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eal time processing system of seismic waves using personal computers-Fun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1
作者 范军 陈天长 +4 位作者 韩渭宾 曾健 长谷川昭 堀内茂木 郑斯华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8年第3期106-110,共5页
Seismological Bureau of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610041, China2) Center for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tate Seismological Bureau, Beijing 100036, China3) Observation Center for Prediction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ic E... Seismological Bureau of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610041, China2) Center for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tate Seismological Bureau, Beijing 100036, China3) Observation Center for Prediction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ic Eruptions, Faculty of Sciences, Tohoku University, Sendai 98077, Ja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wave real time processing realtime waveform display AR model the 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a (AIC)
下载PDF
Automatic pickup of arrival time of channel wave based on multi-channel constraints 被引量:2
2
作者 Wang Bao-Li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8年第1期118-124,150,共8页
Accurately detecting the arrival time of a channel wave in a coal seam is very important for in-seam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The arrival time greatly affects the accuracy of the channel wave inversion and the compute... Accurately detecting the arrival time of a channel wave in a coal seam is very important for in-seam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The arrival time greatly affects the accuracy of the channel wave inversion and the computed tomography (CT) result. However, because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of in-seam seismic data is reduced by the long wavelength and strong frequency dispersion, accurately timing the arrival of channel waves is extremely difficult. For this purpose, we propose a method that automatically picks up the arrival time of channel waves based on multi-channel constraints. We first estimate the Jaccard similarity coefficient of two ray paths, then apply it as a weight coefficient for stacking the multi- channel dispersion spectra. The reasonable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verified in an actual data application. Most importantly, the method increases the degree of automation and the pickup precision of the channel-wave arrival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channel wave DIspERsION multi-channel constraint Jaccard similarity coefficient arrival time picking
下载PDF
三维各向异性TI介质中的P/S波快速解耦技术及在弹性波逆时偏移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辉 尹国庆 +8 位作者 徐珂 王志民 王海应 梁景瑞 来姝君 左佳卉 鲜成钢 申颍浩 赵杨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0-683,共14页
随着多分量采集技术的发展,弹性波逆时偏移技术在三维各向异性介质复杂地质构造成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耦合的P波场和S波场,会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串扰噪声,降低弹性波逆时偏移的成像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针对具有倾斜各向异... 随着多分量采集技术的发展,弹性波逆时偏移技术在三维各向异性介质复杂地质构造成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耦合的P波场和S波场,会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串扰噪声,降低弹性波逆时偏移的成像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针对具有倾斜各向异性对称轴的三维横向各向同性(Transverse Isotropy,TI)介质,提出了一种矢量弹性波场快速解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偏移剖面的成像质量.该方法首先通过坐标转换,将观测系统坐标系的垂直轴旋转到TI介质的对称轴方向,在新坐标系下,根据具有垂直对称轴的三维横向各向同性(Vertical Transverse Isotropy,VTI)介质中的分解算子,推导出三维TI介质解耦算子表达式.接着引入一种在空间域快速计算分解波场的方法,来实现空间域矢量P波场和S波场分离,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最后,通过点积成像条件,将提出的P/S波分解方法引入到三维TI介质弹性波逆时偏移中,得到高精度的PP和PS成像.与以往的波场分解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具有数值稳定和计算效率高的特点.数值算例表明,应用上述三维TI分解算子得到的偏移剖面有效压制了噪声,提高了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各向异性介质 弹性波逆时偏移 矢量p/s波场分解 多分量地震数据
