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anshan, Gaoshan-Two Active Volcanoes of the Volcanic Cluster in Arshan, Inner Mongolia 被引量:1
1
作者 Bai Zhida Tian Mingzhong Wu Fadong Xu Debing Li Tuanjie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5年第4期402-408,共7页
The volcanic cluster in Arshan, inner Mongolia, is located in the west of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Da Hinggan Mountains. There are more than forty Cenozoic volcanoes among which the Yanshan Volcano and Gaoshan Volcan... The volcanic cluster in Arshan, inner Mongolia, is located in the west of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Da Hinggan Mountains. There are more than forty Cenozoic volcanoes among which the Yanshan Volcano and Gaoshan Volcano are the active ones in broad sense and basaltic central vents. Arshan is a newly found volcanic active region in the Chinese continent. The volcanoes are perfectly preserved and composed of cinder cones, pyroclastic sheets and lava flows. Their cones are grand and the Gaoshan cone is about 362m high, and the depth of the Yanshan crater is about 140m. The pyroclastic sheet is mainly made up of scoria, and the distribution area of scoria with thickness more than i m is about 27km^2 . There are two Carbonized-wood sites in the pyroclastic sheet and the ^14C datings indicate ages of 1990±100a B. P and 1900 ±70a B. P, which are rectified by dendrodating. Basaltic lava flows are uncovered, and they change from pahoehoe in the early stage to aa in the later stage. There are lots of perfect fumarolic cones, fumarolic dishes and lava tumulus in the front zones. The spread of lava flow is controlled by the local topography and its main body flowed northwestwards covering the Holocene rivers and swamp deposits and blocked up the Halahahe river and its branches to create six lava-dam lakes. For these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Arshan volcanic cluster could be called another natural “Volcano Muse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shan Volcano Cluster Yanshan Active volcano Inner Mongolia
下载PDF
焰山、高山——内蒙古阿尔山火山群中的两座活火山 被引量:42
2
作者 白志达 田明中 +2 位作者 武法东 徐德兵 李团结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3-117,共5页
关键词 阿尔山火山群焰山 活火山 内蒙古
下载PDF
阿尔山地区金江沟高分异I型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国祥 王之晟 +3 位作者 郝晓飞 宋海瑞 王晓奇 卢天军 《世界地质》 CAS 2016年第1期89-99,共11页
对内蒙古大兴安岭中段阿尔山金江沟花岗岩体岩相学研究表明,该花岗质岩体主要岩性组合为正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应用锆石U-Pb LA-ICP-MS测年方法。测定2组年龄,正长花岗岩锆石年龄为311.6±2.5 Ma,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 对内蒙古大兴安岭中段阿尔山金江沟花岗岩体岩相学研究表明,该花岗质岩体主要岩性组合为正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应用锆石U-Pb LA-ICP-MS测年方法。测定2组年龄,正长花岗岩锆石年龄为311.6±2.5 Ma,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312.0±1.1 Ma。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金江沟花岗岩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具有高硅、高碱和低CaO、Fe_2O_3、MgO和P_2O_5的特征,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相对亏损,具有明显的负铕异常;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中高场强元素Zr,Hf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相对富集,而Ba、Nb、Ti、Sr,和P具明显的亏损。结合地球化学资料与区域地质研究成果,区内花岗岩应形成于局部拉张的构造背景,其可能与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之间的古亚洲洋的俯冲作用有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山地区 锆石U-PB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高分异I型花岗岩 局部拉张环境
