行识别,对起搏器的工作状态进行全面的了解,可以为自身心律失常的治疗和起搏器的合理程控等提供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窦房结功能不良 传导阻滞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联合食道电生理检查诊断病窦综合征的价值 被引量:11
5
作者 钟易红 陈万国 +2 位作者 李斌 钟文明 刘婷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联合食道电生理检查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价值。方法:选择行DCG检查中24h平均心率<55次/min的,疑似SSS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DCG检查后行食道电生理检查,观察单一检查与联合检查诊断SSS阳性率的差...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联合食道电生理检查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价值。方法:选择行DCG检查中24h平均心率<55次/min的,疑似SSS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DCG检查后行食道电生理检查,观察单一检查与联合检查诊断SSS阳性率的差异。结果:DCG联合食道电生理检查诊断SSS的阳性率(97.3%)明显高于单项DCG检查的87.8%、食道电生理检查的86.5%,P均<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与食道电生理检查相结合,从不同角度去评价窦房结功能,可显著提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病窦综合征 诊断
下载PDF
无症状性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非心脏手术前床旁临时起搏器植入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晓红 赵文萍 +2 位作者 王艳飞 王红杰 刘士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50-1252,共3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非心脏手术前床旁临时起搏器植入的必要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2011年我院手术科室要求会诊的无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对所有阿托品试验阳性的156例患者于非心脏外科手术前床旁植入临...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非心脏手术前床旁临时起搏器植入的必要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2011年我院手术科室要求会诊的无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对所有阿托品试验阳性的156例患者于非心脏外科手术前床旁植入临时起搏器,植入起搏器前均行经食管电生理检查,经食管电生理检查诊断窦房结功能障碍,分为食管电生理检查阳性组和阴性组,观察围术期患者起搏器工作情况及临时起搏器相关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156例患者均于术前床旁顺利植入临时起搏器,即刻起搏成功率100.0%,未发生出血、血肿、心肌穿孔、心包填塞、下肢静脉血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15例患者发生电极脱位,脱位率(9.6%)。食管电生理检查阳性组共32例,术中、术后起搏器完全及部分起搏25例;食管电生理检查阴性组共124例,术中、术后完全及部分起搏10例;两组完全及部分起搏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5,P<0.05)。结论无症状性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非心脏手术前床旁临时起搏器的植入必要且有效、安全。对于非心脏手术前植入临时起搏器的无症状性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的筛选,食管电生理检查较阿托品试验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性窦房结功能障碍 非心脏手术 心脏起搏器 人工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阿托品试验
下载PDF
合并窦房结病变的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应用益气复脉颗粒疗效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胡继强 崔晓云 +4 位作者 李岩 王轩 林谦 匡武 张保栋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1828-1832,共5页
目的:探讨合并窦房结病变(SND)的房颤患者射频消融(RFCA)术后应用益气复脉颗粒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收治的合并SND的阵发性房颤成功行RFCA,且不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22例。窦性心动过缓18... 目的:探讨合并窦房结病变(SND)的房颤患者射频消融(RFCA)术后应用益气复脉颗粒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收治的合并SND的阵发性房颤成功行RFCA,且不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22例。窦性心动过缓18例,其中合并窦性停搏6例;单纯窦性停搏4例。术后应用益气复脉颗粒8周,随访1年,评价房颤复发率、窦房结功能及中医证候。结果:早期复发4例,其中2个月后房颤自行消失3例。术后平均心率增加21例,且持续至1年。仍为严重窦性心动过缓而植入心脏起搏器1例。所有患者无≥3 s窦性停搏。所有患者术后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结论:合并SND的房颤患者RFCA术后应用益气复脉颗粒,能减少房颤复发,改善窦房结功能,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房结病变 心房颤动 导管射频消融 益气复脉颗粒
下载PDF
窦房结动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8
作者 姚作宾 任国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71-173,共3页
