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叶/茶叶水提物促进皮肤感染模型大鼠创面愈合的协同作用及机制研究
1
作者 梅瀚文 王笑笑 +4 位作者 宗婷婷 苏航 欧梦喜 王一君 吴生兵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1-106,共6页
目的探讨艾叶水提物和茶叶水提物对皮肤感染模型大鼠的协同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将皮肤感染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艾叶水提物组、茶叶水提物组、2∶1组(艾叶水提物与茶叶水提物质量比为2∶1)、... 目的探讨艾叶水提物和茶叶水提物对皮肤感染模型大鼠的协同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将皮肤感染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艾叶水提物组、茶叶水提物组、2∶1组(艾叶水提物与茶叶水提物质量比为2∶1)、1∶1组(艾叶水提物与茶叶水提物质量比为1∶1)和1∶2组(艾叶水提物与茶叶水提物质量比为1∶2),每组7只。比较治疗前后各组大鼠创面面积;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8水平。第二部分随机选取7只大鼠为正常组,将皮肤感染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2∶1组(艾叶水提物与茶叶水提物质量比为2∶1),每组7只。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皮肤组织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 2,AIM2)、含有CARD的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ASC)和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IM2、ASC、Caspase-1及IL-1β、IL-18水平。结果第一部分,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艾叶水提物组、茶叶水提物组和3个不同比例组感染创口收缩明显,创面面积明显减小,且促炎因子TNF-α、IL-1β、IL-18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西药组、2∶1组效果更明显,两组促炎因子TNF-α、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感染创面组织中AIM2、ASC、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和血清IL-1、IL-18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2∶1组感染创面组织中AIM2、ASC、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和血清IL-1、IL-18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艾叶水提物和茶叶水提物对治疗皮肤感染模型大鼠存在协同作用,艾叶水提物与茶叶水提物质量比为2∶1是最优比例。其协同机制可能与AIM2炎症小体活化和细胞焦亡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水提物 茶叶水提物 皮肤感染 创面愈合 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
下载PDF
超声辅助双水相艾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2
作者 李孟杰 蔺康森 +3 位作者 李周钰 张钦 秦晶晶 高利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93-99,共7页
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通过超声辅助双水相法结合单因素和响应面法试验优化提取艾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艾叶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聚乙二醇(PEG)400质量分数为24%、提取温度为60℃、提取... 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通过超声辅助双水相法结合单因素和响应面法试验优化提取艾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艾叶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聚乙二醇(PEG)400质量分数为24%、提取温度为60℃、提取功率为70 W、提取时间为50 min,在此条件下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试验验证,验证结果为预测值为17.23%,实际值为17.25%。艾叶总黄酮对DPPH、ABTS、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89.68%、99.74%、99.99%,说明艾叶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总黄酮提取率高,适用于艾叶总黄酮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总黄酮 双水相提取 响应面分析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和艾叶提取物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张辉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2期31-36,共6页
本试验主要研究在肉鸡饲粮中添加嗜酸乳杆菌和艾叶提取物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为寻找抗生素替代品和开发利用艾叶资源提供依据。试验选取1日龄、健康AA肉鸡240只,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不... 本试验主要研究在肉鸡饲粮中添加嗜酸乳杆菌和艾叶提取物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为寻找抗生素替代品和开发利用艾叶资源提供依据。试验选取1日龄、健康AA肉鸡240只,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不添加艾叶提取物和嗜酸乳杆菌制剂,饲喂基础饲粮;A组饲喂基础饲粮,添加0.2%艾叶提取物;B组饲喂基础饲粮,添加4.2×108 cfu/g嗜酸乳杆菌制剂;C组饲喂基础饲粮,添加0.2%艾叶提取物和4.2×108 cfu/g嗜酸乳杆菌制剂。试验进行84 d后结果显示,C组终末体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A、B组(P<0.05)。B、C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A组(P<0.05)。A、B、C组全净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腹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C组腹脂率显著低于A、B组(P<0.05)。A、B、C组肉色红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组失水率显著低于对照组、A组(P<0.05)。综上可知,添加嗜酸乳杆菌和艾叶提取物可以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改善胴体品质,两者混合添加效果优于单独添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 艾叶提取物 肉鸡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下载PDF