下载PDF
二连盆地额仁淖尔凹陷下白垩统湖相云质岩优质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魏巍 朱筱敏 +3 位作者 朱世发 何明薇 孙书洋 王名巍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4-224,共11页
二连盆地多个凹陷的下白垩统均发育一套湖相白云岩。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地层对比标志层,还是一套有效的储集层。这套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寻找优质储层是油气勘探的关键。研究以二连额仁淖尔凹陷的下白垩统湖相云质岩为研究对... 二连盆地多个凹陷的下白垩统均发育一套湖相白云岩。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地层对比标志层,还是一套有效的储集层。这套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寻找优质储层是油气勘探的关键。研究以二连额仁淖尔凹陷的下白垩统湖相云质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云质岩储层的储层特征和成因。本次研究采用岩心观察、岩石学、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稳定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多种方法,进而了解储层的岩石学、成岩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为了深入分析云质岩的储层特征,将云质岩分为三种类型:云质粉砂岩、云质沉凝灰岩和云质泥岩。云质粉砂岩常与云质/钙质泥岩相邻。白云石的主要特征是微晶结构、填充粒间孔隙或取代基质或方解石胶结物。云质粉砂岩物性较好,平均孔隙度为10.2%,渗透率为1.03 mD,属于低超低孔特低渗储层。除了白云石化外,方解石胶结作用是降低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主要因素。有机酸的溶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凝灰质矿物中,常见于与云质沉凝灰岩相邻的云质粉砂岩,形成粒内和粒间溶孔。云质沉凝灰岩常与泥岩、粉砂岩互层,主要发育前扇三角洲亚相。白云石以微晶为主,方解石以细晶粗晶为主。它们以团块的形式分布在凝灰质基质中。云质沉凝灰岩的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9.85%和0.34 mD,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的主要因素与火山物质有关。火山物质的蚀变作用释放出大量的离子进入地层水,不仅加强了早期碳酸盐胶结作用,而且导致了黏土矿物充填孔隙。另外,溶蚀作用是改善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主要溶蚀云质沉凝灰岩中的碳酸盐团块,形成粒内和粒间溶孔。白云石化作用在云质泥岩中较弱,白云石沿纹层以泥晶形式出现。云质泥岩物性差,平均孔隙度为2.5%,渗透率为0.01 mD,储层物性差主要是原始物性差造成的。此外,成岩晚期的强碳酸盐胶结作用导致云质泥岩形成致密储层。该类岩石主要依靠微裂缝来改善储层物性,在断裂带附近的云质泥岩易发育微裂缝,微裂缝富集程度随离主断层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储层成因 成岩作用 云质岩 白垩系阿尔善组 额仁淖尔凹陷 二连盆地
下载PDF
内蒙古阿尔山—柴河火山地质遗迹类型及其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王丽丽 田明中 白志达 《资源与产业》 2013年第1期89-95,共7页
阿尔山—柴河火山群是我国东北火山喷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我国东部构造带新生代以来的活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在野外综合地质考察和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鉴于现有的分类方法,对阿尔山—柴河火山区火山地质遗迹进行详细的类... 阿尔山—柴河火山群是我国东北火山喷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我国东部构造带新生代以来的活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在野外综合地质考察和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鉴于现有的分类方法,对阿尔山—柴河火山区火山地质遗迹进行详细的类型划分,对区内主要火山地质遗迹类型及其特征进行归纳与总结。该区火山结构完整,火山地质遗迹类型丰富,火山地质遗迹保存完好,火山喷发方式多样。最后阐述了火山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剖面 火山锥 火山熔岩 火山湖泊 地质遗迹分类 阿尔山-柴河火山群
下载PDF
阿尔山新生代玄武岩地下水补给源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建生 王文凤 马芬艳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9-256,共8页
根据水量平衡关系和氢氧同位素分析,结合水文地质、地质构造等条件,发现阿尔山玄武岩地下水接受外源水补给,补给源区可能为西藏高原。由阿尔山河水、湖水的^(87)Sr/^(86)Sr值可知,地下水中的锶来自玄武岩,推断地下水的导水通道为连续的... 根据水量平衡关系和氢氧同位素分析,结合水文地质、地质构造等条件,发现阿尔山玄武岩地下水接受外源水补给,补给源区可能为西藏高原。由阿尔山河水、湖水的^(87)Sr/^(86)Sr值可知,地下水中的锶来自玄武岩,推断地下水的导水通道为连续的玄武质导水通道,低黏性的碱性玄武质熔岩流在冷却过程中形成连续的收缩缝,最终演变为管道型导水通道;西藏高原的渗漏水经过熔岩管道快速向东部地区排泄,西部地幔岩石圈增厚可能与地下水的跨流域补给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地下水 氢氧同位素 水量平衡 岩浆活动 导水通道 阿尔山玄武岩