下载PDF
基于XGBoost算法的v_(P)/v_(S)预测及其在储层检测中的应用
4
作者 田仁飞 李山 +1 位作者 刘涛 景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3-663,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地层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在勘探实践中发现,大牛地气田马家沟组断层发育、断距小,类型多样且成因复杂,给勘探、开发带来了较多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变得至关重要。在分析大牛地气田敏感弹... 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地层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在勘探实践中发现,大牛地气田马家沟组断层发育、断距小,类型多样且成因复杂,给勘探、开发带来了较多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变得至关重要。在分析大牛地气田敏感弹性参数的基础上,建立地震属性与储层纵横波速度比(v_(P)/v_(S))的关系,提出一种基于XGBoost算法的地震多属性v_(P)/v_(S)预测方法。为了进一步提升XGBoost算法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采用贝叶斯算法对XGBoost算法的超参数进行优化,从而找到最佳的超参数组合,以确保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性能均能得到提升。将XGBoost算法应用于Marmousi 2模型进行横波速度预测,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关系数超过0.88,而均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低于6.55×10^(-7)和4%,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应用该方法获得的v_(P)/v_(S)成功识别出含气储层,结果与实际钻井数据一致。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应用结果表明,XGBoost作为一种强大的机器学习算法预测精度较高,为直接由叠后地震属性预测v_(P)/v_(S)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速度 碳酸盐岩储层 地震属性 XGBoost算法 纵横波速度比(v_(p)/v_(s))
下载PDF
2-D crustal Poisson′s ratio from seismic travel time inversion in Changbaishan Tianchi volcanic region
5
作者 刘志 张先康 +2 位作者 王夫运 段永红 赖晓玲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EI CSCD 2005年第3期345-353,共9页
Based on the inversion method of 2D velocity structure and interface, the crustal velocity structures of P-wave and S-wave along the profile L1 are determined simultaneously with deep seismic sounding data in Changbai... Based on the inversion method of 2D velocity structure and interface, the crustal velocity structures of P-wave and S-wave along the profile L1 are determined simultaneously with deep seismic sounding data in Changbaishan Tianchi volcanic region, and then its Poisson's ratio is obtained. Calc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is technique overcomes some defects of traditional forward calculation method, and it is also very effective to determine Poisson's ratio distribution of deep seismic sounding profile, especially useful for study on volcanic magma and crustal fault zone. Study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n abnormally high Poisson's ratio body that is about 30 km wide and 12 km high in the low velocity region under Tianchi crater. Its value of Poisson's ratio is 8% higher than that of surrounding medium and it should be the magma chamber formed from melted rock with high temperature. There is a high Poisson's ratio zone ranging from magma chamber to the top of crust, which may be the uprise passage of hot substance. The lower part with high Poisson's ratio, which stretches downward to Moho, is possibly the extrusion way of hot substance from the uppermost mantle. The conclusions above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study results of both tom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3D crustal structure and magnetotelluric survey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travel time inversion s-wave Changbaishan Tianchi volcano magma chamber
下载PDF
A Survey of Land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6
作者 Oz Yilmaz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F07期28-35,共8页
下载PDF
2019年长宁M_(s)6.0地震周边区域速度与P波各向异性成像研究
7
作者 杨唯佳 周艳杰 +4 位作者 姜恩元 石玉涛 马啸 贺茜君 黄雪源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0,共20页