艾绒混伪品鉴别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惠鑫 王昊 +5 位作者 郭洪祝 林珉瑜 欧阳夏荔 吴嘉威 于密密 赵百孝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通过对艾绒的薄层色谱鉴别,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成分分析,初步建立艾绒混伪品的鉴别方法。方法:将正品艾绒、混伪品艾绒加石油醚(60~90℃)加热回流,蒸干后加环己烷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艾叶对照药材同法制备对照药材溶液... 目的:通过对艾绒的薄层色谱鉴别,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成分分析,初步建立艾绒混伪品的鉴别方法。方法:将正品艾绒、混伪品艾绒加石油醚(60~90℃)加热回流,蒸干后加环己烷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艾叶对照药材同法制备对照药材溶液。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和反向薄层色谱硅胶预制板,于日光下及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采用GC-MS测定艾绒挥发油类成分比较正品艾绒与艾绒混伪品的气相色谱图差异。结果:硅胶薄层色谱及C_(18)反相薄层色谱均可在日光、紫外光灯(365 nm)下出现特异性斑点。气相色谱图显示混伪品艾绒在挥发油类成分含量上存在差异,且检出了正品艾绒中没有检出的成分(十五烷、菊薁)。结论:采用硅胶薄层色谱、C_(18)反相薄层色谱2种方法能较快、较准确地鉴别艾绒混伪品,结果稳定。GC-MS能够检测出混伪品艾绒的组分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绒 薄层色谱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艾绒鉴别 艾灸 艾绒标准化 艾叶
下载PDF
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成分分析
5
作者 谭春斌 周瑶 +2 位作者 苏智敏 李娟 陈岗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22期144-147,共4页
艾叶在我国的药用历史悠久,其富含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等药理活性的挥发油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重庆艾获得其挥发油成分,并通过GC-MS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检测与鉴定。将重庆艾挥发油成分与湖北、广东、河南等地产艾进行了... 艾叶在我国的药用历史悠久,其富含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等药理活性的挥发油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重庆艾获得其挥发油成分,并通过GC-MS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检测与鉴定。将重庆艾挥发油成分与湖北、广东、河南等地产艾进行了比较。发现重庆与湖北产艾叶挥发油中桉叶油醇百分含量较高;广东岭南红脚艾挥发油中β-石竹烯百分含量较高;河南汤阴北艾中挥发油4-萜烯醇较高;仅在河南方城艾叶中检测出了杜仲烯,百分含量约29%。研究结果对不同产地艾挥发油的进一步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水蒸气蒸馏 GC-MS
下载PDF
艾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概况 被引量:3
6
作者 朱芸芸 郭璐娟 +4 位作者 陈乐 徐雷 苗玉焕 杜鸿志 刘大会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6期1358-1365,共8页
艾叶为我国传统中药,素有“医草”美誉,目前常用于治疗妇科、胃肠道、皮肤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艾叶在食品、药品、日化等领域开发利用度持续增加,彰显了其开发利用价值。从灸材、传统方剂、中成药... 艾叶为我国传统中药,素有“医草”美誉,目前常用于治疗妇科、胃肠道、皮肤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艾叶在食品、药品、日化等领域开发利用度持续增加,彰显了其开发利用价值。从灸材、传统方剂、中成药及兽药的使用等方面综述艾叶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旨在为艾叶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医药领域 艾灸 方剂 兽药 应用概况
下载PDF
艾叶的活性成分、功效及其在动物饲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胜有 荣冬芸 +1 位作者 潘卫东 郑志昌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7-141,共5页
艾叶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作用,价廉且毒性较低,广泛应用于医疗、畜牧、食品等领域。艾叶含有挥发油、黄酮类、三萜类、多糖类、苯丙素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止血、抗凝血、抗氧化、消炎利胆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艾叶... 艾叶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作用,价廉且毒性较低,广泛应用于医疗、畜牧、食品等领域。艾叶含有挥发油、黄酮类、三萜类、多糖类、苯丙素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止血、抗凝血、抗氧化、消炎利胆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艾叶在猪、牛、羊、兔、鸡、鱼等动物的饲养与疾病预防方面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文章综述中药艾叶的活性成分、功效及其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以期为艾叶在动物饲养中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活性成分 功效 动物养殖
下载PDF
基于CiteSpcace的艾叶中医药相关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扬 吴文如 +3 位作者 成芮颖 行冰楠 陆亚茹 邹何元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3年第5期146-154,共9页