通过血管注射,对成人离体心脏150例(30例新鲜标本,120例已固定标本)窦房结动脉的起点、管径、行程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窦房结动脉(48.7%)74例起于右冠状动脉近侧2cm处,管径1.5±0.3(0.9~... 通过血管注射,对成人离体心脏150例(30例新鲜标本,120例已固定标本)窦房结动脉的起点、管径、行程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窦房结动脉(48.7%)74例起于右冠状动脉近侧2cm处,管径1.5±0.3(0.9~2.2)mm;(34.9%)53例起于左冠状动脉旋支近侧1cm处,管径1.0±0.4(1.0~2.4)mm;(15.8%)24例起于旋支外后段,管径1.7±0.4(1.0~2.2)mm。窦房结动脉的行程均与房间前沟和房间肌束有关,多以“逆时针”型终于上腔静脉口。其中约1/4在房间后沟上部有一样下降。后窦房结动脉常见在左心耳和左肺上静脉之间,行经左房外侧壁内。冠状动脉与支气管动脉和前纵隔动脉的吻合,在30例中出现20%。对窦房结动脉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房结动脉 血液供应 窦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检测成人窦房结动脉 被引量:2
9
作者 于德新 毛建军 +3 位作者 李传福 尉从新 修建军 张晓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5-607,共3页
目的 探讨利用多层螺旋CT检测窦房结动脉的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CT冠状动脉成像检测23 例窦性心律失常的病人窦房结动脉的直径、长度、窦房结动脉起点与其起源的右冠状动脉起点之间的距离(S -O间距)、左侧窦房结动脉起点与旋支起点之... 目的 探讨利用多层螺旋CT检测窦房结动脉的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CT冠状动脉成像检测23 例窦性心律失常的病人窦房结动脉的直径、长度、窦房结动脉起点与其起源的右冠状动脉起点之间的距离(S -O间距)、左侧窦房结动脉起点与旋支起点之间的距离(LO -O间距)、窦房结动脉起始段与其起点近端冠状动脉之间的夹角(S- C夹角)以及窦房结动脉的开口以前的冠状动脉壁上钙化、软斑块或管腔狭窄的数目(S- O病变),并将以上结果与对照组同样的检测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多层螺旋CT可以清楚地显示窦房结动脉的位置和形态特点,冠状动脉病变对测得的窦房结动脉各项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对照组和病变组的窦房结动脉的长度和S O病变数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利用多层螺旋CT检测窦房结动脉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房结 动脉 窦性心律失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导管消融和起搏治疗的对比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英伟 董建增 马长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8期477-482,共6页
目的评估导管消融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相关快-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房颤中心接受导管消融的50例阵发性房颤合并房颤终止后症状性长间歇的患者作为导管消融组,随访观察导管消融的效果。将... 目的评估导管消融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相关快-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房颤中心接受导管消融的50例阵发性房颤合并房颤终止后症状性长间歇的患者作为导管消融组,随访观察导管消融的效果。将同期在北京安贞医院因阵发性房颤相关症状性长间歇植入起搏器的61例患者作为起搏器组。比较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心血管原因再住院率等指标。结果导管消融组50例患者术前均具备起搏器植入的适应证,随访(22.3±10.5)个月后发现其中47例(94.0%)患者不再具备起搏器植入的适应证。随访结束时,起搏器组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比例多于导管消融组(P<0.001),而窦性心律维持率低于导管消融组(起搏器组为21.3%,导管消融组为82.0%,P<0.001);两组心血管原因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管消融组22.0%,起搏器组24.6%,P=0.954),而起搏器组因快速心律失常发作再住院率高于导管消融组(起搏器组为14.8%,导管消融组为2.0%,P=0.02);两组血栓事件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死亡率等终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对于阵发性房颤相关快-慢综合征的患者,导管消融的总体效果可能优于起搏器植入,这类患者大多数经导管消融手术成功根治房颤后,可以不用再植入起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起搏器 窦房结功能不全
下载PDF
选择性消融窦房结与房室结周围神经治疗阵发性心动过缓 被引量:16
11
作者 郭成军 李国庆 +6 位作者 方冬平 任澎 卢春山 李果 何东方 郝蓬 张英川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4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消融窦房结与房室结周围神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方法与初步效果。方法选择症状严重,拟行起搏器治疗的阵发性心动过缓者,在X线与64排螺旋CT心脏解剖影像指导下,以手工或磁导航遥控操作,标测窦性心律心房激动顺序,围绕... 目的探讨选择性消融窦房结与房室结周围神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方法与初步效果。方法选择症状严重,拟行起搏器治疗的阵发性心动过缓者,在X线与64排螺旋CT心脏解剖影像指导下,以手工或磁导航遥控操作,标测窦性心律心房激动顺序,围绕并避开心房最早激动位点和His束区域,记录心内电图神经组织电位,温控射频消融,观察消融反应,随访治疗效果。结果13例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36.46±9.51(14~51)岁。1例有器质性心脏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病窦综合征4例,病窦综合征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6例黑矇或晕厥。在窦房结和房室结周围均记录到神经组织电位,放电10~15s神经组织电位消失。消融中先出现迷走激惹效应,之后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改善。12例术中心动过缓消失,1例失败。随访13±5.89(3~20)个月,2例复发,余症状消失,无并发症。结论选择性消融窦房结与房室结周围神经治疗迷走介导的缓慢心律失常,可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神经消融 病窦综合征 房室传导阻滞 晕厥