利用基于程函方程求解的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对2019年长宁M_(s)6.0地震震中及其周边区域进行反演成像,获得了该区域高分辨率三维P波、S波速度结构以及P波方位角各向异性参数分布,并对几个典型剖面的泊松比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方... 利用基于程函方程求解的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对2019年长宁M_(s)6.0地震震中及其周边区域进行反演成像,获得了该区域高分辨率三维P波、S波速度结构以及P波方位角各向异性参数分布,并对几个典型剖面的泊松比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方位角各向异性对地震波P波走时具有显著的影响;研究区域上地壳速度结构存在显著的非均匀性,且一些相对低速异常与注水采盐、天然气水力压裂开采及废水回注等工业活动区域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显示人类的工业活动可能已经对上地壳的物质性质产生了影响。长宁地震的发生可能由注水采盐活动直接诱发,而由工业活动所造成的速度异常结构对区域内地震的发生可能产生的影响是持续性的。区域内P波方位角各向异性可能受板块运动和主压应力影响,而长宁地震序列震源区域浅层P波方位角各向异性以近EW向为主,与该区域的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这些结果为认识四川盆地东南缘精细地壳结构、深部物质运动和动力学机制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年长宁M_(s)6.0地震 层析成像 三维速度结构 p波方位角各向异性
下载PDF
Crustal structure and accurate hypocenter determination along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被引量:9
8
作者 赵珠 范军 +2 位作者 郑斯华 长谷川昭 内茂木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7年第6期66-73,共8页
A P and S wave velocity model is obtained for the crust in the region along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Sichuan Province, China, by using data from a refraction profiling survey carried out in this region and those fr... A P and S wave velocity model is obtained for the crust in the region along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Sichuan Province, China, by using data from a refraction profiling survey carried out in this region and those from local earthquakes. 202 local earthquakes along the fault zone are based on this velocity model, location errors being estimated to be about 1.5 km. The present relocations fairly improved the accuracy of hypocenter locations for earthquakes in this area, which is recognized from small scatter of data in the arrival time distance diagram compared with that for the original locations in the Earthquake Catalogue of Sichuan Seismic Network. The obtained hypocenter distribution shows that shallow earthquakes, confined to the upper crust in the depth range from 3 km to 22 km, are actively occurring along the main fault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The velocity model and the location method are presently used quite effective for precisely locating local earthquakes such as those in Sichuan Province. Installation of these with the real time processing system developed by Tohoku University in the Sichuan Telemetered Seismic Network would help to improve the location accuracy of events beneath the net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menshan fault zone p wave s wave hypocenter determination velocity model arrive time curve
下载PDF
Temporal changes in shear wave splitting after the M=5. 2 Shimian Earthquake
9
作者 陈天长 李志君 +2 位作者 张润生 杜国光 彭万星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5年第1期65-75,共11页
Just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an M=5. 2 earthquake in Shimian, Sichuan, two three-component seismometerswere set up near the epicenter of, the earthquake. Field observations were made for the four-year period from1989 ... Just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an M=5. 2 earthquake in Shimian, Sichuan, two three-component seismometerswere set up near the epicenter of, the earthquake. Field observations were made for the four-year period from1989 to 1992. Analysis of the data recorded from either aftershocks following the M=5. 2 earthquake or fromsmall earthquakes scattered in this region indicates the presence of shear wave splitting. And shear wave splittingvaries with ti-cue. The mean direction of polarization of the faster shear waves is N18°W during the pened of aftershock activity,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trike of the faulting plane of the mainshock; but has turned toN46'W from 1990 to 1992,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gional maximum compressive stress. The time delaysbetween split shear waves measured on records from 1990 to 1992 are about half of that in 1989. The results ohtamed from observations at two temporary stations are similar.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temporal changes may be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the M= 5.2 mainsh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HUAN seismic wave transverse wave arrival time