目的分析近22年艾叶中医药研究领域的文献,归纳、挖掘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艾叶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Wanfang)、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2001年1月1日... 目的分析近22年艾叶中医药研究领域的文献,归纳、挖掘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艾叶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Wanfang)、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2001年1月1日-2022年4月23日与艾叶相关的中医药研究文献,利用CiteSpace6.1对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构建艾叶相关研究的知识图谱。结果最终纳入中文文献2116篇,英文文献468篇。作者分析显示,洪宗国和Baek Namin分别为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机构分析显示,北京中医药大学和韩国庆熙大学分别为国内外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关键词分析表明中文文献更侧重于艾叶作为中药的传统应用及其临床疗效的评价,英文文献则偏向艾叶成分或提取物的药理活性评价。结论结合文献事实和预测分析,继续探寻艾叶药材品质形成规律,艾叶中各类成分药理作用机制等将成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研究热点
下载PDF
基于HS-GC-MS及网络药理学技术解析艾叶不同炮制方法减毒的物质基础及分子机制
9
作者 郎士跃 耿雪 +4 位作者 化敏 李念虹 高奇 王变利 周倩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55-1663,共9页
目的:基于艾叶、清炒艾叶、醋炙艾叶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探究艾叶炮制减毒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法鉴定艾叶及炮制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生品与炮制品的差异成分,解析其可能... 目的:基于艾叶、清炒艾叶、醋炙艾叶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探究艾叶炮制减毒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法鉴定艾叶及炮制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生品与炮制品的差异成分,解析其可能的减毒物质基础。借助网络药理学技术挖掘差异成分与肝毒性相关的靶点和通路,探究艾叶炮制减毒的分子机制。结果:实验共鉴定出41个化学成分,清炒后含量降低的差异成分有17个,醋炙后含量降低的差异成分有16个。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艾叶经清炒、醋炙后分别有10、12个成分通过作用于133、50个交集基因,并调控多条信号通路达到降低肝毒性的目的。结论:该研究初步阐释了艾叶不同炮制方法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及减轻肝毒性的潜在分子机制,可为阐明艾叶炮制减毒的科学内涵提供实验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炮制减毒 HS-GC-MS 多元统计分析 肝毒性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艾叶配方颗粒中6个酚酸类成分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瑜婷 邝敏 +4 位作者 何荣荣 潘玲 黎桃敏 钟志奎 孙冬梅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2期497-502,共6页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QAMS)法测定艾叶配方颗粒中6个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并验证其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UPLC法,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15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QAMS)法测定艾叶配方颗粒中6个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并验证其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UPLC法,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15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检测波长为325 nm。以绿原酸为内参物,计算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相对校正因子(?)。同时采用外标法和QAMS法测定艾叶配方颗粒中6个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比较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分别为1.00、0.94、1.20、1.25、1.16。QAMS法与外标法测得13批样品中6个酚酸类成分的含量结果无显著差异,相对误差均小于1.2%。结论建立的QAMS法测定结果准确,可用于艾叶配方颗粒的定量分析及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测多评法 艾叶配方颗粒 新绿原酸 绿原酸 隐绿原酸 异绿原酸B 异绿原酸A 异绿原酸C
下载PDF
艾叶中挥发油类成分分析及妇科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郭燕玲 许金榜 +2 位作者 陈鸣 牛培广 张进华 《海峡药学》 2023年第10期1-11,共11页
艾叶来源于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的干燥叶,是我国传统中医药中最早认识和使用的植物药之一,是中医治疗妇科病的常用药。挥发油是艾叶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止血、抗肿瘤、保肝、镇痛、抗炎、抗氧化、止咳平喘等... 艾叶来源于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的干燥叶,是我国传统中医药中最早认识和使用的植物药之一,是中医治疗妇科病的常用药。挥发油是艾叶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止血、抗肿瘤、保肝、镇痛、抗炎、抗氧化、止咳平喘等功效。本文通过对艾叶的挥发油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同时对其妇科临床使用等内容进行综述,进一步认识艾叶的挥发油类化学成分组成及临床用药规律,以期为艾叶及其制品等的后续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挥发油 成分分析 妇科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基于PCA-Logistic回归分析的艾叶药材等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覃桂 葛锦蓉 +5 位作者 周锐 杨欢 彭新航 徐玲 胡敏 汪波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7-321,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艾叶主要有效成分,建立用于艾叶药材等级评价的“主成分(PCA)-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方法取艾叶药材14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鉴定其挥发油各组分,通过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Q-TOF LC/MS)解析黄酮类... 