下载PDF
新型简化J型导丝设计引导低位房间隔起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陶四明 韩明华 +2 位作者 魏巍 郑甲林 杨志刚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111-115,共5页
目的评价低位房间隔起搏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并探讨一种简化的起搏导线定位方法.方法选择符合起搏器植入适应证48例病态窦房结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患者(n=24例)采用经过简化塑型导丝引导主动固定起搏导线行低位房间隔定位起搏;另外一... 目的评价低位房间隔起搏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并探讨一种简化的起搏导线定位方法.方法选择符合起搏器植入适应证48例病态窦房结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患者(n=24例)采用经过简化塑型导丝引导主动固定起搏导线行低位房间隔定位起搏;另外一组患者(n=24例)采用传统被动固定起搏导线行右心耳起搏.观察两组患者心房起搏导线植入时间,植入成功率,测试起搏器植入即刻、术后1周、1月及3月起搏相关参数;观察起搏器植入相关并发症(电极脱位,起搏器囊袋感染,积血及心包积液).结果 LAS组心房起搏导线定位成功21例,3例失败,RAA组心房导线全部定位成功.LAS组平均心房起搏导线定位成功时间为6.3±0.8min(3~15.5 min),显著长于RAA组患者(3.5±0.5)min(1.2~8.3)min.术中即刻,术后1周、1月及3月的各项起搏参数均稳定,2组间未见显著差异.随访3月期间2组患者均为发生起搏器植入相关并发证.结论双弯J行导丝的简化设计可协助低位房间隔主动固定起搏导线的成功定位,同时证实应用主动固定起搏导线实施低位房间隔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起搏 房间隔 主动固定 右心耳 窦房结功能障碍
下载PDF
年龄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终止后长间歇患者窦房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齐淑媛 田颖 +5 位作者 周旭 尹先东 石亮 王彦江 杨新春 刘兴鹏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年龄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终止后出现长间歇的患者窦房结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358例接受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年龄(63±11)岁,男220例,女138例。根据年龄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年龄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终止后出现长间歇的患者窦房结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358例接受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年龄(63±11)岁,男220例,女138例。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两组:即非老年组(年龄<65岁,n=177)及老年组(年龄≥65岁,n=181)。比较两组患者术前长间歇的检出率及术后窦房结功能的恢复率。结果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更易出现提示窦房结功能障碍的房颤终止后长间歇,其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14.4% vs 5.6%,P<0.01)。术后随访(15.0±8.7)个月,非老年组的窦房结功能障碍检出率显著低于术前(1.1%vs 5.6%,P<0.05),而老年组仅有降低趋势(9.4%vs 14.4%, P>0.05)。老年患者术后窦房结功能的好转率显著低于非老年患者(34.6%vs 80.0%,P<0.05)。结论年龄对阵发性房颤终止后出现长间歇患者的窦房结功能评价具有重要价值。老年房颤患者经射频消融术治疗后,多数窦房结功能无明显改善,常须植入永久起搏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年龄因素 导管消融术 窦房结功能障碍
下载PDF
窦房结功能不良与传导阻滞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动态心电图的表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彦 《心脏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538-541,共4页
目的探讨窦房结功能不良与传导阻滞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动态心电图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植入DDD型双腔起搏器的160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其中窦房结功能不良组80例,传导阻滞组80例,比较2组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的动态心电图表现、... 目的探讨窦房结功能不良与传导阻滞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动态心电图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植入DDD型双腔起搏器的160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其中窦房结功能不良组80例,传导阻滞组80例,比较2组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的动态心电图表现、主要的工作模式、心室起搏情况、自身心律失常及起搏器所致的心律失常。结果窦房结功能不良组与传导阻滞组起搏比例≥60%者均多于起搏比例<60%者(82%比18%、85%比1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窦房结功能不良组心房按需起搏工作模式显著高于传导阻滞组(31%比2%,P <0. 