下载PDF
利用高频GPS进行地表同震位移监测及震相识别 被引量:46
10
作者 张小红 郭斐 +1 位作者 郭博峰 吕翠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12-1918,共7页
结合日本3.11大地震,利用近震区和远震区若干测站的高频GPS观测数据,采用动态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分析了强震时复杂的地表运动时序,获得了地表同震位移.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S变换对高频GPS地震波进行震相识别,有效拾取了P波初至,反演了P波... 结合日本3.11大地震,利用近震区和远震区若干测站的高频GPS观测数据,采用动态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分析了强震时复杂的地表运动时序,获得了地表同震位移.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S变换对高频GPS地震波进行震相识别,有效拾取了P波初至,反演了P波传播速度并与地震仪数据、USGS提供的参考值进行了对比和分析,为后续地震应急、地震预警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Gps 同震位移 日本地震 震相识别 p波初至 s变换
下载PDF
一种地震P波和S波初至时间自动拾取的新方法 被引量:23
11
作者 何先龙 佘天莉 高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519-2527,共9页
地震P波、S波初至时间的拾取是地震波分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震波初至时间自动拾取的方法:首先,把地震波的三分量时程曲线变换为一组空间向的能量变化率时程曲线;然后对能量变化率时程曲线进行STA/LTA(Short Time Av... 地震P波、S波初至时间的拾取是地震波分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震波初至时间自动拾取的方法:首先,把地震波的三分量时程曲线变换为一组空间向的能量变化率时程曲线;然后对能量变化率时程曲线进行STA/LTA(Short Time Average/Long Time Average,短时间的均值/长时间的均值)处理,拾取地震P波和S波的大致初至时间;最后提出采用一种二次方自回归模型对初至附近的能量变化率曲线进行二次方自回归处理,精确拾取出P波和S波的初至时间.本文采用了10组芦山地震的记录数据和150组汶川地震的记录数据对此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以人工拾取结果为参考,此方法具有很高的准确率和稳定性,同时,相比于常用的STA/LTA方法和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kaike信息准则)方法,此方法在计算时间效率方面稍微逊色,但是对S波初至时间的拾取精度和可靠性更高.此方法丰富了地震P波、S波初至时间的自动拾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初至 能量变化率 sTA/LTA方法和AIC方法 二次方自回归模型
下载PDF
高速铁路地震预警P波与S波复合自动快速识别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子珺 赵伯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127,共7页
基于我国高速铁路沿线路排列的原位地震监测网络所必需的单台站预警模式,提出适合高速铁路单台站快速准确地震预警的P波与S波复合自动快速识别的理论方法。首先通过极化分析方法分离P波和S波;然后利用改进的短时窗信号平均值与长时窗信... 基于我国高速铁路沿线路排列的原位地震监测网络所必需的单台站预警模式,提出适合高速铁路单台站快速准确地震预警的P波与S波复合自动快速识别的理论方法。首先通过极化分析方法分离P波和S波;然后利用改进的短时窗信号平均值与长时窗信号平均值之比的方法初步确定P波与S波的到时范围;最后通过改良的基于高阶统计量的赤池信息量准则算法推导P波与S波的精确到时。整理和分析具有代表性的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的主震及余震记录1 548条,以此对该理论方法进行综合验证。通过计算震相拾取率与偏差可知,与既有的方法相比,该理论方法可以实时、准确、快速、有效地对具有复杂的震源、传播路径以及场地效应的地震进行预警,能够满足高速铁路单台站地震预警的严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地震预警 p s 单台站预警 到达时间识别
下载PDF
STA/LTA算法拾取微地震事件P波到时对比研究 被引量:40
13
作者 吴治涛 李仕雄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77-1582,共6页
本文将HZ-MS48微地震采集仪监测的实际数据,利用STA/LTA算法来识别微地震事件P波到时.比较了在不同STA(短时窗平均值)情况下对拾取精度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此算法确定信噪比比较高的微地震事件是非常有效的,能精确拾取P波到时.利用5m... 本文将HZ-MS48微地震采集仪监测的实际数据,利用STA/LTA算法来识别微地震事件P波到时.比较了在不同STA(短时窗平均值)情况下对拾取精度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此算法确定信噪比比较高的微地震事件是非常有效的,能精确拾取P波到时.利用5ms、10ms、20ms三种不同的短时窗处理数据,发现对P波拾取的敏感程度不同,短时窗的值越大,拾取P波的敏感性越低,拾取精度降低,触发的阈值应随着短时窗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LTA算法 微地震监测 p波到时
下载PDF
浅层人工地震P波和S波资料揭示的郑州老鸦陈断层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保金 赵成彬 +3 位作者 尹功明 田勤俭 刘尧兴 酆少英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05-515,共11页
断层活动性的探测研究是城市防震减灾的基础性工作。为了查明郑州老鸦陈断层的位置、性质及其活动性,2006年底跨老鸦陈断层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浅层地震P波和S波探测,通过采用不同的地震波激发源、不同的观测系统参数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获... 断层活动性的探测研究是城市防震减灾的基础性工作。为了查明郑州老鸦陈断层的位置、性质及其活动性,2006年底跨老鸦陈断层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浅层地震P波和S波探测,通过采用不同的地震波激发源、不同的观测系统参数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获得了沿剖面不同深度的地下细结构图像,揭示了老鸦陈断层的形态和特征。结果表明,老鸦陈断层为一条倾向NE、走向NW的正断层,该断层错断了新近系(N)以前的地层,在Q+N地层内部没有发现断层引起的地层错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鸦陈断层 浅层地震p波和s波勘探 断层活动性
下载PDF