目的通过分析艾叶主要有效成分,建立用于艾叶药材等级评价的“主成分(PCA)-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方法取艾叶药材14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鉴定其挥发油各组分,通过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Q-TOF LC/MS)解析黄酮类成分,选取挥发性及黄酮类有效成分中普遍存在且相对含量较高者为Logistic建模自变量,以各自变量含量测定值做PCA分析,运用Logistic二分类算法,将各成分进行关联分析,建立用于艾叶药材等级评价研究的“PCA-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选取挥发性成分中桉油精、龙脑,黄酮类成分中异泽兰黄素、棕矢车菊素为Logistic建模自变量。桉油精、龙脑含量范围分别介于0.052%~0.092%,0.021%~0.031%,异泽兰黄素、棕矢车菊素含量范围分别介于0.189%~0.324%,0.068%~0.088%。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4批次艾叶分为4个等级,各批次艾叶等级拟合概率均>95%,优级5批,良级4批,中级2批,差级3批。结论该实验基于“PCA-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建立了不同批次艾叶药材等级评价新方法,可为艾叶药材等级评价标准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主成分分析 Logistic建模 等级评价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艾叶质量
13
作者 程银水 张勇 +3 位作者 秦志旺 董阳 李志浩 郝新才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37-843,共7页
为艾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进行了题示方法研究。以不同产地的10批艾叶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建立指纹图谱,通过与混合标准溶液色谱图比对指认其中的共有峰,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 A版)进行相似... 为艾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进行了题示方法研究。以不同产地的10批艾叶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建立指纹图谱,通过与混合标准溶液色谱图比对指认其中的共有峰,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 A版)进行相似度评价;对UHPLC测定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棕矢车菊素含量进行方法学验证,并定量分析10批样品中这3种成分;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10批艾叶样品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结果表明:由10批艾叶样品指纹图谱得到17个共有峰,指认出其中3个共有峰,分别为异绿原酸B(峰3)、异绿原酸C(峰5)、棕矢车菊素(峰8);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棕矢车菊素的质量在一定范围内与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1.0×10^(-5)~8.0×10^(-5)ng,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仪器精密度良好,并且该方法稳定性、重复性较好,10批样品中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棕矢车菊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11 9~2.537 1 mg·g^(-1),0.165 8~3.365 0 mg·g^(-1),0.169 1~0.931 8 mg·g^(-1);相似度评价结果显示,除S3样品外,其余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00;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均将10批艾叶样品分为两类,S3样品为一类,其余样品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指纹图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 化学模式识别
下载PDF
湖北产鲜艾与陈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3
14
作者 何正有 张艳红 +3 位作者 魏冬 郁荣华 袁慧慧 蓝闽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79-1082,共4页
应用GC-MS研究鲜艾与陈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艾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从两种艾叶挥发油中初步鉴定了共53个化合物,其中15个为共有化合物,含量较高的为:桉叶油素(13.8%~14.7%)、冰片(3.9%~6.6%)、4-甲基-1-(1-甲乙基)-... 应用GC-MS研究鲜艾与陈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艾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从两种艾叶挥发油中初步鉴定了共53个化合物,其中15个为共有化合物,含量较高的为:桉叶油素(13.8%~14.7%)、冰片(3.9%~6.6%)、4-甲基-1-(1-甲乙基)-[1S-(1α,4β,5α)]-二环[3.1.0]-庚-2-酮(15.7%~20.2%)、石竹烯氧化物(6.7%~9.2%)等。其中,还初步鉴定了文献未报道的25个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艾叶挥发油总量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挥发油中多数烯类、部分醇类与醛类化合物的含量也逐渐降低,而各化合物相应的醇、酮、酸等氧化产物的含量则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艾叶 陈艾叶 水蒸汽提取 挥发油 GC-MS
下载PDF
艾叶顶空萃取的挥发油指纹图谱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小俊 赵志鸿 +3 位作者 张壮丽 王桂芳 陈慧平 邹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44-1249,共6页