01),而心室按需起搏/心房同步心室起搏工作模式显著低于传导阻滞组(19%比50%,P <0. 01);组间比较,双腔按需起搏工作模式检出率二者无统计学差异(50%比48%)。窦房结功能不良组心室安全起搏检出率显著高于传导阻滞组(25%比12%,P <0. 05),而心室起搏融合波的检出率则显著低于传导阻滞组(35%比51%,P <0. 05)。窦房结功能不良组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及感知房性心动过速触发快速型心室起搏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传导阻滞组(12%比2%,24%比11%,P <0. 05),房性心动过速和频发房性早搏的检出率亦显著高于传导阻滞组(38%比18%,22%比4%,均P <0. 05)。结论窦房结功能不良与传导阻滞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对应的主要工作模式可以通过动态心电图的各种表现进行识别,全面了解起搏器的工作状态,为起搏器的合理程控以及自身心律失常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起搏器 窦房结功能不良 传导阻滞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监测传导阻滞与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价值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陆媛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0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究动态心电图监测传导阻滞与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行DDD型起搏器植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存在传导阻滞的患者作为传导阻滞组(50例),存在窦房结功能不良的患者作为窦房结功能不良组(50例).两... 目的 探究动态心电图监测传导阻滞与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行DDD型起搏器植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存在传导阻滞的患者作为传导阻滞组(50例),存在窦房结功能不良的患者作为窦房结功能不良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自身心律失常及心室安全起搏的检出率.结果 窦房结功能不良组患者的频发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分别为30.00%(15/50)、34.00%(17/50),均高于传导阻滞组患者的4.00%(2/50)、6.00%(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房结功能不良组患者的室性早搏、阵发性房颤、成对室性早搏、短阵室速、多源性室性早搏检出率分别为22.00%(11/50)、10.00%(5/50)、16.00%(8/50)、10.00%(5/50)、10.00%(5/50),与传导阻滞组患者的24.00%(12/50)、8.00%(4/50)、14.00%(7/50)、8.00%(4/50)、10.00%(5/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窦房结功能不良组患者心室安全起搏的检出率为26.00%(13/50),高于传导阻滞组患者的10.00%(5/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时调整心房感知器的灵敏度后心室安全起搏的检出率显著降低.结论 窦房结功能不良和传导阻滞患者治疗过程中植入起搏器,再充分借助动态心电图来监测自身情况,可以让患者对自身心律失常有更为准确的了解,对于心律失常症状的有效防治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适宜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房结功能不良 传导阻滞 起搏器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快速心房起搏致窦房结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治松 于泓 +2 位作者 顾剑云 蒋金法 徐文俊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房性心动过速与窦房结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30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开胸将临时起搏电极缝于右房,实验组以350次/分的频率进行快速心房起搏,每天8 h,连续7 d;于起搏第1,3,7 d... 目的探讨房性心动过速与窦房结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30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开胸将临时起搏电极缝于右房,实验组以350次/分的频率进行快速心房起搏,每天8 h,连续7 d;于起搏第1,3,7 d测试静息心率、固有心率及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并于实验第7天处死动物,取出窦房结组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测定HCN4及RyR2 mRNA表达情况。结果经快速心房起搏后7 d,实验组静息心率、固有心率较对照组明显减慢(219.71±3.59次/分vs 272.14±9.44次/分,202.00±4.76次/分vs 224.57±4.50次/分,P均<0.05);CSNR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96.00±3.56 ms vs 73.43±4.62 ms,P<0.05);HCN4及RyR2 mRNA表达明显减弱(0.37±0.04 vs 0.65±0.05,0.49±0.09 vs 0.84±0.06,P均<0.05)。结论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可导致窦房结功能障碍,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是HCN4及RyR2表达的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快速心房起搏 窦房结功能障碍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4 兰尼碱受体2
下载PDF