VSP记录的纵、横波分离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尧德中 周熙襄 钟本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623-628,共6页
VSP地震记录的纵、横渡分离方法可分为运动学和动力学两类。本文所述方法属于动力学方法。它基于纵、横波偏振特性的差异,将频率波数域中用体变系数表示的纵波(或用协变系数表示的横波),在排斥横波(或纵波)的情况下,用已知的位移场表示... VSP地震记录的纵、横渡分离方法可分为运动学和动力学两类。本文所述方法属于动力学方法。它基于纵、横波偏振特性的差异,将频率波数域中用体变系数表示的纵波(或用协变系数表示的横波),在排斥横波(或纵波)的情况下,用已知的位移场表示出来,从而得到分离的纵波与横波。模拟和实际资料的试算表明,该方法的处理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地震剖面 波场分离 偏振特性
下载PDF
基于时频分析的微震P波和S波到时联合拾取方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贾宝新 李峰 +2 位作者 周琳力 王帅 刘家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53-1265,共13页
微震信号到时的精确拾取是震源定位的重要前提,准确获取微震信号P波、S波到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基于时频分析原理与到时拾取原理,提出了基于时频分析的下山比较法。该方法的时频分析原理通过语谱图、功率密度谱图、连续两次FIR带通滤... 微震信号到时的精确拾取是震源定位的重要前提,准确获取微震信号P波、S波到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基于时频分析原理与到时拾取原理,提出了基于时频分析的下山比较法。该方法的时频分析原理通过语谱图、功率密度谱图、连续两次FIR带通滤波获取了背景噪声的位置和规律、P波和S波初至前后微震信号的频率、振幅、能量变化以及光滑且利于迭代平均值比较的波形。该方法的到时拾取原理通过将全子波振幅的数学期望设置为阈值,并遵循P波和S波功率大小、到达先后、波形重叠三大关系迭代比较微震信号子波振幅,从而获得P波精确到时和S波峰值到时。利用模型试验比较了该方法较改进长短时窗(STA/LTA)方法的优越性,并在工程实例中获得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比改进STA/LTA方法,前者可同时拾取P波精确到时与S波峰值到时而后者只能拾取P波精确到时,前者P波平均时差、标准差分别为后者的6.18‰、3.98‰,前者单次拾取所需平均计算时间、标准差分别为后者的43.99%、10.54%,前者到时拾取失败比例为0,而后者为15.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分析 FIR带通滤波 ps波到时拾取 TFA-DC方法 改进sTA/LTA方法
下载PDF
VSP横波速度反演实用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继国 牟风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7-701,共5页
利用VSP转换波旅行时,通过迭代可得到较为精确的横波层速度。本文从理论模型出发,研究不同初值方法、不同旅行时拾取误差及纵波速度误差对横波反演结果的影响。理论模型计算表明:用纵波速度和纵横波速度比估算横波速度值,且以假定地层... 利用VSP转换波旅行时,通过迭代可得到较为精确的横波层速度。本文从理论模型出发,研究不同初值方法、不同旅行时拾取误差及纵波速度误差对横波反演结果的影响。理论模型计算表明:用纵波速度和纵横波速度比估算横波速度值,且以假定地层为均匀介质时的横波速度为初值,对迭代结果不会产生不利影响;转换波旅行时拾取误差对反演结果会造成较大误差;当纵波速度出现误差时,对反演结果的影响仅限于最后一层的计算,对其他地层横波速度的计算影响较小。应用实例说明,地下倾角较小时,横向速度变化不大,同一口井反演出的横波速度相似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速度反演 Vsp 旅行时拾取误差 纵波速度误差 速度曲线
下载PDF
P-SV波AVO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正文 胡光岷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73-79,共7页
文章详细论述了P-SV波AVO分析方法及理论模型试算结果分析。
关键词 p-sV波 Zeoppriz方程 AVO分析 地震
下载PDF
利用时移层析成像方法揭示与2014年云南鲁甸M_(S)6.5地震有关的P波速度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曹颖 黄江培 +1 位作者 钱佳威 付虹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69-1584,共16页
基于双差层析成像的时移层析成像方法能够获得不同时间段之间的地下介质的速度变化,且不同的数据分布和质量对结果影响较小.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云南地震区域台网所记录到的P波绝对到时及相对到时数据,利用时移层析成像方法得到了2014年... 基于双差层析成像的时移层析成像方法能够获得不同时间段之间的地下介质的速度变化,且不同的数据分布和质量对结果影响较小.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云南地震区域台网所记录到的P波绝对到时及相对到时数据,利用时移层析成像方法得到了2014年鲁甸M S6.5地震发生前后震源区高精度的P波速度变化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2014年鲁甸地震发生后,震源区同震期P波速度下降,但没有下降至最大,而是在震后1—4个月内下降至最大,接着P波速度开始上升,震源区开始愈合,愈合过程从浅层逐渐发展至深层,逐渐恢复至震前水平.同时发现在空间上P波速度变化与余震分布变化相一致,鲁甸地震同震应力变化与速度变化之间也有较好的一致性,所以认为地震引起的应力变化是造成鲁甸地震速度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余震的动态和静态应力造成了震源区介质物理属性的改变从而影响了P波速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地震 时移层析成像 p波速度变化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矿震波的P波和S波的识别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彦江 潘一山 《煤矿开采》 2007年第6期1-4,共4页
对矿震震相的自动识别是矿震信号分析和处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基于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分析思想,采用对信号进行小波处理后的小波系数代替原始信号,应用包含在小波变换系数中的信号偏振信息,提出了确定三分向的矿震信号P波和S波震相的小波... 对矿震震相的自动识别是矿震信号分析和处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基于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分析思想,采用对信号进行小波处理后的小波系数代替原始信号,应用包含在小波变换系数中的信号偏振信息,提出了确定三分向的矿震信号P波和S波震相的小波变换方法。通过对矿震数据进行小波变换得到不同尺度下的P波和S波识别因子,进而形成确定P波和S波的特征函数,从而确定P波和S波的到时。通过用小波变换对木城涧矿矿震的实际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实现了P波和S波到时的自动拾取,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震数据 小波和小波变换 p波和s波的到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