目的建立艾叶顶空萃取的GC-MS挥发油指纹图谱,并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建立的指纹图谱进行比较。方法艾叶用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萃取头在80℃萃取40 min,在250℃解吸附3 min,然后进行GC-MS检测。结果 11批艾叶样品,顶空萃取指纹图谱有31... 目的建立艾叶顶空萃取的GC-MS挥发油指纹图谱,并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建立的指纹图谱进行比较。方法艾叶用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萃取头在80℃萃取40 min,在250℃解吸附3 min,然后进行GC-MS检测。结果 11批艾叶样品,顶空萃取指纹图谱有31个共有峰,蒸馏法指纹图谱有37个共有峰,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顶空萃取与水蒸气蒸馏仅在艾叶高沸点化合物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顶空萃取 水蒸气蒸馏 指纹图谱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艾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30
16
作者 姚发业 邱琴 +1 位作者 刘廷礼 苗欣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2-45,共4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艾叶中提取挥发油。试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进行分析 ,找出最佳分析条件 ,共分离出59个峰 ,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 ,并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 ,共鉴定了51个成分 ,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6
关键词 艾叶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毛细管气相色谱 化学成分 鉴定 分析 植物药
下载PDF
艾叶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及其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30
17
作者 尹庚明 孙宁 +3 位作者 朱锦瞻 麦亦红 林华基 卞则梁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5-58,共4页
采用常温下氮气吹扫-固体吸附剂吸附和水蒸汽蒸馏两种方法,提取富集艾叶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鉴定出39种化合物,主要是1,8-桉树脑、异蒿属(甲)酮、2-莰酮、2-莰醇、石竹烯、α-荜澄茄烯等.
关键词 艾叶 挥发性成分 色质联用 测定
下载PDF
毛细管GC法同时测定艾叶油中桉油精、樟脑和龙脑的含量 被引量:7
18
作者 熊莹 吴铁军 +3 位作者 滕佳 孙蕾 葛月宾 洪宗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4-227,共4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艾叶油中3种成分桉油精、樟脑和龙脑含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采用HP-INNOWAX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5 μm),流动相为高纯N2,流速0.7mL·min-1.测得桉油精、樟脑和龙脑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8.78~731.6... 建立了同时测定艾叶油中3种成分桉油精、樟脑和龙脑含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采用HP-INNOWAX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5 μm),流动相为高纯N2,流速0.7mL·min-1.测得桉油精、樟脑和龙脑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8.78~731.6μg·mL-1(r=1.000 0),10.00~150.0 μg·mL-1(r=1.000 0),11.16~167.4 μg·mL 1(r=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2% (RSD:0.89%),99.76% (RSD:0.91%),101.42% (RSD:1.44%).该分析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桉油精、樟脑、龙脑在艾叶油中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艾叶 挥发油 桉油精 樟脑 龙脑
下载PDF
艾叶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2
19
作者 吉双 张予川 +3 位作者 刁云鹏 孟大利 李宁 李铣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17-619,共3页
目的对中药艾叶(Folium Artemisiae argyi)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制备TLC、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二羟... 目的对中药艾叶(Folium Artemisiae argyi)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制备TLC、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eupatilin,异泽兰黄素,1),5,7,4'-三羟基-6,3'-二甲氧基黄酮(jaceosidin,棕矢车菊素,2),2-羟基苯甲酸(2-hydroxybenzoic acid,3),二十八烷酸(octacosanoic acid,4),蒙花苷(linarin,5)。结论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为首次从艾叶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艾叶粗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5
20
作者 沈霞 张艳红 +1 位作者 袁慧慧 蓝闽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艾叶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实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获得多元二次线性回归... 目的: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艾叶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实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获得多元二次线性回归方程,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结果:确定了水浸提艾叶多糖最佳工艺条件:浸提温度99℃,浸提时间2.3h,水料比20。结论:在此条件下,艾叶多糖的提取率可达3.017%,与理论预测值3.096%的相对误差为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多糖 提取 响应面分析 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