迷宫手术治疗慢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判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凯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6期438-440,共3页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对心脏功能有明显影响 ,且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已有 10余年历史 ,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的医疗中心都已有数百例、甚至上千例的病例报道。但由于该手术比较复杂 ,在国内...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对心脏功能有明显影响 ,且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已有 10余年历史 ,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的医疗中心都已有数百例、甚至上千例的病例报道。但由于该手术比较复杂 ,在国内尚未广泛开展 ,对其疗效亦不甚明了。本文综述了迷宫手术在消除心房颤动 ,恢复窦性心律 ,保持房室同步运动 ,恢复心房收缩功能 ,减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危险等方面的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宫手术 治疗 慢性心房颤动 疗效判定
下载PDF
导管消融对阵发性房颤相关快-慢综合征起搏器适应证的影响
18
作者 郭炜华 马长生 +2 位作者 陈英伟 李莉 李超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10期51-56,共6页
目的阵发性房颤终止后出现的症状性长间歇往往需要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本研究旨在评估导管消融对该类患者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的阵发性房颤合并房颤终止后症状性长间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阵发性房颤终止后出现的症状性长间歇往往需要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本研究旨在评估导管消融对该类患者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的阵发性房颤合并房颤终止后症状性长间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3例患者进行了导管消融(导管消融组),57例患者进行了永久性起搏器植入(起搏器组)。根据相关指南推荐,所有进行导管消融的43患者术前均为起搏器植入的Ⅰ类指征,随访消融前后评估起搏器指征,消融组随访观察导管消融的效果,此外,术前及随访(20.1±9.6)个月后再次进行起搏器指征评估,发现41例患者不再具备起搏器植入的指征(Ⅲ类指征)。结果随访结束时,两组之间总体心脏原因再住院率无差异(P=0.921);起搏器植入组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比例显著高于导管消融组(起搏器组40.4%,导管消融组4.7%,P<0.001),然而导管消融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起搏器治疗组(导管消融组83.7%,起搏器组21.1%,P<0.001)。结论对于阵发性房颤相关快-慢综合征的患者,导管消融的总体效果可能优于起搏器植入;大多数这类患者经导管消融手术成功根治房颤后避免了起搏器的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起搏器 窦房结功能不全
下载PDF
体表窦房结电图在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价值
19
作者 籍振国 郝哲 +2 位作者 陈文一 齐景岩 李力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1996年第3期127-129,155,共4页
本文研究了1806例受检者的体表窦房结电图检查结果,常规心电图均诊断为窦性心津。其中正常人861例,各类心脏病患者945例。根据有无表示窦房结活动的特征性“P前波”,正常人中存在窦性心律(包括窦性心律、窦房及窦房结内游走心律)者828例... 本文研究了1806例受检者的体表窦房结电图检查结果,常规心电图均诊断为窦性心津。其中正常人861例,各类心脏病患者945例。根据有无表示窦房结活动的特征性“P前波”,正常人中存在窦性心律(包括窦性心律、窦房及窦房结内游走心律)者828例,房性自主心律33例(占3.8%)。各类心脏病患者存在窦性心律者852例,房性自主心律93例(占9.8%)。正常人的窦房传导时间男女分别为44.73±15.36及43.32±13.45毫秒(P>0.05)。本研究说明,少数正常人确实存在房性自主心律,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有关;心脏病患者出现持续性房性心律与其窦房结起搏功能受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房结电图 心律失常
下载PDF
缓慢性窦房结功能紊乱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的临床表现
20
作者 任众环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1年第2期85-86,共2页
目的 讨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缓慢性窦房结功能紊乱的发生率、临床意义及转归。方法 对25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及临床状况进行连续观察分析。结果 发生缓慢性窦房结功能紊乱者共48例,其中窦性心动过缓者占17.53%(44/251)... 目的 讨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缓慢性窦房结功能紊乱的发生率、临床意义及转归。方法 对25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及临床状况进行连续观察分析。结果 发生缓慢性窦房结功能紊乱者共48例,其中窦性心动过缓者占17.53%(44/251)、窦性停搏占2.79%(7/251)、窦房阻滞占1.99%(5/251)。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缓慢性窦房结功能紊乱发生率较高,且多标志病情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窦房结 缓慢性窦房结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 发生率 转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