下载PDF
中国东部油气勘探新领域
7
作者 张文昭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4,共4页
本文重点论述了中国东部三大勘探领域之一的内蒙裂谷盆地群油田的发现过程、勘探果、石油地质特征及其勘探战略部署意见。
关键词 油气勘探 油田 裂谷盆地群
下载PDF
内蒙古阿尔山绿水碱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田德欣 王清海 +3 位作者 葛文春 张彦龙 陈会军 杨浩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4期681-693,共13页
绿水碱长花岗岩锆石的LA--ICP--MS U--Pb同位素测试结果为139.4±1.6 Ma,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绿水碱长花岗岩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A2型花岗岩,具高硅、高碱和低CaO、Fe2O3、MgO和P2O5特征;轻稀土元素(LREE)富... 绿水碱长花岗岩锆石的LA--ICP--MS U--Pb同位素测试结果为139.4±1.6 Ma,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绿水碱长花岗岩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A2型花岗岩,具高硅、高碱和低CaO、Fe2O3、MgO和P2O5特征;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相对亏损,铕具有明显的负异常;高场强元素Zr、Hf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及K相对富集,Ba、Nb、Ta、Sr和P具明显的亏损。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这些碱长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的加厚岩石圈拆沉后伸展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中部 阿尔山地区 锆石U—Pb年龄 A2型花岗岩
下载PDF
阿南哈南区块防塌钻井液的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树理 赵翰宝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1991年第3期14-22,共9页
通过对阿南哈南区块的地层理化特性分析、明确了腾格尔组易塌泥岩存在地层压力异常、层理面和微裂缝发育、层段长的特点,揭示了井塌是因伊蒙混层不同晶层结构间膨胀性差异而散裂,并诱发剥落掉块所致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室内处理剂评... 通过对阿南哈南区块的地层理化特性分析、明确了腾格尔组易塌泥岩存在地层压力异常、层理面和微裂缝发育、层段长的特点,揭示了井塌是因伊蒙混层不同晶层结构间膨胀性差异而散裂,并诱发剥落掉块所致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室内处理剂评选、优化钻井液方案等工作应用优选出的配方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用钾铵基聚合物防塌钻井液钻的井。只要掌握好加重时机,井径规则,井塌现象得到控制,钻速大幅度提高,岩心渗透率恢复值高,测试29口井、其中两井表皮系数为正值,两口井堵塞比大于1,保护油层符合率93.4%,根据保护油层试行标准,90%以上的井为完善井和超完善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塌钻井液 优化 地层理化特性 添加剂 油层保护
下载PDF
哈301断块下白垩统阿尔善组沉积特征研究
10
作者 赵莹彬 马武明 丁勇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0年第1期10-15,共6页
利用岩心、测井、钻井、录井及地震资料,在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对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哈301断块沉积古地貌的构造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和水下分流河道间等微... 利用岩心、测井、钻井、录井及地震资料,在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对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哈301断块沉积古地貌的构造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和水下分流河道间等微相。阿三段沉积期,西南缘潜山隆起与北部山区共同控制研究区的沉积展布,形成了南北分区的两个辫状河三角洲体系;随着潜山隆起的差异性构造沉降运动,在阿四下亚段沉积期,南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规模较小,仍为南北分区的沉积格局;阿四中上亚段沉积期,南部隆起发生整体的构造沉降,接受来自北部物源的向潜山披覆沉积,印证了沉积古地貌及其潜山的构造演化控制了物源的供给方向,也控制了哈301断块的沉积展布及时空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哈301断块 阿尔善组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下载PDF
内蒙古阿尔山市“5·21”特大森林草原火灾生态修复15周年回顾
11
作者 张磊 鲍会群 +3 位作者 邱文杰 艳铃 周磊 李刚 《环境与发展》 2022年第4期94-99,共6页
2003年,内蒙古阿尔山市“5·21”特大森林草原火灾给阿尔山市林区带来了巨大损失,回顾灾区的原始状态及生态环境重建历史,摸清灾区的植被覆盖现状,为灾区的生态恢复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阿尔山市 火灾 生态 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